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名师教案范文

2023-10-02

三峡名师教案范文第1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2、积累词汇,准确翻译.

3、熟悉内容,感悟情感.4、了解写法,体会妙处.

一、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文言文的复习课,有些同学认为上复习课就是把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再重新讲一遍,当然有那么其中一点意思,但更重要的复习课的重点大家要明确,就是要大家做到像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也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至于什么体会?无非就是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领悟)。

二、学习质疑,方法积累。

翻开文言文大多同学说,“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语言差别,但早已经跟大家透露过读文言文大家应该注重两点是什么?第一是勤背诵。但并不是一味地什么都背,背什么?背知识点!并且围绕考点。第二是重理解。题目千变万化,但离不了主题,离不了中心。只要读懂了,理解了,怎么出题都不怕。 今天的复习课,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解决所出的题目,那么我们就应该围绕考点来进行复习。那么怎么围绕?万变不离课本,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助于我们成绩的提高。读文言文的重点以及注意事项,我给大家总结出来了:(大家可以记录一下)

板书:

1、文学常识要记牢(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

例如:苏轼(北宋)而不是南宋。五柳先生是 (东晋陶渊明)而不是柳宗元

细柳营的作者:司马迁(西汉)错记为司马光(北宋)意见与王安石不合的。

2、字形、字音要注意(读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 上为衣,下为裳”,裳是裙子。

3、准确默写不粗心(背诵篇目)(准确熟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多字、草字)经常六选四诗句默写常犯这毛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实词翻译要准确(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 例:例如《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中善者

adi—V 奸邪的事情

5、句子翻译要明确(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错误:我诚实知道没有徐公美。应该更正为:我的确知道不如徐公美。4和5点又有联系。只要掌握好了4而第5点也就没那么容易犯了。

6、作者感情要体会(文章思想,作者感情、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讲的所谓的理解了。

以上介绍了复习文言文应该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但文言文的复习也讲求一个系统性,经常有同学在早上读书时目标不明确,今天读七年级的《三峡》明天读九年级的《出师表》。而且早读时间有限,今天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明天一翻开书还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无目的性。应该讲求一轮又一轮的系统性复习。注重积累。

三、课文复习。

今天翻开七年级上册的《三峡》我们简单来复习这一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

《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这是一篇描述三峡风景的文言文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应该注意字,音。

2、一起来回忆一下实词和字的特殊用法:

自:从

曦月:阳光,月亮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良:实在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注意实词翻译同时还应该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先总写后分写还是先分写后总写?) 总写了什么?又分写了哪些?

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分写三峡四季的景色,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4、文中有一些重点句子需要大家翻译的: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呀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当春冬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样子。

5、 前面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的写法,分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那么四季景色着重于哪些景物的描写? (水和山)

6、哪些句子是写了三峡的水?

写夏水的句子:并且写出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让我们总结一下,三峡的水是什么样的? 非常的秀美 哪些句子是写了三峡的山?

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高峻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三峡的山给予我们一个怎么样的感受?

非常的壮丽

9、本文是按照四季景色来写的,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而不按照春夏秋冬来写,是因为根据水的盛到枯的变化过程。 作者在最后一段抓住猿声哀转的特点,以及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而反衬三峡从而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凉气氛。

10、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也是一个考点,那么作者是纯粹为了景美而写景吗?

绝对不是。其实作者在描绘三峡奇景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赞美三峡盛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伤感之情。

四、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对比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实在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3)水皆缥碧.. 青白色

(4)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2、填空理解:《三峡》原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实则分别体会作者的感情

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B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五、小结:

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三峡名师教案范文第2篇

《三峡》复习教案

侣俸中学 陶鸿中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语文常识

1、语音文字 阙(quē)处 重岩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涧(jiàn)肃 属(zhǔ)引 ..

2、作家作品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常见考点

(一)词语理解

1、重点词语 (1)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处 ..(2)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3)至于(到了)夏水襄(漫上)陵 ...(4)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阻绝 ..(5)则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 ..(8)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 ..(7)飞漱(急流冲荡)其间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属引(延长)凄异 (10)猿鸣三(几)声泪沾裳 .

2、通假字

1 略无阙(通“缺”,缺口,中断)处 .

