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审计免疫体系能力研究论文

2022-04-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教育审计免疫体系能力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引言自2008年3月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首次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论以来,学术界针对审计“免疫系统”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教育审计免疫体系能力研究论文 篇1:

如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理论提出,他不仅是对我国审计监督25年来成功经验的总结升华,深刻揭示了审计的本质,丰富了审计内涵,而且科学地借鉴了医学免疫系统概念,形象生动地寓意了审计监督的功能,也为我们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面临的新课题。那么,我们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审计实践中充分发挥好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呢?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防功能作用

审计预防功能,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审计预防及早发现带有苗头倾向性问题,及早感知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的作用。因此,一要重点关注财金的安全。这不仅要关注财政资金的安全,通过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及早发现游离于财政预算外的政府性资金问题,及早发现虚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问题,及早发现中央宏观调控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而且要关注国有资产的安全,要通过深化对现代企业单位审计,及早发现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问题,以及转移侵吞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还要关注金融安全,要通过对金融审计监督,及早发现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及货币政策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信贷资金风险等突出问题,并查找分析金融机构资产风险隐患和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切实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安全。二要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过去强调审计要当好经济卫士,往往侧重于事后审计监督,而现在要求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防功能作用,这就必须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突出事前审计,积极探索适应事前审计的措施和方式、方法。如:对财政资金重大支出项目的预算编制审计,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力求使重大的财政资金支出项目更趋合理、科学、规范。又如:积极探索对国有资产投资和各种国有资金项目投资事前审计,过去对国有资产资金投资项目审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往往是项目建起来或项目建设完成后才去审计,其结果就是发现了问题也难以纠正,为时已晚。现在强调事前审计,就是要从国有资产资金投资项目立项、决策、投资项目设计方案、投资项目资金概算和投资项目招投标开始介入,并对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投资项目决算、投资项目效益实行跟踪审计监督,以免尽可能地减少投资项目决策失误和投资项目建设中的损失浪费。再如对捐赠救灾资金的审计,由于这些资金往往容易在收取捐赠救灾资金后入账、送达、分配等环节上出问题,所以审计必须要提前介入,加强审计监督,确保爱心捐赠救灾资金发挥真正应有效用,维护好受灾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揭露功能的作用

审计揭露功能,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核心。要通过审计揭露违规、违纪、违法、经济犯罪、损失浪费、奢侈铺张、损坏资源、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主法制等行为以达到惩戒目的。因此,一要克服以往在审计实施中,重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轻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重审计项目的完成,轻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移送;重审计项目的质量,轻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揭露等现象。二要将依法审计核实的关系到国家宏观决策、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以及社会稳定的情况和问题,通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要情》、《审计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有些问题还可以向社会披露,以引起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医治经济社会运行中违规、违纪、违法的“病虫害”,铲除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以尽快修复健康。

三、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抵御功能作用

审计抵御功能,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便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绩效。因此,一要积极推行问责追究制。过去审计往往只查财政财务收支对不对、合法不合法等,很少问及领导决策正确不正确、管理的好不好、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对一些重大问题即使发现了,也只是收些违纪款了事。现在强调必须要将被审计单位责任人决策、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在查清问题、核实无误的情况下,分清责任、实行问责追究制,使违规、违纪、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治。二要极力实行审计公告制,即把审计项目结果予以公开,公开披露一些部门、单位在执行政策、法规和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它必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部门、单位政策、法规执行、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和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再度发生。三要依法查处大案要案,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尤其是重大违法违纪典型案,一经查实,要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进一步依法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以达到惩治违法乱纪者,警示教育的目的。四要优化审计免疫环境,力求达到“五个结合”,即审计免疫抵御与其他经济监督免疫抵御相结合;审计免疫抵御与环境免疫抵御相结合;审计免疫抵御与社会舆论监督免疫抵御相结合;审计免疫抵御与惩治免疫抵御相结合;审计免疫抵御与规章制度免疫抵御相结合;五要发挥审计三大主力免疫抵御优势,即国家审计免疫抵御功能优势;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免疫抵御功能优势;民间审计免疫抵御功能优势,并形成合力,必将收到更好的审计免疫系统抵御功能的效果。

