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

2023-09-19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文章从模具的发展历史出发,总结了国内冷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国内冷冲压模具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高新技术产业;模具工业;CAD/CAM/CAE技术

模具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装备.用模具生产的产品,其价值往往是模具价值的几十倍。模具技术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冶金、材料、计量、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 用模具生产制品具有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等特点,这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目前,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任何国家来说,制造产业是综合国力及技术水平的体现.而模具行业的发展是制造产业的基础和关键。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正积极发展模具制造产业。

一、冷冲模具工业历史悠久

冷冲压加工工艺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我国劳动人民远在青铜时期就发现了金属具有锤击变形的性能,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03一前221年)已经能炼剑淬火。我们的祖先在2300年前已掌握了锤击金属制造兵器和各种日用品技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金、银、铜装饰品和日用品的制作中,更是显示出了精巧的工艺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近代,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金属制品、玩具和小五金等行业就开始使用冲床、压力机等简易机械设备及相应的模具加工产品的毛坯或某些零部件,其中的“刀口模子”专门用于落料、冲孔,“坞工模子”可用于金属拉伸。由于生产力较为低下,技术水平不够.当时各厂使用的冲压设备功率都不大,甚至大多还是手扳脚踏。模具加工业以手工为主,故而模具的精度不高,损坏率大。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出现水压机冷冲模具。50年代公私合营后.增添了磨床、铣床和锯床等设备,又配上硬度计、外径内径测定器和块规等较为精密的测量设备,冷冲模具的精度得以提高。六七十年代,随着产品生产大量使用冲压机床,冷冲模具已从原来单冲落料、单冲孔模具发展为落料、冲孔复合模。同时由于冷冲模架标准件的出现,使模具设计结构形式多样化,精度也由此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热处理技术的进步和检测手段的完善,冷冲模具使用寿命提高5~7倍。这一时期.还由于成型磨削、电脉冲和线切割机等机床相继使用,又采用硬质合金为模具材料,冷冲模具的制作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设计人员改进制模工艺,具有自动送料、自动理片和接料装置的复合模具大量问世。靠模铣床引进后,用石膏、术模或实物即可翻制出相同形

状的模芯,使复合托深模具的制作方便了许多,确保了精度。70年代以后,使用斜度线切割机加工冷冲模具.其凸模(冲头)和凹模可先淬火处理再切割装配,取代了原来冷冲模具制作需要热处理一装配一变形修正的繁琐工艺,模具的精度可达到0.01ram。可以说这段时间我国的模具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二、冷冲模具工业的现状

到了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CAD/CAE/CAM技术日臻成熟,其现代模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

水平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而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则已供.过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38.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3%。其中进口总额为19.64亿美元,同比减少2%;出口总额为18.43亿美元,同比减少4.1l%。按模具种类分.进出口最高的仍是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了进出口额的50.12%和70.26%;其次是冲压模具,分别占了进出口额的42.42%和22.07%。按进口货源地分,进口模具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德国,其次是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丹麦和法国;按出口目的地分,中国出口模具的市场主要是香港、美国和日本.其次是德国、印度、中国台湾、法国、巴西、韩国和越南;按出口货源地分,出口模具主要来自广东、浙江和江苏。从进出口模具价格方

面分析.2009年出口冲压模具平均

每吨价8894.5美元.比上年上升13.5%;出口塑料橡胶模具平均每套价963美元,比上年上升15.6%。如果与进口价相比较。则冲压模具平均每吨进出口之比为1.8:1;塑料橡胶模具平均每套进出口之比为2.5:l。与上年相比,差距明显缩小。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分析指出,从上述价格可看出,中国出El模具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上年又有了上升,与进口模具相比,技术和价格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充分体现出了2009年中国模具产业的技术进步。

三、冷冲模具的发展方向

发展模具工业的关键是制造模具的技术、相关人才以及模具材料。模具技术的发展是模具工业发展最关键的—个因素,其发展方向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和“价格低”的要求服务。为此,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模具CAD/CAM/CAE技术:随着微机软件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需要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同时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可以促进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实现技术资源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具备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模具研制制造周

期。将快速扫描系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可以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

3.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EDM)虽然已受到高速铣削的严峻挑战,但其固有特性和独特的加工方法是高速铣削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例如对模具的复杂型面、深窄小型腔、尖角、窄缝、沟槽、深坑等处的加工,EDM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复杂、精密小型腔及微细型腔和去除刀痕、完成尖角、窄缝、沟槽、深坑加工及花纹加工等,将是今后EDM应用的重点。为了在模具加工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今后将不断提高EDM的效率、自动化程度、加工的表面完整性和设备的精密化和大型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EDM新技术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4.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

