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总结

2023-03-24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总结

培训总结--人际交往及心理

关于“责任铸就美好人生”的培训总结 培训时间:2012.10.21

培训地点:公司一楼会议室

培训人员:我和公司部分同事

很高兴能够作为一名拓鑫人参加公司组织的关于“责任铸就美好人生”的培训,这次培训从责任入手,对我们的工作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作了一个规划。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不管是关于自己现阶段工作方面,还是未来职业规划方面。

首先,总结一下我在这次培训中所获得的收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演讲技巧方面,老师善于利用有趣生动的例子吸引学员的注意,或者引起学员的共鸣,使干枯乏味的课程变得生动灵活,有效地提高了学员对课程的吸收质量。

2) 人生态度方面,老师主要从责任入手,让我们学习到了面对人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对家人对自己都有责任。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我们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3) 工作态度方面

4) 工作方法方面

5) 职业生涯规划方面

以上五个方面中,后三点对我现在和未来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 工作态度方面,面对目前我们的工作,不管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我们喜欢的,不管我们的待遇怎样,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这份工作,我们就应该对我们的选择负责,尽自己的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 工作方法方面,老师主要从沟通方法和工作具体办法进行了阐述。沟通方法方面主要是要注意沟通的有效性,运用沟通技巧达到积极沟通的目标。工作具体办法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处理事情的顺序,我们不能只做紧急的事,我们更要做重要的事,争取优先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减少重要紧急事情的出现,提高事情完成的效果,是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

3) 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老师主要分阶段讲述了职业规划方法,同时通过提

问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现阶段所处于职业生涯的时段,以及我们目前应该做什么,也让我们思考了目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同时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针对我目前的工作,我觉得应该马上采取的就是最后一点。以前都没有怎么关注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体会到了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我们未来的人生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和工作有关,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

1) 前期(未来10年):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向,并在相关行业积累专业

知识

2) 中期(未来10-20年):利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贡献于现阶段的工作,同

时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保持竞争力

3) 后期(未来20年至退休):保持自身的工作能力,空余时间把自己的工

作经验以及体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目前我最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完成现阶段工作任务,在现阶段的工作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学习积累相关技术知识,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

赖娜

2012.10.23

第二篇: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总结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

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 1995年调查结果显示 : 在 500名被解职的人中,因人际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 82%。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 25%,其余 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成功学》中回忆到:人际关系学家、钢铁大王卡耐基,卡耐基征求希尔是否愿意从事对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调查结论:成功 =人际关系( 75%) +业务能力( 20%) +机遇( 5%)。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 2 、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反观高中生人际交往

2002 年上海高校自杀事件中:以恋爱为诱因的比例为 22%,人际关系紧张的占 27.8%,健康原因的 5.6%,精神疾病的占 11.1%,其它为 5.6%。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压力占大学生压力来源的 54%, 43%的学生心理咨询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因为人际关系自杀者占 28%,人际关系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同学就大学生受挫原因进行了不记名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学业、性格、容貌、能力、恋爱,成为困扰大学生们的六大因素。

很多研究证明,尽管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挫折、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困扰、难以适应环境等是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因素。前 3项在大学的心理咨询中,也是出现最多的问题。 3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 : 高中生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高中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 ,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影响我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不完全统计,在学生咨询的问题中,有 50%以上涉及到人际交往问题。《中学生科学报》编辑每天都要收到学生的来信,“学生最关心的还是人际交往问题,最多的时候一天 15封学生来信中有 13封是咨询这方面的难题和困惑的。”

在中学生热线咨询记录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反映最多的问题,占总量的 24%,而学习问题,这个本应在学生心目中占首位的问题,却反而排在第二位,这是中学生热线咨询记录统计的一大特点。在人际关系问题中:交友问题占 32%, 排在第一位,同学关系问题占 27%,家庭关系问题占 21%,师生关系问题占 14%。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厌学、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 自卑、焦虑、抑郁、冲动、情绪失衡;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个体心灵闭锁,冷漠、孤独;青春期问题:性生理适应不良,性心理困扰;自我意识问题:自卑、骄狂、自我认识模糊;不良行为习惯:打架、偷盗、抽烟、酗酒、逃学。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人际关系既是问题本身,同时也是很多问题的诱因。

二、人际交往的概述

1 、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它个体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通常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传送者和接受者双方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适当的传播通道或传播网络,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愿望以及对对方时刻保持尊重。

2 、高中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与作用

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朋友、异性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人际交往的作用主要有: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3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首先,在交友面上由一般性的普遍交友演变为个别性的交友,出现了所谓的“挚友”,许多人相知一生的挚友往往都在此时产生并发展了持久的友谊。

其次,择友标准上,由受功利恩惠和情感影响转变为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思想认识和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志趣相投,要求彼此坦诚相待,以个性、脾气、兴趣、爱好为相互接近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己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成人倾向。

第三,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方面,初中生较重视自己在小团体的地位,而往往忽视在整个班集体的自我形象,而高中生自尊心逐渐成熟,开始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第四,在男女生关系上,初中生对男女生关系较敏感回避,两性距离形式上仍然严格; 高中生,男女生之间转化为友好相处,彼此相互认知,出现融洽的气氛。 第五,在初中阶段,人际关系大多表现为小团体,尤其是女生。小团体中的学生往往服从于团体中的“首领”的意志,存在依赖情感;高中生间,小团体减少,反之,个人活动力增强,开始充分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4 、人际关系对高中生的影响

