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沈阳市内五区为例

2023-01-27

一、引言:

现今是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城镇化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尽管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但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 就会出现一种伪城镇化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只是形式上的融入城市, 当农民工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 就会选择回到农村生活。这是本次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也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希望能够在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方面上提供一定的建议, 体现农民工的真实思想。这对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 有利于实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提升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本文在制度型融入与社会性融入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建模分析, 得出其中的影响因素, 分析其中的关联性, 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从而思考当前农民工在城市融入中面临好的来促进社会发展。

二、研究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截止至2016年底, 我国的农民工人数达到2.8亿人。同年, 城镇人口数量上升至总人口的57.35%, 预计2020年将超过60%。辽宁省政府通过政策下发来推动农业人口转移, 加快城镇化进程。毋庸置疑,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且正在进行中, 人口向城市聚集, 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 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会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他们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

(一) 就业方面

1. 大多数农民工工作时间相对合理, 工作相对稳定

据调查显示, 工作时间在8-10个小时接近调查样本的50%, 20%的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高于相关法律规定, 说明农民工工作强度较大, 主要集中在销售、运输物流、餐饮娱乐等行业。低于8小时的占调查样本的10%。工作稳定 (工作稳定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能有固定的工作, 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失业的情况) 的人数为125人, 占被调查样本的62.5%。工作不稳定的人数为75人, 占被调查样本的37.5%。这说明多数农民工的工作岗位比较固定, 但仍存在一部分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高, 工作不稳定。

2. 求职过程中受到歧视较少, 工作机会相较少

据调查显示, 93%的农民工找工作时没有收到户籍歧视, 只有7%的农民工遭受过求职不平等待遇。只有9%的人认为找工作很容易, 这部分群体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 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学历, 而大部分的农民工认为在找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说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工作岗位变多, 受到企业不平等对待的情况减少。

(二) 子女教育方面

在城市子女抚养难度较大。通过调查显示 (排除暂时没有孩子或孩子已经成年的样本数据) , 56.7%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在身边抚养, 37.5%农民工的子女是在老家由父母抚养。17.6%的农民工认为在城市抚养子女容易, 没有太多的压力, 这部分群体主要是收入在4500元以上的农民工, 工作相对稳定;而认为抚养子女没有能力或比较艰难的农民工群体占被调查样本30.7%, 这部分的群体收入主要在3500元以下, 以18-30岁农民工群体为主, 收入支出主要集中在个人支出上, 这说明收入水平对子女的抚养有很大的影响。

(三) 社会保障方面

1. 社会保障相对缺乏, 部分农民工只有二险或三险

根据调查, 只有58名被调查对象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保障, 占被调查样本的29%。123名被调查对象有医疗保险, 94名被调查对象有养老保险, 86名被调查对象拥有工伤保险, 分别占被调查样本的61.5%, 47%, 43%。拥有五险一金的农民工基数相对较少, 大部分农民工只有用二险或者三险。无任何社会保障、拥有二险或三险的这部分群体的所属行业以销售、运输物流、建筑装修为主。而拥有良好社会保障, 即拥有五险一金的农民工所属行业是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 有一部分在加工制造的企业, 这说明行业不同所提供的社会保障不同, 主要考虑的应该是人员的流动性及工作的技术性。

2. 政府推行的医保政策效果显著

据调查统计, 66%的农民工在实际就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城乡医保统筹政策。这说明政府在统筹医保的政策上惠及了大多数农民工, 大多数农民工都在直接或间接的享受到了这个政策的福利。

(四) 住房情况

多数农民工未能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据调查显示, 81名被调查者拥有自购房, 占被调查样本的40.5%。其余的被调查者通过租赁或单位提供等方式居住在城市。这说明多数调查者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住房问题。购置房产的农民工年龄多数在45-60岁之间, 收入相对较高, 大多高于4500元。这说明影响农民工是否拥有住房的前提条件是经济状况。

三、研究问题

(一)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接触存在问题, 重要原因是社会地位差异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 农民工周围的社交人群以当地人为主, 占被调查样本的52%。55%的农民工认为与城市居民接触过程中感觉一般, 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只有2%的被调查对象与城市居民接触不密切, 有抵触心理。与城市居民接触不太密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地位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说明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 地位的差异是影响农民工的社会性融入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对于年龄在30岁以上的农民工, 这种地位差异明显。

(二) 农民工对当地喜欢程度较低

在对当地喜欢程度 (1-5接纳程度逐渐递增) 这项调查中, 只有20%的农民工认为对当地较为喜欢, 60%的农民工不太喜欢自己所在的城市, 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下, 工作行业以销售、餐饮娱乐等可替代性较强的行业。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了在城镇化背景下,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得出年龄、职业及工作稳定情况对农民工是否定居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年龄、职业、土地、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民工是否想转移户口有显著影响。

针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 提供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 土地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土地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根本原因, 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要统筹考虑土地收益与户籍转移之间的成本分析, 强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二) 要保障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

职业是影响其社会融入的基础原因, 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地位与社会保障。农民工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 需要帮助农民工就业, 通过分析现有农民工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 开展相关技能培训, 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技术。

(三) 改善住房保障, 降低限制门槛

加强和完善农民工住房政策的执行与监督, 开发建设统一管理的住房, 降低廉租房的准入门槛。加快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政策。

(四) 建立更有效的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是硬件, 在推行新型社保机制的基础上需考虑其受众群体的认知程度, 要让更多的农民工真正了解到政府为推进城镇化所作的努力及政策支持。农民工群体制度性融入较好, 主要表现为其在城市生活中享受到了部分的政府推行的政策, 农民工实质性融入较差, 主要体现在其自身与城市相互认知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努力提升农民工自身与城市的相互认知, 破除二者之间的隔阂, 让其享受到真正的制度性保障。其目的是促进农民工在思想、情感、文化方面融入城市。

摘要:农民工问题是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是调查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及影响因素, 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差距性,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较为迅速,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的变化, 本文是对现今情况的一次调查研究, 从而对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进行一次全新的认识, 希望为日后研究此方面的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民生

参考文献

[1] 涂珊, 冯栓光.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1.

[2] 卢海阳, 梁海兵, 钱文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与政策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07) :26-36+110.

[3] 邓柠松, 肖云.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5.

[4] 吴喜悦.方向新.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社会政策构建的阶段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论文下一篇: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