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服装裁剪教程

2022-08-16

第一篇:自学服装裁剪教程

制衣基础 教你怎样自学服装裁剪

首先你要弄清楚你学了以后的工作是什么场合,如果是服装店,那就是叫服装裁剪,一般指的是服装店的单件服装的量体裁衣,这种情况下可以自学再到服装店从学徒做起是可以的。

如果是纸样,那就是针对企业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服务的,除了出头版还要有放码等等的操作,要求较高,作图方法也是不同的。而且一般自学是很大难达到企业的要求的。因为企业是不需要纸样的实习生的。

不过作为实用参考工具书,你可以看看高鸿的《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是一本比较专业实用的服装工具参考书,比那些几十元一本的理论书要实用得多。

小知识:

服装设计包括创意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的核心技部分,是创意设计与工艺设计的桥梁。服装结构设计也俗称服装打版或服装纸样,也有些地方叫服装制版。

想自学服装设计的话,我觉得还是先学裁剪,你只有懂一些服装的基础知识了,知道一件衣服是由哪些部件组成,是怎么缝制在一起的,然后再学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实用,而不会凭想象设计出一些根本没办法打版和缝制的衣服。但是你在学裁剪的同时可以先学时装画,能把自己脑海中想象的衣服样式画出来,然后打出版,裁剪缝制并可以穿在身上,这样你就算设计和裁剪都会了。

时装画你可以买一本教画时装画的书,照上面的练,正规学服装设计的都要学素描水彩水粉啥的,如果你要从基础中的基础开始学起,那么你就先学素描了。学了画时装画外你还可以买一些讲服装设计的书,那种讲服装的历史呀色彩呀结构啊,一些设计技巧的内容的书。不要以为了解中外服装的历史不重要,现在很多时候流行的时装样式都是翻出过去年代或古代的服装样式加点设计元素改进的。

你平常多看些时装杂志或时尚杂志,上面很多穿着时装的插画图片,都可以收集起来,多看,仔细看,发现别人的设计元素在哪里,看得多了欣赏的多了自然对设计就有一点感觉了。关于裁剪的基础,如果你什么都不会那当然也要买些讲裁剪基础的书,一开始不要去学原型裁剪法,因为你是自学没人给你讲关键你会有很多问题搞不懂的,打基础的话学传统的用公式的裁剪法比较好,等会裁会做了,对服装有些概念了再学原型裁剪法,你看能不能找到一套日本文化部省的原型服装教材,这套教材内容很好很全面,有十几本,包含设计和裁剪以及制作方法,如果认真把这套教材学完,应该就很不错了。

第二篇:童装裁剪视频教程

童装裁剪视频教程名称:童装裁剪视频教程分类:服装裁剪主讲:

TAG:童装裁剪

裁剪

时间:2011-11-24 08:55收藏:搜藏到百度

收藏到QQ书签优酷

童装裁剪 01童装裁剪 02童装裁剪 03童装裁剪 04童装裁剪 05童装裁剪 06童装裁剪 07童装裁剪 08童装裁剪 09童装裁剪 10童装裁剪 11童装裁剪 12童装裁剪 14童装裁剪 15

童装裁剪视频教程相关介绍

这部童装裁剪视频教程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程。它详细讲述了儿童的体形特征 、童体规格表、婴儿服款式特点、 婴儿服量裁说明、 婴儿复制图规格 、婴儿服主要计算公式 、婴儿服结构制图 、 婴儿服结构制图与裁剪等。

童装面料和款式要求比成人更严格:面料和辅料越来越强调天然、环保,针对儿童皮肤和身体特点,多采用纯棉、涤棉、天然彩棉、毛、皮毛一体等无害面料;款式上则追求时尚,亮片、刺绣、喇叭型裤腿、荷叶边等流行元素在童装设计上均有所体现。成人化体现在纯色、深色服装有所增多,款式追随成人服装的流行趋势,或时尚成熟或简洁大方,体现“贵族式休闲”。另外,很多服装是成人衣服的缩版,如果放大到成人尺寸,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完全可以穿着。高档化主要体现在名牌童装占据市场大量份额,知名品牌在各个城市随处可见,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也越来越注重名牌。

高档童装(婴姿坊、动力宝、卡琪屋、米提诺、可可鸭、哥比兔、蓝芝图、WEGROWS,ABC)已被大部分城市居民所接受,市场份额加大。两极化体现价位的悬殊差别上,价位在30、40元左右和200元以上的童装多,但在70元至100元左右,款式新颖、性价比又高的童装却很难买到。从市场上看,几乎所有的童装专柜都没有真正适合13~16岁孩子穿的服装。在各家商场的童装柜台,许多销售人员拿出来的大童服装的款式、设计、颜色与小童服装没有区别,惟一区别是尺寸大一些,中学生穿在身上确实挺滑稽。而一些成人服装品牌看准市场的空白也推出了大童服装,不过从其款式和面料来看,大多数属于成人服装的缩版,而且价格偏高,让人很难接受。中档次童装主要突出在织里童装批发市场,据了解有比较突出的品牌(84coco童装、好好少年、韩非主流)也已经家喻户晓。最新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品牌监测数据表明,高中档品牌仍是城市中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童装销售的重心,童装销售领先品牌的优势不是很明显,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外资、合资品牌价位较高,但在大型百货商场中仍收到追捧。一些国际品牌进柱国内市场,从产品质量和价格来看。美国时代华纳旗下的超人、蝙蝠侠、女超人等品牌的性价比相对国内几个品牌有明显优势,呈日渐上升的趋势。位居前十的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不到30%,品牌集中度还比较低。丽婴房和派克兰帝、婴姿坊仍是排名前三位的品

第三篇:服装立体裁剪 教案

许丽莎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

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 教学重点:

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

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 学

时:2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

业:

1、查阅相关资料

2、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裁剪简介

一、立体裁剪的含义

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1、确定基本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

平面裁剪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来源与人体的原型,而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另外,立体试样又为观察修正服装和累积平面裁剪经验提供了参考和源泉。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

1、立体裁剪造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人员的提高。更利于服装设计者的创作。

2、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既有利于结构简单的普通服装,也可用于形态新颖款式多变的流行时装。

3、立体裁剪便于理解和加深平面裁剪的理论。

4、立体裁剪易处理特殊体形。

六、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1、多实践、勤动手。

2、规范操作。

3、与平面裁剪知识融合贯通。

第二节 人体与服装的立体性

一、人体的立体特征

对人的体型特征的分析可使我们加深对服装立体性的理解,明确人体对服装的基本要求。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它是由若干个基本线条来呈现的。从正面看,肩部较宽、略倾斜,肩部到腰部逐渐变窄,从腰部到臀部有逐渐变宽,臀部以下有逐渐变窄,从侧面看,胸部前突,以胸围线为界,向上至颈部,向下至腰部逐渐变窄,并以胸厚味最大,臀部微后翘,以臀部为界,向上、向下厚度逐渐变小;从背面看,虽然线条组成有所不同,但其特征仍与从正面观察所得的结果大致相同。人体的立体形象就是由具有上述特征的基本线条所组成的一个廓形。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它是由若干戈面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对于这些面,我们可以根据服装制作的要求,将它们加以分割。从宏观上看,可大致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面,面与面结合处形成的线条,也就是立体裁剪中必须重视,并按服装款式需要体现的基本线条。这基本线条对形成服装的立体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款式设计构思的重要依据。

二、服装立体感解析

服装款式依赖于人体形态。因此,服装也必然是一种立体表现。只要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裁减操作中想象人体的立体形状,我们就可以制作地服装尽可能的美观合体,富于立体性。

怎样才能使服装具有立体性?就是不仅要考虑到人体的体型特征,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侧面的因素,增加与人体特征相符合的侧面结构线。就可以得到立体的服装效果。

第三节 立体裁剪的用具与材料

一、人体模型

现在使用人体模型的种类大致分三种:立体裁剪用、成品检验用、服装展示用。人体模型按长度分,有全身模型、2/3身模型、半身长模型等;根据性别与年龄分为三种:女装用模型、男装用模型、童装用模型。

二、用具与材料准备

1. 布料 2. 棉花 3. 大头针 4. 针包 5. 剪刀 6. 色带 7. 记号笔(或画粉) 8. 滚轮 9. 蛇形尺 10. 袖窿尺 11. 软尺 12. 直尺 13. 熨斗 14. 牛皮纸 15. 针与线

