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填充砌体施工方案

2023-02-27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框架填充砌体施工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框架填充砌体施工方案

填充墙砌体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明日星城 C 区一期工程 C-1~4# 楼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3、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137-2001; 4﹑PK1 型承重多孔砖及 KM1 型非承重空心砖砌体,苏 J9201;

5、 《建筑物抗震构造柱详图》苏 G9202;

6、 《建筑结构常用节点图集》苏 G01-2003。

二﹑工程概况

明日星城 C 区一期工程 C-1~4#楼由苏州润禾房地产有限公司投 资兴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图纸设计,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承建。该工程建筑面积为 22033.66m²。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为六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建筑结构等级为二级,结构 使用年限为 50 年。 本工程为异型柱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 0.000 米相当于黄海高程 3.000 米;本工程车库层结构地面标高为 -0.35M,层高为 2.5M,标准层层高为 2.9M,建筑总高度为 25.400M。 本工程填充墙砌体正负零以下部分采用 MU10 标准砖,M5 水泥砂 浆进行砌筑;主体东西山墙采用 MU10 多孔砖,M5 混合砂浆砌筑;其 余部分采用 MU5 空心砖,M5 混合砂浆进行砌筑。

三、施工准备

第二篇:填充墙砌体裂缝 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

原因分析:

(1)填充墙框架梁底的水平裂缝,主要是操作不当造成的。如砌块的砌筑高度有偏差,引起高度误差;或砌块刚好嵌进去而上面没有灰缝;或砌到梁底时的水平灰缝过大;或碰到顶上一块不是整块砌块就用黏土砖塞砌;因砌块填充墙一次砌到梁底,加之水平灰缝干缩与沉缩,砌块的干缩下沉,造成框架梁底产生水平裂缝; (2)产生阶梯形裂缝的原因:

1)砌块使用时没有达到 28d 龄期,收缩值偏大; 2)砌块顶端不带砂浆,有的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

3)砌块几何尺寸有误差,加上操作者素质差,砌筑竖缝宽度不一、水平缝厚薄不匀,在干缩和收缩的作用下,产生阶梯形裂缝或沿砌块周边裂缝; (3)门窗顶头的斜裂缝,因为在窗洞口处容易导致各种应力集中,在孔洞转角部位应力迹线呈斜向,孔洞角外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4)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竖直裂缝,由于砌块排列不当、墙交叉处没有咬槎,竖缝过宽、水平灰缝过窄,或纵墙与横墙的收缩方向不同,开凿沟槽的振动、封嵌不实、收缩不同等,均会引起竖向裂缝。

防治措施:

(1)原有裂缝的处理:铲除框架梁底水平裂缝上下各 100mm 宽的抹灰层或装饰层,扫刷干净,冲洗晾干。凡有斜砖松动或灰浆不饱满,必须拆除后重砌。用聚合物砂浆抹灰,埋贴玻璃纤维网格布,压实刮平; (2)阶梯形裂缝、门窗顶头的斜裂缝及竖向裂缝的处理:

1)裂缝宽度小于 0.5mm 时,铲除裂缝处的空鼓脱壳的装饰层,扫刷冲洗干净、晾干,采用聚合物砂浆修补,涂刷范围沿裂缝周边扩大 300mm; 2)裂缝宽度在 0.5~3.0mm 之间时,清扫干净缝内浮灰杂物,用与墙面颜色相同的嵌缝材料嵌填; 3)当墙体裂缝较严重,最大裂缝宽度大于 5mm 时,应查明裂缝原因,制

订处理方案,经有关方认可后,按方案要求加固处理。

(二)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

原因分析:

(1)柱边、板边的竖向裂缝:因为砌筑时的砌块含水量大,干燥收缩值达 0.5~0.6mm/m,则墙长 3m 的横向收缩值达 1.5mm 左右,即产生竖向裂缝。离板边的竖向裂缝大部分是穿线管的槽没有补好,或塑料管胀缩产生裂缝; (2)框架梁底的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没有掌握好,如吸水性强,导湿性和解湿性差; (3)门窗孔上口的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低;钢筋混凝土过梁两头搁置长度不足,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局部承压力不够而被剪裂;过梁安装两头搁置不平、不实等,造成裂缝。

防治措施:

