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

2023-11-25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布局学科大平台, 支撑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建设

跨学科的研究生师生团队建设和培养模式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中心技术平台是实现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的关键基础。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 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 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 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了加强学校科研基地建设, 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学校进行了科研平台的布局和调整, 科研平台肩负起支撑学科建设、布局研究领域、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科研人才、争取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任务, 同时也担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任务。科研平台的意义不再是原来的小而散的机构, 而是一个大平台的概念。一个科研大平台, 可能涉及的学科不再是单一的, 而是多个学科的共同支持, 特别是面向综合应用的大平台, 需要在学科关系上关系紧密的几个学科, 如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的共同支持。目前学校已经基本完成了科研大平台的布局规划和框架建设, 这为在科研大平台的背景下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平台支撑。

2 构建光电科研平台, 支持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建设

光电科研大平台是由正在建设中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光电器件及系统科研和能力提升平台与已建成不断发展的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微电子工程中心、光信息材料实验室共同构成的覆盖光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电科研大平台, 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台支撑光学工程、电子科学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 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形成有力辐射, 大平台学科涉及面广, 学科交叉明显, 能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条件。平台将以优势科研方向引领特色创新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平台对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作用,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平台依托光电工程学院进行建设, 光电工程学院也是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这两大学科的建设依托单位, 这为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学科条件。

3 组建多学科的导师团队, 保障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建设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坚持导师团队的管理方式, 本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光电工程学院在学校学科布局中负责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的学科建设工作, 并参与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建设工作, 已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 具有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指导的背景和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验, 为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4 开展教学研究, 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建设

目前关于研究生师生团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依托学校光电科研大平台建设, 支持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 并对跨学科创新性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支持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其他高校实施跨学科人培养提供借鉴, 在研究生师生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型及有效途径、师生团队的互动系统的研究、光电科研大平台下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的构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成为必要。

团队绩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此, 学者们提出多种模型来揭示团队价值创造过程。在影响最为广泛的Inputprocess-Output (简称I-P-0) 模型基础上对研究生师生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运行方式进行研究, 并对模型进行修正, 完成了研究生师生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建模。在途径方面, 首先明确研究生师生团队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双重目的, 保持研究生师生刚队成员优势互补的合理团队结构, 发挥导师“教育、科研、服务”的职责功能, 加强研究生师生团队的凝聚力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公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营造学术民主、创新和传承的团队文化, 鼓励团队成员良性竞争, 实现资源共享和沟通协作, 通过团队成员资源共享、相互信任、盈性竞争, 协同互助, 有效提高创新水平, 提升团队凝聚力, 保障创新能力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师生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师生团队内部的互动关系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呈现。这些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行动流.或者成为行动的系统, 这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师生团队的经济活动—经济系统、科研活动和研究生培养活动—互动系统核心系统、师生互动的生活系统以及师生互动的价值系统。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师生团队内部的互动系统, 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配合但同时也可能会存在着冲突和张力, 保持这四个子系统相互配合、相互支撑, 就能够使师生互动系统良性地运行, 避免导致系统的张力, 引发师生之间的冲突。

通过基于学科大平台的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们认为, 以重庆邮电大学信息通信特色为背景, 依托光电科研大平台建设, 服务于学科关系紧密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 对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是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实施跨学科教育, 造就具有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摘要:对立足于学科大平台, 对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为高校的创新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学科大平台,跨学科,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黄勇荣.论研究生教育中的跨学科课程整合.教育探索, 2010 (11) :41-42.

[13] 夏士雄, 王志晓.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计算机教育, 2011 (1) :65-67, 2011.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意义

(1) 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通过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教学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 并增强学生的自学才能和求真笃学的素养。

(3) 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主要依赖教师讲授课程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通过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教学实践探索, 对于开发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具有团队协作和钻研精神的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 结合网络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团队研究性学习和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作业, 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与实际调查研究,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适当的移动互联网方式授予学生。具体为:

设立若干个学习小组, 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合作共存, 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领, 自主学习、合作完成作业任务、互相讨论、学习。在教学一开始, 就成立好小组, 小组成员在一整个学期都将固定, 每次课程结束之后都布置一项小组任务, 任务不会很重, 但必须得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作业在此后课程开始时上交, 作业内必须包含小组各成员分工及个人看法。由教师在下一堂课对每个小组的作业情况公布并提出建议, 期间会组织各组之间相互发表见解以及讨论。每次作业教师给出打分情况, 在学期末将所有分数汇总, 就是本学期平时成绩。

