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

2022-09-09

第一篇: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

国外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路径

在今年的“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要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而全球多个国家装配式住宅发展的成熟经验,也为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法国

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法国建筑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向大跨度发展,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

德国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发展最快的国家,直至近几年提出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的住宅来实施,这就需要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瑞典&丹麦

瑞典和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有大量企业开发了混凝土、板墙装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既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这种新建建筑比传统建筑的能耗有大幅度的下降。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故丹麦推行建筑工程化的途径实际上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使部件达到标准

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需求,所以丹麦建筑实现了多元化与标准化的和谐统一。

美国&加拿大

美国和加拿大均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和加拿大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

日本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在1990年的时候,他们采用部件化、工厂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多样化的需求。而且日本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从一开始就追求中高层住宅的配件化生产体系。这种生产体系能满足日本人口比较密集这么一个住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装配式住宅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同时也形成了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新加坡

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的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标准化以设计为核心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相互之间配套融合,装配率达到70%。

第二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我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紧紧围绕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天津实施,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发展建筑领域绿色供应链,推进建筑技术创新,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服务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市区两级和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各方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2.分区推进,逐步推广。充分发挥试点示范项目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政府投资项目和中心城区率先发展、取得突破,分阶段、分区域在全市统筹推进,稳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3.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4.产业支撑,创新驱动。积极培育综合性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加快形成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和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管理体制,推动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宅、绿色建筑联动发展。

(三)工作目标。

1.试点示范期(2017年底前)。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和5万平方米及以上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商品房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不低于总面积的30%;开展现代木结构试点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鼓励实施全装修;在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推进装配式建造;基本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能力基本满足装配式建筑建设需求。

2.试点推广期(2018至2020年)。新建的公共建筑具备条件的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和中新生态城商品住宅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全装修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3.普及推广期(2021至2025年)。全市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新建项目具备条件的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国有建设用地新建住宅实现全装修交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积极引导发展装配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和桥梁等建设工程具备条件的基本实现装配式建造。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发展规划。市建委组织编制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工作举措,研究确定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布局、重点发展区域、技术体系,以及各区域、各类新建项目的装配式建筑比例和住宅全装修要求等规划内容。各区要根据全市总体工作要求,结合辖区资源禀赋,研究确定本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技术和标准规范。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重点开展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技术、施工工法、评价检测、生产工艺、制造装备等技术研发,形成一批适应本市建设需要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加快推进成熟技术的市场化应用,鼓励社会团体、产业联盟和企业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标准。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检测、验收、维护等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建筑结构体系,完善部品部件的设计、生产、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编制通用设计标准图集、技术导则和产品设备手册、技术指南等。(市建委、市科委、市市场监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分类推进项目落地。各区应根据全市总体要求和辖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制定装配式建筑和住宅全装修项目年度建设计划,并落实到土地供应计划,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台账和动态监管服务机制。对应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建设部门应对项目策划方案提出装配式建筑比例、绿色建筑星级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建设要求,由规划部门纳入规划条件书或选址意见书,建设部门负责后期监管工作。国土房管部门应将装配式建筑等建设要求写入土地出让公告,并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中予以载明。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建设等部门应在项目审批、规划条件(选址)、土地供应、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和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落实装配式建筑和住宅全装修建设要求。(各区人民政府、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实施能力建设。重点培育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物业服务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骨干企业,鼓励大型设计、施工和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设计、生产、施工等全产业链,提升企业装配式建筑实施能力。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先导和统筹作用,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进设计、生产、施工、装饰装修和运维全过程统一BIM应用,实现全产业链数据共享;鼓励设计单位提高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等全过程技术集成和服务能力。鼓励施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完善施工工艺和工法,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构件安装、安全防护、质量检验的能力和水平。支持生产企业完善部品部件品种和规格,实现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推进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各区要有计划地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或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市建委、市国资委、市科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建筑全装修。大力倡导住宅全装修交付使用,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逐步提高全装修比例。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推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和协同施工,实现全装修交付;房地产开发项目鼓励实施装配化装修,推行菜单式装修方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推进整体厨卫、绿色轻质多功能复合墙体材料、绿色装修材料、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装修与墙体保温一体化等的规模化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设计-施工”(D-B)等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特点的组织机构和质量管控体系,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政府投资项目应带头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施工图审查、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建设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和采购的统一管理和融合发展。(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全装修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建设、监理单位或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取驻厂监造或首件验收等方式实施部品部件生产环节质量管控;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部品部件进场检验和施工安装过程质量检验等制度,严格施工质量安全管控。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执行“两书一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和永久性标牌)和项目负责人信息档案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质量的监管,加大进厂抽检力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大现场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鼓励装配式建筑、全装修建筑质量担保和保险制度。(市建委、市市场监管委、天津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培育产业队伍。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组织开展“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活动、高校专场招聘会等引才活动,吸引装配式建筑人才来津发展;深入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支持入选企业引进、培育装配式建筑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为引进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办理人才“绿卡”。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在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部门应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对接社会需求,强化装配式建筑相关教学要求,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加强装配式建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商务委、市建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政策支持

