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技术论文范文

2024-03-17

国外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服务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案例教学模式未能贯彻、师生间沟通甚少、教材建设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及师资缺乏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师生间交流、合理编写课程教材、重视实训环节、师资建设等建议,期望在高职高专《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服务营销 高职高专 市场营销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服务营销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该课程的开设适应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和实体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成为市场竞争焦点的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服务营销教学中存在案例教学模式未能贯彻、师生间沟通甚少、教材建设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及师资缺乏等诸多问题,已影响到服务营销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对服务营销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

1 服务营销先修课程未能发挥衔接作用。一般来讲,服务营销的先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必修课。但是,从服务营销的理论体系看,除了沿袭传统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以外,还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和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理论和知识面远远超越了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范围。许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障碍,难以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2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甚少。难以将案例教学模式贯彻好。服务营销这门课程是适应现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服务营销》课程涉及理论和知识面较多,加上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少,在采用案例教学法上投鼠忌器,未能将案例教学法贯彻到底。还有部分教师干脆放弃了在服务营销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模式,重走“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旧路,以致教学效果无法提高。由此可见,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大大影响了服务营销案例教学模式的贯彻,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服务营销教材建设滞后。目前,高职高专的服务营销教材主要由本科教材与国外教材改编而成,其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和系统,但又过于理论化,实践性不强。例如,服务营销中服务需求预测与服务能力管理等方面涉及预测、统计、决策支持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但许多高职高专的服务营销教材对这类实用性较强的定量决策模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删减和忽略。另外,高职高专的服务营销教材中出现较多国外案例。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案例中表达的思想与观点,不能更好地融入服务营销的教学过程。

4 服务营销实训教学环节薄弱,难以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服务营销实训教学是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训提高对服务营销领域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实训条件考察,实训教学基本建设薄弱,更多的服务营销实践教学项目未能纳入实训教学内容,难以形成一套与服务营销教学相适应的实训教学体系,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二、高职高专《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 合理调整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服务营销先修课程未能发挥衔接作用的问题,应该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予以调整。在开设服务营销课程的前期,有计划地增设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转管理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技能,为他们学好《服务营销》这门课程夯实基础。

2 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在服务营销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案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性、启发性和个性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全面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掌握知识程度的基础上,作为服务营销的任课教师,除了要明确高职高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以外,还要熟悉教材、备好课,更需要通过交心、笔谈、座谈、课堂互动、一起参加文体活动等多种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与指导。同时根据相互交流的信息合理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将案例教学模式完全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

3 合理编写服务营销课程教材,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教材要体现着高等职业教学特色和教学改革成果,也应适应高职高专教学需要。就目前服务营销教材存在的问题来看,有必要重新进行组织编写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编写服务营销教材,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认真做好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分析、取舍、强化和削弱等编写工作,突出服务营销教材的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另外,应积极鼓励和组织编写教材的教师深入企业和市场进行调研,将其科研成果反映在教材当中。这样不仅有力地提高了服务营销教材的质量,还有助于学生们在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对本土化案例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服务营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 重视实训环节,提高服务营销教学质量。服务营销实训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提高其教学质量,有必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教学,加快校内实训教学基本建设,组织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通过调查与论证,尽快将服务营销实践教学项目纳入实训教学内容,并制定服务营销实训质量评价体系;二是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让他们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实现学习与实践紧密对接,从而提高服务营销的课程教学质量。

5 加快高职高专院校营销专业师资建设,推动专业发展。就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应该将师资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训上,笔者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新教师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老年教师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年轻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和教授方法,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要有计划安排年轻教师下企业、基层和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把行业发展动态、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反映到课堂教学上,促进年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成功转化:再次,积极鼓励教师在学历、职称、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行业培训等方面自我提升。并聘请一些在营销方面实践丰富的兼职老师,改变现时“双师”型教师不足的局面。

国外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设计管理是海外EPC项目管理中的基础环节,与采购、施工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随着海外项目管理难度的加大,总承包商应加强对设计管理的重视。目前我国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设计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设计管理风险。

关键词:设计管理;EPC总承包商;项目管理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in the EPC project

Feng Yandong Xie Zhoufeng Yu Hanhua

(China Sinogy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td ,Shanghai 200061)

0.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创新的承包模式不断涌现。将设计、采购、施工融为一体的EPC承包模式以其便于管理、建设周期缩短、合作关系单一、投资风险降低等优势备受业主及承包商的青睐,近些年来发展成为海外项目承包的主流承包模式。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等政策条文的出台更是加快了海外EPC总承包模式的迅速发展。海外EPC管理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后来随着其不断发展成熟,逐渐推广至电力、冶金、通讯等领域。这些领域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更高,设备采购量大,管理难度加大,投资风险高,因而对于总承包商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对于海外EPC项目管理而言,设计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是项目采购和施工的依据。为了更加有效的做好设计管理,充分发挥EPC项目管理的优势,本文重点对海外EPC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进行研究。

