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对策

2024-05-12

中考数学复习对策(精选12篇)

中考数学复习对策 第1篇

善于反思总结, 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反思、总结, 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 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优化过程, 探索规律, 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 更要关注题后的反思与总结, 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些学生崇拜老师“列方程总是胸有成竹, 添加辅助线总是马到成功, 演算证明总是简捷而又灵活”, 觉得自己课上也听明白了, 可为什么做题时还是动不了手?这是因为听课仅是获取知识, 动手探索才是运用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 才能举一反三, 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 小结一般可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 清楚理解解题结构, 以便形成迁移.考虑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哪些步骤易出错, 原因何在, 如何防止. (2) 重新评价解题方法, 找出最优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 想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 有无规律可循, 有无它法. (3) 分析重要步骤, 以便抓住解题关键.考虑解题的难点何在, 你是如何突破的, 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 再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 (4) 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换, 以便使问题系统化.考虑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何结构特点, 运用这些特征是否可以将条件加以改变, 结论加以引申, 题型加以更新, 解法加以推广.

中考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 为了全面考查初中学习情况, 中考试卷常常综合有关知识, 形成一个题目, 但为了避“超标”之嫌, 涉及的各部分知识目标要求相对不高, 这是命题者的常用方法.由于在平时教学中, 知识的综合是一个薄弱环节, 所以从进入复习开始就要结合复习内容“每日一题”地捎带进行小综合训练, 直至逐步进行大综合训练.

注重错题分析, 学会对症下药

平时练习、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 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 认真总结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要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题, 找出错在哪里, 出错的原因:属于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 要及时补救, 夯实基础;属于做题技巧没有运用正确的, 要吸取教训, 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如果对做错的题目不注意, 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错误思维, 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做错的.“错题档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 考试前只要拿出它, 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要争取做到每一类型错过一次之后下次绝不再错, 时间一久, 会做的题就越来越多, 考试时便可以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梳理主干知识, 采取“收缩复习”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可以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体系, 把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 形成知识体系, 总结解题方法;也可把典型习题分类整理, 力求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第2篇

长堰中学:吴金龙

初中数学知识所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毕业班的教师和学生所关心的。为此,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四轮进行——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

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第四轮,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

数学中考复习建议 第3篇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中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所以,考生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只要在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一般来说,可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初中数学脉络是由一个个基本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串起来的,其中每一个数学基本概念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某校的一次中考模拟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对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A.-20和-2b B.a+11和b+1C.a+1和6-1 D.2a和2b”,老师惊奇发现,这是10道选择题中失分率第二高的题,分析其原因,是考生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还停留在“数字相同,符号相反”的层面上,没有抓住“两数和为零”这一本质,事实上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这些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前面这道题折射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的漠视。所以建议考生在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对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的复习,要注重在对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概念。

第二轮,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大量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

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进行模拟训练,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

注意:自己评分应按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否則养成解题中“跳步”的习惯后导致不必要的丢分是很可惜的。

三、培养审题和解后反思的好习惯

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要不打折扣地做好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审题,制订解题方案,解答表达,解题后的反思,面对中考,考生被迫跳进题海,期望以多取胜,到头来常常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解对或证出为止,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的信息,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简单地说,许多考生在解题的环节中只做了中间的两个环节,对审题和解后反思根本不重视,例如有一中考题;“水果商贩以2元/千克的单价进了100千克橘子,由于运输、储存等原因,损耗了5千克,通过分拣,商贩准备将余下的橘子分成两档出售,较好的售价3.2元/千克,一般的售价2.6元/千克,(1)全部售完后,以进货总量计算,平均每千克获利的范围是多少?(2)若商贩在这笔生意中期望获得总利润不少于80元,则定为较好一档的橘子至少有多少千克?”不少考生到对答案时才发现“以进货总量计算”整一句话没看见,这是平时解题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所致,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审题失误呢?

