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提问范文

2024-05-12

自主提问范文(精选11篇)

自主提问 第1篇

传统教学认为, 提问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 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而在新型课堂中提问的主人由教师变成了学生, 学生怎样才能提出教师要讲的问题, 这是一个鲜活而充满生命的话题。我们绝不能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简单地误认为, 是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答案或小组讨论研究的学习过程。而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新型课堂中问题提出的途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温故知新, 全员参与提问

以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为基础, 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尊重了每一位学生, 而且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这就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巧设问题情境———以情入境, 以境生情

1. 设悬质疑生趣法———导入阶段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而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儿童化的问题能紧扣学生心弦, 让学生把心交给课堂。比如, 教学“对称、对称轴”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 如蜻蜓、蝴蝶、上衣、飞机、花、树叶… (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 说出自己的感受,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认为这些东西好看、美、协调。这时教师就可以追问: “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有一种协调美吗? 等学了这节课后, 你就找到答案了。”这种疑惑让学生觉得有趣, 美的事物中潜藏着数学原理。带着急于解答的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这不正是强烈的学习动机吗? 而这种学习动机不正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桥梁、纽带吗?

2. 亲历问题、感悟交流法———自主、合体、探究式学习阶段

这一环节是新型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主体中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 学生没问题但还理解不透是教师要导提。比如, 教学《心的翅膀》时, 当学生谈到孩子续编的故事比大人们的故事强百倍时, 教师不要急于问为什么, 要通过让学生亲历续编故事, 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师用自己切身的感受向学生发问: “咦, 你们的故事怎么比书上的还精彩, 能告诉老师原因吗?”最终再点出丰富的想象, 是让思维长翅膀飞翔。对于数学课的中间环节, 可以通过同种类型的习题或实验操作等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 有问题引发规律, 用自己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题, 从而证明猜想正确与否, 获得求知的愉悦, 比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行车轱辘为什么是圆的? 引导学生从中轴和车辅条进行分析。然后用圆纸片当车轱辘, 通过画、折、量的方法发现规律, 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只有潜心研究才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总之, 教师要针对新课知识的重点、难点,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学习、情感实际, 来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探究与研讨, 力求提出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三、自然收尾谈话法———课堂结束阶段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之下, 百分之九十的教师结束全课时, 都要问上一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借鉴, 但万不可千篇一律, 可变换一下问题的方式。如“时间过得真快, 又要和大家小别十分钟, 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学生谈到老师我们接着上课吧, 教师可追问“难道你们不累吗? 为什么不觉得累呢?”我想这样干巴巴的收获、体会便变成了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 而且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 当然这是相对于较为成功的课说的)

总而言之, 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中提问已不在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巧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被点燃, 创新才能成为可能。

摘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使他们实现自主发展的习得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自主发展的基础, 而自主发展是自主学习的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中的课堂提问, 要求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提问 第2篇

2.1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小学数学关于“银行利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自愿的方式选择出几个小组,到银行实地调查,在课堂上,让该名学生扮演银行的职员,其他学生扮演前来银行办事的群众,由于情景模仿真实的情况,学生在扮演银行职员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扮演前来办事的群众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在一边可以通过多种诱导式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主提问。

2.2加强与学生心理沟通

一些小学生对教师带有一种距离感,特别是数学教师,总是认为数学教师为人比较严肃,不容易接近,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怯于回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真正做到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有调查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生活的时间多10%,那么学生与教师的亲密程度将增加15%-20%,同时这种亲密度的加深将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直接影响该门学科的成绩与学习质量。

2.3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除了学习相关的知识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各种图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回想自己家房屋的形状,引发学生提问,“为什么房屋要建成长方形的呢?为什么不建成圆形或三角形的呢?”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提出了各个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问题,通过计算的方式,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在布局合理的情况下,长方形的房屋最合理。

3结论

数学应该是一门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学科,小学数学更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以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基本背景,指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分析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不强的原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永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11).

[2]金波.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J].小学教学,,(2).

