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2024-05-11

在生活环境中识字(精选12篇)

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第1篇

一、创设适宜环境, 启迪幼儿主动学习

环境以其弥散性特点客观存在并渗透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引导幼儿学习文字, 如果不跟他们的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文字对于孩子来说只能是枯燥无趣的东西。笔者依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从贴近幼儿生活细小环节选取识字素材, 在孩子视野范围之内, 将环境中的实物与汉字对应展示, 从而引导幼儿自主识字。

幼儿最初的识认汉字是将汉字与实物匹配在一起的, 每当新生入园, 在他们的活动室里, 各种物品、设施上都贴有与之相匹配的汉字。幼儿们来到了新的环境, 又看到实物上多出的字卡, 都瞪着好奇的眼睛, 他们高兴极了。这时教师摸摸实物, 又指指字卡上的汉字, 使幼儿建立起初步的具体实物与抽象汉字之间的关系。活动室里, 配合墙面布置出示相应的字卡:植物园里的“小花”、“小草”、“小树”等;各区域的标志图案旁, 配合相应的字条:“我们都是好朋友, 想一想, 读一读”等;区域中的物品也以字卡出示名称:“橡皮泥”、“水彩笔”、“积木”等;生活学习用品也配上汉字, 盥洗室中的“毛巾”、“肥皂”、“牙杯”等。幼儿置身于充满汉字的环境中, 耳濡目染, 就会自觉与不自觉地认读了许多汉字。大班的幼儿已不满足于教师创设的环境, 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参与环境的创设。当识认了一些“女”字旁的汉字后, 幼儿从教师提供的一些独体字与有关“女”字的字卡中寻找, 将两部分拼成一个汉字, 如“妈”、“奶”、“姐”, 增强了幼儿主动识字的欲望。

在各科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汉字与幼儿接触, 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如:凉爽的秋天来了, 在幼儿认识果实时, 教师将汉字与各种果实相对应, 既让幼儿记住了汉字:苹果、桔子、脐橙、柿子、大枣等, 又让幼儿了解了果实的成熟季节。在延伸部分中, 教师还和幼儿一起收集秋天里结的各种果实, 把名称字条张贴上, 展放在活动室的识字角中。

教师可以不断变换认读内容, 挖掘新东西、新素材, 使幼儿生成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不断有新鲜感。例如, DVD旁贴上字卡“影碟机”, 认读后加贴“唱歌”, 进而逐步加贴“讲故事”、“播放动画片喜羊羊”等, 这种递进认读方式, 可避免幼儿枯燥反复地认字。

二、开展生动游戏, 激发幼儿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的婴幼儿汉字教育不片面追求识字量, 重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 将汉字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能促进孩子轻松愉快地主动识字。如:在组织幼儿动动手、动动脚认读了汉字“头”和“腿”后, 并将“头”、“腿”的字卡贴在活动室四周, 让幼儿去找, 找到“头”字的就把字卡贴在自己的头上, 找到“腿”字的就把字卡贴在腿上。孩子们个个无拘无束, 他们认真的神态、稚拙的语言, 显然把汉字当做他们的好朋友。

在大班活动中, 幼儿认读“人”、“从”、“众”三个汉字后,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用身体来演示这三个汉字的游戏, 幼儿的情绪十分高涨, 演示“人”比较容易, 幼儿很快完成了。当教师出示“从”时, 有两个幼儿迅速地走到一起, 说两个人可以演示出这个字, 幼儿们都自由结伴, 两人一组也较顺利地完成了。当教师出示“众”字时, 幼儿们围在一起讨论着, 要演示出这个“众”字, 的确有些难度, 可一会儿幼儿们迅速地形成了三个人一组, 有的说:“上面人高, 下面两个人矮, 两个人蹲下来就行了。”有的说:“一个人站在椅子上, 就高一些了。”幼儿们讨论热烈, 他们都想出了好办法, 有一组幼儿更绝妙, 三个小朋友干脆都平躺在地上, 从上望下去还真像个“众”字。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自己成了主人, 激励幼儿更主动地学习。

在幼儿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后, 教师可以教幼儿理解什么是反义词。我们创编了音乐游戏《碰碰碰》, 为幼儿准备与人数相等的字卡, 幼儿听音乐, 每人找到一张字卡, 认读后, 找到反义词做朋友。例如, 自己戴的字卡是“左”, 则去找胸前是“右”的小朋友。两个人一组, 跟着音乐做“碰碰头”“碰碰肩”“碰碰背”等动作。幼儿听着音乐,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的反义词朋友。

