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2023-04-13

第一篇:探讨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读书笔记

序言:对于科技的进步,即过于高估一件事情在最近一两年的变化,过于低估它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影响。

一、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1.1那些陨落的巨星

多年以前,你扮演的是颠覆传统的角色;如今,你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俨然成了被颠覆的对象。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甚至是作为内部创新者角色出现的互联网产品,如微博,其行业生态也是瞬息万变,不容你的笑容在脸上停留三秒。 1.2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预计到2015年,全球的移动终端会达到70亿台,人均一台。

在传统PC时代,每个人平均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2.8小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的在线时间是16小时。

二、消费者重获主权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做投资的时候最怕“带锤子的人式的倾向”,意思是“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

互联网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原本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彼此连接了起来,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3.1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在数字经济领域,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很难形成持续的垄断;另一方面,资源无限丰沛,企业之间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企业要发展,只有用好产品来讨好消费者。社会的日益富足,使我们有条件“从一个精打细算的购物者转变为一个小小的鉴赏家,用数千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尽情展示自己的独特品位”。 2.3.2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福柯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话语即权力”。 2.4.1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土曼科技的案例,你的社交关系链其实也是你的传播链,更是你的生意链。 2.4.2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互联网便得有温度了。杭州出租车联盟案例。 正和岛:企业家社群的样板

“正和岛”是一个大的外壳,它采取严格的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要求入岛人员必须是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所在企业需要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产业或事业;所在企业在登岛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认可并践行岛民公约”。

正和岛五条戒律:无诚信的交往;无底线的商业;无尊严的人格;无原则的行善;无良知的享乐。

正和岛六条行为规范:理性地判断,建设性地表达;说话算话,恪守承诺;包容个性,尊重差异;不随便麻烦别人,不死缠烂打;不发口水贴,不兜售生意;不拿不宜公开的信息到岛外去嗮。

2.5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从“大众”到“个性”,从“个人”到“人人”,再从“客户”到“用户”,只是几个词语的变化,却经历了差不多250年的演进。

单个人的声音最多只是表达,只有当无数个声音可以自由表达的时候,它才会汇聚成为一股力量,成为一种权力。

三、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顾客。--彼得。德鲁克。

3.1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得“屌丝”者得天下+无粉丝、不品牌 屌丝以自我调侃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 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去“中心化”的特点。

现实社会中的控制、层级和中心化的结构形式,在互联网世界不可能,往往还会沦为被嘲笑的对象。

阿里巴巴760万草根卖家;QQ空间活跃账户5.5亿。

用互联网的眼光来看,“屌丝”经济其实是很彻底的一种“长尾经济”:单个消费者贡献的消费额不高,但由于“屌丝”的基数相当庞大,使得最终总量极为可观。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屌丝”用户游戏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屌丝”人数该打5.26亿。这意味着,在13亿中国人口中约4成属于“屌丝”人群。

将品牌看作一个企业和一个产品的“诚意的名片”,看作企业和产品的魅力人格。品牌是一群有共同偏好的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形成的口碑传播。品牌是产品与口碑的合谋,是相同偏好的消费者的品位的聚合和个性的投影。

粉丝经营最为成功的无疑是小米手机。光在QQ空间上,小米手机的粉丝数量就已经超过1500万,新浪微博粉丝540万,微信粉丝则突破140万。正是基于庞大的粉丝群体,小米手机才能够在淘宝双11那天,创造3分钟内单店销售过亿的奇迹。 传统的营销理论认为品牌的价值取决于传播能力。

既然产品的功能已经分化为物用的价值和表达的价值,那么,品牌的魅力人格体的建立,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物用层面,实现卓越的性能;在表达层面,赋予产品无法割舍的情感共鸣。

管理思想家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魔力产品打造法则: 魔力产品=卓越的性能x强大的情感诉求(M=FxE)

可口可乐互联网上推出昵称瓶。如今互联网上主流用户的心态是“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可是说是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心理动机,他们虽然对“围观”、“起哄”也很热情,但更热衷的是以真诚为基础的互动和参与。

不管是明星还是产品品牌,对于粉丝而言,很重要的功用就是角色代入。 3.2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3.2.1“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经济的升级过程分为农业经济、生产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4个阶段。体验经济的核心是让顾客融入其中,使顾客愿意为产品之外的感受买单。

如果说产品满足了我们一半的生存需要,服务满足了我们的归属需要,那么,体验则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物质丰饶、信息过载、内容泛滥的今天,能打动我们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一场电影、一本小说、一段风景,都很难长久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能够打动我们的只有情感本身和我们自己的内心投影。 3.2.2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墨迹天气是移动互联网“单店突破”的典型,依靠的是把天气播报这件事做到极致。墨迹天气的永不人数已突破1.5亿,日活跃用户人数约为3300万。

