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和教育部的区别

2023-04-15

第一篇:文化部和教育部的区别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事业的含义是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文化行政部门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它的最大特色是公益性。文化产业的含义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最大的特点是经营性。毫无疑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它们的目的不同。文化事业,以国家社会为依托,发展文化,主导正确高尚的文化潮流,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比如我国开展的很多公共文化建设活动,文化“三下乡”活动,在农村放映电影数百万次;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政府和党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等等。这些都是文化事业的典型代表。而文化产业是将文化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与商业经济融为一体,迎合大众消费,受市场主导,以营利为目的。比如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就十分的发达,PBC电视台、洛杉矶时报、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百老汇演出市场等等,这些都是全世界闻名的文化产业巨头。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的西北郊,是世界电影之都。在美国电影业初兴之时,独立制片商们为了打破电影生产的专利格局,纷纷转移到阳光灿烂、风景秀丽的加利福尼亚, 一个新的电影中心逐渐形成,好莱坞也成了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好莱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电影奇迹,最著名的就是1998年,由好莱坞推出的影片《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全

球票房超过100亿美元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卖座而且高水准,囊括了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11个重要奖项。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就做懒羊羊。目前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正在热播,不仅赢得了广大小朋友的青睐,还得到了90后甚至80后的热捧,喜羊羊还发展了玩具文具服饰等产业,逐渐形成了一条越来越长的产业链。

其次它们的特征不同,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文化事业还具有“国家性”,很多时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我国的很多节日,春节,中秋节就体现了我国“和”的思想。中秋佳节,全家团圆,体现出我国是个重视家庭,爱好和平团圆的国家。而文化产业则更具消遣性,娱乐性,营利性,流行性。由于文化产业的目的是盈利,所以必然受市场主导,商家为了谋取最大的利润,就要跟上流行的步伐,快女超男各种选秀节目,非诚勿扰各种电视相亲都是流行的代名词。而消费者通过享受文化商品,娱乐身心,休闲消遣,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所以文化产业具有娱乐性。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书店买小说,这些都是文化的娱乐体现。此外,我还认为文化产业具有创造性,比如现今有人喜爱喝茶,便衍生出了茶文化,有人热爱健康,就出现了养生文化,这说明文化产业与大众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潮流,另一方面,这也更加体现了文化产业的营利性,流行性,商家为了盈利,会努力发掘大众生活的流行趋势,加大对各类文化的投入,使社会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当然,这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容易造成文化污染,比如黄色暴

力拜金不良风气的盛行。

第三,它们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不同。文化事业单位是政府的附属部门,有政府财政支持,以行政方式管理,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比如军队的文工团,就是为了慰问军队,再比如学校的校训,八荣八耻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文化事业发展。而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企业的本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差异

一是教育对象与实践领域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或基本定型的成年人进行教育,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而德育的对象是可塑性较大、思想尚不成熟或趋于成熟的在校学生。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样,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局限于学校教育范围,又名学校德育。如果超出了学校范围,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的德育,人们则不再称德育而习惯称之为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等。

二是教育内容不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雷打不动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外,主要是依据一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和形势,针对不同阶层的人们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强化和疏导。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往往伴随着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法规的出台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做出较大调整,由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时效性。德育一般是依据既定的德育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学的原则,依据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特点出发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道德教育。德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但是,它一般不以社会发生重大形势变化而随之做出较大改变,能够保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与稳定性。

三是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内涵不同。教育的价值形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划分,现在的主流看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价值形态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和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比较而言,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具有保证正确方向的价值和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而德育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其直接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品格,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给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导向和动力,推进青少年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进程,更注重个体性价值。除了教育价值上的明显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所蕴藏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在侧重点和内涵上也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因功能与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功能的发挥是价值实现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才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其个体性功能是在社会性功能的发挥中实现的。而德育的功能在于个体品德发展功能、个体智育发展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自然性功能等,其功能侧重于个体品德发展、智育发展等个体性功能。德育所具有的社会性功能也是通过个体性功能的实践而实现的,如果只着眼于社会性功能,只重视社会行为的统一与规范,忽视社会每个个体道德主体意识的提高,忽视个体性功能的发挥,则这种社会性功能终将因失去道德内在的基础而丧失于一旦。