1.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海外EPC项目管理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设计阶段。EPC项目管理中,要根据设计标准和规范提供一份详尽、准确的物资设备采购清单,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计划提供设计图纸和方案,以保障项目设施设备采购及施工的顺利开展,尽可能缩短项目周期。第二、采购阶段。采购人员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反馈设施设备信息给项目设计人员,从而便于设计人员结合最新市场信息与设计要求设计出更加优化的施工方案,为项目节约成本。第三、施工阶段。施工方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又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确保设计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根据施工的进度要求将物资采购计划反馈给采购人员,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要将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要充分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搭接。设计管理在整个海外EPC项目管理中起到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要做好与采购方及施工方的联系,根据反馈的进行进行实时调整,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图一 海外EPC项目管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2.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内涵

在海外EPC项目管理模式下,设计对采购、施工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设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海外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实施进程。

从内容上进行区分,设计管理需要考虑设计投资、设计质量、设计进度等多个方面因素,如图二所示。

图二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内容

从进程上进行区分,根据海外EPC项目的运行过程,可将设计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投标议标阶段,二是具体实施阶段,三是投产试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设计重点不同,却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EPC总承包商既要分清每个阶段设计工作的不同重点所在,同时又要牢牢树立全局观念,将项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与整个项目的目标与设计理念相结合。

前期投标议标阶段,需要EPC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者们根据项目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在充分理解业主需求的基础上,收集相关项目资料,制定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阶段,设计管理的重点是在保障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控制各项成本,缩短工期。因而海外EPC项目的设计管理者们要严格把控设计的各个环节,严格审查各设计分包商提交的图样,降低设计风险,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设计质量。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关联,需要相互配合,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管理还要积极配合采购及施工工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做好技术支持工作。投产试运阶段是EPC项目设计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EPC总承包商要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及移交。该阶段项目设计管理者需要准备及审核各项竣工文件和操作手册,对试运行阶段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3.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业主要求与设计标准冲突

在进行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业主方的要求、项目所在国的技术文件及政府政策要求、合同的具体条款、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以及海外的人文、地理、宗教等方方面面。与其中一项发生冲突都会影响项目实施的进程,因而在进行项目设计管理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规避风险。在项目设计管理中,业主的要求与设计标准规范是进行设计的依据,目前海外EPC项目中,大部分业主采用的是偏欧美的设计规范要求,而我国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导致设计图纸及文件与业主的要求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3.2设计管理与采购、施工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在进行海外项目管理时,往往采用分包商进行设计及施工,这时候良好的沟通便显得更加重要。一旦沟通出现脱节,就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损失。海外EPC项目管理方强调设计文件的可施工性,而设计管理人员可能更加追求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严苛性,这就需要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施工分包商总是希望通过扩大设计量来提高工程款,而设计管理的依据是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量,从这一点上来讲,二者存在着矛盾。因而需要通过合同规定加以约束,并进行施工监督。海外EPC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管理往往存在与采购、施工管理脱节的地方。设计的图纸跟不上最新的市场要求,不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导致工期拖延的现象多半与沟通不畅有关。

4. 完善EPC项目设计管理体系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设计管理的前期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一方面通过合同来对双方权利、义务进行约束。合同中要对业主、监理工程师、审计的义务进行规定;另一方面,要通过前期谈判,获取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前期谈判的成功与否为后面工程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谈判向对方阐释我方设计方案的优势所在,在谈判过程中对方提出的问题也是日后在进行设计管理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规避设计风险。项目管理前期充分的现场调研至关重要,包括对现场情况、地质勘探等情况的调研,可以在谈判时做到心中有底。

4.2加强沟通

海外EPC项目涉及到EPC总承包方、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多个利益主体,加强与各利益主体的沟通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海外EPC项目管理总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保障业主要求与设计标准规范相一致。因而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准确理解其要求,对于设计管理及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都至关重要。与业主方经常打交道的商务人员要在私下加强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沟通交流,加强其对我国技术标准的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此同时,海外EPC项目总承包方及设计单位要仔细研究合同及国外技术标准、规范,并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政策法规、设计习惯及标准规范、类似工程情况、当地常用标准、风土人情等,为在与业主进行良好沟通奠定基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加强与现场施工单位的沟通,加强对现场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对于现场提出的技术问题及疑问应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问题解决及技术指导,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设计方案与施工方、业主意见发生冲突时,现场设计管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可行的改进意见要及时采纳,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4.3树立全局观念

