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2022-12-01

第一篇:早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

[摘 要]早期阅读兴趣指幼儿对阅读活动和阅读材料所表现出的爱好与倾向等个性心理特征。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背景,采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和发展特点。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阅读兴趣

一、研究意义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明确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并首次在“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以倡导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①]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编制“幼儿早期阅读行为表现教师评定问卷”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

1.访谈

根据已编制访谈提纲,对某些幼儿教师进行访谈。

2.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及维度建构

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对相关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的语言描述,从中找出表现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特征的词汇,并明确地把它们标记出来。总共找到98条用来描述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的语句,155个词汇。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关于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描述词汇都可以归入这11个码号中(见表一)。

所包含的码号(码号顺序按照出现频次大小排列)(见表二),并在理论层面上呈现出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的理论建构。

所表现出的爱好与倾向等个性心理特征。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结构由倾向性、广泛性、效能性、稳定性和参与性5个维度构成。倾向性是指幼儿的阅读兴趣对着什么内容而发生的;广泛性是指幼儿阅读兴趣的数量范围,有的幼儿兴趣广泛,有的幼儿兴趣狭窄;效能性是指阅读兴趣在推动认识深化过程所起的作用,在这里体现在阅读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稳定性是指幼儿对事物感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参与性是指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喜欢与老师或其他幼儿交流,对阅读活动是否专注。

3.问卷编制

由于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时间较多,且多数接受过教育心理方面的专业培养训练,比较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对儿童的表现做出较客观、真实的评价。所以编制教师评定问卷,比较能够保证调查结果。

4.探索性因素分析

经过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其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碎石图进行观察,并以特征值≥1为标准,发现比较适合于提取4个因素,即参与性、效能性、倾向性和广泛性。

5.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及重测信度系数

0.858-0.8788之间,表明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作为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教师评定问卷,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问卷的内容和可读性进行检查,所以问卷拥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与理论建构基本吻合,使问卷的结构效度比较合理;又以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教师评定问卷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的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效标问卷,选取95名家长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本研究的问卷与此效标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为r=0.763**,说明此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比较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总体特点

能性、倾向性、广泛性四个纬度,而这四个纬度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效能性 >参与性>倾向性>广泛性。

(二)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存在年级和性别上差异

为考察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在性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我们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教师评定结果各特质因子得分及总分在幼儿年级和性别两个因子上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四)。

差异,但是并不显著,性别以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

(三)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呈倒“V”型发展趋势

图1 幼儿阅读兴趣总体发展趋势

图1表明,幼儿的阅读兴趣呈现出一个倒“V”型发展趋势。即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头一年,阅读兴趣逐渐增强,在进入幼儿园的第二年以后,新鲜感降低,幼儿阅读兴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四)幼儿阅读兴趣具有独特性

稳定性和持久性是衡量兴趣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效能性、倾向性、参与性和广泛性。幼儿阅读兴趣缺乏稳定性,并且缺乏中心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幼儿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坚持力的心理特点以及有意注意发展滞后,没有固定的兴趣,很难长时间的做同一件事情决定的。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喜好,也存在特别之处。色彩鲜艳、图多字少,夸张、充满想象力,并且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更有吸引力。

(五)家庭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

幼儿阅读兴趣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师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家庭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访谈教师主要是想了解教师眼中影响幼儿阅读兴趣的因素。请她们说出她们认为幼儿阅读兴趣强、弱的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关,共收集到

了41条语句,其中71%的描述认为家庭是幼儿阅读兴趣的影响因素,56%的教师认为家庭从小培养和引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可见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见表五)。

图1显示幼儿的阅读兴趣从小班到中班逐渐增强,从中班到大班则增长速度缓慢。因为幼儿在入幼儿园头一年,对身边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班里开展的阅读活动也觉得新鲜有趣,到第二年时新鲜感相对较差,因此阅读兴趣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班得到了最高评价,这似乎说明中班是幼儿阅读兴趣发展的转折时期,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4岁半到5岁半是其阅读的敏感期。