在识字教育中,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要面向全体幼儿,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 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兴趣和满足, 创编好的游戏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追求。

三、利用自然资源, 拓展幼儿教育空间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这使我们领悟到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大自然, 应把幼儿带到大千世界, 引向生活的源头, 在大自然中教幼儿识字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生活环境、社会信息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教育因素, 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例如, 在春游活动中, 领幼儿去公园, 刚刚下车, 孩子们高兴地喊:“江滨公园到了。”教师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江滨公园呢?”有的小朋友说:“妈妈带我来过。”教师说:“我没有来过这儿, 我却知道这是江滨公园。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有的说:“老师听别人说过。”有的说:“老师在电视上看过。”教师的回答是:“我看见园门上有四个字, 就是‘江滨公园’。”小朋友的眼睛都转向这四个字, 并伸出小手, 异口同声地说:“江滨公园。”在这次秋游活动中, 孩子们既玩得尽兴又学习了“江滨公园”、“游乐城”等汉字。

幼儿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在他们心中, 一切事物都是新鲜有趣的。为了让幼儿随时随地广泛接触汉字, 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然地习得汉字, 幼儿教师、家长应密切配合。比如, 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 父母常带孩子上街或到新华书店购书, 这就是教孩子识字的好机会。街道两旁的广告牌、华联超市、肯德基快餐店的门面牌, 娃哈哈饮料上的商标等, 还有解放路、新华路等路牌, 可以引导孩子认店名、识路名。走到新华书店, 也可以找孩子印象最深的事物, 买些看图识字的卡片和画片, 回来后指导孩子有趣地阅读, 这样让孩子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 认识的汉字能加深印象, 记得牢。

由此可见, 社会生活处处是课堂, 教师、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走进广阔的大自然、社会大环境, 做个有心人, 发现身边的文字教育素材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

汉字本来是枯燥无味的抽象符号, 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把原本抽象的符号变成一个个形象的事物, 把识字教育融入自然生活环境中, 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 轻松愉快地学习, 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 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从而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第2篇

识字,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一个人终身都在面临着识字的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学生的整体感知事物的认知心理,做学习的有心人,可以突破一年级识字教学的重难点,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的。

生字从游戏语言环境中引出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之产生我要学字的心理需要,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或创造环境。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最爱,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喜好,这是一种正常的天性反映。生字的掌握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 ,活泼些,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在游戏中学生字,在学生字中玩。 生字引出后,其掌握是教学的重点,应该依靠适当的游戏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清字形。生字的巩固是对字的音、形、义的理解深化阶段,为此更因借助游戏活动环境,发挥阅读提高识字能力的作用。

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组建了课题组承担 “在游戏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尝试” 的课题研究任务,并做以课题总结

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为大势。在这些新的教学呼唤声中,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成为我们当前教学中新的热点,但反观我们当前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颇有点矫枉过正,重新陷入新的谬误之嫌。

其一、在于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相对于每一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似乎热闹得很。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教学的“形”而已,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本”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我们音乐中的那一条上下波动、富有弹性的主旋律,有波动,有弹性,当然也得有一个回归,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对此,古人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那种语文课不象语文课的开放,其实质是假开放而已。

其二、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大家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综合实性的学习,那么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干什么!当前某些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教师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强,疑惑与不解,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本课的学习要求之外,甚至组织纪律性的散漫,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都是正常的。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其三、是对于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的评价有明显的滞后性。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但从目前来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立。评价大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结果对不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我们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上,只要我们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为此更因借助游戏活动环境,发挥阅读提高识字能力的作用。

作者邮箱: ljl770808@126.com

生活中识字的几种有效方法 第3篇

一、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在生活中识字,要从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首先必须培植学生热爱中华汉字的情感。中华汉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形象优美,极富魅力。你瞧,“轻”字令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使人欢悦,“哭”字一看就像在流泪……教师要善于用这些美丽的富有魅力的文字,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情绪,让他们产生驾驭文字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在生活中识字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好方法。在家里,孩子可在家长的引导下制作卡片或纸条,写上字词贴在相应的用品上,例如“写字台”上贴上“写字台”三个字。有的家长还把“味精,白糖”和“盐”分放在三个一样的小盒中,让孩子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贴上正确的标签。在学校里,学生们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桌、讲台、黑板贴上字卡。甚至班级布置时,也尽量让学生动手,如“卫生角”“图书角”“自然角”的标牌都让学生试着设计,試着美化。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联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