第四节 立体裁剪的准备

一、布纹的整理

(一)布纹整理的必要性

立体裁剪的第一步就是整理面料的纹路。一般布料在织造、染整的等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布边过紧、轻度纬斜、布料拉延等现象,导致布料丝缕歪斜、错位。以这样的布料做出的衣服会出现形态畸变,这是立体裁剪的大忌。因此布料在使用前应检查布料的经线与纬线是否垂直,并对布料烫平而消除褶皱。

(二)整理布纹的方法

1. 划出印记:用右手拿一根大头针,把针尖插入织线与织线之间,左手拽住布端,右手向后微力移动大头针,使布料上面形成一条顺直的纵向印记,再用相同的方法做出一条顺直的横向印记。

2. 矫正布纹:布料在纺织过程中,由于受到拉力的作用,纵横丝缕发生变化。因此,把布料较短的一面向斜向拉伸使之加长,这种作法达不到要求时,可使用熨斗进行推拉、定型,直到纵横丝缕顺直为止。

3. 检查整理:用直角三角板的两条边对合布料的纵横丝缕,当它们各自吻合时(即相互垂直)便说明布纹整理好了。

立体裁剪中布边也需要处理,这是因为布边过紧、过硬的缘故。通常是将布边撕掉(0.5厘米),以保证坯布经纬纱向正常的服装裁剪。

二、大头针别法

(一)正确使用大头针

第一,大头针针尖不宜插出太长,这样易划破手指。 第二,大头针挑布量不宜太多,防止别合后不平服。

第三,别合一进一出要用大头针的尾部,固定后比较稳定。

第四,衣片直线部分的大头针间距可稍大些,曲线部分的间距要小些。

(二)大头针的别法

1. 对别法 2. 重叠法 3. 折叠法 4. 藏针法

第二章 立体裁剪基础

教学目的:

1、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2、紧身衣的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方法

3、紧身衣的分析和调节

4、布手臂的制作 教学重点:

1、紧身衣的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方法

2、紧身衣纸样的分析和调节

3、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操作法

时:4

具:粉笔、标记线、人体模台、大头针

业:

1、为人台贴制基础线

2、制作紧身衣

3、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台基准线的标记

一、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1、基准线的标记:就是将人体模型的重要部位或必要的结构线,在人体模型上标记出来。

2、标注线的应选用色彩醒目、鲜明,透过布料易被识别的粘合带。一般选用黑色、红色或色彩对比明显的颜色。宽度为0.3—0.5cm。

二、标记部位

基准线的标记部位有横向标记线、纵向标记线、弧向标记线等。

纵向标记线包括:前中心线、后中心线、左侧缝线、右侧缝线、前公主线、后公主线,共6条标记线。

横向标记线包括: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共3条标记线。在设计裤装时,需增加膝围线。

弧向标记线包括:颈围线、左袖窿弧线、右袖窿弧线、肩线,共4条标记线。

三、标记方法

人体模型上的各基准线都要作得平整、规范,基准线要贴靠,该直顺的地方要直顺,该圆顺的地方要圆顺,左右基准线的标记要对称,弯势一致,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真正起到立体裁剪的尺规作用。

第二节 紧身衣的制作

一、布料准备

(一)确定用布量

前衣片取长为人体模型长加6~8cm,宽为臀围/2+14cm的经向布料一块。后衣片取长为人体模型长加6~8cm,宽为臀围/4+8~10cm的经向布料两块。紧身衣的布料一般选用中厚胚布。

(二)确定标志线

将撕下的布料整理熨烫好后,按图中显示的基准线的位置,在布料上用色笔标出前中心线、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BP点等,注意各线条与人体模型一致。也可以用较醒目的纱线,先将各横向和纵向线条抽丝,再用平缝针的针法,将横向和纵向的线条手缝出来。

紧身衣的布料准备

二、操作步骤及操作技巧

(一)前衣身的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布料上的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模型复合一 致,并有大头针将其固定。

2、固定前领口:为使领口部位平服,可在领口部位剪放射状刀口,将领口部位捋平,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

3、收肩省:把布料上的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复合一致,再把布轻轻地拉向侧缝后固定。在肩部作一肩省,使胸围线以上部位平整。

4、做分割缝:先在臀部的公主线处捏出缝份(大于2×1.2cm)的量,捏出后将臀围线在侧缝处固定。纵向纱支要保持竖直,衣服的各部位布料应平服于人体上。

5、剖开分割缝:前衣片上的左右衣片及分割缝做好后,用剪子将分割缝剖开,前衣身被分为三片,剪时注意两边缝份要均匀,不要偏斜,以免衣片缝份不够。

6、点影:用色笔按人体模型标记线,标出侧缝线、袖隆弧线、肩线、分割线、下摆线的点影线。

(二)左后衣身的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后衣身的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模型复合一致后,用大头针将后中心及胸围线加以固定。

2、固定后领口:方法同前衣片领口。

3、做分割缝:先在公主线的下端捏出缝份(大于2×1.2cm)的量,再沿公主线向上的位置作腰省和肩背省,并连成分割线。

4、剖开分割缝:左后衣片及分割缝做好后,用剪子将分割缝剖开。为使衣片在腰部处贴体,可将衣片腰部剪刀口。

5、点影:在剖开的后中衣片上,用色笔按人体模型标记线,标出领口线、肩线、分割线、下摆线的点影线。

6、划线:将各点影进行连线,注意轮廓线要光滑圆顺,最后将多余布料剪掉。

(三)缝合前、后衣身

1、缝合前、后衣身:缝合前后衣片肩缝、侧缝、公主线,再将各缝进行劈缝。

2、处理袖窿、下摆:将袖窿剪刀口,袖窿、下摆处的缝份向里折光。再将后衣身的左侧背缝缝份折光,用手工缲缝固定。

(四)烫领、绱领

1、裁剪衣领:衣领取长为领围加4cm,宽为7cm,要求为450正斜向布料。

2、折烫衣领:在斜向布料上,按衣领用布量将领子轮廓线画好,按折线进行熨烫,领子要贴体,领宽为2cm。

3、绱领:衣领的曲线状与人体体型完全吻合后,将衣领用手针扦于衣身领窝处。

第三节 布手臂的制作

一、布手臂的结构制图

小袖

大袖

盖肩布

臂根布

袖口布

手臂模型的结构图

二、布手臂的裁剪

裁剪时先留缝份后粗剪,用手将布料撕开,再进行布纹整理并熨烫好。然后留出的缝份进行裁剪。

三、布手臂的制作

(一)做手臂面

1、拔开处理:将大袖的前袖缝用熨斗进行拔开处理,或用手把大袖布料斜向拉伸。

2、袖片拔开效果:用熨斗将袖片拔开,能折出很顺的曲线为止。

3、固定前袖缝:将大袖与小袖的基准线对合,到缝纫机上进行缝合。

4、缉合后袖缝:把前后袖缝用机器缉好并劈缝,大袖片的肘线比小袖片的肘线抬高0.5cm,袖口处的基准线应对位。

(二)做手臂里并絮填充物

1、手臂里布的裁剪:手臂里布的布料通常选用薄或中厚的白胚布,但要采用斜纱裁剪,裁剪时先留缝份后裁剪。

2、包裹填充物:一支手臂的填充物用棉花150克~200克(用腈纶棉1.2米),此次手臂的填充物为晴纶棉。

3、袖里布缲缝完成:腈纶棉的填充合适后,将两袖侧缝的净样线扣净后对齐,用大头针暂时固定,并用白棉线进行缲缝。

(三)手臂里装入手臂面内

1、手臂里装入手臂面内:手臂面套折三段,然后将里布手臂插入其中,袖口处要插实。

2、修剪里布袖口:里布包布在腕部处的缝份向内翻折,里布袖口留4~5cm,多余量修剪。

3、包裹里布袖口:将里布袖口处留出的多余包布向内包折,包折时面布袖口不能空起,里布袖口包布可向外凸起,使袖口处做的饱满。

(四)封袖口

取用已做好的袖口布,将其与手臂腕口处对位,短轴为左右方向,手臂前后中线对准袖口布的中央垂直线。

(五)装臂根布

将手臂面的袖山边缘用针缝缩处理,缩缝量较大,一般为6~7cm。注意扌寨针的缝线为双股白棉线。

(六)装袖山斜长

手臂取下。将手臂袖山多余布料剪掉,留2cm缝份,使其不超过布条的宽度。斜条锁缝,将手臂缝份向内翻卷锁缝。

(七)装盖肩布

盖肩布底边扣好缝份后翻到正面,将两缉线上下对合,再用熨斗将两边折线烫好。将烫好后的盖肩布贴在手臂模型上,使盖肩布与手臂袖山处的形态贴合一致,固定盖肩布与手臂模型。

