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

2024-05-11

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精选12篇)

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 第1篇

李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 着实是后生可畏。他自2006年起开始写教育时评、评论和随笔, 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上海教育》、新华网和中青网等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 他倾心为教育鼓与呼的激情令人钦佩, 他敢于担当教育责任, 唤醒世人教育良知的做法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笔者认为, 时评类文章的特点在于评论深刻, 不回避矛盾, 敢于直言, 能痛快淋漓地切中时弊。这一点在《审视与反思》这部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书中这样的文章很多, 例如《不要把校长当做‘官’来做》一文, 作者就指出, 在一些地方的学校衙门化倾向严重, 校长“官本位”观念严重, 对上唯命是从, 对下训导众生, 更有甚者对老师喊出“杀无赦”的狂言。这种现象的存在, 将让校长离教师越来越远, 成为孤家寡人, 最终学校的发展状况不言而喻。再如《谨防学校民主评议形式化》, 作者列举了在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的民主评议工作存在的把关不严、质量不高、功能弱化等现象, 并历数了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检查督促不力、“好人主义”作祟, 警示学校领导要高度关注和重视民主评议工作, 将民主评议作为加强民主管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来抓,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类似的文章书中还有很多, 相信读者会从书中得到更多的警示和教育。

时评类文章还在于能给读者以启迪, 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并能给读者一把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钥匙。《审视与反思》中的文章在对教育现象深入剖析的同时, 其建议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 书中《莫让期末密集检查累坏学校》一文就针对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各种评比检查泛滥、影响基层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这一现实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剖析, 提出了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剔除那些指导意义不大、形式主义的检查或评比;推广“集团作战”式的联合检查, 以减少学校开支, 节省时间, 让学校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多地集中精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再如, 《给中小学生补上理财教育这一课》一文, 针对理财教育的缺失给孩子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 作者提出了理财教育的主阵地在家庭,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习惯;同时学校也不应该缺位, 应将理财纳入课程体系, 积极开发理财校本课程, 让中小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较为实用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和本领。教育是理性的, 怎样才能做到理性的教育?教育需要反思, 怎样的思考是深刻的?读罢这部书, 相信读者自然会有所感悟!

另外, 纵观全书, 可以说作者思考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作者的触角已触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 这部书几乎是一部教育方面的微型百科全书。如果你想做一位明智的教育管理者, 不妨看看教育时评和学校管理篇:《警惕权利在校园中的异化》, 《为校务公开“冷热病”把脉》, 《让学生“议事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条条建议, 言辞中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那就读读教育随笔篇:《警惕教师偏好下的教育不公》、《目睹“生活作业”之怪现状》、《教师在校园内吸烟当止》……相信作者的不少观点都会给你一些有意的启示;如果你想了解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就可以翻开学校风采篇:《学生‘语录’挂上墙》、《课本剧表演带活了素质教育》、《‘模拟法庭’活动促学生愉快学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便会赫然展现在你的面前。对于读者而言, 只有立意深刻、理念新颖、叙述实在, 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精妙的艺术。这部书在艺术上是追求精妙的, 一个个题目别出心裁, 生动活泼, 一下子就吸引住读者, 如“荒唐!学生罚款披上‘爱心捐款’的马甲”、“检查评比与‘贾府的茄子’”、“给学校领导小组‘减肥’”……这部书的语言也亦庄亦谐, 流畅生动, 还巧妙地引用了许多名诗名句, 增添了语言的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

人人都要接受教育, 因此对于“教育”, 可能人人都能谈上两句。但是真正能谈到点子上的人却不是很多。可是《审视与反思》这部书里的时评、随笔等文章, 可以说是篇篇直击要害, 读后让人回味悠长。笔者认为, 只要能启迪读者智慧, 激发读者灵感, 鼓舞读者上进的就是一部好书, 而李磊老师潜心而著的《审视与反思》就是这样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

教育笔记与观察日记 第2篇

1、告诉朵朵拒绝的方法,可以主动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依依。

2、引导依依多交朋友,多于其他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一些交朋友的方法。

3、与家长交换意见,让她多交一些朋友。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3篇

摘 要:为了了解医学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及其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采用《高等学校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问卷三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的6家附属医院的58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护士、技师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得出基本信息、参加I类学分继续教育活动、参加II类学分继续教育活动、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并展开讨论。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用《高等学校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问卷三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的6家附属医院的58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护士、技师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回收579份问卷,因为主要项目遗漏而被判定为无效问卷的34份,合格问卷545份,合格率94.1%。实际有效调查人数545人,有效回收率94%。

(二)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在科室的性质、职业、性别、年龄、从事现在工作的年限、职称、学历。为保证数性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采取不记名现场答卷。

二、结果

(一)基本信息

来自手术科室144人(26.42%),来自非手术科室401人(73.58%);医生193人(35.41%),护士245人(44.95%),药剂师26人(4.77%),医技人员77人(14.13%),其他4人(0.73%);男性131人(24.04%),女性414人(75.96%);中专27人(4.95%),大专175人(32.11%),本科165人(30.28%),硕士65人(11.93%),博士113人(20.73%);初级职称186人(34.13%),中级职称232人(42.57%),副高职称94人(17.25%),正高职称33人(6.06%);年龄35岁以下220人(40.37%),35-45岁217人(16.33% ),45-55岁89人(16.33%),55岁以上19人(3.49%);从事现在工作的时间,5年以下 121人(22.2%),5-10年 98人(17.98%),10-15年77人(14.13%),15-20年105人(19.27%),20-25年71人(13.03%),25-30年50人(9.17%),30-35年17人(3.12%),35-40年6人(1.1%)。

(二)参加I类学分继续教育活动

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4 3 5人(79.96%),其中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总体感觉非常满意的65人(15.4%),满意244人(57.82%),一般104人(24.64%),不满意7人(1.66%),非常不满意2人(0.37%)。参加最多项目内容为“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共有219人(85.55%)将该项目作为第一顺位,168人(48.84%)将该项目作为作为第二顺位的。

未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109人(20.04%),其中将“单位没有要求”作为未参加的原因第一顺位的有36人(90%),作为第二顺位的的有16人(61.54%);82人(79.61%)表示今后想参加该项目,7人(6.8%)不想参加,14人(13.59%)暂时没想法。

参加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259人(48.41%),其中对(直辖市、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总体感觉非常满意的30人(12.2%),满意141人(57.32%),一般71人(28.86%),不满意3人(1.22%),非常不满意1人(0.41%)。

未参加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有276人(51.59%),其中将“单位没有要求”作为未参加的原因第一顺位的有88人(96.7%),作为第二顺位的的有30人(53.57%);163人(72.44%)表示今后想参加该项目,7人(3.11%)不想参加,55人(24.44%)暂时没想法。

将“单位对科室、部门有考核要求”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原因”的为382人(70.48%),选择“自己想提高业务水平”的370人(68.27%),“职称晋升需要”的132人(24.35%),“岗位聘任需要”的123人(22.69%)。

将“单位没有要求”作为“影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因素”的有55人(10.58%),选择“经费缺乏”的189人(36.35%),“没有时间”的410人(78.85%),“无合适内容”的104人(20%)。

选择“参加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办者”中“本科室”作为第一顺位的293人(79.62%),作为第二顺位的87人(30.1%);选择“大学(包括附属医院)” 作为第一顺位的41人(11.14%),作为第二顺位的167人(57.79%);选择“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作为第一顺位的22人(5.98%),作为第二顺位的29人(10.03%)。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经费来源,选择“单位”的354人(65.56%),“科室”145人(26.85%),“个人”29人(5.37%),“单位、科室和个人共同承担”106人(19.63%),“商业赞助”83人(15.37%),“政府投入”232人(42.96%)。

认为目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总的收费情况高的有73人(13.98%),偏高296人(56.7%),适中133人(25.48%),偏低11人(2.11%),低9人(1.72%)。