另一个是国外的创业案例:14个人,6个星期,便拥有百万用户,日承载信息过亿条:在APP发布不到3周,便将自己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Dropbox。这是属于mailbox的传奇! 3.2.3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在工业化时代的商业文化中,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是建立在协议和服务条款的基础上的。在企业眼里,顾客和消费者是用一连串抽象的统计数据来表现的,顾客的全部价值可以用购买力、信用和对应的折扣来衡量,他们是产品广告的靶子和商品的消费者,是一群等待被“占有”、“抓住”、“锁定”和“维护”住的营销对象。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就提到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这种割裂,他说:“工业的崛起在生产和消费者之间打入了一块无形的楔子,割裂了社会根本性的团结一致,造就了一种充满经济张力、社会冲突和心理不适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企业架构中,营销部门从来都是一个准军事化的机构,“狼性”、“攻坚性”、“占领”这样的词语是营销人员的标准语汇,更有甚者,把传播成为“劈开消费者脑海”。无辜的消费者什么时候变成了他们的敌人,还要被施以如此的酷刑?

其实,所有的广告大师和策划专家心里都明白,他们策划的每一则广告、每一份新闻稿、每一本企业样宣,都掩盖不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人爱听。所以他们就千方百计地学会严实他们的宣传信息,把它伪装成娱乐节目、新闻事件,包装和伪装的能力成为衡量营销水平的标准,营销成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营销学成了训练营销人员让他们学会假扮诚挚和热情的技艺。

但是在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不仅能够生产内容,还能够自主地传播内容,所以,很多基于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和营销模式就行不通了。无论是让产品变得极致,给产品和服务注入情感,还是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传播,都是有爱的体现。有爱,才有魅力,才有传播,才会真正形成品牌。 3.3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众多网站是典型的舶来品,众筹,即大众筹集,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模式,国外典型的代表平台是kickstarter。

之所以说今天的创业仍然不容易,是因为理想的创业者虽然不需要成为全才,但是必须成为洞悉用户心理和消费者需求的行家。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是Google十大座右铭中的第一条。

任何道理说说都是容易的,所谓“口吐莲花”,“下笔千秋”,但改变都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的。 3.3.2重视感性思维:以前有一本试图解释男女吵架模式的工具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讲到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

在互联网的熏染之下,如今的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女性的特征。女性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在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在意产品的情感属性,更追求产品之于个人品味的意义,情感的浓度越高,产品的粘性越大。而情感只能感知、体察和揣摩,却不能通过调研得知。有一句话“用户只会抱怨,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的商业讲究的是功能独到、卖点突出,然后通过广告的方式将它们灌输给消费者,产品卖出去,商业活动就结束了。今天的商业,产品只是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起点,如果有终点,那个终点就是消费者的一个“赞”或一次分享。

在丰饶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微小,产品的体验越来越重要,创业型企业的CEO越来越不需要宏达叙事的能力了。相反,能够找到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做出让用户感觉“畅快”的产品,就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款”。

【原百度产品副总裁、首席产品构架师俞军的PM(产品经理)12条】 1.PM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如果不能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1.把用户当做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以前是以物为中心来组织人,后来到PC互联网时代是以信息为中心来组织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变成了以人为中心来组织物和信息了。

四、是体验,不只是产品

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与洋务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样的水准上,虽然他们也看到了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但是仍然把它看作一种工具,看作营销的利器,就像小米的成功在董明珠眼里就是营销的成功一样。

正所谓“所见即所得”,你看到的互联网是营销工具,那么它对你而言,充其量就是个工具,它属于你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功用。只有你是属于互联网的,它对你来说才是一个新的世界,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崭新世界。

人的傲慢和悲哀,往往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法国作家法郎士在《乐图之花》中曾经说的那样,“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记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填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几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意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或是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 4.4产品体验的3+3法则

功能层面、服务层面、平台层面

互联网很重要的一条生存法则就是“唯快不破”,如果不能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那么给你再多的时间也是浪费;如果一个产品3个月还没有起色,也就很难再有起色了。

靠你自己一己之力的推动,再快也是有限的,只有让用户驱动用户,才能形成病毒式传播,迅速建立起壁垒。而用户驱动用户的前提是,你的产品能够在情感上打动用户,在心理上满足用户。

微信的火爆丝毫不亚于微博,但微信始终克制了自己在产品上的欲望,尽可能少叠加功能,尽力打击各种骚扰用户的行为,反复强调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及时推出支付功能,也是从话费充值这样的小应用和AA收款这样的游戏化功能入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者通过产品的消费对自己进行一种“社会编码”,即用户通过某种产品将自己编织进社会等级或特定阶层与群体的社会秩序的网络之中,这是用户通过消费对自己进行的社会定位。

品位是消费文化的典型形态,体现了用户的直觉、兴趣及审美的体验特征。

微信一年之内更新44次,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每周更新一次,都是为了使产品更加接近需求,使体验更加完美。

在网络时代,产品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发生于“痛点”,成长于“爽点”,在用户的赞美中传播。

