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教案

2022-06-30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2信息发布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62信息发布教案

信息发布教案

【第六章第三节信息发布】教案【学生分析】本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前几节信息集成一般过程(即网站制作),和信息发布的学习是信息交流的基础,通过交流,达到互助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情等目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因特网成为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教科版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学会在网上寻求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情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信息交流的意义和影响,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学会做一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网民”

2、过程与方法:调查学生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讨论不同语种的网民使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时,是否会受限制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往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信息交流时要建立自我保护、自觉文明用网意识;通过信息的交流,在学会在网上寻求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情等。【教学重点】1。信息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2。信息交流的方式

【难点、关键】选择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时安排】1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育广播系统【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教师:现在我们针对中学生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来做一个调查:那我针对现在中学生的现状问几个问题:1.

经常有上论坛交流或者导找帮助的同学有几位?2。经常利用电子邮进行文传输与交流的呢?3。互联网上搜索资料下载时有的要注册等,有没有同学尝试过可以下载呢?4。同学们想想通过QQ充当交流手段的好处与坏处?学生:思考老师问问题的目的,引导学生对信息交流的思考。

二、新讲述教师:从古代到的烽火台到报纸电话,电影再到互联网等都是信息交流的行为,那我们来谈谈你亲自经历的最有意义(最有帮助、最难忘……)的一次交流活动。学生:思考教师1.信息交流的意义与影响信息交流的意义:教师:提问:你用QQ来干什么来总结一下,什么是信息交流的意义呢?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信息交流的方式,达到一个怎么样的交流的效果,提示可以参考本的说法。(引导学生想出信息交流的意义)信息交流的影响:教师:结合PPT列出XX年12月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分析互联网的发展。(结合本的例子,思考互联网发展带给人的积极的影响)提问:还能不能列出我们身边发生的互联网发展所带给人的影响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合理利用信息交流,取之有道,有之有度的话,它对人们的积累影响是无限的。教师:下面接着讨论一下不同语种的人使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时,是否会受到限制呢?(三分种后回答)。学生:选两个同学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时代,世只是开始共享一个基于西方大从文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受到冲击的危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建立把中国文化推广到一世界的坚定信念。2.

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师:讲述讲述信息交流的方式:论坛,QQ,邮,博客。这些方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同学使用。如果BBS论坛不便公开交流时,也可以通过邮或QQ等工具进行单独交流。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使得参与交流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一)

文交换教师:提问:那么多种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中,有哪些是可以进行文交换的呢?学生回答:有的同学会提到电子邮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利用电子邮箱通过附来发送文。

(二)网络聊天教师:在多种的聊天工具中选择重点介绍论坛。找一些好的论坛引发学生的兴趣。建议同学们可以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论坛,发布话题或者提出看法。有的BBS还有软的交流区,可以与同学们在此交流各种软和素材,例如,在做期末作品网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借助一些高手来帮忙解决问题了。(先准备几个好的论坛,或者让学生提出建议,供大家浏览)。3.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思文明网民教师:提出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隐蔽性,有的人就利用这种优越性展开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用词不礼貌,传递虚假,不健康信息,传播病毒等。所以我们要提高警觉性,同时以身作刚,拒绝做不文明的网民。要有个人保护意义,注意一些杀毒软使用,还有注意文明上网小结:1.总结本节的学习重点,难点。2。公布交网站的日期。3。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上喜欢的论坛或找制作网站的资料。【堂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列出几个问题做几个调查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摸底信息交流的意义和影响谈谈你亲自经历的最有意义(最有帮助、最难忘……)的一次交流活动。思考回答感受体会提问:上面所提到的信息交流的体会,那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什么是信息交流呢?听讲,思考引导学生想出信息交流的意义列出XX年12月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分析互联网的发展。结合本的例子,想想还带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学生思考并练习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讨论:不同语种的人使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时,是否会受到限制呢?思考,讨论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信息交流的方式讲述信息交流的方式论坛,QQ,邮,博客听讲 1.文交换 那在多种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中,有哪些是可以进行文交换的呢?思考,总结总结能力的培养请一位同学上来,显示电子邮年通过附来发送文认真看同学演示培养协助自主学习2.网络聊天重点介绍论坛。同学间相互介绍一些常上的论坛,先准备好一些好的论坛。听讲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思文明网民教师: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隐蔽性,介绍一些不法行为听讲自己我保护意识小结1.总结本节的学习重点,难点。2。公布交网站的日期。3。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上喜欢的论坛或找制作网站的资料。

