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艺术论文范文

2023-05-20

国外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服务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案例教学模式未能贯彻、师生间沟通甚少、教材建设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及师资缺乏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师生间交流、合理编写课程教材、重视实训环节、师资建设等建议,期望在高职高专《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服务营销 高职高专 市场营销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服务营销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该课程的开设适应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和实体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成为市场竞争焦点的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服务营销教学中存在案例教学模式未能贯彻、师生间沟通甚少、教材建设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及师资缺乏等诸多问题,已影响到服务营销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对服务营销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

1 服务营销先修课程未能发挥衔接作用。一般来讲,服务营销的先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必修课。但是,从服务营销的理论体系看,除了沿袭传统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以外,还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和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理论和知识面远远超越了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范围。许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障碍,难以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效果。

2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甚少。难以将案例教学模式贯彻好。服务营销这门课程是适应现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服务营销》课程涉及理论和知识面较多,加上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少,在采用案例教学法上投鼠忌器,未能将案例教学法贯彻到底。还有部分教师干脆放弃了在服务营销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模式,重走“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旧路,以致教学效果无法提高。由此可见,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大大影响了服务营销案例教学模式的贯彻,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服务营销教材建设滞后。目前,高职高专的服务营销教材主要由本科教材与国外教材改编而成,其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和系统,但又过于理论化,实践性不强。例如,服务营销中服务需求预测与服务能力管理等方面涉及预测、统计、决策支持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但许多高职高专的服务营销教材对这类实用性较强的定量决策模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删减和忽略。另外,高职高专的服务营销教材中出现较多国外案例。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案例中表达的思想与观点,不能更好地融入服务营销的教学过程。

4 服务营销实训教学环节薄弱,难以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服务营销实训教学是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训提高对服务营销领域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实训条件考察,实训教学基本建设薄弱,更多的服务营销实践教学项目未能纳入实训教学内容,难以形成一套与服务营销教学相适应的实训教学体系,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二、高职高专《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 合理调整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服务营销先修课程未能发挥衔接作用的问题,应该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予以调整。在开设服务营销课程的前期,有计划地增设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转管理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技能,为他们学好《服务营销》这门课程夯实基础。

2 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在服务营销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案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性、启发性和个性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全面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掌握知识程度的基础上,作为服务营销的任课教师,除了要明确高职高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以外,还要熟悉教材、备好课,更需要通过交心、笔谈、座谈、课堂互动、一起参加文体活动等多种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与指导。同时根据相互交流的信息合理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将案例教学模式完全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

3 合理编写服务营销课程教材,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教材要体现着高等职业教学特色和教学改革成果,也应适应高职高专教学需要。就目前服务营销教材存在的问题来看,有必要重新进行组织编写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编写服务营销教材,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认真做好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分析、取舍、强化和削弱等编写工作,突出服务营销教材的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另外,应积极鼓励和组织编写教材的教师深入企业和市场进行调研,将其科研成果反映在教材当中。这样不仅有力地提高了服务营销教材的质量,还有助于学生们在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对本土化案例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服务营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 重视实训环节,提高服务营销教学质量。服务营销实训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提高其教学质量,有必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教学,加快校内实训教学基本建设,组织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通过调查与论证,尽快将服务营销实践教学项目纳入实训教学内容,并制定服务营销实训质量评价体系;二是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让他们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实现学习与实践紧密对接,从而提高服务营销的课程教学质量。

5 加快高职高专院校营销专业师资建设,推动专业发展。就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应该将师资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训上,笔者就此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新教师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老年教师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年轻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和教授方法,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要有计划安排年轻教师下企业、基层和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把行业发展动态、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反映到课堂教学上,促进年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成功转化:再次,积极鼓励教师在学历、职称、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行业培训等方面自我提升。并聘请一些在营销方面实践丰富的兼职老师,改变现时“双师”型教师不足的局面。

国外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设计管理是海外EPC项目管理中的基础环节,与采购、施工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随着海外项目管理难度的加大,总承包商应加强对设计管理的重视。目前我国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设计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设计管理风险。