获得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将“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作为第一顺位的442人(93.64%),作为第二顺位的59人(21.61%);将“外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非网络)”作为第一顺位的23人(4.78%),作为第二顺位的196人(71.79%);将“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络)”作为第一顺位的7人(1.48%),作为第二顺位的17人(6.23%)。

参加过的授予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感觉不满意的方面将“费用”作为第一顺位的200人(79.68%),作为第二顺位的210人(60.17%);将“时间安排”作为第一顺位的26人(10.36%),作为第二顺位的121人(34.67%);将“学习形式”作为第一顺位的19人(7.57%),作为第二顺位的17人(4.87%)。

(三)参加II类学分继续教育活动

所在的单位有Ⅱ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539人(98.9%),其中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要采取的方式为“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选择其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65人(61.8%),作为第二顺位的12人(12.63%);选择“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自学资料”作为第一顺位的有76人(28.46%),作为第二顺位的44人(46.32%);选择“刊物发表论文和综述”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6人(5.99%),作为第二顺位的21人(22.11%)。

关于对本单位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进行管理或评价情况,选择“每次都进行”的280人(56.68%),“有时进行”的143人(28.95%),“从来不进行”的24人(4.86%),“不知道”的47人(9.51%)。

单位对继续教育活动进行管理或评价的方式,选择“签到”作为第一顺位的有426人(97.71%),作为第二顺位的15人(7.58%);选择 “考试” 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0人(2.29%),作为第二顺位的170人(85.86%)。

对本单位或科室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感到非常满意的64人(12.36%),满意324人(62.55%),一般111人(21.43%),不满意16人(3.09%),非常不满意3人(0.58%)。

认为所在的单位没有Ⅱ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6人(1.1%)。

(四)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

单位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有职称要求的383人(71.59%),无职称要求的152人(28.4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在您单位的作用,选择“年度考核指标”作为第一顺位的有486人(94.92%),作为第二顺位的27人(9.22%);选择 “岗位聘任条件”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5人(2.93%),作为第二顺位的227人(77.47%);选择“技术职称晋升条件”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1人(2.15%),作为第二顺位的39人(13.31%)。

单位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选择“单位统一管理”的有401人(73.99%),“科室统一管理”的174人(32.1%),“自我管理”的72人(13.28%)。单位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有规定的489人(92.97%),无规定的37人(7.03%)。认为自己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很必要419人(77.16%),可有可无的104人(19.15%),没有必要的20人(3.68%)。

愿意选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选择“面授”作为第一顺位的有332人(85.79%),作为第二顺位的33人(21.29%);选择“函授”作为第一顺位的有33人(8.53%),作为第二顺位的88人(56.77%);选择“网络远程学习”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4人(3.62%),作为第二顺位的23人(14.84%),选择“有考核的自学”作为第一顺位的有8人(2.07%),作为第二顺位的11人(7.1%)。

比较喜欢的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方式,选择“学术讲座”作为第一顺位的有328人(79.04%),作为第二顺位的71人(21.13%);选择 “学术会议”作为第一顺位的有49人(11.81%),作为第二顺位的202人(60.12%);选择“专题讨论会”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9人(4.58%),作为第二顺位的45人(13.39%),选择“研讨班”作为第一顺位的有16人(3.86%),作为第二顺位的7人(2.08%)。

比较喜欢的Ⅱ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方式,选择“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作为第一顺位的有237人(69.71%),作为第二顺位的32人(18.08%);选择 “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自学资料”作为第一顺位的有72人(21.18%),作为第二顺位的87人(49.15%);选择“刊物发表论文和综述”作为第一顺位的有22人(6.47%),作为第二顺位的38人(21.47%),选择“科研项目”作为第一顺位的有6人(1.76%),作为第二顺位的15人(8.47%)。

认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合适的时间在3天以内的284人(52.79%),4-6天的177人(32.9%),7-10天的45人(8.36%),11-15天的26人(4.83%)。

三、分析与讨论

(一)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质量

医院(二级管理)和科室(一级管理)继续教育管理质量是关键。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关键在于一、二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并不十分了解,这种状况容易使其对继续医学教育产生误解,甚至反感,因此应该加强一、二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明确其职责,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的宣传讲解作为其重要工作内容,尤其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专门继续教育培训。指导一、二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及时将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和各种工作流程公布在本单位网站上,方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查询。或利用微信、QQ、飞信等信息沟通工具进行宣讲,科室管理人员是继续教育的一线,直接面对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也可以说是继续医学教育的“守门人”,他们的水平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加强他们的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最新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制定的背景,有助于其在面对本科室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时,准确依据规章制度,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保证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二)明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医院的关系

确定继续医学教育费用负担主体。《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中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所需的经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卫生技术人员本人也应承担一定的费用。医学部附属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本单位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免费,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经本科室或医院同意,由本科室或医院负担所需费用;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自己负担费用。在美国,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都是自费,因为美国绝大多数医生是私人开业,独立于医院之外,向患者提供初级保健或专科服务,患者与主治医生发生纠纷直接去法院起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与其执业资格有关,美国医生自己负担费用是合乎情理的。我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所在单位关系紧密,虽然我国已经出台医生可以多点执业的规定,但在大医院中医生选择多点执业很少。因此,对于只在本单位行医或工作的医生以及卫生专业技术来说,由所在单位作为其继续医学教育费用承担主体更为合理。

(三)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水平

现场督查落实规章制度情况。医学部对国家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举办实行全过程管理,项目举办前须审核招生通知,举办中抽查办班情况,要求办班时有专人负责刷学分卡和签到,办理证书时核查招生通知和课程安排,办班结束后及时网上反馈项目执行情况,医学部在时间节点上等方面有统一明确的要求。从调查结果看,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不足,应该增加现场督查的比例,一方面督促各项目主办科室按照要求举办。另一方面在现场发现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及时进行干预何制止,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项目举办得是否合规,与项目负责人对管理规定的了解程度有直接关系,医学部编写了《项目负责人须知》,将管理要求和流程简明扼要地说明,在项目举办前由项目负责人签名,管理部门留底备案,这一举措既弥补了无法召开项目负责人培训会的不足,还顺利完成了对其的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群.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历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祁国明.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J].继续医学教育,2002(4).

[3]黄静,张成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4(2).

[4]孙晓明.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体制与保险制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版),2012.

美国教育理念的观察与思考 第4篇

一、鼓励式教育落实到每位学生

中国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而美国人却把让学生体验成功视为最重要的事情。

女儿来到美国后,就读当地小学5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一个月后,学校召开家长会,和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学生家长会是教师和每位学生及家长单独见面。那时女儿几乎听不懂课堂教师的讲授,她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可是教师却从语言能力进步很大这个角度夸奖了她。和同级学生相比,她的英语太差了,教师却说她的中文任何人都比不了,教师的话让笔者很诧异。学期结束,笔者收到一封信,里面是女儿的成绩单,美国有一个统一的听说读写能力评价测试,因为这一测试成绩不断提高,最后的评语是:进步了。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学期结束时得到正面的评价。而在中国,孩子的评价往往是在全班的排名情况,是和别人比,不是和自己比,所以只有成绩拔尖的孩子得到鼓励,而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

到了大学阶段,鼓励学生更是教师的教学习惯。在笔者旁听的食品专业和营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在用极端和夸张的词语来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学生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往往会更专心地听讲,更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目前,鼓励式教育已在中国得到认可,但需要实施,更需要付诸行动。

二、学习方法轻松有趣,学习上不急于求成

在学习方法上,美国十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比如,同样是学习语言,中国教师要求孩子把一个生词抄写多次,以便能记住这个词。在美国,教师从不要求学生抄写英文单词,而是要求孩子多看英文小说。进入美国小学的教学区,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大的图书馆,书架上不同题材的书籍应有尽有,不仅有女孩子喜爱的公主故事,也有男孩子喜爱的汽车知识、天文地理等。孩子可以根据兴趣借阅自己喜爱的书籍,教师只是鼓励学生看书,但从不干涉学生借书的内容,他们通过博览群书来学习生字生词。小朋友过生日的当天,教师会允许他们在淘汰的旧书中挑选一本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所以,读书被认为是最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中国人被灌输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

