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纵隔手术范文

2024-05-08

子宫纵隔手术范文(精选9篇)

子宫纵隔手术 第1篇

关键词:子宫纵隔畸形,不孕不育,宫腔镜手术,效果

子宫纵隔畸形是临床上一种最为常见的子宫畸形,易导致妊娠患者流产及早产,或者使适龄女性不孕不育,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1,2]。为探究宫腔镜手术对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委会审批通过,排除宫腔镜手术禁忌及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67±5.64)岁,其中原发性不孕19例、继发性不育24例;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13±5.12)岁,其中原发性不孕20例、继发性不育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前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于腹脐耻间正中做切口,逐层打开进入宫腔,充分暴露子宫在术野下,利用鼠齿钳提取纵隔,将纵隔顺着子宫壁切除,切除后进行常规子宫吻合术。观察组则实施宫腔镜手术,手术期选择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同样采取硬膜外麻醉,在手术前一晚将硅胶管置入患者宫颈内促进宫颈软化,并将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作为子宫扩张剂,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于膀胱中提高B超显像的质量。手术操作时,取膀胱截石位,为患者铺垫消毒巾,将患者宫颈部位充分暴露,并明确好宫腔镜深度及排尽空气,置入宫腔镜于患者宫腔内,进行全程B超监护,实施子宫纵隔切除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针状电极、环形电极或微型剪将纵隔切开,待患者宫腔形态恢复后行切口缝合。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手术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术前分娩情况进行记录,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分娩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分娩率比较

术前,观察组有4例分娩,分娩率为9.30%;对照组有5例分娩,分娩率为1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术后,观察组有36例分娩,分娩率为83.72%;对照组有34例分娩,分娩率为79.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05)。两组患者术后分娩率均明显高于术前。

3 讨论

子宫纵隔是子宫在发育的过程中,两侧苗勒管侧方融合发生异常而在子宫腔内形成纵隔,可表现为双子宫、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不仅破坏宫腔形态,还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以及妊娠结局产生危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传统方式对子宫纵隔进行治疗是采用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使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较慢,延长住院时间,且术后可能产生宫腔粘连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为提高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分娩率,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术措施提高疗效。

本次研究发现,实行宫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实行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术后的分娩率为83.72%,显著高于术前的9.30%,可见宫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而宫腔镜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临床上可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子宫腔内病变疾病,有关研究表明,使用B超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存在约有15%的误诊率,而使用宫腔镜可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特别是联合B超检查,能够更清晰观察宫腔畸形,有效降低疾病的误诊率[4]。在宫腔镜下对患者进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电切、电凝的效果以及创伤小、疼痛轻等优势,有效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的子宫形态恢复正常。牟英辉[5]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畸形中,不需要切开患者的子宫肌壁,不会过多影响子宫的正常分娩功能,使子宫的修复时间得到缩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妊娠。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还可发现子宫内的宫腔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其他疾病,若患者出现此类病情,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妊娠几率。

综上所述,对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分娩率,值得在临床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淑华.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72-73.

[2]刘秋香.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94-95.

[3]张文香,周永丽.宫腔镜检查在不孕不育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吉林医学,2013,34(24):5002-5003.

[4]李明霞.不孕不育症宫腔镜诊治的生殖预后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100-101.

子宫切除手术后吃什么好? 第2篇

做完子宫切除后一定要重视护理,尤其是饮食护理。首先进食时间一定不宜过早,一般在术后6小时后病人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延长吃流质、半流质食物的时间,以利于消化,如藕粉、橘汁等,或选用瘦肉或鲜鱼熬汤,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增进食欲,病人就会很快康复。

子宫切除后患者要多吃蔬果及高纤类之食物,每天摄取-3000cc水份,预防便秘若有双侧卵巢切除者,易有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多增加钙质及荷尔蒙摄取。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烧烤、腌制等食物尽量不吃。

子宫切除手术伤口一般两个月左右就能愈合。在此期间食物不能太素,要食用一些量少质高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肉类、牛奶、豆类等,因为高蛋白能帮助伤口的愈合。

“子宫纵隔”能正常生育吗?等 第3篇

江西周娜

所谓“子宫纵隔”是指子宫外形正常,但从宫底至宫颈内口或外口有纵隔。根据分隔宫腔的程度分为不完全性及完全性纵隔子宫。一般说来,育龄妇女非妊娠期多无症状,但怀孕后容易发生自然流产、早产、胎位异常及胎盘滞留等,因此,对于多数子宫纵隔患者来说需要做手术后再考虑受孕。当然,部分纵隔子宫患者也可正常怀孕到足月,平产或剖腹产生出健康宝宝。

建议:1、你在近期内复查彩超以确定是否有“子宫纵隔”的情况。2、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如发生流产也不必强行保胎,清宫术不会改善“子宫纵隔”情况。3、目前国内有条件的大医院采取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纵隔子宫,这项技术无痛苦、恢复快、受孕率高。你需要根据病情而定,如果不幸流产,你应及早手术根治,以便早日生个健康宝宝。

怎样预防颈源性头痛?