关键词:设计管理;EPC总承包商;项目管理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in the EPC project

Feng Yandong Xie Zhoufeng Yu Hanhua

(China Sinogy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td ,Shanghai 200061)

0.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创新的承包模式不断涌现。将设计、采购、施工融为一体的EPC承包模式以其便于管理、建设周期缩短、合作关系单一、投资风险降低等优势备受业主及承包商的青睐,近些年来发展成为海外项目承包的主流承包模式。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等政策条文的出台更是加快了海外EPC总承包模式的迅速发展。海外EPC管理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后来随着其不断发展成熟,逐渐推广至电力、冶金、通讯等领域。这些领域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更高,设备采购量大,管理难度加大,投资风险高,因而对于总承包商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对于海外EPC项目管理而言,设计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是项目采购和施工的依据。为了更加有效的做好设计管理,充分发挥EPC项目管理的优势,本文重点对海外EPC项目管理中的设计管理进行研究。

1.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海外EPC项目管理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设计阶段。EPC项目管理中,要根据设计标准和规范提供一份详尽、准确的物资设备采购清单,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计划提供设计图纸和方案,以保障项目设施设备采购及施工的顺利开展,尽可能缩短项目周期。第二、采购阶段。采购人员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反馈设施设备信息给项目设计人员,从而便于设计人员结合最新市场信息与设计要求设计出更加优化的施工方案,为项目节约成本。第三、施工阶段。施工方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又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确保设计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根据施工的进度要求将物资采购计划反馈给采购人员,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要将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要充分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搭接。设计管理在整个海外EPC项目管理中起到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要做好与采购方及施工方的联系,根据反馈的进行进行实时调整,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图一 海外EPC项目管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2.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内涵

在海外EPC项目管理模式下,设计对采购、施工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设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海外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实施进程。

从内容上进行区分,设计管理需要考虑设计投资、设计质量、设计进度等多个方面因素,如图二所示。

图二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内容

从进程上进行区分,根据海外EPC项目的运行过程,可将设计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投标议标阶段,二是具体实施阶段,三是投产试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设计重点不同,却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EPC总承包商既要分清每个阶段设计工作的不同重点所在,同时又要牢牢树立全局观念,将项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与整个项目的目标与设计理念相结合。

前期投标议标阶段,需要EPC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者们根据项目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在充分理解业主需求的基础上,收集相关项目资料,制定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阶段,设计管理的重点是在保障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控制各项成本,缩短工期。因而海外EPC项目的设计管理者们要严格把控设计的各个环节,严格审查各设计分包商提交的图样,降低设计风险,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设计质量。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关联,需要相互配合,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管理还要积极配合采购及施工工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做好技术支持工作。投产试运阶段是EPC项目设计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EPC总承包商要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及移交。该阶段项目设计管理者需要准备及审核各项竣工文件和操作手册,对试运行阶段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3. 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业主要求与设计标准冲突

在进行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业主方的要求、项目所在国的技术文件及政府政策要求、合同的具体条款、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以及海外的人文、地理、宗教等方方面面。与其中一项发生冲突都会影响项目实施的进程,因而在进行项目设计管理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规避风险。在项目设计管理中,业主的要求与设计标准规范是进行设计的依据,目前海外EPC项目中,大部分业主采用的是偏欧美的设计规范要求,而我国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导致设计图纸及文件与业主的要求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3.2设计管理与采购、施工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在进行海外项目管理时,往往采用分包商进行设计及施工,这时候良好的沟通便显得更加重要。一旦沟通出现脱节,就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损失。海外EPC项目管理方强调设计文件的可施工性,而设计管理人员可能更加追求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严苛性,这就需要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施工分包商总是希望通过扩大设计量来提高工程款,而设计管理的依据是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量,从这一点上来讲,二者存在着矛盾。因而需要通过合同规定加以约束,并进行施工监督。海外EPC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管理往往存在与采购、施工管理脱节的地方。设计的图纸跟不上最新的市场要求,不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导致工期拖延的现象多半与沟通不畅有关。

