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3-04-13

第一篇: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

学生学好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办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们在导入时应该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附近一幢大家所熟悉的楼房拍照下来,并且做成课件。在课堂导入中,我把充满数学知识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发现原来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2、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年月日》一课教学中,我利用“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三十整,唯有二月二十八”、“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数位”与“位数”,而且教学中涉及计算测量的内容,很多情况下要求数据的精确,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述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3、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

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三、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特别注重的是:

1、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

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不应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感知数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学习有用的数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人教版新课标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

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四篇:浅谈如何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

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

叶佳

[摘要] 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就如何让学生体会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数学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即: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可以引出数学;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从而揭示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关键词] 中职数学

生活化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部分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思维较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升入职专后,完全放弃了数学的学习。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数学成绩差,不学数学,肯定是教育的责任。面对这样的情况,只对学生说一些数学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类的道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意识到数学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轻松乐意地学习,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要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生活中引出数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1、 创设生活情景,感悟身边数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生活故事或话题,以聊天、讨论、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突破口或切入点,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排列数公式时,可选择一副扑克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借助它推导排列数公式。又例如,我们在学习集合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对话来引入它的概念(这是一个姑姑和6岁小侄儿的对话):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小男孩儿指指鼻子。“不对,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那是腮帮子呀!”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此时,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然后我们再给学生集合的定义: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给出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

2、 结合生活趣味,联想数学概念

中职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教材所呈现出的趣味性,教师如果能够利用他们身边所熟悉的例子导入,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研究,不仅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中取材,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1)利用新闻事件导入。如在讲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刚好美伊战争临近,上课时我就举了布什与萨达姆力量的不平衡引出不等式的定义。(2)利用偶然事件导入。如在讲角的定义时,刚好一个男生朝左后转同同学聊天,我就向这男生提问“你的后边、左边与右边都是女生,你刚才是左转还是右转?”这男生一发愣,其他同学也都集中到他身上,男生答“朝左边”。我说:“记住.你朝左转即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转,这叫角的正转,那么你如果转向右边的同学,就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这种转法叫角的负转。”以此引入新课的内容。(3)利用生活细节导入。比如:讲解“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原理时。以“固定一扇门为什么用一个插销两个合页”:学习“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原理时。人们判定四角方凳的四个脚是否平整.常用两根线对角相连,看是否相交来判断;学习“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则以学校的单杠为什么要两边各拉一根链条。且长度和定点根据单杠长度而确定引入课题。(4)运用幽默的语言强化记忆。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a=a 这类错误,我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来过渡即

2a2=a,并告诉学生:“要化简‘a’,先让a从家里(根号)里走到‘庭院’(绝对

2值符号里)。至于如何从庭院走出去,这要看a的‘体质’(正、负或0)体质健壮的(a0)直接出去,体质虚弱的(a<0)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以防感冒”。学生大笑,并在笑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内涵。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就能生动地把小课堂变成大课堂,把学生的思路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领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地应用。比如,在讲到立体几何中解三角形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现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宽广的天空、峻峭的高山、浩荡的河流、一排排高压电杆、一条条绵延的公路、一列火车在铁轨上飞奔„„。在欣赏这些壮丽山河的同时,教师立即利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提出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你知道这座山有多高吗?这条河有多宽吗?电线杆有多高吗?如果在这座山下开辟一条隧道,你知道隧道有多长吗?这些实际的问题如果要我们去解决,你们能完成吗?这时,学生又疑惑又振奋,充满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教师话头一转,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并不难,我们即将学习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以及解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就是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于是,教师紧接着展示一张又一张测量高山,测量河宽,测量电线杆高度,测量隧道长度的立体几何的示意图,根据地形地貌设计不同的三角形,在三角形中给出一些可以直接量出的数据(如边长、平面角、仰角、俯角等),让学生立即在课堂上根据示意图求出所要求的山高,河宽,电杆高度,隧道长度。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形式,活化了教材,使学生在巨大的生活领域里拓展思维空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效果,只有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如此生动、逼真、具有实效。

3、 师生共同合作,开展数学游戏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导入的方式,课堂很容易就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因此,在导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我在讲授完知识点后,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在校学习期间,各任课老师与你们的友好相处,共同进步,你们将拿什么留作永久的纪念呢?” 学生甲:“照张集体相。”其他同学众声附和“对”。 师:“好!我赞成。老师提个小小要求:5位科任老师想跟咱班的五位课代表照张相,你们利用所学排列组合知识,设计一些条件,然后求出各自条件下的所有的不同情况的种数。”接着老师出示问题如下:本班____个任课老师与各自的课代表排成一排照相,根据下列不同的条件,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学生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提出如下问题:

1、一排照相,英语课代表与体育老师必须站在中间(因为她们俩最高)。

2、排成一排照相,林老师与余老师必须站在中间(因为林老师是我们的校长而余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

3、师生各自站在一起。

4、5位学生必须排在一起

5、老师不能站在两头

6、5位学生必须相邻

7、每位教师和自己的课代表必须相邻

8、5位学生不相邻

9、师生相间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或带着问题走向同学与老师。这种教师投放问题源,学生产生问题链的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性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是培养直接从事某一职业或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因此,中职的数学教学应遵循够用与适用,并与专业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突出文化科的服务功能,要淡化理论,强化应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之更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1、 将数学引入生产实践,实现数学服务专业课

