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

2024-05-08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精选11篇)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本院门诊或病房老年CVA患者50例。诊断标准符合200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的CVA诊断标准,并排除严重肝、心、肾脏疾病患者及肺癌患者。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0~75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两组:阿斯美组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65~72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60~7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理化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阿斯美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斯美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餐后服用。两组各有2例喘息明显的患者视病情给予氨茶碱、甲泼尼龙等治疗,两组咳痰明显的患者均给予沐舒坦祛痰治疗。对照组不给予阿斯美治疗,其他治疗及用药同阿斯美组。疗程均为4周,同时两组患者均检测血生化和血常规。

1.3 疗效判断标准

阿斯美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症状、体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呼吸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进行分级并计算积分及改善率。积分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临床控制:积分改善率>80%;显效:积分改善率为60%~80%;好转:积分改善率为30%~59%;无效:积分改善率<30%。临床控制与显效合计为有效,并按此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阿斯美组26例中,临床控制8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2例;对照组24例中,临床控制4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阿斯美组的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8%、53.8%和16.7%、25.0%,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和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斯美组患者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2例有胃肠道不适,停药后症状消失,未给与特殊处置。未见肝肾功能及其他血液系统检验异常。

3 讨论

CVA主要是大气道的痉挛、狭窄,由于大气道咳嗽感受器丰富,所以表现以咳嗽为主;而典型哮喘气道均有痉挛、狭窄,故其临床表现以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2]。CVA往往是支气管哮喘的开始阶段,文献报道CVA患者慢性干咳伴气道高反应性,随访2年,约46%在2年内发展成典型哮喘[3]。对老年人来说,由于基础疾病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因此提高对老年CVA的警惕性,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阿斯美是一种复方制剂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盐酸甲氧那明、氨茶碱、那可丁、扑尔敏,该药具有良好的镇咳、平喘、化痰作用。盐酸甲氧那明是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类药物,能抑制支气管痉挛,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咳嗽,且该药极少引起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故对心脑血管系统影响较小。氨茶碱最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可以抑制支气管黏膜肿胀,使痰容易咯出。那可丁是一种外周性镇咳药,可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降低咳嗽的强度和频率,口服易吸收,无依赖性和耐受性。扑尔敏是H1受体的拮抗剂,广泛应用于抗过敏治疗。以上四种成分配伍制成复方制剂,不仅可以减轻咽喉及支气管炎症等引起的咳嗽,而且可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咳嗽,有利于排痰,且既增加疗效,又可相互减轻部分不良反应。

曾有文献报道阿斯美治疗CVA所引起咳嗽的有效率为92.0%。本研究结果中阿斯美的有效率为84.6%,稍低于上述文献报道。对阿斯美治疗组无效的2例患者的家族史、病因和病程等分析发现,均有哮喘家族史,且患病时间较长,约10年以上,此次发病时咳嗽症状较重,后经联合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综上所述,阿斯美在老年CVA治疗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阿斯美) 治疗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CV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阿斯美组26例, 对照组24例。阿斯美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斯美口服,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疗程均为4周。结果 阿斯美组的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和4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阿斯美) 治疗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阿斯美,疗效

参考文献

[1]赖克方.慢性咳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1-165.

[2]王悦虹, 白春学, 高磊.复方甲氧那明平喘和抗炎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 (6) :33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要点 第2篇

据资料显示CVA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可占门诊慢性咳嗽的30%左右[1]。

但因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为帮助临床医师对其早期准确诊断,现将该疾病的诊断要点总结如下。

1 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痰少,运动后加重,但无喘息发作;(2)症状多发生于凌晨、夜间或就寝时;(3)季节性发病或接触刺激性气味即出现憋气、呛咳难忍等气道高反应性(AHR)症状;(4)排除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

(5)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2周症状无改善,而抗过敏机制气管扩张剂有效;(6)伴有下列一项或多项变态反应性疾病或病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气管炎史、外周血嗜酸细胞(EOS)增高或血清免疫球蛋白E(lgE)>200mg/L、痰中发现大量的EOS 、皮肤过敏原试验阳性、哮喘家族史[2]。