[3]王金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3篇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就必须要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的能力。到底如何来培养成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呢?一是要有怀疑的精神,用怀疑的思维来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出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于他们发现问题;二是要有类比移植的方法,即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让他们自己类比出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三是要有探究体察的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之中才能对已有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会遇到疑难和困惑,而这正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践基础。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或“学习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让学生真正赢得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彻底改变“老师牵着学生走”的被动学习局面。如在教学李煜《浣溪沙》时,就词的词眼让学生思考,看哪一个词可做词眼,并说出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有认为是“愁”,有认为是“恨”,有认为是“残”,甚至认为是“寒”。学生结合词的内容,见解独到而深刻。在民主的和谐氛围下,学生会感到自己被尊重,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保护,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种类,提升所提问题的质量和层次。在大千世界中,问题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但不同的问题,其性质和层次是不一样的。比如学生在初学学习《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时,可能更多地对文章景物和景物的描写顺序这类认知和理解层面进行提问,而对于如何鉴赏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怎样展示景物的美,美在哪里以及仿照作者写景方式进行创作这类评鉴和应用性问题就提得较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浅层性问题与深层性问题,在教给学生生字词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研究性、鉴赏性、探索性问题上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3.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否掌握质疑问题的方法是影响学生提问质量的重要因素。

①质疑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文题的含义、特点、作用等着手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有许多课题都很适合学生提问,比如一位教师讲《看月食》一课时,设计了如下导入语:“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教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问题:月食是什么样的?谁、什么时候、在哪里看的月食?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惑来阅读课文,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会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观潮》、《排队逃命》等文章都很适合学生就课题提问。

②质疑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或突出人物性情,或推动情节发展,或表达别具一格,或蕴含深刻哲理,或映射文章中心,或说明事物特征,是阅读中必须重点探讨的地方。

③质疑文体特点、言语形式--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从谋篇布局、材料剪裁等角度进行发问。李镇西老师为了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有针对地发现问题,他为学生提供了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质疑要点,让学生围绕、参考要点阅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提问与教学重难点往往不谋而合。

④质疑“自相矛盾”处--某些文本在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而这些矛盾的背后多系作者之有意安排和巧妙构思。预习《阿长与〈山海经〉》时,不少学生发问:文章前文多处写出“我”对阿长的“讨厌”,后文却通过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写我对阿长的感念,这是否有些前后矛盾?既然是“阿长与《山海经》”,直接把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展开写岂不更好?

⑤质疑文章题旨--文章主题也不见得都是“一統江山”,在多元解读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争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本练习设置了关于本文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三种说法。学生可以就三种说法进行质询:我推翻什么观点,支持什么观点,自己又能提出什么观点,理由何在,有何疑惑。

三、培养学生提问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 第4篇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问是探究的源, 发现是提问而探索的果。可见,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发现的源泉, 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现行的教学中, 不少老师却忽视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是高材生, 这种能力也较差。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勇气, 提出问题的数量, 提出问题的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这一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缺乏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因分析

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 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 从教师方面看, 在长期的教学中, 教师受大纲要求的影响, 没有认清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没有为学生提供培养这种能力的情境和途径, 使学生缺乏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 大概分三类。一类是没有兴趣, 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 就不想问。二类是有兴趣但怕问不好, 同学会笑话, 老师会责怪, 缺乏提问的信心, 就不敢问。三类是有兴趣又敢问, 但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 缺乏提问的方法, 就不会问或不善于问。面对这些因素, 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措施

(一) 创造提问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问。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 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 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 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 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

2.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发问。物理中有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许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 因而惧怕物理, 更谈不上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给学生创建一个生动有兴趣的物理情境, 在情境中学生能自然发问。这种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现象, 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事例, 可以是教师做的演示实验, 也可以是学生的分组实验, 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小制作等。例如讲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时, 我们可以放一段录像:在茫茫雪原上, 步行的人往往会陷入膝深的雪中, 滑雪者却不会深陷下去, 这是什么原因?从情境中引发思考, 问题自然而出。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使学生要问。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三尺讲台, 一支粉笔”, 老师灌输, 学生接受。教学形式单调, 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 没有主动性, 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尽可能采用挂图、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 走出教室, 关注社会, 去田野, 去工厂。尝试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通过采用这些形式, 使学生有感而发, 自然而出于内心地想提出问题。

