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害行为分析

2022-09-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逐渐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伴随着个人信息的公开及网络存在的很多安全漏洞, 产生了很多类型的网络侵害行为, 对人们的隐私及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从法律角度来讲, 网络侵害行为已经构成了法律犯罪, 因此对于网络侵害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坚决制止。

一、网络侵害行为产生的威胁

(一) 网络侵害行为对财产安全的威胁

目前, 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或者财产转移, 网上银行也得到了更多人的使用。然而, 在对利益的觊觎和驱动下,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对他人的财产进行损害和窃取, 产生了网络侵害行为, 严重侵犯了网民的财产安全权。

(二) 网络侵害行为对人格权的威胁

在网络平台中, 倡导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和谐精神, 人们都追求网络言论自由化和平等化。然而, 虽然网络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自由权力, 但是很多公民没有意识到应该正确发挥言论自由权。当前很多社交网络非常发达, 人们会通过社交网络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然而会有些思想较为极端并且带有侵害思想的人对他人进行恶意诋毁和故意中伤。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对他人人格权的网络侵害行为[1]。

(三) 网络侵害行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随着办公无纸化越来越普及, 我国政府部门都在进行互联网办公的广泛应用。国家安全信息需要高度的互联网安全保障, 那么国家信息的安全竞争就演变成了一场无声的“网络竞争”。据统计, 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 每年都在遭受着网络侵害, 我国境内公安系统的主服务器仍会被木马程序、僵尸程序等恶意程序攻击。

二、导致网络侵害行为出现的原因

(一) 网络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人们目前对于网络的利用多为娱乐和社交等, 针对网络安全的意识比较淡薄, 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没有形成深刻的防范意识。这就为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制造了一个温床, 使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二) 网络侵害行为存在法律漏洞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来看, 没有一套很完整并且很细致的法律法规是针对互联网侵害行为而制定的。由于网络侵害行为存在很多隐蔽性和非法性, 使得法律无法估计到每个角落, 那么网络侵害行为就钻法律的空子乘虚而入[2]。

(三) 过于依赖网络软件技术

对于网络平台来说, 网络能够应用起来, 依靠的就是网络软件程序以及硬件资源, 因此在网络技术层面来说, 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 甚至网络的整体运行都要依靠技术加以支撑。那么, 如果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得到攻击和破坏, 就会受到网络侵害行为的侵犯, 造成网络瘫痪, 信息会大量泄漏出去。

三、预防网络侵害行为发生的对策

首先, 应该针对网络行为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最基本的法律保障树立网络安全的威信, 从主观行为出发对网络侵害行为进行约束。

其次, 要借鉴先进的网络安全经验, 对网民登录实现实名制, 杜绝网络言语攻击和恶意中伤他人的事件发生, 更能有效制止网络欺诈, 使不法分子的侵害行为动机降至最低。

最后, 要大力整治网络安全环境, 建立绿色的、严打严抓的网络安全体系, 积极对网民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维护[3]。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应用程度越来越高, 互联网的整体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当今信息时代,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信息传播和沟通作用。人们将各种类型的信息和数据上传到网络中, 再通过网络进行云传输, 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和保密性, 网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但是, 仍会有些不发分子为了追求利益以及被金钱蒙蔽双眼, 会通过不法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盗取, 进而产生网络侵害行为, 对他人的信息安全以及人身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和损害。从目前的状态来说, 我国必须加大对网络安全环境的整治和维护, 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保密手段的应用, 提升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进一步对网络侵害行为引起重视, 掌握应对网络侵害行为的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侵害行为进行分类, 引申出网络侵害行为出现的原因, 从而对网络侵害行为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的互联网环境, 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互联网安全体系,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防止侵害行为发生。

关键词:网络侵害,网络环境,侵害行为

参考文献

[1] 黄少华, 黄凌飞.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5:67-81.

[2] 罗婷婷.网络侵害行为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04:138-142.

[3] 李明军, 王振宏.青少年网络侵害行为:攻击研究的新主题[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04:14-19.

[4] 郭振华.公共利益视野下的网络搜索侵权行为对策分析——以搜索引擎侵害知识产权信息为视角[J].法学杂志, 2012, 11:204-208.

[5] 杨临萍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 2014, 12:22-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探索下一篇: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