四、强化审计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素质建设

审计自身的免疫素质,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发挥的关键。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实践,不断增强审计队伍现代化免疫系统功能素质,才能更好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因此,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增强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②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管理理念,以更好地践行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的效用。如随着经济社会运行发展,要不断创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疫苗、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模式、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手段、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技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等等,以适应经济社会运行中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要求。③强化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质量。要建立和完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加大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网络技术、AO软件的运用,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和审计项目的分析、评估、评价体系。④要强化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依法行政能力和勤政廉政建设素质,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审计局)

作者:陈建平

教育审计免疫体系能力研究论文 篇2: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及免疫路径研究

一、引言

自2008年3月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首次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论以来,学术界针对审计“免疫系统”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从现有的文献情况看,目前有关审计“免疫系统”的研究成果大多针对国家审计的本质、功能和定位等方面,针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研究的文献则不多见,研究的成果也不成体系;即使有部分学者针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进行了研究,但从研究的技术路线看,学者们大多借鉴免疫学基本原理,结合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工作特点,然后提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基本内涵,并以此对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途径,或探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对当前审计工作的启示等,显然,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智能体Agent技术的发展,利用具有一定自主推理、自主决策能力的Agent以及由其组成的多Agent系统来优化和实施企业风险控制,已成为当前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向和热点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研究机构基于Agent理论及技术对审计“免疫系统”进行相关研究。鉴于此,本文利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智能Agent理论及技术,尝试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研究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及免疫路径,以拓展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研究思路。

二、智能体相关概念

智能体也称主体、代理、Agent,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统一和权威的定义。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将智能体定义为:具有自主性行为,并能与外部环境进行主动交互,按照某种目标或要求完成特定任务的组织或人。

一个典型的智能体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智能体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的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按照某种目标或要求进行自主处理,形成决策(包含若干为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或在特定环境下所采取的动作步骤等),最后,将决策结果借助执行器作用于外部环境,同时,与其他智能体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即智能体具有智能性。

智能体除了具有智能性外,还具有自主性、响应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所谓自主性表现为Agent能够控制自身行为,其行为是自主的、主动的、自发的、有目标和一定意图的,能根据目标和环境要求对短期行为进行规划,能在环境中自主执行任务;所谓响应性是它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并对来自环境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所谓交互性表现为每个Agent可以与周围环境或其它Agent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相互协作和通讯,来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所谓协调性表现为单个Agent一般以某种角色存在于由多Agent组成的大系统中,在这个多Agent系统中,单个Agent可以与其它Agent进行各种信息交换,并在工作中进行合作与协调。

实际应用中,为了解决单个Agent所不能够解决的复杂问题,需要将多个Agent组合起来协同工作,这就构成多Agent系统。在多Agent系统中,每个Agent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且每个Agent按照某种目标或要求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对事务进行自主处理,多Agent间通过信息交互,实现合作与协调,从而完成更复杂、更广泛的功能。由于多Agent系统中的Agent具有自主性、响应性、交互性和合作协调性,使得各Agent 间的协作,表现为具有不同领域知识、承担多种角色成员的集思广益,在个体认知和群体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对局部问题(局部风险管理)的认知,并最终实现对全局问题(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解决。这种多Agent系统的协作过程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具有明显的群体性、交互性、知识背景的多样性、协作过程的互启发与互学习性等特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基于智能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严密的经济体,在其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干扰,这种状况客观要求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的全体管理层和员工的共同参与,紧紧围绕企业自身战略目标,让风险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流程贯穿于企业各部门和各项工作之中,对包括企业战略制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的免疫系统,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必须与企业其他各部门紧密配合,在董事会授权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对企业各环节风险进行监督,对各部门及其员工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形成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包含多种风险治理方式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全面风险管理结构。由上述对多Agent系统的特性分析可知,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多Agent系统。在这个多Agent系统中,每个Agent(企业部门或具体的人)各司其责同时又密切合作,通过Agent间的频繁通信,以协调和应对企业风险,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免疫”(风险管理),最终使企业应对风险的“免疫力”得到提升,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角色-Agent”分类方法,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多Agent架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基于智能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从事风险感知和风险识别的Agent(企业一线部门及其员工);二是从事风险管理、咨询工作的Agent(专门职能部门、项目组及其相关负责人等);三是实施风险管理与控制决策的Agent(风险控制决策层);四是负责在上述每个部分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Agent。下面对图2各要素及其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说明如下:

风险感知Agent:企业一线部门员工,如:生产部、采购部等员工,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企业经济运行中所蕴藏的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实施免疫的基础。

风险识别Agent:企业一线部门及其相关员工,他们能及时识别侵入企业的病原体(风险),并对抗体(风险应对措施或方案)的产生提供建议,对内部审计免疫效果(风险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风险感知Agent和风险识别Agent的作用过程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是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实施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对帮助企业快速感知和识别内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类风险,使企业不断适应复杂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风险控制Agent:实施风险控制的职能部门、项目组以及相关负责人等,他们根据风险感知Agent和风险识别Agent提供的风险信息,按照一定的工作规范及职责,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的局部控制),对风险评价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复核,并将风险控制效果(免疫效果)反馈给风险监控Agent(内部审计以及审计委员会)。

风险控制Agent的作用过程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是企业应对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效应的关键环节。

风险监控Agent:企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等,他们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过程行使咨询、监督和指导职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将免疫信息(风险控制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与层次之间进行传递和沟通。

风险监控Agent的作用过程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与修复,是企业应对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对企业免疫力的形成,强化企业免疫记忆等至关重要。

通信Agent: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血液和淋巴,有使分散在人体各处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作用。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中,通信Agent负责在不同类型Agent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传递,确保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各Agent间的协同,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共同应对。

四、基于智能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免疫路径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实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当人的机体遭遇病原体入侵,首先,人体最外层的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会对病原体进行免疫防御,它是抵御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屏障;一旦病原体通过第一道屏障进入人的机体后,免疫系统就进行先天性免疫阶段(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它是机体在长期不断与外界病原微生物接触与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生理防卫机制,其特点是先天就有,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均有一定的免疫力。如果非特异性免疫不能对病原体进行有效抑制或清除,则免疫系统进行后天免疫阶段(又称特异性免疫),即机体通过后天不断与病原体发生作用,最终使人体获得免疫力,并形成免疫记忆,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实现机制相似,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时,也有类似的“免疫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个环节,最终使企业获得了免疫力(提高了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并形成免疫记忆(若干风险控制的案例等)。借鉴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原理,受组织免疫有关文献内容的启发,笔者将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免疫路径以图3进行展示。

一是免疫防御。当企业遭遇风险,风险感知Agent通过传感器等感知风险信息,一方面通过各自的岗位工作规范及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风险识别,并将所感知的风险通过通信Agent及时传递给风险识别Agent和风险监控Agent等,同时,配合风险识别Agent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甄别;风险识别Agent根据风险入侵所产生的现象(症状),对风险进行特征分析,并评估其危害性,并将评估结果依靠通信Agent传递给风险控制Agent,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做好相应准备。在免疫防御阶段,由于内部审计具有对本单位业务熟悉、政策变化掌握及时的优势,它通过与风险感知Agent、风险识别Agent的密切沟通,对企业出现的风险或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进行及时监控,通过引导企业开展风险自查,定期召开风险识别与评估会等形式,为风险感知和风险识别Agent感知和识别风险提供指导和咨询,实现风险的主动识别,使企业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发现。