4. 完善EPC项目设计管理体系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设计管理的前期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一方面通过合同来对双方权利、义务进行约束。合同中要对业主、监理工程师、审计的义务进行规定;另一方面,要通过前期谈判,获取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前期谈判的成功与否为后面工程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谈判向对方阐释我方设计方案的优势所在,在谈判过程中对方提出的问题也是日后在进行设计管理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规避设计风险。项目管理前期充分的现场调研至关重要,包括对现场情况、地质勘探等情况的调研,可以在谈判时做到心中有底。

4.2加强沟通

海外EPC项目涉及到EPC总承包方、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多个利益主体,加强与各利益主体的沟通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海外EPC项目管理总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保障业主要求与设计标准规范相一致。因而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准确理解其要求,对于设计管理及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都至关重要。与业主方经常打交道的商务人员要在私下加强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沟通交流,加强其对我国技术标准的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此同时,海外EPC项目总承包方及设计单位要仔细研究合同及国外技术标准、规范,并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政策法规、设计习惯及标准规范、类似工程情况、当地常用标准、风土人情等,为在与业主进行良好沟通奠定基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加强与现场施工单位的沟通,加强对现场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对于现场提出的技术问题及疑问应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问题解决及技术指导,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设计方案与施工方、业主意见发生冲突时,现场设计管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可行的改进意见要及时采纳,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4.3树立全局观念

海外EPC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到设计、采购、施工的方方面面,因而要树立全局观念,从进行前期准备、方案设计、审查到技术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都要具有计划性。要具有分析问题、选择目标、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及实施方案的逻辑思维。要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工程学、计算机学等多个专业进行系统研究。将设计理念、专业知识及施工进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和完成。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项目造价、降低管理风险,减少过程纠纷。树立全局观念,将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视为一体,加强有效沟通,从而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4.4可持续的设计过程

设计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调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设计管理包括企业的管理设计与技术设计。管理层面上,如何为企业招聘并保有有效地设计资源,保持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企业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的重心所在。设计层面上,要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为设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组织学习,保证员工可以掌握到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可持续的设计管理,还必须树立协同管理的理念,设计部门、采购部门与施工部门要相互协作,实现信息的共享,保证设计、采购、施工的全过程实现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信息化与集成化。通过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设计审计监督制度,对设计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可以为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5. 结语

海外EPC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海外EPC工程项目管理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海外EPC项目中,设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是项目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海外EPC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收益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而项目设计管理的水平对于整个工期的进程、成本及质量控制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重视,提升设计管理水平,树立全局意识。不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还要加强与采购、施工阶段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纳兵,陈晓霞.基于总承包商角度水电工程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180-181

[2]马铁山,那炎.我国海外EPC项目设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2013,44(3):258-259

[3]张崇宏.EPC承包模式下施工阶段设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运工程,2011(11):156-159

[4]苏绍坚.核电项目EPC模式下总包方的设计管理[J]中国核电,2013,6(2):173-176

[5]阎善超.EPC模式下的工程设计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11):77-79

[6]阎善超.EPC承包模式下可持续设计管理[J]基建优化,2006,27(1):76-78

作者信息:

国外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介绍了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根据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及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21世纪,文化产业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而且文化产业本身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比重,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30%以上,每年达到4万多亿美元。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9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

2.文化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场化融资、工业化生产、商业化营销和大众化消费的产业体系。在融资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与投资人通过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在生产上,发达国家很早就把文化产业列为以版权为基础的制造业,文化产业的生产与其他商品的生产并无区别。在营销上,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品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作,控制发行出版机构、电影院、经纪人等营销渠道。在消费上,发达国家把文化产品定位于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注意培养比较成熟的消费群体。

3.以本国优势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争夺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并以此為龙头,加强在文化市场的争夺,以全面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例如,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注重引导摇滚乐的发展,英国大力开发本国的流行音乐,意大利的时装行业已经成为销售额高达800亿的巨大产业。

