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对生物多样性

2023-03-13

第一篇:农业污染对生物多样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比较分散。集中在动物方面的有:重金属污染对小节肢类土壤动物的影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47,48]。学者对区域性的重金属污染动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高陈玺[49]在湘南东湘桥锰矿、杨胜香[50]在湘西花垣矿区、孙贤斌[51]对淮南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进行研究。李忠武等和张永志等分别就Cd和Cu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

[52,53],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还可以导致土壤动物群落数量急剧减少,敏感类群消失,造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简单和不稳定[54,55]。

第二篇: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导致昆虫发生期提前[7]。动物的繁殖及其种。种群的大小,不同的种类做出不同的响应[9],如某些低温适生种的昆虫种群逐渐萎缩,种群密度下降,而高温适生种的昆虫种群密度上升[7]。

全球气候变暖将使更多的野生动物无所适从,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上升[10],干旱、异常的下雨格局和大雾天气等对两栖类的生存具有重大的影响,使得两栖类数量下降[11]。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脊椎动物卵孵化成功率下降,幼体的功能表现相对较差。极端高低温则直接导致胚胎畸形和死亡。对于爬行动物和鱼类中一些温度决定性别的物种,胚胎发育经历的温度能决定其性别分化,全球气温变化可能改变这些物种的性比率。卵生爬行类的卵在水分过高或过低都可导致胚胎的死亡,同时环境湿度也可影响胚胎发育、孵化成功率、孵化期以及幼体的形态及运动表现等[12]。气候变暖也是威胁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中国的461种的爬行动物中除69种缺乏数据外仅有175个种是处于无危状态[13]。

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下,青藏高原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哺乳类动物消失[14]。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的土壤动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全球气候变暖在短期内将会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产生不利的影响[15]。

气候变暖使植物、传粉者的物候发生变化,并通过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传粉者活动时间、群落结构变化,促使其地理分布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扩散,导致两者在物候时间上的不同步和空间分布的不匹配。而对气候变暖导致植物和传粉者间物候和地理分布错配所引发的互作改变、甚至解体,传粉网络可通过自身网络结构及快速进化来缓冲和适应[16]。同时物种适热性差异,导致昆虫与寄主植物同步性改变[7]。另外,全球气候变化也会通过作用于野生动物的食物链锁关系而影响其种群的分布[9]。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气候带变化[2],生境丧失和碎片化使得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3,7,8,9,11,13,17 ]。

2、对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淡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正朝着蓝藻占优势的方向发展;气温升高、分层期提前、冰期缩短均造成浮游植物春季物候提前;在营养盐充足的湖泊,气候变暖通过延长生长季节使得初级生产力提高[18,19]。营养增加和气候变暖在促进蓝藻水华发生频率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温度升高能直接或间接促进蓝藻水华发生,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在贫营养湖泊初级生产力受其影响反而降低,使得清水稳态更稳定[18,19]。因此,气候变暖对于不同湖泊的浮游植物与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的竞争的影响是不同的。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鱼类)。这些都是变温物种,缺乏温度补偿机制,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自我我调节,尤其是在生殖期这一温度最敏感期,往往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出生率及存活率大大降低,对整个种群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生物种群的灭绝[19]。气候变暖还可能造成鱼类分布、丰富度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变,尤其是冷水性鱼类[20]。

气候变暖对水禽的影响更为明显,改变鸟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并可能缩短鸟类迁徒的距离。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鸟类在大范围内的水平运动,也同样影响山地居留鸟类的垂直运动,这种影响是气候变暖与其所引起的植物群落沿海拔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3,14]。

3、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生物与浮游植物多样性。全球升温会降低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影响浮游浮游植物物种的分布,使得暖水种的分布范围向两级扩张,而冷水种分布范围缩小;影响浮游植物的物候学,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会对水华时间和强度产生影响;浮游植物的细胞以及群体大小有减小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也对洋流,海水酸度产生了影响,进而也影响浮游植物的多样性[21,22]。

海表温度升高导致浮游植物丰富度减少,随后引起以藻类为食的挠足类和更高营养级浮游动物减少,因此,海洋挠足类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地理学分布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化[23]。

近几十年来珊瑚白化及死亡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加,这与气候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23,24]。海表温度上升导致珊瑚减少,珊瑚礁鱼类种群的大小、结构、密度和营养成分会随之发生改变[23]。同时,一些鱼类种群的分布区域趋向于向深海或高纬度水域迁移,一些暖水性鱼类的种群密度和数量都有所增加,而冷水性鱼类则相反,极地地区的鱼类可能会灭亡;此外,一些适应于高温生长的鱼类入侵种也会增加[24]。