第三章

衣身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掌握胸省、肩省立体操作的基本步序

2、掌握褶在衣身上的立体操作的基本手法

3、掌握分割线的立体裁剪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胸省、肩省立体操作的基本步序

2、掌握褶在衣身上的立体操作的基本手法

3、掌握分割线的立体裁剪手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 演示操作 学

时:6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

业:

1、省饰款例

2、褶饰款例

3、分割饰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省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贴体型基本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准备工作

1、确定用布量

贴体型基本衣身为两块长方形布料,布料的纵向取前(后)腰节长加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加8cm。

2、粗裁

布料的纵横向均用手撕开,整理布纹,要求布样丝绺平直。

3、划样

用醒目色线或2B的铅笔,将基准线标记清楚。前衣片的标示线有:前中心线、胸围线。后衣片的标示线有: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水平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及胸围线:

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BP点及前中心。

(2)粗裁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

(3)修剪领口:在领口边剪放射状剪口,将多余布料沿颈围剪掉。

(4)整理肩胸部及纳省: 将布料从领口向肩部、袖窿自然地贴在模型上,多余的部分做为袖窿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

(5)整理腰部及纳省: 将布料从袖窿向侧缝处扶平,侧缝用大头针固定,再将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

(6)点影: 在衣片上用笔将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7)划线、整理: 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放平,先将省位确定下来。再按照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及胸围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背宽线。

(2)粗裁后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裁时从后领窝点开始至颈肩点,颈肩点很容易剪过。粗裁时一定慢慢剪,千万不要剪过。

(3)修剪领口:在领口边剪放射状剪口,将多余布料沿颈围剪掉,注意不要剪过领窝净线。

(4)整理肩背部:将领口、袖窿理顺自然地贴在模型上,多余量留在肩部,整理布料时,理顺一处就用大头针固定好一处。

(5)纳省:肩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肩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肩省指向肩胛骨最高点。

(6)固定袖窿及侧缝:将布料从肩部向袖窿、侧缝处理顺,衣身上的多余量放至腰部,并用大头针固定袖窿、侧缝。最后用剪刀修剪肩缝、袖窿弧线。

(7) 修剪侧缝: 侧缝固定好后,将侧缝处的多余量进行修剪。

(8) 固定腰口及纳省:理顺后的布料在腰部处产生余量,所以在腰处纳省,腰省省尖指向肩胛骨最高处。

(9)修剪腰口: 腰口及腰省固定好后,将腰口处的多余量进行修剪。

(10)标记腰口:用粘纸或彩带,将腰口净线标记出来。

(11)点影:在后衣片上,分别将人体模型上的领口线、肩线、袖窿线、侧缝线、腰围线如实地在坯布上标记出来。

(12)划线整理: 将后衣片取下,连接各点影标记,留出缝份,其余剪掉。

第二节

褶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前中心抽褶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前中心抽褶的衣身布料为长方形,纵向取前腰节长+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8cm。在布料上将前(后)中心线、胸围线标记出来。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人体模型台上将前衣身造型线用粘纸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

(2)固定侧缝线:布料从腰口向侧缝处扶平,腰部留有部分余量,侧缝用大头针固定,胸围线后端略上抬。

(3)固定袖窿及肩部:侧缝用大头针固定好后,将布料顺着侧缝向袖窿、肩部扶平。

(4)修剪轮廓线:将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粗略进行修剪。

(5)抽褶及标记前止口线:将集中在前胸中心处的多余布料抽褶,抽褶可与固定前止口标记线同时进行,一边标记,一边抽褶,把所移动的褶分成若干小褶,整理好形状后加以固定。

(6)点影:根据衣片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的位置,在衣片上用笔将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7)划线、整理:衣片放平后,按照前止口造型线及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对齐, 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下端。

(2)固定侧缝线:将布料顺着腰口向侧缝处扶平,腰部留有部分余量,使布料下端平服,侧缝用大头针固定。

(3)固定袖窿及肩部:将布料顺着侧缝向袖窿、肩部扶平,使衣片与人体贴合,袖窿处略留有余量,肩部用大头针固定,注意领口处的布料要扶紧。再将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粗略进行修剪,领口打剪口使其平服。

(4)点影:各部位调整好后,根据衣片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的位置,在衣片上用笔将领口、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5)划线、整理: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展平,按照各点影将衣身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第三节 分割线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刀背分割处理胸部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两块长方形布料,即前面布与后面布。前面布包含前正面布及前侧面布,后面布也包含后正面布及后侧面布。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按款式造型图用粘纸在人体上将前后刀背分割线及胸侧短斜省位置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面布的立体裁剪

(1)前正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前中心十字点、前中心线及胸围线 、前领口、前胸肩部、腰部、胸侧短斜省,修剪前刀背分割线、袖窿及肩,再进行前正面布点影、划线。

(2)前侧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前侧胸围线、前侧腰围线、前胸袖窿部,修剪前侧面布,在前侧面布上沿人体侧缝线、袖窿线、刀背分割线、腰线进行点影、划线。

2、后面布的立体裁剪

(1)后正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后中心十字点、后中心线及胸围线、后领口及后肩部、分割线及腰部,修剪后正面布,在后正面布上沿人体领口、肩线、袖窿线、刀背分割线、腰线进行点影、划线、整理。

(2)后侧面布的立体裁剪:同前侧面布的立体裁剪

第四章 衣领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2、掌握变化的领型操作方法及规律 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2、掌握变化领型的操作方法及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制作基本领型3款

2、制作变化领型3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型衣领

一、无领立体裁剪

在无领立体裁剪中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先在人体上将领口造型标记出来,后进行衣片的别扎,称人体标记法;二是在人体上先将衣片制作出来,后将领口造型标记出来,称衣片标记法。

二、立领立体裁剪

立领围绕于人体颈部,呈封闭状态,给人干净、利落、保暖之感,是衣领的重要种类之一。下面介绍向内倾斜型立领,向内倾斜型立领结构特点是领下口线呈一 条向上翘起的弧线,领上口围小于领下口围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向内倾斜型立领的布料为长方形,纵向取m+6~8cm(m为领宽),横向取N/2+6(N为领围)。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用粘纸在人体模型的衣身上,将领窝的形状调整好,并将颈部的中心线也标记好。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领片后中心及领宽: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模型的后中心位置对齐,在颈根的净线上横向别两个大头针,再在中心线处将领宽别出。

2、确定后领下口线:将后领片下口的布边向上翘起,确定后领下口线,布边向上翘起时注意领片与人体颈部要留有空隙。

3、确定领翘:先将领片下口的布边向上翘起,再把领片向前围绕,前领中心布边向上翘起量增大,领片上口将靠近颈部,形成梯形的立领造型。

4、领下口剪刀口:为使领下口的缝份平服于人体模型上,即领片平服,将领下口线剪刀口,注意剪口不能超过人体模型颈根净线。

5、领下口线点影:根据衣片领窝弧线的位置,在领片布上用笔将领下口净线按领窝弧线进行点影。

6、确定领上口造型线:根据设计者的要求,用粘纸将领上口造型线标记出来,或用笔标记也可。

7、卸下领片:将领片从人体模型上卸下来。

8、划线、整理:把领片从模型上拿下来展平,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9、修剪领片: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三、连翻领立体裁剪

连翻领由底领与翻领组成,但两部分不断开,连在一起,由一块面料组成,连翻 领的底领宽与翻领宽差数较小,底领略高,是常见的领型之一。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一块长方形斜纱领布,长为N/2+6cm,N为领围;宽为m+n+8cm,m为翻领宽,n为底领宽。在布料上将后中心线、领下口净线标记出来。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领片进行立体裁剪之前,先在人体模型上将领子后中心线及领窝线按款式要求用粘纸标记好。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后中心线: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后中心线对齐,将领片下口净线用大头针水平别两针,在后中心线上再将底领宽别出。