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一个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人与人之间常处于交往之中,在交往之中认识上互相沟通、情感上互相交流、行为上互相作用、性格上互相影响。如果个体长期处在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中,就有可能变得言语谨慎,情绪压抑,性格内向或是与之相反,出现性格暴躁,易生猜忌,等不良性格。 如果学生在班集体中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所以,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带来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相应改变。 “亲其师,信其道”、“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士为知己者死”等都是缘于人际关系获得的动力。

正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特点,所以做教师的我们,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时,要善于从人际交往中寻找突破口,要帮助他们协调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三、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

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研究》结果中,显示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在人际沟通方面: 73%的人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或者不会与人交往; 76%的人认为父母很少听自己的建议,说明亲子沟通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学生自身的成人感增强,与家长作风的抗争升级; 74%的人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他们缺少相应的指导,只能自己摸索,

造成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和遗憾; 75%的人认为“老师总是偏听偏信”, 78%的人“难以宽 容老师的错误” ,这都说明高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有 70%的人不希望老师太关心自己,表明师生关系疏远,彼此的选择性增强; 76%的人觉得和同学相比心烦意乱,同伴间的交往与竞争压力在增大。由此可见,高中生的人际辅导势在必行,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工作方向。

中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的目标:

初级目标: 人际交往认知改变,感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的能力,语言技巧,体貌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学会倾听和赞美等。

最终目标: 具有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态度,行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环境中,能够和谐相处。

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内容:

从观念上积极正确的看待人际关系,努力建立建设性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规律:包括人际吸引的规律、印象管理、人际信任、人际距离。同时学习必要的社交技巧:如何与人相处的意见沟通,思想变换,协力合作,公平竞争以及辩识情理,区分责任义务等做人处世的能力等。

高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步骤:

原因分析: 弄清楚问题的原因是顺利开展辅导工作的第一步。人际交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总的来讲,有的问题来源于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有的则来源于缺乏技巧或某个特殊的事件等等。

选择方法: 确定切实有效的辅导方法是心理辅导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心理咨询的各个理论流派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辅导方法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能否解决问题为前提。

实施辅导:

(1) 沟通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确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学生充分信 任老师。其次,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2) 了解承诺阶段。在帮助来访学生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契约,帮助他做出承诺,并让他自己定下行为目标。

(3) 重塑自我阶段。在实现了他的承诺的基础上,启发他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重新找回自信,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下面按照不同关系介绍一些相关内 容供老师参看。

1 、亲子关系

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它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首先,不可替代性。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即使兄弟姐妹关系具有替代性,但亲子关系仍是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社会化来说,亲子关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其次,持久性。亲子关系的持久性是最突出的,这种持久性是其它人际关系所不可比拟的。只要亲子双方存在,这种关系就永远存在着。对于亲子关系而言,其它关系的持久性就低得多,如朋友关系等,其持久性也远不如亲子关系。

第三,强迫性。亲子关系具有典型的强迫性,这种关系在人们出生以前确定了,任何一方都不能选择这种关系,也不能因为自己不满意而更改。父母无法选择自己孩子的特征,包括身体特征、心理特征。孩子也不能选择父母的特征,不能选

择父母的长相、父母的心理特点,无论你是否同意,都必须接受这种关系。 第四,不平等性。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有一方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方永远是父母。对孩子而言,这个关系是最初的,关系的特点、质量、程度等对孩子的个性、情感和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五,变化性。亲子关系是不断地变化的。变化的依据是孩子的年龄,即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阶段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点,决定了亲子相互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果亲子关系不存在这种变化性,这样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或形成异常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辅导的核心就是,必须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良好的亲子沟通对高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赞美对于学生而言,就犹如温暖的阳光,对于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是她的父亲。有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这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

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互动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谈谈高中阶段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年龄比较小的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教师的类似母爱的情感基础上,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师生关系中的理性成分越来越重要,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以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在师生关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师生关系稳定性也发生变化。 小学生对教师依赖性比较大,与教师的关系较稳定且持久。初中阶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下降,学生开始反抗或疏远教师,师生关系开始不稳定。高中阶段后期和大学阶段,师生关系稳定性开始回升,学生能够有选择地 和老师建立稳定关系;

师生关系复杂性的变化 。小学师生关系比较单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关心、喜欢学生,因此学生也喜欢教师。中学以后,师生关系开始复杂,某些学生对老师既想疏远又必须在某些方面保持接触。某些学生虽然想亲近教师,但迫于同伴的压力,也只能保持距离,比较矛盾。高中后期和大学阶段,学生比较独立,有些 和老师保持距离,有些 和老师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关系。

师生关系的影发生变化 。小学阶段师生关系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进入中学,师生关系的影响逐渐被同伴关系的影响削弱。高中后期和大学阶段,某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观念、价值观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某些疏远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影响仍然不大。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师生关系中八种人际行为模式,其中良好的人际行为模式有四类:

1) 由教师的管理、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学生尊敬、服从等反映。

2) 由教师热情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学生信任、 接受教诲等反映。

3) 由教师赞同、合作、温和等行为,导致学生协调、友好等反映。

4) 由教师尊敬、信任、爱护、赞扬等行为,导致学生帮助、信赖、自信、乐观

等反映。

不良的人际行为模式有四类:

