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

2023-03-26

第一篇: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乐园

(提要)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被学习与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作为一种思维、交流与生活的工具,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是开放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打破僵化的教学制度,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以开放的胸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拓宽个性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拓宽活动领域,开阔视野,促使教学交往的自主化,解放学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同时也解放教师,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空间

作业

合作

阅读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注1)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遗憾的是,过去我们过分看重考试和分数,过分强调“以(课)本为本”,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语文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考起来可能得高分,但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不强,高分低能,形成强烈的反差。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社会处处有学问,人人事事学语文、用语文了。(注2)那么,作文新世纪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就更应该克服思维定势,不拘于形势。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索、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点燃他们心灵中的创新火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语文。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空间的开放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课内外的结合。开放的语文教学应冲破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向课前和课后辐射。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实现自主学习。现在我们有些公开课,教师早做准备了,甚至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浑然不知,蒙在鼓里,一直要到上课时才“露底”。课是给学生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不能让早点告诉学生,让学生一起准备呢?课内,让学生先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已懂,哪些还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扩展视野。例如教学《天安门广场》,我提前让学生做以下准备:搜集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的图片或一些有关的资料,认识天安门广场及四周的各大建筑物;了解天安门广场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收看国庆天安门广场的庆典活动。学生通过翻看图书,或请教他人,收集了大量的有用资料,为学习营造了广阔的参与空间。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话可说,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2)学科间的融合。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等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注3)可见,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阅读材料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各学科的老师往往职责分明,不敢越雷池半步。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却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语文与其它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教学《长城和运河》,可让学生到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长城、杭州、京杭大运河、黄河、长江,促使他们学习一些地理知识;教学《咏鹅》,让学生画一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美丽画面,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是诗歌中蕴含的色彩美。教学《二泉映月》,可让学生听一听那音乐,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那凄惨曲折的人生和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强意志。(3)校内外的沟通。语文教学应不受“课堂”的限制,而应该走出封闭的课堂,不能滞留于师生单向的信息传递上,而要给足学生大量的活动空间,有效地利用自然、社会中广泛的教育资源,将沸腾的现实生活纳入学校教育渠道,让学生走进社会,培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教师可带学生出去访问、调查,组织学生郊游、野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去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VCD、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既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二、作业的开放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听到同行们的叹息,满腹牢骚:我班某某又没做作业;我可是软硬兼施,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我也曾开展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中队活动,学生说他们喜欢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的老师。在学生看来,作业是沉重的负担。这固然有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和家庭教育不够科学的原因,但作业的精心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传统的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统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个性的特点。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实施作业的分层布置,对作业的难度和作业的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快、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如何做到作业的开放呢?

首先是观念上的开放。要树立大语文观,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因为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课外语文的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作业内容要开放。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二是作业形式要开放。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三是完成作业的方式要开放。查阅、访问、观察、实践„„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请他们帮助完成。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学生是有层次差异的,只有做到作业的开放,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各尽所“知”完成作业,各尽所“能”完成作业,才能保证展示在教师眼前的学生作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就布置了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1)根据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向低年级学生作关于保护地球的宣传。(2)收集、交流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正反两面的材料。(3)写一份较强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倡议书。这些作业,涉及了说话、阅读、作文等方面的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作业。学生所面对的再也不是教师指令的、一刀切、机械型的作业,而是自主选择、独立设计、用心创作的作业,这种作业设计改变了单

一、枯燥、机械的抄写生字词,做练习册等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动脑,学生学得开心,也很轻松。又如学习《田忌赛马》后,我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布置了以下几项作业:(1)抄写课文中练习2中三句话,想想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3)根据提供的情节续写故事,注意写好不同情况下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第一项作业让学生积累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二项作业进行的是朗读、说话训练;第三项作业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几项作业难度逐次提高,分别适应了各个层面的学生的需要。学生带着对达到更高目标的渴望,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