2 临床特点

CVA好发于春秋季节,发病年龄相对较轻,表现为顽固性咳嗽,以清晨和夜间为重,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易诱发,无痰或少痰,不伴喘息,肺部听诊无哮鸣音。

可有过敏家族史或其他部位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

对一般的止咳药及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疗效好。

3 辅助检查

3.1 血常规

发作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3.2 影像学

多无异常,CT有助于排除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3.3 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

是诊断CVA和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

CVA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不如典型哮喘明显,大部分患者肺通气功能完全正常,因此仅根据肺功能的.改变难以做出判断。

针对CVA存在AHR这一特点,对疑诊CVA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对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70%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FEV1<70%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余红缨等[3]比较了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在CVA中的应用,认为对FEV1>70%的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其肺功能很难进一步改善,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建议对肺功能较好的患者首选支气管激发试验。

但对老年患者,因合并症多,支气管激发试验危险性增加,可以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诊断哮喘的重要依据。

另外,利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峰值呼气流速(PEF),是一种简易、便携式的肺功能动态监测方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阳性判断标准是日内(或2周)变异率≥20%,以阳性判定为气道高反应性来诊断CVA。

3.4 气道炎症的评估

CVA的病理学改变是气道炎症,因此检测气道炎症指标,在判断气道炎症、辅助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诱导痰(IS):可行痰细胞分类和痰内可溶性物质检测,反映气道分泌物的情况,参与CVA气道炎症的细胞中,以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最为明显,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可预测CVA发展成典型哮喘。

(2)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冲洗和肺泡灌洗主要反映肺亚段以下的外周气道炎症情况,支气管黏膜活检可直接获得气道炎症的病理学依据。

(3)呼出气中一氧化氮(FENO):FENO与嗜酸性细胞的气道炎症及AHR存在相关性,CVA及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因此,FENO对CV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

(4)呼出气冷凝液(EBC):无创检测技术,与诱导痰、支气管肺泡灌洗等相比,具有实时、简单、重复等特点,可动态检测气道炎症[5]。

4 鉴别诊断

因许多疾病都可导致咳嗽,确诊CVA须排除以下常见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支气管扩张、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引起的咳嗽等。

5 结语

近年来,通过科研人员、各级医务人员的不断探索、不断的提高认识,其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均取得长足发展,然而由于本病比较隐匿,仅有咳嗽而无喘息,临床症状不典型,故仍时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衣原体肺炎等疾患。

尤其是基层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辅助检查的缺如或落后,接诊患者人数较少等原因其误诊情况仍较严峻[6]。

因此,临床医师积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熟练掌握诊断要点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冯文杰,李向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现状.临床肺科杂志,2010,16(2):99-100.

2 王文元.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31-533.

3 余红缨,王珊,樊毫军.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3):259-260.

4 叶伶,龚颖,童岳阳,等.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临床肺科杂志,2010,27(9):601-603.

5 祝筱姬,韩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现状与展望.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0):944-946.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第3篇

【关键词】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56-02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咳嗽,无明显气促及喘息,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由于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患者病情[1]。临床治疗时间为6~8周左右,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咳嗽症状便会再次出现,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经济及心理上的负担。中医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并非直接由外邪所致,而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治疗以调和脏腑及疏利气机为主。笔者选取9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642±1027)岁;病程05~115年,平均病程(648±223)年。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758±1134)岁;病程04~120年,平均病程(756±34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咽炎以及外感发热患者;②伴有严重肺系疾病或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肾等原发性疾病与精神病患者;④对本次使用药方过敏患者;⑤1个月内参加或正在其他药物临床试验。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2]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观察症型为肺气失宣证及风邪犯肺之咳嗽变异型哮喘。

13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口服茶碱缓释片(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g,国药准字H44020002),01g/次,2次/d;口服氯雷他定片(生产厂家: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mg,国药准字H20041659),10mg/次,1次/d;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次,3次/d。

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具体方剂:法半夏16g,赤芍15g,炙麻黄9g,丹参15g,柴胡15g,白术15g,黄芩16g,茯苓16g,党参30g,细辛6g,炙甘草9g。其中对于临床上存在兼痰黄稠的患者应该添加桑白皮15g,竹茹16g;气虚甚者加炙黄芪20g;血滞瘀阻者加桃仁9g,红花4g;阴虚患者去党参加玄参15g,沙参20g,麦冬16g。所有药材加入剂量为1000mL的水煎服,1剂/d,复渣再煎,200~300mL/次,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

