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2022-04-2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动画人物形象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画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篇1:

国产动画中色彩对人物形象塑造的 价值分析

摘 要:色彩是人类视觉重要语言,有着不可比拟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在动画角色塑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国产动画中的色彩应用,对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设计进行介绍,并且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对其中的色彩应用展开探究,对色彩的运用方式以及创新展开阐述,以期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色彩设计;国产动画;传统色彩

全球动画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动画开始崛起。为了打造出大量的精品动画作品,确保我国动画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升,国内动画人加大了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并着重对色彩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展开了分析,期望能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深入探究与了解,掌握色彩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具体应用方式,保证色彩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不断提升国产动画的色彩运用水平,保证色彩在国产动画中能够发挥出更加理想的价值。

一、国产动画中的色彩应用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动画行业开始逐步兴起。在文化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动画作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度以及知名度均有所提升。《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的高票房收入,更是印证了国人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喜爱,表明制作精良的动画作品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各种关于国产动画的色彩运用以及其他创作手段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动画初选名单,打破了国产动画在海外的市场困境,而这一动画的色彩应用也成为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整个动画作品的色彩运用以及人物塑造较为鲜明,与传统的动画创作手法有较大的区别,不仅有静态化的描写,同时也通过动态化的展现方式,将色彩特有的渲染效果及其他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几年来,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国产动画热潮,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这些经典国产动画的色彩极富张力,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成为这些动画作品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动画人物形象设计与色彩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些颜色不但能够很好地渲染人物的形象,而且能够提高动画作品本身的感染力,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设计者必须保证动画人物色彩应用的科学合理。

二、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设计

(一)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是传递情感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色彩的运用与大众情绪有着密切关联。无论是开心的情绪还是沉重的情绪,都可以运用色彩呈现出来。因此,合理的色彩设计能够形成对整体范围以及故事情节的有效烘托,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保证整体情节更加引人入胜。随着彩色动画的问世以及不断发展,动画行业对于色彩的运用变得更加成熟以及多样。如今,色彩设计除了能够用于整体的场景营造之外,还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应颜色的运用,不但使整体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而且能够更好地调动受众的情绪,保证整体情节的跌宕起伏,确保受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欣赏作品的主题。可以说,色彩的情感表达,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在进行色彩运用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色彩的这一特征,利用合理的色彩设计来影响大众的心理,达到相应的情感表达效果。在对色彩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色相只是影响色彩情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饱和度、纯度等发生改变时,色彩所产生的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创作者需要按照具体的情境以及需求在特定环境中合理地运用色彩,完成相应情感的表达,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二)色彩的视觉联想

就本质而言,色彩是一种对光的视觉感应。不同色彩的运用,可以将人的各种经验联系在一起。随着对于色彩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对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色彩的印象进行规律性总结,并且展开了一系列的视觉联想。按照学者的研究结论,个体在看到不同的色彩時会联想到具体的实物。例如,人们看到绿色会联想到大自然,看到蓝色会联想到大海等。色彩是人类感知的重要元素,如在中国,红色不仅代表着火热,还象征着吉祥、喜庆,是较为受欢迎的颜色。此外,因为中国人是黄种人,所以我们对于黄色也有着特殊的青睐,将黄色定为五色的中心色,象征着大地以及阳光和成熟,而这也是色彩联想的直观体现。人们在看到某种色彩之后,很容易将其与自身的某些经历联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的印象。在进行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也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性,融入一定的情绪以及情感,实现对色彩的合理运用。

(三)色彩的心理感受

色彩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高兴或者兴奋时,往往会选择明快的颜色,而在悲伤或者难过时,大多会选择较深的颜色。因此,色彩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对个体形成心理暗示与联想,将人们内心的私密感受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个体对于色彩的认知多与社会习惯以及色彩的视觉特性有关。在进行色彩设计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按照受众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对色彩进行合理应用,保证受众能够真正感受到动画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而对颜色的合理使用,能够带来一定的视觉刺激,引发个体的联想,从而使其产生相应的心理感受。