小组讨论, 师生讨论, 个人研究与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可以自由组队, 共同分享彼此的观点想法, 集思广益。师生讨论,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ppt和学生讲解, 课后微信上也可以私下讨论。

比如, 当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时, 可让学生在数据收集网站发布问卷, 对自己身边的人或陌生人发放问卷, 收集他们的生活中的消费行为习惯, 统计结果之后, 对这些数据结合书本的知识进行分析。最后在课堂上以ppt的呈现, 教师对不同小组的分析进行点评与补充。或者以小组为单位, 去商场或步行街等繁华地带, 观察不同类型的结合书本的消费习惯, 把观察的结果写成报告, 让教师来点评报告的质量, 结合书上的一些知识点, 给参加小组合作的同学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的印象。

(2) 以QQ群交流模式为主, 网站发帖讨论为辅。课前, 可设计出能通过互联网软件进行上课的方式, 可以是公众号或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课堂, 有直播和回放功能, 让学生能提前预习或者复习更好, 最好是那种能够下载的, 方便其在没有网络的同时也能听。

建立QQ群, 拉进团队成员进入QQ群, 通过QQ群平台来进行“西方经济学”研究, 团队人员通过发送文字、图片、word、ppt等文件来进行组合讨论。还可以通过QQ进行面对面视频来对相关课题来进行研究探讨, 充分利用QQ的APP的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功能来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习, 以及团队组与团队成员的沟通。

团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交流, 交流产生灵感, 交流增进组员团结, 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产生。在群讨论模式中, 人人参与讨论, 人人参与知识内容的发表与意见支持, 杜绝过分闲聊与无用唠叨。

建立分享群, 通过互联网, 大家可将自己所学习到的“西方经济学”的有关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听听别人的意见, 综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组也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全部发表完后进行整合汇报。

而在研究的过程中, 先进行一定头脑风暴法, 大家聚在一起探讨问题。如果探讨时出现问题不一致的情况, 可以分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作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 再进行小组之间的比拼, 进行一个个方案的打分来抉择出一个较好的方案。

(3) 运用微信自主开发一个学术探讨性质的小程序, 进行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在小程序中探讨解决问题, 这个小程序可分为学生端与教师端, 界面内容有所不同, 学生端界面内容为老师的答疑, 教师端界面为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创建讨论组针对性解决学习“西方经济学”时的困惑, 实现随时随地解决问题。学生们还可以把看到的与“西方经济学”有关的书籍或经济现象当作动态发在小程序的界面里, 供大家学习、探讨。

或者程序内容包括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以及课堂提问签到三部分, 教师依据书本内容将授课视频放入程序中, 在课堂讲课的同时在课后学生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可自行观看视频讲解。

每次课堂授课前对班内学生进行例行点名, 课堂教学时提问学生, 学生每答对一题教师便在小程序里为该学生点亮一颗星, 期末综合分以小星星数占比10%来计算, 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

也可将“西方经济学”中每章知识点做成ppt并放在小程序里, 可让学生课后针对每章知识点进行温习巩固, 促进对知识理解。

教师还可把“西方经济学”中重难点放入微信小程序中, 进入小组合作研究:

将学生分成多组, 小组成员对每堂课每章小程序里的难点题目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记录下来对争议较大题进行详细记录, 做到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最后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组的观点答案并说明理由, 教师为各组打分评星。

(4) 利用互联网, 创建微信群。团队性研究, 需要一个好的场合, 让团队思维发散, 而利用互联网, 创建微信群, 使高效的沟通得到保障。团队研究, 不是一个人挑大梁, 而要团队各司其职, 先考虑团队成员个性特征, 做好分工。对数据敏感的负责数据, 理论素养高的分析理论。具体如下:

利用手机组建微信群聊, 与学生建立讨论群, 课间提问进行有奖竞答。教师提问答题者获奖 (小红包或其他) , 也可以利用微信小表情掷骰子或石头剪刀布进行分组讨论, 以避免功利性分组, 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加深交流, 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利用上述掷骰子分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 在每次课上布置一个实践性题目,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可出一个命题, 利用手机APP (抖音, 火山, 微视等) , 在其中挑选一类视频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可在课堂提出问题, 并点同学回答, 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 利用手机查找资讯并一起探讨给出观点及答案, 即什么可取及不可取。