调查中发现,随着海平而及海水温度的上升,海鸟的丰富度降低,海鸟的群落组成也受到了影响[9]。对海洋哺乳类来说,而随着温度上升,鳍足类和鲸类在低纬度地区的分布减少,而高纬度地区会则会增加[24]。

另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病原繁殖与生存率升高,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宿主对病原的敏感性增强,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增殖都与温度正相关[23,24]。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的增加将会严重损害多种海洋生物的健康。

总之,全球气候变暖将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随着气候变暖会有不同的响应,有的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有的地区生物多样性上升,但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生物多样性是下降的。气候变暖后,会使气候带发生改变,相应的动植物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动植物向两级、高海拔或深海(指动物)迁移,其中鸟类等迁移能力强的物种具有明显的扩布现象。而迁移困难,或者遇到迁移障碍的物种则面临生存困境。极地地区随着气候变暖,生存空间将变得更小,使得该地区的生物面临更大生存压力。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会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加强,严重危害动植物健康,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气候变暖也使得,外来入侵物种,特别是热适应或耐热物种加快入侵,加速破坏原始生态系统。气候带的改变,气温、湿度发生的改变,使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改变,一些气候类型的消失,将导致相应的生态类型的消失。同时,对于不同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也将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导致群落中优势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群落结构。气候变暖对动植物的生殖发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动植物物候期提前,植物提早开花,昆虫生长期变短等;影响卵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等。综合上述,全球变暖将严重危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立素,陈杰,宋飞,庄嘉.全球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8):174-176. [2] 禅铎. 全球变暖背景下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候带变化的检测、归因与预测[D]. 南京大学, 2015. [3] 吴建国,吕佳佳,艾丽.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693-703. [4] 黎磊,陈家宽。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J],2014,22(5):549-563. [5] 严力蛟,杨伟康,林国俊,董萍.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热带地理,2013,33(5):621一627. [6] 杜寅,周放,舒晓莲,李一琳. 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区系的影响[J]. 动物分类学报,2009,34(3):664-674. [7] 陈瑜,马春森. 气候变暖对昆虫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0,30(8):2159-2172. [8] 赵彩云, 李俊生, 罗建武, 肖能文, 罗遵兰. 蝴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10, 30(4):1050-1057. [9] 彭少麟,李勤奋,任海.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2,22(7):1153-1159. [10] 郎咸梅,隋月. 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 科学通报,2013,58(8):734-742. [11] 武正军,李义明. 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及保护对策[J]. 生态学杂志,2004,23(1):140-146. [12] 赵波, 杜卫国. 卵生脊椎动物胚胎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响应[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46(1):103-112. [13] 蔡波, 李家堂, 陈跃英, 王跃招.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探讨中国爬行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原因[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578-587. [14] 马瑞俊, 蒋志刚.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5, 25(11):3061-3066. [15] 张洪芝,吴鹏飞,杨大星,崔丽巍,何先进,熊远清.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季节变化.生态学报,2011,31(15):4385-4397. [16] 肖宜安,张斯斯,闫小红,董鸣.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5,35(12):3871-3880. [17] 蒋志刚,李立立,罗振华,汤宋华,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冯祚建,蔡蕾,臧春鑫,曾岩,孟智斌,平晓鸽,方红霞.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哺乳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552-567. [18] 张晨, 来世玉, 高学平,刘汉安. 气候变化对湖库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进展[J]. 湖泊科学, 2016, 28(4):691-700. [19] 董静,高云霓,李根保. 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J]. 水生生物学报,2016,40(3):615-623. [20] 陈永灿, 朱德军, 李钟顺. 气候变暖条件下镜泊湖冷水性鱼类栖息地的评价[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5,45(10):1035-1042. [21] 孙军, 薛冰.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海洋浮游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7):739-747. [22] 梁燕茹, 袁建斌. CO2驱动的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4):5-7. [23] 姚翠鸾, George N.Somero. 海洋暖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15(9):805-816. [24] 陈宝红, 周秋麟, 杨圣云.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09, 28(3):437-444.

第三篇: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考察报告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考察报告 2002年5月25日至6月8日,中国农业部赴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的邀请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和交流。考察团受到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先后赴墨尔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南澳州植物园、阿得蕾得大学WAITE和ROSEWORTHY两个校区、澳大利亚国家科工组织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公园、澳大利亚国家----------------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标本馆、CRC热带植物保护中心、澳大利亚热带遗产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考察计划,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四面环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占据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国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00公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按照气候带的划分,澳大利亚的北部为热带,中部为辽阔的干旱和沙漠地带,南部为温带。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全年温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夏季由月开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开始,9月份进入春季。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3--26度,回归线以南地区温差略为----------------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明显,冬季平均气温约14度,夏季平均气温约26度。

澳大利亚有六个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西澳、塔斯马尼亚及二个领地组成。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现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约占2%,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生于海外。居民来自100多个国家,主要少数民族包括意大利裔,希腊裔,越南裔及华裔等。