色彩心理感受的种类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冷暖感、收缩膨胀感和前进后退感三个方面。其一,冷暖感。所谓冷暖感,也被称为色性。一般,红色、黄色等暖色调会给人以温暖之感,灰色、绿色等冷色调会给人以清冷之感。同时,该种感受与颜色的纯度也有着密切关联,一般,纯度越高的颜色暖感越强,纯度越低的颜色冷感越强。其二,收缩膨胀感。即便是有着相同的背景和面积,不同的色彩还是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颜色的明亮度越高,其整体的视觉面积就变得越大,进而产生膨胀之感,而颜色的明亮度越低,其整体的视觉面积就越小,进而产生收缩之感。其三,前进后退感。一般,冷色、暗色会使人有后退的感觉,产生一种阴影的效果,而暖色、亮色会给人以前进的感觉,能够增加整体画面的轻松感。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情节对整体的场景氛围进行烘托,合理地运用颜色,以增强情节的起伏性,更好地完成对作品的诠释。

三、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的具体色彩应用

哪吒是我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哪吒闹海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在之前上映的动画电影中,由于哪吒大多代表着正面形象,其整体的色彩运用较为鲜艳、明亮,多为可爱风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作品采用了全新的主角塑造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故事情节,还在人物形象定位方面与传统有所不同。例如,传统的太乙真人是严肃、正面的形象,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却更为活泼有趣,其圆滚滚的身材会增加整体形象的趣味性。此外,太乙真人的服饰在色彩应用方面,也改变了传统的以白色为主的庄重的气氛,更加生活化,更具灵动性。主角哪吒更是改变了传统的包子脸萌版形象,不仅牙齿不整齐,而且带着烟熏妆,加上双手插兜的走路姿势,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与传统的暖黄色、暖红色的色调相比,这部影片中的色调虽然仍然以红色为主,但却更偏向于暗色系。例如,哪吒印有红色火焰的棕色裤子、镶黄边的莲花红色小背心,都是颜色偏暗,带有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呈现出一个混世小魔王的状态。在释放了自身的魔丸能力之后,哪吒的整体形象发生改变,周身被火围绕,给人一种超级英雄的感觉。

同时,这部影片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色彩运用也较为鲜明。哪吒母亲的服饰以紫色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紫色不仅代表着神秘,也是高贵的象征。而哪吒双亲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陈塘关百姓的安全,斩妖除魔,他们二人在百姓的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地位。虽然哪吒母亲在前半部分一直以较为泼辣顽皮的形象出现,但她对于哪吒的不放弃以及大爱,也将母性光辉中的温柔与细腻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哪吒父亲李靖的服饰以深色系为主,不仅表现出他沉着冷静的性格,而且表现出他的父爱如山,隐藏着较为深刻的含义。敖丙的服饰颜色以蓝色为主、白色为辅,这两种颜色不仅代表着海的颜色,证明他是龙王的儿子,而且是一种高贵纯洁的象征,与他最后和哪吒同生共死的结局相呼应。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突破了传统,选择了两种反差较大的色彩运用方式。如上文所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不再是传统的白衣加身的仙风道骨的形象,而是一个以猪为坐骑、操着四川口音的身材肥硕的仙人,其整体的服饰颜色以暖色系为主,与申公豹相比较为鲜明,表现出了他的正面形象。申公豹的服饰颜色以深色系为主,将其狠毒的性格以及诡计多端的形象呈现出来。深色系与暖色系的强烈对比,会更加突出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之间的对立,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再如,《大鱼海棠》的色彩运用也相当出色。这部动画的整体色调以中国红为主,不仅呈现出较好的质感,突出了中国风的韵味,还借助传统色彩,更加细腻地勾勒出大鱼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呈现出他们彼此之间的情感羁绊,进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四、色彩的运用方式与创新

(一)加大对传统色彩的研究与利用力度

随着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国内大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更高的好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传统色彩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始终在人类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的发展中焕发着相应的光彩。色彩对于人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影响是极为突出的,但受到风俗习惯、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影响,各地区对于色彩的心理反应以及生理反应并不相同。从某种角度而言,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固有观念。色彩并不会对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造成直接干扰,只是在个体对物体有了相关定义之后,才会使其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以及其他方面的反应。就作品的整体观感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极为大胆,所运用的每一种色彩都与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环境气氛相配合,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对传统色彩中的现代元素进行挖掘