(一)强化科技创新扶持。将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纳入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征集指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市科委、市国税局、市建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行建筑面积奖励。装配式建筑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其建筑面积按照房产测绘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测算。建筑面积具体奖励办法由建设、国土房管、规划管理部门另行制定。(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市财政要从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奖励,滨海新区及各功能区、其他各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纳税人,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完善政府购买装配式建筑培训成果机制,将装配式建筑职业和技能培训纳入天津市年度职业市场需求程度及培训成本目录,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税局、市建委、市人力社保局、各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行业扶持。依法必须招标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项目,施工部位达到首层室内地坪标高且符合办理条件的,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对装配式建筑业绩突出的建筑企业,在资质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交通运输保障。对运输预制混凝土及钢构件等超大、超宽部品部件的运输车辆,在公路超限运输许可和交通保障方面给予支持。(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交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由市建委牵头组织各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天津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各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二)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强化业内交流和合作,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考核督查。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明确各区人民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年度工作责任。定期组织实施专项督查和指导,及时通报考核结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工作不力的实施问责,确保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顺利推进。

第三篇:关于北上广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文件精神,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争取引进一批国内装配式建筑先进企业来海南设立分支机构,更好地服务于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2018年3月27日至4月2日,我厅有关处室,海口、三亚市住建局,海南省设计院等相关企业人员共15人赴北京、上海、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开展装配式建筑调研活动。

一、 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走访了中建科技、北京住总等6家国内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2家生产基地,3个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项目和万科建研中心,并在上海住建委的组织下,同上海有关装配式建筑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设计、施工企业进行了专场座谈交流。通过考察调研,深入了解上述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企业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共同探讨交流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问题,以及部品部件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学习、总结了上述地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体会到企业在推进装配式建筑研发、示范项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积累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主要经验 1.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监管

①北京市和深圳市多措并举加强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监管。 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全过程管控的通知》,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有效衔接。包括明确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质量责任;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管控,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专家评审,加强预制混凝土构件进场验收,留存灌浆施工检查记录及影像资料,建立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安装首段验收制度;加强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环节质量管控。监理单位要对钢筋隐蔽验收、混凝土生产、混凝土浇筑、原材料检测、出厂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驻厂监造、旁站监理等。

深圳市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和《关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阶段技术认定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政策。一是明确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按现行技术认定的要求和流程。建设单位应当编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方案, 并由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专项审查。二是项目实施阶段,要求建设单位建立首批预制构件样板和首个装配式标准层结构联合验收制度。三是组织专家队伍提供技术服务。由建设主管部门或协会建立专家库,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四是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将监督抽检工作前移,采取进厂检查和飞行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工厂生产环节所涉及的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成品构件的监督检查力度。

②北京市和上海市正在推广保障房标准户型,降低装配式建筑推广难度。 北京市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标准化体系,发布了《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发布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预制装配式构件标准化技术要求》, 实现构件深化设计,构件生产、安装节点高度标准化。

③推行工程总承包,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在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实行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招投标环节明确建设单位发包内容和总承包单位的资质条件,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

2.企业层面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应用

北京住总、万科、碧桂园等企业依据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借鉴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技术,加强新技术、新体系的研发和应用。

