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室环境布置看教室文化建设

2022-09-12

人创造环境, 环境塑造人。古人很早就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荀子曰:“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孟母三迁”更被后人传为佳话。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 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 又反过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 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本文试从教室环境的布置看教室文化建设。

1 何谓教室文化

教室文化是以教室为空间, 师生为主体, 班级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环境布置、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水平、审美情趣等, 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包含了以下三个基本层面的内容: (1) 教室物质空间所体现的地理文化学; (2) 教室人际关系所形成的情感文化学; (3) 教室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学。

2 教室环境布置如何彰显教室文化特色

2.1 突出一个“新”字

开展“文明教室”评比活动是加强教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而教室环境布置又是“文明教室”评比的重要内容。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在开展“文明教室”评比活动之前, 各班级的教室几乎千篇一律, 一片空白。既无专业特色的彰显, 又无学习氛围的营造。为此, 学校及时开展“文明教室”评比表彰活动, 并把教室环境布置作为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 有效调动了各班加强教室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取得明显效果。其基本做法有以下几点:

2.1.1 选择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大都是经过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词语, 对于激励学生克服困难, 积极向上,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营造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教室环境布置的首选内容。因其言简意赅, 易懂好记, 极受学生欢迎。

2.1.2 选择诗词佳句。

诗词佳句大都语言优美, 对仗工整, 用词准确, 内涵丰富。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增强文学美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室环境布置中适当选用部分诗词佳句, 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起到感染、激励作用。

2.1.3 选择自创佳句。

简洁精炼的词句大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鼓舞性。如能结合班级学生自身的特点自创佳句, 则更能使学生感到亲切, 其教育效果也更为明显。

2.2 体现一个“美”字

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 如何把有限的教室空间布置的既简洁明了又丰富多彩, 不仅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种技巧。老子曰“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这一辨证的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留出适当的空间更能体现空间的活跃性。

2.2.1 恰当把握数量。

在教室悬挂、张贴各种标语、条幅、宣传画, 要讲究视觉的舒适和愉悦。空间不能布置得太满, 否则就会有一种压抑感和杂乱感。

2.2.2 合理安排空间。

美术强调“计白当黑”, 就是说留出一定的空白, 反而更易突出有内容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 不要只注重内容的多少, 更要注重合理的搭配, 要突出重点, 少而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思索。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多个功能区, 且各有侧重, 就会使人赏心悦目,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3 悉心体现美感。

教室黑板上方的横幅是学生每天抬头必看的。而教室后面及两侧的墙壁空间较大, 可视具体情况合理插入各种条幅、挂图或学生的自办园地, 以体现对称美和虚实呼应美以及颜色搭配的协调美。

2.2.4 突出专业特色。

教室环境布置突出专业特色, 能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技术的情感和创新意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促进教室文化的深层发展—专业特色的创新美。

2.3 强调一个“活”字

教室的环境布置不可一劳永逸, 必须强调一个“活”字, 适时进行更新。

2.3.1 把握时间性。

教室环境布置的文化载体, 如果时间长了, 不及时更换,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 适时变换形式和更新内容, 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与参与, 才能持续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2.3.2 强调连续性。

注重对教室环境布置进行适时更新的同时, 还要强调绝非全盘更换或重头再来。例如黑板上方的横幅就应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因为它是一个班级班风的体现, 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倡导, 经常更换反而会破坏班级已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氛围。

2.3.3 凸显创新性。

每次教室文化内容的更换都应体现新的意境, 尤其是在学习园地中, 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交流好的学习方法, 开发他们潜在的能动性, 使教室环境布置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新景观。

3 创造优美的教室环境, 促进教室文化的建设

教室环境布置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在优美的教室环境中坚定学习信念, 激发学习热情, 增长各种知识, 感受人文关怀。因此, 以教室环境布置促进教室文化建设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要: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室环境布置又是教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丰富的文化内涵, 合理的空间布局, 能使教室环境布置彰显特色, 促进教室文化建设, 起到振奋学生精神, 鼓舞学生斗志的作用, 使学生在优美的教室环境中坚定学习信念, 激发学习热情, 增长各种知识, 感受人文关怀。

关键词:教室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元勋, 《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2] 王晓春,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3] 张民杰,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务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的情商教育下一篇:论工民建施工中对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