三、合作的开放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法国作家莫阿罗也有一句名言:“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注4)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助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排成小组,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个人自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交往型”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合作中,教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一是考虑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人意愿,二是为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从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的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的学习伙伴则由学生自愿组合,自己商定。高度自主性带来了学习的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互教互学,互争互评,你追我赶,友好合作。课堂上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比学赶帮超”生动场面随处可见。如在学习《将相和》中,我请各个小组依据“负荆请罪”这一素材,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想象、讨论人物的动作、语神态,创造地把这个故事排好后,各小组上台“献艺”在排练过程中,由于合作伙伴的默契,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群策群力,主体精神、团队合作竞争的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阅读的开放

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读书时间太少,我们的老师整天分析荔枝的味美,就是不让学生尝一尝;我们整天强调阅读的重要,就是不留给学生一点时间,放手让学生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我们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注5)一位教师在教学《第八次》一文时,只抓住“有感情”三个字,把所有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读文,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故事中去读,读出喜、怒、哀、乐,读出坚强、勇敢。三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的轻轻一点拨、悄悄一提示下,读出兴趣盎然。就“结了断,断了结”这六个字,练读、评读、赛读,整个教学过程是书声琅琅,而教师没有说多余的一句话,没有纷繁复杂的教学媒体,但是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要回归自然常态下的语文学习,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当然,让学生多读书,只靠课堂上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结合本班的实际安排了不同的课外阅读,允许学生带健康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到课堂,在指定的时间内相互传阅交流。节假日,常以读一篇好文章,读一本好书为作业,鼓励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结合教学把书介绍给学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便介绍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讲《草船借箭》一课,便介绍学生读《三国演义》中几个有关的章节,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下课铃一响,学生就围着我兴致勃勃地向我借书。这时,我就把书送到他们手里,并让他们有空的时候到我那儿借阅图书,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自己阅读。除了把书介绍给学生外,我还特别注意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巩固学生读书成果。如结合少先队日、班会,举行故事会、赛诗会、朗读会,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故事情节讲出来,把好的段落朗诵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老师“要我读”为“我要读”,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深入到作品中去;同时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适当的点拨,帮助他们解惑;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展开阅读“争鸣”。课外,我们要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饥饿感”,为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使他们走上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参考文献

(1)注1选自《专题研究》2000年第五期总213期的《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注

2、注3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

7、8合刊《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 (3)注4选自《教育名言录》

(4)注5选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篇: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浅谈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乐园 引导者 学习目标 合作交流

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总目标决定了今天的教育必须积极倡导和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如何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期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共同确立学习的目标

郝敬华老师曾指出:“对于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师生共拟题目,避免繁琐地提问。”

【案例一】《谁的本领大》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太阳和风第一次比了什么? 生:比谁能让小孩子脱下内衣。 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生:……

师:结果谁赢了,谁输了? 生:太阳赢了,风输了。

师:第二次它们又比了什么?怎样比的?结果又怎样? 生:…… B教学:

师:你认为谁的本领大?为什么?请大家分小组朗读交流。 (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讨论) 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 生代表1:我们认为……

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即拟什么样的题目至关重要。首先,拟的题目要有趣味性。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看来,师生共同拟制的这个题目,应该是学生乐于解决的,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次,覆盖面要广。A教学中,老师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则机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这哪里是在上课,分明是警察在审问犯人。老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两个自然段,甚至可以是全篇课文。B教学中,只是一个问题便概括了全篇课文,学生在小组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经过朗读、思考后,他们还可融入自己的见解、观点。总之,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应该避免繁琐,要少而精,最好能用一个问题概括全文。最后,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要围绕中心内容,要有思考的价值。

二、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美国一位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先让学生代表从讲台上领回一条蚯蚓,然后分组进行观察试验。学生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有的积极地交流着观察结果,教师只是穿梭于学生中,偶尔“插”上几句话。整个课堂看起来虽然有些乱,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兴趣特浓,谁能说这节课上得不成功呢?我们教师有许多人唯恐学生做不好,不舍得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喜欢亲自动手,殊不知,过多地“树立榜样”会逐渐演变成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思考、尝试的机会。所以,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只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当然,做好引导者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去看、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整个课堂中教师像是抽身而去,又无处不在。其次,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是否有充分的时空。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教学案例: 【案例2】《问银行》教学片段