我患有头痛很长时间了,用过很多治疗方法都不太管用。医生说是因为我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

郑州李俊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病以及急、慢性:项椎损伤引起的,其特点为反复在头枕部、头顶部、太阳穴、前额或眼眶周围或者上述部位同时出现钝痛或酸痛,头痛的同时伴有脖子上部的疼痛,脖子周围多有按压痛;脖子僵硬,活动不灵活;头或脖子部位多受过外伤。

预防颈源性头痛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姿势,避免同一姿势持续时间过久,坚持做工间操,必要时更换工种。2、预防头颈部外伤,并及时治疗头颈部急性损伤。3、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

传统上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主要是以针灸、按摩、推拿、理疗等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是由于颈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骨及颈部肌肉组织的损伤或无菌性的炎症,有些传统的方法如果应用不当,会造成损伤加重。近年来,主要采取的治疗:疗法是将消炎镇痛药注射到发生病变的部位,药物在局部充分发挥作用,使软组织的炎症减轻和消失,颈源性头痛也随之缓解。对于发病时间比较长,头痛比较剧烈的病人则需要手术治疗。

“老慢支”排痰四法

我父亲今年62岁,患有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最近他时常出现咳嗽不止,并伴有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气喘、胸闷的情况。请问,如何帮助“老慢支”患者有效排痰?

河北 肖晓敏

“老慢支”的临床特点是痰多。若痰积聚在呼吸道内排不出,会使病人气喘、胸闷的症状加重,导致继发感染,甚至死亡。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老慢支”患者有效排痰:

运动法 对可以运动的病人,家人应帮助其定期在室内适当走动,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并使肺部得到活动和震动,有利于痰液排出。

拍背法 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让其取侧卧位,将臀部垫高15度左右,头部略低,家人用手掌由上而下轻轻拍打病人背部,然后嘱病人深呼吸。每天进行2~3次。这可使滞留在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的痰受到震动而移动,有利病人将痰咳出。

蒸汽吸入法 可用直径为10~15厘米的杯子,内盛半杯开水,将口鼻置于杯口上,用力大口吸蒸汽,这样可使气管内的痰液稀释而顺利咳出。有条件的可购置一台雾化吸入器使用,效果会更好。

紧急抠痰法 患有“老慢支”合并肺气肿的老人,往往因感染严重,而形成大量的块状痰,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家人应立即用餐匙柄、牙刷、筷子等物压住病人的舌头,将裹有小毛巾或纱布的手指伸向其喉部,将阻塞的痰块抠出。

若采取以上方法效果均不明显,应立即将病人送医院诊疗。

小动作自我缓解耳鸣

我是个脑力工作者。两个月前,我常常觉得耳朵嗡嗡直响,日夜不停,搞得我整天心神不安,去医院五官科检查,也没查出个所以然,医生说可能是疲劳导致的。请问,这种耳鸣要紧吗?有什么治疗办法?

湖南岳鸣

耳鸣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所以出现耳鸣后应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原因,一时查不到病因者,应定期复查。如果是因紧张、疲劳、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多是脑力劳动者由于连续用脑过度而造成的,经过适当的休息,耳鸣可以好转、消失;血压过高或过低、贫血、脑动脉硬化或供血不足等造成的耳鸣,要着重治疗原发疾病,耳鸣也可以随之好转。

治疗耳鸣的常用药物有血管扩张剂、能量制剂、维生素类及镇静剂。在日常生活中可做以下几个简单的小动作来缓解耳鸣。

1、耳部按摩:洗脸时轻轻按摩揉搓耳朵及耳垂,或是将双手掌按住耳部,用四指敲打后脑勺,这样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促进血液、淋巴循环,缓解耳鸣。

2、张嘴和闭嘴:每天早晨起来时,将嘴最大限度地张开,向外呼出一口气,然后用力吸一口气再闭合起来。这样张张合合,连续多次,以加速血液循环,并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对于耳鸣也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3、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直到感觉耳部轰轰有声为止。这样可以增加耳部血液供应,对缓解耳鸣有好处。

孩子便秘,父母如何做?

我儿子四岁了,老是便秘,一个星期才上一次厕所,一蹲就是半小时。每次他都急得直哭,就是拉不出来。孩子体形也很瘦。我想问一问,该怎么样治疗呢?

山东王青

您的孩子是患上了慢性功能性便秘,日常饮食中缺少纤维素是主要原因,父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避免孩子偏食、挑食,不要让其长期吃精制米面,应多吃芹幕、白菜、水果、玉米、高粱、白薯等。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当孩子已经出现慢性功能性便秘,可以在每次早餐后让其去厕所坐便至少10分钟(有一个支架承托他),并教其学会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即排便过程中松弛骨盆肌肉并屏住呼吸,以增加腹压。

适当使用润肠通便剂 当孩子自己无法排便,可以适当选用开塞露和甘油栓,每日早晚二次使用,所用剂量可调整到至少在2天以上大便松软,且排便无痛,一般可在使用数周后根据病情停用。

必要的辅助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对顽固性便秘或疑诊为慢性器质性便秘的孩子,应做腹部X线平片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先天性肠道畸形。

过度运动损伤神经,怎样恢复?