第二篇: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教案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的操作;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和交流的过程与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发布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短片视频: 如何预防h1n1流感。h1n1流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现实,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情感。思考: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去获得预防h1n1流感的相关措施。

㈠信息发布

以上观看的视频短片是政府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以上这些信息呢?(师生互动讨论)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有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新闻发布会、社区宣传栏等发布方式。

我们知道了信息发布的方式,那么该怎样去发布自己的信息呢?(讨论)

总结几种信息发布的方式:①提交到网上邻居的共享文件夹②ftp方式。③提交到网站上。

布置课堂活动:制作《预防h1n1流感》的宣传单并发布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平台上,同时同学间互相进行互评,课后检查交流。

㈡信息的交流

布置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将你所知道的预防h1n1流感的小知识或者是你为预h1n1流感想到的一句主题口号发布到我们学校的留言板,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发布到留言板的相关信息,及时地进行引导。(分组讨论)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便利,不能因此忽略了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交流是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所代替不了的,忽略了这种交流,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为了教育学生要有节制地上网,不能沉迷于网聊。

总结:

方式

特 点

面谈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

电话

跨地域的远程交流,不受地点限制

书信

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间隔时间随距离而延长

网络

可以多方面的交流(一对多、多对多),可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传播速度快

手机短信

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容量有限

㈢信息发布的道德规范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应该具备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但在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应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案例1:近日,南川警方解救出被骗x疆女英英(化名)。不久前,一对x疆夫妇走进南川市公安局报案,称16岁的女儿英英近日和我市涪陵区一个叫田进的网友在乌鲁木齐见面后,与其一道来到重庆,并被骗到南川一发廊,逼迫当坐台小姐。国庆节前夕,一自称“陈艳”的女子给英英父母发短信,叫拿3000元钱赎人。民警以英英亲戚身份拨通陈艳的手机,对方答应当面交清赎金。“陈艳”如约前来索要赎金时被当场抓获,并很快说出了英英被软禁的地点,刑警们立即前往发廊将英英解救出来。(摘自《重庆晚报》)

案例2:女青年因涉嫌故意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这个新闻事件应该对学生的内心有较强的触动,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意义。同时告诉学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有相关的处罚规定。

通过这两则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教育学生如果碰到类似问题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分辨是非,让网络成为大家学习和交流的好地方。

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提升练习:

1、网页设计好后,为了实现价值,应( )。

a.预览网页 b.检查网站

c.规划内容 d.发布网站

2、正确的电子信箱地址是( )

3、 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赢的精神家园。下列关于网络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网络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b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c网络是一个纯粹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不会直接接触,无所谓道德问题 d网络黑客可能会盗走用户重要信息

(四)学生自评

学完这节课之后,学生打开教学管理平台中的自我评价,进行一个简单的网络自评。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法,这对以后学生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迎合了新课改,也顺应时代发展,对学生终身学习是有益的。本堂课还通过提问的形式摸清学生是不是存在一些假问题、陌生问题,在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讲解,就会在有的环节上深入浅出,杜绝了空洞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的知识更容易掌握与巩固。

(六)教学反思

这几课主要是运用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自主探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且相互交流感知体会。

第三篇:62《安静是一种美德》教案

“安静是一种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高新小学

六年级二班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懂得一些礼仪知识。

2、通过学习、交流,了解安静是一种美德。

3、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会安静,以实际行动遵守班级班规。 活动准备:

1、 收集相关资料和问题

2、 制作PPT

3、 培训主持人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古诗句和大自然的美景,体会“静之美”。

二、 以反面事例引起学生的警醒。

1、请看这些不文明行为:

2、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3、中国人的“扎堆儿”和“大嗓门”

4、看了上面这些事例,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感想。

类似镜头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不少。在大多数场合,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特别重要,学会安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礼貌问题。许多人还没有养成保持安静的习惯,影响了他人的权益。很多人不注意这样的小节,有些人注意到了,但认为这是小事无所谓。

这些看似“小节”的现象,实则反映了公民道德建设中一直未引起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会安静也是美德。其实越是细小的地方,越能反映出来个体和群体的道德水平。

5、在我们的校园以及身处的公共场所,有哪些与“静”的内涵背道而驰的现象?

学生举例。

正像我们提倡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一样,在特定的场合保持安静,不让一个人的声音成为他人耳边的噪音,是公民文明修养的一部分。您的安静,给他人以温馨,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一种对我们共同生活环境的爱护。学会安静需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三、 了解噪音的危害。

1、 大家说一说,这些现象都有什么危害?

2、 出示关于噪音的小常识。

四、 小游戏“体验安静”

全体师生做“木头人”游戏(3分钟)

回忆小时候我们做过的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不许走路不许笑,看谁意志最坚定。

以标准坐姿,闭上眼睛沉思3分钟,体验安静的美好。

五、明确今后的行为准则

1、 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2、 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安静”礼仪。

校园里干干净净、安安静静,这才是最好的读书环境。静能生慧,胸无尘染,才能培育出高尚杰出的人才。 让心静下来让脑动起来。

六、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做一做手势

拍手三下(意思是大家安静) 嘘(别作声)

2、谁不能安静?怎样帮他们改正。

如:爱说话的,多读几遍课文;爱动的,多走几圈子路。

3、哪些同学能做到安静?

七、小结

安静是一种美德,学会安静,让我们从细微处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安静是一种美德,期待你的改变!

第四篇:信息发布系统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概述

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程度的深入,结合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出现了在众场所非常受欢迎的信息显示及查询系统,已经成为了银行、星级酒店、智能大厦、学校、政府、医院、企业等公共场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采用多媒体信息发布显示系统,可以轻松地构建一个集中化、网络化、专业化、智能化、分众化的大型智能化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功能强大的信息编辑、传输、发布和管理等专业媒体服务。

数字视频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设备成本的不断降低,使液晶屏,等离子,背投电视,多屏拼接屏,触摸一体机,LED显示屏等大型显示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一般都会被放置于楼宇内最显著的位置,以便于提供最直观,最生动的多媒体信息。所以,是否能够最好的发挥这些设备的优势,最大程度的体现企业的企业文化,产品广告,联系信息等企业自身元素,也能够随时显示更新快捷,内容丰富的新闻、欢迎致辞、图片、天气预报、通知等实时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下智能楼宇是否能够高达到高度集成的一个重要标致。

2、设计原则

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可靠性:系统必须保证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不易感染病毒等。 合法性:系统必须确保面向公众的信息合法性。

管理性:统一管理,功能完整,各种管理权限分配合理,能满足用户应用。支持系统级的管理,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等;支持基于策略的管理,对策略的修改能够立即反应到所有相关设备中。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系统中各种网络设备的统一网络管理。 实用性:系统各部分组件性能价格比高,易维护、易使用、运行费用低。

扩展性:结构化设计,能够适应不断增加的扩展需求,当系统扩容时,只需简单增加硬件设备即可。同时能够和用户的其他系统根据需要进行对接,满足多元化需求。 通用性:能够实现各种多媒体信息播放,兼容国内外各种媒体标准。

先进性:整个系统保持一定的先进性,采用的设备和技术是目前国际领先的,系统必须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通信行业的规范要求。