1审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尽管是中考这种关键时刻,也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

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是考试基本功之一,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平时,同学们自己在做练习时,包括做课后作业,不妨试试限时完成法,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不要有停顿,不要喝水,不要说话。

2审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第一遍要粗读题,使自己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2)第二遍要精读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或圈出来,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视(3)第三遍要重读题,做完一道习题后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3要学会翻译数学题。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就是把大家觉得特别长的题翻译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的语言,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学语言,进一步用代数式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表达,有助于审题。

4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很多考生的思维定势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老师讲过的解法来依葫芦画瓢,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了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总之,请同学们牢记:审清题意是制胜的前提,粗心就等于把成功推向你的竞争对手,因此一定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滴“分”不漏。

2015年中考数学复习对策 第4篇

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紧扣《课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中考考试说明》,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和结论等应避免死记硬背,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些概念题、基础题的训练使概念、知识理解到位。 同时要根据中考难度7∶ 2∶ 1的分布,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在7与2分布上适当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题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确保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二、善反思,提能力

同学们在解题后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优化解题过程,找到解题的途径,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以后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 1)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例1 ( 贵阳市2014年适应性考试第16题)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a是 - 2 < a < 3的整数.

解此题运用了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分数的除法法则,把除法转变成乘法运算.

同时取a值时,必须满足 - 2 < a < 3的整数,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即a不等于 ± 1或0. 只能a = 2

( 2) 解题步骤和推理是否合理,出错环节应如何应对;

例2 ( 2013年贵阳中考15题)

已知二次函数y = x2+ 2mx + 2,当x > 2时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部分同学理解为,因a = 1 > 0,在 - m > 2的右侧; 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 > 2时,有 - m > 2,即m < - 2,导致错误,正确应为 - m≤2,得m≥ - 2

( 3) 解题方法是否妥当,有无其他方法,是否存在最优解法;

例3 ( 2012年贵阳市中考23题) 如图,在⊙0中,直径AB = 2,CA切⊙0于点A,BC交⊙0于点D. 若∠C = 45°.

则1BD的长是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对于问题2求阴影问题,部分同学求法:

也可以先证明∠B = ∠BAD = 45°,推出BD = AD

得到S1= S2. 故

显然后者解法最优.

( 4) 解题过程的关键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找出解题的一般方法及技巧.

例4 ( 2013年贵阳市中考20题) 已知: 如图,在菱形ABCD中,F点是BC上的任意一点,连接AF交对角线BD于E点,连接EC.

1求证: AE = EC

2当∠ABC = 60°,∠CEF = 60°时,点F在线段BC上的什么位置. 说明理由

此题的问题2要说明点F是BC中点关键是证明AF是等腰△ABC顶角的平分线或BC边上的高. 突破难点是连接AC,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或由已知角的角度求出也可.

( 5) 对问题进行变换思考,如条件和结论的变换、图形的变换等. 根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的结构和特点,可否对条件及结论加以拓展和引申.

例5 ( 2014年贵阳市适应性13题) 如图,AB是⊙0的直径,点C在⊙0上,动点P在弦BC上( 端点B、C除外) 移动,则∠PAB可能为度

此题条件不变,结论改为∠PAB的取值范围为 .

或若半径为a,且P点可取端点,则△ABP的周长的最大值是 .

三、重总结,补不足

在复习过程中,无论是习题的训练还是平时测试,都要善于总结, 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 查找错题的类型,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及时补救,防止重蹈覆辙.

四、调心态,迎中考

中考临近,多数同学对数学知识点都已系统回忆、整理. 通过笔记、 提纲、图表、考卷的复习,已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时同学们进行非知识性的备考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做题时书写要规范,合理分配时间等. 同时对个别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 要学会放弃,去做好有把握的题,已达到总体水平的正常发挥.