我儿子今年15岁。上个星期他与同学们打赌,硬是咬牙做了100个俯卧撑。当天晚上,他就感到肩膀酸痛,第二天早晨连胳膊都抬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西安王军

根据你的来信所述,孩子在难以承受的情况下硬是做了100多个俯卧撑,而后出现肩膀酸痛及胳膊上抬困难等临床表现,估计是因过度运动导致三角肌重复剧烈收缩而引起的“臂神经丛麻痹”。大量的超负荷做俯卧撑是这种神经损伤性疾病最为常见的病因。

因过度运动引起的臂神经丛麻痹,主要临床表现就是上肢不能抬高,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外展困难,由此使得穿衣、洗脸、刷牙变得困难。在治疗方面首先要固定手臂、注意休息;其次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强的松,每次5mg,每日3次;同时在伤后24小时予以热敷、按摩或理疗,以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

纵隔子宫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妊娠1例 第4篇

患者, 30岁, G3P2, 顺产。因停经42天于2008年1月5日来我院就诊, 末次月经2007年11月23日, 既往月经周期规律, 无异常不适。自诉在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置宫内节育器 (IUD) 1年半 (无IUD脱落史) , 入院后常规体格检查:T 36.5℃, P 80/min, R 15/min, BP 120/80 mmHg, 尿HCG (+) 。B超检查见孕囊直径约2.3 cm, 宫腔内见IUD。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 阴道通畅, 宫颈光滑, 阴道无异常分泌物, 阴道清洁度I度, 子宫前位, 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确诊为带器妊娠后, 按手术常规行负压吸宫术加IUD取出术。术中探测宫腔大小为11 cm, 稍向右偏, 并探及IUD, 于取IUD同时行负压吸宫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检查吸出物, 未见到妊娠囊, 误认为漏吸, 立即B超复查, B超示宫腔内妊娠囊仍在, 于是再次行负压吸引术, 但吸出物仍未见绒毛, 再次B超复查, 探头纵切见到子宫前位, 增大, 宫腔见到妊娠囊, 横切见宫底较宽宫体中央有一纵隔、将子宫分成2个宫腔, 一宫腔内有积血、另一宫腔内见一孕囊, 确诊为纵隔子宫, 建议1周后再次行负压吸宫。1周后, B超复查子宫增大、增宽, 左侧宫腔早孕约49天, 遂及在B超监测下行负压吸引术, 术中探及右侧宫腔大小为10 cm、在子宫颈内口稍上方探针向左倾斜探及一小孔, 遂缓慢进入左侧宫腔, 两次探测宫腔12.5 cm。行左侧宫腔负压吸引术, 手术过程顺利, 吸出物为妊娠组织。术后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周后复诊无异常建议采取其他避孕措施。

2 讨 论

子宫畸形是放置宫内节育器 (IUD) 禁忌证之一, 纵隔子宫是子宫畸形的一种, 因此也不适宜放置IUD, 应采取永久性的避孕措施。纵隔子宫依靠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腔镜确诊。纵隔子宫易发生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 若妊娠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来操作或建议到上级医院来处理。术前应明确诊断, 有难度可在B超监测下行负压吸引术。由于该例患者有2次顺产史, 未发生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 因此未考虑子宫畸形的可能, 置IUD时未确诊为畸形子宫而当正常情况给予右侧宫腔放置IUD, 使左侧宫腔受孕而致避孕失败。由于人工流产术前没有发现患者为纵隔子宫, 导致前次手术失败。

参考文献

[1] Van Kasteren Y M, Hundscheid R D, Smits A P, et al. Familial idiopathic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n overrated and underestimated genetic disease[J]. Hum Reprod, 1999, 14 (10) :2455-2459.

子宫纵隔手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2012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3例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畸形患者。其中1例已婚, 2例未婚, 年龄为17~27岁, 平均年龄22岁。1例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 1例人工流产手术时发现, 1例妊娠检查时发现, 3例均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3例均月经正常, 无痛经, 否认性交困难。2例为初次妊娠, 1例未避孕未孕半年。

1.2 诊断标准

妇科检查见阴道完全纵隔, 于两侧阴道内各见一宫颈, 超声检查明确诊断。3例妇科检查均可见阴道完全纵隔, 均经阴道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 行阴道纵隔切除术, 1例患者宫腔镜下见双侧宫腔均呈单角状, 分别于两侧宫腔内可见输卵管开口, 双侧宫腔无交通, 腹腔镜下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宫底部平整, 表面光滑, 双侧卵巢输卵管未见异常, 因而单纯行阴道纵隔切除术。

2 结果

2例能正常受孕, 因妊娠期间发现, 未行任何治疗。1例患者行阴道纵隔切除术后尝试自然受孕, 随访3个月, 尚未妊娠, 检查发现男方患有弱精症。

3 讨论

正常女性胚胎第10周双侧苗勒管的中段和尾段会合形成子宫及阴道上段, 苗勒管最尾端与泌尿生殖窦相连形成阴道的中段、下段, 合并初期一直保持有中隔, 使之有两个腔, 12周时双侧苗勒管间的中隔融合形成单腔。在融合过程中受内外界因素的影响, 中隔发育停止或融合不全, 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子宫中隔、阴道纵隔等各种类型的畸形发育。本文中3例病例均为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的生殖道多发畸形, 是一种未经分类的苗勒管异常, 较罕见, 在1979年Buttram分类系统及1988年AFS分类中没有相对应的类别,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生殖器官畸形, 不能用经典的苗勒管发育畸形学说来解释[3]。阴道完全纵隔没有症状, 多不影响性生活。中隔子宫可能对妊娠无影响, 也可能导致不孕、反复流产、早产及胎位异常。中隔粘膜、血管呈放射状, 血液供给不足, 孕卵着床于中隔, 结缔组织可造成蜕膜与胎盘形成不好, 中隔肌纤维增多导致不协调的收缩可引起流产。中隔子宫的存在使宫颈肌肉与结缔组织比例失衡, 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 增加早产机会。中隔宫腔狭小, 胎儿活动受限, 臀位发生率高, 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发生率均较正常妊娠高数倍, 妊娠结局最差, 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2]。