[②]

幼儿阶段,男孩与女孩阅读兴趣不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研究都是从兴趣的倾向性与性别的关系进行研究的,而有关兴趣广度、稳定性、效能与性别关系的讨论,还没见到。[③]通过幼儿教师了解到,男孩和女孩对阅读材料的喜好却有所不同,男孩多喜欢看交通工具、益智类的书,而女孩对于故事类的书更感兴趣。Syndi(2005)的研究[④]表明,男孩更喜欢冒险类的故事,尤其是战争类的故事,男孩还喜欢野生动物、运动和机械类的图书;女孩则喜欢罗曼蒂克的故事,以及关于家庭生活或者是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比较贴近她们的生活,会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朋友以及自己的宠物。

五、结论

(一)幼儿阅读兴趣在年级上的差异达到临界显著水平;性别差异及性别与年级交互差异不显著。

(二)幼儿阅读兴趣在参与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其他各维度上年级差异并不显著。

(三)幼儿阅读兴趣发展总体随年级增大呈现倒“V”的发展趋势,中班是幼儿阅读兴趣发展的转折时期。

(四)幼儿阅读兴趣发展总体随年级增大呈现倒“V”的发展趋势,中班是幼儿阅读兴趣发展的转折时期。

(五)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具有独特性。

(六)家庭因素是幼儿阅读兴趣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虽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发展特点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诸多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来自问卷法的局限性。问卷法通常以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故又称为自陈测量。自陈测量存在一个主体反应的真实性问题[⑤]。尽管本研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设置反向记分题等。但是,由于测验的题目与社会评价相联系、调查活动本身引起被试的关注等,会引起被试的防御反应偏向,从而使被试不是按照实际情况回答,而是根据社会舆论或他人的态度,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回答。另外,自陈测量不可避免的受被试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而不能反映过程,而这些都会造成本研究的误差。

2.本研究选取的被试均是在沈阳市范围内的部分幼儿园。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也有一定影响。今后,有必要选取地域分布更广、更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群体,从而修订、完善已有的结论。

3.研究得出幼儿阅读兴趣主要表现在效能性、倾向性、参与性和广泛性四个方面,阅读兴趣在年级、性别以及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与研究假设不完全一致,可能是与自编问卷的质量以及样本的数量及代表性有关,研究结果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二)研究的展望

在研究中,如果深入班级对个别典型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会对研究的结果有进一步的证实与补充。且本研究仅探讨了幼儿阅读兴趣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对于在家庭以及在其他阅读场合的行为表现没有涉及,这也是未来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第二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1. 先秦的历史分期(BC21世纪—BC221年)(板书)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传说中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

2. 文化的诞生与国家的形成(板书)

说到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文化包含哪些要素。文化的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①金属的使用、②文字的产生、③城市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的分化、⑥人牲人殉的发端。(板书)

古代文明是在独立小型和中型部落社会基础上经过社会整合形成的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社会共同体。历史上出现多次社会整合。国家的形成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国家的形成大体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尽管这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使用石器,可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进行的主要还是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社会生产活动。在农业出现前期,一些地区出现了“有计划有规模的大量收割野生动物谷物的经济”,也就是“高级采集经济”,这种情况下的聚落规模类似早期农业社会。永久性居住的普遍出现,与农业的相对成熟有着直接关系。农业的出现与初步发展,为人类进入农耕的原始群体建立固定居住和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当人们安定下来后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长,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形成。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的形成是人类的第一次重组。

第二次重组是人类由传统农业区向非传统农业区移动,垦荒的过程。在这种移民的过程中,部落之间势必会发生领土分配问题。其实领土分配在多数时间里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当部落间强弱对比改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领土的重新分配。可以这么说,农业出现导致人口持续增长,既往领土平衡日趋脆弱,因此出现更多的领土冲突和更为频繁的疆域变动。

