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管理模式论文

2023-02-26

高校大学生党建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创新高校学生党建管理模式是党的建设工作创新的需要, 是保证党建工作队伍质量,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提高广大党员素质的需要。

1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管理的存在问题

1.1 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新时期大学生体现出思想主动性和多样性, 党组织的传统思想指导作用和功能被“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社会观念的转变, 各种意识形态相互渗透, 引起社会心理变迁, 使得高校党建管理工作面临复杂、多样的严峻形式。

1.2 内部工作环境的分析

高校连续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急剧膨胀, 党建工作队伍增长幅度滞后于学生人数增长幅度, 同时党建工作口径宽、事务多, 造成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工作难以形成科学化、专业化;学生党支部建设不规范, 监督考评制度需完善, 管理规范性和创新性缺乏, 造成支部间缺乏沟通、党员发展缺乏统一标准的局面;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培训缺乏、形式主义严重, 支部生活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造成党员教育和指导工作不系统和不具有时效性。

2 与时俱进, 积极探讨高校学生党建管理有效模式

2.1 构建二级学院党务工作室, 统筹协调党务工作、实现党员干部自我管理

在学校二级学院成立党务工作室以学生组织的模式来运行, 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专职辅导员指导, 实现党员干部自我管理, 负责统筹协调学院学生党务工作。党务工作室下设主任团、组织部、培训部、信息部、宣传部四个部门。每个部门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党员梯级任职, 分别从统筹协调工作室和支部的管理、各项制度的修订和支部、党员的评优, 发展党员和党员再教育的培训, 档案和党员信息系统的管理, 党员与群众交流平台的搭建等五方面去具体负责学生各项党建工作, 组织架构清晰, 分工明确, 管理高效。

2.2 建立党务工作室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功能定位的思考

党务工作室成立后, 统筹协调学院各党支部工作, 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 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方案, 丰富支部民主生活会, 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工作重点, 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们认为, 构建二级党务工作室应该在以下两方面更好的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的作用。

2.2.1 二级党务工作室的首要职责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贯彻基层党建工作要规范统一的原则,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特别是支部与支部之间缺少联系和沟通, 工作重点和进度不一致, 出现各自为阵的局面, 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构建二级党务工作室直接工作就是要统一规范基层党建工作, 强化对党支部的管理, 引导支部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 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有序高效运转提供组织保障。

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问题。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深化和创新。二级党务工作室要以服务职能为着力点, 大力推行制度建设, 保证工作开展“有制度可依, 制度必执行”。

重点做好组织发展党员和党员再教育工作, 凸出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党员和党员再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 如何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和党员的素质, 党务工作室应该从新生入学到党员毕业重点做好整个规划工作。努力做到发展党员程序清晰, 制度明确, 标准规范统一, 培训科学合理。

贯彻党要管党原则,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团员思想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如何, 直接影响党组织在普通同学心中的形象, 同时也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构建。党务工作室要在党委的领导下, 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 引导共青党员紧跟党的步伐和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确保做到学习内容、人员、时间的落实。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围绕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心任务, 努力从“以人为本”出发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党员干部自我管理, 保证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构建二级党务工作室就是要补上这个弱势。实现党建管理工作学生组织运作, 以职能化从低年级党员开始培养, 老党员带领新党员, 党委直接指导和培训党员干部, 预备党员和部分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挂职锻炼的形式, 实现党员自我管理。通过学生组织运营化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党员干部, 保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2.2.2 二级学院党务工作室应该积极支持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级党务工作室的构建除了要解决当前高校基层党建的实际困难, 还要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校教学、学生工作、学生生活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及社团组织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通过举办各类型学术活动和“互帮互助学习”小组, 带动和影响更多普通同学搞好学习工作;通过党组织监督纪律、生活作风和党员进公寓等活动, 参与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去;通过与学生社团组织共同的协作, 参与到学生工作管理去, 不断深入学校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和提高党员的影响力。

党务工作室应该定位“精英之家”, 突出党组织培养更多优秀党员干部的作用, 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除了要培养党建业务能力强的干部, 还要紧跟形势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管理、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以适应党和国家未来建设的需要。

积极支持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紧密联系群众, 扩大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影响力。党员服务工作最终落脚点是群众, 党务工作室的落脚点也是积极组织党支部和党员有序地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加假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举办党日活动、探访孤寡老人和智障儿童、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深入到群众中去, 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扩大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影响力。

摘要:高校大学生党建管理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 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党员数量不断地增长, 党建工作队伍也越显薄弱, 旧大学生党建管理模式已不适合新时期党建工作开展。为此, 本文通过构建二级学院党务工作室, 重点探讨其功能定位, 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建管理,二级学院党务工作室

参考文献

[1] 萧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年9月.

[2] 曹嘉燕.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08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下一篇:测绘新技术与工程测量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