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木构建筑的特色民宿设计初探

2023-02-28

民宿作为具有营业性质的居住场所, 为吸引更多的旅客, 越来越注重特色的营造。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和美学价值, 与民宿结合能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民宿样式。

一、传统木构建筑美学特征及优缺点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木架结构、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装饰等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卯榫结构的形式真实有机, 极具逻辑之美;材料的色彩肌理温馨柔和, 具有朴实之美。传统木构建筑取材以木为主, 存在着取材方便、施工快、抗震等优点, 同样存在虫蚁侵蚀、霉变、易着火、梁架体系难实现复杂空间等缺点。

二、民宿来源及分类

民宿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一般认为来源于英国, 发展于日本和台湾, 后逐渐在内地壮大起来。在台湾, 民宿一般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 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活动, 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 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目前, 民宿的概念还在不断扩大更新, 民宿的分类也没有特定标准。一般而言, 按经营发展模式分为个体经营民宿和合作经营民宿;按地理位置分为城市民宿、乡村民宿和景区民宿;按功能作用分为纯住宿型民宿、体验型民宿;按风格特征分为欧式民宿、和风民宿、中国传统建筑民宿等。

三、民宿设计现存问题

大多乡村民宿由村民自发投资, 缺少前瞻性和整体性考量, 出现设计滞后, 功能不足等问题。我国疆土辽阔, 不同地方建筑风格各异, 且民风民俗众多, 为民宿设计提供众多素材资料。而纵观国内民宿设计, 缺乏特色, 流于俗套者比比皆是, 千篇一律的设计格调, 伪文艺家庭旅馆层出不穷, 鲜有立足于本土文化进行特色设计的优秀案例。

四、民宿设计的发展方向

民宿主要依托于乡村景观风貌及特殊文化资源, 其特色打造既不能照抄照搬城市里的设计手法, 也不能盲目的求新求变。从民宿的发展方向可感知到生态、人文与地域性的设计理念, 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城市人口密度大, 环境恶化, 生活质量降低等因素下, 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城里人渴望脱离城市的烦杂与忙碌, 回归到乡野的生活方式。“乡愁”文化在这种回归思想的牵动下产生, 对民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民宿设计朝着寄托乡愁的方向发展起来。

五、传统木构建筑与民宿的结合

目前, 对大量传统木构建筑未得到保护利用的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用评估分级的方式, 将这些建筑分为保护性建筑和一般性建筑, 并对不同等级的建筑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一般性建筑可赋予新功能, 或转为商用或以纯居住为主, 以居住为主的建筑可打造成特色民宿等。

1、前期调研及准备

对传统木构建筑进行民宿设计前, 应对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周边环境等做调查分析;对原建筑情况进行评估, 明确需要保留和改进的地方。中国各地区有不同的建筑环境及地域文化, 这些因素影响着设计的整体效果。如西南地区潮湿多雨, 紫外线弱, 常出现室内采光不足, 建筑材料霉变等问题。所以, 在设计过程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 或加大外墙的窗墙比, 或对建筑材料进行防腐处理等。

2、设计理念的提出

设计理念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思想, 影响作品的文化内涵及风格特征的形成, 一个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能使作品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如四川阆中花间堂, 在设计中提出在修复保留原建筑主要特征的同时, 融入现代设计美学, 打造古朴现代的高档民宿的设计理念, 使花间堂设计的最终效果与阆中古城的建筑风貌、人文风情相融合, 兼顾了传统建筑之美和现代设计的时尚雅致。

3、设计过程及实施

1) 建筑设计

基于传统木构建筑上的民宿设计不能推到重来, 而要在传承保护的同时力求创新性突破。即保留原建筑特色和优点的同时,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设计提升、功能升级。比如传统建筑的组合式屋瓦结构是独具特色的视觉要素, 其美学性值得传承;其坡面层叠的瓦片能产生利于空气流通的缝隙, 使整栋房屋冬暖夏凉, 其实用性值得借鉴。又如传统梁架结构极富结构之美, 代表着高超的木构技艺, 可对其进行修复加固, 保护性利用。

2) 庭院设计

庭院设计追求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统一, 园内各组成部分有机相连, 并通过植物、铺装、构筑物等营造出具有意境的视觉效果。传统建筑庭院往往缺乏整体规划, 缺少人性化、生态化的设施, 在设计改造中应适当增添休闲设施、布置景观小品等, 给整个庭院增添活力和生活气息。传统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砖瓦、石板、旧木家具等, 可创造性运用于墙地面装饰。总之, 对传统庭院进行重新规划设计, 应立足于原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设计理念在形态、色彩、肌理上进行整体性考虑。

3) 室内设计

传统木构建筑的室内空间狭窄, 功能性、舒适性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要求, 在对其进行民宿打造时, 可在造型、色彩、肌理等多方面上进行新旧融合。造型上, 传统木构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 空间造型及家具选用时应结合原建筑格调, 力求协调统一。色彩上, 传统木构建筑由于大量运用原木、砖石等自然元素, 整个空间自然古朴却略显单调, 选择一些彩色饰品对空间进行点缀, 能打破了木质空间的单调沉闷, 使整个空间焕发生机活力。材料上, 选用与原建筑材质相同或相协调的材料进行设计, 能延续原建筑的风貌特征, 取得空间色彩、肌理上的和谐。

六、结语

民宿有别于现代酒店, 不追求高端与奢侈的陈设, 而通过家一般的氛围营造, 带给人温馨舒适的居住体验。特色民宿设计应根植于本质, 结合地域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 去追求有灵魂、有生机、有特色、有人情味的表达, 以满足现代人对功能和审美需求。

摘要: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各地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如何进行特色民宿设计成了热门话题。本文主要针对民宿设计缺乏整体规划、特色不突出等现象, 结合传统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进行简要分析基于传统木构建筑的特色民宿设计。期望对特色民宿设计提出一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传统木构建筑,特色民宿,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延, 代慧茹.民宿分类研究[J].江苏商论, 2016 (10) .

[2] 赵菁.浅谈当代民宿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7 (02) .

[3] 王明泰.试谈对民宿设计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 2015 (19) .

[4] 刘一光, 康宁.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及其当代转型[J].艺术百家, 2007 (0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系列海报设计:《我是中国人》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