4.文化产业趋向混合经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媒体集团纷纷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扩张或重新组合,加快了一体化、集团化、规模化步伐,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庞大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巨无霸”。据统计,以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等为代表的全球50家跨国文化娱乐公司,已经占据当今95%的国家文化市场。

二、国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1.欧美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主要在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成功运作。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附于发达的经济。但这只意味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在产业化中如何发展自身的文化,在全球一体化中立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尚需要各个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制定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政策,各国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英国政府为促进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政府强调文化艺术产品面向大众,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并且,提高对文化艺术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强调必须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二,制定和完善文化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欧美各国依据本国的特点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美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依据此法,美国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这一立法保证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联邦政府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加拿大强调用法律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管理。在文化领域不同的方面,政府均制定相关的法律,如《国家图书馆法》、《国家艺术中心法》、《文化财产进出口控制法》、《公共档案法》、《加拿大多元文化法》、《艺术家地位法》等。这些法规自颁布至今并无大的变更,有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加拿大健全和完善的文化法规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管理文化产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第三,多渠道的融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欧美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采取了多渠道的融资途径。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大都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英国政府拓宽文化经费筹措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中的商业赞助闻名世界。通过赞助形式表现出来的商业参与文化活动,正成为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筹集资金的方式。澳大利亚政府1991年出台了文化组织登记制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向这些己登记的文化组织提供赞助,可免相应数额的收入所得税。澳大利亚政府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澳大利亚人文基金会)为企业和文化机构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咨询,出版期刊宣传和指导,实施有关减免税政策。

2.亚洲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亚洲各国在发展本土文化产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大都制定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和优惠的产业政策,来规划和扶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制定相关的保护性政策。

日本政府的主管部门,包括文部科技省、文化厅、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国土交通省以及各地方自治体,都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方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就是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该法明确保护各类著作物的作者权利,以及相关邻接权的保护。在公正使用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作者的各种权利,以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韩国为发其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韩国政府还在组织上采取一系列措施:1998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支公司,将韩文翻译为外语,几乎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

第二,多渠道为文化产业融资。

在日本,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多依赖于企业、公司的参与和资金赞助。企业也常常通过支援文化艺术协议会来参与文化活动。韩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韩国加大文化产业预算,近年来文化事业财政预算不断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3年达1兆1637亿韩元。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文化产业事业费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各投入1700亿、1870亿、1430亿韩元。国家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广播发展基金、出版基金等。与此同时,韩国动员社会,采取民间共同融投资的运作方式。

第三,采取得力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文化主题年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众多的来自国外的艺术演出和美术及文物展览等,一方面向来参观的国外人士推荐本国文化,另一方面赚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还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为本国文化产业注入活力。韩国则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集中力量开发名牌品牌,为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韩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韩国还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近年来与其他国家共同制作的产品逐渐增多,主要目的是解决资金不足,学习先进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第四,积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韩国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建立起了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文化产业振兴院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二是加强院校培养;三是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四是加强专业资格培训;五是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三、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江苏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起到了重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支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和兴盛。

发达国家因為国情的不同,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和途径也不同。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它的宏观战略方面。美国政府极力帮助本国的文化产业向其他国家扩张。美国政府利用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力推广所谓的自由经济,阻碍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产业实施的保护性政策,其目的就是为美国文化进入世界各国扫除障碍。英国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要求政府为支持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做积极努力。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支持。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明确地将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制定了与特定领域相关的政策法令,如制定电子游戏产业的相关政策法令,修改与之相关的声音、录像、电子游戏产品的法令等。从这些国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和途径来看,政府所支持的,正是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而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地位。

发达国家政府特别是韩国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给我国一个很好的启示: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最好方式,是从国际市场的长远发展出发,以一个能够立足国际文化市场的产业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支持这个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2.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给予文化产业资助,州、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但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吸引的社会资助主要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同时,美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英国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实际投资。英国为拓宽文化经营筹措资金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建设。韩国政府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韩国还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于1997年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