二是非特异性免疫。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企业内外部风险而进行事先的、一般性的免疫应答行为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是伴随企业建立而存在的,是一种内生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制度和流程,而是深深嵌入在企业经济运营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中,对企业经济运营各个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一种最有效形式。在非特异性免疫阶段,风险控制Agent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对冲和风险接受在内的风险控制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对风险识别Agent传递的风险进行控制,并将风险控制效果反馈给风险监控Agent;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对风险控制Agent的绩效审计,对其他Agent执行制度流程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形式,对企业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以帮助企业消除经营过程中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三是特异性免疫。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企业内外部风险所采取的后天的、特定的免疫应答行为。由于企业面对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市场情况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风险监控Agent必须时刻加强与各Agent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做好与风险控制其他环节的有机衔接。通过对企业风险的高发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对风险控制Agent应对风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风险预警、应急预案以及应急资源储备(如应急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储备等)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各运行环节漏洞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各Agent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规定等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在特异性免疫阶段,对于首次入侵企业的风险,风险监控Agent有必要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专家知识工程等形式,帮助企业找出应对新风险的策略、措施(形成新记忆抗体),并通过信息沟通(如现场研讨、组织观摩等),将应对新风险的策略、措施等为整个企业所共享(形成组织记忆),确保今后企业再次遭遇此类风险的时候,风险识别Agent能在比初次识别短的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风险的识别,风险控制Agent能快速实施风险的应对(风险处理),帮助企业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免疫修复”功能,使企业的“免疫力”得到提升。

五、结论

本文借鉴免疫学基本原理和组织免疫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利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智能Agent技术,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对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及免疫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多Agent系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相似,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路径也需经过“免疫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个环节,最终使企业获得免疫力,并形成免疫记忆。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时,要求企业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免疫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各阶段的重要性,为此,要强化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认真做好风险感知、识别、控制和监控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应对水平,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风险做好应对预案,同时,将风险监控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前移到事前和事中,协调好公司内部审计资源、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员工等诸多资源,以共同应对企业风险,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有效免疫(风险管理),最终完成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学习、记忆、自适应等,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企业内部审计‘免疫’调节机制研究”(12YJA63008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2]刘良惠、张翠:《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完善》,《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0期。

(编辑 园 健)

作者:卢加元

教育审计免疫体系能力研究论文 篇3:

“免疫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

【摘 要】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文章首先从“免疫系统”理论入手,指出高校内部审计具有被动防御、主动监视以及弹性自稳职能;其次结合高校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今后职能实现的方向是:从被动防御职能为主逐步发展到以主动监视职能为重心,最终实现弹性自稳职能;最后结合现状探讨了完善和实现上述三项职能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内部审计职能; 被动防御; 主动监视; 弹性自稳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内审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从内部环境来看,自主性和风险性同时加大。《2010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是自主办学、依法治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从2010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要求高校在基建、采购、招生、财务等重点领域全面公开,确保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由于1998年以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国家投入经费有限,导致高校银行贷款规模很大,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

从外部环境而言,国家审计加强了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2010年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6条第2款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由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6—2010年工作规划中提出,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推进内部审计由传统财务审计向现代风险管理审计转型。

高校内部审计正经历着内外环境的重要变化,可以预见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为内部审计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尤为迫切。本文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提供借鉴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一、“免疫系统”理论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的启示

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人的“免疫系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肌体对“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是维护内部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其实质是免除疾病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保护人体的防线。“免疫系统”具有三个功能:一是防御,是指肌体抵抗微生物及其病毒侵袭的功能;二是自稳,是指识别、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三是监视,是指识别和清除畸变与突变细胞的功能。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借喻现代医学“免疫系统”功能,是对审计本质及其功能的创新认识及科学定位。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产生,标志着审计本质发生了质的突破,形成了我国新的审计理论,为推动内部审计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免疫系统”理论下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

对高校内部审计而言,其同样具有防御、监视、自稳的职能。具体来说:

高校内部审计的防御职能,就是利用内部审计的专业优势,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预警、预防风险的方法,发挥审计对实现目标的各种不利因素的抵制和预防功能;“防御”由于自身的特点,被动性有余,主动性不足,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高校内部审计的防御职能主要是一种“被动防御职能”。这种被动性主要体现在:1.内部审计任务主要是由学校需要或领导指派而定,内审机构自主决定权少。2.当前内审机构受独立性、信息化条件、人员素质不足的影响,难以形成对高校全面有效的监控,主动识别风险的能力有限。3.具体审计过程中受到审计手段、审计范围的局限。