今天的专注,指的是你需要从一个微小的“痛点”入手,针对性地打磨产品的核心功能,当你把核心功能打磨成一根针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根针去扎用户的痛点。“你用手去推一头大象,肯定推不动,但是你用一根针去推一头大象,一定能把它推得跳出来”。 “人性的弱点就在于贪婪和恐惧” “懒惰” 专注就是要做极简:(1)定位 (2)做减法

其实,在商业模式和产品的运营上,投资人不可能比创业者更加高明,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整天在看项目、在研究项目,所以能从另一个高度规划战略,但是我们永远不会比创业者更懂他们的行业,只能将设想的可能性抛给创业者去思考。

看看现在的学校,不管是“985的”还是“211的”的,哪个专业的人最多?现在什么行业发展的最快、什么行业的创业故事最多?答案是,目前互联网聚集了最多的聪明人。

在这个阶段,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耗尽,“淘品牌”和传统品牌的竞争就变成了平台内部的零和游戏,在传统品牌的资金优势面前,“淘品牌”就显得势单力薄,其劣势就显现了。在流量红利结束之后,其实整个电商行业都开始转战到了服务层面,不管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对用户的深度挖掘还是物流配送能力。

阿里希望通过“菜鸟网络”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网络零售额、全国范围24小时内送货必达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淘品牌到线下很容易变成伪品牌,线上品牌都很重视与用户的交流,这种交互基本上还是虚拟的。

“我们拿出寻常之物,在上面投入感情并赋予其意义,然后我们孜孜不倦地像众人传达这一信息。我们为平庸的——一双鞋、一把刀、一杯咖啡——注入新活力......而这种活力的注入需要通过13.5万名员工来实现”。

品牌就是承诺,服务就是对承诺的兑现,最终兑现承诺的除了产品,还有员工。在体验时代,员工的参与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甚至比产品本身还要重要。

易迅的低价和快递。易迅推出一批以快递员为主角的系列广告,就是为了突出它以快递、温情为主题的服务能力,让快递员成为易迅连接消费者的品牌大使。

需要人工参与的环节是很麻烦,但做好了却是塑造品牌的好机会。“轻”是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特征,但是人在环节还是要“重”一点更靠谱。

五、是用户,不是客户

产品背后的情感:生理快乐、社交快乐、精神快乐、思想快乐

针对红收获蚁所做的行为研究发现,这种蚂蚁能够运用其表皮所分泌的化学分子信号,向它们同巢的伙伴们传递信息,平均一只蚂蚁会跟40个左右的伙伴们交流信息;记录中有高达百分之十的蚂蚁,一次能够传达消息给上百只蚂蚁。

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两个条件:共同兴趣和沟通方式。 社群运营的核心是“两动”,一是打动,二是互动。 摩尔将创新产品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企业在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对商业模式,我的理解是产品背后要有商业逻辑。即产品能为用户提高效率,能够黏得住用户。有相应比例的用户愿意为之付费,或有其他人愿意为这些用户付费。

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是按照用户数量、用户的实用频度和用户身份来估值的,而不是单独按照交易金额和利润来估值的原因。

用户漂浮在水面上的需求一般都是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而内在的需求即我们前面所说的用户心理诉求。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内在的心理诉求连用户自己也难以捕捉和扫描。

目前在国内的家庭电脑上,WIFI的普及率仅有21.8%,远低于韩国的80%和美国的60%。

六、是传播,不是营销

营销不再是对自己精心包装以后的集中式广播,而是企业和产品随时随地面向消费者的直播。 营销不会消失,但营销不再是单向度的自我吹嘘,而是理性和真诚的传播,只有在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之后,营销才成为一门真正的技艺。 6.2.1驱动力不同

营销的驱动力来自于产品的特点,偏重于功能。

传播则不同,其驱动力更多地是来自于用户的感受。 6.2.2路径不同

营销活动是撒网式的,通过大面积的广告宣传迅速覆盖大规模的人群,电视和报纸媒介是最佳的营销媒介,这是一种“泛”式的宣传,转化率很低。

操作方式是由大及小;覆盖到大的人群,吸引到中等人群的注意力,促成小规模人群的购买,培养更小部分人成为忠实用户,形成粉丝。 强关系的信任正是传播的基础。

传播的逻辑是先找一小部分用户,最初的这一部分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身边的朋友,然后再扩散到朋友的朋友,进而形成一个小的用户群。 6.2.3信任机制

传播靠的是圈子,圈子的核心就在于信任,圈子中的每个人都充当着信任代理的角色。

在信任的背后,是人的情感。传统的营销与消费者之间总有距离感,信任的打造需要有互动,需要你放下身段。 6.3产品即媒体

产品的媒体属性来自两个方面:极致产品和情感体验。

淘宝网店南食召靠货架上的10件纯正手工生产的温州和瑞安特产让多少身处外乡的温州人魂牵梦系,从产品上线到爆仓仅半个月,让产品自己来传播,远比传统的营销广告好上百倍、上千倍。

6.4市场即对话

市场即对话,这个道理并不新鲜,在工业化时代也造就有人提过,但我认为原来的对话不对,为什么?因为原来说的不是人话。新的时代下的对话,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说人话,二是参与感。