1) 由教师工作不大胆、谨小慎微、胆怯等行为,导致学生骄横、控制、蔑视等反映。

2) 由教师的厌倦、怀疑、敏感等行为,导致学生绝决、不合作等反映。

3) 由教师的压制、挑剔、惩罚、责备等行为,导致学生敌对、反抗等反映。

4) 由教师不公正、夸大、偏向、激烈、炫耀等行为导致学生不信任、怨恨、自卑、自暴自弃等反映。

所以,教师要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高中阶段的师生关系,并获得相应的指导技术。例如:怎样让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何使用南风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发挥赞扬的威力。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3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有 75%~ 85%的同学明显倾向于和同龄人交朋友,这种倾向基本反映出他们对平等关系的向往,他们愿意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倾吐心声,而很少和父母及教师谈心。同伴对青年初期社会化影响的领域与父母不同,他们主要是提供了更多个人需要的满足和必要的娱乐消遣。

高中生同伴关系出现一些新特点。高中生的异性同伴关系也有了新的内容,此时高中生对异性的消极感受几乎都消失了,一半的男生和大多数的女生都跨过性别界限建立了友谊,信任和安全感是这种友谊的组成部分。但是异性友谊的增长并不能代替同性朋友的亲密性,它只是高中学生亲密友谊的又一种类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在群体中的个体必然受到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等的约束。虽然高中生对集体的认同呈模糊性,但实践证明集体对他们还是有相当的约束力。所以班集体应制定相关的班规,配合学校的校规,不放松集体主义的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集体,其成员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大家都热爱自己的集体,其工作和学习效果必然很好。”

教师要注意研究高中生的群体心理,因为小群体的关系,对于班级管理而言,既有推动作用,也可能产生阻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认为: “隐身于团体中也可以导致去个体化效应,使之当人们处于群体当中时,对行为的规范限制就会放松,导致冲动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增加。换言之,匿身在群体中会导致一些行为的解放,进行一些我们无法想象会单独去做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法不责众”“从众心理”所带来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在班级环境下,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德育活动,强化班级凝聚力以外,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同伴关系,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

4 、异性交往

研究表明在青春期

12、 13岁 ~

17、 18岁这一发展阶段,由于生长发育成熟以及各种能力的增长,青少年在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为性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高中生从原来只对自己和对自己身体注意,开始转移到对异性身体和异性各种情况的注意,喜欢看男女爱情情节的小说和电影,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异性的异常感受,总感到有异性的吸引的存在,也有企图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吸引,接近异性,对异性有强烈的依恋,这就是性的

吸引感,它的表现有的是最初的性吸引,似乎对整个异性而言,没有特定对象,以后才逐渐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有的在初期也出现对异性所谓吸引、疏远并存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开始悄悄打扮自己的衣着、外貌 ,在各种身体活动中,都有意无意地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或获得异性关注的目光。

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获得成长。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 ,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有利于个性上互相丰富 ,有利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有利于活动中增进相互激励。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地与异性交往,不必过分拘谨,不应过分随便,不宜过分严肃,不该过分亲昵,不可过分卖弄,不能违反习俗。 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明白有好感并不等于初恋,暗恋人并不等于罪恶,表示者并不等于卑鄙 ,会拒绝并不等于绝交。总之,正常的交往是要保护的,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够给与有效的指导。

第三篇:理学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讲座总结

4月20日晚7点,在理学院146开展了一场由师大心理咨询师诺敏老师主讲“人际交往,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为我院11级学生,特别的还有我院学生会主席林森、心育部部长张琪等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首先是由诺敏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互相按摩的小游戏 ,一下子缓解了同学们疲劳的心情,把同学们带进了奇妙的心理世界。紧接着,诺敏老师又展开了生理、心理与健康的关系的讲解,是同学们深刻全面的对自己心理方面的了解;“微笑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诺敏老师有针对人际交往例举了一些她从事多年的个例,将同学们热涨心情带动起来;最后,诺敏老师以自己的现身说法深深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会场气氛达到最高潮。。。。。。

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对自己今后的人际交往顿时开阔了许多,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是一场难得的成功的心理讲座,同时也希望今后我院心育部能够做的更好!!!!!!!!!

理学院心理辅导站 2012-4-20

第四篇: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作为专用名词在20世纪由梅奥提出

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考察,可以把人际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按需求性质,可以划分为为了满足相互间情感交流,形成良好心里气氛的情感关系和为了相互协调达到某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工具性关系;二是按喜欢的程度,可分为相互喜欢,亲近,友好的吸引性关系和彼此心里厌恶,疏远,对立的排斥性关系:三是按双方的地位,可分为一方对另一方控制的支配性关系和彼此地位平等的平等性关系;四是按关系存在的时间,可划分为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学科性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研究对象: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根据这些理论成果,米德提出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舒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海德和凯莉提出了归因理论,弗罗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最为密切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适合中国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④发展新型人际关系⑤纠正畸形人际关系

研究人际关系的必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不但是历史选择的必然,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第一,注意阶段。即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第二,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工作上的支持。第三,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依恋、牵挂、心心相印。

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第一,冷漠阶段。指交往的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一方不愿交往。第二,疏远阶段。进而产生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零接触状态,彼此避免接触,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终止阶段。并非都是有害的、不道德的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经典实验:霍桑实验(实验者梅奥、实验组成1.照明实验2.福利实验3.群体实验4.态度调查、实验结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个体士气主要表现,而使其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4.除了正式群体,企业中还有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是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双方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霍曼斯1961年正式提出社会交换理论。

主要的观点:1.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即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直接的奖赏或惩罚。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的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后的心理体验。局限性: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的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了,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优点:这个理论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这些观点对后来的人际关系研究,特别是遵从行为,竞争过程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是有启发的。

登门槛技术: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度,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睡眠者效应:由高可信性的沟通者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由地可信性的沟通者所产生的态度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由此可见,由低可信性的沟通者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马上发挥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有较大的影响。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成为睡眠者效应。

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1.累加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