稳定性:系统提供的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低,环境适应能力要强,系统能够满足7×24小时无人职守方式稳定的工作,不会因后台服务器关机或网络不稳定而对前端产生影响;需要采用工业级播放终端。确保产品得到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可靠的服务。该网必须满足用户视讯业务增长的需求,因此在设计该网时,要求充分考虑网络扩展的简易性。采用开放式的设计结构,采用与国际标准兼容的协议,并支持通信网和数据网的相关协议,实现与其它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设备配置合理,技术符合国际潮流,以便使整个系统可以不断发展。

3、系统设计要求

满足今后的发展,并能为用户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根据用户现有情况及未来的发展需求,采用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智能化的实现办公OA系统、视频会议、无人值守智能咨询台(触摸屏)、培训等功能。

系统平台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架构,可实现智能化、统一化的权限管理,最高级别的管理控制点设置在用户的中央机房。任意信息终端点位也可以授权成为分级控制点,平台支持多级、多区域、分权限管理和控制。

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由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统一视频服务与管理平台组成。 前端系统

前端系统是指用于视频交换、视频通讯及其他数据、语音服务的智能终端和电视机等视音频采集、播放与显示设备。

在公司的大堂、电梯厅口、会议室拼接大屏,会议室门口及其他公共区域,通过数字化平台管理的终端屏幕(液晶电视、广告机、触摸屏等)均可实现公共信息发布功能,用于最新新闻、即时信息、紧急通知的统一迅速发布。也可用于播放企业形象宣传,欢迎致辞,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天气提示、广告宣传等。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是指将后台控制系统将相应的音视频信号、图片、字幕等内容传输至前端的播放终端上,并按要求在相应的显示终端上播放相同和不同的内容,最终实现将各类显示终端统一集中联网控制的功能。传输线路均采用超五类或六类网线。 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由核心视频服务器、管理软件及功能服务软件等组成,是实现对视频信息的控制、调度、管理、查询等功能的系统。核心视频服务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将多种数据、高品质语音、高品质视频、多媒体、通讯和管理等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实现,统一管理。

4、系统基本功能

1、系统必须基于TCP/IP网络条件下应用,是B/S结构下的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系统的操作完全可以在中控端的主机或远程控制机上进行,其操作内容可显示在主控端显示器或远程控制机的显示屏上;

2、每个屏幕可以根据客户需要任意划分,每个划分的区域可以显示不同的内容

3、系统随时可以向各个“媒体显示终端”发布相同或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PPT、滚动字幕、FLASH、文本、Word、Excel等;

4、具有联网和远程控制的功能,支持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3G网络、跨网络、跨路由器和防火墙远程连接。能够远程定时开关机、远程状态监控和查看、远程重启等;

5、可以随时随地的向各显示终端发布“滚动字幕—跑马灯信息”,而且“滚动字幕”的字体类型、大小、颜色、滚动速度与位置都允许调整;

6、可以设置图片、文字的透明、半透明显示及附加窗口显示。可以设置图片的切换效果。

7、系统具有“定时播放、指定时间播放、随时插播、指定年月日时分秒播放”等功能;

8、系统带有立体声伴音,声音播放以隐藏任务方式编排和播放,不影响可见窗口的媒体播放;

9、巧妙地节省通讯费用: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屏幕上,并且不需要一直在线,数据发送完毕后,媒体信息可以在播放显示端脱机显示,对带宽占用有限。

10、支持脱机发送:能够使用USB存储器的脱机发送;

11、可以对各显示端进行过期播放文件的清空管理,以保证显示端的存储空间

12、紧急插播功能:日程因为能够实时更新,在一般的日程中能够及时插入紧急信息。

13、可以在主控端控制和调节各个显示终端的声音大小,可以进行分时段的音量设置。

14、可以调整播放画面的显示比例:LCD和PDP的4:3或16:9,也可以调整为3:4或9:16的竖屏悬挂显示形式。

15、系统中包含了从互联网网页上自动提取数据并生成本地新网页的功能模块,可以与天气预报、新闻等系统结合应用

16、不同管理员拥有不同的权限(如:审核权限、管理权限、发布权限等),具有日志管理功能。

17、播放终端机的操作系统:是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应用系统,方便后续的扩展性和外部应用的接入,可以灵活的与第三方应用,包括与触摸屏业务查询系统结合应用、办公OA系统的结合、实时的视频会议系统或监控系统接入、与实时的天气预报、股票等系统结合应用。系统的扩展性好,后续只需要对系统硬件升级和软件升级即可满足后续的新的应用。