5.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模具的失效原因有很多.材料方面的原因占较大的比重,据资料统计,因选材和用材不当,致使模具过早失效。大约占失效模具的45%以上。另一方面,在整个模具价格构成中,材料所占比重不大。一般在20%一30%。因此,十分有必要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模具用钢要采用电渣重熔工艺。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粉末高速钢等。目前,模具钢品种规格多

样化、产品精细化、制品化,尽量缩短供货时间亦是模具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研究构建了“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一体”指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统领,“五翼”指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创新人格。本研究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遵循,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关键指引。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概括如下:

1.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学者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重点从发展脉络、理论特点、内容框架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思想展开研究。①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源于其自身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②理论特点。习近平青年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的理论思维和以青年为本的情怀。③内容框架。习近平青年思想内容框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乔东亮等(2018)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时代意义进行概述,围绕青年地位、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凝练为“基础篇”“核心篇”“实践篇”[1]。韩宪洲(2018)从青年要担当历史责任、认识和把握青年成长规律、青年成长离不开党的指引三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2]。④现实意义。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现实意义是相关研究的另一重要着眼点,主要就青年思想对于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工作、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倪邦文(2018)指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界定了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3]。

2.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地位的充分肯定、青年成长的殷切期盼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青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学者们重点从培养目标、主要内容和实践途径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展开研究。①培养目标。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年教育目标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主要培养内容,强调基层实践和榜样力量。②主要内容。柴宝勇等(2016)将青年成长成才概括为理想、能力、创新、奋斗、品德五个关键词[4]。张瑞等(2018)提出通过他育与自育、内化与外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多元化教育方式,培养理想远大、意志顽强、学识夯实、笃行奋进、勇于开拓的现代青年[5]。③实践途径。骆清等(2018)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凸显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和突出的实践性[6]。蒋玉娟(2018)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看待和评价青年”“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开展和做好青年工作”三大重要命题的经典论述,提出了以共青团为纽带,发挥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为青年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7]。王学俭等(2018)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依据和理论特质出发,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等教育向度[8]。

国外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有限,主要集中于习近平在中国实施的政治策略、改革制度,以及中国梦的全球性意义等方面,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及青年教育观的研究鲜少。

3.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研究。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正处于铸就理想信念、夯实知识体系、锻造高尚品格的黄金成长期。高校作为青年教育的关键一环,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着眼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围绕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或研究生培养环节,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不同视角提出改进措施。主要从结构性问题、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管理模式、创造力理论等视角出发展开研究。①结构性问题视角。程序(2018)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树立培养理念、聚焦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机制、完善招录制度、优化教学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创设人文环境七个方面对以創新研究生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9]。②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视角。贺小桐等(2015)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阐述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和模式,强调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产学协同、人格素养塑造等,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10]。③学校管理模式视角。李亚非等(2014)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从生源质量、导师能力、管理模式和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11]。④创造力理论视角。杨长年等(2013)基于罗伯特·斯滕伯格的创造力理论,从目标制定、知识传递、思维塑造和环境营造等维度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12]。

综上,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体系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挖掘,为进一步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明确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内涵和理论特质,对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不够清晰,对于思想的现实意义多停留在启示价值层面。对于青年教育观的研究,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相结合。高校如何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充分释放青年的创新活力,引导和鼓励青年在创新创业一线引领时代发展,目前学界还缺乏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体”指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统领,“五翼”指基于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创新人格。本研究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期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为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丰富现代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

2.应用价值。

本研究立足现实分析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现状,以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对于青年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要求,探索从研究生教育出发培养创新创业有生力量的机制,以期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观的指引下,明晰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优化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路径,为“双创”研究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为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实践支撑。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第二课堂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为重点的“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期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基于上述考虑,本课题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

四、研究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五点希望”,即“在未来预期上,希望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成才道路上,希望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在自身追求上,希望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在遭遇困境时,希望青年矢志艰苦奋斗;在精神风貌上,希望青年锤炼高尚品格”,这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具体目标,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广大青年要以此为统领,指引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教育,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创新型研究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围绕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大思政计划,将政治理想和信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过程,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的十八大精神等为主题的理论报告会。三是推进主题教育。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素质培养的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创造力。

2.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技能,培养具有过硬本领的创新型研究生。

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本领恐慌意识,修炼内功,争创一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质量为生命线,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及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开辟新出路。一是要因材施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为衡量标准,大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面向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实现特色發展。二是要修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会贯通,自加压力,实现自身能力提升,练就过硬本领。三是要锻造科研品牌。创新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育人实现,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科研为抓手,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

3.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精神,培养勇于创新创造的创新型研究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研究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先而试行的勇气。一是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培养勇于创新创造的研究生。二是搭建学术平台。多角度、深层次、多渠道地为研究生搭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学术问题的平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三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链。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指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使研究生从事研究热情高涨。

4.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实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创新型研究生。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勇于到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一是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积极投身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选树优秀典型。通过学习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学习教育刊物等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塑造艰苦奋斗的精神。

5.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人格,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创新型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选拔干部任用标准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格。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二是要树立团队意识。倡导团队合作,创新科研课题,弘扬创造精神,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三是要推进内部监督。交流思想动态常态化,实现良好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深化,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觉悟、创新能力和工作实效。

新时代对于研究生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程,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使它们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落实为可行性的政策,从而保证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真正做到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同时满足研究生的高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乔东亮,李新利,李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J].前线,2018(05):23-26.