毋庸质疑,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交叉契合。首先,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都是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其根本目的都是为阶级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两者都是特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意识对社会成员的渗透,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阶级性和综合性。其依据都是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其次,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为形成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再次,两者功能、价值、教育载体类型相似。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都蕴藏有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两者都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都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载体、网络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等。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又是有区别的,例如:两者的教育对象、实践领域不同,两者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其中,最突出的区别有两点。第一,从教育特性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其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教育,其核心是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教育,其特点是政治性和阶级性,这和德育有明显的区别。德育是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的引导和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提高受教育者自我修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主要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其直接目的是塑造人的心灵,完善人的品格,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第二,两者的价值、功能的内涵有所不同。教育的价值形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维度划分,现在的主流看法是将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和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比较而言,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具有保证正确方向的价值和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其个体性功能是在社会性功能的发挥中实现的。德育给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导向和动力,推进青少年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进程,更注重个体性价值。德育功能侧重于个体品德发展、促进智育发展等个体性功能。其所具有的社会性功能是通过个体性功能的实践而实现的,如果只着眼于社会性功能,只重视社会行为的统一与规范,忽视社会每个个体道德主体意识的提高,忽视个体性功能的发挥,其社会性功能终将会失去道德内在的基础。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和形成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他们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是教育者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与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实践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人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从概念定义中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又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 的政治教育,是综合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教育,其特点是政治性和阶级性。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交叉和渗透,又有区别和不同。

(一)两者的教育性质一致,但产生的时间、教育的对象、生存的空间不同 无论是德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其作用点都在于人,依据都是人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会“大教育”的结果,但是,二者发生的原始时间是不同的:德育起源于劳动和社会生活,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而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阶级斗争的需要,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在奴隶社会才产生的。两者的教育对象不同:德育的对象是可塑性较大、思想尚不成熟或趋于成熟的在校学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对象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基本形成或基本定型的成年人,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成年人。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局限于学校教育范围,又名学校德育;如果超出了学校范围,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的德育,人们则不再称德育而习惯地称之为“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覆盖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系统中,很多时候要求学校教育要有所举动,需要学校教育的配合。

(二)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但教育内容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开展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形成德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德育要依据既定的德育规格和具体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学的原则,依据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教育。德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但是,它不以社会发生重大形势变化而随之作出较大改变,需要保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与稳定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据一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任务和形势,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往往伴随着重大会议的召开、重要法规的出台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等,由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时效性、偶然性。

(三)价值与功能类型相似但侧重点与内涵不同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在价值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是,价值的侧重点和内涵有差异。德育是满足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需求,使个体获得自我人格的提升,德育的直接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品格,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其个体性价值很闪亮;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其任务在于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其社会性价值更明显,即具有保证正确方向的价值,激发精神动力的价值,塑造优良品德的价值。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都蕴藏有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在功能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功能的侧重点和功能的内涵上是有差异的。德育的功能在于个体品德发展功能、个体智育发展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等,其功能侧重于个体品德发展、智育发展等个体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性功能,具体地表现为保证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服务,其个体功能是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而实现的。 (四)教育载体相似但实施渠道与方式不同

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个体的内化和外化才能完成,其教育载体大体都依靠“两课”教学载体、专业教育载体、网络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等。但是以这些载体为平台所依靠的渠道和方式却不同。德育主要依靠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党的政策宣传、社会舆论、自我教育而完成。两者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德育从促进在校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角度出发,以塑造、教育、培养为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从政治斗争高度出发,以纠正、改造、矫正和转变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的政治思想为主,主要通过伦理的、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手段,通过实践锻炼、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进行。 予的是法学学位。

(3)具体内涵不同。政治教育是为形成一定政治观点和政治信仰的教育,作用在于传播主导政治观和民主法制观.培养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在我国,主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教育指形成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在于促进价值意识觉醒,促进价值观念更新,传递一定价值标准,促进社会系统的凝聚和稳定。

(4)教育价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首先表现为社会性价值,教育目标就是引导社会成员把个体性价值的实现融汇于社会性价值之中。而德育的价值更多表现为个体性价值,使个体获得人格完善,获得精神上的完美,其个体性价值更为突出。