有趣是需要持续的,偶尔的有趣不叫有趣,也不足以形成品牌调性。

品牌调性一旦形成,粉丝们会情不自禁地以符合调性的方式进行传播,有一个网友给朋友祝贺30岁生日,他买了一个用小熊形状的盒子包装的糖果,把糖果取出,把杜蕾斯的各种产品塞进去,留言是“希望朋友‘性福满满’一定要把它们用光”。

八、是管理,更是协同 “帝王心术”1.造神 2.洗脑 3.分而治之 4.恩威并施

协同需要有三个前提条件:(1)一个值得相信的承诺;(2)一个有效的工具;(3)可接受的协议。

对于一个快速增长的公司,它必须具备:(1)提供的业务(产品、服务)是大多数人想要的;(2)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能覆盖所有的这些人并为他们服务。

ZARA的核心竞争力就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快速、灵敏的流行趋势采集能力,二是极速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团队的大小和竞争力之间已经没有必然的关系,小团队也可以干出大事情。反而是那些昔日的巨头纷纷开始“瘦身运动”,要么把团队分拆,要么让组织变小,以图保持过去的战斗力。 无边界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也许代表未来的方向,现在就实施看起来难免显得过于激进,但是让组织扁平,让团队变小,则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

“使命驱动”作为协同原则第一条的原因,只有让企业成员在共同愿景和目标的引领下,结成精神共同体,协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产品到体验,从客户到用户,从营销到传播,从管理到协同,以及免费的大规模出现,商业世界的逻辑因互联网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还只是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即消费者的变化,就像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客户”,是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行动的力量,使货币成为商业世界的“选票”,让消费者成为商业世界唯一的中心。

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看上去像是一场巨大的进化,其实是一场回归,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商业本质,因为商业原本就应该为人的需求而服务的,商业原本是可以有温情的。

九、“B座12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兵法云:“取势、明道、优术”,取势最重要,明道其次,优术第三。

要做到“极致”的确很难,特别是在创新领域,该有的功能都有了,在交互设计上又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估方法,但是,不管你有没有做到“极致”,你至少得在态度上和自己“死磕”。

在互联网相关的创业,最考验团队的是三点:1.洞察力 2.给这种若隐若现的痛点找到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3.快速试错的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只能对明、后天的事情有计划,而没有办法对一个月以后的变化有规划,你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响应。

2013年来,特斯拉颠覆了汽车,小米模式颠覆了制造业,打车软件颠覆了出租车行业,余额宝颠覆了理财,roseonly颠覆了鲜花业,黄太吉颠覆了餐饮,自媒体颠覆了纸媒。

创新往往来自边缘和侧翼,来自于混沌的现场,组织的能量也就决定了终端创新的能力。协同式管理的更大意义在于改变信息在组织内流动的方向,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和横向流动,组织的每个成员都会成为应对的主体,就像小米的黎万强说的,“少邮件,少开会,有事吼一嗓子”。

海尔宣布放弃杂志硬广告,在未来的海尔,五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产品都不应生产;无价值交互平台的交易都不应存在。

社群,商业的未来,有3种社群模式。

1.媒体属性的社群,比如依托自媒体的“罗辑思维”; 2.产品社群,玩得最好的当然小米; 3.线下社群,最成功的当属正和岛。

第二篇: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销的玩法真的变了

媒体人喜欢玩概念,纠结于“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有人热捧就有人往死里踩。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篇文章,文章里举出一堆例子试图证明互联网思维是行不通的。其实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已经变了”! 移动互联网:一次商业变革的新时代

“左手一个诺基亚,右手一个摩托罗拉”的时代,随着2011年摩托罗拉被 Google 收购、2013年微软以74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业务而终结。像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科技公司褪去的故事还有很多,从当初的明星企业逐渐失去光辉并面临重重危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年的时间。

但随之伴随着的是一些科技新贵的迅速崛起。小米,四年多时间估值160亿美金;极路由,一年估值1亿美金;快捷酒店管家:10个人干了18个月估值千万美金。最近一年58同城、汽车之家、去哪儿网、500Wan纷纷上市了。这个月80后陈欧就几年时间成功将聚美优品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这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力量,让商业回归本质。在PC时代,每人每天在线时间平均2.8小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达16小时。各种APP应用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个人的生活细节。微信、微博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以及熟人关系的传播。这背后是信息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传递更透明、速度更快。这些变化通过支付宝、余额宝、电视盒子、打车软件、航班管家、快捷酒店管家等产品形态,最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根本的改变。而个人对这些创新应用的快速接受以及依赖,最终也导致了商业逻辑发生改变。

那么在新的商业规则下,发生了那些变化,而我们又该怎么玩呢?这里总结三点变化。

玩法第一变:功能不重要、你做了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体验了什么

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很简单。在物质丰饶、个人基础物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已经不再满足于功能需求、而更多地追求来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举个例子,包子最基本的功能是充饥,但我们在选择包子时肯定不满足于此,更愿意选择口味好、安全健康的包子。那么企业就要想法满足用户所需要的体验,口味好是一个很难被量化的标准,而且因人而异,有点类似“文无第一”。

