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计算机网络论文提纲

2022-10-04

论文题目:对分课堂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型人才在社会市场上供不应求,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国策。近些年的教学改革促使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各个学科教学模式的新尝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2014年在我国提出并兴起,短时间内在各个学科领域进行了应用和教学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将对分模式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中,能够解决当前中职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能力以及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在相关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应用对分教学模式中的隔堂对分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经过相应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本文在查阅大量教育教学和对分模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本次实验研究。首先,在关于本次教学实验的相关理论研究中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的描述;其次,对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了现状分析和教学设计;再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际的实验设计、实验研究与案例反思;最后,对实验的后测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对分课堂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型等产生的教学效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得出,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自己对网络知识的搜集来填充知识框架,优化了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在讨论环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沟通能力与总结能力,以小组的形式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学课堂活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从成绩方面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提升。本研究为对分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示范,研究实验证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不积极、自主能力差、总结能力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对分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实践研究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2.1.2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2.2 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中职信息技术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3.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1 调查问卷分析

3.1.2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3.2 对分课堂教学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教学设计流程

3.2.3 教学过程设计

3.2.4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对分课堂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研究

4.1 教学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变量与研究假设

4.1.4 实验测量工具

4.1.5 实验模式

4.2 实验准备

4.2.1 教学分析

4.2.2 学情分析

4.3 “计算机网络分类”教学案例

4.3.1 教学内容

4.3.2 教学目标

4.3.3 教学重难点

4.3.4 教学过程

4.3.5 教学反思

4.4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教学案例

4.4.1 教学内容

4.4.2 教学目标

4.4.3 教学重难点

4.4.4 教学过程

4.4.5 教学反思

第5章 数据统计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兴趣量表信度分析

5.2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5.2.1 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5.2.2 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5.2.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兴趣对照分析

5.3 学生学习对照成绩分析

5.4 实践检验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量表》

附录三 《学生学习评价表》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湿地自然保护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妊娠妇科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