印象形成的效应和偏差1对他人只觉得顺序效应优先效应新近效应2.晕论效应3.定型4.印象形成的结果—自我实现语言

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非言语沟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动态无声的,像点头微笑皱眉,摇晃手脚等;第二类是静止无声的,像站坐蹲倚等姿态;第三类是副语言,它包括有声的但非言语的各种动作,如打喷嚏咳嗽等。 非言语线索的种类:脸部表情

脸部表情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悲哀、惊奇、恐惧、厌恶、愤怒。

人们辨认比较危险的脸部表情比较容易。目光接触 高水平的目光接触,往往被认为是人们彼此之间喜欢或怀有积极的情感。但这一规则也有例外,当另一个人持续的注视我们,而不论我们干些什么,我们会感到极不舒服或心情紧张。身体语言

非言语线索的意义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有利反应。当与重要他人交往时,微笑比较多,身体更前倾,保持较高水平的目光接触,在同一对方的观点是不住的点头。还有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利用的非言语线索:一闪而过的细微的表情;对方说话时的语调;对方的目光接触;利用说谎的人在说话时常常无故的用手抹身体的其他部位。 归因指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内部状态的推论。

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是通俗心理学。怎样做出归因?使用不变原则。不变原则: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哪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发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不变原则。内因,外因

相应推论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提出

。指的是推论出的行动者的内在心理倾向性同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相符合的程度。两个原因:第一,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他人的行为常常受到不由他们自己控制的外在因素所制约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主要有:非共同效果 社会赞许性(社会期望) 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般的归因原则,称为折扣原则

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

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特异性和一致性低,一贯性高为内因。三者都高为外因。一致性高,特异性和一贯性低为偶然的环境或情境因素 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

两个步骤:一是,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既决定控制源。二是进行了那种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的发生的。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能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是努力,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任务,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是运气。

控制源理论内控者:有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事件的发生;——内部归因

外控者:有的人则认为事件的发生与自己无关,而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外部归因

对人的归因偏差: 行为中心偏见 显著性偏见 一致性信息利用不足

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 原因:①社会规范对我们归因的影响: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当我们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时,他的行为成了注意的中心,而行动发生时的情景成了背景,因此行为与背景相比,变得更为突出。启发意义: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不仅要重视行为本身的意义,而且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促使行动产生了这样的行为,不能脱离环境来评论行为和对行为作出归因。显著性偏见 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显著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启示意义:我们除了要注意经常出现旳事物现象,也要对不常见的事物现象予以关注。并不常见的事物现象也可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人们在对他人行为归因的过程中,不大注意其他人如何反应,不重视基础概率的信息,往往对一致性信息利用不足。原因①基础概率信息的抽象性。②人们认为直接信息要比抽象信息更可信。 启示意义: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时要考虑特定的情境,并要结合大家的反应,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总之,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人的表现,切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D.J.贝姆 于1972 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

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

2、最初的态度问题

3、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三条线索(1)实体的特异性(2)一致性反应(3)一贯性 詹姆斯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知的

沙赫特情绪理论:情绪比较:在判断我们情绪是否恰当时,人们常进行社会比较。情绪归因:沙赫特等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起(2)认知标签。沙赫特理论模型:E=A*C

E表示情绪 A 表示情感C表示认知

自我知觉中的偏差: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自我服务偏差

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原因:(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启发:告诉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作出推论。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能就是论事。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一个特定的环境引起了自己的特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但如果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行为时一贯的,那就应该考虑自己内在特征的作用。

自我服务偏差:即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原因:(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启发: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因于自己,吧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在奖功罚过时,特别是在追究错误的责任时,要客观分析,尤其要严以律己,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 自我障碍:个体为保护自尊而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下,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导致心理问题:一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二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三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即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察觉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特征:1,自我意识的社会性2,自我意识的能动性3,自我意识的同一性4,自我意识的统一性 结构:1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2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3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4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儿童不仅想做自然环境的主人,而且也希望能控制社会环境。例如,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固执地要求他人(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注意,学术界称之为“可怕的两岁儿童”

改变行为的线索和结果: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对行为的调节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两种方式:行为线索和伴随行为线索而来的结果。行为线索告诉我们去做什么,而行为结果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效果如何。

人们了解从众 感染 服从和偏离等人际相互作用方式的机制

时尚又称流行、时髦,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被大多数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它经过模仿,感染和从众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普遍倾向。既反映精神生活,有反应物质生活。经过模仿 感染和从众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特点:新 奇 特

新奇性 时效性

周期性

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又分为阵热,时髦和时狂

表现形式:1.时尚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形式多样2.时尚是相当多的人追求某种生活方式3.时尚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过了这个时期后就不再流行。具体表现在文化态度 风度礼仪 服饰打扮和生活行为方式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

1、旁观者效应

2、情景的模糊性

3、榜样人物的作用

4、求助者的特点(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内疚

3、责任和承诺

4、个性(赞同的需要;公正世界的假设)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持的积极态度。这种情感占优势的特殊人际关系形式就是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属于人际知觉的一个领域,它使个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满足个体的人际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此,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些理论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认知的。

相互作用理论:真相倚理论:两个个体在相互交往中双方都经常感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安定,感到心情愉悦,并且非常乐意继续与对方交往的情形。(互酬行为,报答行为 )。

得失理论:在人际关系中一成不变地讲好话并没有象先讲坏话然后讲好话来得更吸引人,这种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就是有际关系中存在的“得”与“失”现象,和谐人际关系际关系就是要使这种“得”与“失”达到平衡。