2、折领下口线:将领下口多余布料向上折,向上折的越多则翻领松度越大。底领宽与翻领宽的差量越大,则翻领松度越大;反之则小。

3、调整连翻领:将领下口线向下修正,并将领布下口线向上折起后固定于领窝上。边固定边翻向正面,观察翻折线的形状是否满意,然后再翻向反面修正或继续固定领布,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将翻领多余布料向上翻折。

4、领下口线剪刀口:用大头针沿领窝线别插固定领片与衣身,剪好刀口后进一步调整领片与人体颈部的关系。

5、调整领造型:再次将领子翻折好,进一步调整领造型,领造型不满意则重新调整领下口线的位置。

6、领下口点影:领片调整好后,根据衣片领窝弧线的位置,在领片布上用笔将领下口净线按领窝弧线进行点影。

7、标记领外口造型:将领翻到正面,观察翻领宽、底领宽、翻折线的造型,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底领与颈部留有空隙。

8、划线、整理:把领片展平,按照领上口造型线及领下口点影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9、修剪领片: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第二节

变化型衣领的立裁

变化型领款是指一些富于层次及形态变化的领款,其结构较复杂,是一种高品味的设计,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一、波浪领

波浪领的领呈V字形,是坦翻领的变形领,此领基本无底领,翻领部分为波浪状,造型活泼生动、随意、富有动感,适合少年儿童及青年女性服装,面料应选择柔软,但有弹性、有身骨的面料,如乔其纱,尼丝纺等织物。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取一圆形布料,需要在布料的中间先剪去圆形或桃形的孔洞,孔洞的周长为领口线周长的1/2,大约为N/2。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人体模型台上将衣片领窝线用粘纸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后中心线: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后中心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

2、固定后领下口线:将领片的后领部位固定于衣身后领窝处,并按领窝形状在领片上作剪切口,从而固定后领下口线及波浪。

3、作领外侧波浪:领下口一边刀口,一边将领子捏住做波浪,观察领外口的波浪。

4、修剪外侧波浪:将领样固定于衣身后,观察波浪的位置是否合适,最后按波浪领的造型将多余的部分粗略剪去。

5、标记领外口波浪造型:领外侧波浪修剪好后,在领波浪布上将领外口造型用粘纸标记好。

6、点影:领下口线及领外口线分别点影。

7、划线、整理:把领片展平后,按照领外造型线及领下口点影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第五章

衣袖的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基本袖型立裁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变化的袖型立裁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基本袖型立裁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变化的袖型立裁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2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基本袖1款例

2、变化袖2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型衣袖的立裁

一、无袖

无袖是只有袖窿没有袖身部分的衣袖,袖窿的形态即为衣袖的造型线,在衣片袖窿上进行各种造型变化,其构成是所有衣袖中最简单的,造型变化只体现在袖窿的形状变化。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两块长方形布料,布料的纵向取前(后)衣长加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加8cm。

2、标记衣身造型线

在人体模型上,按款式造型图用粘线将前后袖口、领口、衣长位置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及胸围线: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BP点及前中心。

(2)整理肩胸部:先将领口粗裁,注意不要剪过。

(3)固定侧缝:将布料从袖窿向侧缝处扶平,多余量留在腰部,侧缝用大头针固定。

(4)粗裁及纳省:先将肩线、袖窿、侧缝进行粗裁。将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

(5)点影:在衣片上用笔将领口线、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6)划线、整理:衣片放平,再按照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及胸围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注意后片中心基准线成垂直状态。

(2)粗裁后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裁时从后领窝点开始至颈肩点。

(3) 固定袖窿及侧缝:将布料从肩部向袖窿、侧缝处理顺,衣身上的多余量放至腰部,并用大头针固定袖窿、侧缝。

(4)纳省及修剪: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

(5) 点影:在后衣片上,分别将人体模型上的领口线、肩线、袖窿线、侧缝线、腰围线如实地在坯布上标记出来。

(6) 划线整理:将后衣片取下,连接各点影标记,留出缝份,其余剪掉。

二、基本型袖立体裁剪

基本型袖为一片袖,袖身、袖口有一定的放松量,为满足肘部凸起,设定袖肘省。基本型袖款式

(一)准备工作

为操作方便,可把手臂从人体模型上取下来, 布料为长方形,长为袖长+6~8cm,宽为臂根围+6~10cm。在布料上按图示标记袖中线、袖深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袖中线:将布料的袖中线、袖深线与人代手臂复合一致,并用大头针固定。

2、加放松量:留取松量的部位是袖根、袖肘、袖口等。

3、确定袖内缝标记:用粘纸在手臂的内侧将袖内缝的位置标记下来。

4、包裹前侧布:处理前袖缝时,把前侧布包裹到手臂里侧。

5、点影:以袖内缝标记为准,在前侧布上进行点影。

6、修剪前袖缝:以前侧布上的点影为准,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7、确定后袖缝:先将前侧布翻起,以便固定后侧布。把后侧布包裹到手臂里侧中线。将肘部多余量用大头针别起,即为袖肘省。

8、点影:以袖内缝标记为准,在后侧布上进行点影。

9、固定袖内缝:将前后袖缝用大头针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整理其形态。

10、固定袖底缝:将袖山顶点对准肩缝线,别上针固定。

11、固定袖山:用大头针逐一别出袖山余料,把袖山处轮廓大概确定下来。

12、确定袖口:根据袖长决定袖口的位置。

第二节

变化袖款的立裁

变化袖型一般用于表演装、婚礼服、酒会服、夜礼服等服装上,其结构是在原型袖基础上变化,加之分割与皱褶手法的运用,使造型更加完美别致。

(一)准备工作

这是一款斜插肩短袖型,为了取得较好的贴体效果和比较丰富自然的波浪效果,袖片的丝缕也采用变形量较充分的斜纱方向。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袖片的对位

将袖中线与模型的肩部基准线对位并固定袖片于肩部。

2、修剪袖造型

按照款式效果需要,修剪领弧线、前后插肩线处多余面料。

3、袖片的点影和连线

依据袖造型标记点影并取下袖片,将点影线连接,形成袖片轮廓线,再按照轮廓线加放适当的缝份、贴边,最终形成袖片裁片轮廓。

4、袖裁片拷贝

由于本款服装左右对称,将所得到的服装袖片进行对称拷贝。

第六章 下装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1.掌握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裤子立体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裤子立体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 、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基本裙型1款例

2、变化裙型2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裙装的立体裁剪

一、直身裙

直身裙也称筒裙、一步裙,它是裙装中最基本的款式。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根据直身裙臀围确定用布的宽度,用布长为(裙长+5cm),宽为(臀围/4 +8cm)。

2、标记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心线:将布料的前中线和臀围线分别与人体模型上的前中心标志线和臀围标志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中心线。

2、折叠臀围放松量:在臀围线处折叠0.5~1cm,即加入2~4cm的臀围放松量,用大头针固定臀围线及折叠量。

3、固定侧缝:将臀围线以上部分向侧缝方向推抚,下部分根据造型来固定。

4、固定前腰省:根据造型需要将腰部余量折出两个省道,并用大头针固定腰围线。

5、固定后中线、折叠腰围放松量:对齐后中心线和臀围线,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臀围线处也要折出0.5~1cm的放松量。

6、固定后腰省:将臀围线以上部分向侧缝推抚,侧缝处留有一定的缩缝量。

7、固定后侧缝:将前后裙片侧缝处对合,折叠后片侧缝缝份,大头针固定。可在前(后)中心或侧缝处开衩。

8、固定裙腰:将腰面布对准前中心和腰下口线,边抚平腰布。

9、点影:在前后裙片上,要求点出腰围线、侧缝线、省道、裙长线及开衩位置。

10、划线整理:从人体模型上取下前后裙片,按照点影线位置,重新修正裙片平面结构图。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腰省不是直线而是弧线。

二斜裙

斜裙也称波浪裙。腰口没有省道,下摆呈波浪形。可以根据造型需要,制做不同的斜裙摆度,其制作过程比直身裙简单。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用布量要考虑摆度的大小和面料的丝缕方向。

2、标记前后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心线:将斜裙前身布料的中心线对齐人体模型前中线,腰围线也与人体模型标记的腰围线对齐,大头针固定。

