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2023-04-01

第一篇: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

世界十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 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

2、美国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某河谷中的小镇。1948年10月26日—30日期间,这里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逆温控制,且26日—30日持续有雾,致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这期间,全镇43%的人口,即591人相继暴病,症状为:喉痛、流鼻涕、干渴、四肢酸乏、咳痰、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17人。据估计,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为正常值的数倍,并发现有尘粒。分析认为,SO2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的尘粒接合是致害因素。主要致害物是SO2与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生成物。

3、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4、美国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

5、日本水误事件

在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误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误湾。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水误镇共患水误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线县阿赫野川亦发现100多水误病患者,8人死亡。据报到,患者人数远不止此,仅水误镇的受害居民,即达万余人。

6、神东川的骨痛病

在日本富川平原上有一条河叫神东川。多年来,两岸人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万亩稻田飘香。自从三井矿业公司在神东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后,发现有死草现象。1955年以后就流行一种不同于水误病的怪病:对死者解剖发现全身多处骨折,有的达73处,身长也缩短了30厘米。这种起初不明病因的疾病就是骨痛病。直到1963年,方才查明,骨痛病于三井矿业公司炼锌厂的废水有关。原来,炼锌厂成年累月向神东川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农民引河水灌溉,便把废水中的镉转到土壤和稻谷中,两岸农民饮用含镉之水,食用含镉之米,便使镉在体内积存,最终导致骨痛病。有报道说,到1972年3月,骨痛病患者已达到230人,死亡34人,并有一部分人出现可疑症状。

7、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8、日本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日本九州爱芝县一带。生产米糠油在脱臭的工艺中,使用多氯联苯作载体,由于生产的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结果有1400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患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无故丧生。这期间实际受害人在13000人以上,而且由于米糠油中的黑油做家禽饲料,造成数10万只鸡死去。

9、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公里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一股放射性碎物和气体(包括碘131,铯137,锶90)冲上1公里的高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事件发生以后,核电站30公里范围内的13万居民不得不紧急疏散。这次核泄漏造成苏联1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受污染,其中乌克兰有1500平方公里的肥沃农田因污染而废弃荒芜。被污染的农田和森林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积。

乌克兰有2000万人受放射性污染的影响。截至1993年初,大量的婴儿成为畸形或残废,8000多人死于和放射有关的疾病。其远期影响在30年后仍会产生作用。

10、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生病在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 多诺拉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和中积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发生于1961年前后的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剧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多人。 水俣病事件

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多人死亡。 富山痛痛病事件

发生一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爱知米糠油事件

发生于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 博帕尔毒气事件

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3.伦敦烟雾事件(还原型) 4.洛杉矶烟雾事件(氧化型) 5.日本水俣病事件(汞)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镉) 7.日本四目市哮喘病事件(悬浮颗粒物) 8.日本米糠油事件(有机物)

第二篇: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30年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 致害原因:二氧化硫进入肺部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中毒情况: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43年5—10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致害原因:石油工业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在强大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 多诺拉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雾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四天内43%的居民患病,20余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多诺拉镇

致害原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化物附着在烟尘上,被人吸入肺部

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四天内死亡400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 致害原因:硫化物和烟尘生成气溶胶被人吸入肺部

水俣事件

主 要 污 染 物:甲基汞

中毒情况:截至1972年有近200人患病,50余人死亡,20多个婴二生出来神经受损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3年—1961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 致害原因:工厂含甲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海鱼体内含甲基汞,当地居民食鱼而中毒 四日事件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煤尘等

中毒情况:500多人患哮喘病,有30余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5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 致害原因:烟尘及二氧化硫被人吸入肺部

米糠油事件

主要污染物:多氯联苯

中毒情况:受害者达万人以上,死亡近2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6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府 致害原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富山事件 (骨痛病)

主要污染物:镉

中毒情况:截至1968年有300人患病,有100多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31年—1975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 致害原因:食用含镉的米和水

第三篇:世界环境污染十大事件

从1972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

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6)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

小时后有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库巴唐“死亡谷”事件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

第四篇:世界十大环境污染灾难事件(大全)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灾难事件

1、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 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

2、美国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某河谷中的小镇。1948年10月26日—30日期间,这里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逆温控制,且26日—30日持续有雾,致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这期间,全镇43%的人口,即591人相继暴病,症状为:喉痛、流鼻涕、干渴、四肢酸乏、咳痰、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17人。据估计,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为正常值的数倍,并发现有尘粒。分析认为,SO2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的尘粒接合是致害因素。主要致害物是SO2与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生成物。