经过分组研究后进行汇总, 做成ppt的格式。师生现场讨论模式:经过小组研究汇总后, 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ppt的讲解, 将小组研究分析的结果汇报出来, 最后由教师汇总总结并分享自己的研究体会, 并与班上同学进行讨论。

摘要:网络,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得到普遍地使用。网络作为潜力巨大的学习工具也理应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强调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主导者”退隐为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的任务就是制定相应的研究主题, 指导学生完成研究任务。因此, 网络工具与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结合属性。但是, 伴随着网络信息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结合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目前并没有普遍应用在大学课程教学实践中, 相关的文献也很少。本文结合经济学类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 对比研究和实践, 提出若干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教学模式, 以期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网络,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史迪.新媒体下“慕课”对高校教学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09) .

[2] 芮文艳.应用新媒体辅助信息技术专业实施课堂教学的探索[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6 (12) .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国内建筑垃圾发展现状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水平比较低,还在用一些废弃的砖块和废水泥石灰研究再生利用技术,研究时间较晚,而且管理水平也较低。近几年,城市发展速度快,带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相应增多,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相关的企业都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建筑垃圾(图1)的资源化处理,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生产技术、设备管理、规范技术、设备质量等方面我国的研究技术逐渐成熟,较以前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方面,主要是利用回收的废弃建筑垃圾进行二次加工,生产环保砖块,然后再添加石灰等原料作为辅助,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建筑和铺路,还可以堆山美化城市园林。

2.利用PPP模式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的可行性

(1)经济的可行性

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完成大量的资本积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我国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我国在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时,要采用PPP模式(图2),必须建立在民营企业参与的基础之上,在发展这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时,除了民营企业的积极加入,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邸柱,有获取大量经济的能力,民营企业可以增加发展产业项目来赚取大量经济,还可以争取项目的工资经费产生利润。民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参与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当中,政府在经济上可以给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与民营要想达到理想目标,必须企业团结协作,共同为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做贡献,实现双赢。

(2)技术的可行性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关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处理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我国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赶超西方国家,目前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流程关于如何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回收再加工--再生材料--再生可利用产品”,形成产业链。目前我国各大研究企业和国家企业对建筑垃圾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探究,最开始是把建筑垃圾回收起来进行机器处理,粉碎再加工成再生材料,用来修建道路作为垫层的基础材料,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可以利用再生材料生产可利用的产品,比如再生砖块、再生砂浆等,这些再生产品在强度、压力、耐用性、拉力等方面都符合有关产品规范的要求,达到各项性能标准,并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3)政策可行性

最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和各级各地区政府为了利用PPP模式,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为加快建筑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用价值的条件。对于利用和推广PPP模式,我国政府对此是非常赞成的,并且加大力度帮助和支持开展工程建设,鼓励一些环保能源和节约能耗的绿色产业利用PPP模式进行推广,因此,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我国政府为我国利用PPP模式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给与了强大的法律保证。

3.基于PPP模式发展研究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利用PPP模式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进行发展研究,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就目前利用PPP模式来看,产业进展的不是特别顺利,还在不断进行探索,所以必须提高技术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保证PPP模式顺利的发展推进。虽然说PPP模式对研究资源化产业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在一些城市投入运营工作,但毕竟是刚开始投入运营,各方面还不够完善,所以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成功经验,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和完善,推进PPP模式平稳发展。

(1)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和收费制度

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一般情况下公益性远远大于收益性,因此我国大部分的民营资本企业不想加入到该产业中去。针对此种情况,我国应该出台一些基本的经济补助和收费制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民营企业在一些方面赚取利润,同时国家也应该投入大量资金,共同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2)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

各行各业都有专门负责管理的监督机构部门,而对于我国来说利用PPP模式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新兴产业,也需要专门设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好行业,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运行,提高运行效率。

(3)建立激励机制

在运行PPP模式开展工程建设时,为了使民营企业加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政府必须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发展产业,合理划分政策界定,排除不合理的政策制度,加大项目投资,融入改革投资项目,制定适合的激励机制,不断鼓励约束民营企业,做到各方面公平对待,提高发展产业的效率,正确处理民营企业加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的公益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

(4)政府角色转变

我们国家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积极配置市场资源,发挥其重要作用,努力引导政府加大市场投资,企业要有自主决定政策的能力,银行自己独立申请企业贷款,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建立有效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新思想新方式下,政府要善于转变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角色互换,服务于大众,在公共服务方面有效监督管理。