默读课文,思考:“我”向银行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怎样的想象? 教学设计A:

师:“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哪些想象?小组开始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不到两分钟)

师:(喊

1、

2、3,叫学生坐端正)时间到!谁来说说,“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1: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

生2: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

……

师:这几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教学设计B:

师:认真默读课文,分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生默读、交流,教师巡视加以指导,等学生充分讨论完毕以后) 师:好,小组长组织一下,每位成员把自己得到的答案在小组中交流,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小组再次交流,确定最佳答案) 师:哪一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意见? 小组代表1:我们认为……

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空。像教学设计A中,教师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就让学生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显然是形式主义,只是别人感觉这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内容,但在老师的内心中并不指望学生讨论出什么,所以在汇报交流时,也只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应该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时间。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我们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三.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

要在课堂中顺利、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交代好合作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有序、有趣地合作、交流。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究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还是由老师安排?一种非常的“自由组合小组的调整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列出他们心中自由合作小组的名单,然后再从他们编的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与老师选的其他两三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他们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相互取长补短。其次,教师设计的程序,应该对学生交代得具体一些,不要过于笼统。

[案例3]《猴子种果树》

学完《猴子种果树》以后,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来演演这个故事。 A教学: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此时,有的学生自顾自地讲;有的学生一句话也不说,眼中透露出不解的目光;还有几个学生开始时兴趣很高,但很快就都不演了。)

老师这个合作交流的设想好是好,但是,由于交代得过于笼统,作为低年级学生,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得不积极,也不够强烈。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交代得应清楚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可将上述教学作些适当的调整。

B教学:

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好每个人担任的角色,如谁是“小猴”,谁是“小喜鹊”、“乌鸦”等等。每个人应背好自己的台词,演好每个动作。

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很快投入到了表演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小观众”们加以评议、补充,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知道表演的步骤,从而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同时,示范性的表演也使学生在操作中就会学有榜样,在模仿的表演中合作交流,求得思维的创新。

究竟在一堂课中安排几次小组交流最佳呢?仔细想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又有何不好呢?当然,进行小组交流不能只是“走过场”,而应切切实实地抓好。同时,合作交流也不能仅限于课内,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调动学生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我们从营造气氛和形成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地“对话”、“交流” 、“协作”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交流的乐园,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2.《教海漫记》 于永正

3.《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 (东海教师进修学校,2002年) 4.《连云港教育》(2005,第1—2期)

5.《江苏教育》(2004,第12期,2006,地2期,第4期) 6.《素质教育论》

第三篇: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种情景,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公园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或者是其它的山水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对,公园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假山、休闲的人们,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公园里的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郭善渡老师提出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了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四、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生任务。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课前(讲解计算器的几天前)我给学生留了个家庭作业(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学生自己或者请教别人学会使用计算器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再和计算机里的计算器相比较进行学习,学会其简单的使用方法),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五、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在知识点间合理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它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字体格式设置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输入两首古诗,一首设置一些字体格式的变化,使其看起来更漂亮,另一首格式无变化,这样一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六、开展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将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比如:绘图创作、文字设计、电脑文档管理等。开展第二课堂既锻炼了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又得到了强化,而且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从而促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第四篇: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新宠”

运师附小薛银兰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课堂教学的巩固,所学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学生抄写,教师批改,学生订正。如此单调、枯燥的作业,不仅会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厌倦,失去兴趣,更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应该细思巧设,让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一种机械的抄写,一种负担,而是让他们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 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做作业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才能乐学、好学,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如我教完《姥姥的剪纸》一课,我让学生亲手实践一下剪纸活动,然后写感受,进行一次小练笔;学完《负荆请罪》一课,我让学生自由找伙伴自编自演课本剧;学完《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我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巴金的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组织一个巴金作品交流会,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感,学生能轻松接受,圆满完成。

二、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1、生字排列型

新课标教材的识字量大,在教后要及时再现,巩固才能扎实掌握。所以在每单元结束时,我都让学生重新编写生字表。学生可以根据结

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单一结构)来编排生字表,也可根据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笔画多少来编排生字表,还可以根据部首相同来编者排生字表。学生在书写时,根据规律可以牢记生字。