但杭州的甘其食,通过“包子重量是100克,60克皮、40克馅料,误差范围不能超过2克”的方式,让用户体验到了他们对产品标准的苛刻。加上其实的一些用户体验手段,以及事实上不错的口味,从而得以迅速发展到近200家门店。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举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超出用户的预期

超出用户预期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高性价比。这点是互联网公司进入传统行业最经常采用的手段,比如乐视TV,50寸带3D的售价2999不含乐视网内容490每年)。如果你到苏宁、各大超市去比较一下,同样性能的差不多都在5000以上。除此之外,内置的系统功能贴心操作方便,而市面上的云电视Android系统基本不能用。

超出用户预期另一个办法就是给用户惊喜。在你的产品设计中设计一些贴心的细节,让用户为之惊叫。比如三只松鼠可爱的专用物流外箱,被许多用户誉为“神器”的开箱器,防水牛皮纸外包,真空铝塑内包、“鼠小夹”,针对不同品类的坚果附送的开壳工具,还有一系列的辅助品、赠品、试吃装等等。而且这些不是随意和赠送的,而是这个品牌商品和服务必需的一部分!最近刚刚发布的锤子手机,在很多细节设计上给了很多人惊喜,所以从发布会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后面就看拿到实物是否能保持这份惊喜。

很多产品学三只松鼠,但却“惊喜”设计过度。“惊喜”都会增加成本,导致的结果是直接拨高了产品的价格。第一次用户会把注意力放到“惊喜”上,但长久来看用户不会为了“过度的惊喜”买单,因为大部分不是服务必需的。这就如产品的过度包装道理一样,过高的价格也相应提升用户的期望值。为了“惊喜”而“惊喜”,导致过度拨高价格的产品体验是难以持续的。这也是很多标榜“互联网思维”的创业项目不被看好、以及发展遇到瓶颈的重要原因。

第二点,让用户为功能之外买单

很多产品没有采用高性价比的方式,而是通过产品体验设计,赋予产品功能之外的价值。让用户超越功能之外,为产品背后的发生买单。如何理解?想想女孩子在包包上,男人在手表上愿意化多少钱买,几万几十万的价格比比皆是。这么多钱买单的肯定不是只为了买个装个物品、看个时间的工具。

举两个最近很火的产品例子。Roseonly专爱花店以皇家矜贵玫瑰斗胆定制“一生只送一人”离奇规则。他们主打的既不是花有多新鲜,也不是送达速度有多快,Roseonly的成功在于他们出售一种“专爱”的概念。用户花1000多买的不是一束鲜花,而是这花背后承载的情感“一生只送一人”。同样特别火的TESLA,已经成为企业家买车的首选。除了TESLA是最好用、最智能的电动车外,用户买单的更多是其背后所表达的社会身份。

玩法第二变:没有客户,只有用户

先从经济上算一个简单的帐,获得一全新用户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京东的数据是200多元换得一个成交用户。如果京东不能达成高重复购买率,肯定吃不消这成本。所以如果你还是客户的思维模式,期望每一个客户、每一次交易都要为你带来直接利润,在互联网时代将难以为继。因为互联网的玩法,就是倒贴钱来获得用户,通过用户的重复消费和增值服务、以及互联网的规模化和长尾效应来获得利润。

互联网企业天生就是玩用户的

比如我们看看小米是如何卖充电宝,小米电源10400mAh的售价是69元还包邮,这块基本没有什么利润、操作不好可能还会亏本。但与之配套的配件,如华强北批发一块五的500px长USB充电线就卖19元,一个树胶电源套也要卖到19元。相比69元的电源,19元的配件也显得不起眼。当然小米官网上还有更多这样的配件,所以对小米而言用户才是他最大的资产。小米论坛有1000万用户,空间有1500万。在微博和微信都有450~500万用户。他们的论坛流量非常大,每天超过100万,发帖量达到25万以上。这么庞大的用户体系,一方面支撑了小米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小米100多亿美元估值的底气所在。

学会社群运营,“有趣”“好玩”是核心

有了用户,如何维系这些用户而不流失呢?用目前流行的词,这就是要学会“社群运营”。你应该把你的用户圈到一个社群,通过运营社群来形成稳定的用户关系。这方面的高手就是罗振宇,第一次5小时售卖会员费160万,第二次24小时售卖800万。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他其实就是在运作一个社群。当然,另一个“老罗”罗永浩,也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有一批“粉丝”追随,这也是锤子手机最早的铁杆用户来源。