(5)使用范围不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限定于学校范围,教育对象是在校受教育者。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的道德教育,人们习惯上不称之为“德育”,而是称之为“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则覆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它可以和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宗教等方面有机结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不同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谈到道德品质教育时.会使用德育这个术语;在讲到思想品质教育和政治品质教育时。我们会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术语。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在不自觉地区分两者 的作用.但我们不太重视这种区别。为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比较 1.概念不同

德育的概念指人对自己所处的各种关系的认识.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指在一定社会思想政治的统治下.最终达成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拥护.并影响社会成员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逻辑关系可以看到,没有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没有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现.难以有正确的人生理解。从小的方面看,这样会对个人有误导;从大的方面看,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理解不正确 2.起源时间不同

道德作为一种协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准则.从原始社会就存在,随着岁月推移,德育的实质没有大的改变.简单说就是如何做人做事。而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奴隶社会 的阶级斗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3.教育的对象、依据不同

德育对象是在校受教育者。他们思想不成熟.需要正确思想道德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上从事各行各业的成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已经形成。德育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 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具有系统性、稳定性、规范性.不以社会的重大变革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所依据的是一定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由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时效性、偶然性。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和差异.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从多角度人手去认识和考证,进行思考。对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这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实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思辨.并不是要把两者放在对立面上,而是让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圆满、有实效性。在重点进行德育时,我们要相机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也不能脱离了德育这一基础。

一、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德育的内涵

德育也就是俗称的“道德教育”,德育主要经教育者依照相应的社会需求,有规划、有目标地对被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的一些影响,以便于培养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要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的手段,通过内在与外在的方式不断予以教化,最终促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制等诸多项素质方面得到系统地实践,以期获得显著地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进行的、旨在促使全体社会成员统一思想认识,使其都能对当前的政治文明加以认同与拥护。教育者要用一整套系统的思想信念、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经由对成员持续的宣传,使他们均能符合相应的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需特别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后者包含的范围要更宽泛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它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工作,如组织和宣传工作等。

四、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区别的表现 正因为有了前文所述两者诸多的相似点,德育与恩想政治教育才要更急迫地区分,下面就谈一下适度区分的一系列表现: (一)两者的教育内容明显不同

德育主要严格依据现有的培养目标和德育规格,尊重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它多是用于规范在校中小学生各方面行为和举动的。在德育的一整套环节中,特别是实施的进城中,要在尊重 共性的基础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不同层次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开展系统的、平稳的和专业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当然,德育的内容具有固定性,一经确立后,则在短时期内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而出现明显地变化,只是在教育内容上应当与时俱进,需注入新的时代气质,彰显全新的道德风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更多偏重于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讲解,让受教育者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提离理论修养,熟悉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中国的解放和富强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教育内容一般不具有稳定性,而是随着重大事件的发展与重要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施行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阶段性色彩。 (二)两者的定位方向迥异

德育一般定位在思想尚且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当然,高校学生同样也会视情况而定;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面向党员干部和国有企业的领导、职工,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定位在成人的 年龄段,其教育的对象大都是人生观和道德信念相对成熟的一批人。从定位的空间来讲,德育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教育定位的主体也显而易见,容易让人模糊的是,在社会以外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用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念约束整个社会成员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活动便是“公民道德教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更加广大,它能渗透到社会几乎每—个行业与领域,与整个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要靠社会上的全体党员干部做出垂范作用。例如。2010年以来开展的创新争优活动,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它以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的理论为统领,在全国范围内不分工作单位和行业,有序进行,取得了显著地成效,甚至在高校中也有积极地响应。这种思想政治主体教育活动对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社会意义深远。

(三)两者的教育方式不一样

德育教育一般以培育、教育和塑造为主要形式,力求为受教育者。特别是为在校学生指正不良道德行为时,促使他们积极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相适应,为国家培育“四有”新 入,促进青年一代的身心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则往往从政治的战略高度出发,经说教与实践相结合的渠道,以塑造先进榜样人物进行必要的示范和动员受教育者亲自实践为基本形式,以帮助他们克服错误的思想政治风潮,提高抵御不良思想观念的能力与水准。 (四)两者隶属的学科不一致 德育教育隶属于教育学,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政治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两者会在今后出现学科划分的争议,但两者属于两个不相同的学科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第三篇:2014年教育专业硕士和教育学术硕士区别