同时,无论学习什么,培养兴趣总是首要任务。例如,学习游泳,教练首先提供一些水中玩耍的玩具让学员去玩,等到学员要求学泳姿时再教。而在中国,教练急于讲授游泳技巧,急于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游泳,许多人是在不会游泳,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被教练强迫赶进游泳池,有些人因此对游泳产生恐惧,再也学不会游泳了。所以,在美国,上完几期培训班一种泳姿都没有学会的大有人在,但笔者的中国朋友中也有许多是在中国学不会游泳来到美国才学会的。

同样,将同龄的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相比,常常会感到中国孩子的学习水平比美国孩子高,同样是学习唱歌,中国孩子已经掌握了专业的发声技巧,而美国孩子还处在只会用嘴来唱歌的水平,但是他们对唱歌的热情和喜爱却远远超过中国孩子。

三、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美国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都没有围墙护栏,这种开放的建筑形式可能是要暗示学生在学习上要开放视野。

从小学开始,每个孩子都会在本校的学前班有个K-body,每星期教师会带着小学生到幼儿园找自己的K-body,读故事书给小朋友听。同样Middle school的学生也经常到小学去演出或打比赛。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也常常到当地的科技馆做志愿者,为小弟弟小妹妹们讲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学习动物学的大学生会讲蚂蚁的习性;学习高分子材料的会给小朋友讲授纳米材料等。同时,学生家长也会被邀请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题目自定,可以讲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

到了大学阶段,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非常多,在康奈尔大学既可以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科学家的报告,也可以听到哈佛等其他名校教授的演讲,也有研究生预实验的汇报等。另外,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大部分是两个学科的兼任教授,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对大学本科生多学科的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科研上出类拔萃的教授,常常精通两个毫不相关的专业。例如化学系的教授除精通有机合成化学以外,还精通转基因、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一位做营养调查的营养科学系教授,大学本科的专业却是分子生物学。由于他们拥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常常能有与众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因而能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目前,我们科研院所的实验条件已经不比美国差,但在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上还有差距,这可能与交流沟通欠缺,研究思路不够开阔有关。

四、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走进小学的教室,墙壁上贴着大大的标语“学习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应用知识”。在美国,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中,一直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

从小学开始,教师偶尔会布置作业,几位学生一组,针对一个题目来查阅资料,然后做成幻灯片向全班宣讲。每位学生讲解自己做的那部分内容。

到了初中,也就是国内小学6年级的时候,在美国开始上Middle school,相当于中国的初中,到这个阶段,学习的方式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反而与大学的学习方式接近。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班级。几乎每天在科学课或其他课程中都要写小论文,有时要写综述 (Summary) 。家庭作业和小学时一样没有太多的抄写和计算,大多需要在计算机上查阅资料,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参考。

到了大学阶段,学习变得非常紧张,康奈尔大学的每个学生都非常忙,因为每位授课的教授都配有助手 (TA) ,辅助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有的课程每两周一次,还有月考及每学期2~3次的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学习的扎实程度和中国的基础教育很相似。考试的题型也是选择、填空、问答等,但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不仅要求记忆知识,更要求运用知识。在大学阶段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讲话任意提问,教师会在授课后专门留出5~10分钟的时间供学生提问,与学生自由平等地探讨学术问题。由于从小学开始就注重总结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康奈尔大学的本科生在课堂提问时所表现出的专业知识的广博和成熟是我们国内大学生不能相比的。

五、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教育理念也独具特色。自古以来,背诵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们中国人认为先记忆背熟,然后自然会理解的。而美国人却认为与其花费时间来记住某个单词或背诵几段文章,不如通过博览群书来学习词汇,同时学习知识。美国人认为鼓励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而中国人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才能成为社会栋梁。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完全相反。也许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性格的学生也需要因材施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收其他国家教育理念的精华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良中国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美国的很多教育方法没有条件在中国实施,但是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杜为民.现代教育媒体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5) :47-48.

[2]范俊峰, 张艳艳, 杜为民.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5) :81-82.

[3]李弘祺.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与反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 10 (2) :121-139.

[4]黄杰波.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鼓励式教育[J].科技资讯, 2010 (2) :189.

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 第5篇

一. 学校设施的调查

1.有多少个班级?

2.每个班大概多少人?

3.教室里有什么设施(诸如投影机,扩音机等)?

4.有没有机房,语音教室,阶梯大教室?

5.每个班开设了多少课程,分别是什么?

6.是否每门课都有教师,会按时上课吗?

7.一个老师一般负责几个班的教学?

8.有些什么体育设施?有没有供学生补充课外知识的图书馆或是知识展馆?

9.学校面积多大?教学面积多大?

10.寝室有些什么设施?

二.

1.2.3.4.5.6.各种资费的调查 学费多少?书本费是多少? 是否每学期还有额外的缴费,是些什么? 有没有保险,疫苗等费用? 是否每项缴费都享受了相应的服务? 教师工资一般是多少? 老师们对工资的意见是什么?

三. 教学制度的调查

1. 一天有几节课,每节多少分钟?

2. 上课时间是怎么样的?

3. 是否存在周末补习的现象?

4. 暑假寒假是否有补习?

5. 是否有课间操,眼保健操?

6. 学校是否会定期开展兴趣活动?是些什么?

7. 有没有考核学生操行的制度?

8. 上课期间纪律怎么样?

9. 有没有对学生仪表的要求,主要有些什么?

四.

1.2.3.4.5.学校以外的教育 假期有没有参加什么培训班? 是否乐意接受假期报班学习的方式? 你还接触了什么学校以外的教育? 你觉得这些教育对于提高自身的发展有没有起到帮助? 如果让你自己选择,你会在假期干些什么?

五.

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家庭;学前教育舞蹈;国内外教育状态

学前舞蹈教育是教育阶段一个实施美育途径之一,主要的目的是要向全体学龄前儿童,提高审美素质,开发出一些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促使学龄前儿童全面的和谐发展,拒绝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单一,死板。

1 学前教育发展状态

(1)家庭存在因素。在舞蹈学习中,多数以难度较大的肢体、形体训练较多,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困难。我国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因而近年来许多家庭独生子女普遍居多,大多数家长把孩子当作家庭中的小太阳,尽量满足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有的家长因为怕孩子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吃苦或孩子说苦,不支持继续学习下去,或觉得应多进行文化知识学习而放弃舞蹈。

(2)学校存在因素。在现在的中国教育之中,大多数的学校以文化教育为主使,从而慢慢忽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而正是因为这一点,造成了孩子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只看成绩而忽略其他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因此,一些学校极度忽视了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根本没有在舞蹈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还有一些學校的教育中虽然包括了舞蹈教学,但实际上却在大大缩减学生在舞蹈课上的课时,以文化课占用较多。

(3)师资存在因素。现在的舞蹈师资方面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受过非常专业的舞蹈培训,在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中教师普遍能力不是很高。我国学前舞蹈教育中,教授的课程比较传统,有一学一,大部分都是在模仿老师所教授的动作,而没有让孩子自主创新地去学习想象中的舞蹈动作,这样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发展。师资教育中一些老师虽然教学能力很强,但是缺乏对幼儿的了解缺乏耐心,不能完美地培养和教受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而更多的都在遵循着严师出高徒的理论来教学,这样造成一些孩子恐惧老师,排斥上课,从而未由心想要去学习舞蹈知识。

2 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

(1)国外教育现状。美国是最早提倡发展和普及了舞蹈教育的国家,在20世纪初,美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基本都已设立了舞蹈课程,而并非是一门选修的科目,而是从小、中、大学一项必修的教育课程。《舞蹈教育在每个大学里》曾经写到:“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州里,每个大学生中几乎都没有舞蹈学科,从小学到中学舞蹈、音乐是必修。”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人们会把舞蹈当作一种学问和文化来对待,它不仅不会受到排挤,理所当然地和其他的课程受到尊重。

(2)国内教育现状。多年来,中国的教育都未曾把舞蹈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虽然现状的教育中,许多教育学家承认舞蹈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学校本着课业负担很重的情况下,舞蹈教育很难走进学校的推广领域中。因此,大多数的孩子失去了可以受到舞蹈教育的机会,一段时间里,我国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专业舞蹈学校,而这些学校却只是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样普通的学校和艺术教育几乎是无缘的。

3 学前舞蹈起到的重要性

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当作教学的一种手段,从而对幼儿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幼儿在鉴别、感受、创造与欣赏中培养自身的情趣,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呼吸、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生理机能发育,都可以通过舞蹈活动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来增强体质。

大卫·小洛克菲勒说过:“舞蹈是最特别的思想、实践与感受的融合体。如果我们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又怎能忽略能够同时发展身、心、体三方面的舞蹈教育呢?”