中考数学复习方案 第5篇

本套试题专门针对河北中考第19—26题编写,本书共五大部分,其中19—22题、第23题、第24题、第25题、第26题各自为一部分。

本书题目新、优,集资料性与实用性与一身。

试题五大特点

一、资料性

囊括最新3年中考真题,精选最近3年经典模拟,知识覆盖全面,题型覆盖全面。

二、权威性

中考真题原味呈现,一线老师心血结晶,中考专家严格审订。

三、科学性

分类编排科学,选题导向科学,训练设计科学。

四、备有提升题目,量够

共计57课时,在给出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题目的同时,给有余力的同学以拔高的机会。

五、以训练为主线,以考点为核心,以兴趣为原点,提升学生学习空间。

目录

第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河北19—22题)第01课时 程序性解答题

第02课时 三角函数之基本题型 第03课时 三角函数之综合应用 第04课时 网格专题

第05课时 圆一 第06课时 圆二

第07课时 统计与概率

第08课时 一次函数图象信息 第09课时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第10课时 反比例函数

第11课时 二次函数图象性质 第12课时 找规律

第13课时 妙用特殊值法与特殊位置法 第二部分 操作与探究(河北第23题)第01课时 旋转一 第02课时 旋转二 第03课时 图形的平移 第04课时 轴对称 第05课时 作图专题 第06课时 折叠对称 第07课时 相似探究 第08课时 拼图

第09课时 方案设计类 第10课时 阅读理解一 第11课时 阅读理解二 第12课时 新定义类

第三部分 猜想、判断与证明 第01课时 旋转一 第02课时 旋转二

第03课时 直角三角形专题 第04课时 角平分线类 第05课时 旋转相似类

第06课时 多边形的形状判定类 第07课时 见中点“9”变“8”类 第08课时 见中点(或等分点)作平行 第09课时平移与折叠类第 第10课时 与正方形有关的证明 第11课时 与正方形有关的证明二

第四部分 函数综合应用(河北26题)第01课时 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第02课时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第03课时 一次函数表图信息一 第04课时 一次函数表图信息二 第05课时 二次函数之面积类 第06课时 函数图象信息三 第07课时 二次函数经济类之一 第08课时 二次函数经济类之二 第五部分 动点(河北25题)第01课时 简单动点

第02课时 动点加动线

(一)第03课时 动点加动线

(二)第04课时 动线三

第05课时 运动中的相似 第06课时平移图形 第07课时 动点与折叠 第08课时 运动与变换 第09课时 动变图形 第10课时 动点问题

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6篇

一、多研究,多了解

1研究考纲。

面对中考我们要研究考纲,考纲中十分明确的指出了中考考点,我们老师要使中考知识点形成知识树,做到心中有数。清楚各部分知识的比重,清楚每个知识点对应的题型。考纲对我们的第一个作用是使我们知道了中考考点;考纲的第二个作用是每个考点配备了相关的习题;考纲第三作用使我们知道了各部分知识在中考中的地位,给我们大致的指明中考的方向。

2研究近几年长春市中考试卷。

经过长春市几年的自主命题已经初步的形成一定的风格和模式。整张试卷共有26道题,8个3分的选择,6个3分的填空,这两部分组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的顺序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感,但整体来说是非常的简单;4个5分,4个6分,2个7分,2个10分,我们要深入的研究这些题,每道题大致考查什么知识点几乎都是定式,知道每道题考什么,怎么考,考多深。每道题我们要对应上易中难三种层次的习题。同是要清楚这些题应用了那些方法,考查了那些数学思想。还要知道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以便我们找出相应的对策。

3了解出题人。

因为每年出中考题的主角都是固定的,所以研究一下出題人的风格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怎么研究出题人的风格就要研究历年中考试卷,平时多做一些出过中考题的老师命的题,参加中考的相关会议。

二、章节复习与综合试卷同行

基础复习按照考纲上的章节进行,达到知识点对应题,题对应知识点,每章做好反馈,验收,总结提炼和相应的拓展。对于学生没有掌握好的,老师要自己选些相关的练习,达到突破疑难点的目的。在章节复习的同时每周至少要做一套综合试题,目的是使学生的清楚哪部分题感觉不顺手,使学生对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更有侧重点。章节复习是这一环节的重点,一定要打牢基础,使知识形成网络,促进能力的提高。

三、综合试卷与专题训练同行

做综合试卷要使学生做到题型清楚,考点清楚,考察的方式方法清楚,考察的思想清楚。要严格要求答案的质量,答卷的时间,及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做完试卷要对试卷做出简单的赏析,品评一下优点和不足。专题训练是针对做试卷时出现的问题或重点,用专题加以突破。注意试卷的选取要符合长春市的命题模式,出题人要尽量选取出过中考题的老师,质量要高,题型要新。每张卷要使学生达到事后满分,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完善老师讲的功夫

