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2022-10-27

目前很多老师, 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老师经常哀叹:语文课难教。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 甚至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 我认为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 跟我们的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我想学生一定会喜欢上你并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语文的。那么, 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呢?我想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加强学习, 提升文化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 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 在教科书上, 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 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 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 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课堂上, 只有我们胸有成竹的时候, 准备充分, 才能做到讲课时出口成章, 旁征博引, 我想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喜欢你, 进而喜欢上语文课。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照本宣科, 按照教案去讲给学生, 我想学生不会喜欢听你的课, 一到你上课学生会感到枯燥, 乏味没意思, 最后不喜欢语文。最近百家讲坛火了很多人, 也让很多人喜欢上了文学, 喜欢上了论语, 喜欢上了三国。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于丹, 易中天老师的讲解, 他们能够把非常深奥的东西讲的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得益于他们深厚的文化底, 得益于他们精彩的演讲, 得益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论语》因于丹的讲解让很多人喜欢上了。我想是不是语文也因为我们让很多学生喜欢上呢?“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位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踏踏实实的态度, 勤勤恳恳的付出。唯有如此, 才能在岁月中积淀, 在积淀中成长。

2 激发兴趣, 增强求知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教学即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更重要的是一门语言艺术。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优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运用了艺术语言。在课堂上, 老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语调, 惟妙惟肖的表情, 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 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产生“教”与“学”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语言如果生动幽默, 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将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表演,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 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比如我上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 就用多媒体教学, 给同学们展现各种各样的荔枝, 不仅让学生懂得荔枝的多种形态、颜色、结构, 而且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还有上曹冲《神奇的极光》这一课时, 给同学们展现各种极光的优美画面。这些优美画面的直接刺激, 很快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有趣的活动形式。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在高一上学期举办辩论赛《早恋的利与弊》、对联比赛, 本学期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话本剧《荆轲刺秦王》, 平时举办课前三分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都积极参与, 好奇心极强, 兴趣也很高, 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因此, 兴趣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

3 相信学生, 创和谐课堂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特别是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语文有许多有利因素, 存在着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究创造、自我完善的巨大潜能。每个学生都有着他的优点、长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 都有进步的可能;接纳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信任会创造奇迹。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信任是期望。期望理论认为, 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对他有积极的吸引力。期望能激发学生创造奇迹。在日常教学中, 我经常利用合理的期望, 引导学生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实施“信任课堂”。在上课我总会说:“上节课大家挺努力的, 表现不错, 老师很高兴。这节课我相信大家会更努力, 表现会更出色, 也相信大家一定行的。”当学生学有困难时, 我总会说:“你行的, 你再想想”或是“你再试试”等, 让学生在信任与期待中努力学习。二是实施“期待学期”。在每个学期初, 我都会拿张这学期末的试卷考考学生, 然后对他们说:“你们看, 还没学过的东西你们都能做出一些来, 说明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我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一定变得更聪明, 一定会学得更好。”这样, 连平时考几分的同学都相信:“我没学都能做出一些, 这学期如努力一定能行。”于是信心倍增。我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和他共同讨论得出一个期望值 (也就是学期奋斗目标) , 然后再把这个期望值分四个阶段按1∶2∶3∶4的进步尺度分解成四个奋斗小目标引导学生努力达标, 每一个阶段检查一次, 对做到的大加赞赏并在班上表扬, 对达不到的坚持对他说:“别灰心, 继续努力, 你一定行的!”并和他分析达不到的原因。实践证明, 所有的学生都能达标, 并且有半数以上学生超出预期。恰当的期望之所以会创造奇迹, 是因为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总之,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 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 并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共创和谐的语文课堂, 以便学生不仅学好语文而且能快乐学习。

摘要:针对一些学生厌学语文, 上课不专心听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 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 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 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策略 (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兴趣, 增强学生求知欲望;相信学生, 创和谐课堂) 。

关键词:文化积淀,激发兴趣,相信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语文教育学[Z].

[2] 张念宏.教师必读[Z].

[3] 温新阶.教育教学论文集粹[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下一篇:UDL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