相等理论:交往双方感到友谊的存在使彼此可以获得好处,那么这种友谊的存在会使双方都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得以继续。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情境因素(距离;交往频率;接群或集群性;情绪体验)个人特质因素(外貌;能力(犯错误效应);个性品质:最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虚伪)相似与互补因素(相似性包括态度、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在相异的环境里,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所激发的人际吸引力是非常强烈的。互补性: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漂亮的人具有更大的人际吸引力1.现实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漂亮的人才值得去爱2漂亮的人具有好的个性品质,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3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虚荣心得到满足;4爱美是人的天性;

为什么相似性能导致吸引

1、相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

2、相似与相符是保证态度正确的基础

3、相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

4、相似与相符能被作为一个同一体而感受

5、相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自我暴露: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即一个人自发的、有意识的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与他人共向自己的感受和信念。

自我暴露理想的模式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回报与自我暴露:如果一个人的表露在内容、强度或稳定性上与对方不匹配,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妻子和丈夫自我暴露水平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人际关系由低水平的自我暴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开始,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二对方以同样的自我暴露水平做出反应,则成为接受信任的标志。

非语言行为与自我暴露:非语言行为在选择恰当的自我暴露和人际亲密关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行为之一就是目光接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男性谈话者来说,情景中最明显的特征自然是倾听者的频繁目光接触。

为什么目光接触在自我暴露情境中有着性别差异人们认为这种差异主要因为文化规范的不同,这种规范指的是在不熟悉的男性之间、女性之间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什么东西是恰当的和可接受的,赖特把男性交友的倾向成为面对面,而把成年女性交友的方式成为肩并肩方式。 社会交换理论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换。

社会交换的内容: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地位、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比较水平:个体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 . 选择比较水平:个体认为他在某种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和他从目前可供选择的交往关系中所可能获得的结果的比较。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目标。 合作的理论:卡普洛的权力理论;科莫利达、切科夫的“合作的协商理论”

影响合作的因素:①回报②对他人动机的知觉③沟通④威胁⑤群体规模⑥个人倾向性 人际冲突: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将要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社会行为。两大类:个人内部冲突

人际冲突 冲突的形式:(1)个人内部的冲突(勒温)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2)人际冲突

零-总和”冲突: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一方的收获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得益和损失加起来为零。“非零-总和”冲突:一方的得益不一定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得益和损失加起来不等于零。

冲突的原因:①对稀有资源的竞争②归因 ③报复④信息沟通不良

冲突的管理和解决:①威胁②协商(解决的较佳方法③仲裁(仲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权威解决法。④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

人际关系的基本领域: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家庭中的主要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矛盾根源:感情落差,对经济与行为的支配,生活琐事,子女教育,婚外情,生理差异经营婚姻:相互悦纳,相互欣赏,难得糊涂,共育子女,共同成长

亲子代沟的表现:人生观的差异;交际观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代沟处理方式:心理换位思考;尊安重;悦纳对方;取长补短

婆媳关系的复杂根源:关系的特殊性;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潜意识的情感之争;中介失衡 婆媳相处之道:换位思考;调整心理期望;爱屋及乌;相敬如宾

谨慎交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如何与朋友交往?学会赞美朋友,学会宽容,言而有信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情感,生理性,利他性。三个重要因素:依恋,利他,亲密 第四类情感:例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培养爱的能力: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承受失恋的能力

第五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我也要做“万人迷”——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组员分工:

方案总设计:何秀萍

第一次活动策划及主持:何秀萍 第二次活动策划及主持:龙晓冰 第三次活动策划及主持:赵玉花 第四次活动策划及主持:谭凤梅 第五次活动策划及主持:覃 上 第六次活动策划及主持:卢樟秀

我也要做“万人迷”——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同伴关系在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消极影响。

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不良的人格特质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正是围绕以上三方面展开——协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协助成员发展受欢迎的人格特质、协助成员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交往技能。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交往的基本技能;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大一年级的学生,男女生从数量上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人。 成员招募与甄选:

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一次,每次100分钟左右。

第一次团体

(何秀萍 201013409145)

一、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二、主持人:何秀萍

三、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四、活动准备: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l张、笔每人1支

五、活动程序:

(一)开场白:

领导者:“大家好,我是何秀萍何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与大家共同度过为期6周的快乐之旅,这是一种缘分。每周的此时此刻,我们将在这里见面,一起快乐成长。我们将带着大家适应大学新生活。今天到来的同学们,我们可能互不相识,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玩游戏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二)破冰游戏——轻柔体操(15~20分钟)

1、目的: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体操与运动也是心理生理治疗的一部分。体操可能协助成员对自己身体更加敏感,对自己的存在更有实质的把握。

2、准备:全体成员围成圆圈,面对圆心,指导者也在队伍里。要求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进行:指导者先带头做一个动作,要求成员不评价不思考,模仿做三遍。然后每个人依次做一个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大家一起模仿。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达到放松,减轻紧张气氛。有时,一些极富创造性的动作会引起大家愉快的笑声。

(二)主题游戏——“叠罗汉”(50分钟)

1、目的:让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增进了解并得到强化。

2、流程:

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3、注意事项:

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一句话介绍完自己后,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名字和特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4)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5)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

4. 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 (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三)主题游戏——“许愿精灵”(15分钟)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问题如:

(1)我是被逼来参加这活动的。

(2)我都是大学生了,还玩游戏太小儿科了,毫无意义。

(3)参加了团辅活动,一定能解决我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你我的约定”(15分钟)

1.领导者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如:“为了保证小组团辅的正常进行;为了不耽误大家额外的时间;为了尊重团体内各成员的意见,便于大家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等。