在对传统色彩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按照现代审美以及动画主题等各项内容,对其中蕴含的现代元素进行提取与运用,确保所运用的传统色彩能够与整体故事情节更加符合,更好地达到烘托气氛以及塑造人物性格的效果,提高所营造的中国风的质量。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作品中,有一处情节是太乙真人喝醉酒而无法打开混元珠,最后运用指紋认证打开。这里就是将现代元素融入神话故事,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为整体的动画作品增加了一定的科技感,很容易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随着时代的不断转换,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他方面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例如,在古代,黄色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多用于皇家事物,所以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能够使用黄色的。但现在,黄色只是一种普通的颜色,并没有过多关于身份的象征,可以被人们随意使用。在色彩营造方面,创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对颜色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使用,或者对颜色的现代文化意义进行使用,保证现代元素与传统色彩文化的有机融合,确保动画作品中的色彩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能够配合人物将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更加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故事叙述。

五、结语

随着国产动画的不断发展,色彩的作用与价值也会在动画中得到更大的体现,会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作者应进一步加大对色彩及其作用的研究力度,从受众心理以及受众需求等方面入手,对色彩及其他元素进行合理使用,并且做好对动画人物的分析,按照故事的主题以及发展脉络来塑造人物性格,利用色彩将人物的情感烘托出来,使其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能够为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饱满地完成故事的讲述,实现对受众的有效吸引,达到预期的动画播放效果以及感染效果,并且从中获得更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从剧情、故事背景、人物个性特点等角度对动画的颜色进行设计,才能创作出更加优质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鲍艳宇.浅析动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4(8):269,282.

[2]白昌玺,丁松虎.国产动画形象的恶趣味文化研究[J].新闻传播,2020(20):23-25.

[3]靳旭莹.动画场景色彩设计:以《白蛇:缘起》为例[J].设计,2020(9):50-52.

[4]孙亚楠.浅谈色彩原理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运用[J].鸭绿江(下半月),2020(9):141.

[5]王虞涵.探析影视动画中色彩艺术的审美意蕴[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0(1):138.

作者单位: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作者: 毛璐

动画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篇2:

动画人物形象设计的艺术性探究

【摘要】“角色”通常情况下可以看做是动画片中出现的人或动物的统称,机器有时也被称为“角色”,因此,广义上讲,动画中能够对故事情节产生推动作用的扮演者均可以称为角色,而“造型设计”特指某种工作,这种工作性质主要是设计动画片中所有角色所涉及的外在形象、服装,以及背景道具等内容,与真人演员参与的电影电视剧等类似,动画中得角色虽然是‘虚拟演员’,但是他们任务同样是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任务性格以及凸显故事主题等。因此,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风格对于影片的整体效果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技术与艺术

因为受众群里的局限性,使得动画片涉及的主题通常是比较浅显而直白的,并且惯用动画角色对影片主题进行较为直接的传达,同时这也是动画电影的鲜明特点和特异性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动画设计制作过程中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就被摆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1. 动画人物形象的美术风格特征

回顾动画的数百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动画的风格在不断地更新以及不断地进步。时至今日,漫画风格逐渐成为动画的主流。漫画风格采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夸张,即适度夸张以及放大客观现实以及自然现象。角色与故事的影响力也在这种对客观事实和自然现象的夸张表现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这种漫画独有的设计风格也融入了当代的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较为夸张的表现形式,对角色设计所涉及的比例关系,形态,动作以及表情设计等进行适度的夸张,动画中的角色形象在这种适度夸张的表现形式下愈发能够吸引观众,令观众过目难忘,另一方面,动画角色经过夸张化处理以后,在突出于现实对比的差异感的同时,令动画人物形象愈发可爱。

2. 动画人物形象的设计表现

动画角色形象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夸张和幽默,这是动画作品创作的独特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是其娱乐性的根本保证,同时还是动画设计的核心内容。与常规的造型设计不同,动画造型设计通常情况下不只是停留在平面内设计层面,更多的在深层次的、多个角度的进行设计,例如,设计一个角色需要先从形象设计开始,然后将符合人物特点的动作,性格等逐步添加上去,这是一个全方位且多角度的设计流程。简洁,单纯的手法通常被看做是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基础,即创作人员可以利用某些简洁而单纯的造型元素来构建符号化的特征,只使用三个圆圈构成的迪士尼的米老鼠形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种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既能够令角色造型鲜明而令观众过目难忘,同时也易于与动画整体的造型风格相统一。

