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改革探讨

2022-08-28

第一篇:德育课教学改革探讨

探讨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点

零阳镇城北中学张贵平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其它大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已越来越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学校德育改革的时代定位

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德育针对性的强弱,是其实效性高低的决定条件,而衡量德育针对性强弱的核心指标应看它对受教育者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那么,学校德育究竟应关心什么问题呢?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目前,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和平建设环境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需要日益浓厚。从现代学生每天面对和关注的问题的类型看,政治性问题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而生活问题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无论就德育的价值特性或存在特性而言,把德育政治化的做法已丧夫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持久的研究揭示,德育不仅有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具有引导人们创造生活,享用生活的功能。而且创造和享用生活的功能更容易显效并被学生感受到,因而更具有吸引力。

如此一来,面向新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应注意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学校的生活领域广泛,学校德育应集中较多的精力,关注以下几 1

个主要方面。

l、德育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但从当代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状况来看。则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学校德育应该也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步骤。学校德育还可以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长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内在动力和坚持力。

2、德育应知道学生的交往生活,当代学生中独生于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习的节奏加快更趋紧张,加之网上作业,人际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的新情况,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此,学校德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协调做好能力储备。

3、德育应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宽裕,这样一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就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新问题。学校德育不应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

德育模式的构建,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校德育模式构建得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丢弃的效果。为此,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应放在德育模式的构建上。但是构建什么样的德育模式更有效,又如何构建这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创造性探索的。

(一)新世纪构建怎样的学校德育模式才更有效

在此,笔者试分析新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模式构建的核心特征。从宏观上看,社会需要日益多样化;国际社会日益趋向多极化发展,国内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方面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经济结构更加复杂,加之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上克服单一和统一规格要求的积弊,逐步体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特征,从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个性性。

从教育自与发展来看,教育对象的独生子女儿要求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独立性、创造性和个性强的特点:“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国个同地区的教育部都能适应本地经、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得到发展,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生活活泼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上教学的广泛应用,为每个受教育者的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技术基础、这就是说,

新世纪教育发展要求对人才的个性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德育能否适应这一时代的新要求,特决定其能否保持旺盛的能力。

(二)如何构建富有个性的学校德育模式

l、挖掘学校周边潜在的德育资源,构建协作互励模式。我们学校经过反复论证,发展本校存在着得天独厚的周边德育资源。学校动员和组织校部的德育专干,采用行动研究和教师一起研究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组成协作组。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由协作组中的都是向学生讲述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针对学生核心品德症结,实施体验模式。针对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着讲求享乐,缺乏刻苦学习精神,生活境界不高的问题,我们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体验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与贫困农民的子弟一起开展“手拉手”活动。返校后,引导学生写体会文章,讲切身感受,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参加过这种体验活动的学生,心灵深度感撼,纷纷表示要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不再浪费饭菜,并主动向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捐书、捐物,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3、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文化陶冶模式。我们学校充分调动和组织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深入持久的校园文明建设活动,美化校园、教职工居室和学生宿舍,创造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和文明校园,创建考试无作弊班级;教师和学生一起兴趣办师生书画大赛,摄影展览和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

由以上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不能盲目

照搬,必须明确本校学生中存在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本校的人力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等,有针对性地构建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富于鲜明个性特征的德育模式,以便真正有效地提高德育实践。

第二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时应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了正确地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思想政治教育,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准确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

1、抓住文章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教者在施教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钻研教材中,准确地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思想教育内容明显,较容易把握渗透的内容,但有一些说明自然常识的课文较难把握。只要教师认真挖掘,就能把准编者意图,或者抓住重点词句, 也就能发挥文章的熏陶感染作用。

2、感悟作者流露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应从体会重点词句入手。如《桂林山水》一文,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咀嚼品味文中的甲天下,从中体会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

文章特点不同,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突破口也就不一样。如:《长征》可从文章的背景去挖掘,《将相和》可从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方面去挖掘,《凡卡》可从故事情节方面去挖掘,《再见了,亲人》可