14疗效判定[4]①痊愈:患者临床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且停药2周后无复发症状;②有效:患者临床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且停药2周后复发次数有所减少或复发间隙延长;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缓解,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方差(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7%;对照组13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89%。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因其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因此对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医将咳嗽变异型哮喘归于“咳嗽”范畴,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联系哮喘治疗方式[5]。目前临床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患者的脾、肺的功能失调有关,内因为脾虚湿蕴与宿痰内伏,病机为外邪触动伏痰、郁于肺经以及肺失宣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式主要以疏风宣肺及化痰止咳平喘,但仅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临床中医治疗还包括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式,主要方式是选取患者双侧的定喘穴、肺俞穴及膏盲穴,加上天突穴及膻中穴[6]。中药药材包括细辛、延胡索、白芥子、麝香以及甘遂等,将所有药物混合后进行研磨,最后采用生姜汁将其调和成膏状,连续为患者贴敷3年。本次研究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能够扶正透邪、疏利气机,对患者的脏腑功能进行调和。方剂中的半夏及生姜能够辛温通降,丹参及赤芍具有活血功效,麻黄与细辛具有宣肺化痰饮的功效。诸药合用即可够和解透邪、调和营卫,亦能补脾益肺及宣肺化痰。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6%;而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复发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嘉锋,程善廷.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2):60-61.

[2]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28.

[3]陈颧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4]卢华.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09(21):25-26.

[5]赵彦彦.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6(21):494-495.

[6]熊秀芳.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4.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完全符合CVA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年龄≥60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值流速(PEF)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同时具备以下入选标准:喉镜检查无急性炎症表现,声门下气道黏膜无充血及脓性分泌物,8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史,24 h食管p H监测阴性,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胸部影像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过去4周内曾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过去2周内有呼吸道感染,不能配合肺功能检查或随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炎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等,合并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本研究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老年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随机分组,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7±6.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9±5.2)岁。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50μg/250μg),1吸/次,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成分为发酵冬虫夏草菌粉),5粒/次,3次/d。8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满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及白介素(IL)-17检测。肺功能指标检测项目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百分值(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PEF,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日本MINATO肺功能仪AS-507)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盒购自美国R&D Systems公司)测定外周血清中IL-17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7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约40%在2年内发展为典型哮喘,故其也被称之为典型哮喘的潜在表现。CVA早期病变多侵犯小气道,仅有气道高反应,随着病情进展,后期可引起气道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加,最终引起小气道阻塞,导致病情不可逆转。因此,对CVA患者进行早期全面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有望改善其预后[4,5]。但老年患者因其特殊的机体情况,容易被误诊或主观忽视,从而导致病情延误[1]。CVA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依赖肺功能检查,尤其是FEV1%、FEV1/FVC、PEF等反映小气道阻塞的指标[6]。以往研究发现百令胶囊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具有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气道高反应,改善肺通气与氧合的作用[2]。因此本研究治疗老年CVA时,在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观察患者小气道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发现加用百令胶囊治疗后,老年CVA患者的FEV1%、FEV1/FVC、PEF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目前关于CVA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传统观念认为主要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2种亚型Th1/Th2功能失衡有关,表现为炎症因子表达失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产生气道炎症,患者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肯定[7,8]。但临床治疗中发现尚有一部分CVA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欠佳,甚至糖皮质激素抵抗,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可能与Th17/IL-17平衡失调相关,增高的IL-17招募中性粒细胞导致气道炎症增加[7,8,9],此类患者需要探索糖皮质激素以外的治疗方法。有动物研究发现,在气道过敏性疾病中,IL-17不仅具有诱导趋化性细胞因子(如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生长调节因子-α)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聚集,还具有诱导黏附分子(ICAM-1)表达增加,促进气道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引起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作用[10],提示IL-17在气道的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及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过程中均发挥作用。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结果发现该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其对CVA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IL-17的表达有关。

综上所述,百令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老年CVA患者血清中IL-17的水平起到缓解小气道高反应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老年CVA时可考虑在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其对IL-17的调节作用及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改善有利于对CVA的控制。但本研究限于伦理要求,未能在IL-17水平进行干预,不能完全解释IL-17与小气道高反应性的直接关系,还有待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何勤俭.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9例误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3):168-168.