3、古今异义词 (1)自(古义:如果;今义:自从)非亭午夜分 .(2)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王命急宣 .(3)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乘奔御风 .(4)不以疾(古义:快;今义:病)也 .(5)良(古义:实在;今义:较好)多趣味 .(6)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引凄异 .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动词用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 .(2)回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倒影 .(3)晴初霜(名词作动词,下霜,结霜)旦 .(2)林寒(形容词作动词,感觉清凉)涧肃(形容词作动词,感觉寂静)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5、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断绝,隔绝)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绝(极,狠)巘多生怪柏 .(2)自 自(在,从)三峡七百里中 .

自(如果)非亭午夜分 .

(二)翻译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理解默写

1.写山绵长不断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夏季水势凶险、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表现春冬水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0.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三、阅读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并归纳各段内容的大意。

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突出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特点。

第一段写三峡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交通阻断;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3、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

依次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4、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写水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而且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写景语言有何特点特点?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7、说说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引用。强调了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示例1: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示例2:“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示例3: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故以“寒” 字修饰“林” 字,以 “肃”字修饰 “涧”字。

四、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有关三峡的诗句

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 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6、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三峡工程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水位上升,会出现更多的景点……

7、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

示例:(1)山高水急三峡奇,四时美景等着你。 (2)山奇水清四时好,三峡美景忘不了。

8、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 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

五、中考题选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2004年南京市)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7.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

②发:

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9.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6.(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7.(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8.(3分)B

9.(2分)

[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二)2005年湖北省襄樊市

1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1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

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⒖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三)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

6 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2006海南省)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

(五)2009年黑龙江绥化市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三峡名师教案范文第3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诗: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大家能背诵出来吗? 生:(大声)能。

(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生:白帝城。

生:是从白帝城出发,经过长江。

师:对,诗人是坐船经过长江,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同学们李白乘舟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是顺流——————(千里江陵一日还)船走得很快。

教师:对,是溯su流而下,从白帝城到江陵大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我们学习地理都知道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当然也晓得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白帝城是在重庆,荆州在湖北,李白当年是自西向东乘船行驶,因此是顺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2、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此句引用渔歌反衬了三峡的险恶凄凉。

总之三峡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险峻,山高水急,景色雄伟秀丽。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不是顺流而下观风景,而是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领略三峡的雄伟秀丽的风光,去感受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私馈赠吧。

1

4、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 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两种。 一是:移步换景法 二是:定点观察法 二,播放课文录音

1、注意字音

2、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

3、那么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教师:三峡是指哪三个地方? ((齐)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4、由此可见,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按作者游踪顺序全文可分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 陵

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教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教师:作者第一站——西陵峡,而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其特点“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虽然山高不险,水急不狭,但作者游览三峡的心情是怎样的?(紧张),可以说黄猫峡无险奇之处,所以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2

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 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

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特点:浓厚的江南风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

看到灯影峡两岸景色,领略黄陵庙一带风光作者先前紧张的心情此时有怎样的变化?(轻松悠闲)

不过轻松悠闲心情由于路程短很快结束了,不到两三分钟,船就驶入西陵峡的第三段的什么峡?

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极为可怕)

其特点是: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

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是什么?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所谓的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这个谚语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是对其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是什么?(兵书宝剑峡)。 其特点是: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这里的距离不长,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 出了峡便是“香溪”,香溪是怎样得名的?这里有个典故是“王昭君浣妆”

还引用了杜工部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工部是谁?(杜甫) (其作用是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把山势写活了),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马奔驰)。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其特点是:最奇险最美丽,正是因为最奇险最美丽,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是哪三种? (山、水、云)

教师:写江水是哪句?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教师: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教师: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什么字?(险),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等词来突出它的特点。

教师:“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巫峡的山不单止奇妙、不单调,还有高,你看:“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教师:这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教师:这个拟人句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群山写活了。

教师: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即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 教师:我记得在初一《木兰诗》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运用顶真这种修辞的句子。大家能回忆回忆说说?