1 以从指导、议论抒情方面去挖掘。

二、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思想教育。

1、渗透德育的和谐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信息和德育信息的和谐统一。那种忽视双基训练,离开字、词、句、篇的分析而抽象地提观点、抓中心、挖思想和德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相反,抓了语言文字的教学、学习和训练,“文道结合”,德育生根了,就容易开花结果。《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我们如能抓住两处描写还乡河美丽景色的语段和三处反复提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语境,小英雄雨来的优秀品质和智勇行为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学生们就容易从雨来身上学到最宝贵的东西,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2、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化课文某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施加恰当的德育信息,是达到德育有效度的关键,即使是单元自测或综合练习的阅读部分也不放过对学生的德育。如我教《钻石》这篇短文时,大多数学生对短文思想道德的理解止于姑娘拾金不昧的品质上,但还有一些学生以为故事是编出来教育人的。针对这一信息,我从几个方面加强德育:第

一、指出这是一篇写实性的记叙文;第

二、抓住文章末段对小魏姑娘形神兼备的描写文字进行赞颂。点明:两颗钻石,一颗是天然钻石;一颗是姑娘的爱国之心。第

三、强调姑娘优秀品质得以形成的渊源,这就很好地收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句、深化情感体验。

2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是作者情感传递的载体,是作者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关键词句选得准,学生一旦触及,就会迸发出感情的火花。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自然地因此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四、 渗透德育还需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同类课文,其思想内容基本一致,大致有两种情况:

1、讲同一个人的。其思想教育目的往往是同一的,只是取材时间、角度、写法不同,例如写周总理的课文有《温暖》、《送雨衣》、《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这些课文都是歌颂、缅怀周总理的,学了易引发学生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热爱之情。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要求学生把以前课文中感受到的有关总理平易近人、关心人民、忘我工作、俭朴生活的种种高尚品质,倾注在望灵车送总理的思想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感情深切、发自内心的悲痛,从而使崇敬与怀念之情融合在一起。

2、写同一类事例。

其思想教育目的一致,在渗透思想教育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前者为后者打基础,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提高。如《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都是写狼和羊的故事,同样是狼,前者是凶相毕露,诬蔑陷害;后者是狡诈伪善,花言巧语。如在渗透思想教育时,将两文的思想内容有意识地结合联系起来,则让学生对狼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有利

3 于提高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成功的德育,不是靠外部的灌输,或者由教师和盘托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阅读中活跃思想,拓开思路,潜移默化,寓德育于课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第三篇: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探讨

摘 要:育人先育德,德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根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放在与英语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寻方法、找途径,使英语教学与德育紧密联系,将德育融入语言教学之中。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14-01

一、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德育点

在英语课本上,只有单词、对话和课文,并没有标明怎样育“德”。其实德育的点,就隐藏在这些对话、课文之中,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和挖掘。例如,从简单的入门对话“Good morning,how are you”开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见到同学、老师、朋友要热情打招呼,向对方问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一篇阅读短文中,有一篇为《Rich or poor》,Mr rich有钱但没有朋友,Mr poor没钱却很快乐的原因是他有许多朋友。在读完两段文章后,我向学生这样提问:(1)Who is happier?(2)Which is more important?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be?学生的回答为:(1)Mr poor.(2)Friends are important.we should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这时我说:“钱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朋友却会心灵孤独,失去生活的快乐。那么我们生活中,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以豁达的胸怀去创造生活的快乐,生活才有意义。”在学Apple picking时,学生找到了劳动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话不用很多,但要让教师的启发与教学内容自然、紧密结合,短少而精深,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二、抓住适当机会,充分利用练习材料