[2]韩宪洲.习近平青年观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1):1-7.

[3]倪邦文.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理论品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5):1-11.

[4]柴宝勇,付瑞智.论习近平五位一体的青年成长观[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2):23-28.

[5]张瑞,张忠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83-85.

[6]骆清,刘新庚.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与现实践履[J].当代青年研究,2018(01):12-16+22.

[7]蒋玉娟.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三大命题[J].教育评论,2018(06):28-31.

[8]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J].思想教育研究,2018(08):3-9.

[9]程序.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2):164-167.

[10]贺小桐,汤书昆.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5):42-46.

[11]李亚非,王宏长,成华威.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9):46-47.

[12]杨长年,李北群.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06):156-160.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摘 要: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继续教育 的涵义和外延,探讨了我国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专业化、合作办学方向的发展趋势 ;最终,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等,将通过整合,走向融合,构建成 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继续教育;涵义;发展趋势;探讨

收稿日期:2006—11— 16

作者简介:胡侠(1976—),女,汉族,河南汝南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 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研究。

郑小娟(1968—),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 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在50年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源源不断 地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 贡献。但是,针对当前的形势,继续教育如何发展才能满足我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发展了50多年后,也应该 是从更深处来重新认识和界定它的时候了,只有从最基本的概念和涵义着手,研究其发展规 律,探讨其发展趋势才更有价值,才能使我国的继续教育有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 未来社会。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

成人高等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地在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 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发 展历程,其中有两个大发展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战争时期,开办正 规的普通学校,对我党的领导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不允许的,开设各种 形式的继续教育或各种短期的培训班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解放初期,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 的刚刚建立,我党的一大批干部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当时只有200多所学校。1949年刘少奇 同志才批准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由于资源不足,只能两条腿走路,继续教育和正规传统教育 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干部;而且五十年代推进的全国的扫盲运动,也大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 发展。当时发展成人学校1061所,学员434万余人。

文革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正规的高等教育甚至包括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 影响,非正规教育如各种形式的工人大学、工农兵学校等,由于生产的需要,却得到很大的 发展,但是这些形式的大学基本上都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

恢复正常的高等教育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 。这一时期,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积极努力,到1989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发展至1742万人, 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数增加到634所,其他各类成人高校1333所。对推进我国科技 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人教育 和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步入与国际接轨时期的继续教育,首先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受教育不一定非要在传统的教 育中所完成,也不一定非要考上正规的大学才能学到知识,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包括小学、中 学、大学里受教育,也只能占人生中的1/3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就是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终身教育。而这些正规教育以外的教育就要有 继续教育来完成。因此,可以说继续教育是构成终身教育的主体。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经过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在实现大众化教育 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位置。1991~1995年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5903万人,其中 成 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2671万,占452%;1996~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 8621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4381万,占508%;2001~2004年高等教育 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11844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5201万,占439%。广 东省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也约占当年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40%,成人教育学生在 接受高等教育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成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反映 了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 告中显示,在历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中,普通高校是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主力军。

二、继续教育的涵义

在国外,多数专家所能接受的,继续教育是这样严格定义的:对接受过本科或专科以上专业 教育的人员,进行以知识与技术补充、更新和提高为主要目标和内容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培 训。在我国,目前继续教育通常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它的主 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改善智能结构,增强受教育者的专业能力,特别开发受 教育者潜在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 调发展。随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深化和拓展。当今继续教育的确切 内涵,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继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是面向离开传统普通学校教育 以后的人们,实施的在组织、人员、形式和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呈一个极为多元、开放和发散 型的终身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未必都是大学后教育,还包括各种初等、中等、高等的 技能型教育,即是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等传统普通教育以外的受教育形式都应该属于继续 教育的范畴。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继续教育终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主体。从系统角度看,继续教育是 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开放性系统,而开放系统也必然是个立体的、多种内容的系统。 它既包含大学后教育,也包含各种形式的技术教育、老年教育以及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的各种健身、艺术等类型的教育:

(一)已经大学毕业,但不满足于大学学历,想要继续深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所接受的 教育;或者想接受本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教育。有的是高等教育,有的是中等教育,有的甚 至是初等教育,这些各种学科、各种专业、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属于大学后续教育的范畴 。伴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继续教育的主体。