3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忙) “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教师:写巫山高俊此段中还运用了一个侧面烘托的句子,能找到吗?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教师:好的,大家把最后一句读下去。

教师:这句再现江水之急,江水之险,那么你是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冲、卷、怒吼)

教师:冲、卷、怒吼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 (视觉和听觉)

教师:至于巫山的云,作者有没有看到? (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看到巫山的云? (因为天气晴爽)

教师: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教师:描写云乃是道听途说,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抓住巫山云雾奇形怪状,应有尽有的特点 教师: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两段,在读中体味巫峡的“奇险”与“美丽”吧。

(生齐读

七、八自然段。)

教师: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其特点是: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教师: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 教师:写白帝城引用了什么典故?(刘皇叔托孤)

教师:三国时期蜀国君子刘备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教师:而“孙夫人庙”是周瑜和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教师: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对付。

教师:引用刘皇叔托孤、描写孙夫人庙、八阵图其目的都是增加三峡景色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由此可见作者的感觉是“凄凉”的。

大家看表格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我们来分析其作用。 1.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2、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3、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4、典故“刘皇叔托孤”

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教师:初次之外文中还引用一句谚语,大家能找到吗? 教师: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这个谚语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教师: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其作用是: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教师:全班朗读总说部分,此段总写三峡险恶、感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文中通过作者的心理变化描写情绪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教师:先前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宗教的感情,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作者看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感觉心情随之而变,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害怕,时而感到别有情趣,时而凄凉,最后游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有一种怎样的愉快?(脱去危险)

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六、教师:同学们我们品味了本文的语言,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就可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总体而言,作者对三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三峡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无比雄伟奇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三峡雄奇秀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说得对,我们学习这篇游记后,面对三峡如此奇险秀美的风光,我们怎能不激荡出对三峡的热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呢?

七、齐背诵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以描写为主,《三峡》以记叙为主文字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抓住景物的特色,进行描绘。 八,总结

三峡的景色时而秀丽、时而艰险、时而高峻、时而平坦,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伟大杰作。在作者看来,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艰险更是一种美,这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艰辛,但就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完美,我们的生活才会那样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张开你们的双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风和暴雨。

一、诗歌朗诵,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及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诵,字幕显示诗《早发白帝城》。]

老师引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诗的美妙,也领略了景的秀美。那么,李白乘舟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经过的江流湍急、山峦峻秀的峡谷是什么峡?(学生答)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自绘简图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学生发言后老师强调: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米仓峡:水不太急,山更高峻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雨——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瞿塘峡:山势稍平,水仍险急

西陵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扼要介绍。

巫峡水险,山高,云趣。

瞿塘峡人文景观丰富。

3、学生自绘长江三峡简图,进一步明确作者游踪顺序。(老师提示:注意上、下游的方位)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绘图。

[课件:屏幕上显示长江三峡简图,并用红色箭头游动显示作者游踪顺序。]

三、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四、虚拟剧场,试做导游

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各峡景观。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介绍西陵峡,第二组介绍巫峡,第三组介绍瞿塘峡。各组交流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并负责设计本组的导游词。

老师引语:同学们,我们现在乘坐着“神州1号”豪华游轮,从宜昌出发了。你,是“新星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请你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光景点。

你可根据自己的见闻,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或有但不够详细的与三峡有关的神话、传说、典故等。如:香溪,白帝城得名缘由,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诸葛亮八阵图,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传说等。我们将选出五个评委,由他们评出最佳导游。同学们想试试吗?好,那就让你们过一把导游瘾。要求:举止大方,语言亲切自然,讲述明了、精彩。

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峡谷的景观。

五、归纳小结:

老师小结,屏幕上显示出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三峡名师教案范文第4篇

一、图片对比展示,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

师: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就是三句话。第一句,对自己说“我很棒”。 同桌互说。

师:第二句,对你的同桌说“我真的很棒”。 生互说。

师:第三句,对着全体听课的老师说“我们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棒”。 学生对着台下的老师说。(掌声) (点评:课前交流简洁明确,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暗示,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老师最喜欢和这样的同学一起上课。相信咱们今天一定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是—— 生:史铁生。

2、课件出示史铁生健康时的照片。 师:想不想认识他。

师:你们看到的是史铁生十八岁的照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伙子? 生:坚强。 生:青春飞扬。

生:生龙活虎的壮小伙。 生:充满活力。

师:你们读懂了这张照片。 出示另一图片——轮椅。

师:活在这样一个狂妄的年纪,却突然遭到厄运,他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生:读屏幕上出示的一段文字。(此生是班上朗读水平最高的)

(点评:从史铁生年轻时的图片导入新课,使之与作者瘫痪后的表现形成对比,有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而让班上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则掀起教学的第一个高潮,能够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大致内容

师:听说你们学过这篇课文,(生点头。)那我们就来一次经典重读。你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不过大家都有事做,女同学读母亲说的话,男同学读史铁生说的话。 生分角色初次朗读(一生读叙述语言,女生读母亲说的话,男生读作者说的话。) (读得入情,全场掌声。)