(5)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进程方面,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要想健康发展垃圾产业,必须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在我国应用PPP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追捧,政府不断出台适合发展PPP模式的合理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还是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需要我们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和措施完善相关法规,使投资者无后顾之忧,使民营企业顺利进入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的行业中来。

(6)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

建立风险分担结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项目方案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项目方要积极参与,充分考虑各自获得的利益和承担的风险,使各级政府、各个银行、民营企业都能欣然接受。

4.结语

PPP模式促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行业管理,制定相关的合理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建筑垃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建立鼓励机制,使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合理权衡公益与利益之间的关系,让民营企业获得充分利润,实现双赢。

摘要:现如今城市发展节奏快,在扩大城市规模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通过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建筑垃圾的发展现状和建筑垃圾的基本特征,构建出一个新型的产业发展链,在此基础上应用PPP模式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更快发展。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此,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实用性,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样化需求,就必须要提升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水准,实现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框架结构的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想确保后期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提前打好稳固的基础。对此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应用探讨

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模型,并且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因为框架结构的灵活性较强,便于施工管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在应用它,尽管如此,框架结构在施工技术应用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全面影响了建筑施工的生产质量。对此,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让框架结构的施工得到问题的全面解决,从而全面提升建筑施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的主要特征

近年以来,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价值越来越大,对此,建筑工程中的横向工作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建筑物的荷载能力,所以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加大建筑工程的墙体设计,这样才能提升建筑物的承压能力。另外建筑工程中的构件环节需要承受外界的风力和地震,所以不管采用何种荷载模式,都是以横向的模式进行分步展现,对于建筑工程的高度越高,其形成的敏感性越强。在建筑工程的总体高度偏低的情况下,对于荷载的设计内容需要全面考虑部分动荷载,并且对于建筑工程的桩体结构要求不高。在设计框架结构的支撑系统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荷载要求,所以不用增加梁柱的尺寸,只增加模板就可以了。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墙体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对结构的分布和材料的属性进行合理分析。在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环节,需要采用结构式的方式进行工程操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高层建筑的承压能力,同时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物的荷载能力。

2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环节,设计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刚柔融合原则。如果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的刚度过大,则会影响建筑物的柔性程度;反之,如果建筑物的柔性过大,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刚性则有所降低。对此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确保刚柔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设计环节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建筑结构的质量表现。第二,主次分明的原则。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框架结构中,不同的原件形成的作用表现相对不同,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进行分析,抓住施工的重点,并遵守主次分明的选择,在保证的整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科学性的技术上,全面提升建筑物的外部抵抗能力。

例如在对建筑工程的梁柱设计环节,因为梁柱所承受的荷载能力相对较大,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梁柱进行重点分析和设计。第三,多道防线原则。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环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按照强节点弱结构的原则来开展设计工作,首先,要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并且要保证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其次,在抵抗外来因素的基础之上,要最大程度的提升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来提升建筑结构的外来抵抗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不仅要在建筑内容上进行设防操作,同时要在框架结构的新设计理念上进行有效创新。

3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也随之提升。其中在实际发展中项目开发进度是影响企业对外竞争能力的要素,而影响其稳定推进的工程设计作业,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为常用的一种结构设计技术,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整体的应用质量较为良好,为开发企业的项目开发进度合理推进、项目综合开发成本的控制、实际收益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市场反馈以及技术应用的现状方面分析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发现整体的应用质量较为良好,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4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点

本篇文章将某高层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筑的总体高度达到了60米,其中地上建筑有16层,地下建筑一层。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在进行地下建筑的顶板施工时,主要采用的是预应力张拉技术。

4.1边柱节点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公用建筑,其形成的楼层会相对较高,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建筑内部的承压结构也在不断的完善。边柱节点的设计,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中,始终拥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边柱节点的设计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中始终都属于比较繁杂的一项设计工作,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顶层风荷载力的设计。在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的最顶端,都会出现房柱偏离中心的现象,从而致使高层建筑的最顶层的边柱节点偏离中心只有0.5倍的柱截面高度。一旦出现此类问题,相关人员就需要结合着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改。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建筑的顶层框架中,必须要有两根以上的柱与梁,并且要求柱的宽度要远超于梁的宽度。对此,框架结构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建筑框架设计时,要将主钢筋塞入到建筑内部的边柱柱角中,另外,还需要结合着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整改与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切合实际。