因完全中隔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同时存在, 当检查发现阴道纵隔时, 要同时注意有无子宫畸形。该疾病患者因多无临床症状, 妇科检查时稍疏忽则容易漏诊。本文一病例在常规妇科检查时并未被发现, 在人工流产手术时未能探入对侧宫腔才被发现。妇科检查时要注意观察阴道口情况, 尤其是在怀疑有子宫发育异常时。阴道纵隔检查中, 将阴道窥器横放, 将窥器两叶分别放置在两侧阴道内可以清楚地暴露阴道纵隔。诊断子宫畸形的方法有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MRI检查、宫腔镜及腹腔镜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及重复性好的特点, 既可以观察子宫外形又可以了解子宫内膜的形态, 其中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准确率更高, 可达100%[4]。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首选方法[5]。本文中3例病例均可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的结果是诊断子宫畸形的“金标准”[6], 但因为其有创性, 且费用较高, 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7]

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可能没有症状, 这类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没有症状的阴道完全纵隔一般不用治疗, 但有学者认为切除阴道纵隔, 除了改善性生活质量外, 还有利于精子通过较成熟的宫颈, 增加另一侧宫腔受孕的机会[3], 对这类患者首选阴道纵隔切除术。本文中2例患者无症状无需手术也可以正常妊娠, 对这类无不孕史或流产史的患者不必做预防性阴道纵隔和子宫中隔切除。有性交困难的患者可先切除阴道纵隔, 如有不孕或反复流产可再行手术切除子宫中隔。在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切除子宫中隔安全、简单, 不开腹, 已成为子宫中隔切除的主要手段。1例患者在宫腔镜下探查子宫为完全中隔子宫, 双侧宫腔大小形态尚可, 功能类似双子宫, 术中保留子宫中隔, 而切除阴道纵隔, 增加另外一侧宫腔受孕的概率。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诊治的3例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例能正常受孕, 因妊娠期间发现, 未行任何治疗。1例行阴道纵隔切除术尝试自然受孕, 随访3个月, 尚未妊娠 (男方弱精症) 。结论:完全中隔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同时存在, 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增加受孕机会, 可行阴道纵隔切除术, 如不孕或反复流产可再行宫腔镜切除子宫中隔。

关键词:完全中隔子宫,阴道完全纵隔,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GRIMBIZIS GF, CAMUS M, TARLATZIS BC, 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uterine malformation and hysterscopictreatment results[J].Hum Repord Update, 2001, 7 (2) :161-7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上、下册) [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

[3]PAVONE ME, KING JA, VLAHOS N.Septate uterus withcervical duplication and a longitudinal vaginal septum:amüllerian anomaly without a classification[J].Fettil Stefil, 2006, 85 (2) :494.

[4]蔡爱露, 陈雁威, 杨清, 等.经阴道三维超声官腔造影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 (5) :375-378.

[5]姚书忠, 姜红叶, 陈玉清.完全中隔子宫畸形2l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10) :707-708.

[6]赵艳, 段华, 夏恩兰, 等.子宫中隔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 (6) :379-381.

子宫纵隔手术 第6篇

1.1 一般资料

本人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期间, 回顾该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 对既往有不良孕产史、门诊B超、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51例。其中合并阴道不全纵隔5例, 阴道完全纵隔3例, 合并双宫颈2例。患者平均年龄29.1岁。不孕6例 (原发4例, 继发2例) , 有早产病史5例, 有自然流产病史41例, 复发性流产的有9例。

1.2 方法

月经干净3~7d进行手术, 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术前准备:实验室检查同妇科开腹手术。常规清洁肠道。术前6~12h宫腔插16~18号双腔导尿管1根使宫颈口软化 (亦可药物软化宫颈) , 停留至术时取出。采用德国Stoze或OILYMPUS连续灌流式官腔电切镜, 配备Sony电视摄像监视系统、冷光源、6 mm金属环形电极和5咖球形电极、单双极电凝器等。

1.3 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全麻, 均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行子宫纵隔电切术。取膀胱截石位, 按腹腔镜手术操作步骤, 置人腹腔镜, 检查腹腔和内生殖器全貌, 明确子宫纵隔类型后开始宫腔镜操作。取出宫颈扩张棒, 消毒阴道、宫颈, 探宫腔方向及长度, 扩张宫颈至9.5~10mm。置入电切镜, 用32%右旋糖酐-70为膨宫介质, 设定自动液体膨宫器, 压力130~150mm Hg, 流速200~400m L/min。出水管连接负压吸引器, 吸引负压13.3k Pa, 或自然垂落。电切功率60~80W, 电凝功率40~60W。在腹腔镜监护下, 置入宫腔镜, 窥视宫腔, 明确纵隔类型。用电切镜针状电极由纵隔下极 (完全子宫纵隔以子宫内口上方0.5cm作为最低点, 以免导致宫口松弛而出现妊娠后流产、早产) 向基底部左右对称切割, 以左右宫角部为对照, 切至与周围子宫内膜相平。腹腔镜全程观察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中子宫浆膜面的变化, 若发现子宫底浆膜面出现组织发白、水泡、淤斑等, 可能为子宫不全穿孔, 应停止继续切割[1]。如有活动性出血, 则电凝止血。宫腔内操作后, 如需进行输卵管通畅度检查、盆腔粘连分离、囊肿剥除、子宫肌瘤剔除等操作, 可在下腹部进行相应的腹腔镜手术。输卵管不通畅可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或成形术。手术结束3个月后宫腔镜复查了解宫腔情况, 必要时并行输卵管通液术。6例纵隔基底部较宽, 手术结束后放置宫内圆形节育环3个月, 3个月后复查时取出。