3. 动画人物造型设计的艺术性

3.1 艺术性

艺术性是一个相对遥远的词汇,探讨某个设计的艺术性势必会带来不同的声音,因此,为了便于本课题的研究,本文有必要先就艺术性的范围边界进行设定,边界框定的范围涵盖了必须由商业运作的动画制作中,在制作过程的前期,人物造型设计对观众的吸引程度以及受关注程度的高低决定了该作品后期能否成功。但是,我们再进场动画的人物角色设计中,除了要迎合观众的喜好以外,还应该考虑动画艺术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令创作的动画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2 趣味性

不管是在电影电视剧还是在动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趣味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趣味性”折射的是完美与不完美的临界点,既能够作为吸引观众眼球的立足之处,又能避免作品过于俗气,兼顾大俗与大雅的完美制衡。

3.3 角色造型的可行性

可行性,顧名思义表示设计的角色能不能很好的与整个动画风格相融合。创作人员进行角色设计过程中思想可以天马行空不受约束,但是绝不能在不考虑动画整体风格的前提下随意创作。如果不能讲角色与作品风格相统一,再完美的角色设计也是于事无补的。换言之,角色设计的实用性恰恰就体现在其角色与动画整体风格的“融合性”上。这个因素在三维动画的人物设计尤为突出,例如,设计人员往往将人物角色的头画的大大的但是手脚相对的短小,这样就可以达到夸张幽默的效果,这种方式在平面设计中没有问题,但是,却并不适用于三维动画中,因为,三维动画设计中由于手脚设计过于短小而导致某些动作无法完成,这类设计通常被称为不合理的设计。

4. 总结

美学的范围与宇宙同在,与人类同在,作为一本美学原理,应该讲哪些内容呢?这不但涉及到美学作为一种学术按自身的逻辑关联的内容,还要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学科分类对美学的具体呈现的制约,在中国,一是放在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美学,二是艺术学下面的四个一级学科里:艺术理论、美术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三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面关于文学的诸学科和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面的各国文学,四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下面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学科和林学下面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这里最为重要是因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离而产生出来的艺术概论(或艺术学概论)与美学的关系。可以说,美的艺术类型与艺术概论所讲的内容甚多重合。因此,还要对学科分工的内容加以考虑。在综合这两个方面方面之后,一本美学原理,一是要列出所应讲的问题,二是在这些问题讲清之后,要让人对整个美学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领悟。

回顾我国动画设计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单一枯燥,精神内涵匮乏仍然是我国独立创作的动画形象的通病,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或素材仍很少被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中,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技术手段大发展却无法提升设计内涵的窘境。与上世纪某些事情相比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这种倒退,必然不是技术上的倒退,而是精神上的倒退。我国动画创作产业一路走来,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动画产业冲击下,仍旧在延续模仿和抄袭的老路,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及时作出改变,在发展革新技术的同时,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之与现代动画设计相融合,只有这样我国的动画产业方能迎来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新元素-郝华 - 《陕西师范大学》 - 2009

[2]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研究-卢雅然 - 《河南大学》 – 2012

作者简介:任美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专业:新媒体,研究方向:数字动画。

作者:任美锡

动画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篇3:

解析以性格为中心的角色动画影响因素与调节技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时间、空间、速度这三个因素对角色动画的具体影响因素,阐述动画调节过程的“客观性的连锁行为”原则和“主观性的对立行为”原则。在动画创作中,角色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要想体现出性格,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个角色与其他角色产生矛盾,合理运用时间、空间和速度之间的彼此关系,并通过预备动作、惯性跟随和重叠动作自然表达角色性格,在此基础上适度运用夸张动作、拉伸挤压和次要动作强化塑造角色性格。

关键词:性格为中心;角色动画;调节技法;影响因素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2-0157-02

1以性格为中心的角色动画的影响因素

1.1时间

时间是角色动画呈现性格最基础的因素。“时间”是指某一动画角色在调节过程中完成某一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中,时间线就是动画的生命线,时间的长短决定这一角色动画呈现的生命状态,不一定时间长的角色动画其完成的动作就完整,有时时间较短的动画反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体现角色的性格。动画师在求职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调节一段两个角色以上的互动情节动画,其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短时间内把最精彩的动作和清晰的故事剧情表达清楚,角色性格才能更加突出。此外,动画的时间表达虽以秒去计算,但为了角色动画的动作精确性,人们更喜欢用“帧”去形容动画时间的长短。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对帧速率(FPS)的设置是很重要的,三维动画片一般的帧速率为24帧/秒,也可以根据画面质量和动作的柔滑度设置更高的帧速率,二维动画片在网络上播放时,通常设置的帧速率为12帧/秒。