三、给学生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在生活中识字的实践。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增识许多汉字,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常把学生带到街上、超市等地方,让他们从商标、包装、招牌、广告等上面去认识汉字,并把认识的字制作成剪报,作为成果展览,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四、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自动化动作。生活识字的良好习惯应当有如下的表现: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能自主识字。只要见到汉字,就产生识字的欲望,就能自觉地识记。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跟随妈妈到超市买菜,他发现每种蔬菜都有一个标牌,标牌上标有蔬菜的名称,于是他就对照着每种蔬菜,认真识记标牌上的“韭菜、芹菜、菠菜、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这些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我们对学生的这种识字积极性,要大力宣扬,热情鼓励,以点带面,促使更多的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的综合实践 第4篇

一、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

1. 在教材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全是在词语、句子、小韵文和课文中出现,而且全文注音,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环境,更便于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在生活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这样,我们抓住契机,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让学生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扩大识字量。

3. 在课外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读诗百遍,其义自见”,从低年级开始,在儿童读物越来越有趣,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培养学生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自能自主识字。在小学第一学段( 1 ~ 2 年级) 识字学习目标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 ~ 1800 个,这是有目标的识字量,学生应当完成这个识字量。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课内外读了不少喜欢的诗文,运用已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识了超量的字,这应予以鼓励,还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让识字量多的学生展示他们的这方面的智能,激发其他的同学也多读好书多识字。

二、语言环境中识记汉字

1. 充分依靠教材,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识记汉字。教材是最好的识字环境。我在教学时,始终把“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读”教学识字,能给人以启示。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苹果落地》这一课的生字“落”,学生经常会写成左右结构,于是,我让学生反复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明白苹果是从树上落下来的,因此这个“落”字是上下结构。这样通过阅读识记汉字,学生不仅学得活,而且记得牢。还有,不少独立的识字课,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如三字经的形式、儿歌的形式等,易于朗读。让学生背诵记住后,字音读准了,字形也记住了,而字意经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讲解后,学生也会领悟其意了。

2. 创设各种语言环境,进行识记汉字。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练习,识记汉字。我把生字编成小故事的形式,学生既喜欢听,字形又记得牢。所以对个别不容易记得生字,我就采取师生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 记“晚”这个字,一个同学是这样讲的: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一只兔子被老虎咬掉了尾巴,当它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原来他把兔子中的“、”当成了兔尾巴。经他这么一讲,学生在写“晚”这个字的时候,很少有多写“、”的,因为它被老虎咬掉了,这多么形象啊!

三、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所谓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即把生字放在词句里及语段、篇章中来教学和运用。

1. 遵循已知到未知的规律,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进行汉字的运用。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一年级下册《水乡歌》这课的生字“满”,它的释义很多,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它的意思,我采用让学生运用“满”进行说话练习: 水杯里的水满满的; 我写的字让妈妈心满意足; 冰花像丰满的牡丹……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满”的运用已经游刃有余。此时,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 借助图画或直观教具,提供语言环境,进行汉字的运用,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图片,巧妙使用教具,提供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3. 依靠阅读教材,运用课文语言,进行汉字的运用。学生在充分接触文章时,进行大量阅读实践,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学习、积累、内化、运用所学的语言,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小”是学生较早掌握的一个汉字,可是他们在书写的这个字的时候,总是状况不断,经常把小左右两点要么写得太低,都与竖钩的收笔处并驾齐驱了,要么写得一高一低,不在统一水平线上,让我甚是烦恼。我把这两种写法都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评价。他们都说不美观,但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看,我们的一对耳朵长在哪儿?”我轻轻一点,聪明的学生就举手发言了: “两点就像耳朵,哪有耳朵长得跟下巴一样低的?”“哪有耳朵长得一高一低的?”大家听了都哄堂大笑,我想我们在笑声中也牢牢地记住了两点的位置,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四、语言环境中讲究识字