二、澳大利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工作非常重视,联邦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科技活动项目,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机构均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形----------------精选公文范文----------------

3 --精选公文范文-------------------------- 式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参与和设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认真履行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出台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各州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州的相关法规,例如,维多利亚州出台了《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以保护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进化趋势;保护这些特有动植物的群体;保证人类对这些特有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这些特有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等。同时该州还出台了《维多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财富》和《维----------------精选公文范文----------------

4 --精选公文范文-------------------------- 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生活财富》等技术性文件。

三、澳大利亚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区总共有6664个,包括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护地等,保护面积共有6353076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各州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澳大利亚保护地区概况 州/领地个数面积占州/领地% 首都直辖区 新南威尔士 北领地 昆士兰 南澳州

----------------精选公文范文----------------

5 --精选公文范文-------------------------- 塔斯马尼亚 维多利亚 西澳州 总计 在澳大利亚,所到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植被好,到处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密密。即使是城市宽广的街道两旁,也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例如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达平方米,仅次于华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围,一律不加围墙,院外一般以桉树、合欢花树作为绿色花篱笆。堪培拉设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园,除澳大利亚本土上的植物外,还引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树木花草,如中国的银杏、水杉、杜鹃、蔷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国家公园的范围,包括诺马治国家公园和狄宾布拉自然保护区。在宾馆饭店的房间特别是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节----------------精选公文范文----------------

6 --精选公文范文-------------------------- 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告示标志以及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全民的意识。

四、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和生态水平,而在遗传多样性水平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以保持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一旦某一个生态区域被列为保护地,科学家和政府首先从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入手,通过限制放牧、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原始性,对生态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确定该生态区的环境指示物种,根据指示物种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物种水平上,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已经查清了澳大利亚所有物种的资源状况,编制了澳大利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名录。对于已列为保护计划的濒危----------------精选公文范文----------------

7 --精选公文范文-------------------------- 物种,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不仅明确其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每一个分布区的具体地点和面积,还要彻底查清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繁育特点,了解其危害因素并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

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主要采用异生境保护的方法,即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榄等种质资源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种子库保存。种子库保存的种质不仅具有详细的农艺性状、抗性性状、品质性状的综合鉴定结果,而且还利用分子标记、DNA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了指纹图谱鉴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收集量较大的作物还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作物改良选择亲本奠定了基础。对于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学家利用GPS系统对每一个居群进行了定----------------精选公文范文----------------

8 --精选公文范文-------------------------- 位,将每一个居群按照统一的取样原则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定,然后统一保存于种子库中。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人们保护野生物种的意识较强,目前除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外,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觉行为,即科学家将已列为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等通报给地方政府,这样,在地方政府进行道路建设或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种简便易行的野生物种保护方法在澳大利亚取得了预期效果。

五、澳政府加强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初级产业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中,澳大利亚的农渔林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00-2001年出口有关农产品达到330亿澳元。为了抵制世界经济增长变缓对澳初级产业的影响,澳政府将要加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包----------------精选公文范文----------------

9 --精选公文范文-------------------------- 括内容如下:盐碱与水质量国家行动计划,国家粮食和病害仿真监测行动计划,澳大利亚政府环境基金--自然遗产托管新项目,国家粮食工业1024百万澳元的5年计划。

六、澳大利亚对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其中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并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增加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突出加强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原生境保护设施建设。不同地区的保护区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合理规划,----------------精选公文范文----------------

10 --精选公文范文-------------------------- 连成一体,增强保护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资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 提高公众意识。及时启动并组织实施我国的“提高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计划”,加强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程度。

加快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提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及措施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大约 78% 的电力、60% 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 70% 的化工原料均靠煤。煤的直接燃烧是中国最重要的人为空气污染源。 本人主要从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及途径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措施

前言:在提及农业环境污染时,我们往往关注于化肥污染、水污染等能够切实感受以及对于农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污染源,而对于植物生长必须的依赖因素大气却较少关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污染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大气污染具有复杂性。受污染的大气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一般会通过很多途径产生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使工厂和汽车排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的光化学烟雾,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干旱情况下,植物对氯气污染的抵抗力增强,而高温、高湿条件则常加剧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对谷类作物,特别是处于抽穗扬花期作物,危害尤其严重。其次,大气污染具有传递性。气象的因素左右着大气中污染物的传送、积累以及扩散的时间和深度。更为严重的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会跟随者气象条件的变化,通过降水转变为土壤污染以及水体污染,这样就从一次污染转变为了二次污染。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气污染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加不易察觉,造成的污染面也更加广泛。