18、支持手机,pad的远程操控,能实现各显示终端的内容远程发布;

第五篇: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 XX/ XXXXX—XXXX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地震预警信息》 Emergency Earthquake Information Releas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10.22)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XX/ X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震预警等级 ......................................................................2 5 地震预警图标 ......................................................................2 6 预警声音 ..........................................................................3 7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5 8 预警信息取消与更正 ................................................................8 9 预警信息模板 ......................................................................8 10 信息日志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及设计要求 .....................................11 A.1 图标颜色参考值 ...............................................................11 A.2 图标设计要求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及设计要求 .....................................12 B.1 标识颜色参考值 ...............................................................12 B.2 标识设计要求 .................................................................12 参考文献 ............................................................................13

DBXX/ XXXXX—XXXX II 前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厦门帝嘉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申源、苏金蓉、梁厚朗、肖本夫、蔡一川、吴朋、黄春梅。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DBXX/ XXXXX—XXXX 1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地震预警信息》 1 范围 本规定了紧急地震信息中地震预警信息的等级、图标、声音及发布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四川省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08-2006

中国颜色体系 GB/T 18207.1

防震减灾术语 第 1 部分:基本术语 GB/T 18207.2

防震减灾术语 第 2 部分:专业术语 DB/T 59-2015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烈度仪

DB35/T 1308-2012

仪器地震烈度表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207.1、GB/T 18207.2、DB/T 59-2015、DB35/T 1666—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未来便于使用。

3.1

地震预警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地震发生后,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动进行预测和报警。

[DB/T 59-2015 定义3.1.4] 3.2

地震仪器烈度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仪器地震烈度 根据仪器观测记录得到的地震震动的强弱程度。

[DB/T 59-2015 定义3.1.1] 3.3

预测地震烈度

predicted

seismic

intensity 根据地震台[站]的数据推测预警目标可能遭受的地震仪器烈度。

[DB35/T 1666—2017 定义3.3] 3.4

DBXX/ XXXXX—XXXX 2 预警目标

warning

target

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用户或区域。

[DB35/T 1666—2017 定义 3.4] 3.5

预警时间

leading

time 破坏性地震动到达预警目标的剩余时间,一般以秒为单位计。

[DB35/T 1666—2017 定义3.5] 3.6

预警等级

warning level 地震动到达预警目标时的影响程度分级。

3.7

发布主体

publishing

body 提供地震预警源信息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3.8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earthquake

warning

information

release

center 由政府部门授权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机构。

3.9

第三方转发

Third party

forwarding 经发布主体授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转发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过程。

4 地震预警等级 4.1 根据预测地震烈度的不同,将地震预警等级由强到弱分为三级,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并采用红、橙、黄、蓝等四种颜色分别表示,红色表示Ⅰ级预警,橙色表示Ⅱ级预警,黄色和蓝色表示Ⅲ级预警。

4.2 地震预警等级与预测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详见表 1。

表1 地震预警等级划分 地震预警等级 等级描述 等级颜色 预测地震烈度 Ⅰ级 破坏地震 红色 7 度及以上 Ⅱ级 强烈地震 橙色 5 度、6 度 Ⅲ级 有感地震 黄色 3 度、4 度 蓝色 3 度以下

5 地震预警图标

DBXX/ XXXXX—XXXX 3 5.1 图标构成 5.1.1 预警图标的静态图形表示方法详见表 2。

表2 地震预警图标 序号

图标

名称

说明

1

红色地震预警图标 Red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发布Ⅰ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2

橙色地震预警图标

Orange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发布Ⅱ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3

黄色地震预警图标

Yellow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发布Ⅲ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4