[2]董芳,白相斌,郝雅芳.百令胶囊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9):930-932.

[3]常晓,黄若兰,乔秋杰,等.百令胶囊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3,12(2):49-50.

[4]Niimi A.Cough and asthma[J].Curr Respir Med Rev,2011,7(1):47-54.

[5]Lougheed MD,Turcotte SE,Fisher T.Cough variant asthma:lessons learned from deep inspirations[J].Lung,2012,190(1):17-22.

[6]黄伟.小气道炎症与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9,19(3):122-123.

[7]刘伟.苏黄止咳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6):59-62.

[8]Ji NF,Xie YC,Zhang MS,et al.Ligustrazine corrects Th1/Th2 and Treg/Th17 imbalance in a mouse asthma model[J].Int Immunopharmacol,2014,21(1):76-81.

[9]Oboki K,Ohno T,Saito H,et al.Th17 and allergy[J].Allergol Int,2008,57(2):570-572.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 第5篇

【关键词】成年人;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65-01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 又称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导致慢性咳嗽或哮喘的常见原因病之一[1]。为了避免CVA的误诊,得到最佳治疗方案,我们总结分析了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成年人病例,现汇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成年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例81例,其中男44例,女3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6.3±12.5)岁,病程(4.9±3.1)月。确诊前曾被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5例(44.3%),急慢性支气管炎33例(41.8%),支原体肺炎11例(13.9%)。根据是否有喘息症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喘息组,19例;一组为非喘息组,62例。

1.2 临床表现:患者均持续咳嗽或反复发作2个月以上,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应用抗生素、止咳药治疗无效。其中36例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13例X线胸片异常,9例肺部有杂音。

1.3 治疗方法:确诊后为CVA后,让81例患者有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沙丁胺醇、普米克都保等),同时口服茶碱缓释剂或者按需给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支气管扩张剂,症状缓解后减小剂量至停药,愈后坚持随访12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疗效比较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全部8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周内康复,其中49例患者咳嗽症状在接受治疗后1周消失,占57.2%;26例在2周后消失,占32.9%;其余患者在2周后逐步减少用量,5周内均痊愈。出院后随访1年,无病例发展成为典型哮喘。

2.2 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患者在病发前都曾运动或吸入冷空气,统计数据表明,患者的家族过敏史通常起不到很大作用,但CVA患者大部分都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其他变态反应,且在吸入冷空气和运动方面,喘息组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喘息组,两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我院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法切实有效,且冷空气入侵呼吸道和运动都是CVA的致病因素。

表1 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CVA是早期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有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2]。持续的气道炎症,使支气管黏膜肿胀受损,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暴露受,进而通过迷走神经通路直接引起咳嗽反射,或局部支气管收缩间接致咳[3]。加之CVA极易被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而延误治疗,易发展为典型哮喘,影响预后。

CVA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其与典型哮喘发病机制相同[4],即为轻微的气道炎症。本实验证明CVA可由吸入冷空气或异常气味、运动、气候变化或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或加重,患者咳嗽多在夜间及清晨加重,以干咳为主,持续时间较长且部分CVA患者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当病人就诊时,如有患者符合或基本符合以下情况[5,6],医生可以诊断为CVA ,并给予相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⑴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⑵持续咳嗽或反复发作2个月以上,病情以夜间及清晨为重,无痰或少痰,且运动后咳嗽加剧。⑶体检时无阳性体征,胸片基本正常。⑷抗生素和镇咳药治疗无效,平喘药可缓解咳嗽,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ICS)有效。

ICS能否阻止CVA发展成为典型哮喘尚不能定论[7],然而本文选取的79例患者均坚持吸入ICS,并按需给予其他药物治疗,12个月的随诊中无一例发展成为典型哮喘,证明ICS目前是治疗CVS的有效药。至于ICS能否阻止CVA发展成为典型哮喘的特效药,还需要大样本量的人群长时间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明华,殷铁生,蔡映云.哮喘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9-832.