都说如今是一个粉丝经济时代,大家追求地更多是“有趣”“好玩”。所以社群运营一个核心就是如何让用户感受到“趣味”。前段时间我们B座12楼报道过厦门的一家叫做“有料”的神奇美食。这家店开业只有几个月,50平米寿司店不仅做到了30万的月流水,掌柜“肥虫”自己也享受到了一呼百应、众星捧月的男神待遇。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的公仔柜台,会有人主动贡献出自己家收藏的大玩偶;在外地吃到了美食,会有人掘地三尺挖到菜谱、教肥虫开发新菜;有人主动为肥虫设计更好玩的经营模式,有人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主动帮忙擦桌子做卫生;每月举办的“有料趴踢”,大家争着抢着免费提供互动礼物,甚至吃的喝的都不用肥虫花钱——这些,就是“好玩”产生的无穷魅力。

玩法第三变:忘记营销,这是一个传播的时代

有了好的产品体验、有了用户思维,如何获得用户?答案是忘记打广告的营销方式,多思考如何让用户进行传播。营销与传播的区别是,传统的营销路径是先告知、再购买、后沉淀忠实用户,而传播的路径是:先到达忠实用户、再让用户扩散、后沉淀更多的忠实用户。

为什么说营销行不通了,根本原因还是移动互联网让信息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方式变了,不再是原来的主流媒体单向传播模式,而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所以传统的电视、报纸的广告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最近有个案例,某品牌花了几百万在知名电视剧中植入了生硬的广告,结果是基本没有带来直接的销售效果。

最近流行朋友圈点赞,很多人认为这是传播,但本质上还是营销行为。逻辑是大家为什么要点赞,点赞行为事实上是强奸用户意愿的。我理解的传播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用户会不会主动帮你二次传播!用户主动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计。

细节,超出用户预期

通过产品的细节设计,超出用户预期,让用户产生惊喜自然会主动传播。如最新发布的小米电视,设计了一个“寻找遥控器”的功能。大家都有满屋寻找遥控器的经历,但小米电视通过一个简单的产品设计把大家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只要在小米电视下方按一下“按钮”,遥控器就会发出声响。这个功能设计,足以让用户去主动传播小米电视。

趣味,打动用户

51信用卡(刚发布一个新产品“U51钱管家”)有一个经典的传播案例。“看到闺蜜的手机,我瞬间想嫁人了”配上一个“按照APP功能排列的各类应用”的手机桌面截图,截图里将“51信用卡”的APP放在显要的地位。这条微博在50小时内达到500万次曝光,而作为一个发布不久的“51信用卡”应用迅速进入top40 APP。这背后是通过有趣的内容打动了用户,让用户主动传播。

用户参与,付出才有情感

在设计传播活动时,想办法让用户参与进来,用户对自己参与过的事更愿意主动传播。B座12楼推出过的“神文案:联合招聘”,让用户帮我们选出最好的招聘方案,在短短几天里传播了几十万人,达到很好的爆光效果。而我们发起众筹的“123茶楼”设定的基调是“不参与不传播”,通过让朋友帮我们“起名字”、“选名字”等活动来让大家参与,也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这是一个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时代,前面我们讲的故事都才刚刚开始。这是大家创业的最好时代,也是风险投资人的最好时代。所以让我们格式化自己,从新思考新的商业逻辑,一起抓住这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红利时代。

第三篇:什么是思维绘画?

专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家

鸿蒙原意指宇宙形成前一团自然混沌的元气,寓意鸿蒙初始,儿童懵懂全新的思维和认知。针对儿童的这种天然状态及蕴藏其中的智慧潜能,鸿蒙教育给予开发,点中鸿蒙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儿童脑潜能开发。鸿蒙教育致力于儿童脑潜能开发,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倾力打造前沿教育典范。

一、鸿蒙教育——什么是思维绘画?

思维绘画项目是鸿蒙教育儿童脑潜能开发项目之一。是以绘画为施教载体,对3岁半---12周岁孩子的脑潜能进行开发,以及对其行为习惯、学习技能、思维个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和提升的特色项目。思维绘画涵盖心理学,脑科学,智能训练,情景训练,游戏训练,赏识激励,成功学等学科内容,已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鸿蒙思维绘画将核心教学法----点视构思教学法完美的融入教学中,以点视开智画板、点视开智乐园和课后创意作业为辅助教材,结合适龄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绘画对儿童的左右脑潜能进行开发,塑造出具有全脑智慧的新一代儿童。

鸿蒙教育渐次推出鸿蒙思维绘画系列儿童脑潜能开发的课程,启蒙思维绘画(启蒙阶段),多元启智思维绘画(蜡笔阶段),创想思维绘画(蜡彩阶段),创意水粉(水粉阶段),线之舞线描(线描阶段),联想素描(素描阶段)。现阶段正在研发更科学系统的鸿蒙快速记忆、鸿蒙速读速记系列课程,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脑潜能开发和中小生学习能力成长而设置的。

鸿蒙思维绘画让孩子跳出绘画学绘画,着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性格能力、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在绘画过程中,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能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维绘画项目目前是鸿蒙教育面向全国的主推项目。鸿蒙思维绘画教学不只是一个商业项目,还是一项益于社会有着非凡意义的事业,她引领儿童脑潜能开发事业的发展!提高每一位孩子的综合能力,实现教育强国梦想!