海外EPC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到设计、采购、施工的方方面面,因而要树立全局观念,从进行前期准备、方案设计、审查到技术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都要具有计划性。要具有分析问题、选择目标、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及实施方案的逻辑思维。要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工程学、计算机学等多个专业进行系统研究。将设计理念、专业知识及施工进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和完成。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项目造价、降低管理风险,减少过程纠纷。树立全局观念,将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视为一体,加强有效沟通,从而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4.4可持续的设计过程

设计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调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设计管理包括企业的管理设计与技术设计。管理层面上,如何为企业招聘并保有有效地设计资源,保持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企业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的重心所在。设计层面上,要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为设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组织学习,保证员工可以掌握到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可持续的设计管理,还必须树立协同管理的理念,设计部门、采购部门与施工部门要相互协作,实现信息的共享,保证设计、采购、施工的全过程实现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信息化与集成化。通过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设计审计监督制度,对设计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可以为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5. 结语

海外EPC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海外EPC工程项目管理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海外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是项目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海外EPC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收益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而项目设计管理的水平对于整个工期的进程、成本及质量控制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重视,提升设计管理水平,树立全局意识。不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还要加强与采购、施工阶段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纳兵,陈晓霞.基于总承包商角度水电工程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180-181

[2]马铁山,那炎.我国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2013,44(3):258-259

[3]张崇宏.EPC承包模式下施工阶段设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运工程,2011(11):156-159

[4]苏绍坚.核电项目EPC模式下总包方的设计管理[J]中国核电,2013,6(2):173-176

[5]阎善超.EPC模式下的工程设计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11):77-79

[6]阎善超.EPC承包模式下可持续设计管理[J]基建优化,2006,27(1):76-78

作者信息:

国外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介绍了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根据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及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21世纪,文化产业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而且文化产业本身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比重,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30%以上,每年达到4万多亿美元。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9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

2.文化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场化融资、工业化生产、商业化营销和大众化消费的产业体系。在融资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与投资人通过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在生产上,发达国家很早就把文化产业列为以版权为基础的制造业,文化产业的生产与其他商品的生产并无区别。在营销上,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品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作,控制发行出版机构、电影院、经纪人等营销渠道。在消费上,发达国家把文化产品定位于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注意培养比较成熟的消费群体。

3.以本国优势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争夺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并以此為龙头,加强在文化市场的争夺,以全面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例如,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注重引导摇滚乐的发展,英国大力开发本国的流行音乐,意大利的时装行业已经成为销售额高达800亿的巨大产业。

4.文化产业趋向混合经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媒体集团纷纷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扩张或重新组合,加快了一体化、集团化、规模化步伐,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庞大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巨无霸”。据统计,以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等为代表的全球50家跨国文化娱乐公司,已经占据当今95%的国家文化市场。

二、国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1.欧美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主要在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成功运作。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附于发达的经济。但这只意味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在产业化中如何发展自身的文化,在全球一体化中立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尚需要各个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制定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政策,各国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英国政府为促进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政府强调文化艺术产品面向大众,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并且,提高对文化艺术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强调必须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二,制定和完善文化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欧美各国依据本国的特点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美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依据此法,美国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这一立法保证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联邦政府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加拿大强调用法律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管理。在文化领域不同的方面,政府均制定相关的法律,如《国家图书馆法》、《国家艺术中心法》、《文化财产进出口控制法》、《公共档案法》、《加拿大多元文化法》、《艺术家地位法》等。这些法规自颁布至今并无大的变更,有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加拿大健全和完善的文化法规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管理文化产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第三,多渠道的融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欧美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采取了多渠道的融资途径。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大都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英国政府拓宽文化经费筹措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中的商业赞助闻名世界。通过赞助形式表现出来的商业参与文化活动,正成为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筹集资金的方式。澳大利亚政府1991年出台了文化组织登记制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向这些己登记的文化组织提供赞助,可免相应数额的收入所得税。澳大利亚政府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澳大利亚人文基金会)为企业和文化机构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咨询,出版期刊宣传和指导,实施有关减免税政策。

2.亚洲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亚洲各国在发展本土文化产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大都制定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和优惠的产业政策,来规划和扶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制定相关的保护性政策。

日本政府的主管部门,包括文部科技省、文化厅、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国土交通省以及各地方自治体,都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方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就是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该法明确保护各类著作物的作者权利,以及相关邻接权的保护。在公正使用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作者的各种权利,以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韩国为发其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韩国政府还在组织上采取一系列措施:1998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支公司,将韩文翻译为外语,几乎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