1. 增强趣味性,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认读生字,除了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形式的新颖,教学环境的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媒体,借助实物,开展游戏,组织活动,编顺口溜等方式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 教学《我是什么》,就可以通过学习词语“冰雹”,引伸出: 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老师边引导学生读记顺口溜边板书“泡”“饱”“跑”“抱”“袍”“炮”。

2. 注重字理性,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发挥汉字育人功能,将字理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适当地为孩子讲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构字字理,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既能加深识记,同时又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3. 提高运用性,学生学习字词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自我表达。这就要求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字进行内化,提高运用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字词的特点安排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搭配、积累等途径,提高字词的运用频率,巩固学习成果。如: 形近字的辨析、组词,音近字的辨析、组词等。

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第5篇

识字教学,是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生字词,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大环节,每课为此专门耗时少则七八分,多则十几分,似乎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可是,如果不单独安排教学生识记字词这一环节,结合课文教学,那又会影响到全篇教材连贯地理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冲淡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活动。那能否将阅读与识字有效的结合呢?在思考中,我找到了教学二者的相融点——多读。众所周知,阅读教学需要多读,在一次次有层次的不断深入的读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识字教学也能在多读中得到解决:在读中初步感知字形字音,在读中逐步巩固加深记忆同时理解字意。那么,如何在阅读中不留痕迹地进行识字教学,既能带学生在投入的读中感悟文情,又能在反复的读中有效识字呢。我就《雨点》一课做了尝试。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多读” 。“一遍读要有一遍读的要求”,每遍读对孩子提出要求,这很简单。但是每遍读,都能让孩子兴趣盎然地读、身心投入地读、发自内心需要地去读、用自己生活经验去碰撞文本……让读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这一点却很难。

我回忆起以前如此教学儿歌时采用一句句的读。教学第一句时,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够集中,读书能够表现得兴趣盎然。教学到第三、四句时,孩子们就很难集中了,对读书的兴趣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是一种完全在教师命令下的读。

本篇韵文简捷明快,朗朗上口,不易读错。《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第一点要求便是“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将这四句儿歌的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是我上好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伊始的第一遍读,我便用语言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有一天,云妈妈对她的孩子雨娃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美丽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小雨点们笑着跳着离开了妈妈?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读一读儿歌吧。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拼拼拼音多读几遍。”让孩子在童话情境中读儿歌,整体感知,感受阅读的兴趣。在突破教学难点,品味赏读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三遍读,每一遍读,都将读书任务融合在童话故事中,让孩子乐读书而不疲。三遍读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讲故事情境描述:“咱们帮助雨点娃娃们分别找到了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他们纷纷邀请老师去他们那儿去做客。去谁那儿好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儿歌。看谁能通过读打动老师去他想要去的地方。”在学生自由品读,边读边想象之后,指名读自己最喜爱的一句。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美读。最后,老师再次激趣:“听了小朋友们读,老师觉得那些地方都很好玩。还是老师自己读一遍拿定主意吧!小朋友们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看看到底哪儿最美!”然后老师范读之后,学生再次齐读与文本产生共鸣。

童话让儿歌内涵丰富起来。孩子在读儿歌过程中,不只是习得语言,陶冶情操,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文底蕴。

二、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种方法识字。

字不离词,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因此,在读文理解中,只要不打断学生理解文情,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读词的机会,也就给学生多创造了识字的机会。

1.学生初步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在初读中初步感知生字的音形。

2.借助简笔画和老师语言的描述再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情境,帮助孩子融入情境中,在读中认识事物,了解生字的实际意义使生字富有了活力。

3.在反复读中,形成语感。在情境中感悟雨点四种不同形态的词语,体会“睡觉、散步、奔腾、跳跃”的心情时,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字音字形。

4.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提升识字效果。

(1)动起来,让身体参与体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们的眼中,“睡觉、跳跃”等就是一串跳动的语言。孩子们读到时,便会情不自禁做这些动作。其实,不但这些词如此,即便“池塘、小溪”等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心中,也可以用一些动作把他们表现出来。

(2)模仿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参与表达。“江河”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孩子们不但用动作,还可以用声音来表达自己对“江河”的认识。

5.全面真实的检查。

在多读之后,加大学生识字的难度,把生字脱离具体语境,检查识单字。为了解决班额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的难题,我让同位合作互相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卡,一举多得。最后,根据学生检查情况,将有难度的生字重点指导记忆。扎扎实实的巩固识字

