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家庭伦理剧

2024-05-12

国产家庭伦理剧(精选8篇)

国产家庭伦理剧 第1篇

一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国家庭伦理电视剧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家庭伦理剧创新式发展就要不断加大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创新、情节创新等,摆脱陈旧的思维方式、平面化的人物、类型化的题材,走出一条拥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政府、电视台、制作单位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电视剧节目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电视剧制作审查相关规章制度,为我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2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5年,《大长今》在国内播出掀起收视狂潮,韩国料理、韩国明星、韩国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使我国人民对韩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不是唯一的案例。韩剧在中国大陆的走红,受到国内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韩国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而我国的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的主要类型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要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国产家庭伦理剧走向世界,笔者认为制作方应该加强和海外媒体的交流,通过中介、中间商、代理机构了解其他国家播出海外剧的比例、数量,同时,还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创新走出去的途径。

3 创作视角的转变:男性视角

从男性视角进行构思创作,将会成为未来家庭伦理剧摄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家庭伦理剧陷在以女性为主的婆媳大战中“难以自拔”时,《新女婿时代》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在了女婿身上,深入挖掘女婿和丈母娘之间的微妙关系。导演王小康告诉记者,“可以说婆媳剧已经太多了,有点山穷水尽了,所以需要这样的突破。我还会把这个系列继续下去,说不定下一步就把目光放在老丈人身上。”为了能够在剧中尽可能地突出男性视角,王小康做了不少功课,“我去网上、微博上搜集了很多女婿的真实的小故事。比如:丁胜利第一次见到向美丽的母亲,被丈母娘问血型这个情节,就是很多男同胞遇到过的,很真实,如果放进电视剧里就会引起很多男性观众的共鸣。”

4 创作风格的变化:平民化

家庭伦理电视剧以家庭为出发点,现实生活是家庭伦理剧创作的土壤,一部优秀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必然要反映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包括风土人情、时代变迁、情感生活等。同时,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也要遵循平民化的创作原则。平民化就是指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却又高于生活,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要遵循一般电视剧制作规律,使家庭伦理剧在获得大众性的同时兼有艺术性。按照平民化的原则进行家庭伦理剧创作,也并不意味着对于普通人的需求进行全部反映,而应该有所舍取,不能一味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观看电视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跟风性,并且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观众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有待提高,电视剧制作者必须进行合理引导,从而促进家庭伦理剧健康持续发展。

5 增强自身素养,提高精神需求

一部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成功,最终取决于观众。历年成功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无不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一味地取悦观众并不是家庭伦理剧发展的长久之计。仅仅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迎合观众的需求,制作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低俗媚俗、粗制滥造,不仅仅污染了电视剧市场,而且降低了观众的审美水平。观众观看电视剧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观众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自我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将家庭伦理电视剧在播出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摘要:家庭伦理剧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以及所引发的一些生活矛盾和情感冲突,以社会主流的人伦常理和人文关怀为作品的支撑和视角,从而表现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人文内涵。家庭伦理剧无论是在电视剧创作方面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民化、日常化、多元化成为家庭伦理剧获得成功的法宝。同时,这些家庭伦理剧的播出也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包括老人、中年、学生、小孩,不分年龄、不分阶层、高收视率也成为家庭伦理剧成功的重要例证。然而,家庭伦理剧在获得大众好评的同时,受到审美需求以及市场迎合主义的影响,电视剧创作中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从而促进我国家庭伦理剧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国产,家庭,伦理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明.家庭伦理剧与中国文化[J].中国电视,2007(9).

[2]袁智忠,贾森.后影像时代主流电影的美学伦理困惑[J]电影艺术,2013(2).

家庭伦理剧《有你才幸福》剧情简介 第2篇

电视剧《有你才幸福》基本信息

中文名:有你才幸福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主演:李雪健,陶慧敏,刘佩琦

集数:40

类型:现代都市,家庭

电视剧《有你才幸福》剧情介绍

六十岁的祺瑞年晚年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赶上新城市建设需要拆迁老房子,又恰遇老伴身患绝症过世。儿女工作繁忙,对此无暇顾及,但一群老邻居的关爱和帮助却让祺瑞年倍感幸福。

房子拆迁后,祺瑞年觉得儿子、儿媳工作比较繁忙,担心他们照顾不好孙子,所以没有买新房,而是选择了和儿子一起居住。但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却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祺瑞年在祺满雨家重新开始学习,从进屋脱鞋到抽烟要去厨房对着抽油烟机抽。祺满雨和沈洁对祺瑞年有很多的要求,但为了孩子的家庭,祺瑞年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从连碗都不知道怎么洗,到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还贴钱为家里买各种东西、给孙子交各种培训费。

祺瑞年同样牵挂着闺女祺顺芳。女儿由于年轻错误的相信了谢俊良,婚后发现谢俊良的各种不良行为,痛定思痛最终决定离开谢俊良。独立拼搏的祺顺芳偶遇陆宪,两人互生好感。在陆宪的帮助下,祺顺芳创业成功,成了企业家。此时,谢俊良非常后悔,也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与祺顺芳重修旧好,但祺顺芳对他已没有感情,法院最终判他们离婚,葛群和祺顺芳组建了新的家庭,企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

祺瑞年喜欢唱京剧,他经常借着去公园唱戏排解心头的烦闷,因此认识了新来的票友宋茹君。宋茹君唱青衣,祺瑞年唱老生,两人爱好相投,越走越近。两人在受到委屈的时候互相鼓励,遇到困难的时候彼此依靠。但祺满雨信不过宋茹君,坚决不同意两人再婚,并拿出去世的母亲刘锦云来打压祺瑞年。祺瑞年为了家庭和睦,唯有妥协。