老师的讲解要清楚,书写要规范,要有拓展和外延,要及时提炼方法总结经验。就拿一道典型例题来说明一下,读题时要由已知条件来拓展知识点,如:看到平行四边形就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看到直径就想垂径定理和它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度等等,既看到一个点想到一个面;讲解思路要清楚,接下来要有规范的书写过程,回过头来要总结经验或方法,提炼思想,最后是拓展和应用。拓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横向加宽,就是把相关知识做一下联想和对比,联想可以从一个知识点想起,可以从题型想起,可以由解题思想想起也就是想出一些有共性的习题。另一种是纵向加宽,就是改变题的条件形成新的结论,在原题上改题,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一道题。这两种做法能达到举一反三,促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学生考出成绩,老师要丰富和完善自己。

五、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探究 第7篇

一、中考数学复习应以“双基”为主线,注重复习方法

数学经历了由重“双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到重“四基”(增加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在现阶段还没有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方法的情况下,忽略“双基”的培养是非常可怕的。教学实践证明“双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基本功扎实是显而易见的。

1. 中考复习要重视课堂学习、课本学习。

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教学学习中度过的。教师以现行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考查,而且目前课本知识内容的连贯性、权威性,是其他任何参考资料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学生复习时虽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两种参考资料作为课本的补充,但不可盲目使用和迷信考试辅导资料,而必须以课本为复习依据,吃透课本,强化“双基”,避免舍本求末。总之,课本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2. 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教师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勤动手、算到底和一次性做对题的习惯。学生对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结构特点要熟悉、掌握,对“根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不能忽视低。教师应加强“配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利用“配方法”构造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从而作抛物线的图像,求最值,等等。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宏观型思想方法,包括抽象概括、化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归纳猜想等。第二类是逻辑型思想方法,包括分类、完全归纳法、反证法、演绎法、特殊化方法等。第三类是技巧型思想方法,包括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学生应对其中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要熟悉掌握,在复习备考中更应纳入到自身知识结构之中,在中考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 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做到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阶段,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纳。

中考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是强调阅读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平时做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本质,平时加强自己审题能力的锻炼,才能做到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后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变通思维方式。学生应注重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同一题目,寻找不同的方法,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

(3)学生应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后能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知道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已改变。例如: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图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学生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以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三、从自身出发,调整心态,有的放矢地复习

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强化薄弱知识的方法、能力环节的复习训练,分析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弱项,要以强项带弱项,根治知识的盲区、死角。在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知识、技能上多下功夫,这些位置也是考试命题的热点、焦点,学生应加大“投入”,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同阶段复习学生应各有侧重,把知识技能的“点”和“线”结成网,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将思想方法形成整体框架。

四、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选制题目

中考复习的后半期,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模拟试题排山倒海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就是有三头六臂,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多大帮助,甚至阻碍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思维,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不算,且收效甚微,陷学生于深潭迷雾中。因此,对于每一份资料、每一张试卷,教师都先全面通读,“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筛选典型的、有价值的题目给学生做。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大纲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以及重复训练的题目,教师要考虑将其删去;对于涉及教材重点知识又有必要重复训练的,教师也要注意题量,而不能不管试题好坏,不管资料质量,不管学生是否已掌握,一见题目就拿给学生练,此是劳命伤神之举。当然,精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分析、掌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向,研究大纲、钻研教材,才能在精选题目时看得准,抓得稳。

五、灵活进行变式,培养学生变试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许多题目稍加改动,便可得到一种创新型的题目。比如,将已知和结论交换一下,把定点改为动点,把结论设置成猜想,等等,都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都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能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性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又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实践性。教师每节课都能依据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编写数学题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这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育.