2 结果

51例患者均一次性切开纵隔, 没有发生术后出血过多、子宫穿孔、膀胱损伤、直肠损伤等并发症。切除纵隔时间10~35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25±5) m L;术后3个月复查47例宫腔形态基本正常, 4例残余纵隔长径<1cm, 未予处理。合并卵巢囊肿者3例,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前B超发现卵巢混合性包块5例, 术中冰冻诊断为卵巢良性畸胎瘤1例, 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肿1例, 巧克力囊肿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3例, 对相应病灶行电灼术。其中2例为手术前B超、宫腔镜检查提示不能排除双角子宫畸形, 术中确诊为完全纵隔子宫。3例盆腔粘连严重, 予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 6例行输卵管伞端造口或成形术, 双侧输卵管加压通液均通畅, 1例原发不孕患者双侧输卵管严重积水、处理后仍不通畅, 经患者授权之家属同意后予切除双侧输卵管, 计划术后辅助生育。7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 予电切。手术顺利。44例随访至今 (7例失防) 40例已妊娠, 20例足月分娩, 3例早产, 3例发生妊娠中晚期流产, 5例流产, 9例妊娠患者在随访中。

3 讨论

子宫纵隔常导致不孕及流产、早产, 可能是因为纵隔血供相对不足, 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反应差, 内膜发育不良, 不利于胚胎着床、发育[2,3,4]。对于有不良孕产史或原发不孕的确诊子宫纵隔患者应予积极手术矫正。

传统治疗子宫纵隔的手术治疗为经阴道或经腹切除纵隔组织后行子宫成形术, 但前者手术具有盲目性, 操作困难, 纵隔切除不完全;后者损伤大, 出血多, 术后形成子宫瘢痕、粘连等, 或继发不孕, 且再次妊娠至少2年以后, 妊娠期或有子宫破裂, 剖宫产率也高。超声监视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 无创、费用小, 可清晰看到器械在宫腔的位置, 效果良好, 但是不能看到子宫底浆膜面情况, 不能评价输卵管的通畅度, 易将完全纵隔子宫误诊为单角子宫或双角子宫, 不能了解及治疗盆腔病变。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是诊断先天子宫畸形的金标准[5], 具有手术快捷、出血少、恢复快、保存子宫壁的完整性等优点, 同时可以监测宫内操作, 提高宫腔手术的安全性, 还能排除引起不孕的其他原因、治疗盆腔病变, 避免了2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缺点是价格昂贵、有创性操作。

本资料中腹腔镜发现盆腔病变16例, 且一并处理, 占31.4%。子宫纵隔宫腔镜电切术后是否应用雌激素和放置宫内IUD目前国内外尚存在争议[6]。本资料中45例患者术后未放置宫内IUD、人工周期处理, 6例纵隔基底部较宽, 术后宫底创面大于2cm×1cm, 放置宫内圆形节育环3个月, 3个月后复查时取出。术后3个月再次宫腔镜检查均未发现宫腔粘连, 且瘢痕处已基本被子宫内膜覆盖。

总之, 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是诊治子宫纵隔的最准确、最安全的方法。是子宫纵隔合并盆腔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如子宫纵隔基底部宽, 术后宫底创面大, 可考虑放置一定时间的宫内节育器防止宫腔粘连。

参考文献

[1]段华.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7) :393-39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09.

[3]葛春晓, 朱湘红.452例不孕与不育的官腔镜诊断与治疗[J].生殖与避孕, 2000, 20 (3) :187.

[4]刘玉环, 夏恩兰, 张书巧.子宫纵隔107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l8 (9) :559-560.

[5]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7.

外科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 第7篇

关键词:纵隔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特点

纵隔肿瘤指的是起源于纵隔的肿瘤,从医学角度来看,纵隔是一个解剖区域,该区域中组织器官较多,肿瘤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胸腺瘤、淋巴肉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皮样囊肿、食管囊肿、支气管囊肿等,纵隔肿瘤发病部位不同,选用的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1]。鉴于该类肿瘤以良性居多,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纵隔肿瘤的预后也得到显著的改善[2]。研究收集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43.3±5.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重症肌无力等症状,经病理分析、影像学及化验检查并确诊,其中胸腺瘤21例,畸胎瘤11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内甲状腺囊肿3例,淋巴肉瘤、食管肿瘤和支气管囊肿各2例。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43例,恶性肿瘤4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以胸闷、咳嗽、气促症状为主,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恶性肿瘤患者以吞咽困难、重症肌无力、上腔静脉压迫症为主,呼吸道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症状均较为明显。

1.2 方法

47例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行常规开胸术治疗38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9例。术前行胸部CT、X线等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和手术切口,食管肿瘤和支气管囊肿患者共4例,均取正中切口;胸腺瘤和畸胎瘤患者共32例,为后外侧切口;2例淋巴肉瘤患者为颈部低领式切口;神经源性肿瘤和胸内甲状腺囊肿患者共9例,均予以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43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配合进行化疗,术后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并定期对其进行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