蓝色地震预警图标

Blue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5.1.2 预警图标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6:5。

5.1.3 预警图标为统一整体,由四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深灰色线条隔开。左上部底色为浅灰色,右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底色均为预警等级颜色。

5.1.4 红色和橙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震裂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颜色;右上部为“地震”二字,各占一行,文字颜色为白色;左下部简体中文表示预警等级颜色,文字颜色为白色;右下部的英文为“地震”英文翻译“EARTHQUAKE”,文字颜色为白色(详见图 A.1)。

5.1.5 黄色和蓝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完好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颜色;其余部分与 5.1.4 中描述的相同(详见图 A.1)。

5.2 图标应用 5.2.1 应用预警图标时,应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5.2.2 设计预警图标方案时,应按照附录 A 中规定的颜色、几何形状和其他准则执行。

6 预警声音 6.1 预警声音的构成

DBXX/ XXXXX—XXXX 4 6.1.1 预警声音由警报声音、提示语音和倒计时声音三个部分构成。

6.1.2 警报声音 a) 警报声音由主音和辅音组织,其中主音和辅音总时长 2.5s。

b) 主主音由 5 个在 0-6000Hz 之间变化的频率信号叠加组成,时长 2.00s;辅助音位于主音之后,与主音间隔 0.10s,由 2 个频率分别为 1000Hz 和 3000Hz 的合成信号混叠组成,每个辅助音时长 0.10s,相邻辅助音间隔 0.10s;预警声音的音频图像表示方法见图 1 和图 2。

图1 地震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频谱示意图

图2 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时域波形示意图 c) 主音分别为频率快速上升、频率缓慢下降、频率快速下降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分别为 0.000s-0.325s、0.325s-1.413s 和 1.413s-2.000s,各阶段关键点数据及频谱详见表 3和图 1。

DBXX/ XXXXX—XXXX 5 表3 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各阶段关键数据点 频率曲线编号 起始点 频率最高点 快速下降起点 终点 采样点

频率(Hz)

采样点

频率(Hz)

采样点

频率(Hz)

采样点

频率(Hz)

1

0

1064

5200

5288

22600

4828

32000

1064

2

0

840

5200

4175

22600

3812

32000

840

3

0

616

5200

3061

22600

2795

32000

616

4

0

392

5200

1948

22600

1779

32000

392

5

0

140

5200

696

22600

635

32000

140

6.1.3 提示语音 按照预警等级不同分为:

a) 有感地震,注意防范。

b) 强烈地震,立即避险。

c) 破坏地震,立即避险。

6.1.4 倒计时声音 在播放预警声音和提示语音后,当剩余预警时间在10s内(含10s)以秒为单位进行倒计时读秒,当剩余预警时间大于10s以上,倒计时每5秒进行读秒。

6.2 预警声音触发 6.2.1 面向公众用户: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 5 度时,预警信息发布应采用“警报声音+提示预警+倒计时声音”方式发布;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大于等于 3 度且小于 5 度时,预警信息发布应采用“提示预警+倒计时声音”方式发布。

6.2.2 面向专业用户:与发布主体具体约定。

6.3 预警声音应用 6.3.1 预警声音文件宜采用 wav 格式,采样频率 16000Hz,采样精度 16bit。

6.3.2 预警声音可应用于专用终端、电视平台、广播平台、互联网、专用报警器、手机客户端等。

6.3.3 应用预警声音时,应采用 16 位声卡或等效的 AD 转换器,数据转换速度 16000Hz。

6.3.4 应优先播放警报声音,其次为提示语音,最后为倒计时声音。

6.3.5 应采用单声道循环播放警报声音和提示语音,时间不宜超过 1min。

7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7.1 预警信息内容

包括预警等级预警时间、预警目标、报警声音、源信息产出单位、地震震级、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参考地名、预测地震烈度 7.2 预警发布信息分类 ——地震预警; ——地震告知。

7.3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DBXX/ XXXXX—XXXX 6 ——公众用户; ——专业用户。