儿媳沈洁为了在工作上获得升迁,出去应酬,把家里的存款都输了,还欠下债。宋茹君和祺顺芳帮沈洁解决了棘手的债务问题。患难见真情,沈洁对她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但祺满雨不买账。祺瑞年推心置腹的和儿子深谈了一回。祺满雨羞愧难当,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一家人终于尽释前嫌。

春节又要到了,宋茹君要去香港看女儿和外孙女。祺瑞年把她送上了飞机,回到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宋茹君很快就打来了电话。宋茹君的女儿邀请祺瑞年去香港,好好给母亲办个婚礼。祺瑞年终于答应了。

儿女们也都同意了这门婚事,他们给祺瑞年买了西装,送祺瑞年上了飞机。祺瑞年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宋茹君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之解读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家庭伦理剧;文化解读;日常生活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家”的概念看得无比高尚和深重,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家庭不仅是构建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在反映和传承价值观念和社会变化。家庭伦理剧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的新时期,广泛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已然成为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类型。

1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现状

家庭伦理剧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通过或写实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家庭生活中亲情、爱情、婚姻和人伦等伦理道理问题,进而由小及大,由家而国地升华到社会道德、权利义务等国家和社会的道德价值讨论,最终达到提升和巩固社会道德风尚的目的。

新时期以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可谓一天一变样。作为收视群体的主力,中青年人更多地把视角停留在婚姻话题。因为当下社会中婚姻对房和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收入差距大和地位不平衡也导致了小三的大量出现,所以家庭伦理剧也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把剧情的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如《蜗居》就是以此为题材,将社会中最真实最露骨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虽然刺激了当代年轻人的敏感神经,但也从客观事实上告诉了年轻人当今社会的残酷性,以及如何寻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途径,同时也引发了各年龄层群体对当今社会的深层思考。

另外,婆媳关系也是家庭伦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化改变,婆媳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然愈演愈烈,新时期里有关婆媳关系的家庭伦理剧进入到全盛发展时期,以《媳妇的美好时代》和《双面胶》为典型代表,用影视剧的形式表现了当今社会中家庭观念的改变、女性意识的增强、夫妻地位的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婆媳关系的矛盾,或和谐或交恶的婆媳关系引发了全社会的共鸣,在赢得了收视率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增加也是社会在不断前进中涌现出来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家庭伦理剧通过家庭叙事的手法渲染和营造浓重的家庭观念,唤醒人们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婚姻的忠贞,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调和家庭危机,让人们重拾对家庭以及对爱的初衷。《家的N次方》便展现了人们对于重组家庭的种种看法,对于争吵和磨合在重组家庭中的存在人们几乎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找到了生活的本源,也就是家和万事兴。

除此之外,以《北京人在纽约》、《我的青春我做主》、《闪婚》、《回家的诱惑》和《裸婚时代》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虽然诉求点各不相同,却都以其贴切民生和反映时代的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电视剧交易总量为1149部,其中家庭伦理剧占了12.6%,位列第三;2007年交易总量为1038部,比重上升至24.9%,排名升至第一,增幅接近一倍。这说明了家庭倫理剧所表现的内容和精神契合当代观众的情绪宣泄和心理需求,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影视剧种。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家庭伦理剧正在受到日韩、港台、欧美等家庭伦理剧的冲击,海外的家庭伦理剧为我国观众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并拥有着相当一部分忠实的观众,但是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的编导们更多地去借鉴海外优秀电视剧的特长,并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做了更多的结合与交融,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准。无论电视剧改革的道路如何开辟,家庭伦理剧一直会是最璀璨的明珠,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推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家庭伦理剧也会随之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视野,让人们在观赏电视剧的同时也看到自我,反省自身。

2新时期家庭伦理剧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从本质上说,家庭伦理剧是一种规避了政治话语的世俗性文本,所谓的对于生活的真实叙述仅仅局限在表面上的真实,并不能做到所有细节面面俱到,因为生活本质的真实性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是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的。其次,家庭伦理剧的主人公往往是平凡大众中的某一人或是某些人,他们的家庭生活是电视剧所要表现的重点,可他们的实质仅仅是当下社会里,受众根据社会道义所需要和所构建的一个意想的客体,是大众圆梦文化的一个表现,所以家庭伦理剧的本质仍是非现实主义。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家庭伦理剧的内容往往会过度地激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过度奇异化和戏剧化的剧本虽然能保证稳定的收视份额,但是其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也与家庭伦理剧所倡导的朴实自然的风格和宣扬传统伦理道义的初衷相偏离。当前创作者比较普遍的心态就是单纯地文学意想,不愿深入生活去创作优秀的家庭伦理剧本,急功近利以逸待劳。同时,现有的大多数家庭伦理剧都是以大家庭的生活作为叙述空间,以大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作为主题进行叙述,这往往也与现实生活脱节。所以这就要求影视剧本的创作者要摆正心态,更多地将影视文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以生活为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力求让观众能从电视剧中发现自我并提升自我。

其次,海外家庭伦理剧对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家庭伦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跨国界跨民族属性。著名导演尤小刚曾经说过,韩剧的基本框架是日本的故事结构、中国的儒家文化底蕴、俊男靓女的搭配和先进的剪辑技术的结合。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韩剧占据着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并且让很多观众认为韩剧比本土家庭伦理剧更胜一筹。虽然引进的海外电视剧都是精品,而本土电视剧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但至少说明了我国家庭伦理剧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这需要广电总局、电视剧出品方和社会舆论等多重因素的正确引导,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走出模式化的定性思维,让新时期我国的家庭伦理剧能在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下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倜.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剧中“媳妇”形象分析[J].云梦学刊,2012(5).

[2]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46.

