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分析

2022-09-10

有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模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在学科教学中,都把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 现阶段,怎样应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去改进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1建构主义视角下问题的解决

一般情况下,从问题的构成出发,数学问题大多是由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解题过程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尽管小学数学问题的种类繁多,但其教学问题大致有实际问题、开放性问题以及探究性问题这三种。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 建构过程的主要形式是同化与顺应; 其学习理论认为,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并形成新认知的过程。 实际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其实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然而建构过程同化与顺应的主要形式,就是数学学习活动与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交汇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问题解决教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

2建构主义视角下问题解决教学案例的构建与分析

2.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对学习本质的认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去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一个被动接受。 因此,在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与尊重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与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意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促使他们自觉地利用自己己有知识与经验,去进行建构[1,2]。

有关的学者认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才是对学生个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学习,只有通过真实问题的情境创设,才能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 因此,在解决相关教学问题时,创设合适的情境, 可以很好地引发小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探究, 进而有新的发现。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的开始,它对指引着小学生展开数学探究,具有激发其思维的导向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2.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是其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的核心部分,也是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这一环节的实施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可以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努力使其将问题进行自主的解决。 其次,还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 在合作交流时,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围绕着问题的主题, 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可以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交流学习,解决问题,对于问题解决中存在的困惑,可以继续展开组内讨论,讨论未果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小组困惑向教师反馈,或者说交由全班进行讨论,努力去除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小组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中的这两个步骤并不是绝对的,要因问题而异,倘若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进行组内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再进行个人自主探究。 不过在寻求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案过程中, 授课教师肯定与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重视自己作为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给予学生们必要的指导与帮助的同时,也要将教学的进度与方向控制得当。

2.3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分析中, 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其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是:让每一组的学生代表,尽情地去发表对所提数学问题的理解,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存在的一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反馈体制,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将他人的见解进行整合,进而就问题的解决得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对于那些共性疑问,可以反馈给教师或者是开展更广泛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反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授课教师对学生在问题解决案例分析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探究活动等做出肯定的评价, 更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对学生不同解法进行归纳总结,对那些共性的疑问进行适当的讲解与深入的分析, 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认知。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构建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分析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要重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帮助者与促进者的身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具体内涵,并对建构主义视角下问题解决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小学数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SCADA系统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中的设计与应用下一篇: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