三、鸿蒙教育企业文化:

鸿蒙教育的愿景:教育强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祖国的栋梁。

鸿蒙教育的使命:引领儿童脑潜能开发事业的发展!

鸿蒙教育的目标:做中国一流的教育培训机构,脑潜能开发领域第一品牌。

第四篇:跨界思维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的含义

你知道什么叫跨界思维吗?跨界思维是什么意思呢?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用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跨界思维的含义。

跨界思维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的含义

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用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释义为交叉、跨越。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更代表着一种新锐的世界大眼光,思维特质。

思想的自由,思维的灵动,好似创意的眼睛,创新的灵魂。思想自由,则目光如炬;思维灵动,则意到神随。而欲达自由、灵动之境,跨界必先拆除思想的藩篱、打破思维的界限。

跨界思维要求人具有丰富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能通方能达,不通则不能达。要求通识教育,而不是文理分家。而与杂家的思想又有区别,因为技术的加入,科技的跨界成为一种新锐的思维。

跨界思维的现状

现在所谓的“跨界”都是在自我标榜,都是在同一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只是在圈内自摸而已。自以为是的很多,真正具有跨界思维的人很少,可以说基本没有。

目前的“跨界”都是在文化领域,或者在广告设计,这些文化产业而已,我的观点来源于技术的跨界。

跨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智”。 跨界最难跨越的不是技能之界,而是观念之界。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一直推崇跨界思维,盛赞其为“普世智慧”。他将跨界思维誉为“锤子”,而将创新研究比作“钉子”,认为“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像一个钉子”,形象地诠释了“大”与“小”的辩证。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首先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思维跨越没有界限,创新才永无止境。

互联 ..........

第五篇:互联网是什么?

马云说过:在中国企业界很多人对互联网都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但时至今日,我相信企业里也很少人还会像马云说的那样,即敢对互联网是“看不见、看不起”了,但“看不懂”却是真实存在的。我的估算,在6.18亿网民中,起码有 5亿人以上对互联网还是看不懂。看不懂的意思不是说不会上网,而是说你还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的内涵,这就好像是做互联网企业的人未必具有互联网思维一样。那么,到底互联网是什么?笔者的理

解,互联网至少是三种方式:

第一、互联网是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面。清晨,起床后,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打开手机,看看微信、看看门户网站的新闻;然后,打开邮箱,看谁来了邮件;再打开网络音乐盒听一下美妙的乐曲;上班了,各类网站可检索到你工作所需的任何帮助信息或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午餐吃什么?牛扒还是中餐?上网预定一份及时送的快餐吧!下午,工作时间还是上网,跟朋友聊聊八卦新闻还是淘淘心里话;晚间休闲,去视频站转转,看看最新的大片、热片……互联网已经不经意地深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生就在这真实与虚拟的交织中变得精彩无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抗拒互联网,也不想抗拒互联网,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享受,带来价值。

我们知道,人的生活有两个层面需要,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次的。目前,巨大的互联网平台给我们带来的是娱乐节目的火爆,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的传播,现在都在多元化的网络世界中集中体现;网络技术的发达带来了网络普及化、网民暴增,2013年中国互联网网民已达6.18亿,手机网民达到5亿,愿意为这块买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工具QQ、微信、个人博客、社区、游戏等应用,满足了广大网民的个性化需求,展现个性化,分享知识经验、交流感情;促使着人们的交流密切化、深度化,同时带动着社会的大跨步。

另一方面,我们原来要到沃尔玛、家乐福、苏宁、国美等超市里购物的,是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站,把物质需求的购物方式改变了。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家里三个80和90后的小孩基本上每天都在网上购物,无论是家用品、体育用品、学习用品、旅游用品还是牙膏、牙刷的小件物品,都在网购了,他们的母亲几乎每天都能收到顺丰送过来的邮件。现在连他们60后的母亲也开始学习网购了。

据调查统计,55%的人会在上班时间进行网购,而23%的人承认曾在厕所进行过网购,甚至有5%的人做梦时也会网购。网购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网购甚至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

我曾经跟一些80后聊天说,假如有一天没有互联网,你们会干什么?他们的回答很茫然,有人竟然说:“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没法活了!”