第二,多渠道为文化产业融资。

在日本,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多依赖于企业、公司的参与和资金赞助。企业也常常通过支援文化艺术协议会来参与文化活动。韩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韩国加大文化产业预算,近年来文化事业财政预算不断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3年达1兆1637亿韩元。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文化产业事业费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各投入1700亿、1870亿、1430亿韩元。国家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广播发展基金、出版基金等。与此同时,韩国动员社会,采取民间共同融投资的运作方式。

第三,采取得力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文化主题年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众多的来自国外的艺术演出和美术及文物展览等,一方面向来参观的国外人士推荐本国文化,另一方面赚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还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为本国文化产业注入活力。韩国则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集中力量开发名牌品牌,为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韩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韩国还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近年来与其他国家共同制作的产品逐渐增多,主要目的是解决资金不足,学习先进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第四,积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韩国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建立起了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文化产业振兴院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二是加强院校培养;三是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四是加强专业资格培训;五是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三、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江苏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起到了重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支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和兴盛。

发达国家因為国情的不同,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和途径也不同。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它的宏观战略方面。美国政府极力帮助本国的文化产业向其他国家扩张。美国政府利用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力推广所谓的自由经济,阻碍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产业实施的保护性政策,其目的就是为美国文化进入世界各国扫除障碍。英国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要求政府为支持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做积极努力。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支持。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明确地将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制定了与特定领域相关的政策法令,如制定电子游戏产业的相关政策法令,修改与之相关的声音、录像、电子游戏产品的法令等。从这些国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和途径来看,政府所支持的,正是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而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地位。

发达国家政府特别是韩国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给我国一个很好的启示: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最好方式,是从国际市场的长远发展出发,以一个能够立足国际文化市场的产业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支持这个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2.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给予文化产业资助,州、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但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吸引的社会资助主要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同时,美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英国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实际投资。英国为拓宽文化经营筹措资金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建设。韩国政府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韩国还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于1997年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

3.走集团化道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欧美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巨头都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包括占领全球电影市场50%以上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都是由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创造的。文化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能促进企业迅速成长,而且能不断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4.培养特色文化产业

发达国家竞相采用当代文化成果,千方百计保护本国民族文化产业和利益,大力发展符合本国实际、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及其产业,如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美国2003年的票房收入为9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60%的市场份额。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的年总产值己逾1兆亿日元,成为日本排名第六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网络游戏是韩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其文化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00年韩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00亿韩元,目前占据了亚太市场的半壁江山。

5.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产业特别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一大批真正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产业繁荣的根本保证。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2000-2005年,韩国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重点抓住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韩国还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进入美国,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始终走在世界领先行列。

四、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江苏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国外发达国家给我省的经验启示,要求我们在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加快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当前要解决宏观管理上政出多门,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办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在继续办文化,行业指导和管理比较薄弱,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严重,文化市场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

要努力营造适合于我省产业文化发展的政策、市场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封闭或用行政手段保护中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做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大打击违法经营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努力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健我省文化产业化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为文化产业化合理化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系统。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研究新情况,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化政策,构建符合我省文化省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化政策系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管理经济。文化产业化涵盖面广,牵涉到众多业务主管部门,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系统的“文化产业法”,是极不利于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文化产业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公司性质,它既要按照《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基本法规运作,又要遵循其自身运行规律和文化市场需求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建立法律屏障外,应当在法规、政策支撑方面下大力气做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文化产业化法规、政策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化的蓬勃发展。比如,文化企业用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问题,若不考虑文化产业化的特殊性而与其他产业同等对待,势必迫使文化产业化淡化思想认识、教育、审美等内在功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就会造成没有文化理性、科學理性、审美理性的利润争夺和文化衰落,违背了发展文化产业化的根本目的。

(二)抓住根本,实现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

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在于把握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使其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思考和规划,稳步有序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益文化事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要理顺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要改革政府投入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转变对公益性文化的投入方式,对职能范围内的公益性文化项目等,可以执行政府采购制,事业单位通过竞标方式获得项目资金。改革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单位领导实行聘任制,内部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合同化管理。要改革分配机制,成绩实效与工资挂钩,按岗顶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着力推动自身的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要解放思想,立足省情,审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发展战略。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江苏省文化产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做好创意“加减乘除”改革方程式。加,加大资金投入。减,减轻企业负担。乘,让资金发挥“乘数效应”。各地普遍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募集和引入创投基金。除,坚持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聚。目前,江苏一批骨干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杆标。今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相关信息来自中国记协网)