师:初次见面,我就被你们深情地朗读折服了。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 生:母亲,史铁生。

师:围绕这两个人物发生了什么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点名说。

师:老师自己也做了一个故事梗概,大家能帮我补充完整吗? 教师出示一段关于文章内容的文字,让学生们填出关键的词语,整体感悟课文。 师:你们填得和老师事先想好的一样嘛!给自己一点掌声鼓励一下。

(点评:整体导入,简洁明了,没有更多的形式,甚至于没有更多的语言,追求的就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却是深刻的。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语文学习就是这样的。)

2、体会人物情感 课件出示思考题:(1)双腿瘫痪后的“我”有哪些表现?(2)面对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生自读、找相关的句子。

师:作者双腿瘫痪后,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你能把他的暴怒无常诠释的更深刻些吗?咱们来一起读一读。

生: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在读的这段话中,有哪些关键词? 生:猛地 生:独自 生:跑和踩。

生:狠命的捶打,心里很烦。(生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一句。) 师:我活着还有什么劲?这句话是说—— 生:我活着不如死了。 师:母亲是怎样表现的? 生:宽容。“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师:把悄悄地、偷偷去掉再读,有什么区别? 生:体现不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师:表达出母亲对我的理解。母亲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还有没有?

生: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挡的是什么? 生:落叶

师:为什么要挡住落叶?

生:怕儿子触景生情,触景伤心。 学生分角色读母亲和作者的一段对话。

师:母亲忍住哭声,扑过来抓住了我的手,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担心、忧虑。

师:母亲本来很喜欢花,而那些花却全部死了。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生:有高雅情趣,热爱生活。 课件: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生读。

师:母亲生病的事,儿子知道吗?哪些话表现出母亲病得很重? 生:大口大口吐着鲜血。

师:母亲为什么不想让儿子知道?

生:因为“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疾病分担痛苦,她要儿子坚强乐观地活下去。

(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抓住重点读深读透,这个片段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没有娇柔做作的表情,没有故作深沉的煽情,没有汗流满面,没有泪光盈盈,有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的是学生在老师引领下思维的一步步深入,有的是学生在读悟中一点一点地收获。抓关键词学习课文是其特色,抓关键词解读文本是收获语文的根本。看到这样的片段,我们可以对无聊的煽情语文说一声拜拜了。)

三、质疑探究,情感延伸

师:题目说是秋天的怀念,从那儿可以看出是秋天? 生:窗外树叶、菊花烂漫、北归雁阵。

师:这个秋天里,作者忽然明白了母亲的一生是—— 生:艰难的一生。

师:母亲的艰难体现在哪儿?又加倍在哪儿呢?

生: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生:史铁生自己的病加上母亲自己的病,所以是加倍的。 师:母亲付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煎熬。 师(课件):文中出现了几次看菊花? 生:三次。

师(引读)第一次看菊花,我——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引读)第二次看菊花,我—— 生:“好吧,就明天”。

师:在这期间,儿子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吗? 生:有一些变化。

生:开始史铁生不想去,后来有了去的想法。

师:遗憾的是没有成行,最终母亲没能和我在秋天一起看菊花。 师:最后一次,有没有去成? 生:去成了。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母亲给了作者几次生命? 生:两次。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的提示语。 说话训练内容:“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再也不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再也不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我们一起读懂了母亲最想说的话。 生:好好活。

师:可是这样一位痛苦的母亲,她也有开心的时候? 生:“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师:为什么看菊花,她那么高兴?

生:我答应她去看菊花,母亲因此喜出望外。 生:儿子不想活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师:像菊花一样,史铁生为人类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点评:“菊花”是作者抒发申请的一个的重要意象,在菊花的身上,反映着作者对人生的个性观照,教者把这一内容单独提出,并进行阅读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再造,意象得以在学生的心中落实,从而激发情感,获得思维的启迪。)

四、主旨探究,拓展升华 师:让我们再认识认识史铁生,言简意赅即可。 生:介绍史铁生的生平事迹。 师:(课件)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给史铁生的颁奖词)

师:作者不仅自己体会了自己要好好活,而且也做到了让别人好好活。他去世后,把大脑和脊椎捐献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在另一个生命的体内得到延续。我们应该为他鼓掌。让我们为史铁生和他母亲的生命鼓掌。 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请同学们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边听边在书上写着自己的批注。(教师读完会场一片掌声)

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呢?