2.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规范,如“做到保密,不把团体内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仔细倾听。不打断和批评他人的发言”;“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不把食物带到团体辅导室来吃”等。然后将它们加以归纳,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

3.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契约书》上签名:以示自己愿意遵守这些团体规范。

(五)小结(5分钟)

1.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分发《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要求每位成员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2.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第二次活动

(龙晓冰 201013409140)

一、单元名称:你,我,他,快乐沟通

二、主持人:龙晓冰

三、目标: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理解他人,多沟通

四、活动的场地:操场

五、活动准备:几张大的报纸,几张小卡

六、注意事项:

1.为了强调纪律的问题,事先跟同学们约定,当支持人说到“请安静时”,同学要一起大声洪亮的回答“我安静”,然后全部同学都要安静下来。 2.所有的同学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要逞强。

七、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是我们的第二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进行几个有意思的小游戏,以增进我们彼此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我们将进行的是热身游戏---找零钱。

(二)热身游戏:找零钱 1.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

2.一个男生代表1元钱,一个女生代表5毛钱。

3.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然后同学们就按照我说的这个金额组合抱在一起。落单的或者组合错误的就是失败。例如当我说到3.5时,可以是三个男生一个女生,也可以是七个女生。

(三)主题游戏一:塔桥过河

1. 所有的同学分成5组,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确定本组的组名,口号。

2. 每组都发四张大的报纸,所有的组员都要借助报纸的力量从起点到达终点。 3. 所有的组员在游戏时手不能着地,脚不能离开纸张,一旦着地就视为犯规,要重新开始。

4. 最后没有完成的或者最后完成的同学要接受惩罚。 5. 分享:

(1)这个活动,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2)在中间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是你手着了地的,你有什么感想啊? (3)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沟通,你们又担心会被落下吗? (4)同学们想想,如果没有其他同学的帮助你能完成吗? 6. 注意事项:

1.要给每组配备观察人员。 2.惩罚要提前写好。

(四)主题游戏二:人体拷贝

1. 按照上面的分组,按组排成一排。

2. 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出来抽卡片,每张卡片上都会写着你们这组需要完成的任务(成语)。别说鸡飞狗跳,画色添足等。

3. 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将卡片上内容用肢体语言来传达给你的下一位同学,同学们只能和你的后面的那位同学交流,而不能和其他的交流。 4. 期间所有的同学都不能说话,说话就算是违规。

5. 传到最后一名同学的时候,他就上面来大声地讲出他的答案。 6. 游戏的结果以又快又准确的完成任务为标准。 7. 分享:

完成的最快和最慢的那两组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好不好?同学们觉得,在这个游戏中是什么最难吗?

当你什么都不能说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八、总结:

今天的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的表现真的很棒,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个愉快的上午。刚才有好多的同学都分享了今天的收获,包括在人际交往交往中要善于沟通,认真的理解他人,学会在竞争中合作,互相帮着互相扶持等等。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记住这些美好的东西,认真的活出自己的精彩。谢谢大家,下周再见。

第三次活动

(201013409131 赵玉花)

一、单元名称:合力向前冲

二、单元目标

(1)让成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 (2)学会沟通、理解和信任

三、活动准备

气球、写有文字的小纸片(嘴巴;手(二张);屁股;脚(二张))、眼罩若干个、报纸若干

四、活动时间:60分钟

五、活动场地:户外

六、活动依据:需要层次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七、活动程序:

(一)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是我们的第三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进行几个有意思的小游戏,以增进我们彼此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我们将进行的是热身游戏---大风吹。

(二)热身游戏——大风吹(大约10分钟)

1、目的:(1)让大家更好的发现和别人的相同之处、更好互相认识。

(2)调动现场气氛,拉近成员间的距离,以便深入接下来的环节。

2、游戏规则:

(1)全体围成一个圆圈,固定各人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风吹,然后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戴眼镜的人。则凡是戴眼镜者,均要移动,另换位臵。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臵成为新主持人。再吹。 (每次在中央的人一要做自我介绍) 备注:吹之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擦 口红的人、有太太的人....

3、活动分享内容:

①在这个游戏中,大家有什么感受?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②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足够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有哪些特点吗?你能发现与你有共同点的同学吗?

4、学生感言: ①刚开始时很紧张,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特征,听到主持人喊到某一符合自己的特征竟没反应过来,还傻傻的站着,最终受到了惩罚。

②活动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特征,并与其进行良好沟通,后面我们双双迅速并成功互换了位置。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寻找共同点,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三)主题游戏一:穿越地雷阵 (大约20分钟)

1、活动目的: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促进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充满活力。

2、活动流程

(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游戏场地。

(2)安排不想参加游戏的人做监护员。当参加游戏的人较多时,游戏场地会变得非常喧闹。这是一个有利因素,因为这会使穿越地雷阵的人无所适从,难以分清听到的指令是来自自己的同伴,还是来自其他小组的人。 (3)让每个队员找一个搭档。

(4)给每对搭档发一块蒙眼布,每对搭档中有一个人要被蒙上眼睛。

(5)眼睛都蒙好之后, 就可以开始布置地雷阵了。把两根绳子平行放在地上,绳距约为10米(30英尺)。这两根绳子标志着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 (6)在两绳之间尽量多地铺上一些报纸(或是硬纸板、胶合板等)。 (7)被蒙上了眼睛的队员在同伴的牵引下,走到地雷阵的起点处,挨着起点站好。他的同伴后退到他身后两米处。

3、活动讨论:

①做完了这个游戏,大家感受如何? 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②蒙上眼罩之后,你是怎样与同伴进行沟通,并顺利穿过地雷阵的? ③你认为你们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四)主题游戏二:合力吹气球 (大约25分钟)

1、活动目的:

(1)体会团队中协作的重要性。

(2)促进团队间互相配合协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流程:

(1).进行分组:每组六人,并按小组坐,向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气球,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宣布游戏规则:将气球吹到足够大,打个结,用屁股坐破,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2).小组派六名代表抽签 (3).宣布活动规则: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将气球打个结;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屁股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3、讨论与分享

(1)刚才进行的两种吹气球,哪种更难? (2)参加活动的同学分享,活动过程遇到困难吗?怎么解决的? (3)学习、生活中需要合作时,你是怎么做的?