(1)待干燥收缩基本完成时,将已经开裂的缝隙中脱壳的砂浆刮除,扫刷干净,喷水湿润,隔天用聚合物砂浆嵌填缝隙,并用聚合物砂浆沿缝隙埋贴一层宽度为 200mm 的玻璃纤维网格布; (2)门窗孔上口的斜裂缝的处理方法:如门窗过梁长度不足,需要更换合格的过梁,搁置长度不少于 200mm;如因过梁安装不标准,须拆除后重新安装,确保搁置处平整密实;如过梁底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不足,应拆除后更换合格加气混凝土砌块; (三)悬臂梁上的填充墙裂缝

原因分析:

有的建筑常在外墙设悬臂梁,再用填充墙封闭,以扩大使用面积。但多数填充墙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最大宽度为 0.8~1.0mm,影响外观,造成渗漏; 防治措施:

(1)若悬臂梁下挠已经稳定,填充墙裂缝不再扩大,可采用灌浆法封闭缝隙; (2)若悬臂梁继续下挠,填充墙裂缝还在扩大,则必须请设计单位等共同研究加固方案。

(如图 57、图 58、图 59、图 60)

图 57:加气砼砌块与其它砖混砌较多 图 58:墙体顶砌砂浆密实规范 图 59:墙体顶部处理不正确 图 60:砌体与结构交接处挂网

第三篇:地震作用下竖向不均匀砌体填充墙对结构...

地震作用下的砌体填充墙设计

摘要: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对于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填充墙的受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受力条件下填充墙对框架的影响,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框架、填充墙

1、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震害分析

1.1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

在5•12汶川地震中,大量框架和剪力墙结构虽未出现主体结构破坏,但是填充墙破坏严重。填充墙的砌块和砂浆抗拉强度都不高,其界面的粘结强度也较低,加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使得砌体墙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开裂,严重时还会出现错位甚至倒塌。灾区现场观察到的填充墙震害包括以下几种:1) 斜向或交叉斜向剪切裂缝,2) 水平或竖向墙体-框架界面裂缝,3) 填充墙局部砌块脱落,4) 填充墙倒塌,同时由于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变形为剪切型,因此框架下部填充墙破坏大于框架上部。

1.2当前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对填充墙的考虑

1.2.1、目前在结构设计中,计算地震作用时,按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3条(以下简称抗震规范),只考虑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而没有考虑建筑填充墙体砌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也没有量化填充墙在结构中实际的刚度作用。填充墙对对结构的影响,只是在结构计算软件(如PKPM软件)中,通过调整地震周期折减系数的方式定性考虑。设计者按各自经验在0~1之间取值,随意性比较大。

1.2.2、抗震规范第3.4章中,对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规范划分了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三种类型,并作了相应规定。即除规定按弹塑性变形分析,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对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以上三种类型只是对竖向受力构件变化提出了应对措施,但对由于填充墙刚度的变化对竖向结构的影响未予以考虑。

32 1.2.3、我们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都是基于有限元法理论,把结构整体拆开,分解成若个单元,然后再将这些单元按一定的条件集合成整体。这些单元都是结构受力构件,填充墙作为维护(或分隔)构件均没由考虑填充墙的因素,现行结构计算程序也是依据此理论(如PKPM软件)编制的。

1.3填充墙影响结构的刚度变化,造成填充墙的破坏

无论填充墙采用的是砌块砌体墙等何种材料,填充墙在构造上与框架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的时候,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整个框架体系的抗侧向作用的能力。同时,由于填充墙的加入,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扭转,使一个本来均匀规整的框架结构刚度中心偏移,从而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偏移。大多数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一般较轻,主要破坏发生在围护结构和填充墙,因此,除了加强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措施外,还应考虑底层填充墙与结构构件在同一水准下的抗震设计。

1.4填充墙造成框架柱的附加作用,使框架结构出现“柱铰”现象。同一结构层内,由于填充墙的分布方式不同,使得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也发生变化,造成同一层内框架柱的水平受力不同而出现“柱铰”破坏现象。

1.5结构层间刚度的不均匀、结构布置过于复杂而造成的破坏。不同结构层内,填充墙的数量或布置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上下层的填充墙的不连续,或由于结构布置过于复杂,形成错层结构布置,可能导致相邻层间的刚度突变,这对结构的抗震十分不利。

1.6开洞的填充墙可能对框架柱造成“短柱”效应。 填充墙的布置使得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减少,形成“短柱”,在水平力作用下,容易提前发生塑性铰破坏。

2、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抗震规范构造规定

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体的长度,

6、7度时宜全长贯通,

8、9度时应全长贯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 33 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设计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应重新认识填充墙在结构抗震中的影响和作用,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充分利用填充墙刚度对抗震结构,特别是对框架柱的有利因素,提高框架柱的安全性,保证结构的安全。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抗震概念设计. 3.1.