(三)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关键。要培养文化消费市场必须进行文化消费的引导,具体应通过扩大消费人群,提升消费品味,扩展消费途径

1.扩大消费人群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增加文化产业消费者的数量,这样才能壮大文化产业,进而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扩大消费人群的前提是稳定基本消费人群,进而扩大一般消费人群,稳步推进。对于一般的文化产业来说,文化消费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的人,文化需求的强烈程度又很大差距。开拓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对文化素养较高且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要满足其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和有助于自我发展完善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于这个群体主要以提供精品化、形象化水平较高、档次较高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于文化素养较低而收入较高的人,重点加强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引导,引导居民加大消费比重,从而扩大文化产品需求总量,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稳定增长的动力;对于中低收入的社会大众来说,因为经济收入的限制,难以承受文化高昂的文化产品,只能定位于价格适中的底端产品。针对这一群体,主要以具有一定品牌和一定包装的文化产品为主体,实行低价和薄利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2.提升消费品味

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大众内在的深层的人文素质。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目的仍在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历史悠久的江苏,传统文化仍然在我省人们的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所以把文化建设的目的放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上就更迫切了。只有培养了我省人民一定水平的文化素质和消费品味,才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持久的动力。首先,最主要的还是要着力于我省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坚决打击腐朽文化的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中要设计出便于操作的文化素质改革的具体方案。其次,利用现代文化,激发我省人民更高品位的文化追求。最后,應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品味。

3.拓展消费途径

我省应该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拓展消费途径。文化产业各门类,特别是音像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等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产业,要以高新技术来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支持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民族特色和江苏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先进产品的差距。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大高新科技文化产业普及度

1.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具有信号接收受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影响小,节目传输容量大,节目信号质量高,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费用低,维护省,可开展公众服务信息业务和个性化业务等特点。地面数字电视将最终实现电视终端从“到户”至“到人”的革命性转变。特别要指出的是,江苏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有利于解决我省广播电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推进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加快推进江苏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江苏,依托全省数字电视网络可以搭建数字电视电子政务系统和应急调度指挥系统;有利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打造江苏数字电视产业链,推进广播影视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乃至服务性产业的主力军。

2.全面推进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简称CMMB)在江苏的发展

CMMB具有高覆盖率、低成本、高质量、易接收、可移动、便携带、服务广等优势,是通讯方式以外的以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我省将以国家大力推进CMMB业务为契机,结合江苏省情,全省统一联动,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产业化运作,全面推进我省CMMB业务的发展,全省网络覆盖拟分四步完成,力争2009年完成我省的覆盖任务,CMMB网络基本建成。在完成全省覆盖工作的同时,各市建设CMMB精品网,增加发射站点数量,组建单频网。

3.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及门户网站实体

我国拥有近3亿的互联网用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经突破2亿,30岁以下的年轻人约占75%。从一定意义上讲,做好了新媒体发展,就满足了年轻一代需求,就赢得了未来。我省广电媒体要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做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实体,大力促进广播影视节目传播渠道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使新媒体成为江苏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亮点。

4.积极发展高清电视

当前,我省高清电视发展主要任务有:一是大力加强高清节目制作。这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储备,注重培养高清节目制作人才,为高清频道的开办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统筹规划,从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入手,逐步开办专门的高清频道。统筹地面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推动高清电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千家万户。三是积极引导推动接收终端的发展。

国外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外文学 本土文化 影响

一 国外文学对中国文化影响的特点

由于国外文学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传记、杂文等形式,所以对于其造成影响的范围就需要必要的界定。虽然现在我国的翻译水平相对有所提升,培养了大批的翻译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稀缺的,这就决定了国外文学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上。由于这些文学作品最早被认知,并经过了文化过渡期和文化接受期,因此最有可能对本土文化造成相对稳定的影响,进而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思考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国外文学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

1 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人们的温饱尚不足以得到满足,这就使得文学文化的发展相对闭塞,没有良好的土壤进行孕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高考制度的逐步恢复,大量的知识分子开始对我国的文化事业进行重建,其中又以文学的重建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当时的政策还是梯次的转变,因此对于旧文学,知识分子还是存在着“忌惮”;与此同时,国外文学的发展形式却非常好,如写实文学在这个时期兴起,并对当时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都促进了国内的知识分子对于翻译外国名著的热情,如《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都是这个时期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而被引进国内的。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学氛围逐渐浓厚,体现了很强的经济相关性。

