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87例临床病理检查与征象分析

2022-09-10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占妇科肿瘤发病率的18%~30%[1]。近年来, 随着我国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妇女的高龄化,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正常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闭经、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原因常常需要明确诊断, 因此, 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2]。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87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8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 年龄34~58岁, 平均 (51.7±2.3) 岁, 患者均有月经过多、紊乱, 阴道不规则出血, 绝经后31例主要表现为出血。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检查及分段诊刮病理结果进行确诊。子宫内膜增生11例, 子宫内膜息肉19例, 子宫内膜样腺癌23例, 鳞状细胞癌13例, 透明细胞癌8例, 鳞腺癌9例, 浆液乳头状腺癌4例。根据不同病情行病变部位切除、扩大全子宫、广泛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性刮宫标本采用95%酒精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切片厚2μm, 苏木一伊红染色, 手术后标本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 常规切片厚3~5μm, 苏木一伊红染色, 分别进行光镜下观察, 分析其组织形态、病理分期和分类。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病理检查分型检出比较

87例患者中有3例术前诊断子宫内膜增生,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显示为子宫内膜癌。术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析, 其中腺癌33例, 中高分化24例, 中分化21例, 低分化9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好。

2.2 光镜下切片组织病理征象

子宫内膜腺体排列紊乱, 结构异常增生, 细胞可呈乳头状、筛状、细绒毛状, 可呈多层排列;内膜癌肿瘤细胞可出现异形性[2], 细胞核大小不一、核仁突出、核分裂, 并可见到瘤巨细胞。部分可出现肌层侵润和淋巴管侵犯。

2.3 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类型与肌层和预后存活的关系 (表1)

鳞腺癌的肌层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其恶性程度高, 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肿瘤;而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其他癌瘤类型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 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低的恶性病理学分化, 其预后和存活率较好。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 多于妇女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引起激素不平衡导致子宫内膜增生, 绝经或更年期由于激素分泌减少, 内膜萎缩, 导致子宫内膜上皮基因不稳定, 促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3]。

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肿瘤类型、组织形态、浸润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术前诊刮和术后病理分析可对疾病的性质和类型做出判断。术前诊刮是明确临床分期从而确定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 但对局部小、体积小的病变容易误诊和漏诊, 而且不能很好的显示病变浸润程度和范围,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术后病理检查可根据术前诊刮诊断和子宫内膜腺体的不规则变化, 内膜间质纤维化、核分裂增生情况进行病理分型和确诊[4]。病理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是否受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与预后密切都能很好的分级和显示, 及时区别与“功能性出血”时内膜形态改变, 最客观的反应出合乎病理和临床诊断, 是临床上确诊子宫内膜癌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的金标准。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及征象特点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析, 其中腺癌33例, 中高分化24例, 中分化21例, 低分化9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好。子宫内膜癌中鳞腺癌的肌层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恶性程度高, 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肿瘤;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其他癌瘤类型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 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低的恶性病理学分化, 预后和存活率较好。结论 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肿瘤类型、组织形态、浸润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及时区别与“功能性出血”时内膜形态改变, 最客观的反应出合乎病理和临床诊断。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征象

参考文献

[1] 郑懿, 何涛.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 22 (1) :63~65.

[2] 朱燕, 宋鸿碧, 杨英捷.96例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9:211~212.

[3] 王凤莲, 于黎明.61例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病理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13~116.

[4] 张惠, 汪希鹏, 李卫平.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9, 3:242~24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糖尿病肾病行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下一篇:谦抑性视野中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