练习和测验,是衡量教与学效果的尺度。教师若只把目光盯在分数上,那么,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全面的。相反,通过测验,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诚实、自信、不畏困难的品格。英语测验以选择题居多,有的水平差的学生,题做不出来,就“蒙”一个,这时教师就应该告诉他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也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同时告诉他要静下心来,认真考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练习内容也是德育的好途径。记得有一次考试后的第二天,得知成绩,大部分同学情绪比较低落,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这时,我拿出了短文《My Teacher》。这篇短文是Heller Keller记述她的老师怎样帮她学习“语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成功的故事。我一边读,一边解释难句,让学生们自己理解简单句。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在听的同时都受了故事的感染,在我读完后,有好几个学生都哭了。我轻轻地说:“海伦?凯勒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可她坚持下去,获得了成功。你们这次的小失败算什么呢!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加把劲吧!”学生们振奋了,并告诉我要以Helen Keller作为他们的榜样和动力。还有一次读到这一句“If you want a friend,be one”,学生不能理解,以至影响了下面的阅读。这句话是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就要先以和善友好行为去对待别人,成为别人的朋友,你才有了朋友。学生深受启发,会意地朝我点头,随之顺利地读完了下面的文章。可以说,阅读的段落,不仅是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的熏陶。语言,总是跟社会背景和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输进了人的思想、社会的舆论。我们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找到文章的闪光点,适时地将美好的人类的思想输入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帮他们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教师做好表率,坚持相互交流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教师优美的语言、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总是以情带英语,用英语传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例如,哪位学生病了,我在班上提问:“Where’s ×××!

What’s wrong? or I’m sorry to hear that”当他回来时,我用惊奇热情的目光看着他,并说:“Oh,I’m very happy to see you.I hope you are better now.”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要对他说的话,这样既锻炼了口语,也创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渐渐地,在英语课上,乃至课下,英语交流越来越广泛,学生们也朝着real man的方向发展,彬彬有礼的多了,敢于认错的同学也多了。我还在班内设立了English Comer,并挂上了一个小信箱,学生可以用英语写出心里话,表达自己对班内某事的看法,或者请老师给予帮助。这样既锻炼了写作,又交流了感情。教师授以语言和知识,同时授以做人之道,双手齐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应拿出细心、耐心、恒心,想尽一切办法,因势利导,坚持不懈,利用好我们每一节课的内容,发挥好我们每一言行的作用,将德育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廖顺萍,张淑燕.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探析小学英语教学模式[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2]卢文娟.英语新课程与德育渗透[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2).

[3]李莉.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

第四篇: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学体育教学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快乐体育”教育的经验和认识,探讨了“快乐体育”教育的施教方法以及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学体育课 “快乐体育” 探讨

“快乐体育”的概念源于日本,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经验,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快乐体育”教育理念,是指以终身体育与个性谐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教育理念能使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执行。

一、“快乐体育”教育的施教方法

“快乐体育”教育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一些可贵的经验和认识:在中学体育实践中应力求从中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和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出发,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避免实施成人化和刻板化的教学模式,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体育课堂呈现出和谐、快乐的气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练习活动。具体来说“快乐体育”教学实施方法有以下方面:

(一) 课堂教学方面

1. 合理调整、安排教材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学生喜爱,容易接受的内容。挖掘和创造现有教材的内在乐趣,寻找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等等。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处理那些学生不喜欢但教师又不得不教的内容,这其实是教师如何选择教学策略的问题,多选择些贴近生活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产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期待,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身心合一,主动地去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成为体育运动的受益者。

2. 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程中应结合授课内容更多地引入快乐的游戏内容,有趣的游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为了使学生精力集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的紧张感和竞争性,比如采用比赛法,可在复习、改进技术动作时,教师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用个人或小组竞赛的方法组织练习。

在教授动作和知识时,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除了讲解,示范外,还可以使用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3.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规划教学

在施教前要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体育基础、兴起爱好、个性特点等),以及体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和授课。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达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多层次”、“小坡度”实施教学内容。

(二)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必须由评价者变为评比的参与者,让学生参与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分公平化、公开化、人性化,真正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日常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反馈”,在时间上,应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在学习效果和参与态度进行反馈;在反馈关系上,不仅要教师向学生反馈,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热情,以便调整教学方法,也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三) 心理激励

1. 正面鼓励法

“承认”导致动力,动力导致更高的成绩。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意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赞扬应多于责备,学生某个动作完成成功的时候,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正面鼓励能起到极佳的激励鼓舞作用。