2 结果

本组47例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手术用时最长215 min,最短7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5±32)min;术后失血量为35~85 ml,平均失血量(58.5±8.8)ml;胸管引流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 d、7~13 d。术后死亡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余44例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良性肿瘤43例,恶性肿瘤4例,外科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良性肿瘤患者治愈27例,好转15例,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恶性肿瘤患者恶化1例,死亡3例,均未治愈或好转。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治愈率(62.8%)和好转率(34.9%)均高于恶性肿瘤患者(0、0),总治愈率为57.4%、好转率为31.9%、恶化率为4.3%、死亡率为6.4%。

3 讨论

3.1 纵隔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

纵隔内组织器官分布较为复杂,较小的肿瘤也会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发生癌变的机会较多。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纵隔肿瘤以良性为主,而良性纵隔肿瘤无典型临床表现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相对而言,恶性纵隔肿瘤患者多会表现出胸闷、胸痛、咳嗽、心慌、气短、交感神经和喉返神经神经受压、面部和颈部水肿、吞咽困难等症状[3]。纵隔肿瘤临床特点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呼吸道系统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病侧胸部或胸骨后,恶性肿瘤患者表现较为明显,其原因在于恶性肿瘤已经侵入骨骼和神经,同时气管和肺部组织受到压迫,也会引发咳嗽等症状。(2)神经系统症状。肿瘤侵入膈神经、肋间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和脊神经,将会分别导致膈肌运动受限、感觉异常、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霍元纳氏综合征、肢体瘫痪。(3)压迫和感染症状。压迫症状多于神经系统症状同步出现,常见于胸腺瘤和淋巴性肿瘤,多为恶性,此外支气管和肺组织受到影响后还会引发一系列感染症状。

3.2 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及术后护理

选择切口应以操作方便、安全为基本原则,就胸腺肿瘤而言,为使病灶充分显露,保证手术视野开阔,以正中切口为宜;对于前纵隔肿瘤的切除,为减少手术对机体生理的干扰,多选择前外侧切口,前纵隔肿瘤则多选择后外侧切口,手术应由内至外进行,先切除包膜内组织,然后再切除包膜,视肿瘤情况,也可保留部分包膜,总之要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目前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开胸术和胸腔镜手术,无论采用哪一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做好胸部CT、X线等常规检查,待明确肿瘤部位和手术切口后,再进行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纵隔肿瘤类型多样,及时诊断和合理选用手术治疗方法是提供临床疗效的关键,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根据不同病理情况,确立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准确把握最佳治疗时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黄文海,伍硕允,林志潮.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3,31(8):145-146.

[2]何宇杰,于大利,刘阳,等.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11,12(5):141-143.

子宫纵隔手术 第8篇

1 患者资料

病例1:患者34岁, 孕3产1, 孕19+3周, 引产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停经4个多月, 于3个月前在我院检查尿HCG (+) 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经过顺利, 宫腔9cm, 可见绒毛胚胎组织, 出血5mL, 今日来院引产。B超提示双顶径4.30cm, 羊水3.90cm, 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 术中经过顺利, 顺娩一死婴, 在清宫过程中发现子宫不完全纵隔, 可见两腔同时妊娠,

病例2:患者29岁, 孕3产1, 孕21+3周, 引产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停经5个月, 于4个月前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经过顺利, 宫腔深9.5cm, 术中可见绒毛胚胎组织, 出血5mL, 今日来院引产。B超提示双顶径5.20cm, 羊水4.0cm, 行利凡诺羊膜腔诺内注射引产术, 术中经过顺利, 顺娩一死婴, 在清宫过程中发现子宫不完全腔纵隔, 阴道不完全纵隔, 可见两腔同时妊娠。

2 讨论

纵膈子宫是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约占子宫畸形的80%左右, 是引起不孕、自然流产、早产及宫外孕最常见的一类子宫畸形[1]。因子宫及宫颈外形正常, 非孕期无症状, 使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宫腔内隐藏的纵膈是造成临床出现诸多异常症状、体征以及诊断处置失误的主要原因, 在妊娠期间并发症多, 易造成处置失误, 引发医疗纠纷。夏成[2]早在1993年报道纵膈子宫双侧同时妊娠钳刮术误诊1例, 教训分析, 纵隔子宫双侧同时妊娠比较少见, 早孕人流术前不易发现, 术前对生殖器畸型等因素未加考虑, 有关知识经验不足, 又未作常规B超检查, 造成误诊, 今报道我院上述2例畸形均是子宫不完全纵隔人工流产再次行引产术, 也是临床上较为罕见。子宫纵隔为子宫先天畸形之一, 系由于胚胎发育期左右两侧中肾管融合不全, 在宫腔内形成中隔所致, 超声显像对诊断非常有助, 岑本连[3]探讨经腹部超声 (TAS) 和经阴道超声 (TVS) 对纵隔子宫早妊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临床疑诊纵隔子宫并早妊且要终止妊娠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 全部患者先后行TAS及TVS检查, 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 术后诊断纵隔子宫并早妊48例, 宫角妊娠13例, 偏心性宫内妊娠15例。TAS与TVS分别对纵隔子宫并早妊诊断的敏感度为81.2%、93.7%, 特异度69.2%、88.6%, 准确性88.3%、93.4%;两种检查途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TVS优于TAS, 认为TVS是诊断纵隔子宫早妊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TAS,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廖林等[4]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纵隔子宫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宫腔镜确诊的66例纵隔子宫患者, 分别进行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58例诊断为纵隔子宫 (其中完全纵隔5例, 不完全纵隔子宫53例) , 8例诊断为双角子宫。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准确度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完全相符, 而二维超声只有62例相符 (93.94%) ;阴道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查对纵隔子宫的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认为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纵隔子宫的诊断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刘丽红等[5]也认为经阴道二维超声不能显示子宫外部轮廓, 而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其轮廓, 并可显示膈膜的长度和宫底部隔膜中心点的角度;对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及显示异常子宫形态方面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 可作为纵隔子宫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高向明[6]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9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B超监测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的50份病例, 对比研究子宫输卵管造影、B超、宫腔镜检查在子宫纵隔诊断中的检出率, 评价宫腔镜在子宫纵隔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50例患者中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有13例, 检出子宫纵隔的有6例, 检出率为46.15%;50例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 检出子宫纵隔的有46例, 准确率92%;50例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 检出子宫纵隔50例, 准确率100%, 其中完全纵隔子宫7例 (14%) ;不完全纵隔子宫43例, (86%) , 报道认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纵隔的理想方法。纵膈子宫妊娠确诊后应尽快行人工流产术, 朱春雅[7]评价口服流产药物配合清宫术治疗纵隔子宫流产的疗效, 方法将30例纵隔子宫流产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5例, 研究组予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行清宫术, 对照组直接行无痛人流术,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宫颈条件优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表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并行清宫术治疗纵隔子宫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 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总之, 子宫不完全纵隔人工流产再次行引产术, 临床上较为罕见, 应引起重视, 早检查, 早诊断, 以防误诊、漏诊。