[2]Wei W, Yu L, Lu H, Comparison of Cause Distribution between Elderly and Non-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ugh [J]Respiration,2009,77(3):259-264.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77-185

[4]Meng Fan-xin, Li Jin-ming, Salmeterol/Fluticasone Powder Inha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ugh-Variant Asthm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43 Cases,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 2008,8(8):619-621.

[5]中華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3):977.

[6]钟南山,徐年.哮喘发病机制和诊断新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18(3):138

咳嗽变异型哮喘40例临床分析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年龄16~71岁, 平均44.6岁;病程6个月到11年。有药物过敏史20例 (50.0%) , 有家族过敏史14例 (35.0%) , 有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荨麻疹各8例 (各2 0.0%) 。

1.2 临床表现

40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咳嗽, 其中刺激性干咳38例 (95.0%) , 咳浆液性或黏液性痰2例 (5.0%) ;运动后加重16例 (40.0%) , 吸入冷空气加重20例 (50.0%) 。胸痛24例 (60.0%) , 咽喉部不适18例 (45.0%) , 胸闷及气闭感16例 (40.0%) ,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23例 (57.5%) , 所有病例均未闻及哮鸣音。1.3辅助检查X线胸片检查正常30例 (75.0%) , 双肺纹理增粗8例 (20.0%) , 显示过度通气2例 (5.0%) , 白细胞总数降低2例 (5.0%) ,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6例 (9 0.0%) 。

1.4 诊断标准[1]

(1) 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咳嗽达2个月以上, 运动、冷空气及上呼吸道感染会诱发其加重; (2) 组胺或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 (3) 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药治疗无效, 用支气管解痉药或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有效; (4) 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胸片正常, 肺通气功能正常 (非咳嗽发作期) , 五官检查未发现异常; (5) 既往无胃、食管反流史。

1.5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给予福莫特罗 (50μg, 2次/d) , 布地奈德 (200μg, 3次/d) 吸入;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适当加用抗生素。结果:咳嗽症状3天后消失21例 (52.5%) , 1周后消失10例 (25.0%) , 1个月后消失6例 (15.0%) , 仅3例 (7.5%) 持续用药2个月后咳嗽症状消失。

2 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以气道的炎症刺激为主, 表现为顽固性咳嗽[2], 大多为免疫机能低下出现的呼吸道感染, 季节性过敏、运动等因素而使咳嗽加重。近年来发现,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本组40例患者的主要表现即是咳嗽, 其临床特征完全符合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多由气道感觉神经受刺激所致, 咳嗽反射弧与支气管的发射弧之间有类似组成, 均由上皮黏膜下的感受器、传入神经、髓质中枢、传出神经与作用肌组成[3]。持续的气道炎症使支气管黏膜肿胀, 受损、暴露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易受刺激, 通过迷走神经通路直接引起咳嗽反射, 或局部支气管收缩间接致咳嗽, 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致咳嗽加重。本组4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经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吸入治疗后, 21例症状迅速改善, 10例1周之后咳嗽缓解, 说明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对缓解C V A咳嗽症状具有良好的作用。提高对C V A的认识, 可及早地改善症状, 避免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1]蔡柏蔷.21世纪医师丛书呼吸内科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403.

[2]于化鹏.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及急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 19 (4) :217.

咳嗽变异型哮喘44例误诊分析 第7篇

1 临床资料

咳嗽变异型哮喘44例, 年龄6月-14岁, 病程3月-16月, 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4例, 急慢性支气管炎26例, 支原体肺炎4例, 误诊时间最长16个月, 最短3月。

患儿均有夜间发作性阵咳或频繁咳嗽或晨起后阵发性剧咳, 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样痰, 年长儿可伴不同程度头痛、胸闷, 双肺呼吸音粗。8例肺部闻及少许干罗音, 12例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 14例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 其余均阴性。