3.走集团化道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欧美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巨头都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包括占领全球电影市场50%以上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都是由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创造的。文化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能促进企业迅速成长,而且能不断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4.培养特色文化产业

发达国家竞相采用当代文化成果,千方百计保护本国民族文化产业和利益,大力发展符合本国实际、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及其产业,如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美国2003年的票房收入为9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60%的市场份额。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的年总产值己逾1兆亿日元,成为日本排名第六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网络游戏是韩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其文化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00年韩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00亿韩元,目前占据了亚太市场的半壁江山。

5.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产业特别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一大批真正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产业繁荣的根本保证。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2000-2005年,韩国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重点抓住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韩国还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进入美国,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始终走在世界领先行列。

四、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江苏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国外发达国家给我省的经验启示,要求我们在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加快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当前要解决宏观管理上政出多门,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办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在继续办文化,行业指导和管理比较薄弱,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严重,文化市场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

要努力营造适合于我省产业文化发展的政策、市场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封闭或用行政手段保护中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做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大打击违法经营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努力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健我省文化产业化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为文化产业化合理化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系统。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研究新情况,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化政策,构建符合我省文化省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化政策系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管理经济。文化产业化涵盖面广,牵涉到众多业务主管部门,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系统的“文化产业法”,是极不利于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文化产业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公司性质,它既要按照《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基本法规运作,又要遵循其自身运行规律和文化市场需求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建立法律屏障外,应当在法规、政策支撑方面下大力气做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文化产业化法规、政策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化的蓬勃发展。比如,文化企业用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问题,若不考虑文化产业化的特殊性而与其他产业同等对待,势必迫使文化产业化淡化思想认识、教育、审美等内在功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就会造成没有文化理性、科學理性、审美理性的利润争夺和文化衰落,违背了发展文化产业化的根本目的。

(二)抓住根本,实现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

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在于把握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使其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思考和规划,稳步有序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益文化事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要理顺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要改革政府投入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转变对公益性文化的投入方式,对职能范围内的公益性文化项目等,可以执行政府采购制,事业单位通过竞标方式获得项目资金。改革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单位领导实行聘任制,内部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合同化管理。要改革分配机制,成绩实效与工资挂钩,按岗顶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着力推动自身的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要解放思想,立足省情,审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发展战略。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江苏省文化产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做好创意“加减乘除”改革方程式。加,加大资金投入。减,减轻企业负担。乘,让资金发挥“乘数效应”。各地普遍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募集和引入创投基金。除,坚持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聚。目前,江苏一批骨干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杆标。今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相关信息来自中国记协网)

(三)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关键。要培养文化消费市场必须进行文化消费的引导,具体应通过扩大消费人群,提升消费品味,扩展消费途径

1.扩大消费人群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增加文化产业消费者的数量,这样才能壮大文化产业,进而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扩大消费人群的前提是稳定基本消费人群,进而扩大一般消费人群,稳步推进。对于一般的文化产业来说,文化消费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的人,文化需求的强烈程度又很大差距。开拓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对文化素养较高且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要满足其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和有助于自我发展完善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于这个群体主要以提供精品化、形象化水平较高、档次较高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于文化素养较低而收入较高的人,重点加强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引导,引导居民加大消费比重,从而扩大文化产品需求总量,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稳定增长的动力;对于中低收入的社会大众来说,因为经济收入的限制,难以承受文化高昂的文化产品,只能定位于价格适中的底端产品。针对这一群体,主要以具有一定品牌和一定包装的文化产品为主体,实行低价和薄利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2.提升消费品味

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大众内在的深层的人文素质。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目的仍在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历史悠久的江苏,传统文化仍然在我省人们的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所以把文化建设的目的放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上就更迫切了。只有培养了我省人民一定水平的文化素质和消费品味,才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持久的动力。首先,最主要的还是要着力于我省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坚决打击腐朽文化的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中要设计出便于操作的文化素质改革的具体方案。其次,利用现代文化,激发我省人民更高品位的文化追求。最后,應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品味。