简析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诉求 第4篇

一、世俗生活的时代化书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文化层次上来讲, 上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精英文化逐渐退居次席, 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文化, 亦称为平民文化。当下, 世俗化的市井文化、普通人的生活和通俗化的语言, 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在电视剧创作方面, 作为以家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伦理剧, 承载了人们对于大众文化的审美诉求, 满足了观众的潜在的审美期待。近年来获得较大影响的家庭题材的电视剧有《金婚》、《媳妇》、《孝子》、《更年期的幸福生活》、《新结婚时代》、《我的丑娘》、《婚姻保卫战》、《蜗居》, 等等, 都是将人物置于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 让主人公在新旧的变革中, 在社会与经济的交织中, 在价值观的选择上, 作出自己个人的判断, 具有鲜明的时代观念。

在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过程中, 仅仅局限于反映家庭圈子里的故事是不够的, 因而创作者大都试图通过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在基于对婚姻、家事、爱情、亲情等内容表现的同时, 来寻求家庭与社会的内在联系, 从而增强作品的厚重感和文化内涵。如在《新结婚时代》中, 时间的跨度很小。电视剧一开始的时间便是当下, 是对男女主人公结婚以后种种问题的表现, 并没有对两个人美好的感情进行过多的描写。2009年底热播荧屏的《媳妇的美好时代》, 它的编剧是一直以创作婆媳、保姆题材闻名的王丽萍。而她最为擅长的, 则是将故事背景立足于当下社会, 用新视角讲述老话题, 对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进行筛选和雕琢, 展现出普通家庭、婚姻中的种种现状。如今, “80后”的婚恋问题早已相当普遍, 社会中出现了大批的“剩男剩女”。另外, 离婚率居高不下, 离婚后的重组家庭又衍生出新的问题。于是“80后”的媳妇如何处理好与多个婆婆、小姑子等关系的问题,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编剧正是紧紧围绕这一社会形态和受众心理进行创作, 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又如《金婚》就是用时代的变迁来构成故事的外部结构, 导演巧妙运用编年体的形式, 讲述了文丽与佟志这对夫妻五十年坎坷婚姻路。本剧在男女主人公情感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反映了建国五十年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 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对于观众来讲, 特别是那些同样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的观众, 欣赏电视剧的过程就是回忆自身经历或者身边人经历的过程, 类似的人生体验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接受, 自然能够引发他们的审美共鸣。这样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年代下的特定环境来表现, 把普通家庭平凡的世俗生活与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巨变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认同感。

二、传统伦理的多元化重构

近年来, 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物质文明提升之后, 精神文明势必成为当下人们的诉求之一。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转型与变革中, 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特别突出的是对家庭成员的关系、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伦理规范在不断被解构的同时, 也必然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 对于传统家庭的反思和新型家庭关系的建构, 以及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怀旧等, 就成为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上所体现的必然趋势。同样地, 正是由于其在精神文明所承担的责任, 造就了家庭伦理剧的收视保障, 掀起了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又一个收视热潮。

如电视剧《半路夫妻》描写的是当代都市人的再婚现象, 它所关注的是社会上日益渐长的离婚后再婚现象, 给了观众一个新的观看视角。剧中人物胡小玲与丈夫江建平离婚, 并不是由于第三者家庭暴力等因素, 只是为了结束一段两人都厌倦的这段命中注定的婚姻。这样从一开始就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感受, 把两人的感情破裂建立在一个并不消极的观念下, 可以说这是对于传统的颠覆。同样, 也使观众充分理解了他们之间的难处与苦衷, 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婚姻与爱情, 特别是离婚问题成为社会的关注的焦点之一的情况下, 具有更加典型的积极意义。虽然《半路夫妻》讲述了一个婚变的故事, 也是对原有婚姻价值的否定, 但是它从中体现出的对婚姻价值的再认识是传统伦理价值的回归。婚姻双方不再只是承担义务和责任, 也开始追求和享受权利, 这是其创作的内涵所在。《半路夫妻》不是简单地去演绎一个离婚与再婚的故事, 而是深入到婚姻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中, 表现出当代社会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双重影响下的个人的婚恋观, 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 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

此外, 《我的丑娘》、《亲兄热弟》、《孝子》、《婚姻保卫战》分别以母子关系、兄弟手足、父子及夫妻关系的视角, 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家庭中的各种伦理关系, 在不断结构传统道德的同时, 也以不同的视角展示着人性的回归和多元化的伦理重构。其中《婚姻保卫战》选取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现代都市家庭, 通过对四个家庭各自产生出来的不同矛盾, 力图展现在当下社会家庭生活中, 由于新式家庭问题引发的新式家庭战争, 并从这些家庭战役中, 为婚姻中的夫妻双方总结出如何保卫家庭、保卫婚姻的全新生活理念。这些构成了新型社会条件下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全新阐释:其实婚姻中的夫妻矛盾, 大多都只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 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真正矛盾, 关键在于用一种什么方式、什么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

三、美善统一的审美化关照

在我国电视产业日益成熟的今天, 电视剧发展在日趋产业化的同时, 深深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类型中的主力军, 它在审美价值上所表现出的人性关怀、生命意识, 抚慰了人们的心灵, 满足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成为最具审美化关照的剧种之一。它的大部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将以“仁”为核心的人文关怀贯穿于审美形象的营造之中, 通过从平民化的视角来塑造伦理化的人物形象, 把浓重的人情味注入其中, 达到对“善”的一种真实还原, 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在这样的审美诉求下, 家庭伦理剧势必会在“人性善”、“善恶有报”等方面下足功夫, 以达到创作者的意图, 即将自己的艺术主张注入作品中, 通过中国各式各样的家庭伦理道德问题, 完成在审美价值层面上的美善统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善统一的原则, 导演都会从亲情、善良等方面入手。大部分作品的审美价值恰恰是展示人物的道德境界即人物的善良来赢得人们的审美同情从而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的。[2]《我的丑娘》这部电视剧讲的主要是儿子因为母亲丑娶不上媳妇而“拒绝”认母, 母亲以其人丑但心美最终与儿媳儿子相认。《我的丑娘》引起观众共鸣并取得高收视率的核心所在, 便是一个个与“孝”相关的文化符号, 被观众解码产生选择性注意, 进而选择性理解, 再选择性记忆。“百善孝为先”,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伦理思想之一。这也是这部剧的核心所在。