(二)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者布鲁巴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而这就需要激发学生提问的能力。为此, 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永远胜过责任感。”通过成功的提问和顺利回答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这对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方式很多, 除了实验演示,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外, 在讲述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 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 采用适当的方法, 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获得成功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

2.加强物理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并帮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使他们觉得问有所得、问有所用。例如, 日常生活中的灯泡,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烧坏的灯泡壁为什么发黑?烧坏灯泡丝接好后为什么更亮?电灯在晚上八九点钟为什么没有在夜间十一二点钟亮呢?然后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一个个解决, 使他们感受到提问的价值, 从而产生提问的内动力。

3.鼓励学生多创造。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 又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才得以实现和完善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创造。这种创造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例如利用液体压强随深度关系可用塑料瓶做液体侧压强试验器。

(三) 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学生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 他们不知道提问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问题从“实验”中来。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 还是学生分组实验, 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总有取之不尽的提问素材。例如: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有些学生发现水沸时, 气泡越往上越大, 原因何在呢?学生自然提出问题, 教师应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归纳, 经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 可以找出问题的原因。

2.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 自然生活中各个方面与物理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 提出的问题将会源源不断。例如:日常生活的光, 仔细观察一下, 就有很多问题。白炽灯和日光灯发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雨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在树林里看太阳光是彩色的, 是什么原因?水面上的油膜为什么呈彩色?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充满着物理, 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看到现象就要尝试从物理角度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3.问题从“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来。物理概念和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 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提出问题, 这有助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

4.问题从“解题过程”中来。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单纯做题, 不思考, 不提问, 效果一定不好。习题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审题时:找已知量、未知量和隐含条件。解题时:用什么知识和原理处理问题?需列怎样方程?检查时:有无不符合条件的解。

自主提问 第5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 自主质疑 阅读教学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打破灌输式教育的唯一途径,是代之以“提问式”教育,他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高效阅读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体现语文价值的问题对话来促进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和探究,使学习活动真实自然地发生。

一、教师有效提问

高效阅读课堂教师的有效提问首先要有价值,问到关键之处,有思考的意义;其次,有效提问要符合学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到学生心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高效阅读课堂的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提出的问题是:(1)“黄河的主人”是谁?(2)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结合课文中对艄公的描写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3)找出文中描写黄河、作者和乘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对表现艄公是“黄河的主人”起到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逐步由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过渡到“最近发展水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并在充分品读、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三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作者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黄河、作者和乘客的描写都从侧面衬托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在于问题的设置,更在于问题的引导和启发。教师要把握提问和启发的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诉我们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高效阅读课堂就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问在学生最困惑之时,启发在学生思考而不得之时,才能真正地启发学生思维。

二、学生自主质疑

“你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么?你提的问题分别是哪些?老师是怎样回答的?”这是产生了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天才的犹太民族的家长在接孩子放学时问的问题,可见“问”造就了犹太人的聪明和智慧。孔子也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真正的主体参与教学,才是真正的学习。

“学贵有疑”,高效阅读课堂倡导探究学习,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为学生营造质疑的环境、创造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文本不同的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觉,从而学得更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问,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学生在观察字形、查字典理解“拴”的意思后产生了疑问,作者为什么说“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从而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她用形象的、凝聚了爱的剪纸吸引了我;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内容上提问,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学生提出“课文第五自然段整段都是描写雨后美景,对表现王冕有什么作用?”从而体会面对如此美景,王冕产生美好想象,并立志学画,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结构上提问,如在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时,引导孩子发现课文并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介绍烟台海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从而去探究“作者为什么先写冬天的海”这一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上提问,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作者为什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的柳”这一问题,通过品读、讨论,学生领会到写家乡灞河柳的衬托、对比作用,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自主提问”中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第6篇

一、“自主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 自主提问缺少数学思考。

【案例】“认识乘法”教学片段

(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小兔为什么2只站在一起呢?

生:小鸡为什么不两只站在一起,而是一堆一堆的呢?

生:小兔有3堆,为什么小鸡却是4堆呢?

生:小兔为什么喜欢2只站一起,小鸡却喜欢3只站一起呢?