4.2地下室顶板预应力无梁楼盖施工

在开展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施工环节,要全面遵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和要求,最大限度的节约施工的整体空间,从而提升地下室的应用效率,起到简化施工程序的作用。无梁楼盖地下车库的面积相对较大,其余主楼墙体的连接性较强,它全面增加了施工的整体难度。在进行建筑物的实际操作环节,建筑要求与主楼的墙体进行有效连接,并针对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布式施工的模式,全面完成施工之后,需要对施工的主体部分进行全面检验。施工工作人员要做好边界位置的处理工作,针对此类问题要采用端部预埋的技术。在开展水泥灌浆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旦水泥浆流入到了管的内部,对工程的应用方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高层建筑施工环节,采用顶板预应力无梁盖楼施工技术,不仅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作业活动,更关键的是它能够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4.3优化多道防线设计

从应力控制、应力优化的角度来分析,优化多道放线设计对于结构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后期施工中的安全性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具体的设计作业实施中,对于多道防线设计作业的实施,设计人员可通过优化配置梁、板、柱结构,如连续梁的设计、柱体构件优化分布设计方面,提升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以此确保框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而建筑设计又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规划和优化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都知道,工程施工的第一环节,前期的结构设计无法进行有效改变,对此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数据来完成结构的整体设计,整个操作过程减少了财力和物力的消耗。另外想要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促进框架结构设计理性和科学性,就需要工作人员勇于创新,不断总结,以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建筑行业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晶.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9,45(12):68-69+71.

[2]李令令,金源東,尚传鹤,安鑫,杨帆.探讨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应用见解[J].四川水泥,2019(04):15-16.

[3]袁海梅,郜志远.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7):74-75.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团队;教学模式;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研究医学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与表达的一门科学,对培养医学生的统计思维及提高科研能力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且因涉及的概念多,公式繁杂,应用条件要求严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TBL(TeamBased Learning)即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是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倡导以团队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1],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点[2],因而在国外医学教育备受关注。在教学实践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教学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对部分学生开展TBL教学,报道如下。

1 医学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学统计学虽然侧重于运用,但还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及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医学生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普遍感到吃力,同时部分医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与自己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思想上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精力不够,影响了学习效果。目前,高校医学统计学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练习。这种教学行为,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基本概念讲解、统计方法的选择、教材典型例子的分析、统计方法应用需注意的问题等。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满足期末考核的要求,但易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脱节,如果学生遇到一些不典型的实例将无所适从,无法达到运用医学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今天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

2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实施TBL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医学模式和教育健康的更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此,必须更新医学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国际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医学人才。TBL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角色和功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以团队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TBL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国内引入后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TBL教学实施的步骤

3.1 准备阶段

(1)明确教学目标:在TBL实施前教师应进行充分准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培养学生技能操作,使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能正确地运用统计学方法。(2)拟定学习内容及相关问题:按照划定的教学范围,撰写学习提纲、案例、思考题于开课前1~2周交付学生准备,每次课的问题以能反映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为宜。如非参数秩和检验一章,课时安排为2个学时,课前给学生准备的问题是:①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有何区别;②秩和检验的概念、应用条件、优缺点;③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④几种类型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步骤及在SPSS的实现过程。(3)组建学习团队:以5~7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团队,分组时注意平衡各组成员的性别、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便团队成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个团队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组长,负责组织本团队的课外学习和讨论,并按每个同学在本团队的贡献大小,给出评分,以鼓励所有组员都积极参与。(4)建立评分系统: 在实施TBL教学的第一次课时,将TBL实施流程、评分标准、TBL教学占期末成绩评定的比例做出明确交代。TBL实施流程以学生自主在课外按教师的学习提纲、案例、思考题进行预习,在课堂中进行个人测试、团队测试和应用性训练,最后教师点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学生的成绩由个人测试(20分)、团队测试(30分)、教师评价(20分)、小组评价(30分)四个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教师评价根据应用性训练的表现评分,小组评价根据该同学对小组的贡献评分。

3.2 课堂实施阶段

TBL课堂测试包括个人测试、团队测试、应用性训练三个部分。首先进行个人测试,时间为10分钟,主要涉及该章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测试题由10道难度较易的单选题组成,测试结束后,教师给出标准答案并进行简要的解析,由各组进行交叉评卷,组长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分数;接着进行团队测试,测试题难度有所增加,由10道单选题组成,完成时间为20分钟,答题时允许团队讨论,综合团队意见,形成一致答案,团队测验用IF-AT系统卡来进行评分[3];然后进行应用性训练,时间为30分钟,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一周前布置给学生的案例以PPT的形式呈现,并附有与案例相关的几个开放性问题,各团队成员经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安排一名同学代表回答,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给予评分。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对有精彩回答的小组进行鼓励,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4 TBL教学法的优点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TBL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个人成绩和团队的荣誉,所有同学学习的参与度高,形成了组内同学的相互帮助,利于后进同学的共同进步,组间的同学相互竞争,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进而提高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效率。