4 调查分析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92.3%的老师同意或者极同意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97.4%的老师反映应对舞蹈教师本人进行舞蹈方面的专业培训。

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态度会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必须要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舞蹈老师的教学态度。在对不同性别的儿童学习舞蹈的态度中,74.4%的老师对男、女学生都学习舞蹈表明同意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老师还不能同等对待,5.1%的教师保持着中立的意见。作为现代学前儿童的代言人的老师们,大多数还是会有人无意识的给予了男生女生不同的教学态度,不同的期望、对待和奖罚,这都是不符合艺术教育理念的。如果没有把舞蹈在教学中实践,说得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现在人们已经把艺术教育想得很美妙,但是需要实现这种美妙的主要因素,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舞蹈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有更好实施舞蹈教育的能力。舞蹈教育艺术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项发展的一种美育活动,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运用科学中的动的规律与法则来培养学生在艺术中的审美力、创造能力和表现力,使学生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让心灵和形体都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把一些理论性的舞蹈知识灌输给整个学习班级的孩子们,这样虽然能够节省许多教学时间,也能让老师更好地把握整体学生的舞蹈能力,但是有利必有弊,在这种教学下,所有的孩子都在被动地来接受这些舞蹈,没有自己的选择,创新性,正因如此会大大地导致孩子失去了对舞蹈的兴趣,而未能表达出自己对舞蹈更好的理解。在调查过程中92.3%的老师同意或者极同意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97.4%的老师反映应对舞蹈教师本人进行舞蹈方面的专业培训。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态度会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必须要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舞蹈老师的教学态度。

简·罗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关心的不是培养出来技巧表演者,而是怎样通过表演来教导学生,使学生热爱舞蹈,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及培养敏锐的洞察力。”66.7%的老师在这方面是对其有足够的认识,约20.5%的人还对学前舞蹈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在近年的幼儿舞蹈表演中,我们看到很多小演员掌握了很多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如“蛮子”、“虎跳”,都让人忍不住叫好。但是我们都知道舞蹈是由技巧动作、组合动作还有基本动作形成出来的,用自己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对舞蹈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的刻画,而不是单纯只是去展现那些高难度的表演技巧,毕竟现在的学前舞蹈包括了很多知识性和思想性。

5 结束语

在现在的教学中,舞蹈已经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学前舞蹈更是大大提高了一些儿童身心身体感官的教育体系,也是儿童艺术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现学前舞蹈教育是一个教育时代的潮流,我国家同时也在大力地发展全方位教育的要求。促进我国现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为向社会来培养更多的多方面人才,都需要各方面人士给予支持学前教育极大的指导与鼓励。

参考文献:

[1] 许卓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毕武胜.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及启示[J].艺术教育,2006(2).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第7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进行此次调查对象是我院2008级英语教育专业 (5年制) 学生,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其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习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6份, 回收有效问卷16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针对该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针对调查状况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 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和工作参考。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表可知, 班级人数共16人, 男生3人, 女生13人, 全部来自省内, 其中团员15人, 1人群众, 其中1名团员是少数民族满族。班级学生家庭人口情况调查中发现, 家庭人口3人及以下有10人, 所占班级比例为62.5%.家庭人口4~5人的学生有5人, 其中:单亲家庭1人。学生父母工作性质调查, 班级学生的父母都是工人或务农、个体、在外打工者, 其中父母是工人的11人, 父母农民有3人, 父母在外打工有1人, 父母是个体有1人。依据本次调查统计出在对报考我校填报志愿的原因调查中, 家长建议就读本校的有6人, 本人喜欢有8人占班级人数的50%, 老师建议2人。班级同学身体状况较好, 无严重疾病。

2 对该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五年制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表现健康、向上, 总体态势积极、平稳,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在政治价值观上:在调查问卷中得知:有6名学生信仰共产主义, 无信仰10人, 和周围的同学经常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民主与政治改革为话题是1人, 毕业走向为话题是4人, 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是9人, 爱情话题是2人。

在人生价值观上:对待艰苦奋斗16人都认为, 艰苦奋斗是永远的美德应该一直坚持。对诚信的态度上, 认为现在人普遍不讲诚信有1人, 认为艰苦奋斗是穷人的事有2人, 不管别人怎样, 我要讲诚信有12人, 诚信要看对象有1人。对自己的人生前途的态度是;很乐观有7人, 努力奋斗绝不虚度此生有7人, 过好每一天, 不管明天有1人, 顺其自然, 不为难自己有1人。

在学习价值观上:在学习方面, 对学习的看法:留心我们自己学习领域的有关信息有11人, 刻苦学习, 成为所学领域的佼佼者有4人, 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有1人。在学习情况调查中: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有学习计划的有8人, 喜欢学习, 有自学的习惯, 不需要别人督促有6人, 其中有2人厌烦学习。

对操作动手能力的看法:应当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有12人,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愚人有4人。在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上, 认为自己有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有11人, 有很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占5人。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上:主要查找资料信息的有13人, 主要聊天占2人, 玩游戏为主占1人。对锻炼身体的看法: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达到13人, 无所谓, 顺其自然有2人, 只在运动会前几天锻炼有1人。

在道德行为认知上:你的朋友被人欺负, 请求你帮助打架, 你会:劝说朋友, 帮助其正确对待, 妥善处理安排有16人, 日常行为总体看法上, 学生认为要加强教育有5人, 学校要严格管理有1人, 加强文明礼貌教育有10人。

调查结果显示:就不文明行为习惯调查16个方面, 考试作弊, 抄袭作业或者论文, 故意破坏公物发泄不满, 反对者16人, 在墙上课桌上乱写乱画, 随地吐痰, 乱扔垃圾, 便后不冲厕所,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在公共场所搂抱, 在校园内吸烟, 喝酒, 说脏话, 逃课, 打架, 上课或者开会时聊天, 看杂志, 吃东西, 班级全体同学都坚决反对。

此次调查将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有了细化, 明确了学生工作教育的思路和目标, 对今后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工作更好的进行了量化的分析, 便于教育有的放矢, 加强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时学生将高质量完成学业。

3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及施教对策

(1) 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本、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 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作为班风建设的教育重点。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 对政治价值观没有明确的确立, 在以后的思想教育中, 让学生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精神,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价值观上16名同学都认为艰苦奋斗是永远的美德, 应该一直坚持, 这表明该班班风建设上有积极地人生价值观念为思想基础。对诚信的态度上, 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要讲诚信, 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动摇, 班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前途的态度上, 班级同学整体都比较积极。

班级是学校中最小的集体单位, 班风建设对班集体的影响重大, 只有明确了共同的班级目标, 这个群体在向共同目标的努力过程中, 便可形成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 从而使这个班级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进步, 首先,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加强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教育, 组建班级班委会十分关键, 是顺利地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石。其次, 要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学会如何做合格大学生, 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加强德育考核的力度,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 在不断地规范中使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自觉养成。这样,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先行才有的放矢。