①隔震技术研发与应用。北京住总创新的在一栋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中设臵基础隔震系统,是国内首例隔震技术与住宅产业化技术结合的实际工程,同时也给高地震设防地区(8度区)提供了一个实例。隔震垫技术采用全新柔性减震新概念,通过在基础与竖向构件之间安装隔震装臵以形成隔震结构体系,大大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这为我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海口是八度半抗震设防区,在海口及周边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减隔震尤其是隔震技术对我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有着积极意义,既减低了高地震设防烈度区高层建筑的设计难度,又满足了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②万科“5+1”建造技术体系。即5项建造体系(高精度工艺体系、干法施工体系、装配式施工体系、长效防渗漏体系和木塑体系)和1个施工方法(穿插施工法)。佛山万科美的西江悦项目全面应用了该体系,包括采用铝模施工、预制内墙板,装修采用地砖薄贴、PVC墙纸、集成厨卫体系。装修采用的木塑体系解决了对于防水、防潮的要求。其中,该项目10#楼、12#楼应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全现浇剪力墙体系,按深圳市装配率计算规则,标准层预制率为15.80%,装配率达到62.93%。

③碧桂园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SSGF以“Sci-tech科技创新”、“Safe&share安全共享”、“Green绿色可持续”、“Fine&fast优质高效”为四大核心理念,在局部装配的基础上结合浇筑结构优势,从工法、管理、技术和材料等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该体系主要包括附着式爬架、铝合金模板、全现浇混凝土外墙、高精度地面、楼层截水系统、预制内墙板、整体卫浴、高压水枪拉毛、自愈合防水、预制PC构件、PVC墙纸、全穿插施工等12项核心工艺。东莞沙田项目即采用了该体系。通过铝模及结构拉缝技术,实现全混凝土现浇外墙体系,主体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免除外墙二次结构和内外抹灰,实现结构自防水,减少外墙、窗边渗漏等质量隐患,提升了工程质量。

④上海隧道股份率先建立国内领先的预制框架剪力墙装配式住宅成套结构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装配式剪力墙底部螺栓连接技术,即在预制剪力墙板下部距离地面200高间隔300左右预留200x200预留洞,同时洞口下面留插钢筋的预留孔,安装时使楼板预留钢筋螺栓穿过预留孔,然后用螺母加钢垫片拧紧螺栓,使之形成整体,最后对预留洞进行灌浆处理。此施工方法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灌浆套筒连接相比施工速度快,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

⑤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与信息化管理。中建科技和北京住总两家企业拥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中建科技廊坊部品厂引进了两条德国安夫曼进口生产线,分别为双皮墙(叠合板)和内墙板生产线,具有全自动机械手、全自动转台等技术。北京住总国家产业化基地引进了板类自动化生产线和长线台座生产线,具有机械化浇筑、自动翻板、自动温控养护窑等技术。并通过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实现生产成本及时管控和PC构件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

⑥建筑与装修一体化。各地装配式建筑均推行全装修,装修与建筑、结构、机电设计同步一体化进行。将功能条件前臵,管线安装,墙面装饰,部品安装一次性完成到位,避免重复浪费。整体卫浴使用用新型复合材料在工厂通过大型模具模压成型,可在现场进行干法装配。通过标准化设计及规范化的高效率装配方式,可彻底解决卫生间渗漏问题,真正实现建筑的工业化。整体厨房和公共区域挂墙板墙面都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通过装配式施工方式拼装。此做法可取消传统湿作业和传统瓷砖墙面空鼓脱落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3.面临的问题

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和运行维护等生命周期内实施方式、技术标准体系的配套完善,还涉及监管程序、竣工验收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业务和工作流程再造,工作任务十分繁杂,需要各方责任主体有一个技术基础积累的过程。目前,北上广地区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适当调整了发展步伐,更加注重对装配式建筑的监管,值得我们借鉴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避免或解决。

①装配式建筑监管体系不健全。现有的行业监管体制主要与长期发展的现浇结构相互适应,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构件部件生产的监管边界不清,部门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措施不完善;现行招投标制度、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适合装配化施工特点的质量验收、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标准不健全;项目立项审批、行政监管等各个环节需要流程再造。

②技术储备不足。装配式建筑中的隔震、减震等关键性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各地发展装配式建筑时普遍倾向竖向承重结构采用现浇,横向构件采用预制,态度相对谨慎。再加上在推进初期,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不到位,囿于各市场主体都涉及到增加成本的现实问题,以及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方面的担忧,致使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工作十分艰难。