3.拓展消费途径

我省应该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拓展消费途径。文化产业各门类,特别是音像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等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产业,要以高新技术来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支持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民族特色和江苏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先进产品的差距。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大高新科技文化产业普及度

1.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具有信号接收受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影响小,节目传输容量大,节目信号质量高,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费用低,维护省,可开展公众服务信息业务和个性化业务等特点。地面数字电视将最终实现电视终端从“到户”至“到人”的革命性转变。特别要指出的是,江苏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有利于解决我省广播电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推进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加快推进江苏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江苏,依托全省数字电视网络可以搭建数字电视电子政务系统和应急调度指挥系统;有利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打造江苏数字电视产业链,推进广播影视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乃至服务性产业的主力军。

2.全面推进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简称CMMB)在江苏的发展

CMMB具有高覆盖率、低成本、高质量、易接收、可移动、便携带、服务广等优势,是通讯方式以外的以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我省将以国家大力推进CMMB业务为契机,结合江苏省情,全省统一联动,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产业化运作,全面推进我省CMMB业务的发展,全省网络覆盖拟分四步完成,力争2009年完成我省的覆盖任务,CMMB网络基本建成。在完成全省覆盖工作的同时,各市建设CMMB精品网,增加发射站点数量,组建单频网。

3.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及门户网站实体

我国拥有近3亿的互联网用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经突破2亿,30岁以下的年轻人约占75%。从一定意义上讲,做好了新媒体发展,就满足了年轻一代需求,就赢得了未来。我省广电媒体要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做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实体,大力促进广播影视节目传播渠道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使新媒体成为江苏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亮点。

4.积极发展高清电视

当前,我省高清电视发展主要任务有:一是大力加强高清节目制作。这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储备,注重培养高清节目制作人才,为高清频道的开办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统筹规划,从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入手,逐步开办专门的高清频道。统筹地面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推动高清电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千家万户。三是积极引导推动接收终端的发展。

国外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事实如何?简述几点。

第一,作者引用《乐书》原文时所作断句-标点,错误百出。仅举一例。

“勇者,正直之德義者,刚克之德歌者,直已而陈德者也,非歌孰能保此勿失乎。”(见“博文”下篇第123页)这几句,原本意思很清楚:“勇者,正直之德;义者,刚克之德;歌者,直已而陈德者也。非歌,孰能保此勿失乎。”经作者如上标点,无法理解。足证作者并未读懂原文。“博文”中种种谬误多由此而生。(为省篇幅,不一一举例,下同。请参阅《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二期署名尚笃的《治学应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宗旨——读<陈旸及其乐书研究>》。这是一篇多年少见、有说服力的优秀书评。本短文就是为介绍尚笃一文而写)

第二,对一些古代名词术语作者显然不懂其含义(如“上庠”与“太学博士”, “文馆”与“秘书省正字”……),于是误读文本,曲解文义,妄加引申,有时把后事前移……导致结论没有可靠依据。

第三,对乐器的编列,《乐书》本无严格区分,书中有些文字并不是指乐器(或乐器品类),有些只是同物异名,等等。“博文”作者不明其义,概以不同乐器统计之。这样一种缺乏根据的“统计”,除误导读者之外,有何意义?

第四,“博文”对《乐书》的总体评价为何?作者竟全文照抄18世纪《四库提要》的文字1140余字,声称:“在此,仅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乐书的评价作为对《乐书》归宿探讨的结语。”这样的研究与前述的宣传语,相距多远,如此结论得来多么轻松,多么省事,多么令人惊叹啊!

面对如此粗制滥造“学术”专著,赫然列名书中的“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委员”、出版社“编审”,各起何种作用?各应担负怎样的学术责任和道德责任?■

七嘴八舌

面对如此粗制滥造“学术”专著,赫然列名书中的“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委员”、出版社“编审”,各起何种作用?各应担负怎样的学术责任和道德责任?