部落联盟是部落结盟和征服的结果。我们刚刚讲到领土压力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领土压力,导致了主客族群之间的结盟。在农业出现以后,族群之间应付领土压力的对策有两个:一是冲突,二是结盟。在许多情况下,结盟是冲突的结果。弱势群体会向强势群体主动提出结盟要求,当然,本地的一些弱势族群也会通过彼此联盟的手段共同对付入侵者——通过这种和平结盟和武力征服的双重手段,在一个广阔地区实现初步统一,这是整合进程的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是创立制度和整合文化。礼乐文化与制度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产生。礼乐文化主要是为支撑一个大型政权体系而存在,比如为这个政权运转的祭神纳贡制度以及各种实现更高集权化的等级制度等。前面我们说到,文化要素包括六点,到这里,礼乐已经产生。接下来便是贫富的分化与人牲人殉的出现。贫富分化的结果是出现奴隶主与平民、奴隶,形成两大对立阶级。最初的“王”是斧钺的象形,体现着早期政治权利的强权及压迫,这是部落联盟通过武力征服遗存下来的体现。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始于大禹,大禹从部落联盟的首领转化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宗族关系由此发端。

3. 早期政治与神权(典型特点:神权政治)

要了解早期的政治制度,还得先从传说中的皇帝讲起。大家知道五帝指哪五帝?——没错,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请大家翻到第五面,看第三段:“司马迁„„明确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历史上有个“炎黄联盟”,联盟形成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天地时”的初创时代。《逸周书·尝麦》中讲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创,也就是所谓的“设建典命”(旁边板书)。“设建”是封建方国的制度,“典命”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创,这是古代中国政权结构的基本框架。

早期政治与神权有着密切关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神权政治。“天地神民”结构的产生正体现这点。“天地神民”结构的创建原理比较简单。大家知道原始社会有着自然崇拜现象,“天地神民”结构的创建就是利用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将联盟内诸加盟群体的主神安排到天上的日月星辰去,将诸加盟群体在地上的分布调整到与天上诸神相对应的位置,将“五帝”确立为诸神结构中的主神,用五帝和诸神的名义确定和推行一套礼法制度和伦理原则。“天”除了指自然的天空,更主要的含义是指帝和神。

在这个结构中,神居位天,民在地,天上神的主宰是帝,地上民的主宰是天子。(画图)大家注意了,天子介于“天地神民”之间,他是天上帝和地上民的人间代理者,拥有“事神保民”(旁边板书)的职能。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权利?——他主要的权利依据是因为他拥有“天命”,他在这个文化结构中处于中位,凭的就是他是唯一的中介者。天子介于人和神之间,是“天命”的拥有者,他们拥有“取法于天,取材于地”的权利——就白了就是政权的集中和财富的收集,他们以神的名义发布政令、推行制度、征赋纳贡,他们的职责是“敬天事神”,也就是实行神权统治。

“敬天事神”是全部礼乐制度和一整套道德伦理的推行依据。在这个结构中,民的职能是“敬恭明神”“心率旧典”,神的职能是对民的庇佑。神主宰民的祸福,神的降祸、降福完全取决于民是否“忠信”。

说到这里,其实统治者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先秦统治者施行的是神权政治。什么是神权政治?所谓神权政治是指统治者借助神的权威来号令和控制社会的“技术”。 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实施政权的管理,是“神道设教”,道德伦理是理性的产物,它的功能是维系社会秩序。这里有个新认识——“原始宗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迷信”现象,也不是人类“蒙昧时代”头脑幼稚的结果,在这种“迷信”的背后存在着早期制度创立者的理性谋划。对早期制度创立者来说,他们“制造”和借助“迷信”来推行制度——就是“神权制度”。这种制度对于部落普通成员来说是具有约束作用的,因为这些部落成员畏惧神权制度中神的惩罚,所以说,原始宗教介于迷信与理性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4.政治制度(板书)