7.4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市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 ——第三方转发。

7.5 预警信息发布端 ——电视; ——广播; ——手机短信; ——PC 端; ——专用终端; ——其他。

7.6 预警信息表现形式 7.6.1 地震预警信息通过文字、颜色、图标、声音等方式来表现。

7.6.2 按照不同发布端可采取组合方式或单一方式。

7.7 发布原则 7.7.1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国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同输出,择优选择,统一发布”原则。

7.7.2 第三方转发机构提供转发服务时,不得随意删改信息源数据,可根据数据源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

7.8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如下表。

表4 不同用户、发布端发布内容 用户 发布端 发布内容 公众用户 手机短信 1.源信息产出单位; 2.预警等级; 3.震中位置参考地名; 4.预警颜色/图标/声音; 5.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 6.应对措施。

电视 PC 端 专用终端/专用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 APP(新媒体软件、专用 APP 等)

广播(车载收音机、喇叭)

1.预警声音; 2.应对措施。

专业用户 第三方转发机构(广电、支付宝、电信、移动,转发对象不包括政府、重大或有影响的企业、工厂的专业用户)

1.源信息产出单位; 2.地震时刻; 3.预警等级;

DBXX/ XXXXX—XXXX 7 转发平台(转发对象针对政府、重大或有影响的企业、工厂的专业用户)

4.预警目标; 5.预警时间; 6.震中经纬度; 7.震中位置参考地名; 8.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 9.预警颜色/图标/声音; 10.应对措施。

专用终端/专用设备/信息接口 移动端/PC 端 注:第三方转发机构为专用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转发服务时,发布主体可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服务事项。

7.9 预警信息发布策略 7.9.1 专业用户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3 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地震预警信息。

——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用户可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的发布条件。

7.9.2 公众用户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为 3、4 度时,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黄色等级地震告知信息;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3 度时,可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蓝色等级地震告知信息。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为 5、6、7 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橙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8 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红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7.10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7.10.1 当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接收到由国家台网中心或省台网中心产出地震预警信息源后,向省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和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和第三方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7.10.2 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向市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和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7.10.3 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向县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7.10.4 经授权的第三方可向授权区域的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如下图所示:

DBXX/ XXXXX—XXXX 8 地震预警信息源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县级预警信息转发平台第三方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四川境内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 图3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 7.11 第三方转发要求 7.11.1 第三方提供转发服务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a) 所采用的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不得随意删改地震预警源信息数据。

b) 应记录信息接收、发布时间及发布形式等内容,并形成日志作为评价技术系统的重要指标。

7.11.2 第三方转发时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应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7.11.3 第三方为有特殊需求的专业用户提供转发服务时,可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服务事项。

8 预警信息取消与更正 8.1 预警信息取消 受人为、技术等因素干扰,地震未真实发生,且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应发布地震预警取消信息。

8.2 预警信息更正 8.2.1 面向公众用户: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提高大于 1 度,且改变地震预警等级,应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更正。

8.2.2 面向专业用户: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的更新条件。

9 预警信息模板 9.1 预警信息发布模板 9.1.1 文本信息模板

DBXX/ XXXXX—XXXX 9

[(蓝/黄/橙/红色)地震预警] 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XXXX 年 XX 月 XX日 XX 时 XX 分(震中地区)发生 X.X 级地震,本地预测地震烈度 XX 度,注意防范(立即避险)!