国外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舞蹈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上,其表现形式又都是抽象性的。舞蹈通过人体具有美感的身体语言,通过其自身欲念和表达、显现与隐匿、确定与模糊来传输一种生动而立体、夸张而含蓄、灵与肉交汇的情感世界,以此塑造完美的视觉形象。而音乐是一种抽象的、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感情艺术。音乐用其旋律音调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调式的转换来牵动听众的喜怒哀乐,以达到完美的听觉享受。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

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大型舞蹈《黄土黄》,是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在1990年创作的作品。这部“非常浩瀚”的作品就是在高亢的信天游的乐曲声中开始的。一群身着白衣红裤、腰上别着红色安塞腰鼓的男女演员在黄土高原的背景下,打着整齐的鼓点出场了。女演员扮演的西北婆姨们背对着观众,在舞台后面婀娜地行走着。一个,两个,三个……这群扎着红头巾、击打着红腰鼓的婆姨们转过身来,一个个都是俊俏可人的模样。男女演员围绕在舞台中央,一起昂扬地击打腰鼓。他们仰着脖子,高扬起手臂,仿佛向天而歌一样。我们注意到,他们激昂的舞蹈动作,如击打、跃起等动作,都是伴随着高亢的音乐进行的。发展到最后,节奏分明而又轻脆的击鼓声响彻舞台四周,在演员们欢快的击打声中,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作品对黄土高原人民顽强生命力的礼赞。

又比如被誉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的大型舞蹈作品《黄河》,就是以冼星海创作的经典作品为依托,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群舞的形式,塑造了“黄河颂”“黄河怨…黄河船夫”“黄河怒”等舞蹈群像。整个作品中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只是按照音乐的结构和发展逻辑展开舞蹈。因此,观众在欣赏这个舞蹈时,就是在乐曲的引领下,看到了一组组色彩饱满、节奏力度强劲的舞蹈段落,它们反复出现,一唱三叹,情感的波涛在舞蹈中一浪高过一浪,直到音乐和舞蹈在激情的顶峰中达到圆满。

二、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特征

好的舞剧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特征。而好的舞剧音乐的产生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舞蹈的编导以脍炙人口的音乐为依托,创作出了他们的舞蹈新作品。这种情形就是先有音乐,再有舞蹈。我们知道二胡曲《二泉映月》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以它为音乐素材的舞蹈作品既有无锡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舞剧《瞎子阿炳》,也有辽宁芭蕾舞团近年创作演出的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等等。在这几部作品中,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贯穿始终,《二泉映月》音乐的特征就决定了舞剧的特征。又比如1959年诞生的由何占豪、陈钢两人作曲的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成为许多舞蹈作品的音乐素材。近年来的作品就有——著名舞蹈家金星编导的现代舞作品《半梦》,以及著名特殊艺术家邰丽华与舞伴演出的微型舞剧《化蝶》。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曲子烂熟于心的观众,在欣赏这几部舞剧作品时,往往是一边看一边哼着熟悉的旋律。音乐与舞蹈在这里水乳交融,这是多么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呀!

与先有音乐再有舞蹈不同的是,舞剧音乐产生的另一种情形就是——有的作曲家专门为舞蹈创作音乐。上世纪60年代杜鸣心与吴祖强先生为《红色娘子军》等舞剧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音乐。而近年来,作曲家张干一先生等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颇有建树。

我们以张干一创作的大型舞剧《野斑马》的音乐为例子。舞剧开始是一段口琴的独白,它细腻而抒情,带出了优美的动物与自然的主题。之后,张干一在剧情展开的过程中多次运用管弦乐来发展和丰富主题。从序曲音乐、过场音乐到群舞音乐,作曲家张干一避免了“宣叙调”式音乐的生涩与枯燥,使白鹅、羚羊、猴子、斑马等动物的每一次出场,都呈现出主导动机鲜明的性格主题,这就使得动物们的形象丰富多彩又个性十足。如果我们把最初的口琴独奏音乐比喻为缓缓流淌的小溪,那么到了动物们逐渐融入到森林时的宏大音乐,就已经是汇集涓涓细流的大海了。这自然是音乐的神奇所在。之后,野斑马和斑马姑娘的爱情主题音乐,让观众欣赏起来既充满了想象力也不乏绚丽浪漫的色彩,它朗朗上口,让置身剧场的观众都不由得轻声哼唱起来。所有这些,都不能不说是舞剧音乐带给我们的震撼和遐想。