(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产品、新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 整合,没有一技之长已经存在生存危机,或即使拥有一技之长也越来越不能成为养身立业 之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乃至多种技能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因此,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技术、技能教育,包括某些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或职前教育)、 中高等专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等都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就曾经提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 的 论述。老龄化又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老年教育显得重要而不容忽视。老 人的学习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有些老人年轻时的一些愿望,希望退休之后有时间学习 的时候进行补偿;有的希望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在延年益寿和强身健体 方面能够得到一些指导;有的甚至想通过老年教育来进行求师交友,畅所欲言,以充实自己 的老年生活等等。因此老年教育也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目前在西方国家 中老年教育已经发展得比较迅速和完备。

(四)随着生产率的逐步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将逐步减少,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增多。 不仅在校的学生,而且广大人民群众也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们对各种艺术 、 健身等的爱好或者兴趣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于是开办各种类型的成人的艺术、健 身继续教育也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伸延和拓展,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 要 的战略意义。特别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发挥骨干、主力军的作用, 发挥资源、知识与人才的优势,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 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好继续教育,使之在提高劳 动者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向高层次发展。“十一五”规划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开展高新技 术知识的培训、边缘和交叉学科高精技术培训,使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实现“知识再生” ,实现个人智能的新增和改组,以适应经济变革的需要。而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增长 ,也促进了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加大投入满足高学历层次者的继续教育,增加对高层次 学生的培养,创造多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已经是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以美国为例,2005年参与继续教育的人数接近1亿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近7000万人 ,占参与成人教育总数的75%。为了满足人数众多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职工接受继续教育 的需要,美国十分重视对大学后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联邦教育预算每年都在600亿美元以 上。美国近2万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成人教育中心,其经费、师资、校舍等都得到了政府和 企业的资助。

(二)向开放性发展。跟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教育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将从教育对象、办学 机制、教学资源、培训手段等方面逐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在最大限度地利用 高校内各院系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远程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并与兄弟院校密切配合,为广大 培训需求者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

培训手段上,继续教育还可以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因特网、卫星等先进的通讯技 术,使成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更加方便灵活。 斯坦福大学的继续教育,就借助因特网,运用E-mail、联机交谈、Web教材、电子公告板和 联机图书馆等途径,卓有成效地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 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向专业化发展。继续教育专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继续教育研究以及成果的传播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上已 经出现许多继续教育专业团体,有些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也有的是地方性的,他 们的培训业完全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 性的培训项目。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凭借高校的优质资源,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转变 观念,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产业,规范办学、规范管理,向规范化发展,并且逐步走向专业化 ,才能有强劲的竞争力。

(四)向合作办学发展。随着教育对象日趋多元化,在美国,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每个人,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流行的教 育思潮。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此不管男女老少、贫穷富贵,出身如何, 来自何方,都可以作为继续教育的对象,都已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对象范围是不 断扩大的,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校作 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必须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招生办法上尽量适应各类成人学 习的需要。如面向社会办学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办学、“企业参与”、送教上门、成人教育 课程班、研究生课程班等等,都极大地方便了成人学生的学习,有效缓解了生活、工作与学 习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还要继续促进联合办学向纵深发展,加强校校之 间的联合、高校内各专业、各学科的联合,以及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吸取 他们办学的优点,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这些不断为教育对象提供更好服务 的办学形式,都将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教育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最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各种自学助学考试等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通 过整合,最终将走向融合,构建成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的人的教育需求,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切实的、举足轻重 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1.

〔2〕赵喜文,李娟等.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J〕.继续教育,2006, (2).

〔3〕浅谈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继续教育的三大特点.中国继续教育网.

〔4〕发展继续教育迎接世纪挑战.中国继续教育网.

〔5〕和震,耿洁.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6,(2).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是现代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必须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本论文主要从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阐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希望为研究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现在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是采取常用的方法。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必须科学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造成现代校园生命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意识,形成自我保护能力是必要的。

1 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

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生命安全教育涉及内容较广,应急避险能力与体育教育在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一致,比如汶川地震的突发事件,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好的学校,学生自救能力就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培养,让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对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都起到重要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存在一定联系,体育教学中的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渗透,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 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生命安全教育是高校的必要教育,但我国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与国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形成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的系统,国外生命安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我国现在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點,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高校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主体性,让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科学有效的融合,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水平,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校园内生命安全事故发生。

3 基于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教育解决措施

3.1 改革学校体育理念,拓宽体育教育空间

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是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中,拓宽体育教育空间,通过体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能力。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尤其是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的开展,对提高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水平能力,建设校园内生命安全事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高职体育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革学校体育理念,拓宽体育教育空间,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提高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生命安全问题发生。