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父母争吵,有矛盾,通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要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是爱我们的,不要自己做错后,才来遗憾。(掌声)

生:人生就像一出折子戏,我们应该将最为美好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活着,我们不该只为自己,也该为亲友想想。(掌声)

生:病痛打倒的是我们的身体,永远伫立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只要我们愿意,我们的生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像花儿一样开得明媚与美媚,开在别人的生命里,或者开在,自己的心里。上完这一课,我学会带着对生命的热忱,去享受生命的风雨。(掌声) 教师赠言:课件出示作家余华《活着》中的一段话。

“活着”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语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推荐课后阅读《合欢树》《我的地坛》。

师:谢谢大家,咱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点评:最后再来了解史铁生,进行主题的拓展升华,这也许是汪老师的一个教学创意。学生的写话多精彩啊,以至于每一位孩子的发言都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落幕的公开课教学多美好啊,也留给听课老师很多很多的思考和记忆。)

听后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许本来就没有资格去评价中学老师的课堂,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正因为如此,汪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我们不能深入地去评一堂中学老师的课,但是我们可以透过中学的语文课来反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看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上都有哪些长处,又都少了些什么。

首先是这堂课上的文本阅读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前,汪老师已经了解到孩子们已经在小学学过这篇课文,但是汪老师没有因为孩子们已经学过就放弃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而是组织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基础抓住关键的词语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推进一层,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深的思维的启迪,体现出学的层次和深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教学要有学段的特点,又有学段的层次与递进。纵观阅读教学评比的课堂,很让人不解的是,阅读教学已经没有了学段的区别,在任何学段上使用的是同样的阅读要求,让人不明所以。我想,在每一个学段的教学中,唯有根据学段的特点,引领学生接触文本,进行感悟,才能使学生得到切实的收获;唯有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段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提高,最终实现小学教学的目标。那些一到课堂就莫名其妙不断煽情的教学,当属于新课改所摒弃的范围;只有不断地有层次低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个性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其次是朗读要有所凭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课程标准提出得要求。作为一项训练,它应当有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在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通过理解文本来促进层次的提高,通过情景创设来促进情感的激发,通过范读来增强技巧的领悟,等等,这样的训练就是有效的,因为他们的朗读训练是有所凭借的。我们看到教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引读,学生的朗读体现出很高的水平。其中反映出休宁的学生在原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的成果,也反映出学生在高水平教师引导下的朗读收获。为朗读而朗读是没有效果的,也是与朗读训练所相悖的。

最后是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一定要从文本中来。在本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课堂小练笔,有些是有效的,有些是低效的,有些是游离文本的。汪老师的学生写的话真动人啊,不断地有教师为之鼓掌。为什么?我想,其中就是因为学生对文本的主题吃透内化了,学生的情感自然生发,也就能够动人心脾了。

用小学老师的眼光看中学语文教学,再反观我们的小学课堂,真的,我们的小学课堂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东西太少了,汪老师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很简洁,过渡很普通,可是回想起来让人感到很有嚼头。是呀,把主要精力放在文本的细读上的课堂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啊!太多的课件、技巧、过渡和空洞的评价所装饰的课堂,让听者听起来激动,想起来感动,回家来不动,为什么?因为那些装饰少了一些灵动,是装饰!我们呼唤师生与文本共欢呼的语文课堂。

三峡名师教案范文第5篇

活动目标:1. 幼儿在活动中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 幼儿在活动中能培养良好的视觉追踪。

3. 幼儿与家长能增加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热身:律动 1.活动准备:彩虹伞、音乐 2.游戏玩法:

Debbie: Good morning, Children! I’m Debbie. Now, let’s pretend to wake up.(pretend to yawn)OK, now let’s do the morning exercises and warm up. Process:Teacher and children walk together and follow the music to dance. 二.过程:

1.游戏< 小鱼跳跳跳> (1)游戏准备:海洋球、彩虹伞、背景音乐

(2)游戏玩法:大家一起拉起彩虹伞,把海洋球扔在伞内快速抖动伞,看谁能够保持海洋球不掉出伞外。 2.游戏 (1)游戏准备:小电筒、彩虹伞

三峡名师教案范文第6篇

一、图片对比展示,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

师: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就是三句话。第一句,对自己说“我很棒”。 同桌互说。