不可否认,互联网已经是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了。

第二、 互联网是一种生意方式

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这意味着我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已经改变,相应的,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换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我们基本都在超市里、市场上、娱乐场所里进行我们的消费,但是,有了互联网后,我们的消费已在不经意的过程中转变了,尤其是80后和90后,他们不再像60后或50后的人群那样消费了。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同比增长42.8%。截止2013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80万人。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结构中,B2B电子商务占比80.4%;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市场份额达到17.6%;网络团购占比0.6%;其他占1.4%。B2B行业数据:2013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截止2013年12月,我国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12000家,同比增长5.7%。2013年中国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的营收规模约为205亿元,同比增长28%。

数据显示,2013年B2B电子商务服务商营收(包括线下服务收入)份额中,阿里巴巴继续排名首位,市场份额为44.5%。接下来的排名分别为: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环球资源、慧聪网、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网盛生意宝分别位列二~七位,分别占比:10.6%、7.1%、3.6%、2.4%、1.7%、1.3%。

截止2013年12月,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包括同一企业在不同平台上注册但不包括在同一平台上重复注册)已经突破1900万。

网络零售行业数据: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的同比增长42.8%。 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而该值在2012年仅为6.3%。

企业数量规模:到2013年12月底,国内B2C、C2C与其它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9303家,较去年增幅达17.8%,预计2014年达到34314家。

B2C网络零售市场占有率:截至2013年12月,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上排名第一的依旧是天猫商城,占50.1%;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2.4%;位于第三位的是苏宁易购达到

4.9%,后续4-10位排名依次为:腾讯电商(3.1%)、亚马逊中国(2.7%)、1号店(2.6%)、唯品会(2.3%)、当当网(1.4%)、国美在线(0.4%)、凡客诚品(0.2%)。C2C网络零售市场占有率:淘宝集市地位依旧稳固,截至到2013年12月淘宝占全部的96.5%。拍拍网占3.4%,易趣网占0.1%。

个人网店数量:截2013年12月,实际运营的个人网店数量下降到1122万家,同比减少17.8%。

网购用户规模: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3.12亿人,同比增长26.3%,而2012年用户规模为2.47亿人。

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2325亿元,同比增141%,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4年达到4124亿元。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2013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767亿元,较去年的483亿元涨幅为58.8%。

网络团购行业交易规模:2013年全年团购市场交易额累计达532.89亿元,与2012年相比环比大涨52.8%,交易额净增184亿元。

近年来传统企业发展电商的消息不绝于耳。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企业开始瞄准电子商务,将销售战役转移到了网上,其中不乏苏宁云商、国美、海尔等知名企业。在生活用纸行业、电缆行业、灯饰行业、卫浴行业,我所知这些行业前三位企业早已触网。

京东、淘宝/天猫、凡客诚品、唯品会、1号店、聚美优品、韩都衣舍等电商的迅速发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传统企业如何做电商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不可否认,未来几年,数据更会是一个飞速发展阶段。

从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的外延在不断的扩散,以金融产品、旅游产品、精品消费为代表的无物流电子商务将成为整个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金融产品中的网贷、资金业务、票务等细分市场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将会成为和传统渠道相抗衡的重要流通渠道。作为驱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拉动GDP增长的新媒体经济典型模式,未来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多政策资源的支持,而更多的国字头的企业和外企也将进入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成为现有领先企业潜在竞争对手。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信息时代和传统经济时代不同,传统经济理论出现后能够保持稳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发挥影响,但是现代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却演化得非常迅速,各种电子商务理论,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且呈现加速和多姿多彩得态势,所以,电子商务变得更加复杂和先进,互联网是现在和未来简单而又复杂的生意模式。

第三、 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方式

互联网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生意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不但要对其内涵深入了解,也要对其外延有所领悟。

但是,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人还是用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互联网问题,按过去的营销方式去做互联网生意,当然,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在触网中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并没有把互联网当作一种思维模式来对待,我们没有转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总认为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正确的,比如4P理论是否还能指导我们的实践吗?过去的传播模式还有效吗?过去的的分销理论还能继续吗?过去的展览还能招商吗?等等这些,这都给我们出了很大难题。

按传统理论,我们很难相信,苹果还能在短短时间内,在手机和电脑行业中能创造出这么令人骄傲的奇迹,也更难想象中国的雷军那么勇敢地“跌撞”进了手机行业,而且在1年多时间里创造出中国互联网和手机行业的“小米”神话来!还公然在央视上跟格力董明珠下了巨注10个亿人民币进行了对赌。在传统模式里,我们是绝对不敢想象和难以置信的。

“小米”雷军说,他们是用了互联网思维创造出来的“小米”奇迹,是用“专注、极致、快!”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打造出来的“小米”王国的!互联思维就是用体验互动增加粉丝的黏度,让粉丝的嘴巴传播产品的口碑,但是,这里的产品必须是性价比要高,服务要超乎想象的,否则就适得其反。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世界是平的,在这种“信息是平的”世界面前,任何人,不管你身份、地位、财富如何,在信息面前都将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的。而传统硬件思维是层级理念的,强调产品推向客户,客户再把产品销给用户,用户只是产品的使用者,难以对产品参与研发、营销。这就是区别,区别在于过去属于接受型营销,现在是体验型营销。两种营销告诉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把思维的模式改变过来。

移动互联网年代,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多样化,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体验性需求和情感性需求比重大幅提升,传统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消费需求。就连菲利普•科特勒不得不承认过去的4P营销管理已经过时了,在新媒体下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作为企业者的我们只能做的就是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思维转变,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这就是我们在线上或者线下的营销人、企业主、生产者必须要清楚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下一篇:提升能力素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