2 具有时代需求性

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建设遭受到了非常困难的局面。东北原为我国重工业基地,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受到列强不断地资源开采和长达数十年战争的影响,很多煤矿和重工业生产场所和设施都处于瘫痪的状态,这使得建国初期国内的经济发展异常艰苦。为了早日摆脱贫穷,使人民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建国后,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等等,实际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当时生产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局面。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外国一些优秀的翻译作品开始进入贫苦人民的视野,为人们带去了方向和期盼。他们仿佛可以从书中看到外面的世界,想象外国人民的喜怒哀乐,羡慕英雄式的人物,期盼变革的开始。在不同的时代,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都是尚在苦难边缘扎挣的人们的最好的止痛药和镇静剂。

3 翻译水平有限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所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比较少。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深感国力薄弱,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大量优秀的国外文化、科技、军事翻译作品也被引进国内。其时的幼童赴美游学、派留学生赴欧洲留学等,都是接受西方文化、学习西方语言的重要举措,对于后来的“清华学堂”的开办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当时具备一定的翻译人才,但是毕竟所占人数非常少,并且翻译工作对于两国语言的理解都要非常周到,这样才能准确地翻译作品,这就使得翻译工作周期较长而且存在相应的缺陷。不过也正是由于当时优秀的学者和翻译家的努力,一大批国外作品才走入中国民众的视野,并为苦难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点色彩,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有一定的期待。

4 文学作品梯次传播

由于引进的国外文学主要是通过翻译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这就造成了国外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梯次传播的规律,第一个层级就是翻译家以及拥有外文阅读水平的人,这部分人一般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不仅起着翻译的作用,还兼具传播国外文学的作用;第二个层级就是有一定知识的知识分子。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文盲比较多,接受过教育的人相对较少,而当时的翻译作品主要就是给一般知识分子看,由于他们本身已经初步具有了开眼看世界的基础,因此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比较大;第三个层级是没有上过学但是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农民、工人,他们对于新鲜的思想、故事、观念等抱着很强的学习心态。由于他们在读者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能将个人所接受到的新事物在同层级群体中传播开,因此他们对于国外作品的推广起着很大的作用;最后一个层级就是对于苦难麻木不敏锐的农民、工人,长期的绝望使他们缺少希望,寻找不到光明的道路,国外文学对他们的影响周期相对比较长。受历史条件、社会氛围以及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国外文学的接受程度远远低于前三个层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对其后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四个层次是国外文学作品在中国传播的一条线,呈现出了自上而下的特点。

二 国外文学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根据国外文学对我国本土文化影响的特点可以看出,对国内文化造成稳定影响的主要仍集中在一些经典国外文学作品上。下面,本文将结合相关的经典作品来剖析国外文学对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1 促进了我国文学的发展

国外文学的发展程度相对比较发达,作家的作品往往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中又以西方写实主义对我国的文学创造影响最多。例如,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的主人公靠着经营粮食买卖发家,辛苦把女儿养大,后来却被女儿遗弃,这充分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支配一切的丑陋现实。又如,在《斯邦舅舅》中,作家通过斯邦由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逐渐成为金钱支配的奴隶的经历,表达了对金钱社会的无奈和讽刺。通过这样文学作品的不断呈现,我国的文学发展有了实事求是的土壤,国内的作家也开始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如张天翼的《包氏父子》《大林和小林》,闻一多的《死水》《红烛》,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等,都是反映现实的优秀作品。正是由于国外文学的不断传入,使我国本土的文学创作有了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赢来了迅速的发展。

国外文学不但能够为我国的文学创作提供新的视角,还丰富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东北作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很容易接触到俄国人,所以在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俄国人,如骆宾基的《乡亲康天刚》、萧军的《第三代》都描绘了与中国人结成连理的俄国妇女;而萧红的《索菲亚的愁苦》则描写了中国姑娘爱上了外国的小伙,在其土地上生活的故事。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作品的描绘对象,而且增添了我国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人民性格的描写,使得我国文学作品有了更强的张力。

2 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虽然经过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必然流露出相应社会的痕迹。国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西方的文学作品大量充斥着资本主义的色彩,这对于我国的本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是西方的金钱至上、人情之间的淡薄以及理性主义思维在文学作品里的片面渗透,使得我国的读者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充斥着金钱至上、人情淡薄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斯邦舅舅》;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作品主要讲述了穷画家的女儿蓓基·夏泼在受尽歧视后,靠色情和机智,不择手段地挤入上层社会的故事。通过夏泼的沉浮遭遇,着力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人际关系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趋炎附势等丑恶的现象,揭露了金钱社会的本质。由于价值观和文化的不同,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读者的价值认知产生误导,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文化来更好地巩固我们的价值体系。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国外文学在给本土文化带来一定的消极的价值观念影响之外,也充满了积极的生活智慧和态度,例如:舒群的作品《没有祖国的孩子》描绘的就是一个朝鲜少年在我国东北由于受到日本人的欺凌,最终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的故事;骆宾基的小说《混沌》中的俄国人的生活与东北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品充分表现出了前苏联人民的坚毅勇敢、乐观善良,以及宽广的胸怀。这种厚德载物与奋起反抗的例子在国外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它们不但促进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还对我国读者的思维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3 加深了对于宗教的认知