三、巧妙分散难点,指导写字。

教学中,为了给写字教学打好基础,我还在教学中渗透了“海洋”一词的笔顺指导。在最后的写字教学中严格要求,准确地示范。按照“观察、范写、练习、反馈、再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给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的机会,让他们充满主动性地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笔画,准确把握笔画的位置、字体的大小,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在阅读中识字 第6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学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先来猜两个谜语。

师:“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虾子,不湿花衫子。”

生:鸭子。

师:“飞得高,飞得低,扑到地上捉小鸡。”

生:老鹰。

教师出示小鸭和小鹰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鸭在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小鹰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它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本领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自己去吧。

师: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自己”两个生字,生齐读课题。指导“吧”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边学文边识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鸭子说的话:“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2.指导“您”“吗”两个生字

师:“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鸭对妈妈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礼貌呀。

指导学生朗读小鸭子的话。

师:他关注了这个小问号,你再来读读。找生读。

师:小鸭子是在和妈妈商量呢。

师:好吗,“吗”也是生字,读轻声。找生再次读句子。

出示“带”字生字卡片组词领读,把这个字放到句子里你能读好吗?

出示鸭妈妈的话:

学习“深”字

深是我们本课学习的生字,它的反义词是——浅

师出示图片深深的湖水、浅水坑两幅图。认读生字“深”。

生读鸭妈妈说的话。

师:鸭妈妈,你为什么让小鸭子自己去学习游泳啊?

生:我想让它靠自己学习本领。

出示鸭妈妈与小鸭子的两句对话。生分角色朗读。

师:小鸭子自己来到小河边,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想象说话。

师出示句子:过了几天,小鸭子学会了游泳。

出示学会这个词语,学习学字头,生书写学字头。

师:把学会这个词放回句子里,你还会读吗?再次读这个句子。

四、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师:小鹰又是怎么学会飞翔的呢?

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

生带动作表演读句子。

师:小鹰飞到了山那边,看到很多美丽的景色,假如你就是小鹰,你都看到什么景色了?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景色图片解说。

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就是美景。出示美景这个词语,学生读。

师出示句子: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生齐读。

拓展一首小诗:《别说我小》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和平第一小学)

在趣味中识字 第7篇

一、课上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

低年级儿童自制力差,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安排有趣的学习活动。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多认识“男、女、厕、所”, 而看过《西游记》的孩子, 对“西、游、记”三个字自然过目不忘。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课程资源引入课堂, 那学生识字将成为一件既简单又快乐的事情。我在备课时就特别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在学习《在家里》一课时, 我利用课件将整个识字教学融入到去兰兰家做客的活动之中。导入时先认识好朋友兰兰, 然后跟随兰兰到她家里做客。在兰兰家与兰兰一起学习表示家庭用品的汉字。为了激励学生一步步认识本课生字, 课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与兰兰对话的环节。比如, 兰兰说:我不看图片就能读出这些词语, 你能吗?我不看拼音也能读出这些词语, 你能吗?孩子们听到这些话, 产生了超越兰兰的学习欲望, 都积极地投入到认字、学字的活动中, 很快掌握了本课生字。

二、课下开展有趣的识字活动

新课程改革,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强调多识字, 少写字,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中, 为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 我努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办字报, 读字报, 进行字报展评。学生识字兴趣高昂, 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1. 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 要求学生会写的字, 学生掌握得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 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 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 学生还是记不住, 要想解决这一困惑,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 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 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 或从用过包装盒上, 剪下认识的字, 或从广告牌上, 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帖在备用纸上, 一份份简单的, 稚嫩的字帖报便诞生了。课堂上, 抽出几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报。读者, 兴致勃勃;听者, 羡慕三分。课后, 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 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 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 巩固率提高了。

2. 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 字体、字号各不相同, 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 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 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 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 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 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 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 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 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 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 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 出现在学生的字帖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帖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 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3. 归类贴字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 我布置了阶段性作业, 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按水果类、蔬菜类、交通工具、动物类、用具类等分类贴字, 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 将所学的字词归类积累, 加以整理。这样一来, 学生的课余时间, 自主性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帮助孩子剪剪贴贴, 并不时地给予褒奖。