4.2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预习时除了阅读教师提供的提纲及思考题外,还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高了查阅文献的能力,也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TBL教学以团队为基础,通过团队成员的讨论,与其他组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TBL教学是一种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3 有利于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TBL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和协助者[4],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不意味着老师的任务变轻了,相反,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前对学习团队进行合理的分组,既要保证团队的充分协作,又能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充分调动每个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及实施环节应有更精心的准备,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供学生个人测试、团队测试、应用性训练的试卷和案例,并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总结。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TBL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影响了学生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认识和理解;TBL教学需要学生花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前预习投入的时间不足,也有部分学生担心占用太多的时间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成绩,这些原因都会影响TBL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刚接触TBL教学时可能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换过来,表现为对TBL教学的不适应,教师应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TBL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应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或与其他教学法搭配运用,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能。

参 考 文 献

[1] Michaelsen L,Michael S,Dean XP.Team 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2008:199.

[2] Borges NJ,Kirkham K,Deardorff AS,et al.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 teambased learning internal medicine clerkship[J].Med Teach,2012,34(10):802806.

[3] 李晓丽,林 锐.T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9):232233.

[4] 李荣梅,吴敏范,杨 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收稿日期:2015-08-10 修回日期:2015-10-22)

(编辑:潘明志)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范文第6篇

实施PLM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数据的全程管理,并为企业业务的协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但目前PLM的实施水平和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的PLM应用还是停留在代替手工操作和局部应用的层面上,PLM的应用亟待深化……

企业要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地创新。而在信息技术时代,这要求企业能够拥有更高的能力来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科学应用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包括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业务模式和流程,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和业务过程管理体系,并应用PLM系统自身可扩展框架集成其他系统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实现业务拓展和整合。

PLM应用还有待深化

随着企业业务的迅速拓展,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走向更深和更全面的应用。

要建设并发展核心竞争能力,对外,企业要在产业链上进行拓展,甚至是进行跨行业的融合,以整体效应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对内,企业要提高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变革。这就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分析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巩固已有的并挖掘潜在的竞争优势,并从技术、管理及业务模式等几方面不断创新。

过去,国内的一些PLM的项目实践往往仅限于技术部门的工程数据管理系统。与实施ERP系统相比,PLM的应用并没有引起实质性的管理改革。赛迪顾问对机械制造业近300家企业“十五”期间的PLM应用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些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管理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对促进其企业创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对大多数的企业而言, PLM的应用重点还是停留在代替手工操作和局部应用的层面上,并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的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如图1所示)。

現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要发挥PLM/PDM的威力,必须把PLM作为企业级的管理软件来开展实施。

而在如何深化应用PLM方面,我国北方的某家著名机车制造厂的实践可以给业界一些经验借鉴。该厂非常重视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十五”期间,他们开始着手企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全面规划,并在2005年选用了国内一知名厂商的大型PLM系统作为企业的协同创新平台。

但该企业的产品结构非常复杂,数据量非常大,需要管理自行设计和技术引进的机车数据。比如一台DJ4机车,涉及的图纸数量就达3000~5000张,展开的产品结构物料数目达数万条,业务涉及到设计、工艺、生产、物资、销售、质保等多个部门。

在实施PLM系统之前,企业因为缺少以产品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孤岛、业务割裂等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数据版本不统一,导致数据的重用性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为提升以产品为核心的协同创新能力,企业在引入PLM系统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了业务流程的梳理、重组和优化,并将PLM系统作为企业级的、横跨企业各大业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平台来实施。

以笔者实施服务的设计部门与物资采购部门之间的物资管理为例,应用PLM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管理创新变革非常明显。

在企业原手工设计(如确定明细表,即物料清单)时,因无法实时有效地查取现有物资资源(包括采购物料、标准件以及企业原设计的、已经验证过的零部件等),造成数据的重用性差,物资被大量积压占用,企业的设计效率低下;而且在企业原手工设计的过程中,因为不同的设计师对同一物料的描述不尽相同,这导致该物料无法在原管理流程中得到校验,于是会在物资库中极易形成一物多码的状况,造成大量物料的停滞、积压和混乱。(如图2所示)