3.2 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标准

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是重要因素。消除生命安全教育的软肋,建设这项工作的最佳平台,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目标,完善当前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并在内容标准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倾向,而不是让其处于边缘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内容需要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突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校体育的活动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范畴,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融合,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目标,对体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增加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校园内安全事故发生。

3.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发挥体育教学的小樱。将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后,需要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能够在日常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地设计、整合、演绎生命安全教育及避险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

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疫情影响下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对策;课题编号:ZJB1421049。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教师职业化经历长者化和圣职化培养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师范教育阶段、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阶段三个阶段。出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革除现存课程体系弊端和教育教学不足的需要,应延长教师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融合以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师范教育 教师职业专业化 师范性

[作者简介]贺杰(1975- ),男,陕西榆林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与教学法。(陕西 宝鸡 721400)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1.经验传授和学习模仿:长者化和圣职化培养阶段。职业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密不可分,原始社会中,教育即生产劳动,主要是由家族、氏族部落中的长者来承担的,更多的是传授劳作经验和技能。在这一阶段,教育活动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出现所谓“长者即师”“师即长者”①。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生产劳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随之出现学校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但这一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早在西周时期的官府中就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大小师。这是一种政治和教育相结合的体制。另外,秦朝实施“吏即师” “法即教”的教育政策,使得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②到了汉唐,中央及地方官学中的职位增加到数十种,如博士、祭酒、助教、学正、监丞、典簿、典籍等。这就形成一种“官即师,师即官”的制度,而官职的高低又决定了师职的贵贱。与我国不同的是中世纪的西方封建社会,宗教是封建统治者的尚方宝剑,僧院、教堂即学校,而僧侣、神父、牧师即教师。东方的“官学一体”和西方的“教学一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教师职业发展仍处在非专业化阶段,有很大的随意性、变动性和不平衡性。

2.封闭式定向培养: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师范教育阶段。18世纪后期,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其中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的拉萨尔被称为人类师范教育的奠基者。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纷纷出现各级各类学校,而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充足的教育经费和训练有素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③到19世纪,许多西方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和师范教育法,为师范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与此同时,各级师范院校也应运而生,他们除了对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外,还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训练,这种专业化的教育训练能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的实现。这一时期出现了主要以夸美纽斯、卢梭、斯宾塞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标志着教师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职业被人们所接受,而教学成为一门科学也被社会所接纳,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体系。

3.开放式非定向培养: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阶段。二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并逐渐普及义务教育。那些义务教育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则从延长教育年限上入手开展改革。这就要求处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经过严格规范的专业化培训,这也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步入专业化和正规化阶段,即开放式非定向培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科研造诣。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教育逐渐发展为多学科共存的学科群。这促使师范性与科学性、学术性的有机融合。为此,师范性的学术层次和地位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皮亚杰等。

二、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从1999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开始,到2005年全面启动,标志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本次课程改革是基于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结构的构建、教学理念的更新、评价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提出的。在这种状况下,培养教师的各级师范院校就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只有遵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课程和教育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全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的合格教师。在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担任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任务的师范院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当前改革却显得滞后,不能与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相向而行,十分不利于教师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为使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齐头并进,必须把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修改提到议事日程上④。

2.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职业倦怠”是所有社会职业领域都会出现的现象。研究表明,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至六年后就会出现教学的模式化和程式化现象。应在此时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实现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更新和转变,使其对教育教学价值、个性、理念、方法、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同时,通过“回炉重塑”摆脱对旧教育思想、方法、手段、现实利害关系、心理习惯定式等方面的功能性固守。否则,就会表现出职业性格的固执己见、职业结构的墨守成规,思想的安于现状以及创造性的萎缩停滞。当今社会正处在经济、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阶段,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个性化、大众化成为共识。师范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职前教育,更加注重职后培训和提升,尽可能延长继续教育的年限,不断拓展教师职后培训和提升的空间。

3.革除现存课程体系弊端和教育教学不足的需要。现存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如专业过于集中,近似雷同;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不够合理;课程类型程式化,缺乏前瞻性;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实习见习时间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越来越不能适应师范教育教学内容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种课程体系最终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社会适应性差、发展后劲不足;另外,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体现“师范性”的特点,理论教学不到位、技能训练不扎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不全面,课程设置不能把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与基础教育课程衔接;不能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和提升有机结合;基于教师教育体制的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师范教育专业化特色未得到充分凸显。

三、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延长教师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教师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对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小学、中学教师分别应有中师、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随后,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教育硕士的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当时受到国内国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仍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级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都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起点低,要在短期内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困难。不管怎样,小学、初中教师具有大学学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已成为时代要求。当然,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水平提升过程中,要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学历提升,不搞一刀切,逐渐形成专科、本科、教育硕士师范教育新的三级层次。