很多国外文学由于具有相应的宗教信仰,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体现出相应的宗教信仰或是与教会文化有关的描写。这些描写会对我们认识各种宗教有一定的作用,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舍身救女郎。这部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使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一定的虚伪性以及与上层阶级的勾结性。又如,在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中,主人公之一的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红衣大主教,为了坚守自己的宗教事业、坚定守护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放弃了自己的爱人梅吉。正是在二人令人唏嘘的爱情中,我们感受到了西方国家深厚的宗教信仰。再如,但丁的《神曲》通过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来批判中世纪的蒙昧主义,作品很大程度上让我们认识到了基督教对于文化的影响,更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基督文化中的地域、炼狱、天堂等意象以及其代表人物,使得西方的宗教文化更好地被我们认知。

通过以上文学作品对于宗教的描绘,我们不但看到了宗教的虚伪性,也看到了众多人物对于宗教信仰的坚守。这些不仅使我们对宗教信仰有了更好的理解,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现实状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4 对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的影响

国外文学作品多反映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如法国的浪漫主义、英国的绅士风度等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呈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国外文学作品中大量描写的“刀叉”文化,它对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相应的,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信念,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作品描写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单身出海捕鱼,在与大鱼周旋了两天一夜后,将其捕获,结果大鱼却被鲨鱼吃掉,最终老人单身上岸的惊险故事。作品歌颂了老人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又如,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中,撒旦不愿做奴仆,不愿意向上帝折腰,想要自己做神,颇具一定的叛逆精神。在被赶出天堂投入火海后,撒旦仍不屈不挠,发誓要和上帝抗争。正是他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给予读者一定的精神震撼与鼓舞。

综上,可以看出,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小结

国外文学在我国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这段时期传入的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影响周期长,且影响稳定。国外文学不但对我国的文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国内读者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有利有弊,需要我们在引进国外文学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扩大其对于我国本土文化的有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绍杰:《英美文化交叉》,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焦英、钱清:《英美文化与习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何礼:《〈圣经〉对国外文学的影响》,《科技信息》,2010年第4期。

[4] 赵静、李莹、袁超:《浅谈希腊神话对国外文学的影响》,《海外英语》,2010年第9期。

作者简介:孙春梅,女,1976—,山东荣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工作单位: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外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现状组织结构目前,应用科技大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德国、荷兰、芬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状况不同,其主要目的可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外应用科技大学迅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对我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发展现状

德国的经济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无疑得益于职业技术教育,其中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n,下面简称FH)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成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FH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其办学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着力培养一系列工程师。比如,应用型工程师、企业型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现场工程师等,它的培养任务是为企业职业岗位群开发人力资源。德国现有FH200余所,学生数突破40万,相应FH的育才措施也十分完备,自创建以来,就显示出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已成为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摇篮,从FH毕业的学生正在德国的社会经济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德国社会中大部分企业经济师、信息技术人才和社会教育工作者都是由FH培养出来的,FH已经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FH已和大学一起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

荷兰由于地少人多,人口密度极高,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因此必须发展知识经济,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简称HBO)促进了荷兰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小国竞争力始终排在前列。经过上世界80年代的合并,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学校的综合性明显增强,在校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已经超过普通大学在校生的规模,在荷兰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数达到了60%以上。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荷兰各界的重视,他们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重要,没有优劣之分,社会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文化氛围,使得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一样受欢迎,从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失业率较低,工资水平却不低,这也是许多学生愿意上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原因之一。

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芬兰语简称AMK)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它的建立形成了与普通大学共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双元格局。芬兰在2003年通过法律,明确了应用科技大学的使命和地位。目前芬兰共有应用科技大学27所,拥有在校生14万余人,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芬兰人口稀少,总人口只有540多万,但平均每20万人就有一所应用科技大学,足见芬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迅猛。

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的形成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传统大学的发展滞后,难以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和技术进步需要,因此对应用研究和技术转移需求强烈;其次,是人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缺乏,难以满足传统行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再次,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需要,欧洲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转轨与学历互认的需求。