[2]教师能力学.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8篇

一、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规范化的限时训练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更突出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递进, 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分散到几册书中。所以, 复习时要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 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可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体会知识点, 让学生说出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并让学生利用此知识点编一些简单的题。在总结知识系统时多让学生总结联想, 如复习二次函数时, 学生可想到解析式、图像、性质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等。

新课程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运算和解题过程的要求相对降低, 导致学生的运算准确率低, 必要的解题步骤书写欠规范。除了要巩固知识点, 还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 训练出表达的简洁和严谨。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 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成四轮进行:

第一轮, 摸清初中数学的脉络, 开展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 起点较低, 许多知识源于课本, 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 夯实基础, 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 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提高应变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 在做题时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有些中考题就是书上例题和习题的延伸、拓展。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例如, 中考时涉及的动点问题及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 也常涉及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

第二轮, 针对热点, 抓住弱点, 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命题的特点, 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 进行专项训练:实际应用型问题;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标信息题;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的探究性试题;几何代数综合性试题等。

第三轮, 综合训练 (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 加强解题的指导, 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10份进行训练, 每份的练习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要及时批改, 重点讲评。

第四轮, 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 教师要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 扫清盲点, 或找出以前试卷的重点, 对以前的易错题进行最后一次清扫。

三、抓住考试要求, 深化知识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遵义市的实际情况, 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能综合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之中。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 大致可分成两个层次。①狠抓重点内容, 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 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②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 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 解题还没有思路, 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 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 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

四、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 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现实生活事例, 教学生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全过程, 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 完成知识的猜想与证明。

五、调整好心态, 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 不但使学生, 教师也要调整好心态。在中考复习时, 学校领导或专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 正确看待成绩, 增强自信, 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其次, 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 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 数学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不断增大, 考生一次没有考好或是有不懂不会的题是很正常的, 切忌一味的焦虑、着急,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因势利导, 及早疏通学生学习上、心理的上的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浅析 第9篇

(1)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在复习前要做好复习计划, 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订一个与教师指导互补的复习计划.

(2) 反复研读 《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 对数学考试的内容范围及各部分的能力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做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明确往年的命题规律和命题形式, 关注题目的难易度, 统筹安排复习计划, 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3) 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 起点低, 许多试题源于课本, 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 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 夯实基础, 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进行系统的梳理, 按照课标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要求归纳整理, 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有机的知识网络.复习时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分类去设计每一个专题, 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方法主要有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面积法、拆分与组合等.平时要重视演练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明晰题型的特点, 做到“新题旧做, 旧题新做”.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4) 建立备忘录, 准备一个记录本, 对一些典型题解、 疑难、易错和易忘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 随时记录, 积累解题经验教训, 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

(5) 进行诊断性练习, 找出问题早日补缺. 学校进行的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做完整的模拟题, 在这种测试中解错的题目很难一次性更正. 只有将多套题中的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 才能诊断出哪一类题容易做错. 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 进行诊断性的练习, 才能及时查漏补缺, 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6) 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 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 “热点”. 因此, 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 例如, 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图形、坐标与图形, 等等. 广大考生要注意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二、精讲精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1) 第一轮注重有效训练, 加强对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 切忌面面俱到; 要有针对性, 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 重要处要狠下工夫, 不惜“浪费”时间, 舍得投入精力. 第二轮可按题型复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加了研究型、探索性、开放型问题, 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 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 经过推理与计算,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 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平时解题时, 立足通法、 兼顾巧法. 注意分析比较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熟悉每一种方法的实质、解题步骤和它所适用的题型, 灵活运用常见的添辅助线的主要方法. 注意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一题多解, 多题归一, 优化自己的思维能力.

(3) 审题要慢, 解答要快. 有的学生不注意认真审题, 题目还没有读完, 就开始做题了, 可想而知, 题目都没有读完作出的答案能对吗? 也有的学生凭印象答题, 看到比较熟悉的题设就认为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那题, 从而很快地下了结论, 这样很容易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书写时注意提高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表述要合理、规范, 解题时可尽可能画一个草图帮助思考. 面对难题, 讲究策略, 争取步骤分.

(4) 定期检测, 及时反馈, 评卷时严格按照中考评分要求, 按步骤和知识要点给分. 重视分析解题思路, 发现规律, 寻找解题策略, 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问题的类比、延伸, ……, 突出一个“透”字.