在角色动画调节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个角色在运动时呈现的时间状态进行评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秒去计算单位时间的角色的运动量,或是复杂和简单的动作都可以通过模仿拍摄去判断时间的长短。一般想准确表达角色的性格,都需要真人表演或实拍素材去模拟角色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此时在表演时现场动画导演的计算单位时间是秒,但在动画软件中设置相同的帧速率后,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动作,动画模拟调节出的动作工作量要比实际拍摄的真人素材要短一些。

舉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完成一个循环走路的过程(以左脚脚后跟为原点,后脚迈步到左脚再次还原到原点)需要30帧,大约1秒多。那动画模拟调节出的动画时间只需要25帧甚至更少,如果我们的动画时间和真人表演的时间一致,都是30帧,最终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动画会比真人表演的动作慢一些,反而造成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就是无论你是二维设计还是三维表现,动画的造型永远比真实人物的形象简单,动画造型所体现的四肢动作以及重心质量给观众造成一种轻盈的“真像”。因此,动画调节过程中,对时间的概念需要灵活处理,要想真实表达角色的性格,需要在模拟的基础之上把时间的有效性与时间的表达性完美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动画角色的时间动作量越长约好,反而小而精的动画能够更加吸引眼球。上课过程中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课程,都把小球弹跳的案例作为动画运动规律训练的第一个案例。此时它在你的设计中就是角色,这个角色生存下去的基础就是时间,你赋予它生命的动画便是角色动画。小球动画在调节的过程中无论你使用了预备动作、夸张动作还是挤压拉伸中的哪一种动画调节技法,其关键要素还是时间的长短。我们很少看到观众喜欢看一个小球运动的动画片超过1分钟,即便它的动作很有节奏感和故事情节,但是如果小球动画只局限于10秒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反而观众更愿意关注和吸引,这就是时间的魅力。

1.2空间

空间是角色动画表现性格最明显的因素。“空间”是指动画角色在调节过程中的动作幅度和肢体活动的最大角度和最小范围,更重要的是指每个关键帧动画之间的活动距离。我们在调节动画的过程中为了使动画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或是增加动画的视觉冲击力,通常会把动画的动作幅度加大,造成一种夸张的效果。那人身体的部位这么多,哪一部分适合释放关键帧的主要幅度动作呢?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的性格中心在哪里我们就从哪里释放他的第一个主要动作。印度人认为人体有七个穴位,从下到上依次为根部、尾椎、腹部、心脏、喉咙、面部、顶门,一个正常的性格中心释放的地方一般是在你的根部,和你重心比较接近,但是这个不是固定的,你可以根据角色性格的不同表现需要人为改变它。

性格中心在根部,对异性、猎物、对手的表现欲最明显;性格中心在尾椎,角色心理的外在表现最明显,尾椎部位收回,角色比较内敛,尾椎部位外张,角色比较张扬;性格中心在腹部,爱憎分明,一目了然;性格中心在心脏,会表现自信、自傲、焦虑、紧张等不同的感觉;性格中心在喉咙,角色是否愿意交流、能否交流的表现张力最明显;性格中心在面部,喜、怒、哀、乐、悲、恐、惊,最为动人身心;性格中心在顶门,人的精神状态最为明显,或是充满希望,或是沮丧自卑。

1.3速度

速度是角色动画凸显性格最重要的因素。“速度”是指动画角色自身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的动作量。相同的动作量所耗时间越长,速度越慢,相反则越快。速度快的动作可以表达性格中心的主要动作,速度慢的动作可以弥补性格中心的次要动作。不同速度所形成的动画曲线呈现出的动作有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此外,受到空气阻力、地心引力、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呈现的动画会呈现出不同速度的动画效果,此时角色动画的性格就慢慢彰显出来了。