(2)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就业为导向,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开展学风教育。

通过本次调查, 学生在对学习的看法上, 大部分关注自己学习的专业, 四分之一的人要决心成为专业的佼佼者, 学习情况调查中: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有学习计划的占班级人数的一半。当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高, 刻苦努力, 也就会使个别落后的同学有危机感, 从而带动落后的同学一块前进。在对待网络能够已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为重点的同学也都是在学习中有目标和方法的同学, 这些调查结果有利于今后的学习风气的建立。

结合本次调查英语教育专业班的实际情况, 教育工作重点要以英语专业建设教育为重点, 采取突出学风带动班风, 积极鼓励的方式进行正面教育, 充分尊重和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抓住重点的同时加强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如:单亲家庭学生, 分数较低学生的关注, 贫困家庭等。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 以英语教育专业就业为导向,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逐步树立英语教师的职业意识, 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自己, 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增强职业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心中的职业梦想。

(3)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如:组织主题性的班会, 团的活动, 开展英语口语交流的各项活动, 利用板报、宣传栏《班级日记》等交流阵地, 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变化动态,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预防心理疾病, 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上, 摒弃生硬的、强制的态度, 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关心学生的身心需求, 乐于并善于为学生真心诚意地解决具体困难, 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上的沟通, 理解。

摘要: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趋势, 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2008级英语教育专业 (5年制) 的学生进行了学生基本情况、思想状况的调查,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针对调查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谭子安.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施教对策[J].铜仁学院学报, 11 (4) .

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第8篇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外语学习热潮波及到了学前儿童。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学起步晚, 其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查阅资料, 我了解到余强在《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 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1]一文中, 引用了国外学者 (芒罗 (Munro) 和马约 (Mayo) 等人) 所做的两个实验的结果, 证明了在6岁前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语音与语调的敏感期。这“敏感期”表现在学前阶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在发音方面, 语音的听觉方面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 即在敏感期学英语大多数儿童可以掌握地道的正宗口音。

《中华母婴网》2002年2月21日文章提到“幼儿学英语的重要性概括起来讲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 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知识大多是用英语来表达的。故此, 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 不懂英语, 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2]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环节, 理应先行一步。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1期《自然》 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 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 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 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 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 灵敏, 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 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 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3]

这些研究结果, 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学习外语有其生理优势。

二、对现有儿童英语教育影响因素的分析

1. 环境的影响

我曾多次去双语幼儿园和开设有英语课的幼儿园观察过, 发现环境对幼儿学习英语有很大影响。在全英文的环境并且授课教师是外教的环境下, 孩子像在学习一门语言, 很活跃, 很投入, 而且课后能应用到生活中去, 而在半中文半英文又是中国教师的情况下, 孩子学英语就像在机械的念一些他们不明白的东西, 甚至是只是在发出某种声音, 音调等

2. 儿童英语教育的研究人员的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 我了解到儿童英语教育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 虽然在专业背景上分布广, 但是专业性较差, 研究的连续性无从谈起。研究人员的专业程度对研究深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目前却没有途径培养专业的儿童英语教育研究者, 在学前教育的本科阶段, 虽然开设儿童英语教育课程, 但是偏重于实际的儿童英语的教授, 英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对儿童英语教育侧重的方面很少, 而在硕士博士阶段, 也很少有专门的方向研究儿童英语教育, 这些都致使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专业性不足。

三、学前儿童英语实验性研究成果

经过实地驻扎于某个幼儿园调查发现, 以英语为例, 用汉语夹杂英语教学的班级中的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说英语, 但是总是说代表某种东西的某个单词, 而不会说短句或者是用简单的单词拼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而用全英文授课的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表达一些意思, 运用一些英文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些英文短句并不是像中学生运用英语时一样经过思考而说出来的, 他们几乎是脱口而出, 不经任何思考, 好像英语已经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语言, 由此可见, 全英文的环境对学前儿童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

另外, 我们还把全英文授课的外教班和全英文授课的中教班的孩子做了比较, 结果发现外教班的孩子说英语时的口音更纯正一些, 但是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由此得出, 学前儿童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的英语比半英文环境下学的英语更完整, 更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自己的第二语言, 而外教班和中教班教出的学生仅仅是在语音上有点诧异而学前儿童达到的能力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 全英文的环境对学前儿童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 并不会让学前儿童学成光说单个单词而不会拼成英文句子的英语。

学前儿童是否通过学习的途径即用正规的教育方法掌握外语的基础 (basics) , 答案是肯定的。德国奥琴 (Aachen) 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施密特 · 尚贝恩 (Schmid schonbein) 在本世纪80年代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4], 证明可以借鉴习得的经验创造一个教学环境, 使学前儿童自然而然地学得英语。这种环境并不好打造, 因为这样的环境要求任课教师的能力很高才能达到全英文授课, 让孩子们感受到置身于外国的感觉, 而且在与孩子交流中, 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要非常丰富, 使孩子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尽可能让他们接受某种偶发性的学习 (incidental learning) 。考虑到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一些玩具, 设置一些情境, 激发孩子用口语交流的欲望, 另外要用一些游戏对儿童所学的新句子新单词进行巩固, 多让孩子听到用到他学的新东西, 加速他的知识内化, 此外, 上课时老师还应注意将幼儿分组教学, 保证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新东西, 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

实验结果的测评能够显示, 实验班和对比班儿童学习外语成绩与他们的智力并不相关, 与他们的家庭情况也不相关, 只是女孩的外语学习成绩要比男孩好, 这可能是由于女孩身心两方面发展比男生早造成的, 总之说明性别对学前儿童学习外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 学前儿童学习外语与其父母和家庭条件好坏并没关系, 与其之前学未学过英语也没关系, 只是教师如果用纯英文教学的话, 会更有利于幼儿接受外语, 而男孩可能由于身心发展比较慢或其他原因而在学习外语时会相对女生弱一些。

参考文献

[1]《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 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载于《早期教育》2003年第5期, 第11页

[2]选自《中华母婴网》2002年2月21日

[3]选自1996年第1期《自然》杂志

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 第9篇

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调查与学校2014年教育装备项目跟踪工作结合进行,调查重点是教育装备配置现状与质量管理情况,分现场调研与教育装备处主任问卷调查两部分,问卷由10道选择题构成,内容涉及教育装备投入、项目论证、采购方式、装备类别、设备维护、装备验收等方面。本次调查仅限市区学校,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和师范学校等类别。共发放问卷53份,收回有效问卷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结合Excel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教育装备投入现状

被调查的学校来自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师范、特教等不同类别,笔者对此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市区学校对教育装备的投入非常可观,每年投入幅度都保持在高水平、高数量。年均投入10万元以上的学校占总数的41.5%,年均投入50万元及100万元以上的学校占总数的26.4%。这说明政府及学校都已将教育装备的发展放在了优先位置,投入总量持续稳定并有所增长,尤其是学校自有经费投入幅度的增加,能立足实际不断加大投入,较好地实现了有计划、有步骤、高标准配置各类教育装备,确保学校教育装备成规模、高质量、上档次,以办学条件的整体提升,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各类学校教育装备的投入与改善,也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 教育装备配置类别

不同类别的学校与教育装备配置类别之间是否有关系?笔者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 ( 见表2)。

通过考察学校类别与教育装备配置类别的结果分布,可以看出,P值为0.710,P > 0.5,差异极不显著,表现为极大的一致性。说明学校类别因素对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类别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学校在普通办公设备、专用教室设备、信息化现代化设备以及生活后勤设备上的需求大致相当。尽管随着学校自主发展的需求,一些学校增加了本校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装备项目,但校与校之间基础的常规性教育装备差异在缩小,这也推动了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差异的缩小,促进了各类学校均衡发展,真正使教育装备成为促进各类学校同步发展和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元素。故学校类别因素不影响学校对不同类别教育装备的选择与配置。