总之, 家庭伦理剧作为一个热门的电视剧创作剧种, 由于其承载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直备受国内电视观众的厚爱, 这也是我们对其探研的意义所在。

摘要: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类型中的主力军, 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意蕴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审美诉求主要体现在世俗生活的时代化书写、传统伦理的多元化重构、美善统一的审美化关照三个方面。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时代化,多元化,审美化

参考文献

[1]仲呈祥.《牵手》牵心.中国电视, 1999, (6) :10.

国产家庭伦理剧 第5篇

关键词:真善美,家庭伦理剧,人文关怀,环境

家庭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它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或者说,以反映社会道德、伦理为内容的电视剧,主要采用的是通俗剧的形式。伦理剧,主作者单位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其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伦理道德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话题,所以由它们构成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

家庭伦理剧之所以热播,最基本的便是家庭伦理剧的内容迎合了众多观众的生活状况。家庭伦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剧类型,简单来讲,便是以家庭为表现对象,以社会和时代为故事背景,以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为表现的内容,透过一个或者几个家庭来折射出家庭内部的复杂事件,进而探讨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裂变与升华。家庭伦理剧在还原个体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写照,是社会发展的艺术记录。

1 家庭伦理剧热播现状

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在谍战剧、穿越剧、宫斗剧轮番等场之后,家庭伦理剧以普通人家的家长里短、夫妻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的电视剧情开始火爆荧屏。这类电视剧的选材最紧接观众日常的生活状况,它能反映出当今最热的裸婚、婆媳矛盾、丁克家庭、房价、医疗等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在当下能够走俏也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各大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开始制作家庭伦理剧,如《我的丑娘》《媳妇的美好时代》《父母爱情》等,受追捧的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细看这些电视剧无一不是站在人性的真善美角度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家庭伦理剧在大受赞扬的同时也得到了不错的市场收益。

1.1 作品数量激增

从2000年之后,家庭伦理剧数量激增,不仅常常出现在各大荧屏间,而且成为当今最热播电视剧的电视剧类型,家庭伦理剧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在电视剧领域内独领风骚。家庭伦理剧以情感为主导,充实了观众的精神需求,也体现人性的真善美的诉诸。该类电视剧作品,以期诉诸真善美为导向,通过具体的生活写照,来反映国内最本质的家庭生活现状。

1.2 作品题材突破单一模式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对90年代最早的家庭伦理剧《渴望》与现代家庭伦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这两部电视剧均属于家庭伦理剧,但就时代的不同二者在表达上也存在不同,《渴望》在文革那个社会动荡,是非颠倒的年代,讲述了两队青年人的复杂爱情经历,从而揭示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媳妇的美好时代》则从现下最热的婆媳关系入手,来讲述媳妇的懂事、孝顺与责任。这就明确的突出了家庭伦理的作品题材已经打破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3 准确反映时代气息

电视剧比电影更通俗,它较之电影的文艺来说,比较大众化。电视剧旨在反映着普通老百姓心底的诉求和爱憎,其电视剧的故事内容均为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每部电视剧的流行,必然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道德诉求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也是家庭伦理剧能够热播的原因之一。

2 家庭伦理剧中真善美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以道德来警示人们的伦理生活,家庭伦家作为中国社会一切伦理的出发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讲究重家庭,把家庭看作个人的归宿,在电视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家庭伦理剧以家庭中的矛盾或夹杂着复杂的家庭人伦关系被影视创造团队所热捧。因此,才会出现家庭伦理剧蓬勃发展的局面。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重孝道,孝道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电视剧作为视觉艺术,能以最直观、最逼真的视屏影像来引起观者的共鸣,它使得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电视剧的剧情引起碰撞,抛开历史厚重的积淀,人性的真善美和情感的光辉是最能够被观者普遍的认同。如果说《渴望》的诞生成功的开启了家庭伦理剧大门,那么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正以蓬勃的发展势头,在中国电视剧中占据一席之地。

2.1《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作为央视一套2014年的开年大戏,讲述的是身为海军某守备基地司令员江德福与资本家小姐出身的安杰,如何携手走过风雨兼程的一生,该电视剧由新丽传媒和山东影视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年代温情大戏,它及其完美的诠释了上世纪50年代的背景下,芸芸众生的平凡爱情,将人性的真善美发挥到极致,又引发了社会大众对父辈爱情的关注。在类型化电视剧和物质化的情感世界中,《父母爱情》无疑领跑该剧自2月2日播出后,收视率居高不下,连续一月登顶全国网、33城网、48城网收视冠军。

《父母爱情》则通过细腻的表演方式,将不同类型的角色、不同模式的夫妻和不同角度的人生观演绎出了独特的一面。该剧幕后团队则用美学的概念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不是刻意制造苦难博同情,而是从人物性格和带有轻喜剧色彩的家庭生活入手,重形象刻画,轻时代创伤,用温情去打动观众。文艺评论家李准说:“这个片子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强大的情节,也没有极致化的戏剧冲突,既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灯红酒绿;没有戏说、没有疯狂、没有反讽;不是家斗剧,也不是家闹剧。但是,一开播就把大家吸引了,而且吸引了各个方面的、各个层次的观众。”它以人性最纯粹的真善美去演绎本不浪漫琐碎生活,但就在这日常的生活中让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年代纯粹的感情、夫妻之间责任。这段错位的爱情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份唯美的爱情遗产,该电视剧既体现出对历史的充分尊重,也激发了父辈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从心灵深处撼动当前年轻人对爱情的重新思考,对责任、家庭的重新解读。