很多同学对教育学考研的各种硕士有各种疑问,甚至有些同学把专业硕士当成学术硕士来报考,耽误了时间,也可能会影响前程。老师和你们详细的说说教育学考研的各种硕士。

1.333是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主要学习内容应用,担任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333教育综合、专业二(报考学科)。

2.311是全日制教育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三年。主要学习内容理论,未来打算继续深造,考博的同学请选择311。现在很多学校自主命题,比如北师740,首师774等,都属于全日制教育学术硕士。最后,给大家补充一下,在职教育硕士,要求考生有三年工作经验,请应届考生及工作经验不够的考生不要浪费时间在了解在职教育硕士上。

接下来老师重点说一下333全日制教育硕士。

333全日制教育硕士要求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333教育综合更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各种教育理论的应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对于死记硬背的客观性知识考察较少,重点在于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展示的主观性题目的考察。

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识记一些概念的知识,诸如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德育模式以及学校管理等概念的识记,也不能忽视教育史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专有名词的记忆,诸如六艺、七艺、骑士教育、稷下学宫、智者以及产婆术等概念;另外,教育心理学中一些固定的专有名词也是作为名词解释的重中之重,诸如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以及创造性等。

除了这些固定的概念需要识记之外,整个333教育综合的考试的重心是放在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各章节中一些重点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是必备的能力。

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察的侧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所有考生切勿用应对311的方式来应对333教育综合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正确选择,会令您的学习事半功倍。

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参考书目除了首都师范大学不一样以外,别的院校都是一样的。

第四篇:文化公司与文化传播公司的区别

大概的来说,文化公司有点中介性质,类似于“经济人”的感觉。文化公司靠赚取作者一部份稿费或销售利润来使公司获得正常运转,好的文化公司,会给作者进行很好的包装,并且大力宣传,使图书大买而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小文化公司一般不仅包装和宣传方面没有能力,甚至拖欠稿费,或者不给作者稿费,告也白告,因为他们一句“倒闭”,你就拿这种公司没有任何办法。在这里,出版社就安全得多。因为如果是通过出版社直接出版的图书,稿费和利润不仅不存在第三方分享,而且三个月图书出版后,如果出版社不支付稿费,作者可以上诉,并且一般都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文化传播公司是提供制造文化产品,并使之传播的服务的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大致有如下几类:

1、广告类,包括平面、影视、报纸、户外等广告的制作、发布等。

2、影视、电视节目制作类,专业的拍摄电视剧、电视节目,卖给电视台。企业专题片等

3、文化发展类,开办文化类展会、交流会,开展相关的培训、资源交流等业务。

4、影视剧的引进发行。我见过一个文化传播公司专门引进韩国电视剧。

5、策划制作类,主要搞企业文化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以及辅助的业务。

6、信息服务类,提供信息服务、市场调查等,同时兼营一些其他项目。

7、其他类,和文化沾边的,做网站、搞图书等等

第五篇: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与区别

三教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佛、道三家。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三教合一,即儒、佛、道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佛、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佛、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佛、道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

所谓“三教”,指的是儒、道、佛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

1、儒家创始人:孔子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道家创始人:老子,代表人物:庄子 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庄子前或同时,有杨朱的“全性葆真”说,宋钘、尹文的“情欲寡浅”说,彭蒙、田骈、慎到的“弃知去己”说,都同道家思想接近,有称之为道家别派者。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为汉初统治者所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同时,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运动中道教思想的产生有所影响。魏晋间玄学盛行,王弼、何晏辈首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学传入中国后,学者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释、道合流之势。宋明理学家力倡儒家道统,佛、老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3、佛教代表人物 梵文

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摩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简称为“释迦”。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学习佛法、传统文化,讲学培养人才,慈悲利益社会,以真诚增进交流,以专修求生净土,做个有道德的人。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汇报下一篇:潍坊市教育局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