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无关,都是一些无效的数学问题。教师想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但是从数学角度来说,不是学生想怎么提问就怎么提问。学生在提问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要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去思考,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与其他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学会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

2. 自主提问缺乏思维广度。

【案例】“解决问题策略”练习片段

(课件出示:“3元”“比圆珠笔贵6元”“与9支圆珠笔价钱相等”等信息)

师:买1支圆珠笔和1支钢笔一共多少元?1个计算器比1支圆珠笔贵多少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支圆珠笔和1个计算器一共多少元?

生:1支钢笔和1个计算器一共多少元?

生:1支钢笔比1支圆珠笔贵多少元?

生:1支圆珠笔比1个计算器便宜多少元?

案例中,学生只是模仿题目中的问题,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后,另一位学生也跟着提出类似的问题,都在不断重复着“两种文具一共多少元”“一种文具比另一种文具贵或便宜多少元?”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状态,提出的问题缺少思维广度。其实可以从买几种同类的文具的角度提出:买5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元?买2件同类的文具最少(多)要花多少元?从买几种不同类的文具的角度提出:买两种不同的文具最少(多)要花多少元?从倍数关系的角度提出:1支钢笔的价钱是1支圆珠笔的几倍?买1个计算器的钱可以买几支钢笔?也可以根据信息从不同角度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3. 自主提问缺乏思维深度。

【案例】“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片段

师:果园里有39棵梨树,桃树比梨树多27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根据以上信息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生:桃树有多少棵?

生:苹果树有多少棵?

生: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为什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这么简单?

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越简单越好,容易解答,避免出错。

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三年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类似。可以说,三年级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学生认为提出的数学问题越简单越好,但这样的自主提问缺乏思维深度。

二、“自主提问”的改进策略

1. 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幼稚,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及时进行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片段

(师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明有9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生: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生:小亮比小红多多少张画片?

生:小明再收集几张就和小亮一样多?

案例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解决,正好复习旧知;第二、三个问题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很高;最后的两个问题是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是下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应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教师给学生留足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自主提问,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已经学过的问题、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还有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提问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 抓住时机,引领学生会问。

(1)新课引入时,引导学生自由提问。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提出本节课想了解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认识小数”教学片段

师:你们想了解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小数怎么读?怎么写?

生:小数是怎么来的?

生:小数有什么作用?

案例中,教师在新课引入时设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看“认识小数”的课题后恰当设问,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更具有数学味,强化了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体现了以学定教、因需而教。

(2)探究新知时,引导学生即兴提问。一般新课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遇到疑惑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案例】“年、月、日”教学片段

师:观察年历表,再填写表格。

(生观察年历表)

师:观察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各个月的天数不同。

生: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

师:观察各月的天数,大家有什么疑问?

(教师的一句话,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生: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多?

生: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最少?

生:大月、小月是怎么来的?

生:为什么7月和8月连续都是大月?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整理各个月的天数后,让学生观察整理的表格,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表格里各月的天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质疑,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大胆地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探讨、记忆大小月的各种方法。

(3)新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反思提问。一般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后留下的疑惑,教师的一句“还有什么问题”却能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惑。

【案例】“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生:1元。

生:1角、2角、5角。

生:1分、2分、5分。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没有3、4、6、7、8、9,只有1、2、5?

案例中,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没有解释,而是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值得思考,课后请学生去查找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了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欲望。

3.积极评价,促进学生乐问。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进行正面评价,调动学生自主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更乐于提问了。对于学生提出零散的、浅显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追问、补充;对于提出不恰当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要责怪,要引导、要鼓励,保持学生“问”的积极性;对于不善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知识重难点处、新知探究处,引导学生提问,也可以在学生困惑时、学生出现错误时、学生有独特见解时,引导学生质疑。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都应该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提问。

优化自主提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第7篇

一、自主提问存在的问题

1. 自主提问成了简单提问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不失分, 为了让评课者感觉学生在积极自主提问, 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某些老师往往要求学生提简单化的问题. 并不是学生不能提简单的问题, 而是说学生的知识层次有所发展了, 要提相应知识层次的问题. 否则, 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 自主提问成了自由提问

有些老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自主提问成了自由自问, 学生想提什么, 就提什么,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诚然, 这种做法确实尊重了学生思维的自由, 激发了学生自主提问的兴趣.可是, 一旦处理不当, 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无序低效.