3、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4、美国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落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早期这里仅仅是一个牧区的小村,至加尼福尼亚金矿发现后,人口剧增,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城市,单是汽车就增加了数百万辆。于是,这个依山傍水、风光明媚的城市,简直变成了拥挤不堪的汽车城。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每年5—8月,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在城市上空常常出现迷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致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刺激于喉、鼻,引发喉头炎、头痛等许多疾病,同时使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的高山上的柑桔减产,松树枯黄。这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这正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致。这些成份复杂的汽车尾气,在洛杉矶三面环山的特定地势下,使市区大气的水平流动相对缓慢,他们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就能产生臭氧,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来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把这种城市上空的浅蓝色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据报到,当落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之时,在飞机上,明显可见落杉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汽造成的。落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公害的典型实例。

5、日本水俣事件

在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俣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俣湾。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水俣镇共患水俣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线县阿赫野川亦发现100多水俣病患者,8人死亡。据报到,患者人数远不止此,仅水俣镇的受害居民,即达万余人。

6、神东川的骨痛病

在日本富川平原上有一条河叫神东川。多年来,两岸人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万亩稻田飘香。自从三井矿业公司在神东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后,发现有死草现象。1955年以后就流行一种不同于水误病的怪病:对死者解剖发现全身多处骨折,有的达73处,身长也缩短了30厘米。这种起初不明病因的疾病就是骨痛病。直到1963年,方才查明,骨痛病于三井矿业公司炼锌厂的废水有关。原来,炼锌厂成年累月向神东川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农民引河水灌溉,便把废水中的镉转到土壤和稻谷中,两岸农民饮用含镉之水,食用含镉之米,便使镉在体内积存,最终导致骨痛病。有报道说,到1972年3月,骨痛病患者已达到230人,死亡34人,并有一部分人出现可疑症状。

7、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8、日本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日本九州爱芝县一带。生产米糠油在脱臭的工艺中,使用多氯联苯作载体,由于生产的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结果有1400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患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无故丧生。这期间实际受害人在13000人以上,而且由于米糠油中的黑油做家禽饲料,造成数10万只鸡死去。

9、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距前苏联切尔诺贝利14公里的核电厂第4号反应堆,发生可怕的爆炸,一股放射性碎物和气体(包括碘131,铯137,锶90)冲上1公里的高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事件发生以后,核电站30公里范围内的13万居民不得不紧急疏散。这次核泄漏造成苏联1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受污染,其中乌克兰有1500平方公里的肥沃农田因污染而废弃荒芜。被污染的农田和森林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面积。乌克兰有2000万人受放射性污染的影响。截至1993年初,大量的婴儿成为畸形或残废,8000多人死于和放射有关的疾病。其远期影响在30年后仍会产生作用。

10、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第五篇: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四日市事件

日本四日市是一个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城市。1955年以来,四日市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城市终年烟雾迷漫。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人的肺内,使人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气喘病”。截止1972年,日本全国“四日市气喘病”患者高达6376年。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分布着三个钢铁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和炼焦、硫酸、化肥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初,在这两岸耸立着90米高山的峡谷地带,由于出现了大气逆温层,使河谷被浓雾覆盖,上述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被封闭在逆温层下,浓度急剧增加,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一周内,有几千人受害发病,60人死亡,为平时同期死亡人数的10.5倍。同时,家畜也有许多死亡。发病症状是流泪、喉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从尸体解剖发现了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和充血症状,证实了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1931年在关于此次事件的报告中,推断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6~38.4ppm)。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几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协同危害作用。

水俣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自1953年以来,经常发现生怪病的人。病人开始为全身麻木、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进而耳聋失明,最后精神失常,高叫而死。病人越来越多,并出现“自杀猫”,“自杀狗”等怪现象。截至195年1月,受害人数达1004人,死亡206人。后来秘密揭开:当地某工厂排出的含汞类的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人吃了含汞的鱼后,患了中枢神经甲基汞中毒症,导致中毒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泰晤斯河开阔河谷之中。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米的低空逆温层,使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闭在低空,结果导致4000人死亡的严重空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死亡人数相当于1866年霍乱中死亡的人数。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分布着三个钢铁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和炼焦、硫酸、化肥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初,在这两岸耸立着90米高山的峡谷地带,由于出现了大气逆温层,使河谷被浓雾覆盖,上述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被封闭在逆温层下,浓度急剧增加,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一周内,有几千人受害发病,60人死亡,为平时同期死亡人数的10.5倍。同时,家畜也有许多死亡。发病症状是流泪、喉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从尸体解剖发现了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和充血症状,证实了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1931年在关于此次事件的报告中,推断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6~38.4ppm)。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几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协同危害作用。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泰晤斯河开阔河谷之中。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米的低空逆温层,使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闭在低空,结果导致4000人死亡的严重空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死亡人数相当于1866年霍乱中死亡的人数。 水俣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自1953年以来,经常发现生怪病的人。病人开始为全身麻木、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进而耳聋失明,最后精神失常,高叫而死。病人越来越多,并出现“自杀猫”,“自杀狗”等怪现象。截至195年1月,受害人数达1004人,死亡206人。后来秘密揭开:当地某工厂排出的含汞类的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人吃了含汞的鱼后,患了中枢神经甲基汞中毒症,导致中毒死亡。 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四日市事件