2.2《媳妇的美好时代》

2010年的热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搬上荧屏,让婆媳关系、姑嫂关系重新推到风口浪尖。美好媳妇毛豆豆的出现成为当时荧屏界最为热议的对象。在剧中,毛豆豆夹杂在亲婆婆、后婆婆、小姑子间,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显得极为刻意,但是她却以自己的乖巧懂事赢得家庭的和谐与和睦。毛豆豆以自己的“毛边”性格成功的俘获了刁钻亲婆婆和强势的后婆婆以及性格变态的小姑子的喜爱,树立了荧屏中最令人称道的好媳妇形象。该剧之所以热播,它贴切而真实的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中难搞的婆媳关系,该剧的成功创新在于它没有回避婆媳间的冲突,而是正面的去面对婆媳间的冲突与不快。

毛豆豆以善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为观众奉献新媳妇的美好形象,其真善美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剧中,毛豆豆周旋在亲婆婆和后婆婆中间,对待更年期的亲婆婆她真诚相待,在面对猜疑和委屈的情况下,也没有肆意的抱怨,而是继续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曹心梅。对于后婆婆姚静,她也真诚相待、不附和、不搪塞,经常用善意的谎言去化解两位婆婆之间的恩怨。这些都体现出了毛豆豆真切的人性、善良的品质、美好的情操。作为妻子,她时刻关心余味的生活,不让丈夫为难;作为女儿,她时刻体谅父母,不像父母诉苦,竭尽全力帮助父母排忧解难;最为姐姐,她时刻扮演着长姐如母的角色,时刻的纠正着毛峰的思想,充当着弟弟和弟媳之间的和事老,不偏袒弟弟。该剧中融入了浓烈的温情意味,让观众在真情中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

2.3《有你才幸福》

《有你才幸福》是2013年的年度热播大剧,该剧自2013年登陆央视一套后,收视率一路飙升,前14集的平均收视率创下2013年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最高收视率。该电视剧以近乎原生态的叙事方式,呈现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从琐碎生活中去体悟人生,阐释人生真谛,它以“家”为具象去表现人性关爱的主题。

《有你才幸福》该作品深刻的触及到了社会变迁过程中现实的矛盾和人内心深处的隐痛。老龄化、老年人的晚年等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均在剧中被纰漏出来,但是剧中的人性关爱,人文关怀更能触动人心。“精神赡养”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悄然兴起,该电视剧直接聚焦孤独老人的老年生活,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但却在平淡的剧情中贴近真实生活,把“亲情”二字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有你才幸福》用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表现当下中国人特有的家庭生存和情感,真切地揭示出人间真情的可贵,该电视剧在平时的家庭生活叙事中暗含着对人性的关爱。正因如此,它才能体现出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中对真善美的弘扬。

3 弘扬真善美对于家庭热播电视剧的影响

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反省,特别当下家庭伦理剧表现出来的审美艺术倾向——弘扬真善美,对于真善美定义有好多种,在家庭伦理剧中真善美就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对美的追求、对善良品质的褒扬等。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诉诸真善美最能迎合观众要求,也最能触动观众心里,更易引起共鸣。家庭伦理剧之所以热播是建立在弘扬真善美的基础上,它为家庭伦理剧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同时,也让观众开始直面人性的罪恶与丑陋。正如文中分析,一部优秀家庭电视剧能否获得观众喜爱,必须把弘扬真善美作为电视剧永恒的颂扬主题。弘扬真善美,是对当今日渐冷漠社会的批判,也是为构建至善至美的美好社会环境发挥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庆山,陈燕.《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解读——电视剧〈铁梨花〉观后感》[J].当代电视,2011(2).

[2]杨爱君,王海波.二十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3).

[3]刘晓航.家庭伦理剧热播启示——诉诸人性真善芙[J].当代电视,2011(6).

[4]陈志军,张建珍.从苦情叙事到幸福叙事——家庭伦理叙事的变化与现代性实践关系的文化分析[J].中国电视,2011(11).

[5]吴琼.从《渴望》到《双城生活》——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2(23).

国产家庭伦理剧 第6篇

引言

电视剧作为电视所独有的节目形式以其故事性和娱乐性吸引了不同年龄阶层的观众。近三十年来, 我国电视剧的产量及质量同步提升, 目前我国拥有电视频道3000多个, 每天播放的电视剧超过6000集。[1]在众多的电视剧类型中, 家庭伦理剧[2] (以下简称“家庭剧”) 在具有浓厚人伦观念的东方儒教文化圈中意义非凡, 因此随着中国第一部家庭剧《渴望》 (1990年) 播出以来, 《咱爸咱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亲情树》、《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双面胶》、《金婚》等家喻户晓的家庭剧纷纷出炉, 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家庭世界中的伦理道德、恩怨是非。在国产家庭剧火爆异常的同时, 随着国外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 韩国家庭剧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中国观众中刮起了一股不可小觑的“韩流”, 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黄手帕》、《百万朵玫瑰》、《可爱的你》等, 这些韩剧以其唯美的画面、独特的音乐、细腻的情感故事以及时尚的人物造型在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高峰。