摘要:纵膈子宫是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约占子宫畸形的80%左右, 因子宫及宫颈外形正常, 非孕期无症状, 使诊断有一定困难。宫腔内隐藏的纵膈是造成临床出现诸多异常症状、体征以及诊断处置失误的主要原因, 在妊娠期间并发症多, 易造成处置失误, 引发医疗纠纷, 子宫不完全纵隔人工流产再次行引产术, 临床上较为罕见, 应引起重视, 早检查, 早诊断, 以防误诊、漏诊。

关键词:子宫纵膈,两腔同时妊娠,人流术,引产,超声,宫腔镜

参考文献

[1]张霆.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67例诊治分析[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 2008.

[2]夏成.纵膈子宫双侧同时妊娠钳刮术误诊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3, 13 (1) :6.

[3]岑本莲.经腹和经阴道超声对纵隔子宫并早期妊娠的诊断分析[J].西部医学, 2012, 24 (7) :1370.

[4]廖林, 赵婧, 杨家翔.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纵膈子宫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 2010, 22 (8) :1514.

[5]刘丽红, 刘冰冰, 乔华, 等.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0, 7 (7) :1162-1167.

[6]高向明.B型超声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术在子宫纵隔诊治中的价值 (附50例病例分析) [D].宁夏:宁夏医科大学, 2010.

子宫纵隔手术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 对既往有流产史、彩超或碘油造影发现子宫畸形的65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 53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院接受了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手术, 其中合并阴道完全纵隔9例, 阴道不全纵隔13例, 2例合并有双宫颈。患者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6.1岁。原发不孕9例, 有早产病史2例, 有自然流产病史42例, 至少流产2次。宫腔镜下表现为典型的"猫眼"征, 每侧宫腔的顶端均见到一输卵管开口, 纵隔上宽下窄, 边缘钝圆, 质地较韧。

1.2 方法

月经干净3~7d进行手术, 常规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白带常规、胸片、ECG, 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术前10h禁食水及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片, 以松弛宫颈口, 全部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术中采用的设备及器械宫腔镜电切镜是德国史赛克公司生产配有金属环形电极、持续灌流的宫腔镜, 并配有单双极电切、电凝器、电视显像监视系统。膨宫液使用5%葡萄糖液, 膨宫压力100~140MMHG, 切割电流60~80W, 电凝电流40~50W。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下腹部及外阴、阴道, 铺巾, 合并阴道纵隔者, 先行阴道纵隔切除术。然后于脐部上方1cm置入腹腔镜, 在左右阑尾点下方行第二、第三穿刺点, 检查子宫形状、大小, 卵巢、双输卵管外形及盆腔情况。在腹腔镜监护下, 置入外鞘9mm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 顺序观察宫腔全貌后, 明确纵隔类型、基底宽度及隔尖终止部位。完全子宫纵隔者, 于宫颈内口作为切除纵隔最低点, 采用针状电极由纵隔下极向基底部左右对称切割, 以左右宫角部为对照, 底边与双输卵管开口相平, 在宫腔镜下能同时观察到两侧输卵管开口, 并以环状电极切除多余的纵隔组织, 切至与周围子宫内膜相平。不全纵隔者自纵隔的尖端开始切割, 作用电极横向左右交替切割直到纵隔基底部, 如果仅切割部位局部透光度明显增强, 提示该处肌壁已经很薄, 应高度警惕穿孔的危险, 或腹腔镜发现子宫宫底浆膜面出现组织发白, 提示可能子宫不全穿孔, 应停止该部位继续切割, 术中如有活动性出血, 则电凝止血。术毕并在腹腔镜直视下行双侧输卵管间质部加压通夜, 镜下可见经稀释的亚甲蓝溶液是否进入腹腔, 了解双侧输卵管通畅情况, 对于输卵管不通畅, 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或成形术等手术。手术结束后放置宫内圆形节育环, 并给予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3个月后在宫腔镜下行取出节育环了解宫腔情况, 并行输卵管通液术。