日本四日市是一个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城市。1955年以来,四日市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城市终年烟雾迷漫。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人的肺内,使人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气喘病”。截止1972年,日本全国“四日市气喘病”患者高达6376年。 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 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 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睡岗坠入离心机致死

惨祸发生在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化工厂成品脱水岗位。当日凌晨3点20分,脱水岗位1名化工作业工在操作离心机时,双手扶着设备外壳打瞌睡。不慎将一只手伸入转鼓一外壳之间,随之身体被拽入转鼓内,旋转数圈后,甩出3米远,当即死亡。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离心机操作人员违反原化工部颁发的《安全生产禁令》,上班睡岗。“禁令”中生产区内十四条不准的第四条规定:“上班时间,不准睡岗„„”。针对这一事故,要采取如下两条防范措施:

1.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禁令》 2. 保证倒班职工的休息,严格劳动纪律。

2、盲目操作 汽轮机飞车

1991年2月28日13时25分,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热电厂发生4#机组重大设备机械飞车事故。造成4#汽轮机、发电机严重损坏,部分厂房房顶被掀。直接经济损失293.15万元。 2月25日,热电厂按计划决定4#机组滑参数停机。在滑过程中发现调整系统故障,经检修部门到现场处理,无法消除。当时煤粉仓粉料已处于低位,操作工打掉危急保安器停机。由于汽源倒流,汽轮机超速,发生飞车。

事故原因这次4#机损坏原因是超速飞车。超速原因主要是在打掉危急保安器后,自动主汽门自动关闭,其副触点接通,联锁发电机主油开关跳闸,使发动机解列后,热网蒸汽从抽气口倒回作功,加速汽轮机转速,直至飞车。 (1)操作原因。这次停机是在中压油动机关闭后开不开,停机减负荷时卡在7000KW以及高压油动门晃动和调速汽门故障等多种不利情况下,未能进行仪表分析,就盲目操作,操作人员把正常停机操作改为故障操作,立即打掉危急保安器。操作非常混乱,未按岗位责任制、监护制度和复诵制度执行,正、副班长代替司机操作,在未确定机4/汽51关闭及负荷到零时情况下即打掉危急保安器,导致飞车。

(2)设备原因。中压油动机调门关到零后开不出来,使机4/汽51阀门不能及时关闭。按常规应先开足中压油动机调门,再关机4/汽51阀门了;抽汽阀从结构上看是一个逆止 阀,这次事故中未能及时关闭,致使蒸汽倒流造成飞车;机 组在运行中经常存在调速系统晃动;机组没有规定逆止的全关时间,制造厂也没有试验报告,因此保护不可靠,关闭机4/汽51阀门的电动接触器自保接触点失灵。

教训

(1)电厂对抽气阀联锁保护防止飞车措施认识不足,该保护未能投用。

(2)操作规程不够科学,有些规定较模糊、不明确;本不应该采取紧急停机操作。 (3)制度执行不严,各自操作,没有统一指挥。

(4)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大修后中压油动机旋转隔板没有整定;蒸汽流量表卡死;机4/汽51阀门红色指示灯已坏,没能及时修复。

工伤保险有关政策

实行企业员工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和工伤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分散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现在就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工伤保险认定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或死亡的,认定为工伤保险范围内工伤: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单位临时指定的工作,或在紧急情况下未经单位指定从事有益于本单位工作的;

2、经本单位安排或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的;

4、在生产、工作环境中因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物质而患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

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6、因工(公)、因战致残者和领取定期伤残抚恤金者旧伤复发的,或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工(公)因战残者旧伤复发而死亡的;

7、因公外出期间,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或因其他意外事故遭受伤害或失踪的,或因突出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8、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遭受意外事故伤害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9、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途中,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伤害的,或因本人不可抗力因素遭受意外伤害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以下情形造成负伤、致残或死亡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1、违法或犯罪;

2、自杀或自残;

3、斗殴;

4、酗酒;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工伤报告和认定要求

工伤事故发生后,企业必须在48小时内以口头形式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7日内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预期不报或迟报的,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相应待遇。劳动行政部门接到工伤事故报告后,组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调查取证,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因此工伤报告必须及时、实事求是,决不能隐瞒不报,既要对负伤者负责,又要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失。

 前车之鉴

安全事故警示录

1、[冲氟里昂拔电源引起爆炸]——2000年10月5日,南京一设备制造厂向空调机补充氟里昂,此时一操作人员去拔电源,插头冒出火花点燃氟里昂突然燃烧,管子猛烈爆炸,造成1死4伤的重大事故。