(5) 用好自己的 “错题记录本”, 解题后可写一些感悟和反思, 归纳题目中的思想方法. 如怎样找到一个题的突破口? 解题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 该题哪些地方易错? 这种方法还能解哪些题目? 还有其他解法吗? 等等.

三、关注社会热点,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归纳出变化规律, 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 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这类注重联系实际、 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 体现时代性, 并且能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 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 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 这方面的试题不拘泥于课本, 形式多样,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是时代的需要. 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图表、整理信息、 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 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

以上是本人在教研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希望给同仁们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摘要:针对近年的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和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 结合笔者近几年参与岳阳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 特向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提出复习几点建议.

怎样做好中考数学复习 第10篇

一、紧扣教材, 归纳总结

中考试题还是以教材基础题目作为主要内容, 不少是教材中的原题或变式题, 虽然有些题目是教材试题的拔高, 可其根本还是源于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只不过是编者进行了一些变式和迁移。因此, 在复习时教师要紧扣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整理, 使数学知识系统化。比如代数可以归类成实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以及统计初步等五个部分;几何可以归类成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五个部分。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类, 使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熟练掌握相关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和证明过程, 选择典型性的例题, 并分析其解答的过程及方法。最好是让学生把重点内容的例题与习题沉下心来再做一遍, 及时归纳与整理重要的解题方法, 不要埋头于大量的课外习题而抛弃了数学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

二、注重基础, 巧记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就是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与定理等。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对知识结构进行再梳理, 在整体上形成系统的感知和框架, 也要总结出某一类题目的基本解法和解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到解题实践中。比如八年级数学通过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类比获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经常考到的内容, 对于这一点, 要从整体上把握, 熟练地对这两块知识相互转化。再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间的内在联系来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其内在联系, 共同揭示“等”与“不等”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从而引导学生明晰这类数学题目的特点, 把握基本解法。而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依靠学生所学过的基础性知识。

在中考数学试题中, 除对基础性知识进行考查外, 还把考查数学方法放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如换元法、配方法与判别式法等常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应该熟练把握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及其所适应的题型和相关的解题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解题方法, 把握一些解题规律。如在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学中, 总结出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对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总结出解法:待定系数法、公式法、交点式、顶点式。经过不断地归纳, 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进而把握相应的解题规律。

三、把握重点, 探究热点

在多年的数学中考中, “方程”“函数”和“圆”都是作为重点考查内容出现的, 因此, 学生要重点把握这些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中, 应用类型的题量有所增加, 不过, 应用类型的题目不仅仅只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之类, 还有应用性的函数类题目、生活中的不等式应用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概率的应用题等。这类题目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力的考查, 且难度逐渐加大。在复习时,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研究, 并且加强此类题目的训练, 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除此以外, 一些可以显现学生探究能力、求异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试题, 比如阅读理解类、探究类、设计方案等试题, 也逐步成为试卷中的热点题型, 这类试题大都来自于教材, 要求并不算太高, 不过题型新颖, 内容较长, 很难清晰地理清, 因此,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把握此类题型。

四、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中考数学总复习工作要依托学生的实际, 面向每一个学生, 依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整体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师首先要关注落后学生, 根据落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策略。因为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 所以复习的起点应该放低, 以基本计算能力和基础知识理解作为起始, 使复习的内容降低到这些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教师要以学生的已知知识作为复习的起点, 通过已掌握知识点和未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进行类比复习。如可以把“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 把“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类比, 把“三角形相似”与“三角形全等”进行类比。由于这部分学生一直基础比较差, 要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就要靠反复的强化训练。教师针对习题检测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 把集体讲解与个别针对性辅导紧密结合起来, 加以纠正与强化, 及时反馈训练情况, 进而提高查漏补缺的效果, 让落后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帮助, 从而产生复习激情, 促使学生的整体复习质量提高。其次, 教师要关注中等学生的稳步提高。这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特别的牢固, 解析题目过程中不是少这儿就是少那儿。所以, 对中等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格起来, 督促他们做题时做到缜密思维, 细心处理每一个环节。第三, 教师要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力度。在解题过程中, 教师要引领他们尽可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积极开拓发散性思维, 求新求异, 要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把握逻辑关系, 争取使自己的解题过程完美呈现。对于有能力的优等生, 在课外应适当对其进行拔高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解题灵活程度与深度。