二、组织和运行结构

1.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

成立于1971年的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应用技术大学之一,它也是德国同类大学中最好的大学,它拥有自然科学教研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技术转化中心,其中的工程专业在德国同类大学的排名中稳居第二。现学校学生数达到一万多名,其中国际学生占到了21%。学校拥有教授240名,教职人员共450名。设有12个系共30多个专业,还拥有200个实验室及车间。由于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具有较好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社会各方的大力资助,这其中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欧盟以及各界工商企业等。

2.荷兰应用科技大学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包括四个校区,分别位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代尔夫特和哈勒姆,有6个分校和其它一些较小的教学地址,现有在校生4万名左右,教职工3千多人,在校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总共有60多门课程。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是企业界最受欢迎的大学之一,因为学校采用灵活、透明的办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职业导向性,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学校主要开设金融、会计、国际管理、国际市场类专业。

3.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

芬兰最好的应用科技大学莫过于瓦萨应用科技大学,它是一所提供高等教育和研究服务的国际化的机构。主要分为社会服务与护理学院、商务经济与旅游学院和技术通信学院3个学院,以及研究与商业服务部、管理与经济部2个部门。学校教学语言丰富,包括英语、德语、芬兰语、瑞典语等,现有在校生4600人,教授和教授380名,包括社会科学、语言与文化交流、商业、技术等课程。瓦萨应用科技大学拥有全芬兰配备最先进、设施最完备的高科技实验室——博的尼亚技术研究中心,也属于瓦萨大学和芬兰瑞典工学院。本着地方学院服务地方的原则,瓦萨应用科技大学与当地企业与政府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4.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

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它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它由四所州立大学合并而成,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0名左右,包括社会科学、教育学、土木工程学、建筑学、艺术设计、音乐等专业,它还设有55所专业教育研究院,致力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咨询及高等专业教育。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共有三个主校区,设有图书馆、实验室、餐厅、工作站等,多数校区还设有俱乐部、体育设施等,它与多个著名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包含多个国际项目。

三、特点分析

1.德国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数量较多,在德国高校中的地位也较高,无论从官方评价还是民众的意愿来看,它的地位都在不断上升。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质量也是外界一致肯定的,毕业生中进入企业高层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它在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特色明显,成为很多国家应用科技大学学习的典范。在教学目标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要求学生能运用新方法、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能完成新项目的开发;在专业设置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针对性较强,专业划分按照工程领域,地方特色明显,强调专业设置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面宽、科目多,专业教育具有典型性,课程设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2.荷兰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双轨制明显,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有较多的流动机会,两轨之间的衔接也比较紧密,应用科技大学可以颁发硕士和学士学位,近年来开发了短期课程,还可颁发副学士学位;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目前可提供7个领域的培训,包括经济与服务、技术、行为和社会、农业、文化与艺术、卫生保健以及教师培训,其中经济与服务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37%;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度紧密结合,大部分学生采用全日制方式,小部分采用部分时间制,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方式;科研与知识生产紧密结合,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正逐渐成为职业领域知识生产合作者,尤其是与商业部门密切配合,由商业部门牵头建立了一批应用科技大学,为商业部门培养人才,形成双赢。

3.芬兰

芬兰应用科技大学在中高职衔接培养上特色明显,芬兰职业教育层次不断提升,由中等教育逐步提升到本科和硕士层析的职业教育,芬兰应用科技大学根据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注重区域产业结构和学科专业对接,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课程体系注重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还注重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发展继续教育,具有职业资格的成人学生可以通过应用科技大学继续获得学士学位,而硕士学位的获得要求稍高些,一般要求具有一致的教育背景和相应的工作经历,具有应用科技大学本科学位,或是拥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且具有应用型专业本科学位的人,这一多样化的形式,是芬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是应用科技大学所应承担的使命,也进一步推动了终身学习的发展。

4.瑞士

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学科设置较为集中,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所属学院类型多样化,既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职业导向明显,注重培养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很多企业高管都是根据之也发展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买入应用科技大学大门的;科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调应用型研究。瑞士应用科技大学服务技术技能积累的办学特色十分明显,并且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融合,目前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的就业率已经超过了普通大学,普通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定位明确,高效运行,实现了中高职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贯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统一。

四、总结

通过对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状况的调研,了解他们的发展现状、组织结构和优势特色。国外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迅速,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应用科技大学的丰富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对于正处在建设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过程中的我国来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曹育南,张洁.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2]李好好,卡尔-维尔海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3]杨移贻.从博洛尼亚进程看两岸四地高等教育一体化前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4]Jaana and Francisco,J.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Mission: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OECD Review Project[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8,(21):217-224.

[5]Ari and Eero,J. Provincial University of Lapland:Collab-orating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 Higher Education of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8,20(2):115-123.

上一篇:代建项目论文下一篇:管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