同为东亚儒教文化圈, 中韩两国在思想根基以及人伦精神追求方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 尤其表现为深重的家国观念。家庭在传统伦理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韩两国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仅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而且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构建和文化取向, 因此在中韩两国的文艺作品当中, 家庭成为寄托和展现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通过展现小家庭的悲欢离合、是非曲直来透视整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美德, 逐渐成为家庭剧中一种新兴的叙事模式。家庭剧的兴起和繁荣, 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综观中韩两国近年播出的家庭剧, 在对传统东方文化的继承、家国观念的认同上具有同根同源的特点, 但是在其具体表现形式上仍体现出细微的差异。本文主要以《黄手帕》 (韩国) 、《金婚》 (中国) 两部同在中国引起重大反响的家庭剧为例, 对中韩家庭剧的叙事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以期透视出中韩家庭剧的一二特点。

《黄手帕》和《金婚》

《黄手帕》是由韩国KBS公司制作发行的, 这部长达169集的电视剧2003年在韩国播出时曾荣获年度收视总冠军[3], 它延续了《看了又看》中温馨感人的家庭情节和《人鱼小姐》中的浪漫风格, 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单身母亲面对爱人的背叛、生活的困苦, 没有气馁, 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困境, 最终得到幸福的感人故事。该剧2005年被央视引进, 曾一度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 “来自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 其绝对收视率从4月5日开播时的0.3%直线上升到了目前的0.9%。而收视份额的调查显示, 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深夜时段中, 全国每100名观众中, 就有10人在收看该剧。”[4]

相比较而言, 《金婚》作为国产家庭剧, 其题材和历史背景观众们更为熟悉, 该剧讲述了年轻漂亮的小学数学老师文丽 (蒋雯丽饰) 和重型机械厂的青年标兵、技术员佟志 (张国立饰) 从偶遇到相知, 从相知到相爱, 从热恋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 以及为人父母直至祖父母, 漫长而坎坷的五十年婚姻史。该剧播出后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 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成绩, 并荣获第十四届“白玉兰奖”四项大奖, 创我国电视剧获奖记录,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还专门举办了该剧的专家研讨会, 国家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孟繁树认为《金婚》是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高峰[5]。

叙事差异比较

1. 叙事视角方面:男性化视角与女性场[6]的营造

在具有浓厚家庭观念的儒家文化当中, 大多认同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夫妻和睦、儿孙绕膝、父慈子孝被视为最大的家庭财富。中韩两国的家庭剧正是通过不同的视点切入, 营造和刻画了东方人心中最神圣的港湾———家庭。

中国具有三千多年儒文化的积淀, 家庭伦理关系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 具有浓郁的男权色彩。从“三从四德”、“贞节烈女”再到今天的“贤妻良母”, 对女性的要求无不是从男性的利益出发, 产生于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家庭剧的制作也是在男性的视角下, “普遍选取道德化、伦理化的题材和主题, 强调对家庭的责任, 对国家的忠诚, 对朋友的义气等”[7], 用男性的价值尺度来演绎剧情, 男主人公在剧中多被冠以英雄、拯救者的角色, 他不仅仅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金婚》中, 佟志虽然体贴妻子, 照顾母亲, 但是他仍将事业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夫妻二人的冲突也多围绕这一个点展开, 甚至几次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在这里, 男人的事业已变成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是我国古代“好男儿志在四方”、“匈奴不灭, 何以家为”传统的具体表现。而女性美则更多的体现在对家庭的维护、对丈夫孩子的奉献上, 运用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 塑造了一个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在《金婚》当中, 文丽虽然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北京姑娘, 但是在嫁给佟志后, 她也逐渐地开始转变, 由以前的任性、浪漫变成了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特别是在丈夫去三线工作之后, 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四个孩子, 照顾年迈的婆婆, 甚至在丈夫出现婚外情的时候, 她努力挽回, 最终使家庭得以保全。

“影视作品的民族色彩, 表现在题材与主题的独特性上, 具体表现在对同一主题的展现采取的角度不同。”[8]与国产家庭剧相比, 韩国家庭剧呈现出柔美、含蓄的女性化叙事特点。在表现家庭生活时, 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充满儒雅气息的家庭氛围, 在观众心中构建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韩国家庭剧中在塑造男性角色时, 他的事业和工作的描述较少, 更多展示的是他们对家庭的爱和责任, 其他的只是家庭生活的陪衬和点缀。如在《黄手帕》中, 泰英的岳父是快递公司的社长, 但是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是会经常冲到办公室干扰他的工作, 而他也丝毫不觉得过分, 甚至在工作的时间仍不忘跑回家看妻子。在得知女儿喜欢泰英之后, 虽然泰英贫困的家庭让他很不满, 但是他仍然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韩国家庭剧充分展现了其传递温情的能力, 主要反映在对女性的关怀上。在塑造女性角色时, 除了其时尚靓丽的外形, 她们的性格魅力也同样让观众印象深刻, 在《黄手帕》中, 女主人公尹紫英的教养、贤淑、坚忍以及独立性在女性观众的心目引起了巨大的共鸣。除此之外, 可爱的美玲、漂亮善良的善珠、甜美能干的罗英等, 这些女性角色的成功塑造, 为该剧增色不少。

2. 叙事时间方面:宏大叙事与等时叙事

“电影是偏重于空间的艺术, 而电视剧是偏重于时间的艺术”。[9]家庭剧在时间的运用上也充分体现出了它的优势, 相对较长的时间给予了它尽情展示家庭故事的机会, 中韩两国的家庭剧在叙事时间上都体现了电视剧长时态叙事的特点, 但又有细微差异。