③装配式建筑人才缺乏、企业能力不足。目前,即使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前沿阵地上的北上广地区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生产、安装等各环节,依然存在全过程管理人才、安装操作人才、复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设计人才紧缺,严重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设计人员急需面临转型,应加强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为施工、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北上广仅有少数龙头企业如中建科技、北京住总、隧道股份具有从设计、生产到施工总承包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北上广地区政府已出台政策装配式建筑项目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单位应将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一并进行发包,部分采用由地产商牵头,多企业组建联合体,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组建联合体等形式参与总承包。

三、几点思考

1.以设计为核心,技术为主线,全过程管理

通过与企业座谈交流,企业普遍认为:装配式建筑容错能力弱,强调计划性,设计会对项目的成本、质量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需要以设计为核心,建立系统化、全过程的设计思维,把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后期运营与维护一体化。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大力推广全过程咨询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建科技首创“科研+设计+制造+采购+施工”一装配式建筑REMPC五化一体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打造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的服务模式,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优势,这一创新模式将在建筑业的伟大变革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北京住总发挥“集团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优势”,倾力打造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创新平台。

2.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而BIM技术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数字化虚拟,信息化描述各种系统要素,实现信息化协同设计、可视化装配,工程量信息的交互和节点连接模拟及检验等全新运用,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有效识别并管控危险源、环境因素,持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北京住总在设计阶段采用BIM三维辅助设计,每个构件都按要求进行三维建模,并导入BIM平台,再由构件厂、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施工。在构件进场、构件吊装、构件安装三个环节进行RFID扫描,实时录入BIM协同平台,同步更新状态,动态控制。

3.推广标准化、模数化设计理念

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北京住总在主编《北京市公租房设计导则》基础上,依据北京市公租房标准图集进行公租房产业化标准户型研发,将标准化户型进行模块组合,应用到了万科金域东郡公租房、金域缇香、长阳天地等项目。实施标准化设计,对保证房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以及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上海保障房项目设计采用模块化功能单元,主要房间统一为3米、3.3米和3.6米三种面宽,厨房、卫生间和楼梯统一模数。大幅减少了构件和模具规格,提高模具周转率,降低成本,缩短构件加工周期,也便于现场施工。

四、主要成果

1.探索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装配式建造体系

通过调研,我省商品住宅可借鉴万科佛山西江悦项目采用的“5+1”建造技术体系及碧桂园SSGF体系经验,即竖向结构采用铝模全现浇,解决地震高烈度设防要求及外墙渗漏问题;横向结构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阳台板、飘窗等构件,叠合楼板可以解决现浇楼板裂缝、及拆模周期长的问题;内隔墙采用预制内隔墙板,避免了现场砌筑墙体和抹灰,减少粉尘和水污染;瓷砖墙面、地面采用干法或薄贴法施工,可以增加房间净空30MM,同时可以减少现场的粉尘污染、减少现场用水量;集成墙面采用干挂板或壁纸,可以杜绝墙面开裂问题;集成厨卫系统,可以解决卫生间渗漏水、返臭等问题。该种建造体系竖向结构全现浇,能够大大提高安全、防水防渗漏性能,大量使用水平预制构件,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此外,叠合楼板吊装操作相对简单,工人精度要求不大,便于现有工人转型为产业化工人,也便于大面积推广。

我省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建议采用钢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体系适合异形建筑、大跨度建筑和长距离运输,按照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主体结构得分高。同时,推广钢结构减少了对沙、石的用料,有利于对海南生态资源保护。

2.引进了一批国内装配式建筑先进企业来海南投资设立分支机构

通过此次走访调研,中建科技、北京住总、上海城建、悉地国际、华阳国际等多家国内领先企业都表达了来海南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的意向。

中建科技已达成初步战略合作意向,拟协助海南筹建“住建部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协助筹备“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联盟”海南分盟,与本地政府投资平台和地方相关企业联合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园建设,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联合在海南培养设计、制造、建造等技术与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中建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计划与海南本地设计院联合展开设计方面的合作。中建集成房屋计划与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南海岛屿建筑的特色集成房屋。