2、[切割油桶不当酿发爆炸]——2000年10月6日,长春一企业孟某手持割枪切割柴油桶,因桶内残留一些柴油,在切割时当即发生爆炸,伤2人。

3、[盐酸管道技改时发生爆炸]——2000年9月13日下午,四川省某树脂长在盐酸管道改造施工中,梁某在玻璃钢储罐(¢5米×8米)顶部进行塑焊作业时发生爆炸,罐盖炸飞10多米,2人死亡。

4、[硫化罐爆炸事故]——1978年1月20日21:52,平湖橡胶一厂改装硫化罐时,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就开始用蒸汽试压,当气压升到3kg/cm2, 发现硫化盖上盘根漏气,当即停止更换盘根,在用6kg/cm2试压,发现局部漏气。技术员认为气压达到工艺要求并装入200kg 胶料继续试压,当温度达到160℃、气压为6.5kg/cm2时,罐体发生爆炸,当场炸死5人。事故原因:一是硫化罐改造时,没有经过计算,盲目将罐盖的螺栓从20只改为10只,不能承受工艺要求的压力,引起螺栓断裂爆炸;二是硫化罐焊接质量差。

5、[操作不当液氯钢瓶发生爆炸]——1979年9月7日,温州电化厂一只容积为415升、充装量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猛烈爆炸,碎片又撞击其它钢瓶又导致4只钢瓶爆炸,5只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产生严重变形,40米高的冲天气浪将414平米钢筋混凝土厂房全部摧毁,周围280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爆炸后共泄10.2吨液氯,扩散后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人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630000元。事故原因是钢瓶在充装前残留氯化石蜡,后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发生爆炸,可见对钢瓶的使用和灌装过程的管理混乱是主要原因。

6、[合成氨厂压缩机爆炸事故]——1981年5月15日,衢化公司油化气车间2号油气化炉停车检修,下午检修完毕投油开炉,变换气合格,送7号压缩机,按工序送铜洗工段,铜洗气体合格后送合成。当打开配氮阀约5分钟后,合成车间即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10人轻伤,经济损失400万元。事故原因是水洗液中含氧量超标,高达5%--11.5%(正常生产要求低于0.2%),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引起爆炸。造成水洗气中混入氧气的原因是在2号油气化炉停车检修完毕后,进行最后一次充氮,准备投油时,当班操作人员忘记关掉二只充氮阀门,造成氧蒸汽倒入氮气总管,使氧气进入水洗系统及7号压缩机,因而导致系统爆炸事故。

7、[起升限位失效 吊钩落下砸人]——2000年8月12日,河南省安阳市一单位发生一起双梁桥式起重机因上限位失效,吊钩严重冲顶,崩断钢丝绳后吊钩坠落,直接砸到地面工作人员头部致人死亡的事故。事故原因一是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失效,国家标准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起重机械必须设置起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以防止吊钩过卷扬,避免发生拉断钢丝绳、吊钩重物坠落、挤碎滑轮等事故,要求吊钩滑轮升起距起重机构架30cm时,能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而停止;二是起重机操作人员无安全技术专业知识违章作业,明知吊钩有故障继续操作作业造成事故;三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欠缺,对起重机械未按规定进行年检,作业人员也未参加技术培训考核,无上岗证。地面人员未戴安全帽,指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8、[北仑发电厂锅炉爆炸事故]——1993年3月14日,北仑发电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影响生产132天,少发电14亿度。事故主要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结渣造成的静载加上随机落渣造成的动载致使冷灰斗局部失稳,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进入炉膛,在高温堆渣的加热下升温、膨胀,使炉膛压力上升,造成冷灰斗局部塌陷、水冷壁管撕裂,炉膛内压力大增,发生这起机械—热力破坏爆炸事故。

 安全大家谈

安全无小事

现今众多事故损失大、影响大、震动也大。但分析起事故原因来,都是一些小事。一些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小问题却造成了大事故。如震惊全国的河南焦作天堂音像俱乐部的大火,一夜之间吞噬了74条生命,调查结果原来是一包间的石英加热器使用过久发热,引燃了周围的易燃物所致;另一件是山东青州丰旭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发生大火,38人丧生,事故原因仅是因为加工车间封口包装工段吊顶内的日光灯镇流器发热,烤着了聚氨酯保温材料。

这二起事故都是因为小事导致了大火,造成了如此灾难,教训何其惨痛!然而这个经验教训,不少人却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像“人走灯灭”、“下班关窗锁门”等等都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谁认真去做,一丝不苟去抓,却会被人讥之为“小题大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安全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安全无小事,切记!

什么是事故隐患,什么是重大危险源,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原劳动部颁布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组织管理、整改等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进三同考察报告材料下一篇:世界排名前十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