3. 自主提问成了少数人的提问

很多课堂的提问看似火热、激烈, 却是少数学生的自主提问. 课堂自主提问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 大部分学生是忠实的听众, 等待着别人提问发言. 只是以前习惯了唯师是从, 现在变成听同学提问回答. 大多数学生被动学习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二、优化自主提问的策略

1. 了解学情 ———顺应自主提问的主体

(1) 探究学生的思维,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感知事物要经历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 因此让学生多去感知身边的数学, 奠定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 让自主提问从生活开始, 让学生感到提问是自己内心的需要, 自己是提问的小主人, 开动脑筋, 敞开心扉, 勇于提问.

(2) 掌握学生的基础, 顺应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 ”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出发. 所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前, 要深入了解学生, 掌握他们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最近的智力发展区, 准确定位学习的起点.

2.指导提问———引导自主提问的方向

(1) 问在关键内容, 引导自主提问的问点

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自主提问, 不是一节课的学习都让学生去自主提问. 自主提问,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 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 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知道“怎么做”.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

(2) 问有合适方法, 指导自主提问的技巧

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自主提问, 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 是发展数学思维,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但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较少, 自主提问的能力较低, 老师要教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方法, 如观察、比较、联想等方法, 让学生多提开放性问题, 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发展.

3. 巧妙安排 ———扩大自主提问的受众

(1) 层次性提问,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提问

课堂上自主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 不仅可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同时, 组织一连串问题, 构成一个层次鲜明、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 问题链”. 这种 “ 问题链” 有层次性, 能激发各层次学生提问的兴趣, 打开学习思路, 让各层次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使后进生在自主提问中找回信心, 使中等生在自主提问中得到启发, 使优等生在自主提问中得到发展.

(2) 自问自答、自问助答, 使每个层次的问题都能有效解决

自主提问提出来后, 学生应尽量自己回答, 可以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中使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增强, 数学思维有所发展.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自己都能回答, 可以小组成员间、小组之间帮助答, 或者请老师帮助回答, 在自问助答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使被帮助者和助人者取得共赢.

4.机智教学———抓牢自主提问的关键

(1) 耐心等待, 生成智慧的火花

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 是一种教学艺术, 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 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自主提问时,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怎么提问, 在自主提问后, 给学生留一定时间去思考怎么回答问题, 在等待中生成智慧的火花, 在思考中发展数学思维.

(2) 速战速决, 懂得问题的取舍

要能牢牢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态, 对那些思维空间狭隘、技能巩固肤浅、不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要速战速决, 勿需再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懂得取舍, 有舍才有得, 突出学习的重点.

5. 积极评价 ———促使自主提问的升华

(1) 老师评价, 层次性评价中学生获得成就

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如果自主提问提出的问题不好, 教师可以否定, 但要从正面角度去否定, 换角度挖掘问题价值, 肯定学生的可取性.

(2) 学生评价, 反思性评价中学生获得发展

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提问的评价之中, 将学生的互评、自评作为自主提问过程的一个部分,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自主提问、主动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主提问能力.

三、优化自主提问的意义

1. 优化自主提问,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 ”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对自主提问进行优化,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成为自主提问的主人, 挖掘内在的提问欲望, 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得到激发.

2. 优化自主提问,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优化自主提问, 在自主提问前的观察与思考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观察能力. 在自主提问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组织能力. 在自主提问后, 学会独立钻研和互助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了探究精神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互评、自评中学会正确的评价别人和自己, 以及学会客观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3. 优化自主提问,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恰到好处的自主提问,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限定提问的方向, 训练定向思维. 你提的问题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决吗? 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摘要:自主提问是数学自主学习的起点, 是发展数学思维的载体.然而现在数学课堂的自主提问存在一些问题, 没有发挥自主提问的效果.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通过了解学情, 顺应自主提问的主体;指导提问, 引导自主提问的方向;巧妙安排, 扩大自主提问的受众;机智教学, 抓牢自主提问的关键;积极评价, 促使自主提问的升华等途径不断优化自主提问的策略,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提问,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程广文.数学课堂提问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1-01.