创办字报, 缓解了学生识字难的问题, 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 自主学习的习惯, 达到了合作交流, 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五彩纷呈、透视着稚嫩的创新思维的字帖报, 我更加坚定了从兴趣入手, 以兴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第8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的心, 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学生都不甘心落后, 他们都想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识字活动。比如:采用“摘苹果、找朋友、我来当老师、朗诵会”来评选“识字小冠军”, 让学生不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寻找规律, 在识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他们识字的能力, 体验识字的乐趣, 从而乐于识字, 进而主动识字。在教孩子们认识具有同一偏旁的生字时, 如:“河、江、湖”,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 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相同的偏旁。知道这些字都与“水”有关;揭示汉字规律, 举一反三, 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象形文字时, 如:“日、月、火、山、禾”, 让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 进而知道模拟事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文字,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象形文字的识记规律。

三、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汉字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寻找识记汉字的方法,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敢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如在学习生字“闪、坐”时,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识记方法。学生会各抒己见, 由于学过“门、人、土”, 有的学生说出:“一个人跑进门里”, 有的学生说出“两个人坐在土堆上”等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发挥想象力, 想出了不同的识记方法,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变静态为动态, 提高识字效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 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 往往凭兴趣学习, 应此, 在教学中,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而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识字中, 如果让静态的汉字变为动态的汉字, 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课文《小小的船》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 把课文内容投放到屏幕上,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把要求会认的生字变换颜色或让其闪动, 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读, 让学生记。这样学生就会对识字很感兴趣, 并且学得好, 记得牢, 从而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识字的效率。

五、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感受识字的乐趣

学生的识字活动, 不只局限在课堂, 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中, 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字。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 为孩子们学习汉字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如各种商品、店铺、街道的名字、动画片的片名, 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好教材。随之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开展有意义的“识字大王”比赛, 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的乐趣, 增强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中激活孩子的多元智力 第9篇

那么我们如何将教材识字部分具备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因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呢?我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初步尝试,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多元智力, 并引领多元智力的发展。

一、引导观察, 发展视觉空间智力

低年龄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图画, 这种视觉强刺激在引起视觉神经中枢兴奋的同时, 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识字部分图文并茂, 恬静、雅秀、清纯和谐的插图艺术风格如丝竹般清新流畅, 更为儿童所喜爱, 展示了一个纯洁、率真的儿童心灵世界,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视觉智力。如韵文识字, 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进行活动的情境。教学时我们可以凭借色彩亮丽、富有童趣的插图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诵读韵语, 把识字、理解词语和认识事物融为一体。通过视觉的感受, 想象感悟, 拓展认知领域, 体味在那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季节里, 蜡梅怒放、翠竹摇曳、苍松挺立, 让学生和图上的儿童一同张开笑脸。

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识字3中, “燕”字字形比较复杂, 我一方面结合插图和象形文字帮助学生记忆, 一方面在范写“燕”字时, 提示学生注意:这个字是由头、身体、翅膀、尾巴个部分组成, 睁大眼睛看清楚, 然后不同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写。通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受到视觉的强烈刺激, 集中了注意力。

二、手舞足蹈, 发展身体运动智力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 生字教学如果不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 他们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 并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识字3中, 出现了会意字, 教学“尖”时, 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身体展示出‘尖’的意思?”在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 有的学生分开两腿站, 有的学生双手高举、指尖相对, 我指着“尖”字接着问:“怎样让你的身体跟字形更接近呢?”学生们立刻就领悟了, 两腿分得更开, 说:“下面更大更稳了。”我适时请学生注意“尖”上面的“小”字没有钩。这个片断的教学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可见他们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表现力, 只要教师善于引领、挖掘, 孩子的身体运动智力就会得到非常完美的体现。又如在学习“看”时, 我请他们做孙悟空看东西时的样子。孩子们弯曲手臂, 把手搭在眼睛上, 表演得惟妙惟肖, 生字也快速准确地记住了。这些游戏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主动从多方面对生字进行了分析综合,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发展了身体运动智力。

三、歌谣吟咏, 发展音乐智力

儿童歌谣以儿童的生活为主体, 具有通俗性、音乐性、娱乐性等特点。儿童吟咏童谣, 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类游戏, 而且可以欣赏优美的韵律, 发展音乐智力。