上海城建集团旗下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希望联合当地装配式企业承接海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的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一体化,或相关工程的装配式技术咨询或施工指导等。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希望根据海南省各地区建筑工业化特点,承接政府示范工程,并在工程中总结并建立适应海南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通用构件库及相关软件。通过打造示范项目,配合建设方搭建项目标准规范体系,提供全过程的BIM设计,推进海南省建筑信息化(BIM)工作。上海城建物资公司希望为海南当地的预制构件厂提供技术支持或者转让技术,主要针对PC厂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厂区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提供设备选型咨询,在设备安装阶段协助验收,对人员进行培训。

华阳国际已经在海南设立了分支机构,在澄迈老城租用了800平米的办公场所,计划迁往海口发展,目前在海南参与了万科三亚保障房项目、华润石梅湾项目、中信神州半岛项目、亚龙湾项目、融创部分项目和恒大部分项目的设计咨询。计划将在一年左右将分支机构规模发展到100人。 此外,北京住总计划在海南建立住宅产业化基地,并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打通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悉地国际表示将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为海南装配式建筑提供设计及全过程咨询服务。

五、意见建议

1.积极引导预制构件厂的合理布局

随着海南省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各项利好政策落地,装配式建筑项目大规模落地,行业单位信心大幅提振,预制构件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尽快出台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各市县要制定地方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及时发布建设计划,引导预制构件厂产能布局,确保本省预制构件市场供需平衡。指导各市县加快解决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困难.对涉及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程序、主动服务,尽快解决项目落地问题,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2.健全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把关机制

尽快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审核把关机制,从省级层面尽快出台装配式建筑审查技术要点,从源头做好风险把控。在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编制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率计算书及实施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对装配率计算书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重点审查主体结构安全、防水性能和关键流程。在施工阶段的第一层标准层施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实地巡察,重点检查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3.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监管

尽快出台装配式建筑在招投标、图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在招投标环节必须采用EPC工程总包模式,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推广全过程咨询,明确总承包企业主体责任,从设计源头把关,中间过程管控,后期分段验收。

4.做好“引进来”企业的后续配套服务

积极引进国内有资金实力的研发、设计、施工等企业来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采用一对一服务方式,做好引进来企业的后续配套服务,牵线搭桥,协助寻找上下游配套企业,鼓励企业发掘潜在市场空间,加大投资。鼓励“引进来”企业联合海建集团、省设计院等本地企业,组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形成较为密切的产业集团或产业联盟,合力共推行业发展。

5.培养装配式建筑各领域人才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学校、培训机构以强化设计人才为突破口,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强对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产业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的跟踪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学校、培训机构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健全装配式建筑工人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制度,将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纳入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范围。鼓励企业自主培育和吸收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构件装配工、灌浆工、预埋工,建立稳定的自有装配式建筑工人队伍,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6.引导推动海南省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户型设计

全面推行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提高标准化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研究编制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和预制装配式构件标准化图集要求,实施住宅产业化,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引导大企业整合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商品房标准化户型,对标准化户型进行模数组合,提高标准化构件使用率,便于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

7.结合海南实际推广可复制的建造体系

海南省装配式建筑起步晚,基础差。沿海地区高腐蚀,台风暴雨多,建筑物防水防腐性能要求高,海口地区又属于8度半抗震设防。在海南推行装配式建筑既要考虑主体结构安全,整体隔震减震、防水防腐性能,又要提升装配率,满足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海南目前发展情况,重点推广叠合板、阳台板、楼梯、空调板等水平预制构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我省装配式建造体系推广,确保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4月16日

第四篇:201609 广西关于印发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建筑产业是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贡献度高的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安民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区建筑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但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及生产效率、科技含量、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建筑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重大。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促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绿色建筑为方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消化社会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推动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⒈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重视市场对建筑质量、性能、功能等的品质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科研等产业链各有关单位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营

— 1 — 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市场机制下良性健康发展。

⒉ 积极引进、创新实施。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和推广使用先进成熟的既有成果。同时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应用,提高建筑业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率,推动建筑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⒊ 示范带动、有序推进。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中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基地和项目建设。重点选择政府主导投资项目作为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产业化成套部品部件及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建设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引导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⒈ 试点示范期(2016—2018年)。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标准、造价定额和监督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系统性产业政策环境和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标准技术体系、造价定额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评价体系。到2018年底,培育2—3个自治区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初步建成2—3个自治区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综合试点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8%以上,城市建成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其他设区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均取得一定突破。

