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从2014年21套英语高考试题作文命题谈起

2022-09-12

201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 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改的种种变动也日益明朗化, 英语作文的考查比重日益凸显。三峡库区农村地处偏远, 经济落后, 有关英语教学状况的研究很少, 因此, 研究库区的英语作文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就全国21套 (广东A、B卷;全国统一命题3套;自主命题有16套;除去港澳台) 英语高考试卷作文命题作简要分析, 总结英语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趋势, 可以找出三峡库区农村英语作文教学的不足, 也可以为库区今后发展提供方向。

1 2014年全国21套英语试题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

1.1 英语作文命题的特点

经过统计, 在21套英语高考试卷作文命题中, 全国统一命题的大纲全国卷、自主命题省份中的海南卷和新课标全国卷2的作文命题相同, 即21套高考英语试卷中共涉及19个作文题目。总体来看, 这21套英语试题的作文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写作范围方面。

题目围绕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校园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展开, 校园学习生活仍是命题重点, 占到试题总份数的53%;特别注意的是有关社会责任的命题比重呈增长趋势占到26% (具体见图1) 。

2) 体裁方面。

体裁上论述文 (42%) 和应用文 (58%) 几乎各占半壁江山, 其中应用文共涉及到书信、邮件、报道、发言稿、通知、欢迎词、报道和跟帖等形式, 书信仍是应用文考查的重要形式, 占到了26%, 其他只占5% (具体见表1) 。

3) 作文所用时态方面。

一般现在时是常用时态, 只有作文命题相同的3套试卷用到了一般将来时, 只占到了1/19。英语作文依旧重点考查学生的单词量、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 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 同时追求英语文化思维的渗透。

1.2 英语作文命题的特点

通过对命题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英语考试愈加注重写作能力的考核, 写作在各省英语考试中持续占有较高的比重, 说明了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当前高考英语作文呈现以下趋势。

1) 英语作文命题涉及校园、家庭和社会责任, 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成为一大特点, 因此对学生从日常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 而且英语学习需要长时间积淀, 所以注重平时学习环境的改善尤为必要。

2) 英语作文体裁上论述文占主体, 应用文的书信也应该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对于高考出现的其他应用文体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训练, 由于英语作文不仅在于体裁, 同时涉及单词学习、阅读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 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英语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系统规划, 要求英语教研组进行统一备课。

3) 英语作文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时态的掌握, 注重基础的夯实。这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放弃一些偏难怪题的训练, 对基本时态、词汇、语法、词组、句型进行练习, 以求熟练掌握。

2 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

2.1 英语学习环境较差, 学习与应用严重脱节

三峡库区的学生是在本地环境学习英语的。就三峡库区本身而言, 地处西部地区, 多山地, 交通不便、交流不畅。虽然三峡地区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人文习俗积淀丰厚, 但独独少了学习英语的氛围。三峡库区的农村经济落后, 农民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即便在外打工也多是体力劳动者, 很少有机会接近英语交流的环境, 本地居民接触的机会就更加渺茫,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大家以自己的方式交流,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语的学习。即便是在学校中英语的学习热情也不是很高, 况且英语写作与词汇量、时态、语法等复杂的英语知识紧密联系, 即英语作文考查全面的英语基础知识, 是英语学习中较难的部分, 极易受学生畏难情绪的影响。

2.2 英语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日常练笔较少

由于三峡库区农村经济与城镇相比基础差, 速度慢, 农民收入少, 教育不受重视。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英语教学更不受重视, 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作文教学往往成为“冷门”。而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块内容中, 听、说、读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还会有所涉及, 但“写”就需要特别进行练习。例如, 2014年英语高考试卷作文命题虽然聚焦学校生活, 但多是城镇性的学校生活, 与三峡库区农村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远。对于这种高考英语作文潜在的命题趋势, 就需要教师通过情景建构进行专门性训练, 但实际中常常被教师所忽略。

2.3 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三峡库区的农村高中不乏教学素质较高的优秀英语教师, 但是缺乏稳定优秀教师的条件。原因在于偏远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无法与城镇竞争, 也不能为教师提供与城镇相同的专业能力发展机会, 造成优质人才流失。而新进补充上来的英语教师往往缺乏经验, 对本地英语作文教学理解不足, “教师比较重视写作的字、词、句和篇章结构, 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重视写作结果而轻视写作过程的现象, 尤其表现在监控策略上。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1]。