4、活动反思:这是个大家参与的活动,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个气球就吹不起来,可以锻炼大家的协调配合能力。这个游戏也学员明白:在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沟通配合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更强。

八、结束语:我觉得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很棒,我们一起给自己鼓鼓掌!今天我们体验到善于交流、善于沟通能够增进我们的人际关系,也能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最重要的,今天我们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合作这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是多么重要。要知道一个人的实力远不及一个团队的力量。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在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竞争;让我们合起手来……我很棒,你很棒,我们大家一起会更棒!

第四次团体辅导

(谭凤梅 201013409101)

一、单元名称: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心训练

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克服自卑情绪,重新树立自信心。

2.在对自己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赏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

三、活动准备:每个成员一张纸,一支笔

四、活动程序:

(一)开场白:“同学们,自信心再人际交往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帮你们树立自信心,学会赏识自我,全面的认识自己。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的活动吧!”

(二)主题游戏一:我是谁——认识你自己

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

2、活动准备:纸、笔

3、活动过程:

(1)你了解自己吗?请在纸上快速写下10个“我是„„”(10分钟)。 将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已(最好是两两不太熟悉的同学为一组)。甲开始自我介绍,已负责记录。甲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支持人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的记录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次活动的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何者比较困难?为什么会如此?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人负责统整讨论的结果。完成之后,由负责统整的人向其他人报告讨论的结果。 (2)分享。请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3)主持人总结:了解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角色、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生涯的规划,获得更美好的明天。这次活动将引导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主题游戏二:目光炯炯

1、目的:学习自我肯定技巧

2、活动:

(1)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互相对视对方眼睛50秒,不可闪躲,目光注视表示自信及诚恳。然后注视对方,肯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对××(绘画、弹琴、英语、语文等)最有把握”,大声说三遍,注意每遍的感受,交换角色。

(2)接着,请对方帮忙某件事或借东西,1分钟内用各种方法求他,但另一方看着对方重复说“不”,双方交换。最好,讨论刚才活动的感受和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3、讨论:

(1)当别人拒绝你时,你有什么感受?

(2)当你拒绝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应该怎样去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四)主题游戏三:优点轰炸

1、目的:

(1)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

(2)从强调长处中促进个人自尊和追求个人成长的动机。

2、实施程序:

(1)规则说明

用轮流的方式,每个成员(1)用2分钟时间说出自己的长处,(2)以大约5分钟时间倾听别人说出他的优点。说自己长处时,不得使用“假如”或“但是”字眼;听别人说自己优点时,只允许静听,不必表示感激,亦不可泼冷水。

(2)优点轰炸

自说已长:由一人计时,必须说完2分钟。

听说已长:轮流轰炸。

逐一实施,至无一幸免为止。

3、讨论“被炸的经验(15分钟)。

(1)当你赞美别人或者别人赞美你时,你有什么感受?

(2)有什么优点是你以前没有发现,而现在发现的?

(3)当你发现这些不自知的优点时,有有什么感受?

(4)对照自己与他人对自己肯定之处的异同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语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论。不要和别人进行盲目的比较,要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信对每个人都非常的重要,无论面临学习压力或生活挑战,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自信都可以用它神奇的功效为我们加分。我们都要做一个自信的人,在团队中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

第五次团辅活动

(覃上

201013409120)

一、主题:你相信我吗

二、开场白: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通过之前的几次活动我们都对我们的队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为了增加我们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我们今天继续做活动,首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三、活动目的:让团队成员学会信任他人,明白人际关系中信任的重要性。

四、热身游戏 ——“爱在指间”

1、目的: 调节开场气氛,让团队成员快速活络起来

2、活动步骤:

(1)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在内圈成员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外圈成员相视而站

(2)当主持人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伸出1个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伸出2个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伸出3个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伸出4个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3)当主持人发出“动作”口令,成员就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就站在原地;如果都伸出1个手指就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跺一下脚;如果都伸出2个手指,那么就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如果都伸出3个手指,那么就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如果都伸出的是4个手指,则热情的拥抱住对方。

(4)每做完一组“动作—手势”,外圈成员分别想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再跟随主持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成员和内圈每一个成员都完成了一组“动作——手势”为止。

3、注意事项:确定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没有落单的

4、分享:当对方表示想和你做朋友时的感受,和你友好握手时的感受,引导成员体会到人际关系中友好示人可以更容易地交到朋友。

五、主题游戏一 —— “盲人走路”

1、目的:引导团队成员体会信任

2、活动步骤:

(1)成员分组参加游戏,每组2人,两名成员中一人扮演盲人,另一人扮演向导; (2)用蒙眼布蒙住“盲人”的眼睛“向导”用手拉着“盲人”的手,站在教室后方

(3)在“向导”的扶持下,“盲人”从教室后方走到黑板前,绕讲台一周,在各列桌椅中穿行1次,然后再回到出发地点

(4)几组成员可以同时开始,可以走相同的路线,但为了避免相互碰撞,前后要相隔一段距离 (5)整个过程中,“盲人”不能睁开眼睛货手扶着桌椅、讲台,要完全依赖“向导”,其他成员不能给予任何提示