在识字教学中, 针对汉字的音、形、义, 选择合适的儿歌歌谣, 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对好朋友, 日月并肩行。昼夜轮流出, 天地一片明。”学生在对这首儿歌吟唱后, 就能较全面地掌握“明”字的音、形、义。在识字教学中,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字谜, 如:在“夜”字教学中, 我问学生如何记忆, 经过讨论修改, 孩子们自己编了首儿歌:“一点一横长, 左下单人旁, 右下右个夕, 加上一捺要拉长。”由此可见, 通过编儿歌, 学生不仅记住了生字, 而且使课堂充满了韵律。学生一边拍手, 一边说唱猜谜, 在流动的节奏中发展了音乐智力。另外, 教学合辙押韵的词串识字第六课: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我将一个个具备典型事象的词语,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充满韵律地反复回环地诵读, 在诵读中感受词串的音乐美, 发展音乐智力, 展开想象, 感受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 感悟词串蕴含的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的意思。

四、生活体验, 发展语言智力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 当它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 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 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 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 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 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 而且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 发展语言智力。所以, 老师应努力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 这座桥梁的建立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是极为有利的。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识字2“炮”字时, 一个孩子说:“纸包火药一声响, 炸成碎片全没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有的学生指着“焰”字说:“‘焰’左边表示这个字和‘火’有关, 右边的下面是放焰火的筒子, 但不能封上, 否则焰火就放不出来了, 上面就是冒出的焰火。”听了这样充满童趣的想法, 惊异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语言表达力。孩子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 那么在低年段教学中, 何不利用这个特点作为设计识字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和依据, 来促进学生语言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呢?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6, 教材将孤立的汉字置于祖国各地自然风光的词串语境中, 词语间的留白, 给学生无尽的发展语言智力的空间。学生在词串诵读中想象意合, 强化了识字效果。教学时, 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 结合插图, 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美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我看见了一群高大的骏马, 迎着风在一望无边的塞北草原上奔跑。”有的说:“我看见了白色和粉红色的杏花在春雨中盛开, 把江南打扮得更加漂亮。”还有的说:“高大的椰树, 挺立在骄阳下, 海风吹过, 枝叶左右摇摆, 像在尽情地舞蹈。我也在阳光下冲浪玩耍, 可开心啦!”学生的语言非常丰富, 充满童趣。词串不仅教会了学生识字,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波.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快乐识字研究 第10篇

一、激发兴趣, 主动识字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低年级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 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使学生喜欢识字, 并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游戏、动作表演、当小老师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完成“要我识字”到“我要识字”的转变, 以促进自主识字能力的逐步形成。例如, 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一课时, 由于生字较多, 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生字朋友,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生字朋友?”“你要怎样介绍你的生字朋友?”“你能帮你的生字朋友找到更多的朋友吗?”这些简单的问题, 使学习氛围变得民主、平等。这样, 学生会积极识字, 并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丰富, 借助多样的教学形式, 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体会到识字乐趣, 并愿意主动参与到识字教学中。

二、授予方法, 轻松识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 学生识字任务重。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使枯燥的识字变得有意义。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 轻松识字。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归纳了以下巧记汉字的方法:第一, 联想识字法。联想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表意功能, 在大脑中通过联想相应的物象加强记忆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 以教师的启发为基础, 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识记字形的关键。如教学“聪”字, 教师启发学生联想:用耳朵听, 用眼睛看, 用口说, 这样就会越来越“聪明”。第二,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结构和汉字组成的规律, 记忆汉字。其是将学生所学的汉字挖掘出来, 以加减算术式的形式, 进行新的组合, 识记新的汉字。如:良+ 月= 朗、目+ 垂= 睡、木+ 庄=桩、夸- 大= 亏、站- 立= 占……通过将学过的字进行组合, 有利于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形和识记字形,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的学习态度。第三, “比一比”识字法。汉字中有许多是形近字和形声字, 这是学生识字的一个难点。其实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比较, 让学生整体感知汉字, 发现其中的异同。如“勾”和“勺”的区分, 让学生观察进行比较, 想办法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有的学生将字形与生活联系起来:“勾”字的“ㄙ”就像鱼钩, “勺”字的“丶”就代表勺子里盛的东西;有的学生则把“勾”与“钩”“沟”联系起来识记。