2 结果

手术均一次性成功, 无子宫穿孔、大出血、损伤及水中毒等并发症, 手术时间 (22.36±45.71) 分钟, 术中出血 (15.06±37.38) ml, 术中膨宫液用量2000~7500 mL, 平均4150 mL。平均住院时间4d。3个月复查宫腔镜无宫腔粘连、宫腔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共有妊娠34例, 妊娠中晚期自然流产2例, 18例已足月分娩, 1例孕33周胎膜早破, 另外13例妊娠20~36周中。18例足月产中, 6例剖宫产, 12例自然分娩;未见子宫破裂、胎盘植入等并发症, 新生儿发育正常。

3 讨论

子宫纵隔是较常见的子宫畸形, 也是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的常见原因。由于纵隔组织血管形成不好, 纤维组织较多, 覆盖纵隔组织的内膜发育不良, 对激素反应差, 故而影响孕卵的着床及发育, 导致自然流产[1]。临床多无症状, 妇科检查不能发现, 多因反复流产、早产、不孕等原因就诊。本研究中, 42例有自然流产史 (流产次数2~6次) , 9例原发不孕, 有早产病史2例。子宫纵隔行妇科检查多数不能作出诊断, 往往需借助辅助检查, 虽然B超、HSG等检查能够发现子宫纵隔, 但明确子宫纵隔和其类型尚有不足, 宫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纵隔最有价值的方法, 检出率94.44%[2]。宫腔镜检查能准确地判断纵隔的类型, 并于每侧宫腔观察输卵管开口, 在诊断纵隔子宫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反复流产或原发不孕的患者应排除有无子宫畸形, 确诊子宫纵隔者应予积极手术矫正。临床上在不能确定子宫畸形的类型下, 腹腔镜的监视下可明确诊断, 同时可监测宫内操作, 提高宫腔手术的安全性。另外, 多次自然流产病史患者常合并有盆腔内病变, 腹腔镜可同时诊治卵巢、输卵管的病变及盆腔内粘连、内膜异位病灶等。

本研究中53例患者, 15例合并有盆腔疾患 (输卵管积水、输卵管伞端闭锁) , 术中行相应输卵管造口术及伞端成形术, 双侧输卵管加压通液均通畅, 3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结节, 对相应病灶行电灼术。其中2例为手术前不能排除双角子宫畸形, 腹腔镜监视下的宫腔镜手术, 可明确畸形的类型, 术中可通过观察子宫浆膜面变化了解手术切除深度。假如子宫穿孔发生, 也可立即在镜下电凝止血予以缝合修补, 克服了单纯B超监护只能提示不能处理子宫穿孔的局限性, 并将这一并发症可能代来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点, 体现了腹腔镜监视下手术的优越性[3]。亦有许多文章报道[4]在超声监视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 效果良好, 超声监护的优点是无创, 治疗费用小, 并可清晰的看到器械在宫腔的位置, 但缺点是不能了解及治疗盆腔病变, 因为接受该手术的多为有生育要求, 或有多次自然流产史的患者, 术中了解患者盆腔情况及双侧输卵管是否通畅非常重要。

传统治疗子宫纵隔为经阴道或经腹切除纵隔组织后行子宫成形术, 但前者手术操作困难, 具有盲目性, 纵隔切除不完全;后者手术损伤大, 出血多, 术后不可避免地形成子宫瘢痕、粘连、继发不孕等, 且再次妊娠至少2年以后, 妊娠期有子宫破裂的危险, 剖宫产率高。本研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子宫纵隔宫腔镜电切术, 除能进一步明确子宫纵隔的诊断外, 亦能避免子宫穿孔、肠管损伤等, 提高手术安全性, 并且对盆腔病变亦能同时治疗, 具有手术快捷、出血少、恢复快、保存子宫壁的完整性等优点, 术后不需长时间避孕, 据报道首次妊娠距手术最短时间为4个月[5], 妊娠后尚可经阴道分娩。

总之, 作者认为在不能确定子宫畸形的类型, 或有强烈生育要求并多次自然流产的患者, 腹腔镜监视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术后是否采用预防宫腔粘连措施, 尚无定论, 有报道[6]研究术后使用宫内节育器+人工周期与术后无任何措施者, 两者的自然流产率及分娩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认为术后放置一定时间的宫内节育器, 运用人工周期治疗, 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与修复及防止宫腔黏连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诊为子宫纵隔的患者, 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3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 宫腔镜手术时间平均 (22.36±45.71) 分钟, 术中出血 (15.06±37.38) ml, 无子宫穿孔、水中毒、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53例患者中20例已成功足月分娩, 1例孕33周胎膜早破, 3例发生妊娠中晚期流产;结论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实现了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互补, 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子宫纵隔,宫腔镜,腹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

参考文献

[1]Fedele L, Bianchi S, Marchini M, et al.Ultrastructural as2pects of en-dometrium in infertile women with septate uterus[J].Fertil Steril, 1996, 65 (4) :750.

[2]冯缵冲, 邵敬於.实用宫腔镜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80.

[3]李勇, 贾菊侠.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纵隔34例[J].宁夏医学杂志, 2007, 29 (9) :833-834.

[4]宫华芳, 汤炜, 李玲芳.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9 (4) :454-455.

[5]文佩燕, 陈忠东.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38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2 (11) :1209-1212.

上一篇:PC总线下一篇:设计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