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3-01-18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失调或者是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临床上表现为“三多一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糖尿病常常伴有诸多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该引起重视[1,2,3] 。该研究着重探讨了不同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将该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乙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艾塞那肽治疗后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不同的BMI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9 kg/m2≤BMI<24 kg/m2)共22例患者,包括13例男性患者和9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40~75岁,病程(3.6±1.4)年;乙组(BMI≥24 kg/m2)共38例患者,包括23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38~75岁,病程(3.7±1.6)年。两个研究对象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再实施艾塞那肽治疗,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不再服用其他影响血糖、血脂的药物。在每天早餐和晚餐之前约1 h进行艾塞那肽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为5μg/次,治疗1月之后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状况将用药剂量增加至10μg/次。在治疗期间做好患者治疗前后BMI、血压以及Hb A1c、FPG、2h PG、TG等指标的测量工作。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4] 。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FPG、2h PG、Hb A1c、TG、TC、SBP、DBP以及BMI、体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在FPG、2h PG、Hb A1c、TG、TC、BMI、SBP、DBP等指标上均较治疗之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就治疗后各项指标降幅比而言,乙组患者在BMI指数和体重两项指标上的降幅明显大于甲组患者,数据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FPG、2h PG、Hb A1c、SBP、DBP等指标的降幅上两组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低血糖,甲组22例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13.6%;乙组38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5.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之后的又一个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非传染性疾病,所以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目前主要是借助肠促胰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控制,艾塞那肽是一种普遍应用于临床的胰高血糖样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由一段包含39个氨基酸的多肽exendin-4人工合成,与人体胰高血糖样多肽-1有较高的同源性[5,6] 。

艾塞那肽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的目的,对胃内容的排空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进而实现改善外周围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当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之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食欲和摄食,有利于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使胰岛β细胞的数量得到明显增加,达到有效改善血糖代谢的功效[7] 。

该研究通过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艾塞那肽对于不同体制质量指数的患者都具有良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和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和确保脂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于BMI>24 kg/m2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而且由于在实际的用药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比较可靠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9 kg/m2≤BMI<24kg/m2)共22例患者,乙组(BMI≥24 kg/m2)共3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艾塞那肽治疗,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之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压以及体质量等多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PG、2h PG、Hb A1c、TG、BMI等指标上均较治疗之前有明显下降(P<0.05);乙组患者在BMI和体重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甲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发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而言,艾塞那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不同体质量,2型糖尿病,艾塞那肽,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文静,付阿丹,赵湜.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9(11):723-725.

[2] 章玉华,蔡祥增,王雷,等.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17):46-47.

[3] 刘红丽,王叶菊,郝建宁.GLP-1受体激动剂对不同体质指数的2型糖尿患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4(9):42-44.

[4] 惠辉.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5,2(3):60-61.

[5] 罗志芳,董志春,司令.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1):240-241.

[6] 柯楠.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4,2(2):44-46.

[7] 莫泽纬,陈开宁.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16(13):2724-272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数据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探究下一篇:山西省农民增收问题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