三、借助工具书, 自能识字

字典是一种重要的识字工具。借助字典认识新字, 理解字义, 扩展新词, 并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是学生要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低年级学生已经要求能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低年级学生是充满表现力的个体, 在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鼓励学生借助字典来独立识字。如在教学新课前, 教师就可以布置预习的任务, 让学生在课前借助字典给生字找朋友;在进行阅读时, 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字, 借助字典来认识它……通过日积月累, 就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 培养了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 自主识字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内外的生字, 还要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挖掘学习资源。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途径,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征订书报等途径进行课外阅读, 扩展知识面, 丰富识字;“展示台”中, 让学生将自己课外认识的生字进行展示,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开展“制小报”的活动, 通过动手画、写, 将识字与写字结合, 巩固识字。

五、结束语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 是阅读和写作的奠基石, 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是一门艺术,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 挖掘学生识字的潜能, 通过多种途径, 利用生动的形式, 就能使学生掌握各种识字方法, 巧妙识字。同时, 在识字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会发现识字规律, 使识字的自主性得到了培养, 识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王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2) .

让孩子在快乐中识字 第11篇

低年级学生识字识字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识字不仅为日后的学习打好重要的基础,还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识字教学关系到学生日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乐学,想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如大街上的广告、招牌,家里的电视、电脑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读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他们从阅读中尝到快乐,他们才会更主动的去识字。

三、交给学生识字方法

想让学生快速识字,记得扎实,就要交给他们正确的识字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记忆生字时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联想识字法,联想识字法有:

1.图示法。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

2.故事法。根据汉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

3.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

4.会意法。通过分析会意字的部件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记住字音。

5.比喻法。运用比喻的方法,分析字形和字音、字义的联系。

6.谜语法。用谜语的形式来分析字形,猜想字义。

7.描述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字的各部分意义与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

8.重点法。抓住字的易错部位进行合乎情理的解释。

学生在乐中识字教学法 第12篇

一、做好课前预习

创设和谐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 才能思路开阔, 主动参与活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儿童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 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 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 自然会学的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 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 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的我发现,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 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 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 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 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 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在生活中识字, 在玩耍中识字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拘泥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 学生识记生字也是如此。更应该把这种教学活动隐射到生活之中。其实在生活之中到处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多可以识记的生字的机会。我会在周末的时候给孩子发一张卡片, 用来记录本周认识的生字, 写出你是从哪里认识的这些字。每一周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这周看电视认识了十个生字, 我考考你看你认识吗?”等等。看到孩子那挚嫩的脸, 我暗自庆幸孩子们真的把识字当作一种乐趣了。同时我也会定期在班上选出识字小能手, 在早读的时候便可以请他做老师, 来教同学学习他所认识的生字。时间长了, 我发现孩子识字的途径也变的更多了。例如:在电视上、在课外书上、在食品的商标上、在玩具上、在同学的衣服上等等。比如:梁凡在街上看见一位阿姨的身上有一些她不认识的字, 竟然走上去让阿姨教她认字。这样的趣事确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一种枯燥的学习, 在孩子的世界里被演绎的充满了童趣。汉字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 我们要把它还原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处处都有丰富的识字素材, 时时都有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让识字相伴他们左右。

三、编顺口溜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面对识字量的增大, 随之而来的又一大困难就是如何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在每次检测中, 这方面也是学生失分率最高的。我尝试过很多的方法, 可是实效和我的期望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然而一次偶然的谈话便解开了我的迷惑。一次班上的媛媛经常把“李”的“木”字写成“禾”字, 我便突发奇想问他:“你说李白是个男的吧!那他能扎个长长的辫子吗?”“不能!”媛媛肯定地说。那如果你把上面的“木”写成“禾”那李白就有辫子了。我们便一同编了一句顺口溜“没有长长辫子就是李。”这时看见她笑嘻嘻的, 在接下来的听写训练中她真的没有再写错。

我便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孩子区分了很多的字, 例如:“童话”一词孩子会写成“同话”, 我们编的顺口溜就是“好看的童话给儿童。”就这样也轻松的攻破了这道难关。现在孩子们也会自己创造一些这样的顺口溜, 比如“座位不动有广包, 请坐会动很自由”、“给人画像有个人, 大象好凶没人管”等等。现在孩子把在学习遇到的这种难题看成了是一种编顺口溜的机会, 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筹莫展了。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自然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上一篇:中学音乐课堂改革下一篇:设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