⒉ 推广发展期(2019年—2025年)。进一步完善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建造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创建1—2个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培育3—5个自治区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建成3—5个自治区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到2020年底,综合试点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城市建成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20%以上,新建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20%以上;其他设区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以上,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10%以上,新建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 — 2 — 到10%以上。到2025年底,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30%。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纲要》。各设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并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相关规划紧密结合,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合理确定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布局,统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先行先试城市(南宁、柳州市)在2016年底前要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政策。

(二)建立完善标准体系。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和钢结构为重点,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设计、生产、装配式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维护、评价认定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导则、指南和图集,构建部品与建筑结构相统一的模数协调系统,健全工程造价和定额体系,提高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水平,加快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新建住宅全装修技术和质量验收标准,完善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要点,确保质量和品质。

(三)培育市场实施主体。引进区外建筑产业现代化优势企业,吸收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区内相关建筑业企业发展。扶持一批社会信誉度高、创新科技实力强的区内优势企业,支持引导区内建筑业企业整合优化产业资源,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发展,研究和建立企业自主的技术体系和建造工法。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培育一批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具备技术研发、设计、生产、施工高水平的企业。发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发展一批利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进行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开发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培育一批熟练掌握建筑产业现代化核心技术的设计企业,提升标准化设计水平。壮大一批住宅部品生产企业,鼓励大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传统建材企业向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鼓励成立包括开发、科研、设计、部品部件生产、物流配送、施工、运营维护以及质量监管等在内的产业联盟,

— 3 — 实现“政、产、学、研”融合互动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将新型建筑材料纳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创建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推广和示范基地,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预制和装配技术,重点开发研究装配式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体系、填充体系、部品体系及其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适用于内外墙的集保温、隔热、承重一体化复合多功能砌块,以及利废节能轻质内隔墙板、外墙板和复合墙板,提高技术集成水平。培养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团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设计、施工等企业,围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全装修的先进适用技术、工法工艺和产品开展科研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材料、关键节点连接、钢结构防火防腐、抗震等核心技术,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成果转化和技术集成水平。

(五)健全监管服务体系。完善新兴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部品生产企业资质标准和审查制度。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定期公布贴近市场实际的工程造价指数指标。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监管,强化装配式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建筑项目设计、部品制造、施工和运营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制定完善适合装配化施工特点的质量验收、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标准,对超出现行标准的结构体系安全性实行专家审查论证制度。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完善质量追偿机制。

(六)推广应用钢铝结构建筑。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优先采用钢结构。市政桥梁、轨道交通、交通枢纽、公交站台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在方案设计比选中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在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的应用。鼓励采用钢结构方案对现有公共建筑进行加固,采取试点示范方式推动钢结构住宅小区建设。科学合理提高建筑工程用钢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积极推广叠层钢板、钢筋笆网等可周转、绿色环保的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材料。大力推广铝合金模板,积极推广全铝结构和构件应用。

— 4 —

(七)推进住宅全装修。倡导工业化装修方式,实施土建和装修一体化,鼓励采用菜单式集体委托方式进行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现代化装修相统一。引导房地产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全装修住宅的市场供应比重。推进商品住房全装修,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实行一次性装修到位,在交付使用时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装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逐步淘汰下沉式卫生间等落后构造方式。

(八)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大力推广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管理,加快编制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工程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制定满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招标和合同示范文本,出台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服务和预算定额。大力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三、政策支持

(一)提供用地支持。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和基地建设纳入相关规划,由自治区和各地按照“分级管理、分级保障”原则,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各地要根据发展目标要求,加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的用地保障,对主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且预制装配率达到30%的商品住房项目(含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下同)优先保障用地。对确定为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和实施住宅全装修的项目,应在项目土地出让公告中予以明确,并将预制装配率、住宅全装修等内容列入土地出让和设计施工招标条件。