3. 教育装备项目论证

本次被调查的学校类别不同。其中,小学27所,占总数的50.9%,初中14所,占总数的26.4%,高中7所,占总数的13.2%,职业学校2所,占总数的3.8%,特教及师范等其他类学校3所,占总数的5.7%。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学校类别与教育装备项目论证之间相关性较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122,P值为0.383,P < 0.5。即不同类别的学校在教育装备项目论证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了解新教育装备项目信息的渠道”方面,有16所小学和4所高中选择了“向兄弟学校咨询或交流”这一选项,说明小学或高中在论证教育装备项目时,更多地采取向兄弟学校咨询或交流的方式了解新教育装备项目信息,相对其他渠道而言,向兄弟校咨询或交流的方式高效便捷、周期短,容易获得直观认识,更有助于学校确定适合自己的教育装备实施方案,因此是学校获取教育装备项目信息的最佳选择。初中学校的回答则体现了教育装备项目论证时的多角度、多渠道,往往从多方位了解装备项目信息。特教及师范学校属个别类别,不具样本意义。

4. 教育装备维护方式

学校对教育装备维修一般采取的方式如图1所示。

54.7% 的学校认为教育装备最好的维修方式是“与原供应商签订售后”,35.8% 的学校则选择“咨询主管部门后确定服务方式”,只有9.4% 的学校选择自行维修,没有一所学校选择将同一类商品统一外包给一个供应商。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校主要通过“与原供应商签订售后”的方式解决教育装备维修保养配套服务问题。调查同时显示,基层学校对教育装备主管部门的工作倚赖性较强,使用教学设备的基层学校习惯性地有推卸的欲望,遇到教育装备质量问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希望向主管部门寻求帮助与指导。然而,由于教育装备产品涉及很多行业和专业,教育装备主管部门不可能有那么多技术人员,专业上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因此,往往需要依赖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服务。另外,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不是一个单位,很容易被供应商“钻空子”,提供收费的技术服务,或少提供乃至不提供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影响学校教育装备的正常使用。

三、建议

1. 加强教育装备建设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越来越多的实践已证明,教育装备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起到强有力的保障及推动作用。加强教育装备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地以强补弱,要全面考虑各类别学校在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于教育装备职能部门,应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为契机,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一体化发展机制,全力保障学校各类装备项目按现有省颁“标准”进行优质化补充与正常更新,使每一所中小学都能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

教育装备职能部门应积极做好工作谋划,调整教育经费投资格局。一是教育经费使用从以往的常规教育装备建设重点逐步转向现代化信息化教育装备建设;二是财政性教育装备投入确保每年增长。应立足实际,不断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为教育均衡发展打好物质基础。

2. 开展调研与论证提高教育装备建设的针对性

由表2的统计分析也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学校在教育装备类别的选择上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但随着学校自主发展的需求,势必会增加本校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的教育装备项目。表3、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每所学校了解新教育装备项目信息的渠道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装备职能部门必须了解辖区学校的整体装备情况,每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情况以及教育装备现状等,进而才能对新教育装备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按照“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装备”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教育装备调研与论证是提高教育装备建设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主要途径。教育装备调研与论证一般应包括四方面:一是需求论证,对上级部门的总体要求以及学校办学特色方面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调研了解;二是标准研读,对现行生效的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标准进行学习和把握;三是“踏校论证”,对各校现有教育装备情况、校舍状况、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做充分了解;四是市场调研,了解当前有关教育装备主流技术的发展变革,侧重其功能、实现与学校需求的对接。只有前期做好充分调研与论证,在指导学校装备建设时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学校的每项装备建设才能做到有据可依,科学恰当。

3. 保障质量与服务提高教育装备管理的科学性

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 第10篇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体育学院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论文的需要, 我在我校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国内外出版体育教育专著与体育学专专著, 与各类期刊杂志, 参考论文近百余篇, 并且通过网上查阅了教育实习相关信息, 吸取了作者对体育教育实习的建议和观点。做这些工作都为本论文的构思、研究方法确立及本论文撰写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及帮助。

2. 与专家访谈法。

在论文进行写作中与我校体育学院教育实习方面的专家以及学校体育方面的有关教师进行了请教, 在这篇论文的很多调查和研究方面一些相关资料征求了许多有关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3. 问卷调查法。

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都是严格按照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的原理与要求来搜集、查阅、整理的。本文初步的制定和设计问卷的调查内容, 和稿件的初稿都是经过相关老师们进行了核对、论证的并对本文进行了讨论和调查问卷、补充和完善等相关程序, 直到最后才定稿的。在我校体育学院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共发放问卷90份, 收回问卷86份, 回收率为95.6%, 有效问卷80份, 有效率为93%。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体育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

上表反映了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是对自己极为重要或重要的占了其中的81.1%, 而在这些实习生中有感觉到教育实习对自己以后从事体育教育这方面是有必要性的。认为一般的占了13.4%, 而认为不重要或是非常不重要的占4.5%。在这些实习学生中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或者是毕业以后并不一定是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而是其他方面的工作。另外, 在与他们访谈中得知实习单位还是非常欢迎广大实习生来学校进行实习锻炼的。由于一部分实习的学校在体育师资力量方面有不足之处, 所以这就影响了在学校中各项体育项目的开展与一些比赛或者是业余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这些方面的问题当实习生到来后也就可以得到了弥补。实习生在上课时的态度积极而且很认真, 并且实习生的到来还能够带来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教育方法, 这样既活跃了整节体育课的课堂气氛, 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在校园里的体育文化生活。

(二)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分析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内容除了一些课堂上的教学地方之外, 实习生们还应该多进行一些班主任的竞赛编排组织与裁判的工作和课外体育指导。教育调查研究等相关内容的实习生们也应该多参与。通过对这些实习生们的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知道实习生都进行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实习, 在这些人当中进行竞赛编排组织与裁判工作的人员有41人, 在实习生中占被调查人数的51.4%。在课外进行体育指导的实习生们有34人, 占实习生总人数的42.5%。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有13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16.3%。进行教育调查的人数最少, 只有4个人, 占被调查实习生总数的0.05%。通过询问一些在高校的专家和教授, 实习生们之所以在校的实习内容很少, 而且形式也较为单一是有很多原因的。我认为造成这类情况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各个高校都不断地加大扩招的力度, 而各个高校学生人数仍在不断地递增扩大, 带队的教师们也比较难以足额派出去工作, 这样就给教育实习管理的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加之目前的中学管理也相对比较规范了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的学校也仍然还是以应对考试为主, 实习生的班主任实习工作就比较难以进行下去了, 课外体育指导的教学工作只能在中学生们的课外其他活动时间来进行工作安排了, 在竞赛的编排与组织和裁判的工作实习中也只能根据实习单位全年的竞赛安排来进行安排了, 也就是说实习生要赶上什么竞赛就参与什么竞赛的状况, 如果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也就相应地没有进行竞赛编排组织和裁判工作实习机会了。这样学校每年都要在布置教育调查实习的工作中浪费很多的时间, 但是学生又相对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 这也就形成了很多的学生们不知道目前基础教育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等等。这样所提交的教育调查报告内容也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了, 实习生实习结束后重新回到学校, 有些单位领导们也对此不再过问, 所以实习对于该内容的实习情况比较少了。

(三)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见习时数与上课时数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 首先进行教育见习 (表3) 。

(四)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情况

上述表格充分说明了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于中学生体育新课标的了解情况, 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实习生有43%左右;不了解与非常不了解的有14%左右。由此可以知道实习生对于中学生体育新课程标准了解的深入与否。所以我建议实习生们应该在学校学习的期间就应认真学习一下新课标的内容知识, 从而树立起新的课程观念, 树立新的学生观念、方法等, 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观念和实践跟得上新标准的要求。以便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 而不是要去遵循“教师是怎么教我的, 我就去怎么教我的学生”这种陈旧的观点。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要有自我的创新和理念的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与目前中学教育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在新课程设置的内容方面, 在一些高等的师范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程度上都脱离了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这样的目的和标准的, 在中学体育的教育发展上有不太协调和匹配的方面,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体育师资的素质要求的标准了。具体方面表现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没有突出面向中学体育教育的特点, 只是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从而缺乏了广度的教学, 这样就缺乏了最基础的东西来进行。

