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思政课堂建设“三步曲”

2022-09-13

思政课堂学生是主体, 但是, 这样的“主体”空间到底有多大呢?仅仅是课堂吗?课前、课后呢?笔者觉得思政的空间应该涵盖课堂、课前和课后, 连接成思政课堂“三步曲”, 师生共同承担, 才能谱出一首和谐的乐章。

一、课前:放手发动学生, 思政回归生活

课前这个序曲要是唱好了,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 这个“序曲”可以让思政课堂回归生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分组并布置明确的任务

这样的分组一般在开学的第一次课完成。分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不仅涉及到课堂学生的具体表现, 还要能在组别之间形成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每一小组内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每一小组的人数还要多少适中。

笔者在教学中一般的小组每组是6-7人, 一般采取这样拼图的方式进行, 即将一个完整的图片分解, 然后每人领取其中的一块, 最后将这个图片完整拼贴在一起的就组成了一组, 在拼贴的过程中还要通过竞争看哪个组最快最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的分组的好处是:学生在拼贴的过程中本身就体现协作与竞争。自动分组完成后, 教师再根据各班情况对各个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适当的“微调”。在以后的课堂中, 按照每一次课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积分, 积分越多的组可以优先领取课后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作业。在期末的总评还可以做适当的倾斜。

(二) 协助教师收集相关资料

短短45分中的一节课往往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资料, 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教师一个人的信息渠道也是有限的, 更重要的是教师收集的资料涉及的内容未必是学生关心、关注的, 更多的是教师所关心的或者是教师假想为学生关心的。因此, 可以让学生来收集资料。这样做起码有三个好处:一是让学生感受资料收集的不容易, 从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二是人多力量大, 资料全面;三是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可以真正反映出学生真正关心的一些热点和兴趣点, 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走进课堂, 增加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四是课堂当中老师能关注学生的关心点或疑惑点, 会让学生更加的投入, 深切感受自己的主体地位。

当然, 学生收集的资料多而杂, 教师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检, 这个标准很简单:资料与授课内容的一致性, 资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 参与或组织一些活动

课堂教学如果有一些活动穿插其中, 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 有以下三种活动是学生容易并愿意参与其中的。一是设计调查问卷或者采访提纲。教学的有些内容如果有来自学生本身的一些数据统计或者现场采访做支撑, 会很大增强学生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认同。二是制作PPT或者展板, 内容可以来自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或者收集的资料。在一次讲授“树立科学消费观”时, 笔者让学生自己到食堂拍摄了一些照片, 当这样的照片被制作成PPT在课堂出现时, 学生的表现可谓是精彩纷呈:有的惊讶、有的气氛、有的羞愧, 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 教师再来谈适度消费、勤俭节约, 效果要好的多。三是排练小品或演讲。很多学校的思政课堂都是两节课连上, 时间较长, 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一些小花絮, 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让一些较抽象或者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形象和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接受,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质量互变规律”时, 有一个内容是:构成事物的总体数量不变, 但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和排列组合上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质的改变, 对于这点内容的讲解, 笔者让学生排练了一个小品剧《小狐狸卖刷子》, 我给了这个故事的蓝本, 由学生自己进行改变再创造、角色分配及表演。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的演出, 让课堂增色不少, 重要的是将这一教学难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直观化。

二、课堂:教师适时转换身份, 用心陪伴学生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其角色、身份在课堂应进行适时地转换。大致的转化有以下几种:一是认真的讲授者。传道、授业、解惑历来是教师的传统身份定位。讲授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 而且比较有系统性。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经常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进行。教师的讲授应遵循以下原则:精讲, 要简洁流畅, 并且有选择地讲, 学生自己能轻易弄懂的知识点不讲或者简单地讲。其次, 间隔地讲, 不要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 绝不能“对牛弹琴”。再次, 要有互动。这既有情感的交流, 又换有价值观的碰撞, 在交流与碰撞中才能彰显正确思想的光芒。

二是用心的倾听者。既然课前让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学生是带着问题、迷惑和自己的思考进入课堂的, 他们的这些问题或者想法也许很偏执也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 但是教师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好为人师, 一定要做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讲述他们的想法时, 也不要做出任何是非的判断, 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迷惑、思考倾诉出来, 老师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 从中才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切入点——学生的需要, 而不是我们的需要, 更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学生的需要。教师不但要倾听, 还要对学生的倾诉做出适时的反映: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个微笑的赞许, 会让倾诉者增加很多信心, 有利于师生间形成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然后才能信其道。