确诊前44例患儿曾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镇咳药、化痰药, 其中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患儿26例, 均给予口服或静滴青霉素类或头孢霉素类抗生素;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例, 给予抗病毒抗感冒药;误诊为支原体肺炎者则给予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治疗, 但均无效, 病程迁延。上述病例入我院确诊后给予抗过敏及支气管扩张剂, 如氨茶碱服用及激素雾化吸入治疗, 症状可在2-5天即缓解, 缓解后必可酮继续抗炎治疗1-1.5年, 其间随访无复发。

2 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 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症状的特殊类型的哮喘, 在儿童哮喘中占有一定比例, 空气污染、季节变化、过敏体质是该病发病或反复的主要原因。

该病主要以干咳为主, 没有喘息发作, 所以容易被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 主要原因可能是支气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而受损, 裸露的迷走神经末稍感受器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 引起局部小气管收缩, 此收缩又刺激末稍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反射。

咳嗽变异型哮喘31例诊治体会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文中31例患者均符合1992年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2岁。

1.2 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其中干咳23例(74.2%),咳少量白痰8例(25.8%),夜间及晨起加重20例(64.5%),伴胸闷13例(41%),肺部听诊散在干啰音4例(12.9%),其余无肺部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4例肺纹理增粗,2例肺过度充气、其余胸片或肺CT均正常。查嗜酸性细胞计数≥0.4×109/L者18例(58%),其余者正常。

1.3 既往史及既往治疗史

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者6例(12.9%),有家族哮喘史4例(12.9%)。所有病例均应用过多种抗生素同时配合祛痰止咳药物,均无临床效果。

1.4 治疗与转归

确诊病例停用一切抗生素给予氨茶碱0.1g,每日3次,舒喘灵气雾剂每次2喷,早晚各1次,强的松10mg,3次/d×3d,必可酮2喷,每日3次,至咳嗽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结果有16例患者3d后咳嗽减轻,1周后咳嗽消失;7例患者6d后咳嗽减轻,10d后咳嗽消失;5例患者10d后咳嗽减轻,2周后咳嗽消失;3例患者持续4周后症状逐渐减轻。

2 结语

咳嗽变异型哮喘,又名隐匿型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由于过去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新制订的标准许多医务人员尚未掌握,人们都知道咳嗽和喘息是哮喘的症状,但是当咳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时,往往容易忽视和误诊。文中31例患者中,误诊为支气管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慢性咽炎4例。自发病到确诊时间,短者1个月,最长达1年之久,以致延误治疗。

在诊断方面,我们侧重于抗生素或止咳药物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这一基本诊断条件。对于组胺和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对诊断有帮助,但是,阴性并不能排除。激发试验不是特异性的,试验治疗对诊断却很有帮助。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与支气管哮喘大致相同,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为首选药物。吸入疗法可使吸入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及粘膜下受体,直接发挥局部及整体的药理作用比经口服或全身给药见效快,药量少,疗效高副作用少,是一种很好的给药途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把有关哮喘的知识交给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增刊:5~1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26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3,26:817~822.

[4]林江涛,钟南山.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分级对治疗的指导意义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3):145~146.

[5]刘文天,陈宝元.支气管哮喘患者24h食管pH监测的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20):1143~1145.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订方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哮喘增刊),1993,16:5.

53例咳嗽变异型哮喘诊疗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2月我院病房共收治咳嗽变异型哮喘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16~51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8个月;其中,40例有个人过敏史,37例好发于春秋季,22例常年发病。

1.2 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

全部病例均以慢性干咳为主要症状,其中发生于清晨和夜间者43例(80%),由感冒、冷空气、油烟诱发36例(68%),全部病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无哮鸣音。

1.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X线胸片正常或两肺纹理增粗,嗜酸细胞计数7%~12%,肺功能提示气道阻力增高,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20%,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

1.4 误诊情况

37例(70%)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10例(19%)误诊为慢性咽炎,6例(11%)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应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15 d以上治疗无效。

1.5 治疗与结果

全部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氨茶碱0.2 g, tid,酮替酚1mg, bid。疗程:氨茶碱为1周,酮替酚视病情口服3~6个月,服药后咳嗽在3 d内消失者32例,7 d左右消失者10例,其余在15~30 d消失。