2、词句联想型

让学生预习课文《师恩难忘》时,我设计了“字词联想型”的作业练习。如写出“诲”同部首的或同音的字;或以生字“诲”为词中的一个字,组出若干个词,如“教诲”“诲人不倦”等,或由田老师上课的情景,把联想到的有关词语写出来,如“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再如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后,让学生联想到的写母亲的名言警句写出来,如“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仿句段型

我在教学时,不失时机地结合课文中某些结构或句式有一定特点的语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仿句造句训练,或说或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学习《莫高窟》一课,作者在介绍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时,就很有特色。文中写道:“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物法,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形式。在组织学生学习以上内容后,我让学生仿照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其他事物的不同姿态。通过训练,学生不公能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句式,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作业难度的层次性

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这是人们的教学目标。尽管学生千差万别,能力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都应为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立足与发展的“板块”而全心服务。虽然班级授课制、群体教学模式影响着这种服务到位,但是,教师也必须创造条件服务到家。作业设计考虑难度的层次发表 一定的弹性,让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时学生的持续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1、作业量的不同

在学习生字时,我常采用课上及时反馈的方法,课上学完的生字、生词当堂听写,对于已经掌握的学生在写作业时就可以少写或是不写,为他们单独出一部分提高能力的题,以提高其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

2、作业难易不同

学生学习了写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1)摘抄好词佳句;(2)编写内容提纲;(3)写读后感悟(虽然,这三种写法,难度逐渐递增。)我将全班学生按阅读、写作能力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各用相应的写法或高一层次的写法完成一则读书笔记。由于题目难度分层,学生不公没有畏难情绪,相反,好强的心理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学生的能力水平虽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均在自己的“基点”上得到了发展与提升,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都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作业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新宠”。

第五篇: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它与学校的德、智、体等几方面相互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智、情、意、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鉴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瞄准创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的目标,更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让文化内化为学生素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

整洁、优雅、文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努力使学校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样物品设置和安排都和育人紧密联系,做到校内无闲处,处处有教育,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材和教师,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每学年对校舍进行维修、粉刷,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了创建张家港市绿色学校,学校建起了“绿色”小屋,扩大了绿化面积,专门制作了花木牌,对各种花草树木给予冠名,把它们的特征展示在旁边,让师生在欣赏花草树木时接受教育。校园绿化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墙壁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当我们按预定的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后,就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积极效果。踏进校园一抬头便看见行政楼东墙那醒目的大字“团结、负重、开拓、争先”,那是我们的校风。校门南面并排摆放着20张乒乓球台,百米画廊上乒乓小将两军对垒,打得难分难解,那是美术老师精心构思的巨作,体现了我校以乒乓为特色的浓郁氛围。学校主干道旁,设置了毛泽东、江泽民、陶行知、华罗庚等国家领导人、教育家、科学家的格言警示牌。在学校大队橱窗里我们设计了“活动传真”“家教之窗”“法制园地”“创造天地”“明星登

台”等八大栏目,充分挖掘每个场所的育人功能。班级的环境布置更是各具特色,新颖别致,有荣誉厅、图书角、绿化带、生物区、七彩园、夺星栏„„为学生构筑了一块块欢乐的文化小天地,使他们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教师办公室、图书馆、专用教室、食堂的布置,我们也作了统一要求,规范布置,突出传授知识,昭示哲理这一主题。

现在的合小校园,芳草萋萋,花卉斗艳,布局合理,校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无不透溢出优雅、宽敞的校园物质文化,师生置于这赏心悦目、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无不自豪、珍惜。

二、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激励人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他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学校近几年推出一系列符合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并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净化教育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的第一偶像。因此,我校全体教师养成了时时检查自己,力争以良好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耳濡目染的好风尚。不论是升旗仪式还是师生集会,教师首先站好队。规定校内不准骑车,上至校长,下至刚来的新教师,在校内一律推车步行,要求学生遵守《守则》、《规范》,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首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教风促学风,从而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向上的良好校风。同时,我们倡导互爱入手,在教育学生尊师的同时,更多地要求教师首先要爱生。我们十分强调全体教师要爱护关心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六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学校教师已形成了自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良好风尚。