摘要:本文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进行了实证研究, 其中主要从研究对象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和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育,实习,体育

参考文献

[1]贾奇.中学体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靳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自然科学版) , 2006, (11) :95-96.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现状;调查;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03-1

1 当代农民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比鲜明,具体表现在:

1.1 奔富愿望强烈

据统计,中央近些年陆续出台了二十几项惠农政策,各地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政策,使农民在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因而也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就业渠道更多一点,收入更高一点,生活更富裕一点,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1.2 求知欲望强烈

正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他们自觉地通过看电视、上网、阅报等现代信息手段来掌握市场信息,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一些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快的乡(镇),科技致富的示范效应也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据统计,74.7%的农民认为教育与一个人的发展前途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对子女的教育,更愿意让孩子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

1.3 渴望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居住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生活居住环境要洁净、优美,而且文体娱乐生活要丰富,这些要求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1.4 更关注自身的权益

时下农民较以往更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这种对利益的关注大到对公益基础上的建设,小到对一家一户优惠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对公益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干部公正处事、养老保险、拥军优抚、私人建房等问题十分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1.5 市场经济导致利益格局多元化

部分农民的思想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正视一些社会现象,突出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对集体公益事业态度冷漠,艰苦创业精神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讲权利不讲义务,讲利己不讲利人,讲索取不讲奉献;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虽然科技、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对政策的断章取义和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是非标准模糊。

2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仅农民就占到8亿以上,农民教育问题一直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一个瓶颈,也是农村工作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2.1 上级部门不够重视

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没有认识到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作。领导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致使一些正面的思想得不到弘扬,引发了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

2.2 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就像古方看不好现代人的病一样,只是“开开会,讲讲课、读读报”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很难达到农民想要的效果。受教育的主体和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渠道都因环境和思维方式而改变,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2.3 教育内容与现实不符

教育内容由于缺乏对农民思想变化系统的研究而显得形式化,严重背离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真实思想,很难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起到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如何把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 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拓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方法,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3.1 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为目的,通过教育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技能。

3.2 内容充实,贴近实际

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四项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四情(国情、市情、镇情、村情)教育、普及民主法制教育、充实科技实用技能教育。

3.3 围绕中心,紧密结合

教育群众要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教育党员相结合,农民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好坏的评价,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农民教育要充分考虑党员教育对农民的影响和作用。

3.4 机制灵活,注重长效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尤为重要,它是出成果见实效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五项机制:领导机制、责任机制、投入机制运作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的管理工作,以机制促教育,以管理强机制,从而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效化的健康轨道。

教育观察与教育调查 第12篇

关键词:湖南,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现状

一、湖南高职教育及其专业设置现状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湖南高职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不仅反映在高职院校建设和专业设置发展的数量上, 而且更多地反映在不同高等教育层次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的建设广度上。2009年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共计98所, 其中本科院校30所, 高职高专院校68所, 全省设置高职专业的高校共计86所。与1999年底相比, 设置高职专业的高校数量增长了近3倍。近几年,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加快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 湖南高职高专院校呈现了快速增加的态势。

截至2009年9月, 湖南设置高职专业的86所高校共设置高职专业1, 583个, 覆盖专业目录中全部19个大类, 覆盖专业目录中78个二级类的62种, 覆盖专业目录中531种专业中的272种。除此外, 还有各地州市的职工大学、教育学院以及社会办学机构共10所教学单位设置了74个高职专业。

统计结果显示, 覆盖率最高的二级类专业分别为:艺术设计传媒 (90.32%) 、财经 (88.89%) 、旅游 (87.5%) 、文化教育 (75%) 、电子信息 (72.41%) 、土建 (70.37%) 、制造 (68.75%) 、医药卫生 (62.96%) 、生化与药品 (60.87%) 、公共事业 (58.33%) 、法律 (53.85%) 、材料与能源 (42.86%) 。覆盖率最低分别为环保、气象与安全 (33.33%) 、交通运输 (31.15%) 、农林牧渔 (26.32%) 、轻纺食品 (24%) 、资源开发与测绘 (20.45%) 、水利 (5.26%) 、公安。总体来看, 高职高专专业的覆盖率比较均衡, 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为适应。

从专业点看, 全省高校共设置高职专业点1, 583个。按二级类分布为:农林牧渔29个, 占1.83%;交通运输35个, 占2.21%;生化与药品31个, 占1.96%;资源开发与测绘16个, 占1.01%;材料与能源11个, 占0.69%;土建104个, 占6.57%;水利1个, 占0.06%;制造201个, 占12.70%;电子信息304个, 占19.20%;环保、气象与安全13个, 占0.82%;轻纺食品14个, 占0.88%;财经292个, 占18.45%;医药卫生71个, 占4.49%;旅游92个, 占5.81%;公共事业27个, 占1.71%;文化教育215个, 占13.58%;艺术设计传媒113个, 占7.14%;法律14个, 占0.88%;设置专业点最多的二级类分别为:电子信息类 (304个) 、财经类 (292个) 、文化教育类 (215个) 、制造类 (201个) 、艺术设计传媒类 (113个) 、土建类 (104个) 、旅游类 (92个) 。设置最少的二级类分别为资源开发与测绘类 (16个) 、法律类 (14个) 、轻纺食品类 (14个) 、环保、气象与安全类 (13个) 、材料与能源类 (11个) 、水利类 (1个) 、公安类 (无) 。专业点布局不够均衡。

二、湖南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现状与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比较分析

教育和经济互动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 其区域内高职教育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基于地缘因素, 本文以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为比较对象。

(一) 湘粤两省高职专业布局现状比较。

两省高职专业布局情况相同点——门类齐全趋同。广东省2006~2007年设置高职专业的高校共计84所, 共设置高职专业1, 626个, 覆盖专业目录中全部19个大类, 覆盖专业目录中78个二级类中的64种, 覆盖专业目录中531种专业中的255种。两省的生化与药品、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医药卫生、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9个专业大类覆盖率都在50%以上, 尤其是土建、财经、制造、文化教育、电子信息等几乎是每个学校开设这些专业;两省具体专业设点最多的前10位有8个相同, 仅有2个不同, 专业设置比较趋同。两省高职专业设置布局区别点——广东“四高两低”。广东省有四个专业大类覆盖率很高, 分别是制造大类达到90.62%、电子信息大类141.4%、轻纺食品大类92%、财经大类150%, 湖南的数据分别是68.75%、72.41%、24%、88.89%;广东这些大类的具体专业点数也很高, 分别是188、323、47、415, 湖南分别是201、304、14、292。这其中的原因是广东创造性地开设了总计80种专业, 如机场运行管理、水信息技术、家具设计与室内装饰、注塑技术、软件测试、数字音频技术、税务代理与策划、会展英语等。这些新型专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轻纺食品、电子信息、财经等4个专业大类中, 造成这些专业大类覆盖率有的超过100%。广东省有两个覆盖率很低的专业大类, 一是农林牧渔大类覆盖率只有13%, 专业点数占总专业数的比率也很低, 只有0.61%;二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两类指标分别是2.22%、0.06%。农林牧渔大类可设专业38种, 而广东只开设了其中的3种, 新设专业2种, 如果减去这两种新设专业, 该专业大类覆盖率只有7.89%, 专业点数占总专业数的比率只有0.49%;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也是如此, 可开设专业45种, 只有一个学校开1种专业。而湖南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覆盖率、专业点数占总专业数的比率都比较高,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也是如此。