2.完善培养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面对国内外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打破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应开展师范教育的定向和非定向专业化培养与定期和非定期技能化培训,实行多种形式的师范教育培养新体系,促进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广大教师压力倍增,这就要求今后仍要以师范教育为主,加强非师范教育的比例,促使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在职培养与培训。另外,要充分发挥综合类大学的办学优势,为其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合格师资。⑤同时,鼓励非师范类毕业生和社会公民积极参加教师专业资格培训和认定,在通过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学实践考核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加入到教育教学的竞争中来。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要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就要凸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吸收借鉴他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把强化通识教育、加强学科专业教学的学术性和注重教育理论学习、强化教育实践训练的师范性相结合。如美国师范教育模式的转变就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即以综合性大学或大学中的文理学院为主体来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能很好地凸显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特点。而且,对师范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见习、实习将继续得到加强。这样不仅加强了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而且还巩固了其学术性。从教师教育的本身来讲,要培养出合格的教师,就需要依托积淀深厚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完善的学科,这也是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总体水准的反映。

4.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融合。20世纪中后期,英国教育家波特就明确把师范教育整合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大学或教育学院两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接着进行两年的教师职业和培训的专业教育:第一年学习教育等方面的通识知识,并进行教育教学实习,接着进行一年的在外教学实习,在实习期间接受所在学校教师与学院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教师不仅要几年一进修,而且在整个教育职业生涯中都必须坚持在职培训,以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加深对教育理论、技术的理解和领会。三个阶段有机结合,缺一不可。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师范院校的培训部或函授部、广播电视大学等教育研究机构多层面、多途径在职培训的新模式。但如何加强在职培训与职前教育的衔接、交叉和整合,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不是前后脱节、相互隔离、条块分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可以预见,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将贯彻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教师教育作为传统的“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教育”的整合与延伸的专业教育,在经历了古代的“长者化、圣职化”、近代的“封闭化、定向化”和现代的“专业化、开放化”之后,必将越来越强,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注释]

①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②唐玉光.教学工作与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0(2):34.

③兰英.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4(4):5.

④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6):12.

⑤刘婕.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EB/OL]. http://www.pep.com.cn/xgjy/jiaoshi,2012-07-16.

⑥谢安邦.我国师范教育发展道路研究[J].师范教育,2000(1):13.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6篇

摘 要:美国成人教育的发达是各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竭力借鉴和学习的“样板”。尽管我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成人教育招生考试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对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理清思路,使招生工作能够更加深入、理性的进行,从整体上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启示

美国成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在招生方面,国家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相当大的权限,使他们能够更贴近社会需求来确定招生规模、制定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工作,对成人学生入学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成人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开放入学的制度。通过对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剖析,在其具有灵活、多元和服务性招生制度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未来几十年,成人非学历教育将会成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成人教育招生制度伴随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建立一种有利于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招生制度,这对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非常重要。

一、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优势

(一)具有灵活性

一方面是申报灵活。美国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机构都根据各自不同的任务制定自己的招生制度,许多学校一年数次招生,有的学校循环滚动招生的办法,没有时间的限制。还有一些学校实行“当场录取”的办法,学生带着申请材料到学校,招生人员审阅后,当场便告知录取结果。此外,学生在接到录取通知后,如有特殊情况还可以申请缓期入学。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学生因偶然因素而影响升学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转换灵活。各级各类培训一般是结业考核合格,大多数合格证书都是有专业组织认可,有一定的使用性。所获得的合格证书还有另一个用途,即在修大学课程时可转换为一定的学分或免修相应的科目。一些进入社区学院的成人学员有时并不满足于只拿到学士学位,也想通过努力到更好的大学去学习或搞研究性工作。社区学院给这些人提供了灵活的转学机制,社区学院和州立大学建立了相互承认的转学机制。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低级院校向高级院校转学。这种灵活的转学机制,激励了很多社区学院的学生,也为学生的不断成长和成才建立了一个灵活的机制。

(二)具有多样性

社会变革的迅速性、成人学习的复杂性,成人教育职能的广泛性,成人教育结构的多元化,使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出现多样性。美国政府顺应社会的需要,广泛依靠学校、社会、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多种渠道兴办成人教育,除此之外,政府职能部门、大中型企业也积极地参与到成人教育活动。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崛起,美国成人教育机构层次类型的多样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招生的办法和方式不一样,导致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多样性。在招生运作模式上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

(三)具有服务性

各成人教育机构招生大众化,招录的对象广泛,不拘一格,政府也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促进每一个想上学的人都有学可上。为了尽可能方便申请者,最大限度满足申请者的实际需要,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在宣传招生和学员提出申请之前,都提供周密、详尽、使用便捷的各种信息资讯服务措施。保证各类学员有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同时设置相应机构为他们提供全程性的专门服务。美国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招生工作在政府、学校、成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为基本管理理念的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美国各类学校招生能力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公民的需要。