9.1.2 声音信息模板 ——(警报声音)有感地震,注意防范。(倒计时声音)

——(警报声音)强烈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

——(警报声音)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

9.1.3 电视预警信息模板 9.1.3.1 电视预警标识在电视屏幕居中位置以弹窗的形式呈现,优先级别最高,叠加在屏幕最上方,地震预警信息在预警倒计时结束 5-20 秒后自动关闭。

9.1.3.2 电视预警标识的静态图形表示方法详见表 5。

表5 电视预警标识 序号

图标

名称

说明

1 地震预警30秒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8 8 度本地预测地震烈度发震时间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红色电视预警标识 Red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Ⅰ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2 地震预警30秒强烈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6 6 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橙色电视预警标识 Orange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Ⅱ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3 秒地震告知30秒有感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生时间 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4 4 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黄色电视预警标识 Yellow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Ⅲ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4 秒地震告知30秒有感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2 2 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蓝色电视预警标识 Blue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Ⅲ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DBXX/ XXXXX—XXXX 10 ——电视预警标识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16:9。

——电视预警标识左上部为对应预警等级颜色的预警图标;正上部为地震预警发布信息分类,蓝色、黄色预警为“地震告知”字样,橙色、红色预警为“地震预警”字样;右上部为“四川地震台网发布”字样;正中心为 “倒计时读秒”图标,图标左旁为配文“地震达到倒计时”字样;正中心右部为对应预警等级的描述和应对措施,各占一行;下部从左至右依次为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红色、橙色、蓝色电视预警标识的字体颜色为白色,黄色电视预警标识的字体颜色为黑色。(详见附录 B.2)

——背景颜色为地震预警等级颜色。(详见附录 B.1)

——应用电视预警标识时,应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设计电视预警标识方案时,应按照附录 B 中规定的颜色、几何形状和其他准则执行。

9.2 预警信息更正模板

[地震预警更正]由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地区)X.X 级地震[蓝/黄/橙色地震预警]现更新为[橙色/红色地震预警],立即避险!

9.3 预警信息取消模板

[地震预警取消]由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地区)X.X 级地震[蓝/黄/橙/红色地震预警]予以取消,请勿惊慌!

10 信息日志 10.1 应对地震预警源信息的接收、发布(转发)以及发布终端接收情况进行 7×24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删除日志。

10.2 应对日志进行备份,备份时间应不低于 5 年。

10.3 应定时对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BXX/ XXXXX—XXXX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及设计要求 A.1 图标颜色参考值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 A.1。

表A.1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 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深灰 浅灰 颜色标号 7.5R 4.5/12 5YR 6.5/14 5Y 8/12 7.5PB 5/14 5G 7/12 N9.5 N4.0 N8.0 注:表中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 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

A.2 图标设计要求

地震蓝色预警图标的设计要求见图 A.1,其他等级预警图标应遵循图 A.1 中给出的设计要求。

图A.1 地震蓝色预警信号图标设计要求

DBXX/ XXXXX—XXXX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及设计要求 B.1 标识颜色参考值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 B.1。

表B.1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 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颜色标号 7.5R 4.5/12 5YR 6.5/14 5Y 8/12 7.5PB 5/14 5G 7/12 N9.5 注:表中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 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

B.2 标识设计要求

电视红色预警标识的设计要求见图 B.2,其他等级预警标识应遵循图 B.1 中给出的设计要求。

图B.1 电视红色预警标识设计要求

DBXX/ XXXXX—XXXX 13 参 考 文 献 [1] GB/T 2893.1-2013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 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 原则 [2] GB/T 2893.3-2010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3 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 则 [3] GB/T 2893.4-2013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4 部分:安全标志材料的色度属性和 光度属性 [4]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5] GB/T 16900-2008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总则 [6] GB/T 16902.4-2010 设备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第4 部分:屏幕和显示器用图形符号(图标)

的设计指南 [7] GB/T 18207.1-2008 防震减灾术语 第1 部分:基本术语 [8] 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 部分:专业术语 [9] GB/T 22568-2008 公共地震信息发布 [10] GB/T 24362-2009 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 [11] GB/T 27962-2011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12] GB/T 32703-2016 预包装类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信息发布通则 [13] DB/T 59-2015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烈度仪 [14] GA/T 994-2012 道路通行状态信息发布规范 [15] QX/T 76-2007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16] QX/T 147-2011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规范 [17] QX/T 236-2014 电视气象节目常用天气系统图形符号 [18] DB35/T 1666—2017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19] 《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81分试卷供参考下一篇:ae入门教程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