1、加强结构概念设计。结构工程师应积极和建筑师沟通、协调,不仅要考虑结构受力构件的布置,同时也应重视填充墙的布置,在平面上尽量对称,刚度均衡,在竖向,也尽量保持连续,减少对抗震不利的布置。

3.1.2、设置柱构造翼墙:由于使用功能需要,造成竖向填充墙不连续时,特别对填充墙取消较多时,在按规范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应适当设置构造翼墙,来弥补填充墙不足形成的刚度薄弱问题。提高柱的刚度,保证框架柱的安全,这和框架梁由于翼缘板的作用而提高了梁的刚度一样。 3.

2、结合当地施工水平,做好细部结构设计

3.2.1、柱轴压比控制:框架底层柱应≤0.5以下,保证足够的安全储备; 3.2.

2、柱上下端加密箍宜比计算配箍量提高20%或提高一级,且采用搭接焊接,提高框架柱的延性;

3.2.3、节点配筋:当梁宽为200时,受力筋不宜超过2根;250时,受力筋不宜超过3根;超过时,宜按双排配置;或调整构件尺寸,避免在节点处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困难、甚至无法振捣的情况,以实现强节点的目标;

3.2.4、钢筋强度选配:梁、柱尽量选HRB400强度钢筋,以尽量减少钢筋过密现象,方便施工,保证质量。 3.

3、严格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

3.3.1、建筑物使用单位或个人应严格按设计使用说明书使用,禁止擅自改变原有建筑平面布置。

3.3.2、特别对于住宅楼,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精装修交房,控制商品房二次装修的内容,明确规定装修时不得破坏原有结构,也不得拆除或改动原有填充墙,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致削弱。

4、结语

34 鉴于现阶段地震预报的困难,应当大力加强防灾设计工作,毕竟防灾胜于救灾。加强对抗震结构体系的研究,充分研究填充墙在结构抗震中的作用,在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概念设计在构造措施方面加以补充,以提高受力柱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如设置构造翼墙等。重视细部节点构造的设计,特别要结合当地的施工水平,设计实用有效的构造做法,既便于施工,又能改善结构性能。另外加强房屋的使用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样,通过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最终实现房屋结构安全可靠的目的。

2009年05月

参考文献:

[1] 王亚勇,对汶川大地震建筑震害的思考[J],福建勘察设计,2008(3) [2]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5

第四篇:厂房填充墙拆除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徐州市铜山区珠江路与昆仑路交叉处,为旧厂房改造工程,拆除部分填充墙。

二、 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工作

(1) 现场技术人员要认真审阅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并认真考察现场,弄清建筑

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等情况。

(2) 学习有关的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

(3) 明确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施管道、房屋情况等。

(4) 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现场准备

(1) 施工前, 要认真检查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 迁移工作是否完毕,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 范围内的物资、设备,不能搬迁的须妥善加以防护。

(2)向周围工人出示安全告示,在拆除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3.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本工程结构为单层框架结构,我方采用人工拆除为主、 机械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

4、在工地固定场所设置下列标牌:(1)房屋拆除安全生产牌; (3)文明施工牌。在拆除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应设安全警 示标志牌,采取可靠防护措施,实行封闭施工。 6 开工前必须采取封闭式围挡。

三、施工工艺

1 施工顺序

(1) 本工程采用手动工具进行人工拆除建筑, 施工程序应从上至下, 分层拆除。

(2)雨棚、广告版等在拆除施工中容易失稳的外挑构件,先予拆除。

(3)门窗 应先行拆除。

(4)留设作业通道,拆除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有作业通道。平面运输通道宽度为 1.5~2 米左右, 以满足施工通行的需要, 作业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保持畅通。