高校内部审计的监视职能,是指通过审计监督、揭示内控薄弱环节及管理风险,促进组织内部加强控制、降低风险、增加价值、实现目标。监视职能充分体现了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主动监视职能”。主要体现在:1.审计监督是内审人员的主动性行为。2.揭示内控薄弱环节及管理风险需要内审人员主动运用较强的执业判断能力。3.审计意见和建议凝结了审计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是能动性活动的结晶。

高校内部审计的自稳职能,是指通过审计的控制作用,不断促进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和组织内部控制机制,通过机制识别、评估和降低或清除风险。自稳职能具有“弹性”,主要体现在:1.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实现自稳职能的基础,它能引导内部审计恢复到良好状态。2.管理审计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审计的防御、监视职能,识别、评估和降低或清除风险,从而实现高校组织的“自稳”。

从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其职能实现情况可归纳为:被动防御有余,主动监视不足,弹性自稳尚远。如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研究所的《天津市高校内部审计状况与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高校开展的仍然是财务审计项目,其职能仍然处在查错防弊阶段。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内部审计职能拓展不够明显,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还是传统的监督、审查、评价和服务等,内部审计内容单一,作用范围狭窄。辽宁省20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类型主要集中于基建项目审计,占85%;初步实行事前、事中审计的高校只占到35%;审计报告利用率低于50%。所有这些都表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任重道远,目前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为:一是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更加明晰。这种明晰性可能体现在,在涉及国家审计重合部分的职责如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法纪审计职能,会逐步淡化或逐步降低其在总职能中的地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此类审计结果不再负保证类责任,而涉及到鉴证性的职责则需要进行外包处理。二是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呈现综合性特征,包括技能和应用工具的综合性以及功能的综合性。三是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具有开放性。

在上述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必须作出调整,使之更具有主动、灵活、自我适应调整的特点。因此,笔者以为,今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实现的方向是:从当前的被动防御职能为主逐步发展到以主动监视职能为重心,最终实现弹性自稳职能。

三、探索转型期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健全审计手段,强化职业道德 ,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被动防御职能

1.从内部控制审计着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制度是基础,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通过检查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评价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升预防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从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被动防御职能。

2.健全审计手段,强化内部审计的执业能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在审计工具运用上手段有限,信息化程度较低。审计人员要健全审计手段,强化内部审计的执业能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讳疾忌医,敢于揭露问题和风险。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尤其象高校这种事业单位,圈子小,“抬头不见低头见”,审计人员很多情况下会顾忌到人情等外在影响因素,审计报告多是遮遮掩掩。这种情况下,更应加强高校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以审计事实为依据,审计重要性为标准,如实揭露问题和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确实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被动防御职能。

(二)以风险为导向,实行审计关口前移,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主动监视职能

1.寻找高校内部审计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除必须完成的指派审计项目外,高校内审机构拥有一定的项目审计建议权。高校内审机构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校领导、其他职能部门、各下级学院密切沟通、协调,从学校、部门或学院、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2.实行审计关口前移,逐步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要发挥审计的主动监视职能,必须要实行审计关口前移,逐步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的主动性、能动性。

(三)健全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积极开展管理审计,提升审计报告利用率,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弹性自稳职能

1.健全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机制,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内部控制机制是高校实施管理的基础,健全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为高校内部审计发挥功能提供了基础性平台;同时,要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及时反应,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弹性”职能。

2.从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入手,积极开展管理审计。开展管理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建议从业已开展的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入手,不断拓宽、深化,充分发挥管理审计的作用,为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弹性自稳职能提供途径和方法。

3.提升审计报告利用率,重在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整改。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的心血结晶,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要努力提升审计报告利用率,使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自稳职能真正落到实处。高校管理层要充分重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整改,在不断完善中寻求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彤.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目标导向与路径选择[J]. 中国内部审计,2011(11):8-11.

[2] 毕旭云.内部审计职能拓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大连医科大学课题组.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1(6):40-44.

[4] 石金明,等.“免疫系统”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调整[J].教育审计,2011(1):36-40.

作者:谢思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速公路内部会计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基于教学问题的应用文写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