师:第二句,对你的同桌说“我真的很棒”。 生互说。

师:第三句,对着全体听课的老师说“我们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棒”。 学生对着台下的老师说。(掌声) (点评:课前交流简洁明确,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暗示,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老师最喜欢和这样的同学一起上课。相信咱们今天一定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是—— 生:史铁生。

2、课件出示史铁生健康时的照片。 师:想不想认识他。

师:你们看到的是史铁生十八岁的照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伙子? 生:坚强。 生:青春飞扬。

生:生龙活虎的壮小伙。 生:充满活力。

师:你们读懂了这张照片。 出示另一图片——轮椅。

师:活在这样一个狂妄的年纪,却突然遭到厄运,他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生:读屏幕上出示的一段文字。(此生是班上朗读水平最高的)

(点评:从史铁生年轻时的图片导入新课,使之与作者瘫痪后的表现形成对比,有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而让班上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则掀起教学的第一个高潮,能够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大致内容

师:听说你们学过这篇课文,(生点头。)那我们就来一次经典重读。你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不过大家都有事做,女同学读母亲说的话,男同学读史铁生说的话。 生分角色初次朗读(一生读叙述语言,女生读母亲说的话,男生读作者说的话。) (读得入情,全场掌声。)

师:初次见面,我就被你们深情地朗读折服了。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 生:母亲,史铁生。

师:围绕这两个人物发生了什么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点名说。

师:老师自己也做了一个故事梗概,大家能帮我补充完整吗? 教师出示一段关于文章内容的文字,让学生们填出关键的词语,整体感悟课文。 师:你们填得和老师事先想好的一样嘛!给自己一点掌声鼓励一下。

(点评:整体导入,简洁明了,没有更多的形式,甚至于没有更多的语言,追求的就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却是深刻的。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语文学习就是这样的。)

2、体会人物情感 课件出示思考题:(1)双腿瘫痪后的“我”有哪些表现?(2)面对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生自读、找相关的句子。

师:作者双腿瘫痪后,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师:你能把他的暴怒无常诠释的更深刻些吗?咱们来一起读一读。

生: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在读的这段话中,有哪些关键词? 生:猛地 生:独自 生:跑和踩。

生:狠命的捶打,心里很烦。(生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一句。) 师:我活着还有什么劲?这句话是说—— 生:我活着不如死了。 师:母亲是怎样表现的? 生:宽容。“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师:把悄悄地、偷偷去掉再读,有什么区别? 生:体现不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师:表达出母亲对我的理解。母亲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还有没有?

生: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挡的是什么? 生:落叶

师:为什么要挡住落叶?

生:怕儿子触景生情,触景伤心。 学生分角色读母亲和作者的一段对话。

师:母亲忍住哭声,扑过来抓住了我的手,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担心、忧虑。

师:母亲本来很喜欢花,而那些花却全部死了。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生:有高雅情趣,热爱生活。 课件: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生读。

师:母亲生病的事,儿子知道吗?哪些话表现出母亲病得很重? 生:大口大口吐着鲜血。

师:母亲为什么不想让儿子知道?

生:因为“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疾病分担痛苦,她要儿子坚强乐观地活下去。

(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抓住重点读深读透,这个片段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没有娇柔做作的表情,没有故作深沉的煽情,没有汗流满面,没有泪光盈盈,有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的是学生在老师引领下思维的一步步深入,有的是学生在读悟中一点一点地收获。抓关键词学习课文是其特色,抓关键词解读文本是收获语文的根本。看到这样的片段,我们可以对无聊的煽情语文说一声拜拜了。)

三、质疑探究,情感延伸

师:题目说是秋天的怀念,从那儿可以看出是秋天? 生:窗外树叶、菊花烂漫、北归雁阵。

师:这个秋天里,作者忽然明白了母亲的一生是—— 生:艰难的一生。

师:母亲的艰难体现在哪儿?又加倍在哪儿呢?

生: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生:史铁生自己的病加上母亲自己的病,所以是加倍的。 师:母亲付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煎熬。 师(课件):文中出现了几次看菊花? 生:三次。

师(引读)第一次看菊花,我——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引读)第二次看菊花,我—— 生:“好吧,就明天”。

师:在这期间,儿子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吗? 生:有一些变化。

生:开始史铁生不想去,后来有了去的想法。

师:遗憾的是没有成行,最终母亲没能和我在秋天一起看菊花。 师:最后一次,有没有去成? 生:去成了。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母亲给了作者几次生命? 生:两次。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的提示语。 说话训练内容:“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再也不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再也不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我们一起读懂了母亲最想说的话。 生:好好活。

师:可是这样一位痛苦的母亲,她也有开心的时候? 生:“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师:为什么看菊花,她那么高兴?