2 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它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同,均存在以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气管高反应性。而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典型哮喘则表现为显著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以喘息为主;咳嗽变异型哮喘患有支气管黏膜炎症程度及平滑肌痉挛均较典型哮喘轻,故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喘息不明显,可仅表现为顽固性咳嗽,此类咳嗽为刺激性咳嗽,体检时无哮鸣音,往往被误诊为咽炎或支气管炎,本组病例被误诊平均时间达6个月之多,造成患者长期无效地应用抗生素及镇咳药物,延误病情,改用支气管扩张剂及过敏介质阻滞剂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后取得较好的疗效。

2.1 诊断

咳嗽变异型哮喘应具备下列条件[2]: (1) 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晚和(或)清晨发作,常伴有明显刺激性咳嗽,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气管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20%。 (3) 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基本诊断条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因此临床上对长期咳嗽不能用一般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缓解又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及早做有关检查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不失为可行的方法。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有相当部分可发展成典型哮喘,故重视其治疗,尽可能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防止迁延不愈、继发肺气肿等并发症。

2.2 误诊原因

2.2.1 对CVA认识不足

(1) 对CVA与哮喘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很多医师对本病特点不熟悉,认为有喘息及相应的肺部哮鸣音才能诊断哮喘。 (2) 对CVA诊断标准认识不够。1982年Hannaway正式建立CVA的诊断,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标准。目前国内公认的标准: (1) 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 (2) 肺功能和胸片正常,查体无阳性体征; (3) 气道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PEF在吸入组胺或乙酰胆碱后下降率>20%; (4) 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有效,并于停药后短期内复发; (5) 有个人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6)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3],基层医师对上述标准了解掌握不够而造成漏、误诊。

2.2.2 询问病史不够详细,诊断思维过于局限

CVA虽然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基本病变是气道慢性炎症反应,都是由变应原或其他诱因引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史。CVA在临床上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原发性肺结核、过敏性支气管炎、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而引起的咳嗽等常见病相混淆。由于许多医师没有很好地询问系统病史,常常满足于常见病的诊断,思维狭窄,未能深入分析病史而造成漏、误诊。

2.2.3 忽略实验室检查

忽略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肺功能测定,由于CVA属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表现及体征均不典型,常规体检及胸片常无特异性提示,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及激发试验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 防止误诊的对策

为提高CVA的诊断率,防止漏、误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CVA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提高对哮喘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的认识。 (2)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起因、发病特点。对于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肺部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有效者,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3]。 (3) 做好疑诊患者REF变异率测定,支气管扩张试验及激发试验,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 (5) :261-267.

[2]袁玉如, 罗炎杰, 王曾礼.咳嗽变异型哮喘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6) :358-359.

[3]王汝龙.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3) :230-231.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体会 第10篇

【关键词】咳嗽变异型哮喘;小儿患者;中西医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7-01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疾病,患有此疾病的小儿患者较多,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者出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咳嗽,尤其在运动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而且痰液较多[1]。在患病的初期经常被误诊为感冒,由于未在发病初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导致该疾病病情更为严重,使孩子感受到较大的病痛,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效果较为显著的治疗,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有33例患者,有19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的有3岁,年龄最大的有11岁,平均年龄为6.2岁;对照组有32例患者,男性有18例,女性有14例,年龄最小的有2岁,年龄最大的有10岁,平均年龄为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条件差别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中药的治疗,中药的药材有细辛、五味子、射干、半夏、款冬花、生姜、炙麻黄、干地龙、大枣、紫苑、蝉蜕,用水对这些药材进行煎煮,每天服用一次,服用的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年龄而制定,共服用2周的时间。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同时服用西药,选取的药物为孟鲁司特钠,每天睡前服用1次,对于有病菌感染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共治疗2周的时间。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仅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在睡前要求患者服用孟鲁司特钠这种药物,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5mg,并對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消炎药物的使用,治疗的时间为14天,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并选择合理的饮食。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治疗标准治疗显效:患者的咳嗽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在晚上睡眠的时候不再有咳嗽的症状;治疗有效:患者的咳嗽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夜晚的咳嗽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2结果