3、注意事项:注意安全,注意确保游戏中成员完全遵守规则

4、分享: 顺利走完全程的对分享成功的经验,构成中有碰到桌椅的团队也经验,引导成员分享如何说服自己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

六、主题游戏二 —— “信任后仰”

1、目的:巩固加深团队中信任的感觉和可以依靠的感觉。

2、活动步骤: (1)游戏开始之前要求所有成员摘下眼镜、手表、首饰以及身上任何尖锐和硬的物品,并把口袋掏空。

(2)选一名自愿者(如A)站在一张1.5米左右高的桌子上向后倒,一名成员作为监护员,其余成员(至少应在10人以上)负责承接后仰者。他们两两相视而站。按个头高低在桌子前排成平行的两列,队列与桌子成垂直角度。每位成员向前伸直胳膊,掌心朝上,放在对方的双肩上,形成一个安全的承接区。为确保后仰者的安全,可以在承接区铺上一块体操垫。

(3)主讲人站在桌上,用捆手布将后仰者的手捆住,然后用手抓住捆手布。一切准备就绪后,后仰者喊“你们准备好了吗?”台下成员高声回答“准备好了!”领导者听到回应后,发出“

一、

二、

三、倒”的指令,并松开捆手布,后仰者应声向后挺直倒下,其他成员则竭尽全力平稳地接住A。并用“放腿抬肩法”将其平稳放下。

(4)每位成员轮流充当后仰者和承接者。

3、分享:

通过问成员的感受如: (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了么?你相信其他成员会稳稳地托住你么?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 (2)当你要接住倒下的同学时紧张吗,是不是担心接不住他,还是很有信心接住他? 引导他们分享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的感受,体会在人际交往中信任的重要。

七、总结

从我们今天的活动中大家体会到了什么呢,引导团队成员体会人际关系信任的重要性,第一个游戏是友好,想要开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首先表达自己的友好,接着是信任他人,也要争取自己取得他人的信任。通过游戏可以体会到,当你选择信任他人时,会真的避免了很多障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

第六次团体辅导活动——一路走来

(卢樟秀 201013409151)

一、单元目标

(1)增强团体成员彼此的感情和记忆

(2)讨论参加此团体活动的收获,并将这些收获运用到生活当中 (3)处理离别情绪,让团体成员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团体

二、活动用品

便签纸 A4纸 笔 歌曲《朋友》 兔子舞曲

三、具体步骤

(一)开场白(5分钟) 领导者:“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这一次的活动主持人卢樟秀。尽管我们一直以来都相处得很开心,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告诉大家,这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活动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离别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更想说的是,离别不代表我们之间友好关系的结束,不管你们身在哪里,你们都还是一个完整的团体,你们还是可以像在活动中一样团结,相互信任、关爱,彼此欣赏,并且把这些东西传递给你身边的人。好了,那让我们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完成这最后一次活动吧。”

(二)热身活动——兔子舞(15分钟)

1、目的

增强团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和记忆,同时让他们体会沟通与合作的快乐

2、流程

让所有团体成员围成一个圈,让后面的成员用双手搭在前面成员的肩上。领导者先边讲边做示范,动作要领: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双脚合并向前跳一下,向后跳一下,再连续向前跳两下。开始是由领导者发出指令跳,随着活动的推进,领导者可以放兔子舞曲,并将喊指令的权利交给全体成员。这样可以增加活动的难度,更有利于帮助成员体会到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

3、分享

引导问题:大家刚才一起随着兔子舞指令跳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

4、注意事项

(1)让团体成员围好圈以后领导者再讲规则和做示范,领导者做示范和讲规则的时候要站在团体成员围好的圈内,以便每个成员能看到示范动作并听清规则; (2)领导者要熟悉自己所选的兔子舞曲,让自己的讲解和兔子舞曲的引导语一致

(3)要把握好活动时间

(三)主题活动一 ——我的收获(45分钟)

1、目的

回顾过去,加深印象,加强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同时巩固他们在这几次活动中的收获

2、流程

(1)领导者带领成员简单回顾一下我们的整个活动

(2)给每个成员一张A4纸和一只笔,同时提三个问题:“在这个团体活动中我学到的三四件事”,“在这次团体活动中我得到的最有帮助的经验是什么”,“怎么样将这次团体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写完后团体先分组交流,然后在到团体中分享。

3、注意事项

(1)回顾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2)讨论问题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成员把握时间

(四)主题活动二——把心留住(30分钟)

1、目的

促进情感升华,促使团体成员将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处理离别情绪。

2、流程

(1)成员围成一个圈,领导者发给每个成员一支笔和若干便签纸,引导成员写下自己对其他成员的祝福和对自己的祝福

(2)在《朋友》的歌声中成员轮流念出对成员的祝福和对自己的祝福 (3)成员之间彼此拥抱并合影留念

(五)领导者总结

领导者:“首先,我们要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的活动,感谢大家对我们团体成员的支持和信任;感谢大家充分的开放自己,彼此关爱,遵守约定,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成功的开展。带着彼此深深的不舍,带着彼此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将回到各自的班级继续学习和生活。这虽然是最后一次活动,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信任、接纳、沟通、合作、自信.......同学们将我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去。希望大家平时互相联系、互相帮助,延续我们在活动中形成的默契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不断进步,永远有克服困难的强大力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心得下一篇:人力资源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