国产家庭剧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 呈现出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意识, 家庭人物的塑造与故事的演绎都被镶嵌在这一大的环境之中。首先, 根据剧情需要, 在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中可能会演绎出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在《金婚》中, 这一安排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编剧本来就是按照编年体的设计, 将男女主人公五十年的婚姻安排了五十集来讲述, 这五十集又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热恋新婚期———中年期———老年期, 同时这部戏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的五十年婚姻生活史, 也是新中国的一部共和史, 他们婚姻生活的每一步, 都与社会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文革、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 这些对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也对他们的婚姻打上了不同的时代烙印, 充分体现了剧情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韩国家庭剧在等时叙事的特点下, 剧情安排缓慢,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日常家庭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来展开的, 全剧当中只有家庭成员出现, 很少有社会关系的介入, 缺少社会背景的衬托, 在《黄手帕》中, 除了个别几句“经济不景气”的台词外, 剩下的都是家长里短, 感情纠葛, 没有明显的时代。

3. 叙事结构方面:网状叙事与双线叙事

悉德·菲尔德说:“结构就是把故事按照一定的位置安排好的东西。”[10]在这一理论中, “结构”一词显得极为简单, 似乎只是故事情节的一种外在形式与框架, 但是对于电视剧来说, 它仅仅表达了一个方面, 画面造型、音乐安排都是其结构组成的重要部分,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它应该是线性的叙事结构与画面的空间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这个组合当中, 叙事结构的安排又是不可或缺的一角, 可以说一部电视剧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其叙事技巧。作为家庭剧, 其较为狭窄的空间 (多为室内剧) 和单一的人物 (多为家庭成员) , 决定了它的叙事更为重要。中韩两国家庭剧在遵循了这一原则的基础上, 均表现了其独特的叙事艺术。

国产家庭伦理剧在家国同构的宏大背景下呈现出网状叙事的特点。在塑造某一位家庭成员时侧重点不明显, 并未很特别地在其身上表现出较多的情感倾斜, 如在《金婚》中, 佟家的四个孩子虽然性格差异较大, 生活轨迹也截然不同,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并没有明显的主次地位。相比较而言韩国家庭剧在其女性化的叙事视角之下, 呈现出主线明晰、辅线衬托的特点。韩剧中一般会出现双生双旦的人物安排, 除了必要的家庭成员之外, 往往会有明确的双生双旦的塑造, 剧中的情感冲突也以他们为主。如在《黄手帕》中, 紫英、尚民、英俊、敏珠之间的感情故事成为剧中的主线, 而三个家庭也是因为这条线索联系在一起, 从而引出英俊的奶奶和紫英的外婆两位老人之间的友谊, 紫英的弟弟与敏珠的妹妹之间短暂而伤感的爱情等情节。

结语

家庭伦理剧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其叙事艺术也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随着国外电视剧的大量引进, 对国产电视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家庭剧的叙事差异, 希望能够把握此类热播剧的一些特点, 使国产家庭剧在坚持民族特色和叙事传统等方面优势的同时, 也可以吸收和利用国外家庭剧的一些有益成分, 以期促进中国电视剧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环, 果兆虎.国产电视剧的叙事模式以及蕴藏的文化内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65.

[2]杨秋对家庭伦理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详见《中韩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比较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学位论文, 2008年第2页) 。在《中国电视》2007年第8期上有《儒家文化与家庭伦理剧的创作》 (彭文祥) 、《对家庭伦理剧热的冷思考》 (白小易) 、《近年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分析》 (戴清) 与2007年第9期上的《家庭伦理剧与中国文化》 (吴学明)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人物与语言》 (戴清) 五篇论文分别对家庭伦理剧做了相关讨论。

[3][4]http://yule.sohu.com/2005-04-12.

[5]http://ent.sina.com.cn/v/2007-10-09/18071743117.shtml.

[6]“女性场”这一概念是耿海明在《论韩剧的女性化叙事和女性形象》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3期) 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指的是对女性生活场景和女性情感心理的展示的叙事模式。

[7]尹鸿, 阳代慧.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中国电视剧艺术传统[J].现代传播, 2004, (5) :56-64.

[8]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66.

[9]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12.

国产家庭伦理剧 第7篇

作为发展中的通俗文化形式, 任何类型的剧种都会存在着明显的创作症结, 而随着家庭伦理剧创作的逐渐成熟、稳定, 它的创作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因循守旧, 形式上也面临着过于模式化、固定化等危险。在宏观的家庭伦理剧中, 就面临着社会审美价值的遮蔽, 艺术审美价值的迷失以及婚恋审美价值的游移等价值取向的问题, 具体到短片《追爱父子兵》 中, 从主题选择, 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上认为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 《追爱父子兵》在主题选择中, 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本片过于淡化人生的烦恼、生存的艰辛、体制的压力等社会客观现实。片中的置景非常豪华气派, 人物造型也越来越浓妆艳抹, 道具高档化、贵族化, 剧中的生活似乎不存在生老病死、柴米油盐的日常困苦和艰辛, 使得其离实际市民生活有一定距离。一家悲欢、个体情感生活与社会现实离的比较远, 现实也与影片中的情结有意割裂, 家庭生活成为一种远离社会现实。

其次, 在本片的叙事结构上, 虽然导演和编剧都想极力呈现角色设置和情景创造的独特之处, 开创一个全新的结构模式, 但实际却很难做一个戏剧性的改变。在人物定位上, 剧中角色太少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大问题, 剧中人物只扮演了一种社会角色, 如丈夫、太太、儿子, 但一个社会人常常纪要充当一定的家庭角色, 同时也要伴随某几种社会角色, 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是无法全面展现一个社会人的全部丰富性的, 这也体现出我在导演时回避社会问题、避免麻烦的创作心态。

