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范文

2023-06-28

三峡教案范文第1篇

和风送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特点。

2、能用自豪的感情整齐有力的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以表达儿童对家乡的热爱。

3、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重、难点:

川江号子风格的感受及歌曲的学唱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与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三峡看一看。(出示课件)

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

在长江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欣赏《川江号子》。

生:(在听中感受)能说出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整齐有力、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师:过去江边没有公路,机械船又不是很发达,货物和人们的出行主要靠人工木船,这些船工们拉船运输,生活十分艰苦,为了鼓足干劲,驱除疲劳,他们在拉纤行船时唱一些歌谣,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川江号子。

二、学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师:现在我们再来学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和刚才的歌曲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2、复听

师:请同学们再来聆听,并在具有号子风格的地方举起手来。

3、再听

师:同学们刚才找的非常准确,现在我们把最具号子风格的乐句随录音唱唱。

生:随着音乐哼唱:吔依吔依吔依吔 依吔, 从中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4、跟琴唱旋律,

师:老师弹琴,同学们和老师接龙唱。

5、讨论、交流掌握不准的乐句。并探究有效方法。

6、再跟琴演唱。师根据演唱情况针对性引导,如号子风那乐句,声音要有弹性。还要速度放慢,强调休止符 生:跟着音乐唱歌曲

7、只张嘴不出声,跟琴填词。

8、轻声跟琴唱词

再次引导学生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歌曲的最后一句,还有第三小节与第四小节的衔接,第二部分两句“听惯了”的音准等)

9、全班齐唱。(2到3遍)

三、歌曲情绪处理

1、师知识指导与板书: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演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是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

生:有力、有节奏感。

2、师强化提示: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生:演唱歌曲2遍

3、师再提示:劳动号子在演唱中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4、学生分组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四、展示有关三峡的知识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在长江的中上游修建了三峡大坝。(播放课件)并介绍三峡大坝的作用。

五、师小结: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六、作业:用竖笛吹奏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旋律。低音mi吹奏中音mi。下节课奖励。 教后反思 :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我通过演唱、欣赏、感受、表现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以祖国的大好河川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本首歌曲采用的是号子这种民歌体裁。我通过让学生听录音、教师范唱等形式让学生熟悉旋律,并让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师生共同对其进行分析尤其是衬词部分,加深了同学们对号子了解,并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再通过老师逐步的引导学唱歌曲,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会并唱好歌曲。从中也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进行了有机的渗透。

三峡教案范文第2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通过合作探究、上台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及保护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难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媒体: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陪我们去三峡旅游,你们高不高兴呀?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疏通了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我们的导游郦道元及其他的作品《水经注》,也了解了三峡的地理位置,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目标)。下面,我们就随着郦道元去感受一下三峡的美丽风光。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上台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三)感知课文

1、用图片感受三峡的美

同学们看一下三峡的景美不美啊,学生回答(美)。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要求:感受朗读的节奏美)请集体朗读,读准课文的节奏。

2.译课文,品味三峡的美

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1)那既然这样我们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翻译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批注出来。)

(2)学生结合语段上台来翻译课文,下面的同学举手起来指出翻译中的不足和重点字词和重要的句式。

(五)合作探讨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学生讨论回答)

2、请以我喜欢《三峡》的------------为句式,写一句话。(体会三峡山水的特点,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六 、当堂练习

1、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个同学编得最好。(50字以内,)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

七、自由提问

就文中不懂的地方,学生自由提问,小组讨论解决。

八、结评:

1、学生谈收获、启发

2、教师结评:

三峡的山险峻壮丽,三峡的水清澈迅疾,三峡的山水都很美,然而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峡仅仅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有这么多美丽的水,我们爱三峡,更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十、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三峡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展示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

(1)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2)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3)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三峡教案范文第4篇

《三峡之秋》导学案

主备人:黄 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橘柚树、陡峭、绿叶金实、荡漾、金鳞巨蟒、驳船、谷壑、凌空飞降、素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背诵重点段落。

3、理清文章描写的顺序,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学

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自学

1、读课文,读通读熟,勾出词语,给生字做音并组词。(批注在书上)

2、我理解的词:(在书中做好批注)我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符号)

3、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写在标题上)

4、了解三峡。(积累在课文中)

三、共学

1、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

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诵读。

2、让我们跟随作家,继续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自学

1、自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主体部分重点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时间段的哪些主要景物?分别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三、共学

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a.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体喻体。

b.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c.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

2、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a.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b.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a.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b.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

4、总结全文:文章的作者方纪先生在中秋这天带着我们欣赏了三峡之秋的美景:早晨,露水闪耀,绿叶金实,新鲜而明净;中午,群山披甲,江水奔腾,三峡充满了热烈的气息;下午,三峡笼罩着青色的雾,江水平静而轻缓;夜晚,灯光在江面上摇曳,长江沉沉欲睡,清冽的月光犹如瀑布、素锦,凌空飞降。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河长江的气势、生机与灵性。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三峡教案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1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知识要点整理

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

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

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

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

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

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2 原文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

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

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

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②飞。飞泻

③漱(shù)冲荡

④其,它们,指怪柏

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⑥良:实在,的确

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肃:寂静

③属:连续不断;引:延长 ④响:回声

⑤转:同”啭”,声音曲折 ⑥绝:消失

翻译: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原文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所以

②渔者:打渔的人

③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

翻译: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 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二.常识

作者简介:

1.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关于课文

2.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 阅读理解

1、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第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第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山高峡长, 清幽秀丽,

3、全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

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

水:

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

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

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山峡的水又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5、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

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合情合理。

6、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

(1)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2)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

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从文中也可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水流急。原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昔日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加闻名,并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三峡欢迎您!

10、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写长江的诗句。

(1)山随平里尽,江入大荒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7)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语言品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通过侧面描写,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夏日江水的迅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林木山石)的影子。两句动静结合,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色彩鲜明,“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

4、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1: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2: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 “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示例3:课文的描写手法美,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五、总结建构

1.主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

5 2.写作特色:

(1)布局:独具匠心。(详见“课文分析”5)

(2)全文描写注意动静结合,节奏有张有弛。文中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从文中局部来看,也是动静结合。 (3)语言简练、生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从正面写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上一篇:拼音教案下一篇: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