1)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前面说到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宗法制由此发端。夏商周三代都有实行宗法制。大家看书上,第7面第一段,“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制度。”

2)社稷与“封建”制(分封制)

书上讲到西周的分封制,这里我们补充几点:

Ⅰ.立社封疆(板书)

立社封疆就是分封。就像书上说的“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的责任。”当天子以社稷封建诸侯的时候,是以立社和“树之田主”的方式将诸侯国的国土和农田赋予被封立的诸侯。“分之土田”即是立社封侯也是授予国土,天子以社稷封建诸侯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授权;二是授职。

Ⅱ.社稷之职(板书)

有授职,便有了“社稷之职”。社稷之职规定诸侯朝贡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贡制、农田管理和赋制。

这两种制度为王权的存在和运转提供了经济基础。井田制和藉田礼是“社稷之职”的主要内容。由于时间有限,井田制我们就不摊开讲了。

4. 礼乐文化和制度

先秦的礼乐制度是典型的神权制度。礼乐文化和制度产生于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它是在部落社会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既有因袭,也有创造。

Ⅰ.士学教育(官学教育)

大家不要顾名思义,以为士学教育就只是针对贵族的,其实它还包括对平民的教育。这种制度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部落社会阶段的成年礼教育制度。官学教育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是德能教育,是由“君子”主持,学做“君子”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学”。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君子”呢?君子一词产生于神权政治的社会背景中。在早期,君子是指士以上的上等社会,是一个阶级概念,在礼乐崩坏之后,孔子才给君子下了一个不同的定义。孔子所说的君子,是道德的表率者,是具有伟大品德的人。礼乐兴盛时期,君子的身份是贵族,是为政者,包括诸侯、大夫、命士等。这并不是说这时候的君子不起道德表率作用,恰恰相反,在先秦的神权政治中,天子非常注重对君子德行的培养。德行,进一步来说就是“礼”。这种“礼”的创造意图很简单,就是天子利用神权来实施政权管理,利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中,君子是德能楷模。《诗经》中,君子是人们在仪式中取悦的对象,这是因为君子在当时的宗教观念中具有降福的作用。君子在天子与民众间具有双重职能,他们是代表人民的祈福者,是代表天子的赐福者。

Ⅱ.论德使能

与士学教育并存的是论德使能制度。我们可以这么说,士学的目的是要受教育者学做君子,而论德使能的目的是要在士学受教育者中甄选出君子,并委以官职。商周之际周文王推行的“六征”制度,是对夏商“论德使能”制度的继承,它是一种考察制度,君子通过这种考察被授予称号,便能成为礼乐制度中的人神沟通者,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民众在 所要取悦的对象。统治者给君子定下了一套修身和“四时合其序”的礼制规则,是防患于未然的体现。这种周期性强化“君子人格”的手段,是在宗教表象下具有明确功利意图的政治手段,还是神

权政治。不得不说,这一套士学教育和官吏的考察、选任制度,保证了一部分官吏具有相当高的德能水平,我们这里可以引申一下:士学造就了孔子,孔子开创了儒学,儒学是三代士学的延续和士学基础上的发展、变迁。

第三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 、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 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本课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概况、背景

二、夏商政治文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内容:对象、义务

发展历程:开始推广衰落

影响

2、宗法制:含义、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衰弱、影响

3、礼乐秩序:含义、目的、特点、实质、发展历程

四、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五)小结:

1、几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随堂检测:

一、练一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B)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 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B)

A、夏民后裔B 、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3、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B)

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D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第四篇: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形式:分封制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2. 特点:神权和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 意义:为中国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历代的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1.(君权与相权)a.汉武帝时期:1.频繁更换丞相;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组成中朝

b.唐代设三省六部制

c.宋代设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增设参知政事,设枢密院(军事),三司(总理财政) 目的:防范宰相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2.(监察体制)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 ;西汉;御史大夫;唐代: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元;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3.(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察举制:汉武帝时代:下诏策试贤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意义;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2.科举制的意义;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2.保证了专制政府的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3.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公正公平