2、强化常规管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养成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抓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把学生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制定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合小学生一日常规》、《自行车管理条例》、《小队活动守则》、《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示范学生评比标准》等,使管理内容具体化。二抓学习宣传。我们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教育月,第

一、二周定为常规学习周,各班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主题队会,学校举行常规测查,使学生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三抓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做到学生管理自律化。少先队大队部动用了60名小干部组成了六大检查小组,对礼仪、纪律、卫生、三操、宣传、路队等方面进行日查、周结、月评;开展了”红领巾中队值周”活动,由各班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员担任值周人员,在全校十多个岗位示范、监督、管理,这些规章的建立与执行,促使全体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佩戴胸卡、红领巾上学,提倡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现在学生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已蔚然成风,真正把“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的口号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学校都要举办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如:“体验在三月的春风里”“爱献给敬爱的老师”等。目前,学校已形成正常的大型活动制度,每学年举行一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每个节日活动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校园文化可谓五彩纷呈。如去年,我校举行了以“广播操汇操”“乒乓联谊赛”“蓝球年级赛”“全校动动会”为内容的体育节;以“科技小报设计”“科技创新小制作”“科技小论文”“利普知识”竞赛等为内容的“科学在我身边科技节”;以“百佳摘抄本展览”“百佳读书明星评比”“读书演讲征文竞赛”等为内容的“勤奋读书,与祖国同行”读书节;以“争当文明小天使”“争当艺术小明星”“争当合法小公民”“争当点子小能手”为内容的“雏鹰展翅庆‘六一’,提高素质迎未来”

的文化艺术节。作为课程文化延伸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做到系列化、正常化、制度化。乒乓队、航模队,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田径队、器乐队等各种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双体日全方位开设奥赛班、习作班、英语班、微机班、象棋班、剪纸班等58个班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广阔舞台。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愉快,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日趋提高。据统计,2003—2004学,我校有78名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伴我成长》《小学生数学报》等刊物杂志上获奖或刊登。航模队学生在苏州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田径队在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一名,乒乓队更是屡屡夺魁,捷报频传。

三、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感化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它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里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我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抓了以下两个方面:

1、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用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鼓舞斗志,凝聚人心。跨入二000年,学校领导就作出了具体规划,要在两年内创成“张家港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合格档案室”“张家港市二级图书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号召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些目标制定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都反复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愿和一致追求。在这些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进一步提出阶段性目标,学校每一次的工作计划的制定,每一次工作的提出,每一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也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这种永不满足,永争一流的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体师生精神振奋,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2003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同时,学校连续五年获得了“张家港市文明单位”称号,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由原来的三等奖上升为二等奖。现在,我们又向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这一新目标而努力。

2、以良好的师德形象鼓舞人心。

我们以“四个一”作为校行政一班人的行为准则,即:一身正气的自我形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心一意的奉献精神,一往直前的争先意识。要求教师进行监督,每月进行考评。学校领导建立起了学习制度,听课制度,年级蹲点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制度等,做到精诚团结,吃苦在前,率先垂范,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教师。我们还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制定了《合兴小学师德师风实施细则》、《合兴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多篇文章,观看《十佳师德风范》录像,开展“树师表形象,展园丁风采”“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聘请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修养,使教师形成了新的经济形势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涌现了以市“十佳师德标兵”王静、李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市“优秀师表群体”体育教研组为代表的师表群体,使“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教风真正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愿望和具体行动。良好的教风又直接影响、感化了学生,为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全体学生处处以“五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把求真知、做真人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近两年,有6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20人评为镇级“公民道德小明星”,321人评为校级“三好学生”,348人获得了“优秀学生”称号,师生遵纪守法率达10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在学校创造庄重、高雅、文明的氛围,而且对学生起到陶冶、渗透、感化、导向的作用,在发动师生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发掘师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校将以超前的观念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尚的文化环境、浓郁的艺术氛围、儒雅的行为谈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十八大之后的会议总结下一篇:三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