举例来说,一只蜿蜒攀爬而上的虫子被远处射出的弓箭射死在树干的某处,就用到了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在弓箭射向虫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的阻力并没有很牢固地扎在树干中,并受到地心引力下落着地,最终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反弹几次散落在树下。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速度这个因素的支持,这支弓箭做出的飞行动画和虫子死亡就是模拟和想象,更不会凸显出虫子性格的特征。那虫子的速度和弓箭的速度是如何配合体现的呢?事实上,虫子攀爬过程中由于受到未知的惊吓并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减速运动慢慢停下来,在弓箭加速射向虫子的时候,虫子的尾巴受到惊吓会自然加速摆动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速停止,这就是动画师常说的速度感,可以凸显角色性格的最重要因素。

2以性格为中心的角色动画的调节技法原则

2.1客观性的连锁行为表达角色性格

有这样一个例子,人物角色疼痛的主要表现除了肢体四肢捂着或揉弄疼痛的部位,还会由于极度疼痛而咧嘴狰狞,眼球恍惚不定地转动。这里就是一种心理的痛苦表现,有时还伴有手绞在一起或是其他表现,这种“客观性的连锁行为”只是伴随着我们的动作发生,与表情和心理活动没有关系,但一系列连锁行为的关键帧动作可以决定角色动画性格。因此,在调节动画时一定要把预备动作、惯性跟随和重叠动作放在关键帧动作的首位,把“客观性的连锁行为”表达地合理自然。

预备动作是正在发生的关键帧动作前的准备动作,预备动作可以把角色动画最自然的连锁行为表现出来;惯性跟随可以把角色动画的性格成因表露出来,例如,玩具总动员中的汽车形象在刹车的时候由于惯性作用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在刹车时候继续向前俯冲一定的角度再缓冲回来,这样就能把角色活泼的性格彰显:得更加明显;重叠动作一般用于在强化性格的突出动作,比如皮克斯动画中的跳跳羊,每次在空中弹跳的时候两腿都会自然地做交叉点地的动作,但在整个长镜头中跳跳羊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交叉性动作,不仅观众不厌其烦,而且还给这个角色的性格刻上了乐观、呆萌的性格特征。

2.2主观性的对立行为塑造角色性格

皮克斯动画片头中那个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台灯是我们对皮克斯系列动画的最初印象,这个极具性格张力的台灯如果只按照.“客观性的连锁行为”原则去调节预备动作、惯性跟随和重叠动作等关键帧而不做任何中间帧动作补充,最终效果显然一定是死气沉沉,没有个性,这就需要在调节动画时也要遵循“主观性的对立行为”。通常情况下“主观性的对立行为”和观众所想的预判动作对立,一般在关键帧动画调节之后去完成,可以给人意想不到的性格张力表现,有时也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和角色性格设定有意为之。

为了强化和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对中间帧动作进行夸张动作、拉伸挤压和次要动作的补充调节,这些中间帧动作的调节要在适度的基础之上完成,过度调节会适得其反。例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的出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动画设计师牢牢抓住了角色的中间帧动作,把角色的憨憨可爱的性格适度丰富地表现出来,最终把四肢协调、迈步迷人的夸张动作处理,肚腩颠簸的拉伸挤压处理,提臀扭腰、手甩浮尘的次要动作处理结合得完美无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语

優秀的角色动画需要掌握时间、空间和速度之间的彼此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设定关键帧动画和主观丰富中间帧动画。但也要学以致用,不能所有的角色动画都套用“预备动作、惯性跟随和重叠动作”等客观性的连锁行为,也不能无上限地使用“夸张动作、拉伸挤压和次要动作”等主观性的对立行为。同样,一个动画角色在不同性格因素、不同周围环境、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动作表现是不同的,为了让动画角色的个性凸显并彼此不同,在一个动画剧情中不应该有一样性格动作的角色,其标准就是让动画角色像真实世界中的你、我、他一样,真实而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杨雨,刘娜.如何用动作设计表现动画角色性格特征[J].美术大观,2014(08):114.

[2]丁艺.动作设计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12-13.

[3]陈岑.动画角色中的角色性格塑造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4]司建楠.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对其性格塑造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5]王婧慧.动画动作设计及技巧探究[J].艺术教育,2017(Z6):139-140.

[6]郭妮丽.动画人物形象设计与色彩的关系[J].工业设计,2017(11):77-78.

作者:张晓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热贡艺术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民间艺人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