生:我答应她去看菊花,母亲因此喜出望外。 生:儿子不想活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师:像菊花一样,史铁生为人类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点评:“菊花”是作者抒发申请的一个的重要意象,在菊花的身上,反映着作者对人生的个性观照,教者把这一内容单独提出,并进行阅读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再造,意象得以在学生的心中落实,从而激发情感,获得思维的启迪。)

四、主旨探究,拓展升华 师:让我们再认识认识史铁生,言简意赅即可。 生:介绍史铁生的生平事迹。 师:(课件)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给史铁生的颁奖词)

师:作者不仅自己体会了自己要好好活,而且也做到了让别人好好活。他去世后,把大脑和脊椎捐献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在另一个生命的体内得到延续。我们应该为他鼓掌。让我们为史铁生和他母亲的生命鼓掌。 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请同学们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边听边在书上写着自己的批注。(教师读完会场一片掌声)

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呢?

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父母争吵,有矛盾,通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要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是爱我们的,不要自己做错后,才来遗憾。(掌声)

生:人生就像一出折子戏,我们应该将最为美好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活着,我们不该只为自己,也该为亲友想想。(掌声)

生:病痛打倒的是我们的身体,永远伫立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只要我们愿意,我们的生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像花儿一样开得明媚与美媚,开在别人的生命里,或者开在,自己的心里。上完这一课,我学会带着对生命的热忱,去享受生命的风雨。(掌声) 教师赠言:课件出示作家余华《活着》中的一段话。

“活着”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语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推荐课后阅读《合欢树》《我的地坛》。

师:谢谢大家,咱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点评:最后再来了解史铁生,进行主题的拓展升华,这也许是汪老师的一个教学创意。学生的写话多精彩啊,以至于每一位孩子的发言都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落幕的公开课教学多美好啊,也留给听课老师很多很多的思考和记忆。)

听后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许本来就没有资格去评价中学老师的课堂,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正因为如此,汪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我们不能深入地去评一堂中学老师的课,但是我们可以透过中学的语文课来反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看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上都有哪些长处,又都少了些什么。

首先是这堂课上的文本阅读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前,汪老师已经了解到孩子们已经在小学学过这篇课文,但是汪老师没有因为孩子们已经学过就放弃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而是组织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基础抓住关键的词语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推进一层,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深的思维的启迪,体现出学的层次和深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教学要有学段的特点,又有学段的层次与递进。纵观阅读教学评比的课堂,很让人不解的是,阅读教学已经没有了学段的区别,在任何学段上使用的是同样的阅读要求,让人不明所以。我想,在每一个学段的教学中,唯有根据学段的特点,引领学生接触文本,进行感悟,才能使学生得到切实的收获;唯有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段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提高,最终实现小学教学的目标。那些一到课堂就莫名其妙不断煽情的教学,当属于新课改所摒弃的范围;只有不断地有层次低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个性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其次是朗读要有所凭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课程标准提出得要求。作为一项训练,它应当有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在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通过理解文本来促进层次的提高,通过情景创设来促进情感的激发,通过范读来增强技巧的领悟,等等,这样的训练就是有效的,因为他们的朗读训练是有所凭借的。我们看到教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引读,学生的朗读体现出很高的水平。其中反映出休宁的学生在原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的成果,也反映出学生在高水平教师引导下的朗读收获。为朗读而朗读是没有效果的,也是与朗读训练所相悖的。

最后是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一定要从文本中来。在本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课堂小练笔,有些是有效的,有些是低效的,有些是游离文本的。汪老师的学生写的话真动人啊,不断地有教师为之鼓掌。为什么?我想,其中就是因为学生对文本的主题吃透内化了,学生的情感自然生发,也就能够动人心脾了。

用小学老师的眼光看中学语文教学,再反观我们的小学课堂,真的,我们的小学课堂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东西太少了,汪老师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很简洁,过渡很普通,可是回想起来让人感到很有嚼头。是呀,把主要精力放在文本的细读上的课堂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啊!太多的课件、技巧、过渡和空洞的评价所装饰的课堂,让听者听起来激动,想起来感动,回家来不动,为什么?因为那些装饰少了一些灵动,是装饰!我们呼唤师生与文本共欢呼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食堂考勤制度范文下一篇: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