实验组共有33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32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1.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会带给患者较大的病痛,而且该种疾病的患者大多为小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处理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会使患者的声音变得嘶哑,而且喉咙较为疼痛[2]。对该疾病采取中药和西药同时治疗会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中医的研究中,认为患有此病患者的发病部位在于肺脾,由于伤风感冒的现象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因此,选取的药材主要对患者有祛风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而且将这些药材进行综合建筑还有固本培元的效果,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腹泻和头晕的不良现象,配合西药的治疗也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快,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早日消除病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若进服用西药的治疗,很难将患者的身体机理进行良好的调理,只能对患者的表面症状进行相关的治疗,而且还会使患者出现腹泻、头晕的现象[3]。对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3%,由此说明,对患者采用中药和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采用中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因此,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参考文献

[1]彭秋月,张德林,王梦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9(12):112-113.

[2]翁秀全,梅艳娟,乔海平,等.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治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2,18(05):145-146.

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32例临床分析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 女15例, 男17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8.4岁。病程2~27个月。有家族过敏史者10例, 有过敏性鼻炎19例, 有湿疹病史5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咳嗽, 有诱发因素22例, 其中吸入冷空气后加重10例, 吸入烟雾、煤气后加重7例, 运动后加重5例,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15例, 双肺呼吸音清晰14例, 3例咳嗽时双肺偶可闻及少量干鸣音。

1.3 辅助检查

12例化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1例胸部X线检查阴性, 11例双肺纹理增强。变应原皮试28例中尘螨阳性17例, 所有患者肺功能PEF变异率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及激发试验检查均为阳性。

1.4 诊断标准

上述患者均符合2005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1]: (1) 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2)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峰流速 (PEF) 昼夜变异率>20%。 (3) 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5 治疗方法

确诊后立即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250ug, 2次/d吸入治疗, 症状控制3个月后, 改为沙美特罗/替卡松250ug, 1次/d吸入, 该剂量维持1年未再复发, 停药观察。

2 结果

1 4 例1周内咳嗽症状消失, 13例1~2周内症状消失, 5例2~4周

内症状消失, 减量后复发3例, 停药后复发4例, 加量及继续给药均有效。

3讨论

目前大多认为CVA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相似, 是由多种细胞 (如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组织细胞分别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性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的气流受限[2]。有学者认为CVA是典型哮喘的前期表现, 咳嗽受体外围气道分布较少, 主要分布于大气道, 尔其仅表现为咳嗽考虑是由于CVA的气道高反应程度低于典型哮喘, 它的致喘阈值高于典型哮喘, 且炎性反应主要累及大气道。

CVA多仅表现为咳嗽, 临床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组患者中23例曾被误诊, 其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8例, 急性支气管炎8例, 间质性肺炎2例, 上呼吸道感染5例, 最长误诊时间为27个月。我们只有充分认识CVA的临床特征, 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CVA具有如下特征: (1) 有哮喘家族史或本人有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病史。 (2) 慢性咳嗽 (大于8周) , 以夜间及清晨为重。 (3) 常有明显的促发因素, 如吸入冷空气、吸烟、异味、运动等, 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 春秋季节多发。 (4) 听诊双肺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双肺呼吸音粗糙。 (5) 胸部X线检查基本正常或肺纹理增强。 (6) 经过较长时间抗炎、止咳治疗无效。具备以上特征, 并排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性咳嗽和变应性咳嗽 (AC) 、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心理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则应高度考虑CVA, 进一步可行肺功能测定及气道高反应检查。无条件行上述检查的医院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 若4周内症状消失亦支持CVA诊断。但应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不能除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 必须气道高反应检查阴性才可排除。

CVA的治疗较典型哮喘无明显差别, 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 本组患者采用的沙美特罗/替卡松为表面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合剂, 消除气道慢性炎症的同时可扩张气道, 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能更好地发挥表面激素的抗炎作用[3]。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且无明显副反应。变应原皮试阳性者均主张行脱敏治疗。同时应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 避免诱发因素。

临床医生在充分了解CVA的基础上, 加强对该病的重视, 详细询问病史, 完善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相关检测, 结合诊断性治疗, 就可对本病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 减少误诊率, 减轻患者的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11) :738~744.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4:64.

上一篇:推进过程中下一篇:PLC定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