二、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短板

(一)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宣传市场混乱

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宣传五花八门,已经形成一种特色,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各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加剧,争相刊登广告,竟收学生,甚至互相拆台,也带来了很多矛盾,使得整个招生市场混乱不堪。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许多大学的资金偏紧,他们就利用扩展学院为成人广开方便之门,大力宣传一些适合在职进修的学位课程。学生的学费,也就成为学校主要收入之一,当然这也是为学校增辟财源之门。一些营利性学校还形成了高压力的销售文化——给招生人员奖励,鼓励他们多招学员,基本上来者不拒,还通过其他渠道笼络学员,不管这些学员合不合入学的要求,只要招的人多,学校就能赚钱,对招生人员就会有奖励。虽然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美国高等教育法案中“禁止以录取学生数为基准给招生人员付费的条例”,但还是屡禁不止。

(二)美国成人教育机构间缺乏联系

美国的成人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当市场中需要某种职业,各个成人教育机构就会快速做出反应,纷纷开设适当的课程,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但是美国成人教育的机构种类繁多,各机构之间缺少联系和沟通,其招生计划也是各机构自己制定。没有统一办理申请的服务机构,更没有预警系统,基本上都是申请人直接联系学校招生部门。这样学员会都涌向这个领域,导致培训过的学员市场饱和同时也是教育资源浪费。另一种情况是学员要申请学校时,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各个高校之间无统一的协调机构,导致有些成人高校完不成既定的招生计划,这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美国成人教育录取标准与生源质量的矛盾

一些公立大学扩展学院或社区推广教育部门、继续教育部门都争相开设项目繁多的学历教育进修计划。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入学要求很低,忽视了招生质量问题,导致招到的生源质量不高。而且大部分人边工作边上课,不能保证课程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势必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使中途退学率增加,最后能真正毕业的学员数量减少。有些办学机构由于办学求“速成”,学校本身的经营也是千疮百孔,这样的学校本身招到学生质量不高,再加上办学水平有限,在这样的学校也能拿到文凭,培养学生质量可想而知。

三、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一)制定成人教育招生法律,建立保障机制

美国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且成人教育机构的繁多,都是得益于立法的切实保证。美国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相关法制规范的实施密不可分,政府陆续通过了众多的法案,对成人教育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资助和规范。但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立法工作显得十分薄弱,主要是通过政令管理成人教育,时至今日还没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成人教育法。由于缺少成人教育的基本法,影响了各地方法规和专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也使一些关于成人教育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显得力不从心。

总的来说,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给成人教育招生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迫切需要制度环境的支持,唯有

完善的法制才能保证形成开放、自主、灵活、公平的招生工作环境,使成人教育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成人教育立法的步伐,国家法规制度的完善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改政令管理成人教育为法令管理。使招生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树立良好的成人教育招生工作形象。因此,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必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管理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宏观监控,使其有较为明确的法规、条例的宏观外部条件的支持。

(二)改革传统招生观念,确立服务理念

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成人招生制度作为成人教育的入门,应作出相应调整,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满足大众对成人教育的入学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不仅在招生制度上及时调整还要在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上,在机构职责的转变上,也应该及早调整,以适应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需要。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出发,坚决脱离计划经济的轨道,自觉地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使成人教育招生制度有利于全民参与终身学习,有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成人教育的招生制度是为搭建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体系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为维护社会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归根到底是为成人学员服务,所以在招生工作中也要维护学员的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扩大考生选择权,降低入学标准。

(三)加强招生宣传组织管理,组建有力的招生队伍

美国成人教育的宣传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国成人教育生源不稳定,除了人才需求预测不准外,其主要原因就是招生信息不灵。这就更需要作好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对美国成人教育机构招生策略的认识和对我国成人教育招生宣传现状的了解,为了使我国成人教育机构服务社会的专业和资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了解,鼓励更多的成年人进入各类成人学校中学习,扩大成人教育生源数量,就必须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招生队伍。招生宣传工作是成人教育招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招生工作的窗口,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院校信息的最佳渠道,有时也是唯一渠道。正是有招生宣传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保证招生政策、办法准确地传达到招生对象之中。

成人教育招生对象或群体的面宽、分散,他们中大多数人不了解应该参加哪些专业和课程的系统学习,这就需要成人教育机构采取主动出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式的等待求学者上门报名的守株待兔式的“官商”作风,送信息上门,主动接近他们“找米下锅”,扩大影响开拓生源。

同时成人教育机构想要扩大招生,服务于社会,就必须加大对招生的投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招生队伍,保证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总之要走出去找学员,而不是坐等学员找上门。可以借鉴美国成人教育机构招生中的一些策略,如广告和服务策略。通过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或印制宣传册,把学校开设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招生对象、入学形式、上课地点、时间等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在报名时向成人提供更优质咨询服务,不仅给成人提供了解入学信息的机会,同时也宣传学校的情况。加强成人教育机构招生宣传,让更多的人懂得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就业与转岗出现了困难、技术创新中遇上了阻力等,都能通过继续教育得到解决,使之自觉地、主动地参加成人继续教育的学习。