2、形成第一个波浪:在款式有波浪的部位将腰部面料向上拉伸,形成一个自然波浪,用大头针固定,腰部打剪口。

3、形成前身其余波浪:按同样的手法作出其余波浪,注意波浪要均匀、自然。同时将腰线以上余料打剪口,以保持平整。

4、固定后裙片:将后裙片按前片的方法固定在人体模型上。

5、形成后身波浪:同前身波浪操作方法。

6、固定侧缝:拼合前后裙片侧缝线,用大头针固定。

7、固定裙腰:裙腰的操作方法同直筒裙。

8、确定裙长:根据款式确定裙长,标记位置。

9、点影:要求点出腰围线、侧缝线及裙长线的位置。

10、划线整理:从人台上取下前后裙片,按点影线位置,重新修正裙片平面结构。

第二节 裤装的立体裁剪

筒型裤

筒型裤臀围有一定的放松量,直裆长稍短,裤管大小适宜,裤长较长,给人以修长的感觉。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筒型裤前片用料长为(裤长+10cm),用料宽为(臀围/4 +15cm);筒型裤后片用料长为(裤长+10cm),用料宽为(臀围/4 +20cm)。

2、标记腰围线和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及裙长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线:裤片烫迹线和右腿中心线对齐,裤片臀围线与人模臀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布料。

2、固定腰围褶裥:向上抚平布料,将腰围处多余部分用折裥折叠。要求第一个折裥设计在烫迹线上,并保持上下顺直。

3、固定侧缝部位:横档以上部分可以和人模平服,根据布料的热缩程度,固定侧缝,侧缝和人体要留有间隙,多余部分剪去。

4、固定前裆缝:抚平前裆以上部分布料,多余部分剪去。

5、固定后中线:后片布料中心线、臀围线与人模烫迹线、臀围标志线对齐。

6、固定后裆斜线:抚平后裆部位,固定后裆斜线。同时按前片方法固定后片外侧缝。

7、固定外侧缝:臀围处稍加褶皱,作为工艺吃势量。

8、固定后裆弧线:按照前裆的处理方法,处理后裆弧线,边剪边固定。

9、固定裤腰:裤腰布可双折,宽度男裤3.5cm左右,女裤可稍窄。

10、点影:腰口、前后裆、下裆线、脚口线、外侧缝要进行点影。

11、划线整理:用直尺、弯尺按照前后裤片上的点影位置将各点连接。

第七章 服装立体构成艺术技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种布纹处理方法和技巧

2、了解立体构成原理在服装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各种布纹处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款例1

2、款例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褶法

一、抽褶法及其特点

所谓抽褶法是将布料反复无规则地折叠固定,或用缝线收紧固定,使面料呈现抽褶效果的褶纹,从而产生必要的量感和美观的折光效应的立体构成手法。

二、抽褶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抽褶法的工艺技术要点:先在布料上画出要抽褶的线的位置,然后按造型的需要计算布料上所需抽褶线的长度,抽褶线的长度一般为抽褶长度×(1.5~3倍)。

第二节 折叠法

一、折叠法及其特点

折叠法是将布料的一部分按有规则或规则的方法进行折叠,用大头针或针线将折叠的部分拉开或不拉开,从而产生富有立体感、蓬松的外观造型的立体构成方法。

二、折叠法工艺技术要点

折叠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估计用布量。用布量的实际长度(或宽度)=实际造型的长度(或宽度)+折叠造型所需的用布量(或蓬松造型的用布量),折叠用布量=折叠个数×一个折叠宽度。

第三节 编织法

一、编织法及其特点

编织法是将布料折成条或扭曲缠绕成绳状,然后将布条、布绳之类材料用编织形式编成具有各种美观纹样的衣身造型,若辅之以其他的方法如折叠、抽缩等能作成具有雕塑感的立体造型,是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二、编织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编织法的工艺技术要点:条状编织造型是将布料折成所需宽度的扁平状布条。布条裁剪宽度为:2×布条实际宽度+2×缝份。扁平状布条是通过缝纫机缝合来完成,将缝份藏在布条的里端。先面面相对进行缝合,后翻到正面烫平。

第四节 缠绕法

一、缠绕法及其特点

缠绕法是将布料有规则地或随机地缠绕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缠绕法是人类自古至今最基本的服装样式之一,从原始人用树叶、兽皮缠绕裹身作为身体的遮蔽和保暖物,古罗马人用缠绕式托嘎作为装束以及印度妇女的莎丽装,到现代法国女装设计师格瑞夫人著名的缠绕式时装,缠绕式造型样式真可谓千姿百态源远流长。

二、缠绕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缠绕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为布料的缠绕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款式的需要将准备用于缠绕的部位确定下来。布料的边缘要折净、折光,形成的布纹要流畅自然、不能生硬刻板。

第五节 绣缀法

一、绣缀法及其特点

绣缀法是通过手工缝缀形成凹凸、旋转等立体感强的纹理,装饰在服装的各个部位,通过巧妙的大头针别合方法,在人体模型上形成优雅别致的造型。它的处理方法常有两种,一种是用布料缝缀成图案后用针与衣服固定;另一种是直接在衣服上缝缀成图案。

二、绣缀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绣缀法的工艺技术要点:先观察服装款式造型,在服装款式造型所需的部位上,将绣缀针针法画出来,并将针法图中的直线两端进行缝缩。绣缀针针法的每格间距根据款式缝缩需要而定,可宽可窄。

第六节 堆积法

一、堆积法及其特点

堆积法是根据面料的剪切性,从多个不同方向进行挤压、堆积,以形成不规则的、自然的、立体感强烈的皱褶的立体构成技术手法。由于堆积法能利用织物皱痕的饱满及折光效应,因而堆积法形成的造型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堆积法工艺技术要点

堆积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从三个或三个以上方向挤压、堆积布料,使布料皱褶堆积呈三角形或多边形。各个皱褶之间最好不能形成平行堆积关系,平行则显得呆板单调,各部位的堆积量要大小不同,从而有所变化。

第八章 整装立体裁剪与制板

教学目的:

1.掌握立体裁剪组合成衣的操作方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服装整体造型及制板的能力。

3. 服装样板的制作方法及规范化。 教学重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服装整体造型的能力。

2.服装样板的制作方法及规范化。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8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款例1

2、款例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活装立体裁剪与制板

吊带领型刀背缝分割上装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为保证丝缕的一致和用料的经济性,一般刀背缝两个分割片用同片面料同步下料,只是在胸围尺寸上增加5厘米的分割预备尺寸。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款式效果在人体模型上贴制款式造型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身立体裁剪

(1)前片标志线对位:将前衣片面料胸围标识线、前中心标识线与模型相应标识线对位固定。

(2)前片刀背分割:胸围线保持水平,前中心线保持垂直,将胸围线上下的松量分别向将前衣片侧逢方向推转,抚平面料。

(3)前中心线裁剪:将领部前中心线剪口至1厘米缝份处,边打剪口边裁剪领窝。

(4)吊带领的修剪:将颈胸部余量向后推转,边打剪口,边将面料抚平至肩线后。

(5)前片点影:将吊带领抚平,修剪多余面料。用记号笔点影并取下。

(6)前侧片与标志线对位:将剪下待用的刀背侧片取出,胸围线与模型胸围标记线对正固定。

(7)前侧片省量推转:在胸围线不变的情况下将上下余量向刀背分割线处推转,即将胸省、腰省推入刀背分割线。

(8)前片轮廓连线:修剪分割线处多余余量,并且点影取下。

(9)前片裁剪完成:将明确轮廓线的裁片加放适当缝份、贴边和余量后进行裁剪,形成最终前衣片裁片轮廓。

2、后衣身立体裁剪

(1)后片标志线对位:将后片坯布胸围线、后中心线与模型标记线对正固定。

(2)后片刀背缝裁剪:以胸围线不变,将上下余量分别推转进入后刀背缝,用针固定。

(3)后片侧片对位:取出后片刀背分割裁片,将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正固定。

(4)后侧片省量推转:将侧片余量沿箭头方向抚平,余量分别推转进入刀背分割和侧缝。

(5)后侧片点影: 将粗裁后的后片进行点影处理。

(6)后侧片轮廓连线: 取下裁片用记号笔将点影连接成线,形成裁片清晰轮廓。

(7)后片裁片完成:将明确轮廓线的裁片加放适当缝份、贴边量和余量后进行裁剪,形成最终裁片轮廓。

第二节 礼服立体裁剪与制板

横向细褶礼服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布料宽约为55,长为衣长加抽褶量,抽褶量越大,则布料越长。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款式效果在人体模型上贴制款式造型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身里布制作:

(1)前衣身里布对位:将前中心线、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位,并用大头针固定。

(2)前衣身里布裁剪:通过收取腋下省、胸腰省,将衣片上的浮余量收光。

(3)前衣身里布点影 与连线:点影取下前衣片里布,连接点影形成衣片轮廓。

2、后衣片里布制作

(1)后衣身里布对位:将后中心线、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位,并用大头针固定。

(2)后衣身里布裁剪:通过收取腰背省,将衣片上的浮余量收光。

(3)后衣身里布点影与连线:同前衣片里布。

3、前衣片外层立体裁剪

(1)前衣片外层对位:前衣片取料45度斜纱,用布纵向长度为与缩褶量的大小和多少成正比例变化,一般为成品衣长的1.5倍左右。

(2)前衣片缩褶处理:两侧缝同时设置缩褶,但左右衣褶不一定完全对称或相连。

(3)调整固定缩褶:完成缩褶后,对整体效果进行调整,修剪多余布料并用手针在两侧缝处、褶集中处进行与里布固定。

4、后衣片外层立体裁剪

后衣片外层立体裁剪方法与前衣片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5、裙的立体裁剪

外裙片为腰部抽缩褶的喇叭裙形式,外裙片长需比成品裙长长出20厘米,为形成灯笼裙的裙摆蓬松饱满状态准备足够的回转量。

6、裁片整理

将所得到的服装的前、后裙片、进行点影、连线、修剪。

7、裁片的假缝试样

将裁片的贴边扣烫,缝份扣净,曲度较大的边口部位要打刀眼。用大头针将服装相关结构线进行假缝。效果完成。

第四篇:服装立体裁剪授课总结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总结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立体裁剪知识的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可以了解服装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构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有目的的服装立体裁剪的操作。

本次《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的任课班级为15级服装2班,这个班级的同学是二年级的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服装制板和工艺制作基础,因此在教学和实训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比较顺利,课程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本学期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立体裁剪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但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1.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每次集中示范时候在后面玩,自己做时候发现不会,不主动提问。2.立裁需要用许多工具,许多学生在中途用完材料之后就不在购买。3.实践课程相对课堂教学纪律上较难管理,个别班级学生自觉性较差。

《服装立体裁剪》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同学在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基本人体结构和特征,了解立体裁剪的操作手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将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结合起来,人体结构与服装的关系及立体构成手法综合到一起,完成设计的全过程。

此次课程通过大量针对性作业的训练强化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能力,完成从构思到成品立体裁剪的全过程。在知识的难点方面,如特殊部位的造型和工艺等,通过反复讲解和演示操作,结合习作辅导,并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加强对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要求,能力较强的在保证扎实的基础之上对其作品的精细程度和创造能力都做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同学们也能更好地接受课程所设计的知识点,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每节内容,我都能亲自动手制作演示,在演示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将正确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方法传授给同学,在实训练习时不断进行认真的指导和示范,这样同学们就能有最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典型立体裁剪作品的分析,启发和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创作。

第五篇:服装厂裁剪车间培训材料

裁剪车间培训材料

裁剪车间是成衣生产过程中重点,第一道工序,各工序要严格把好关,保质保量给缝制车间提供优良的裁片,因此,裁剪各工序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工序要求。

验布

在正式铺布之前须对所有布料进行数量、幅宽、质量上的抽检,及时把住面料关卡,发现布料问题及时报告,避免开剪后出现无法挽回的质量问题,这是批量裁剪的重要关口。

一、面料检验:

利用验布机对来料质量进行检验是裁剪生产的第一步,是提前发现布料质量缺陷,避免因面料质量问题影响车间流水生产的重要手段。面料检验应固定专人负责,对以下问题进行检验: 1)是否短码; 2)幅宽是否标准;

3)是否有抽丝、粗纱、色纱、破洞、色差、色档、印染着色不匀、接头过多等不良现象; 4)是否存在布边宽窄不一或布边过紧、过松现象; 5)是否存在纬斜现象; 6)确认面料反正面;

7) 标识检验;检验出厂标签上的品名,色泽,数量及两头印章,标识是否完整,做好记录。

二、注意事项:

1、发现问题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①发现面料短码,应根据检测数据计算出短码率,并及时报告跟单经理;由跟单经理负责与客户联系,以便计算实际到料数量和衬料数量;

②发现面料有残次现象,应及时报告跟单经理,由跟单经理与客户联系,按客户确认意见操作。

2、面料检验结束后,由面料检验员如实记录面料抽验情况,填写《面料检验表》备案。

裁剪分配方案的制定

由于服装企业生产时,往往要一次加工数千件或数万件相同款式、规格的成衣,且各个规格,颜色的产品数量又不相同,因此在实施面料裁剪之前,一定要确定裁剪工作如何进行,才能以最少的劳动量完成生产任务的要求,而不能毫无计划的盲目裁剪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制定裁剪方案。

一、方案制定的原则:

1、符合生产条件,首先要了解面料的性能、裁剪设备的情况、加工能力的大小等生产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出铺布的最多层数和排版的件数等。①由裁剪设备的加工能力(电剪刀)、面料的性能及服装档次等条件决定铺料层数。②由裁床的长度、操作人员的配备及每件服装平均用料等情况决定每层面料铺排件数。

2、提高劳动效率:在确定裁剪方案时,要尽量考虑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以提高劳动效率。

3、节省面料,排料方便:几件不同规格的服装进行套裁,比只裁一件服装的面料利用率大。大、小号套排要比大号小号分别套排时的面料利用率高。

二、方案制定的方法:班组长对所下达令单,合理分配裁剪计划,分配时要充分考虑板皮长度、型号搭配合理、铺放层数合乎工艺要求、配件件数正确、节约布料、保障效率等诸多因素。

主要常用的有比例法、分组法、并床法、加减法、取半法等。

1、比例法:适用于某种服装各规格件数间具有某种比例关系的情况。

如:单色生产任务规格 S M L XL 2XL

件数 100 300 300 200 200 如果是童装上下衣可分为S/1 M/3 L/3 XL/2 2XL/2 一床排完板长约在7-8M左右,铺布可铺100层。 如果是成人服装10件3床板长会太长,可分为2床;

S/1 XL/2 2XL/2铺100层;M/2 L/2放150层。(注:视情况而定,只举例说明如何分床)。

2、分组法:适用于各规格件数间虽不成比例关系但经适当分组,可转化为具有某种比例关系:

如: S M L XL 2XL 400 800 900 250 250 第一种方法可分两床:

第一床: S/1 M/2 L/1×200层两床。 第二床: L/2 XL/1 2XL/1×250层。 第二种方法可分三床: 第一床: S/1 M/2 L/2×200层两床。 第二床: XL/2 2XL/2×125层。 第三床: L/1×100(处理布头用)。

3、加减法:

如: M L XL 2XL 252 502 503 253 可分两床:

第一床: L/2 XL/2×252层(L#多2件,等于加2件) 第二床: M/1 2XL/1×253层(M#等于多加1件)

排版

1.排版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样衣和工艺单,对照样板是否与样衣的衣片符合,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漏缺; 2)检查样板中各部横、直、斜的丝向规定方向是否准确; 3)掌握裁片质量标准,了解各部位丝向允许偏斜的程度; 4)明确特殊要求,如裁片的对格、对条等;

5)对面料进行布幅检验,为了预测准确,一般要量几个,量完后再去询问验布员,看是否与验布员所测得门幅一致,找出能供大量裁剪的幅宽进行排版。

6)检查面料的质量与面料的方向性,避免绒向(倒顺毛排版)与图案(方向排版)倒置,注意色差的影响,对边差和段色差要分别处理。

7)认定织物正反面及各档规格的用料定额。

8)根据生产作业通知单、面料性能和工艺要求合理分配裁剪计划,制定产品规格、颜色、数量的裁剪搭配单后进行排版。

2.排版原则:

1)先大后小:排料时,先将主要部件较大的样板排好,再把零部件较小的样板在大片的间隙中及剩余部分进行排列。

2)紧密套排:根据样板的不同采取直对直、斜对斜、凸对凹、弯与弯相顺、尽量减少样板之间的空隙,充分利用面料。

3)缺口合并:有的样板具有凹状缺口,但缺口内不能插入其他部件,可将两件样板的缺口并在一起,使两片之间的空隙加大后中,排放的小片样板。

4)大小搭配:当同一版皮上要排几件衣服时,应将大小不同规格的样板相互搭配,统一排放,使样板不同规格之间可取长补短,实现合理用料。

5)有边色差面料,排料是应将相组合的部件靠同一边排列,零部件尽可能靠近大身排列。 6)有段色差的面料,排料时应将相组合的部件尽可能排在同一纬向上,同件衣服的各片,排列时不应前后间隔太大。

3.排版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裁剪比例进行裁剪,不允许随意更改裁剪方案。

2)线准确,线迹清晰,片的质量,直接影响裁剪的质量,如有修改,应将废线划掉,以防误认为标记符号,剪口等定位点要注明,位置要准确。

3)节省面料,要将纸样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尽可能提高面料的利用率。 4)丝绺方向,纸样的排列方向和工艺要求的方向一致。 5)面料的反正面与衣片的对称关系。 6)面料的方向性:

①经向与纬向之分(平行于布边的为经向,垂直于布边的为纬向);

②顺毛与逆毛之分(毛领的毛向问题); ③方格、条纹及各种图案的阴阳格问题。

7)对领子、兜盖等裁片相同但分里、面的裁片,要在版皮上标注清楚。 8)进行色差排版或版皮较长的,应在版皮上注明件数。 4.复版:

版皮画完后,排版工应对版皮进行复核,按照排版要求对版皮进行检查,并测量版皮长度,计算单耗,由班组长报告工艺跟单员,客户确认后方可裁剪。应在确认无误的版皮上标明产品名称、适用的幅宽、版长和放布层数,以便铺布时使用。排版工根据版皮复核情况填写《核版记录》。

5.特殊衣料的排版

1)顺毛排版:一般指人造毛,必须顺毛排版,避免倒毛排版,会显露绒毛空隙而影响外观,而且客户也不允许。要考虑到整件衣服的毛向是全部向下的。

2)倒毛排版:也称逆毛裁剪,一般指灯芯绒、条绒等面料。有些面料也不是绒毛状,但由于面的倒顺两个方向的光泽不同,应保证整件衣服的毛向一致,毛向全部向上。

3)花面料的排版分为三大类:

①没有规则,没有方向性的花型图案与素色衣料排版基本相同。

②花型图案有方向性、有规则性的排版,如倒顺花,阴阳格、团花等。图案要根据花型特点进行排版,如人像、山水等不可以倒置。排版时必须保持图案与人体直立,方向一致,不能一片倒一片顺,更不能倒置画板。

③有些面料是专用花型图案,一般用于女裙、女衫上,排版不但专用性强,而且排画的位置也是基本固定的。如某些裙料,裙摆一端是专用的图案,在排版时位置一定要固定。

4)对条、对格排放

①对条:条子面料分为经向竖条形式,横条很少,排版时条除了左右对称外,主要是横向式斜向结构上直丝对条,明贴代式暗代的代盖;双裤对条、横领面与领口对条,前片一般条形顺直,排放时,最好剪下一块面料,根据条形的宽窄进行排版。

②对格:对格的排版要求高,难度也大,要求横缝即前片摆缝对称,上衣的左右门襟对称,并造成组格,在这种要求下,排版时尽量把前片和后片放在同一纬线上,如方格布料有纬斜现象,同一纬线上的前后片需放1CM,左右袖根据各款方格的大小测量出各个型号的放量,尽可能排在同一经线上,这样既省料又保证左右袖对称。两前片不要分开,如果门襟成品要求组成一组格,那在排版时,需要量出此款方格需要放多少,成品后能组成一组格,在测量时一定要量准确,以确保裁片质量。

铺布

一、铺布前的准备工作:

1)铺布员向组长领取所要铺的版皮,根据版皮定板,刀口不得长于1CM。

2)仔细看好、听好组长交待的层数、件数、款名,所要铺布的名称(面料、里料、兜布等),以防铺错面料。

3)确认布的正反面,不能确定的及时询问组长或工艺员,确定好反正面后方可铺布。 4)在铺布时,要仔细测量布幅的宽窄,发现有宽于1.5CM和窄1CM的要另外排版,更不能铺用。

2.铺布要求:

1)铺布过程中,要观察面料的残疵、色差等情况,并及时报告组长,不能确定能否使用的要向工艺技术科反馈。

2)铺布时,要做到齐、准、平三个方面。齐:三齐;准:准确;平:布面平整

①铺布时,如果不整齐,拉绷的过紧、过松(摇粒绒等弹性面料),都会影响裁片的质量。 ②起手要齐,即在铺第一层面料时,起手要用直角尺,在衣料横头垂直对齐,因为第一层面料的横头是基础,如果不直,以后逐层铺料就随之歪斜。

③两边的布边一定要齐,各匹布料甚至同匹面料虽然有统一的门幅规定,但总有宽窄不均,因此,在铺布时需要两个边都要对齐,对准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一边铺齐,叫齐口,板皮的直边也要与齐口对齐、对准。

④落手要齐,铺布到需要长度的一端叫“落手”(切布机处)和“起手”一样,都要归正经、纬丝,要用直尺画齐、剪齐、叠齐,以保证整个铺布层面角方正。

⑤铺布长度和层数要准确,应严格执行工艺单中规定的铺布层数,遇有特殊情况,确须增加铺布层数的,应征得组长、跟单员的同意后再铺布。

⑥铺布时,每层面料都要铺平,如有折痕波折,应尽是整平不能拉伸,以防出现有松有紧现象。

⑦在铺弹力布、遥粒绒或网洞时,特别是弹力布和网洞,铺布前应在最底层加一层纸或硬衬,要自然放松面料,不能拉伸,平整向前匀布,以防止裁片走刀。

⑧在铺灯芯绒、条绒、毛毛等有丝向和图案的面料时,要向一个方向铺布,逐层检验,以防铺错。

⑨擀边时,要从“起手”方向向“落手”方向擀,待整层面料擀平后,擀边人员必须观察面料的残次情况,及时向组长或工艺人员反应,如无异常现象,退后两步,观察面料是否存在色档现象,擀边人员必须注意将残疵面料剔出,保证铺布质量,再用切布机断料。

⑩每款布料在放布过程中,铺布员必须算出其标长与所铺层数是否相符,如有短码情况,写出标长、版长、层数报告班组长,并据实填写《铺布记录》。

摇粒绒每公斤折合米数=实际铺布长度(米)÷公斤数 注意:

一、在铺布过程中,面料常见的几种残疵及处理方法。

1、常见的残疵:抽丝、色档、死褶、色差、胶不匀、印染不均、边松边紧、布幅不均、漏洞、纬斜、接头过多、沾污、断差、边中差、异色纱、粗纱。其中抽丝、色档、死褶、胶不均、印染不均、漏洞、异色纱、粗纱可以归为一类。布料分为上、中、下三等。

①上等布料一般以上各种现象会很少出现,铺布时可以用上,裁后换片。 ②中等面料如果有以上现象出现可以采取断掉不用。

③下等面料如果上面几种现象严重出现,我们可以向客户确认,如果客户要求退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退料。如果客户要求必须用但裁后残片必须换片,那么我们换片后一定要把残片留下,以备向客户换取面料。

2、色差面料(包括断差、边中差、对边差),色差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靠排版来处理,要靠铺布来发现。

3、边松边紧、针眼距布边不均、烂边、边污等情况,我们要靠边紧的在铺布过程中可以在布边针眼外打上剪口,剪口应是45度角,铺布时面料最短的位置要达到定版的位置;针眼距布边不均的、烂边的、边污的可以把烂边处、边污处用进边处理的方法来排版利用;边松的布料要求在铺布时垂直于裁床边缘,要求和两头的断头平行。(注意甩边现象)

4、纬斜:最明显的是方格纬斜,铺布时可以采取挂钉吊线的方法使方格横平竖直。

二、常见的几种特殊面料:

有轻微弹性的面料:摇粒绒、单面绒、羊羔毛等以上几种面料,绒向都有倾向性。铺布时处理方法:自然放松、不能拉伸,用力要均匀。

有较大弹性的布:弹力布、针织布、罗纹。铺布时的处理方法:铺布时在最底层铺上一层纸或衬。

推刀

铺布结束经检验无误后,按复核后的排版图或纸样做好开裁的准备。裁剪由专职裁剪工负责。

1.推刀人员必须熟记操作规程。

2.推刀前应对板皮再进行复核。应注意板皮与所放布料的种类、颜色、层数是否相符,划线是否清晰,版号有没有标注清楚等问题,确认无误后方可裁剪。

3.裁剪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裁剪精度。

1)首先注意自身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裁剪前先检查线路是否无露线,必须把电剪刀线绕到电剪刀后,防止裁断电线,以造成伤害。需要变化位置拉动插座时,不能随意拉扯电线,而应将电剪刀断电,拉动插座把手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开动机器进行裁剪。

2)推刀员在推刀前必须经组长同意,方可进行推刀,在每推一个裁片前,推刀员首先检查所推刀的裁片画线是否清晰完整,如不清晰不完整要告知排版员修补后方可进行推刀。

3)掌握正确的开裁顺序,先横后直,先外后内,先小后大,先零片后整片。

4)裁剪到拐角处应以两个方向分别推刀,而不应直接拐角,确保裁片精度,如较滑面料采取多点固定方式,随裁随调整固定,推刀时采取逆向进刀,控制滑移发生。特别是条绒面料,推刀时一定要逆行推刀,否则裁片将因顺毛滑而裁片不合适。裁剪刀路要清晰,裁片四周要顺直、圆顺,不能有缺口或锯齿形,裁片各边的直、横线条,弧度、曲线与样板要相符。

5)左手压面料,用力要柔,不要用力过大或过死,更不要向四周用力,以免使面料各层之间产生错动,造成衣片间的误差,特别是裁剪摇粒绒和行棉时,左手压料时,必须轻柔,不得用力,否则会造成裁片大小不一。 6)裁剪时要保持裁刀垂直,否则将造成衣片间的误差,在裁有拐角的裁片时,要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刀。

7)要保证裁刀始终锋利和清洁,否则裁片边缘会起毛,影响裁片精度。 8)严禁在裁剪过程中托动面料。

9)裁剪时应在规定的对位点上打剪口,剪口的深度应以工艺单为准,没有特别注明的,一般以0.3-0.5CM为准。打剪口时必须注意裁刀的垂直性,保证剪口的位置正确无误、深度适宜,以保证缝制车间的正常生产的成品质量。要根据工艺要求的留好打号位置,打号位置必须方正。

10)根据面料特性,灵活运用,以确保裁片质量,如在开裁尼丝纺、丝绸料、涂层布或网料、弹力布时,在铺布前应铺上一层纸或一层硬衬,确保裁片的质量。

11)推刀员应在裁下裁片后,对最后一层用样板进行复核,看是否准确,如有误差检查自的裁刀方式是否正确,确保裁片精度,裁片误差只能在±0.3之内。

12)放完布后,板皮要按照定版时的位置放置,特别是有接版的情况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板皮放反。

13)有粘性、涂层、有胶的面料,压脚要松,走刀速度不能太慢,以保证裁片不粘连。 14)裁活时,注意下角料和小件的摆放位置,不能随意放置,防止小件混入垃圾。

其他工作要求

一、验片

推刀完毕后,应对裁片进行检验。验片是对裁剪质量的检查,目的是将不合质量要求的裁片查出,避免残次片流入缝制工序,验片时必须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格把质量关。验片的内容与方法:

1)裁片与样板相比较,裁片是否与样板型号、尺寸一致。 2)上下层裁片相比较,各层裁片误差是否超过规定的标准。0.2CM 3)剪口的位置与样板的定位点位置是否一致,剪口的深度是否适宜,是否有漏打现象,如果剪口深度太浅或漏打,要进行修整和补打。

4)对格对条是否正确,检查裁片的毛向是否正确。 5)裁片边是否顺直,圆角处是否圆顺。 6)裁片上是否有布残、色差等现象。 7)不合格品的处理(换片)

经过上述各项检查,将不合格裁片剔出。可以修理的,应修整合格后使用,无法修整的应进行补裁,补裁时要注意色差。检验无误后要及时填写《裁片复核单》。

二、捆扎

推刀完毕后,应立即将裁片捆扎好,按照不同版号、不同型号进行分类摆放,以防出现裁片混淆。

1、不能随便改变裁片的上下顺序,正反面。板纸不能随便改变上下位置。如在捆活过程中,裁片倾倒、散落,一定要通知组长。

2、捆活过程中及时清扫垃圾,保持案面清洁,避免小件和下角料混在一起。清扫垃圾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小件(推刀的人员注意下角料的放置,不能乱放)。

3、如果有损坏的裁片,不能随意扔掉。(方便打号)

4、检查一下裁片是否按线裁下,有没有漏裁现象,及时告诉推刀的改正。

5、如果有两个板一起拉布现象,一定不要混放,减少发料员分活时麻烦。

三、打号

1、打号时要知道所打裁片款名,学习工艺单,认识裁片名称(通常第一板都有名称),熟记打号位置,严格按照工艺单进行。(如有不打号的部件必须经工艺同意)

2、号码要打在距边0.6CM以内。打号打正反面按工艺单,数字清晰,一般7位号机。1-个人代码,2-型号,

3、4-板号,567-层数,型号、板号、层数正确。

3、号油的颜色与布料颜色不能太相近,避免车间看布不清号码重新打号。浅色薄布料打号油可能出现渗透造成污染,要通知推刀人员预留打号位置,打号切忌污染,打高现象。

4、打号的监督工作:

①再次确认布料的正反面(如发现有铺反现象及时通知组长) ②检查裁片质量(是否按线裁剪,有没有损坏、走刀现象) ③再次确认铺布颜色、层数。 ④型号、板号要正确。

5、打号过程中,如少一页,一定要确认在哪里少一层,不一定是最后,通知组长处理。

6、如有标方向性面料,可能标有AB情况,例如两条裤子8条腿,4个A,4个B,若发现标有5个A,3个B,要通知组长。

7、打号过程中,仔细看板皮,发料过程中的小疏忽可以及时发现,(如110#混放在120#中)

8、如感觉打号位置不合适,(如压衬可能挡住得情况)及时向工艺反映。

9、小件打号,窄头一定要给车间留出缝份,让车间看清号。打号躲开剪口处,(剪口处如果拿褶则看不清)

10、不能用圆珠笔打号、改号,(以防污染、监区改号)。压衬的件不能用白蜡笔打号、改号。

11、最后检查板号、型号、层数和所打号是否齐全、正确,不能漏号,打半截号,重号以及渗油、污染等现象。

四、发料

1、准确抄写公司下达的生产令单的款号、型号、配比。

2、对照样衣,看懂工艺单,认识所有裁片,分清该款衣服由几种部件组成,明确有无绣、印花片,是否有需压衬的部件。

3、铺布结束后,根据组长下达的铺布明细,对照令单配比及裁剪数核对所铺布料的层数。

4、裁剪推刀之前,检查板皮是否与所铺布料相符。

5、正确标注版号,有方向要求的衣服应检查毛向是否正确,如有需要,标注打号位置。

6、分活时应检查裁片质量,对照工艺单清点裁片种类、数量,检查裁片是否预留打号位置,及时发现问题,通知班组长。

7、及时安排打号。

8、打号完毕后,检查打号质量,将裁片按不同版号、型号分类捆扎放置。

9、记清裁片数量和发料数量,及时记账,每日与班组长沟通、对账。

10、及时发放绣、印花片,发放前要认真对照工艺单检查绣、印花片是否正确,防止发错;及时送需压衬的部件至裁棉组。所有发出的裁片都应有详细的发料单据。

11、严格按照生产令单数量发料。

12、及时、据实开具领料单,所发裁片的时间、款号、颜色、型号、件数均应正确记录在领料单中。

13、监区领料前,必须复核样板,确保无误后发料。

14、对照车间生产进度及班组生产情况,及时提醒班组长安排裁剪,并做到按比例均衡裁剪,既保证每款产品兼顾,又保证同款产品不同型号、不同颜色兼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珍惜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