[2]温寒江.小学生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01-01.

[3]黄勋强.让学生越学越聪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1-01.

[4]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01.

自主提问, 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第8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乐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自主提问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产生兴趣, 才能爱问、乐问, 主动而积极地提出问题;否则视学习为繁重的任务, 又如何能快乐而主动地提问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要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内在动力与主观意愿。

(一) 引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不管哪一学科都不能机械而枯燥地照本宣科, 而是要融入生活这股源头活水, 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来为他们创设丰富而真实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同时又符合语文学科学习规律, 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换来学生活跃的思维。

(二) 引入音乐画面等元素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 对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与静止的文字相比, 动听的音乐、直观的画面更有感染力,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图片、动画等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主动思考, 积极思维, 才会产生提问的主观意愿。

二、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敢问

以往课堂上学生很少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师道尊严, 在学生眼中, 教师高高在上,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不可动摇, 而不敢提问。要让学生自主提问, 就必须要打消学生的这种心理顾虑, 为学生营造民主而宽松的教学氛围, 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带给学生自由与放松, 让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要俯下身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心理与学习需求, 将学生视为与教师平等而独立的学习个体, 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 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自然可以换来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才能勇敢地提出问题。另一方面, 教师要信任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虽小, 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要充分信任学生, 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与自由, 鼓励学生展开有深度的思考与思维, 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充分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 教学氛围的民主, 学生才能放下心理包袱, 才能勇敢地提出各种不同观点与见解。

三、给予必要启发, 让学生会问

正所谓:授之以渔仅供一饭之需, 授之以鱼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在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只有重视提问方法与技巧的传授,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提问, 而不再只是运用所学来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真正地学会提问。

我们都知道, 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学生的自主提问势必也会经过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指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这样经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思考, 学生才能地内化与吸收, 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提问技巧, 进而学会自主提问。教师可以在文本的重难点处、学生理解肤浅处来巧妙地设计问题, 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思维, 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是来回答教师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学会思维, 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 这样自然也会让学生慢慢地学会提问。

四、实施激励评价, 让学生爱问

自主提问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直线上升的, 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 这样才能以外部激励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 才能让学生爱上提问, 学会提问。为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评价, 要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自主提问强有力的支撑。

自主提问,让高中生物教学更精彩 第9篇

一、兴趣激发,刺激学生提问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繁杂,有些知识抽象而不好理解。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以《细胞的减数分裂》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变化、染色体、DNA规律性变化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难度大,抽象且复杂。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提问: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让学生简单回答。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人体有46条染色体,生物体如何保证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呢?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型等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细胞染色体、DNA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清晰、生动地展示出来。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易将心中疑问提出来。兴趣是刺激学生提问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或借助教学道具,以小组自学、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考与提问。

二、平等关系,促使学生敢问

高中生已经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仍“怕”老师,这种心理直接影响学生有疑问也不敢提,特别是一些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打压学生个性,束缚学生思维,让学生敬而远之。只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尊重感。这种平等的关系,才能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与不安,才能让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并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进细胞膜的方式以及图表数据的解读等内容。知识点不难,难在所授课的班级是笔者中途接手的,笔者与学生还未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导致课堂上互动极少,常是鸦雀无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课上极力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对于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总是给予微笑表示理解并帮助解困。这样,学生自然敢说,也敢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广开言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教学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三、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会问

一堂高效的高中生物课,需要师生聚焦重点、难题,针对问题而思考,减少无谓的提问与无效的学习活动。在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高中生物有些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善于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得出不同的观点或见解,从而逐渐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自主提问。

例如,《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这一课的重点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等内容。教师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人体三道防线是什么?是怎么获得的?问题二:制作表格,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及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诱发性提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因此,要让学生会提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通过不同难度、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路标”,是增强学生求知欲的“药丸”。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想提问、会提问、敢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存在着学生不会思考、不愿提问的现象。基于此,结合教学实例,从兴趣激发、平等关系、教师引导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养成自主提问的好习惯,从而让高中生物教学更加精彩。

自主提问,让高中生物教学更精彩 第10篇

[关键词]自主提问 高中生物 精彩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把课本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伙伴,是引导员,是观察家。教师不是简单地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这样的高中生物教学才精彩、才有效。