3. 行省的设置

1. 秦汉: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路、州、县 4.元:十大行中书省: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直辖的西藏、青海、四川;行省以下:路、府、州、县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内阁制度的形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导致繁杂的事务集皇帝于一身的弊端;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评价: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

2. 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决策权,君主权力达到顶峰的标志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外界干扰少

评价: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篇:尖锐湿疣早期的典型特点

尖锐湿疣也叫生殖器疣,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男女均会感染,那么尖锐湿疣的早期表现有哪些?了解相关的知识对与预防有很好的帮助,用起来了解下尖锐湿疣初期的五个典型特点吧。

尖锐湿疣初期的五个典型特点

1、尖锐湿疣在早期,会出现锥状小肉粒小丘疹,一般发生在外生殖器、肛周,多数是粉红色、菜花状,其表面很脆,用手很容易弄掉,同时也是很容易出血及感染。

2、症状表现明显的尖锐湿疣还有:皮肤表面出现米粒大小的疣体,会随时间增长,可达到直径10多公分,而且生长迅速,有的会像菜花大小。

3、在早期,若是症状表现不明显的尖锐湿疣,会出现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等不适症状。多发性鳞状上皮增生,一开始是散在或者是簇状增生粉色、白色小乳头状的疣,柔软,有细指样突起。增大之后呈鸡冠状、菜花状、桑葚状。

4、一些尖锐湿疣在患病后,会出现自卑,进而消极就医,因此患病后要将自己患病的情况,告诉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集体生活中的其他人员,以便适当预防。在尖锐湿疣治愈之前,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避免将其病变传染给别人。

5、及时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反复,对有性传染性疾病接触史者,同时可看性病专科医生,进行有关的检查,以便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上是尖锐湿疣早期的五个异常表现,如若生活中出现上述异常不适的表现,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预防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预防措施是什么?很多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平时不注意性卫生,而导致患上此病,那么为了免受这种疾病的危害就要了解防止尖锐湿疣发生的常识,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讲究个人卫生: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个人的内裤单独清洗。即使家庭成员间也应该做到一人一盆,毛巾分用。

避免间接传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居住环境应定期消毒,不要用别人的内衣,泳衣和浴;不洗PenTang在公共浴池洗澡,沐浴后,主没有直接坐在浴坐在椅子上,在公共厕所使用蹲式的厕所尽量;去洗手间洗手前用肥皂水;不是密度大、消毒不严格的游泳池游泳。

生病期间禁止性生活:因为对于疾病治愈,性行为,这可能导致复发性感染,如果配偶只对物理治疗,尽管可见生殖器尖锐湿疣消失了,但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也应该接受口服药和外部洗药治疗,治疗后全面审查。在此期间如果发生性接触,安全套可以用于保护。

杜绝不洁性行为:临床上超过半数的病人是由于不洁的性行为和疾病的直接,一个在家庭疾病在社区和传输性配偶,有可能度过近距离接触到别人在家里,既是身体的疼痛,导致了不和的家庭,精神压力。提高性道德,因此不会发生婚外性行为是重要的在预防尖锐湿疣发生。

草莓医生APP()是国内第一款专注于性病领域的垂直移动医疗APP,通过拍照识别皮肤性病,对性病进行实时专业的线上问诊。致力于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帮助广大用户解决自己的皮肤性病问题,专业大众两性健康。草莓医生APP分为医生端和患者端两个版本,医生端方便皮肤性病科大夫线上执业,患者端方便性病患者线上就医,从患者、医生的问诊需求入手,打通医患沟通渠道,线上问诊,线下转诊,大大节约了医患的诊治成本。

扫一扫或直接搜索“caomeiyisheng”关注草莓医生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下一篇:中秋节活动方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