2.4 集体备课没有落到实处, 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规划

库区英语教师流动性较大使得单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构成有很大变动性, 高中学校英语教研组规划的长久实施难以保持。因此教师各自为战情况较为普遍, 集体备课没有落到实处。英语作文的教学也就缺乏系统规划, 原有教师多沿用自已熟悉的教学方式, 侧重知识点、语法和句型的教授, 忽视作文训练;新手老师或借鉴老教师的教学模式, 或尝试简单的英语作文练习, 很难对英语作文教学进行系统性规划。

2.5 作文命题拟定随意性较大,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

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实际教学中师生间互动较少, “写作内容或话题由教师决定, 较少关注情感因素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 以致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2]。而教师自拟的作文题目随意性较大, 直接借用参考资料的作文题目又与库区农村高中生活实践脱节, 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无关, 更没有和学生的课外实践结合, 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 导致三峡库区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佳, 尤其在英语写作方面, 写出来的文章经常词不达意, 更有甚者英语作文几乎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句子, 常常拼错常用单词。长此以往, 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自信, 觉得下笔困难, 没有单词可写, 有时即便给出了中文翻译和单词, 句子依然写不出来。因此, 加强三峡库区学生的英语教学, 特别是写作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3 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对策

3.1 改善教学环境, 增强教学资源

库区英语写作教学的提升依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健全的教学资源, 而这两者的获得需要库区农村居民改变对英语的忽视态度, 也离不开库区本身经济的发展。库区各级教育领导要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传递给库区的广大民众, 以致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再者库区领导应该注重对农村英语教育的扶持力度, 确保基本教学设备的完备, 从基本上保障英语的学习, 这是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前提。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中要提升库区农村高中生英语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师的讲解, 可以是课上放录音, 可以让学生之间沟通、讨论, 可以是学生朗读课文、讲故事、复述课文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 选择播放一些与写作内容相关的音乐, 或播放一些精美的幻灯片[3];也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也处处是知识[4]。

2) 帮助学生重拾写作信心。教师要注意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针对性提问, 多赞扬, 选取适合学生能力的英语写作练习, 要求梯度化, 逐渐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减少畏难情绪。

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高中生心智仍然不是很成熟, 教师可以采取个人魅力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3 搞好三项工程, 提升师资水平

提高库区英语教师水平, 需要库区各级领导注重抓好三项工程。

1) 名师工程, 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库区各级领导必须对此项工程予以高度重视, 并且要狠抓落实, 通过开辟各种“绿色通道”来培养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他们都能在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2) 留人工程, 重点稳定师资, 确保优质师资不流失, 校外名师走进来。在此工程上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同时通过制定各种优惠的政策, 让库区的教师都无生存发展之忧, 同时通过适当的提高薪资水平来吸引外地名师入驻库区, 扎根库区, 奉献库区。

3) 课改工程, 重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 同时, 在社团招新、党校招新、班干部竞选中, 要求学生上交双语的自荐书, 实际中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总之, 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创造积极生动的展示平台。

3.4 严格集体备课制度, 进行英语作文系统规划

库区农村英语教学本身就面临着种种因素制约, 教学观念、硬件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兴趣等等。然而, 也有被忽略的教学资源——教师, 老教师有经验, 新教师有激情。严格集体备课制度, 英语教研组成员之间教案共享、重点谈论、经验分享就把新、老教师优势集中起来, 做到资源的优化利用。集体备课下, 大家各抒己见, 共同探讨英语作文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建立近期和长远教学目标, 有利于英语作文教学的系统规划。

3.5 科学拟定作文题目, 立足高考植根生活

英语作文的练习不是简单判分、批改和讲评, 需要教师对高考英语作文考查要求以及命题趋势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清楚把握高考英语作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可以把作文的训练渗透到学生日常英语的学习中去。日常生活中开辟英语习作园地、英语墙报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创造语言情境,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应用到具体的交际场合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2014年高考英语写作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但是三峡库区农村英语作文教学依旧不尽人意:英语学习环境较差, 学习与应用严重脱节;英语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日常练笔较少;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集体备课没有落到实处, 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规划;作文命题拟定随意性较大,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要想真正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多方合作, 共同改善库区农村英语作文教学环境, 拓宽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搞好三项工程, 提升师资水平;严格集体备课制度, 进行英语作文系统规划;科学拟定作文题目, 立足高考植根生活。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村高中,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 鲍小玲.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英语教育, 2012 (1) :30-35.

[2] 石南山.农村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12 (90) :93-94.

[3] 韦敏.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的困难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 :80-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仿真软件在集成电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关于地下储气库建库方案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