正文: 农田大气污染是指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超过了大气的自身净化和吸收能力,使得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们常见的和熟知的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即"酸雨"对于农作物造成的危害。"酸雨"几乎对于农田中的植物都会产生影响,受到"酸雨"影响的水稻,叶片变成淡绿色或灰绿色,上面有小白斑,随后全叶变白,叶尖卷曲萎蔫,茎杆稻粒也变白,形成枯熟,甚至全株死亡。小麦受二氧化硫危害后,叶片症状与水稻相似,典型症状是麦芒变成白色。而蔬菜以及果树的叶子都会受到二氧化硫的影响,致使落叶,严重情况下可造成植物死亡或者果实脱落等症状。虽然说可能因为植物本身特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敏感程度不同,但是,"酸雨"必然会对植物健康生长过程产生不利的作用。

一、大气污染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大气主要污染源有: ⑴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⑵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⑶ 交通运输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二、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大气污染虽然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较为复杂,但是仍然有迹可循,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作物产生影响。

第一、直接影响。通常植物都具有数量级的叶面积,这些植物叶片往往直接与空气接触,此为其一。其二植物对于外界的冲击一般也没有高等动物会产生缓冲作用,危害最为直接和快速。其三,植物也很难如同动物一样避开污染源。所以,当大气污染产生时,植物遭受的危害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硫(SO2)、氟化物、氧化剂和乙烯。氮氧化物也会伤害植物,但毒性较小。这些污染物在短期内,可造成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称为急性伤害,长期与低浓度污染物接触,植物的生长受阻,发育不良,会出现失绿、早衰等现象。

第二、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还会通过光照、降水等途径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例如臭氧可使叶绿素分解、原生质变质、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溶解了大气中污染物的降水,在下降的过程中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而使得危害进一步加大。降水落入地面之后,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灌溉系统,或者进入渔业养殖水域,再次造成土壤污染以及毒害鱼类等水生生物。在最坏情况下,还可能污染水源、破坏种植环境,形成难以修复的恶性循环。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 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 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 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 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 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地逆温的地区和时 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 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 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④ 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结论:我们常言的"地球村"概念,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出现的问题要所有人共同承担,农田大气污染的解决之道在正在于此,需要工业、生活系统的共同努力,因为农业不只是其它行业的支持,同时还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参考文献

易敏 刘桢 冯靖 肖金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第3期

余淑苑 张隽 彭朝琼 刘国红 刘宁 李思果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第6期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多样性

第一课、《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

教学目标

1、

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

理解基因多样性。

三、

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

学生:

1、搜集生物类群方面的材料。

2、复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明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四、

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生物种类多样性

1、我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2、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质疑,通过计算表中所列我国生物类群占世界的总百分比,认同我国生物资源丰富。

观看生物多样性的录像片,完成讨论题3并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回答,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情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组织交流、评价。

播放录像片并介绍世界生物资源情况。 鼓励学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种类的发现中。

二、基因的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2、基因多样性减少造成的危害。

3、每种生物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4、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系统的概念

2、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并举出所知道的部分相关生物。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保证。

4、三个层次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案例并思考,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意见,能够得出产量提高主要原因是杂交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小组成员分析原因,讨论,质疑,达成共识,原因是近亲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了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并初步理解不同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种个体数量与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理解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关系。

了解有关事例,产生民族自豪感 。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看书,讨论,回答。 分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关系,明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在讨论基础上描述三者之间关系。每种生物的个体组成一个基因库。

通过一步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讲述美国大豆产量变化的事例。 袁隆顾通过杂交水稻品咱的培育提高水稻产量。

列举事例:2001年某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小虎,眼睛是瞎的。

引导分析事例使学生明确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不同。进一步明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生动的遗传事例介绍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这家之一。 提问生态系统概念。

展示食物链、食物网的课件。

提出生态系统的类型问题,引导学生列举材料并与课本内容结合。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组织引导,评价纠正。 讲解难点。

引导总结,评价纠正。使知识升华。 引导评价,达成共识。

第二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

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

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5、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

重点和难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难点:

3、 组织好“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

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

2、将学生分为三组,推选代表,指导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的材料。

3、制作CAI课件。

学生:

1、搜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资料。

2、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措施的有关资料。

3、收集“白头叶猴”的背景资料,选出代表,准备 好辩论提纲。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2、我国生物多样性形势不容乐观 观看宣传片,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和图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观点。

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播放宣传片,创设情境。 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教育。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措施

四人一组分析课本资料,重点选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讨论结果,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观察课本插图,四人一组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阅读课本,进行补充。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资料,进行交流整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行为,形成正确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强调依法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角色扮演

辩论生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课堂小结 分成三组,派代表分角色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参与发言并作出评价。

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组织辩论、协商,进行评价,达成共识。

介绍潘教授和白头叶猴的真实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你有那些好的学习方法下一篇:农业局工作举措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