总之, 提高复习效果是中考数学复习的终极目标。数学教师要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 积极探究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方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好复习迎考计划, 在这有限的中考时间内使学生的数学总复习达到最优化。

摘要:在中考复习中,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数学总复习达到最优化, 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发现,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紧扣教材, 归纳总结;注重基础, 巧记方法;把握重点, 探究热点;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茁娇.如何做好中考数学临考复习[J].学生之友 (初中版) , 2009 (4) .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中考数学学科的复习设计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时间紧迫,提高中考数学的复习效率不可小觑。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能力、获得中考胜利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中考方面的相关信息,依据考试大纲制定复习策略。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浅谈一些看法。

一、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教研组要组织所有数学老师进行考法研究,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纲,研究中考复习策略。每位数学老师都进行专题发言,并制订出一套较好的复习计划。作为考生必须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要引导考生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给分点要牢记于心,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二、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系统复习,抓好基础

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同时,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训练,提高能力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与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典型问题、中考热点复习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通过专题复习的形式全面复习。同年级数学教师每人研究一两个专题,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按《考试说明》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数与式;2)方程与方程组;3)不等式;4)函数;5)统计与概率;6)直线型;7)相似;8)解直角三角形;9)圆;10)图像信息问题、情境应用题、阅读理解问题。

中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一般较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初中数学教材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中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只有这样,考生在中考中才能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轮:中考模拟,加强练兵

这一阶段,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教师应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体做法是:编制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与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解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三、调整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班会、专家讲座等),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其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随着复习的深入,数学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考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考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改正试卷、小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使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中考数学复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细心和耐心是我们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掌握考试方向,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因人而异,合理安排,深入学生,排忧解难,了解学生复习情况,不断地调整复习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考出自己最好的答卷。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复习计划,专题复习,综合训练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 任务重, 要求高, 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近几年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实际, 谈谈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一、通读课标, 研究纲要

《课标》和《中考命题指导纲要》是中考命题和复习备考的依据, 应认真研究, 确保目标合理、方向正确, 深度、难度把握准确。特别是《课标》 (修改稿) , 完善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四基”和“两能”;对具体内容做了适当增减等。研究《中考纲要》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 从而增强复习的指导性、计划性、针对性。

二、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订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 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 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 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 培养哪些能力, 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实现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 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 形成技能技巧, 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三、系统复习, 夯实双基

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 基础分占总分的70%。中考数学试题大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考数学试题不会超标, 同时意味着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因此,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全面复习, 打好基础, 真正回归课本, 回归基础, 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 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做到: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 弄懂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 会做课本上的每一道习题, 会对课本上的题目进行演变, 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 改变题目的问法等。

第一轮复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改造, 必须深钻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2.不搞题海战术, 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及时反馈。4.从实际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采用“低起点, 多归纳, 快反馈”的教学方法。5.注重思想教育, 不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并创造条件, 让学生体验成功。

四、专题复习, 提炼方法

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进行专题复习与指导。第二轮复习要突出重点, 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 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结合《考纲》进行专题复习, 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 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些题型。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重视知识的综合、横向联系;

重视合情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 应以题论法。

2. 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

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 这是由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所以学生要自己做好归纳和总结, 这是提高能力的最好方法。

3. 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不能加大练习量, 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它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五、综合训练, 提升技能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训练学生解题策略, 提高应试能力。在强化训练时, 要做好以下两点:

1. 出好或选好试卷:

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 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

2. 综合测试试题的讲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讲评的重点, 不面面俱到。讲评的重点就是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地方, 中考的重点内容; (2) 在讲评中适当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 因为, 中考试题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教材例题或习题的变式; (3) 在变式训练、延伸拓展的基础上, 对同类型试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以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类型题的策略; (4) 对选拔性试题主要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上一篇:桥梁信息管理下一篇:中草药牙膏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