三是平等的对话者。对话是沟通的重要方式, 课堂空间虽然很小, 但是教师应该抓住机会与学生进行适当的对话。这种对话主要是以问答的方式进行的, 但是这个问答, 不仅是学生问老师, 还应允许学生问老师, 也就是说这个对话渠道应该是双向的, 而不是单向的, 这样才能体现平等性, 这样的渠道才能是顺畅的。

四是明确的引导者。学生的一些疑惑需要教师作出明确的引导。当学生有迷惑而又无法释怀时, 教师应该以明确的态度告诉他们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因为思政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时, 态度应该非常明确, 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 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当学生在将这些迷惑告诉你的时候, 他往往是在在是非间徘徊的, 如果你不能给他指出正确的方向, 他也许就会走错路, 错过他们人生旅途上的一次正确的选择。

五是公正的评价者。学生的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的表现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 教师公正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方式之一。评价分为两个方面:对小组的评价, 这可以放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 按照事先师生共同约定好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优小组, 给予加分奖励, 积分越多的组可以优先领取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 并在期末的考评中给予适当的倾斜, 这样做在课堂上就引入了竞争机制, 激活你的课堂。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总的原则是赏识和鼓励, 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让他们树立自信。

课后:牵着学生上马, 挥鞭再送一程

在写这个标题是笔者用的是“牵着”, 因为笔者觉得“牵”也包含着鼓励和方向。等学生上马了, 为了让他们走的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老师应该挥鞭再送一程。也就是在课后这块空间里, 教师依然可以大有作为。这是课堂的延续和拓展, 是尾声, 尾声唱好了, 会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一) 作业的布置

很多学生是不愿做作业的, 如何让学生乐意做,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作业中有所获。这就需要老师花很多的心思。对于布置作业我有两点体会:一是作业的分层次布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是多元的, 作业的布置不能千篇一律, 也应该是分层的,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 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二是除非是涉及到基本概念和知识的解读, 作业答案应具有开放性。教师应该做的是方向性的引导。三是作业的多样性。作业不仅应是多层次的, 还应体现多样性。不仅包括基本知识的巩固复习, 还应有可实际操作的作业, 如:可以让学生结合本次课的内容作一些调查、做一次体验、做一次志愿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真正做到知、行的统一。这也是思政课的价值回归点, 如果学生仅仅知道了怎样做, 而不去行动, 正确的价值观永远完不成内化的过程。

(二) 教学的评价

传统上, 评价往往只是单向的,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 学生不能评价教师, 即使有的话, 那也是学校有关的行政单位做的, 对老师的实际意义不大, 而且行政单位往往只是看分数, 对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不能反馈到老师那儿。因此, 有时不能真正促进老师教学的改进。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帮助教师成长很好的途径。这个评价教师可以自己做。一开始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 可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等师生间那种平等、信任的关系确定以后教师可以进行灵活的变通, 而且现在的师生交往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QQ、微信、各种信息化课堂平台都是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00后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途径和方式,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众口难调、甚至是苛刻的, 但是, 里面一定会有很多可取之处, 教师应慧眼识英雄。如果教师不做这方面的努力, 也许你的教学永远不会贴近你的学生。

(三) 任务的分配

下一次课的精彩程度, 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对下次课课前任务的分配及任务的实现程度。任务的分配可以概括为:简, 即简明扼要;公即公正公平;分即因人而异;行即具有可行性。

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一堂让学生能有所获的课应该是师生共同承担完成的。这样的思政课堂不仅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还课堂给学生, 还思政课堂给生活, 让鲜活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的课堂。课前、课堂、课后这三步曲, 师生共同谱曲、共同演绎、共同谢幕, 才能谱出思政教育最和谐的乐章!

摘要:思政课堂不仅是老师的, 更是学生的。思政课堂三步曲, 要师生共同来承担。在课前, 应放手发动学生, 让思政课回归生活, 在课堂, 教师应适时转换角色, 用心陪伴学生, 在课后, 教师还用牵着学生上马, 挥鞭再送学生一程。只有如此, 才能谱写出一首和谐思政课堂的乐章。

关键词:思政课堂,课前,课堂,课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融资渠道探究以及新模式的提出下一篇:开展孝德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