而应用PLM系统后,企业重组了设计与物资管理流程,通过对物资的闭环管理,物料及零部件的选用就可以通过实时查询物资库,能从性能、供应、价格等各方面进行物资的优化选取,不仅有效提升了物资的使用率和科学性,同时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升了研发效率,全面提升了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通过PLM系统的实施,对物料(尤其是新增物料)的选用都要经过严格、并行的审批流程,并尽可能地选用代用或可替换的物资。这样不仅有效地避免了一物多码的现象,而且物资采购的依据非常明确,能够极大地提升物资的重用性,有效降低库存,从本质上改变物资管理的方式。

同时,企业通过实施PLM系统,在设计与工艺一体化和与企业ERP管理的整合等方面都能进行深入应用,能从设计到生产甚至是销售各环节有效提升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如图3所示)

应用PLM推进协同创新

科学应用PLM,主要体现在企业通过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和业务过程管理体系,并应用PLM系统自身可扩展框架集成其他系统的应用等方面。

充分利用PLM 数据管理能力进行统一的知识管理

首先,PLM是个数据管理平台。应用PLM系统构建统一的产品与过程数据源的首要目的,就是从供应链的角度,以产品数据为主线,进行相互关联的知识管理。同时,不仅仅是产品数据本身,企业正常运营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制度、标准,以及设备、人员等相对独立的信息)都应纳入PLM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企业级的数据管理平台,从而保证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重用,对企业创新形成支持。

其次,实行产品数据全相关管理要分析企业业务模式,提炼出数据的分类、属性及关联,建立全相关数据管理模型。模型包括产品及零部件属性,产品相关的设计、工艺、制造、采购、售后等数据分类及属性,各类文档的分类及属性,相关资源分类及属性,各类数据的关联关系,各类关系的分类及属性等,管理产品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数据自身生命周期的演化。形成统一的产品的全相关数据管理体系是建立知识共享的数据基础。产品配置和BOM管理是产品全相关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实现有效数据共享要建立安全高效的权限模型,保证不同项目、不同专业、不同角色的人员对不同数据、不同状态的安全访问,企业要根据具体的数据种类、状态,不同的人员的角色、相关的操作进行权限的系统设定,这是实现数据有效共享安全的必要手段。

所以建立统一的知识数据源,是企业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步,应放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结合信息化规划去考虑,而在实际中往往要打破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人员习惯,是需要企业下力气推行的。

构建规范统一的业务过程管理体系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因缺少先进的控制与支撑手段,往往是按劳动或专业分工形成一个个职能部门,这样各职能部门自然而然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本部门的业务效率,但无法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这在当前动态的竞争环境下无法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而IT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可能。PLM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级的数据管理,同样可以实现企业级的业务过程管理。针对传统的、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企业运营管理来说,应用PLM系统可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及相关业务对象触发的、依靠IT系统流程驱动的业务过程管理系统,形成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企业运营管理。它不仅带来的是运营管理的工具化,更是企业深层次的变革。

同时,应用PLM系统可以将企业业务过程从传统的串行过程发展到并行过程,加强了业务的协同能力。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可以将售前(需求管理)、制造、售后同时纳入业务管理中来,突破部门、地域的障碍,从而促进企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改变,带动企业的全面创新。

为科学实施PLM系统,构建企业统一的业务过程管理体系,应从规划开始,着力实现两个突破:

第一,横向上要突破企业原有的只围绕职能部门的,尤其是设计部门内的业务管理旧模式,建立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目的,营销、设计、工艺、制造等跨专业与职能人员共同参与的、企业级的、规范的业务过程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PLM系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分析、优选库存及零部件资源,可以建立虚拟的(甚至可视的)产品研发模型,通过业务流程驱动,以实现在不同的专业与职能人员中适时交流、验证,极大降低设计成本和提升研发效率,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产品制造过程、服务过程当中,具体的问题伴随着处理单据,连同相关数据对象,同样通过流程的驱动,在各专业职能人员中流动,实现规范、快速的反应,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第二,纵向上要突破企业传统的管理层次,取代之的是建立系列的、以项目管理思想为指导的、可以多任务并行的业务过程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随着竞争的激烈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企业往往同时研发几十甚至几百种新产品,企业的生产、服务等环境中,各种反馈问题也是并发的。所以及时合理地控制每个项目的进度、人力及资源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这样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手段,突破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实现面对具体过程的管理,全面提升效率。所以在实施PLM系统过程中,进行系统的业务过程分析,建立系列的业务过程管理模型,实现人员角色方便的指定与调用,形成任务进程的监控和反馈机制,是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的手段之一。