2、施工注意事项

(1)应先对保留部 分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2)禁止立体交叉方式施工。砌体和简易结构房屋等确需倾覆拆除的,倾覆物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必须达到被拆除 物体高度的 1.5 倍以上。

(3)拆除前必须使拆除部分与保留部分充分分离,并对保留部分做加固处理,以免拆除时影响原建筑物结构。

(4)施工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监测被拆除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应做好记录。当发现有不稳定状态的趋势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5)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场所,并及时清运出场。

四、 拆除工程安全技术管理

1、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人员,时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制定好应急方案。各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按照公司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地执行和运用施工及安全规范。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增强 质量、安全意识。

2、一般规定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2)拆除建筑物一般不应采用推倒法,因特殊情况采用该方法时, 遵照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的要求,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砍切墙根的深度不能超过墙厚度的三分之一,墙的厚度小于两块半砖的时候,不许进行掏掘; (b)在掏掘前,要用支撑撑牢;(c)推倒前,应发出信号,待全体人员避到安全地方后,方可进行。

(3)当日拆除施工结束后, 所有机械设备应停放在远离被拆除建筑的 地方。 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 应与被拆除建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其保护零线的电气连接应 符合要求。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的连接点不应少于 2 处。 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设专用接地线。

五、施工文明注意事项

1、拆除工程施工时,为降低粉尘对人员及环境影响,我方将设专人 向被拆除的部位洒水降尘。

2、 拆除工程完工后, 我方将及时将施工渣土清运出场, 做到不积压。

3、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作业应当在批准的施工场地内进行, 不得在施工场地范围外堆放物料、机具等。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环卫设施,有专人负责保洁和

管理, 做到场区内无暴露性生活垃圾。

4、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油漆、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 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五篇: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本工程墙体采用小型砌块墙系、小型砌块与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成。小型空心砌块强度MU7.5,混合砂浆为M5.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具有规格小,重量轻;砌筑不用吊装机具,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和施工成本等优点。

材料准备

1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规格一般为390mm×190mm×190mm。规格、质量强度等级应符合有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 水泥

采用32.5 级普通硅酸水泥或矿渣硅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 3 砂

用中砂,含泥量小于5%。 4 其他材料

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少于7d。

施工机具

1 机械设备

砂浆搅拌机、筛砂机、淋灰机以及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卷扬机等。 2 主要工具

瓦刀、小撬棍、木锤、线坠、灰槽、手推胶轮车以及砌块夹具等。 3 作业条件

(1) 对进场的砌块型号、规格、数量和堆放位置、次序等已进行检查、验收,能满足施工要求。砌块应按不同规格和强度等级整齐堆放。堆垛上应设标志。堆放场应平整,并做好排水。

(2)所需机具设备已准备就绪,并已安装就位。

(3)根据施工图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绘好砌块排列图,选定砌块吊装路线、吊装次序和组砌方法。

(4)砌块基层已经清扫干净,并在基层上弹出纵横墙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其他尺寸线。如使用中型空心砌块时,在基层上画好第一层砌块分块线。

(5)立好皮数杆,复核基层标高。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6)砌块表面的污物、泥土及孔洞底部的毛边均清除干净。

工艺流程

第1节 小型砌块

(1) 小型砌块的施工程序是:找平→放线→立皮数杆→排列砌块→拉线→砌筑→勾缝。

(2) 砌筑前应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并用1:2 水泥砂浆或C15 级细石混凝土找平。

(3) 砌筑前应按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砌筑一般采用“披灰挤浆”,先用瓦刀在砌块底面的周肋上满披灰浆,铺灰长度不应小于2~3m,再在待砌块端头披头灰,然后双手搬运砌块,进行挤浆砌筑。

(4) 砌筑应尺量采用主规格砌块,用反砌法(底面朝上0 砌筑,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向一侧进行。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梁交错搭接。上下皮砌块要求对孔、错缝搭砌个别不能对孔时,允许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如无法保证搭接长度,应在灰缝中设置构造筋或加网片拉结。

(5)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严实。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直灰缝不低于60%,不得用水冲浆灌缝。水平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应为8~12mm。

(6) 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必须留槎应设ф4mm 钢筋网片拉结。

(7) 预制梁、板安装应坐浆垫平。墙上预留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好的墙体上凿洞。