一、兴趣激发。刺激学生提问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繁杂,有些知识抽象而不好理解。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以《细胞的减数分裂》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变化、染色体、DNA规律性变化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难度大,抽象且复杂。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提问: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让学生简单回答。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人体有46条染色体,生物体如何保证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呢?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型等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将细胞染色体、DNA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清晰、生动地展示出来。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易将心中疑问提出来。兴趣是刺激学生提问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或借助教学道具,以小组自学、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考与提问。

二、平等关系。促使学生敢问

高中生已经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仍“怕”老师,这种心理直接影响学生有疑问也不敢提,特别是一些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打压学生个性,束缚学生思维,让学生敬而远之。只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尊重感。这种平等的关系,才能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与不安,才能让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并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进细胞膜的方式以及图表数据的解读等内容。知识点不难,难在所授课的班级是笔者中途接手的,笔者与学生还未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导致课堂上互动极少,常是鸦雀无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课上极力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对于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总是给予微笑表示理解并帮助解困。这样,学生自然敢说,也敢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广开言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教学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三、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会问

一堂高效的高中生物课,需要师生聚焦重点、难题,针对问题而思考,减少无谓的提问与无效的学习活动。在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價值的问题呢?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高中生物有些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善于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得出不同的观点或见解,从而逐渐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自主提问。

例如,《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这一课的重点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等内容。教师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人体三道防线是什么?是怎么获得的?问题二:制作表格,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及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诱发性提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因此,要让学生会提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通过不同难度、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路标”,是增强学生求知欲的“药丸”。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想提问、会提问、敢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性。

自主提问 第11篇

一、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引导学生快乐参与其中

1. 以教师的热爱来赢得学生的喜爱。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教师, 才能对教师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就必须要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只是板着脸, 摆出一副严厉架, 这样只让学生见而远之。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是教育永恒的话题, 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教师要心中有爱, 脸上有笑, 要对学生倾注爱心,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源源不断的深沉的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关心与呵护, 这样自然就可以彻底改变学生对教师的印象, 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 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进而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

2. 善于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要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就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堂, 所喜爱的学科。一是音乐。音乐不同于枯燥与静止的文字, 而是诉诸于听觉, 富有欢快的节奏, 更能营造欢快而轻松的氛围, 带给学生欢快感、轻松感与愉悦感, 这样更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图片。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对直观而形象的图片更感兴趣, 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插图, 并积极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 尤其是教师亲自拍摄的图片更有说服力,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来获取更多直观的感性材料。

二、好奇心的激发与保护, 引导学生积极的提问

从某种程度上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学生虽小, 但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 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想法与见解, 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问可以制造悬念, 引发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学生为了释疑, 自然就会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巧妙提出, 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问题要难易适度。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学生是设计问题的出发点。而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都无法实现学生思考的深刻性, 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而无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无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 以学生为出发点, 着眼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问题,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让学生专注于未知来展开探究, 在探究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二是提问要把握时机。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分时机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机器。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在必要的时机提问,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那么什么是最必要的时机呢? 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 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更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于新知识上来; 在学生思维迷茫时: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往往难以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 出现迷茫与困惑, 此时可以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看法与见解,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否定, 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好奇心与自信心, 会影响到学生今后探究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 我们要采用激励性评价, 要先肯定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发言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正面引导, 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更饱满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提问。

三、方法的传授与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学生学会提问, 能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并不是学生空有学习的热情, 鼓励学生提问就能实现的, 而是需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学会提问。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 学生就可以掌握的, 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 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过程, 这样学生所得到的就不再只是固定的知识, 而是经历了思维的全过程, 学会了思维, 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展开自主探究, 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与思维, 于字里行间发现更多的问题, 提出更多的问题。教师在提问时不要只是单纯地抛出问题, 而是要步步深入, 层层诱导, 启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自主地来提出问题。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就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自主提问, 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想, 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指导与传授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提问, 学会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提问,兴趣,好奇心

参考文献

[1]饶欣.小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研究.课外语文:下, 2014, (10) .

[2]庄惠珊.小学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7) .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下一篇:探究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