下面是我担任电子专业班数学教学,在学习函数的应用时,设计的一组应用题目: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和电器的使用,我们的专业更是常常要涉及到电子电器方面的使用维修问题,因此我们来看看函数是如何在这些方面使用的。

问题

1、电源电压为6V,请写出电阻R与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

2、已知某一电热水壶的电阻为49欧,请写出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

3、请试着根据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它两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之间的关系,写出LED发光二极管(2V 20Ma)的实际电压U与实际电流I、实际电压U与实际功率P之间的关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系式;

分析:确定一个函数的步骤:(1) 写出解析式(注意,一般自变量与函数在数学中用x与y表示,在具体的专业问题中,自变量与函数应使用专业中使用的符号,如电压应用U,电流用I,电阻用R等),其中未知系数用字母表示;(2) 把已知数据代入函数解析式,解方程(或方程组);(3) 解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系数" (4) 把求出的"待定系数"值回代原来的函数解析式,得到所求的函数;(5)数学问题的解向实际还原。

2、 从生活中提炼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学生从初步的感知,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以及应用的价值。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学习,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另外,在生活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以后,我要求学生就常接触到的手机上网收费问题,请学生们自己做一个调查并总结,然后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学生调查如下:

手机上网实行包月制度,有两种包月套餐,一种是每月6元,5M的流量上限;还有一种是每月15元,20M的流量上限。如果每个月超过包月套餐允许的流量范围,则每5K收费为0.02元。从而列出了手机上网费用y(元)与流量x(K)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6x51200.02(x-5120)y6x5120

515x20480根据列出的关系式,有一位学生就对照自己某月上网浏览了8M的流量,算出当月手机上网的费用为18.36元,因此采取第二种包月制度更划算。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总之,数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宪花

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9

2、程江平 2004.12

3、洪玲

4、卢晓云 董春华

中职数学“乐趣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江西教育报

2003.9 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源”研究

人教网

2007.10

第五篇: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摘 要: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恰恰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解决生活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教学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智力低下,学数学就显得格外困难。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抽象,同时也是最严密的科学门类之一,在弱智教育中,不仅有智障儿童难以很好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促进智障儿童发展的一面。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智障儿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中, 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实行生活化教学。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教学训练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知识, 提高他们实际生活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 尊重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教学情境生活化

智障儿童的发育较正常儿童来说发育的比较迟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较正常儿童都是很困难的。智障儿童心理和生理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他们表现的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需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迟缓等。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可能是动作,迟缓的目光,不清晰、不完整的语言等等。对外界的触觉很迟钝,有的还拒绝他人教导。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更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要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要符合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使智障儿童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如:在“数数”教学时,我们带智障儿童去观察他们熟悉的校园环境,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观察,他们说出了校园里有多少树、路灯、花坛等数学问题。这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 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是抽象枯燥的,但数学知识本身并不乏丰富的情趣因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激发弱智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智障儿童对数学学习无兴趣和被动状态。要改变智障儿童的这种学习状态,就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就成为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还原数学情趣,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传递。例如:我在教学一位数的加法时,我创设了生活教学情景:先请4位小朋友到前面做游戏,接着又请了一次是3位小朋友,以充满情趣的游戏形式引导

1 出:“4+3=7”,这样,同类游戏反复之后,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生活情景地创设使数学知识地学习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

三、 重视个体差异

智障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共同活动、共同学习。但由于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内容、进度、方法等均有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考虑智障儿童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智障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在生活化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好智障儿童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每个智障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分层目标。如:教“购物”时,A组智障儿童要知道物品的名称、作用,认清价格,会计算付钱找零等;B 组智障儿童只要弄清买什么东西, 会认手中的钱是多少;C 组智障儿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购买指定的东西。这样,根据个体差异,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达到自己的目标层。个别化教学并非一对一地教学,而是强调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施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式可以个别地教,也可以分组或集体教。因为智障学生个别差异较大,集体教学时间少些,个别辅导应该多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圆桌式辅导:教师、学生围在一起,教师、学生有说有笑地进行指导;也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根据智障儿童差异,将情况相近和相似智障儿童组织在一起进行分组。例如, 把操作比较困难、动作技能较的学生分成一组,集中学习后,让他们反复练习操作动作;有言语障碍的学生,教师在课上要给他们多提供说话和发言的机会。有几个属于轻度智障学生,理解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在学习定义、计算法则时,不让他们死记,先让他们解计算过程, 根据理解去记忆, 鼓励他们把意思说出来。这样,为各类智障儿童提供学习信息,个个参与、人人发展。

四、 注重数学教学运用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弱智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恰当的运用数学是数学生活的重要的价值。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空间中反复学习,在社会实践中重复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生认识元、角、分票值后,结合生活实际,模拟乘公共汽车,老师当售票员,学生当乘客,要求学生分层次买票: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票;B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拿钱买票。又模拟在商店里购物,老师当营业员,学生当顾客,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所需物品; B组学生拿好钱买指定物品。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数学课上学到了生活中实用的东西,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这是抓好智障儿童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能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要想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就应该从小做起,在低年级的数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每一个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培养智障儿童处理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生活的技能,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潘雅萍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化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1,2. [2] 黄丽琴 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J].教书育人,2006,11

2 [3] 董培红 浅淡中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方式[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注:允许编辑对论文进行调整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同学近视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同学聚会开场白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