(四)赋予成人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美国在强调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个体功能,既努力满足社会需求又满足成人学生的不同实际需要。既办有不发毕业文凭的培训教育,又有发放学历证书的学历教育,办学非常灵活。而我国虽然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但在教育领域,至今计划经济的色彩仍然很浓,尤其是招生工作中的指令性计划仍然延续。目前我国成人招生制度在招生计划、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等方面,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统得过死,限制太多、包得过宽,招生计划缺乏市场调节。同时学校无办学自主权,养成了对政府的依赖性,导致缺乏竞争意识,难以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成人高校招生只能在上级划定的框框里面转圈,致使办学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

借鉴美国搞活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简政放权,它能较好地调动地方及各个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招生管理机制,改变国家统一计划招生的体制,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改变以往依靠指令性计划调节回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滞后状况,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扩大成人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逐步将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管理权限转入成人高校。扩大成人高校招生自主权成为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作为成人教育的主管部门的教育部,必须进一步加大成教招生体制的改革力度,下放招生计划审批的权限,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和高校支持成人教育的积极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指导和办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方面,使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全国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安排本地区的成人教育办学层次与招生规模。依据各个院校现有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并作出合理安排,尽可能避免重复设置。使招生计划既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又要适应学校教育规模的发展,真正实现招生计划由国家教育部管理逐步下放到地方管理的管理体制。因此,要改革我国中央集权制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学校面对市场需要自主办学的管理权,加大地方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办学的自主权。

(五)改革成人教育招生考试形式,实行开放注册入学制

美国从一般的成人基础补偿教育到提供副学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本科学位和研究生学位的学历教育,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入学考试,但是要拿到毕业证书顺利毕业,还是需要努力学习的,因为毕业资格审查相当严格。我国非学历培训,职业培训尚不发达,学历教育中除了广播电视大学可免试入学外,成人高考一直是成人进入成人高校的门槛。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是20多年前为规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维持高等教育的精英属性,选拔优质生源而设立的严格的入学考试。然而成人教育要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是大众型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考试难度系数过大,拒绝了那些离校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借鉴美国的做法,实行“宽进严出”的开放式招生政策,降低入学门槛,为广大成人提供方便的继续教育机会。

成人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年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与工作经历,对学习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要取消全国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招生考试形式需要切实针对成人考生的这些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能采用一种固定

的考试形式来检测所有的知识,不能将成考成绩作为评价录取的唯一依据。权力下放以后,各成人高校也可以自主组织招生入学考试,根据课程的特点来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改变以单一的“笔试+闭卷”的考试形式,引进闭卷、开卷、口试、面试等多样化考试方式。降低入学门槛甚至不设置门槛,尽可能多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成人发展。

成人学校可以采用有限开放注册制,或实行开放注册入学制,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实现成人教育机会均等。同时实行注册入学也是解决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不足的现实措施。但入学要求放低以后,成人高校就要把好质量关,毕业资格机制从现行“严进宽出”模式彻底改为“宽进严出”的模式。实行真正的没有固定学制的学分制,不拘泥于固定的学习年限,对无法坚持学习的学生,允许中途离校,一旦想回校继续学习时,原来获得的学分仍然有效,从而激发成人高校应有的活力和效率,以达到服务社会、服务考生为最终目的。

(六)推行多种所有制办学,放宽招生范围

美国成人教育招生的对象层次多,范围广,不仅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同时还招收在职职工。而我国基本是政府在举办成人教育,其他组织或个人举办成人教育的较少,特别是非学历成人教育机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处于“国有政办”的垄断格局,整体举办成人教育的热情不高。且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学员时对生源身份还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导致一些成人无法满足进入成人高校学习的愿望。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情况很难与国际接轨,为了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要加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成人高校招生的多元化发展。开放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推进多种所有制办学。对国内成人教育机构和组织将进行办学机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力争占领成人教育市场的制高点和发言权。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成人院校要大力改善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发展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快实施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不断提高办学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不再局限于国家投资的成人高校,而是要开放成人高教市场,同时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国内外联合办学,国外教育资源的渗透以及远程教育的异军突起等新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也将出现,成人高教招生将越来越来多样化,成人高教市场分割也将越来越多样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要鼓励并支持青年求学深造,改革考生资格审查制度。如取消应届专科毕业生报考专升本的限制,放宽报考对象和工龄的限制,允许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各类成人高校等,扩大成人学校学生来源,满足人民大众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使成人教育面向每一个成人。

责任编辑:姜雪

上一篇:培训班招生宣传方案范文下一篇:语文培训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