(二)加大财政支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等国有投资项目,建造增量成本纳入建设成本。发挥我区建筑节能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引导作用,优先支持主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方式且预制装配率达到30%的商品住房项目、非住宅商品房项目绿色建筑、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项目。争取自治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优化自治区科技创新项目在建筑领域的布局,鼓励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为重点攻关方向的工程(重点)实

— 5 — 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编制工作,对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编制的标准化技术机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和高校给予资金支持。鼓励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将符合条件的发明专利成果转化项目纳入自治区有关科技计划予以统筹支持。

(三)加大金融支持。对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基地、项目及从事技术研发等工作且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合理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对购买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或全装修住房且属于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按照住房信贷政策积极给予支持,落实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政策,合理降低置业成本。

(四)落实税费优惠。对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的企业,符合条件的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成品住房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实际装修成本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的优质诚信企业,在收取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时,各地可施行相应的减免政策。

(五)优化市场环境。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优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环境。在保障性住房等国有投资项目中明确一定比例的项目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对主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方式且预制装配率达到30%的商品住房项目,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审批时,依据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其外墙预制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面积,但不超过该栋住宅地上建筑面积的3%。报建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可以采用平方米包干价方式确定工程总造价预算进行施工图合同备案。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施工进度达到正负零,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工程。

(六)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高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适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展多层次建筑产业现代化知识培训,提高行业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依托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建筑业企业和实训基地培育紧缺技能人才,持续开展 — 6 — 专业技术人才再教育。强化岗位建设,深入实施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统一考核评价工作。建立有利于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扶持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着力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七)加强行业引导。在各类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的评选、评优、国家绿色建筑、康居示范工程、广厦奖项目以及各级政府质量奖等申报中,优先考虑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企业和项目。在建设领域企业综合实力排序中,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具备建筑产业现代化条件的企业,优先安排国有投资项目进行试点。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自治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自治区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金融办等部门参加。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及时总结前期推进工作情况,解决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明确下一阶段推进工作的重点任务。

(二)强化技术指导。由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负责标准编制、项目评审、技术论证、性能认定等方面的技术把关和服务指导。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按照相应权限及程序,负责对除需要国家、自治区专项技术审查和论证以外的本地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作为项目享受各项优惠激励政策的主要依据。

(三)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的监督管理,对已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但未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的项目,责令建设单位退回或补交相关资金,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并记入企业诚信档案。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公众更全面了解建筑产业现代

— 7 — 化对提升建筑品质、宜居水平、环境质量的作用,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认同度,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8 —

第五篇:装配式建筑学习总结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前景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前景

2017年11月20日,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樊长林博士为我校教师做了关于“土木工程发展专业建设探究”的讲座,尤其对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于是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最近10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住宅体系,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并且,在住宅技术研发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配套技术的整合正式装配式住宅推广的关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过程仍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的建造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它颠覆传统建筑方式最终占据建筑业主场阵地的主要原因。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有很多:

1、设计形式多样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 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2、功能现代化

(1)节能:外墙设有保温层,极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 (2)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3) 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4) 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

3、制造标准统一

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可以轻易做到这点。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

4、时间最优化

预制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对工期有更高的可预测性。预制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5、技术可持续化

尽管在建造过程中,使用集成构件早已经被提上了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的议程,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和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发生交叉。如今,人们已意识到建筑垃圾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在诸如木材加工、砌砖、粉刷和装饰的过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没有集成装配的过程,也会产生多余而造成浪费,这种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份额巨大。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是大众化的产品。而在我国,到2010年前后,在设计、功能、生产、安装等方面也能够生产上述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例如,一位需要购买房屋的顾客,走进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装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并且现在一批国内大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推广装配式住宅,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来,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预制装配式建筑大到整体空间布局,小到建筑细部的每一个预制构件,将建筑群与环境雕琢的如此细腻。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向工业化发达国家学习的起步阶段,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环节的技术是实践过程中首要攻克的难题,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环境、功能及美观等建筑设计方面的因素并无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建设量极大时间又非常集中,建筑工业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目前在预制建筑在住宅的发展上有了一些新气象,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和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公共建筑开始在各个城市中不断出现,很多建筑由于功能和形式的需求采用了异形的结构形式,无法用传统的建造方法实现,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预制构件装配的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务员申论真题答案下一篇:公务员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