聚焦于恋爱圈和家庭圈的家庭伦理剧提出的几乎是相同的家庭、婚姻和爱情故事。更不可思议的是, 男女主角在这些问题上又有着异常相似的复杂经历。同样的人物形象, 相似的生活背景和几乎相同的感情问题, 使家庭伦理剧对这一体裁的表现像任何城市小说的写作那样, 将素材的把握、 演绎的几近代码化、形式化, 以至于在并不复杂的剧情中, 常有一些特定的情结公式和惯技, 对故事的描写也依赖于相似的叙事技巧和戏剧技巧。改变自始至终的非线性流水式叙述, 而是加上一以贯之的重大情节线索, 情结的跳跃和突转, 提倡有限度的情节叙事, 但又不仅仅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再次, 在情节设置上, 本片情结的过于简单、单一, 矛盾冲突太少, 这也是本片最致命的不足。可以明显看出, 本片自始至终都是流水式叙事, 一以贯之的重大情节线索比较薄弱, 矛盾的冲突也是由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引起, 情结跳跃和突转几乎没有, 这容易使故事节奏变得拖沓, 缺乏变化, 给人以琐碎无形的感觉。

家庭伦理剧大多街区的是日常生活片段, 这固然与整个剧作的主体和风格相适应, 可是平铺直叙的剧情推进中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事”, 所有这些平面化的生活材料, 全要靠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来聚合。而人物关系的处理又是服从于剧中的主题安排的, 这使人物与主题的脱节时间往往大于弥合时间, 拖沓的节奏, 平淡的叙事自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

二、可能的对策或出路

首先, 在主题选择上, 可以学习《追爱父子兵》中积极的一面, 如在剧中进一步增加美好事物的元素, 提倡正能量, 宣传正面人物、事件, 设置正常、和谐的情感世界。而不是为了吸引观众目光而设置的诸如婚外恋、爱情游戏、永远潜伏着情感压抑的剧情主线;也不是豪华气派、脱离现实的浮华风气, 对物质的极度迷恋, 高尚的爱情, 正面的婚恋, 幸福的家庭才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脉络和精神诉求。

其次, 在情节设置上, 影像格调既可以是克制的、舒缓的, 也可以加快剪辑的速度, 以大量的关联画面拼凑来增强叙事的流畅性和趣味性, 在结局处理上, 可以拿模棱两可的开放式结局来增强观众可看性, 观众未获取的那种了断的快感会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因为观众在影片中也会投入感情, 在故事的结束之处由观众自己来幻想, 我要强调的是结局方式可以不用唯一化、绝对化。

国产家庭伦理剧 第8篇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还是夫妻,家庭分工模式

从1990年“万人空巷”的《渴望》到2016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档热播的《还是夫妻》,我国当下家庭伦理剧的家庭结构俨然不同以往:由围绕“父子”家庭轴线到细描“夫妻”婚恋关系,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对两性形象的建构也发生嬗变,无论是男权文化的式微,还是女性意识的勃发,这些变化均体现了国民社会观念的多元生发。

1“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分工模式的建构与解构

1.1两性差异的“二重奏”

“在生物学的意义上,同性间的个体差异远远大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性别的生理差异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因此,早期“男耕女织”的分工模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仅仅是集体意志的约定俗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文化认为男性趋于理智、外向和独立,而女性的性格偏向情绪化和依赖型,这种性格社会化的结果是,男女两性分别获得与社会规范相符合的性别心理,无论在家庭还是职场,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处于附庸地位,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和“相夫教子”的性别刻板定式。

1.2“突出重围”与“孤掌难鸣”

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不断受到挑战,这从最能反映社会变革历程的家庭伦理剧中可见一斑,近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大丈夫》《虎妈猫爸》《咱们结婚吧》都在探讨新时代女性的婚恋观、育儿观,在这些电视剧中,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而非男性的附庸,她们在人格和经济方面均能独立,当女性面临职场和家庭冲突时,往往被迫或自愿回归家庭,原因在于:首先,女性的生育价值不仅被私人化和忽略,而且影响了企业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的判断;其次,“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等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将女性从职场推向家庭。归根结底,家庭分工模式仍然受到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掌控。

2“男主内、女主外”家庭分工模式的“奇迹与幻灭”

2.1社会接受下的“失语倾听者”

作为一种破除窠臼的新型家庭分工模式,“男主内、女主外”在接受时势必会受到来自社会和男性自身的阻力。传统社会观念认为,“男做女工,一世无功”,这种观念正是大众长期积淀形成的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式,正如《还是夫妻》中“唐健”做“家庭煮夫”时其母的强烈反对,她认为儿子“主内”便处于卑微的地位,是“丢人”的,而“唐健”的岳母也时不时表露出“经济基础”的主导性。实际上,“主内”和“主外”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为家庭的贡献是对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此外,在大众集体意识中,女性“主内”天经地义,而男性“主内”则不合常理,寻根溯源,这里的常理不过是夫权和男权社会下男性设置的规章制度,是要求女性屈从的陈规,而女性在“三纲五常”等封建常理下往往“失声失语”。

2.2个体接受的“举步维艰”

就男性自身来说,接受“主内”的观念也并不容易。“男主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男性因为阶段性失业等特殊情况被迫“主内”,电视剧《还是夫妻》中的“唐健”就是这种情况,有理想抱负的传统男性“唐健”被迫成为“家庭妇男”,最终他为了实现自己,远走他乡;另一种是男性自愿退居家庭,他们也许是心疼妻子或是为了家庭着想,或许是更适合“主内”。

3多元家庭分工模式下的反思与展望

社会的包容度和男性自身的接受心态是“男主内、女主外”的关键,“男主内、女主外”的分工模式理应受到尊重和接纳,每个家庭应根据家庭的特殊性视情况而定。社会和媒体理应摒除落后的传统观念,打破女性的刻板定式,弘扬男女平等理念,改变不合理的性别分工,消除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定位,改善女性就业环境;对男性本身而言,应改变对“贤妻良母”的审美期待,调整“男主内”分工模式的心态,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和育儿任务;而女性也应增强职场工作能力,尊重男性的个人意志,实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独立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增值下一篇:网络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