三、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气质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不同的地域、宗教习俗、语言文化和民族语言背景培育出了不同的舞蹈和音乐风格。我们仔细考察各个民族的舞蹈音乐时就会发现它们的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也就决定了它们舞蹈的气质。

而说到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有一个人的名字就不能不提,他就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草原之子”的贾作光先生。他的名字是与蒙古族舞蹈密不可分的。出生于沈阳的贾作光,自从上世纪40年代参加革命跟随吴晓邦先生来到内蒙草原后,他就被美丽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马群、豪放的牧民所吸引,大草原带给他的美感也激发起了他无穷无尽的创作激情。于是,贾作光扎根草原并以蒙古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了《鄂伦春舞》《马刀舞》《鹰舞》《摔跤舞》《骑士舞》《鄂尔多斯》《索伦》《哈库麦》《灯舞》《海浪》《鸿雁高飞》《任重道远》《蓝天的诗》等近百部反映草原和牧民生活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在半个多世纪里不知被多少舞蹈演员表演过,更不知让多少观众激动过。

四、加强对舞蹈作品音乐创作基本规律的认识

在我们初步认识了“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的基本规律后,我们有必要在提升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加强对舞蹈作品中音乐创作基本规律的认识。

无论是国外的《天鹅湖》《胡桃夹子》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出来的中国舞剧《小刀会》《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这些舞剧中的音乐不仅都成为舞剧音乐的精品,而且还全部成了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但是审视当今的舞蹈音乐创作,可以用作音乐会演奏的作品却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笔者以为,这样的现状并不意味着当今的时代缺乏优秀的作曲家,而是我们的作曲家群体对舞蹈音乐还不够重视。究其原因:一是编舞者对音乐的要求不高,较多使用现成的音乐作品的现成录音去生搬硬套舞蹈的动作;其二是作曲家对舞蹈音乐的认识还不足。舞蹈音乐的创作并不在于作曲技巧有多高,而是在于对舞蹈音乐概念的认识和定位,在于对舞蹈韵律特点、地方特色的深刻了解和认知,在于对舞蹈与音乐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和把握。写好舞蹈音乐,除了具有一定的作曲功底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舞蹈知识。舞蹈音乐创作必须具有“两栖”素质、兼备两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名副其实的舞蹈音乐。优秀的舞蹈音乐对舞蹈具有两种功能:首先是刺激人体动作的表达欲念,其次是要与舞蹈作品的动作节奏相符合,使两者得以完美统一。因为舞蹈自身是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在特定的时间里以富有审美特点的运动节律,自然或人为地形成特有的舞蹈节奏,这是不可能从简单的音乐节奏中演化出来的。不同的舞蹈作品,地域不同其韵律节奏也各有特色。例如:在蒙古族快板音乐中较多运用连续的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在维吾尔族音乐中多运用切分和附点节奏;东北秧歌音乐中节拍重音常出现于小节的中间或最后一拍,旋律中经常出现附点节奏;朝鲜族音乐中常采用三拍子体系等等。因此,作曲家必须根据舞蹈的地方风格和舞蹈的节奏特点来决定音乐的风格及节奏。舞蹈演员也不能只根据音乐节奏去“为音乐”而舞,而是要依据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共同结构和节奏特点“为舞蹈”而舞。没有两者的完美统一就不会有舞蹈性;没有两者的完美统一,舞蹈与音乐就会成为两张皮,就很难紧密结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相信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是优秀的舞蹈与优秀的音乐“完美”结合的产物。

上一篇:领导科学艺术论文下一篇:戏剧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