(二) 湘粤两省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比较。

(1) 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结紧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广东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 率先在市场体系、调控手段、企业制度、分配机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下, 广东的民营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 占到全省GDP 60%以上。“十五”期间广东的私营企业无论是数量、雇工人数、注册资金都远远超过湖南。由于广东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 吸纳了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的绝大部分, 改变了原来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传统就业结构。广东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需求客观上直接导致了广东省人才培养宗旨、方向、方式、数量和质量的大调整。广东许多高等院校, 尤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纷纷面向民营企业, 开展校企合作, 培养适用实用人才。我们现在看到的广东高职专业设置之所以出现:制造达到90.62%、轻纺食品92%、电子信息141.4%、财经150%, 创造性地开设了总计80个专业的现象, 是因为广东上世纪80年代的民营经济主体产业是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轻纺;90年代是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现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石化工业等三大产业, 这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沉淀直接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1][2]。而那些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 则慢慢萎缩, 比如农林牧渔大类覆盖率只有13%, 专业点数占总专业数的比率也很低只有0.61%;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也是如此。 (2) 湖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结相对松散。我们都有高校毕业生纷纷涌向广东、江浙、上海就业的认识和体会。据不完全统计, 仅株洲7所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就有3成左右毕业生到广东民营企业就业, 有3成左右到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就业, 只有不到2成在湖南就业, 还有2成在其他省市就业或者待业。这个数据放在整个湖南可能也适用。2003年湖南省统计局人口处陈新华、陈洲艳执笔的《湖南人才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文认为, 2003年湖南省有高级技工人才0.6万人, 仅占企业技术工人的0.46%, 这个比例远低于上海市的6.2%和发达国家的30%~40%, 因为每年省内各技工学校培养的技工人员都输送到了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 出现了技能人才“饥荒”现象。许多高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是, 广东、江浙民营中小企业多、就业机会多。正是这种人才需求诱导, 使得湖南高职专业设置不由自主向广东等发达地区趋同, 出现了湖南高职教育服务广东 (江浙、上海) 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广东 (江浙、上海等)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产生的巨大需求诱导了湖南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规模扩张。

三、湖南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不尽合理的原因分析

(一) 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 人们对高职教育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错误认识甚至偏见。在对高职教育的众多认识误区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高职被认为“非主流”教育。在高职教育“非主流说”的背景下, 高职教育被认为是低级或“次等教育”, 即被认为是层次差别, 不是类型差别, 在这种共识下, 湖南高职教育基本上是按照学科教育模式来办专业、培养准学科型人才。因此, 形成了“重学轻术”、“重知识轻能力”、“重普教轻职教”的三种心理定势、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反映到高职专业设置和建设中往往按照学科教育模式确定培养目标和模式, 成为所谓的本科教育的“压缩型”教育。在这些认识误区驱使下, 产生了当前高职教育外延性发展模式。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 湖南高职教育在较短时间内的规模迅速扩张, 即湖南高职教育形成了以数量急增和规模不断扩大为特征的外延式增长发展形势。在这种急剧扩张式发展中, 讲究质量的内涵发展, 让位于外延发展, 在专业设置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牺牲内涵发展为代价。

(二) 专业设置主体不清晰。

在高职专业设置管理主体上, 长期以来, 对高职专业设置有哪些主体, 各主体的权力、义务是什么, 无论是行政主管部门, 还是高职院校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高职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的秩序混乱。这种状况集中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职教育发展初期, 地方政府盲目追求规模效应, 不按国家规定审批高职院校, 致使湖南高职院校无论是数量, 还是规模都位列全国前列;一些普通高校也趁机仓促上马, 设置原本不了解、不善长的专业;有的高职院校从筹备到审批, 才几个月的时间, 办学时间不长, 盲目扩大招生。二是由于专业设置管理主体不清, 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晰, 使专业设置主要成为学校的事情。政府管理权利和义务边界不清, 政府的专业设置管理随意性大, 不仅不能准确引导和组织专业设置, 还往往脱离地方和学校的实际, 制约了高职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轨迹。

(三) 管理内容不健全。

专业设置管理内容有政府宏观管理和学校微观管理两个层面。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看, 专业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目录的编制与管理、专业结构与布局的规划、专业设置审批的管理等内容;从学校微观管理的角度看, 学校是专业设置管理的实施者, 它有权对学校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更新, 有权力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设置新专业, 其义务则是要搞好专业建设, 组织好专业教学,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 为消费者和用人单位服务。从高职教育专业目录产生过程看,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 先后四次对专业目录进行重大调整和修订, 但直到2004年才针对高职教育制订全国统一的指导性专业目录。此前, 部分省市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了地方性专业目录, 如上海市、江苏省、辽宁省、湖南省等省市。但湖南高职教育地方性目录不能及时反映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变化, 专业的调整和停办都是事后的, 无法满足高职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的需要, 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 并与产业发展脱节, 跟不上职业岗位发展步伐, 对专业设置没有太大的指导性意义, 造成专业设置指导制度机制的后缺失, 仍然无法解决专业设置的重复性、短期性等问题, 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重点联结性差, 注重了教育资源的简单整合, 忽略了地方经济的建设需要, 特别在宏观层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湖南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从改造原有普通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始的,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很欠缺, 这就容易造成专业名称混乱和不规范, 从而给专业管理、学校招生以及学生就业带来诸多不便。

四、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管理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职教育专业布局既需要先进的理念, 也需要科学的管理。目前由于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管理滞后, 给湖南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专业重复设置, 招生规模小, 效益低。

目前由于在专业设置上自由度过大, 在一般情况下高职专业设置, 学校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即可, 所以, 一些学校在设置专业时, 主要考虑专业是否热门, 将来是否好就业, 趋热避冷, 导致专业设置集中某些热门专业, 一些国家急需的、生源不好的专业, 无人问津, 造成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权力完全下放到学校, 行政部门没有整体规划, 缺乏宏观管理, 是导致专业重复设置, 招生规模小, 效益低, 教育资源浪费的主要根源。

(二) 专业开发与建设缺乏科学性。

由于高职专业设置的研究薄弱, 各高职院校缺乏高职专业设置的基本理论知识, 不了解专业划分的基本方法、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依据和专业设置的基本程序, 也不了解如何进行专业设置的评估。许多高职院校, 没有专业设置委员会, 即使有专业设置委员会, 人员构成不合理, 基本上无法开展专业设置方面的研究工作, 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 难以起到参谋、咨询和服务的作用, 形同虚设。在专业设置之前, 一些院校不是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的意见, 而是效仿别人, 开办其它学校办得较好的专业, 有的甚至是全盘照搬, 根本不考虑自身条件及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 市场导向过重, 形成短期行为, 重复建设。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前提。但是, 有些高职院校办学市场意识过浓, 专业设置完全围绕市场转动, 导致办学方向的偏移。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发展无疑是一条重要的办学原则, 但这一原则是不是惟一的。一方面, 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专业设置决策行为相当程度的短视性;另一方面, 紧跟市场设置专业, 市场的多变必然会导致学校在各个方面疲于奔命, 进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 教育质量滑坡;不断地变换专业, 不断地变换教材, 不断地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 频繁地添置设备, 更新设施, 必然难以保证教育质量, 使教育资源浪费。完全依据市场来办学, 是高职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偏差的关键原因所在。

(四) 难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学校的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聚而成, 它体现在办学的指导思想、治校方略、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但专业始终是办学特色最集中的体现, 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办学特色[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 既要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 避免与其所设置的专业雷同, 更要重视弘扬自身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 强化体现特色的品牌专业。一些高职院校以开办新专业为时尚, 专业数量增长过快, 专业变化频繁。一个新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便撤掉停招, 又更换新专业, 缺少考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 缺乏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的稳定性, 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和拳头专业, 难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熊志翔.广东经济发展看广东高等教育结构优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18) , 1

[2].李建求.特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前瞻[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20) , 3

上一篇: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下一篇: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