2. 心理诱导法

对于差生随意性大、女生爱面子的心态,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大加指责,而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采取侧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等缓冲处理方法,让他们在练中磨练,练中醒悟,练中认错,练中改进。切记不对症下药、消极对待一撅不振的现象发生。

此外快乐体育教学方法还有创设情景法、环境优化法、比较法、分组练习法、展示发现法、观察模仿法等。由于课的类型、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以及教材的内容各不相同,“快乐体育”的教学也不可能仅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均要具备这两个特点,即:提供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只有在师生之间具有和谐关系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教学,既有竞争又有协同,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

(二) 处理好快乐与质量的关系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乐”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快乐体育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笑或降低教学的难度,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寓“乐”于增强体质的教育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将快乐原则灵活运用,把握好“乐”的尺度,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要按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计划,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体能、体格及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体育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对学生精神上的磨练,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快乐”二字是针对情感而言的,情感上的快乐不仅不排斥需要意志支持的勤学苦练,而且是勤学苦练等各种努力得以坚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快乐体育不仅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的让学生成功,可以设计一些困难或障碍去磨练学生的意志。要让学生领悟到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还充满了艰辛和苦涩,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了成功的顶峰,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全部乐趣。

“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培育,增强学生体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促进学生终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的体味体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结合,对于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石峰.浅析快乐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5(1).

毛振明.体育教育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孙辉.试论日本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及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1).

第五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高中生不仅肩负着民族的希望,还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高中生的能力和道德素养十分重要。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强调的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因为将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体现生物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学习生物,提高其道德修养。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本文就怎样渗透该教育方式提出了借助爱国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借助生命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利用相关生物知识,渗透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自然观和科学观这四种方法,以期能促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7-02

德育教育是现今备受高中生物教师青睐的教育方式。因为,生物新课改理念选择了德育教育。所以高中教师才会选择德育教育,它主要是指教师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物新课改的主要要求有如下三点。第一,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第二,借助生物学科特点,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科学观和自然观。相信只要高中生物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将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借助爱国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不仅仅在类似地理、语文等文科学科中才涉及到爱国教育。其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会涉及这方面内容,教师更应抓住这些点,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调动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再借助多媒体播放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视频,来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最后在进行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等相关内容的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还能进行爱国教育。教师还可以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生物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与我国的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我国的弱势,然后教师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样就能彻底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渗透德育教育。

二、借助生命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以及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也是涉及生物与周围环境间关系的科学。也正因为生物学重视生命的起源、发展、发生等,所以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需借助生命教育。其中,教师在讲解受精作用、克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就应该收集部分有关生命教育的素材,比如,观看电影《逃离克隆岛》,以此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对生物教学产生兴趣。进行生命教育还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关系。因为,学生若是不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抽烟、吸毒、酗酒,那么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睦,还会使生命遭受到威胁。在开展生命教育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切忌举出的案例就是学生正在遭遇或是曾经遭遇过的,以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利用相关生物知识,渗透良好道德品质

高中生物学涉及到的内容多、范围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提取相应的素材,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师就应该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在进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从德尔豌豆实验入手,通过讲述详细的实验过程,传达孟德尔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帮助学生了解孟德尔总结出这两大定律的艰辛,而且,还可以帮助塑造学生坚毅的性格,提高其道德修养。

四、树立正确自然观和科学观

学习生物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物常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其道德修养。因为,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正确的科学观有利于学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进行科技研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源于水的实验过程,来印证正确的科学观的重要性。如果鲁宾和卡门不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那么他们的变量就不会控制得如此精准,实验也不会成功。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喜爱,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代社会,教师不单单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性的育人者。其实,只有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反应出教育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从自身教学经历中总结教学方法,担任好育人者的重要角色,以此为培养全方位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学生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配合教师的教学,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社会更要对此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范玉英.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2]李小娜.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德育教育.考试周刊. 2011.27

[3]李亚云.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下一篇: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