应将PLM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体系的统一集成框架

完整的PLM系统不仅需要做好企业业务上下游的数据衔接,还要做好底层和上层系统的集成。如产品的结构来源于底层设计工具CAD的装配结构,发放的产品結构必须送到ERP系统安排采购、生产和交付。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分步进行的,PLM系统同样经历从局部应用到全面实施,其他各功能系统如ERP、CRM等同样也有逐步应用的过程,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模式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企业,特别是产品结构复杂、产品创新设计为企业核心关键业务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除了进行产品全生命数据管理之外,应将PLM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体系统一的集成框架。同时也要求PLM系统本身是一个可以灵活定制、可扩展的、开放的系统集成框架,为构建企业信息化协同创新体系奠定基础。

由于企业往往存在自身特殊性,通常企业会希望PLM系统能够支持二次开发。特别是国内软件供应商为推进实施进度,也协同企业进行二次开发。然而,二次开发都是具有特定性的,这种方法虽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应慎重使用。因为二次开发往往不会经过软件供应商详尽的测试和很多其他用户的验证,将来系统的升级也会更困难。所以企业要保证持续的创新管理能力,应系统分析自身的业务及管理模式,选定成熟的PLM产品,并充分利用定制功能来实现企业的特殊需求。

基于协同创新的PLM应用策略

站在战略的高度,推动PLM系统的实施

PLM实施是企业信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PLM的应用前景看,成功应用PLM系统,可使延伸在供应链上的企业用户、相关企业或部门共同进行产品的开发、制造、服务和淘汰,在带来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对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的创新形成支持。

为此,企业应在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在做好信息化规划的同时,做好PLM系统的应用规划。PLM系统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做好各级的培训以及部门人员的协调工作,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这些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着力业务模式和流程重组,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流程从属于模式,模式从属于战略。实施企业级的PLM系统,更多的是企业管理的变革。为此,进行详尽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明确项目实施可以带来变革以及对旧习惯可能的冲击,确立目标和可行性,是达到科学实施PLM系统的关键。一个好的信息化规划中,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应占大部分。

做好资源整合和信息安全管理,发挥原有投资的有效性

将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整合,包括信息编码的实施,是实施PLM系统最基础的一步。为此项目实施团队在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模型,提供安全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信息化投资,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并实行安全管理,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共享。

建立PLM保障体系,保证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

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配备信息部门和具体业务部门的角色和人员,完善相关的建设流程,保证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

正确认识实施期望,适时开展绩效评价

不同于一般工具软件的应用和开发,PLM系统的实施更多关注的是资源整合、业务模式和流程分析、优化和实现。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但不应指望一次导入PLM这样的大型管理系统解决所有具体的细节问题,应考虑具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验证PLM系统实施效果,适时开展绩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开展绩效评价应有具体的制度、组织和指标体系。如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可围绕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上市时间等关键因素展开。

链接:PLM对协同创新的战略含义

一个企业要成功发展,差异化是战略的核心之一。中国企业的人工成本优势已经渐渐弱化。企业不能再凭经验和直觉应对多变的市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态势面前,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决策的速度与品质。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来保证差异化。而中国企业也只有切实加强创新的能力,才有可能从世界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级工厂。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创新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需要企业有合适的业务模式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创新要根据企业发展不断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信息技术提供给企业更多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求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对市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能够迅速从内外部获取足够的相关知识,并整合各方力量对创新形成支持,这就是企业的协同创新体系。

而科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增加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科学应用PLM系统。

科学推进PLM应用,除了能实现其传统的产品数据管理功能以外,还可以实现企业以下三大核心目标:

1.建立统一的产品、过程与相关知识数据源,保证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包括跨地域、不同专业的相关部门及人员有一个统一有效的信息知识共享平台。

2.构建统一规范的业务过程管理体系,是企业业务协同的基础,从而提高系统创新效率。

3.提供灵活的、可扩展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框架。为集成、深化应用其他信息应用系统打好基础,从而促进企业全面创新。

因此说,科学应用PLM系统,是建立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基础。

上一篇:现代建筑节能工业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装饰公司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