(8) 如需移动已砌好的砌块,应清除原有砂浆,重铺新砂浆砌筑。

(9) 在墙体下列部位,空心砌块应用混凝土填实:底层室内地面以下砌体;楼板支承处如无圈梁时,板下一皮砌块;次梁支承处(宽不小于400mm,高不小于190mm)等。

(11) 砌块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每砌完一楼层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在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应在楼板面上予以纠正。

(12) 圈梁浇筑应先在底一皮混凝土砌块上用C10 混凝土封底,然后再砌墙工作底模,并在砌块竖缝中预留孔洞穿入螺栓及夹具,固定圈梁模板,绑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后立即用混凝土嵌填孔洞。

(13) 钢门、窗安装前,先将弯成Y 或U 形的钢筋埋入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灰缝中,每个门、窗洞的一侧设置二只,安装门窗时用电焊固定。木门窗安装,事先在K3 混凝土小砌块190mm×190mm×190mm 内预埋浸沥青的木砖,四周用C15 细石混凝土填实,砌筑时将K3 砌块侧砌在门窗洞的两侧,一般门洞用六块木砖,每个窗洞四块木砖。

(14) 在砌筑过程中,应采用“原浆随砌随上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向缝。灰缝与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以避免墙面渗水和开裂,以利于墙面粉刷和装饰。

质量标准 第2节 主控项目

1 砌块的型号、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 砂浆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少于f m,k; 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m,k。

3 转角处砌块必须同时砌筑,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留斜槎。

第3节 一般项目

1 墙面应垂直平整,组砌方法应正确。

2 砌块表面方正完整,无损坏开裂现象;灰缝饱满,无松动脱落现象。

第4节 允许偏差项目

中型和小型砌块墙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分别见表206-

1、表206-2。

表206-1 中型砌块砌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06-2 空心小型砌块砌体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成品保护

1 砌块运输和堆放时,应轻吊轻放,中型密实砌块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m,空心小型砌块不得超过1.6m,堆垛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通道。

2 砌块和楼板吊装就位时,避免冲击已完墙体。

3 水电和室内设备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墙体,不得随意凿洞。

4 雨天施工应有防雨措施,不得使用湿砌块。雨后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垂度。

安全和环境

1 吊装砌块夹具应经试验检查,应安全、灵活、可靠,方可使用。

2 砌块在楼面卸下堆放时,严禁倾卸及撞击楼板。在楼板上堆放砌块,宜分散堆放,不得超过楼板的设计允许承载能力。

3 砌块安装时,不得站在墙上指挥和操作,不准随意在墙上设置受力支撑或拉缆绳等。

4 操作过程中,对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柱等部分,应适当加设临时支撑。

5 当楼层砌到标高时,应即吊装楼盖,使墙体保持稳定。未安装楼板的墙体,在大风天时,宜加设适当临时支撑,保证其稳定性。

6 工人操作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采用内脚手施工时,在二层楼面以上,应在房屋外四周设安全绳网,并随施工高度逐层提升,屋面工程未完不得拆除。

注意事项

1 砌块墙砌筑前,应绘好砌块排列图,选好吊装机具和吊装路线,确定吊装程序,编制工艺卡,这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避免施工混乱的重要环节。

2 砌块的堆放应按吊装或砌筑顺序,分型号、规格垂直整齐堆放,并布置在起重设备的回转半径范围内,堆放数量应保证在半个楼层以上配套使用,以减少二次搬运,提高工效,避免停工待料。砌体中的芯柱是用以加强砌块建筑的整体与整体性和结构延性,增强砌体刚度,抵抗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的重要措施,必须按设计位置设置,在孔中插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不得遗漏,不能马虎,应严格保证芯柱的混凝土质量,同时做好隐蔽验收的检查记录。

3 墙体内应尺量不设脚眼,如必须设置时,可用190mm×190mm×190mm 砌块,利用其孔洞作为脚手眼,砌体完工后,应用C15 混凝土将脚手眼填实。

4 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序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在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在允许范围内的轴线以及标高的偏差,可在楼板面上予以校正。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 材料(水泥、中小型砌块、砂、石灰膏、外加剂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2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3 砌筑砂浆试块报告单。 4 隐检记录。

5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6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 其他需提供技术资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技型企业的工作计划下一篇:科技强国建设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