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基础生命支持培训

2023-06-19

第一篇:aha基础生命支持培训

2018AHA高级生命支持指南更新

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开始采用持续证据评估(CEE)流程。此流程用于快速分析同行评审的已发表的复苏研究以及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科学与治疗建议(CoSTR)声明的国际共识的发展。持续证据评估旨在缩短复苏证据公布与转化成ILCOR成员(如美国心脏协会(AHA))所提供指南建议之间的间隔时间。基于这些年度ILCORCoSTR总结陈述,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将出版关于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的年度指南重点更新。这些摘要总结了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及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编写小组所出版的2018美国心脏协会指南重点更新中的变更。

进行ILCOR系统性审查,以回答ILCOR专家成员优先选择的特定复苏问题。今年针对审查优先选择的问题提出了在心脏骤停期间或之后不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ILCOR高级生命支持及儿科人员随后分析、讨论并辩论系统性审查专家确定并分析的研究。这些人员制定了将在ILCOR网站()公众评论区线上发布的CoSTR草拟陈述,最终ILCOR CoSTR联合总结同时会在Circulation和Resuscitation中发布。

鉴于院外和院内复苏系统的结构和资源以及使用美国心脏协会指南的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的资源和培训,美国心脏协会ACLS和PALS编写小组仔细考虑了ILCOR共识建议,以确定合适的建议。每个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临床策略、干预、治疗或测试建议均与采用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批准的最新语言所编写的建议级别(级别)和证据水平(LOE)关联。标准和语言如下所示。

建议级别(强度) 益处>>>风险 1级(强)

撰写指南建议时推荐采用的表述: ■是推荐的

■是有效的/有用的/有效的/有益的

■应实施/执行/其他相对有效性的表述十: o推荐/需要使用治疗方案/策略A而不是治疗方案B o优先选择治疗方案A而非治疗方案B

2a级(中) 益处>>风险 撰写指南建议时推荐采用的表述: ■是合理的

■可能是有用的/有效的/有益的 ■相对有效性的表述十:

o可能推荐/需要使用治疗方案/策略A而不是治疗方案B o优先选择治疗方案A而不是治疗方案B是合理的

2b级(弱) 益处≥风险

撰写指南建议时推荐采用的表述: ■可能/或许是合理的

■可能/或许可以考虑使用的

■有用性/有效性尚未知/不明确/不确定或未获公认

3级:无益(中)(通常只用于LOE A或B) 益处=风险

撰写指南建议时推荐采用的表述: ■不建议

■是无效的/无用的/无益的 ■不应实施/执行/其他

3级:有害(强) 风险>益处 撰写指南建议时推荐采用的表述: ■可能有害导致危害 ■与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相关 ■不应实施/执行/其他

证据水平(质量)≠ A级

■来自一项以上的RCT的高质量证据≠ ■高质量RCT的元分析

■一项或以上由高质量注册研究证实的RCT B-R级(随机)

■来自一项或以上的RCT的中等质量证据≠ ■中等质量RCT的元分析 B-NR级(非随机)

■来自一项或以上设计良好、执行良好的非随机研究、观察性研究或注册研究的中等质量证据≠

■这类研究的元分析 C-LD级(有限数据)

■设计或执行有局限的随机或非随机观察性或注册研究 ■这类研究的元分析

■对人类受试者的生理或机理研究

C-E0级

(专家意见) 基于临床经验的专家共识

COR与LOE是独立确定的(COR和LOE可随意匹配)。

如果某建议的证据等级为LOE C,并不代表其为弱建议。本指南中提到的许多重要临床问题缺乏临床试验支持。尽管没有RCT,但可能存在非常明确的临床共识,认为某一特定检查或治疗是有用的或有效的。

*干预措施的结果或效果应该具体明确(临床效果改善或诊断精度提高或预后信息增加)。

对于相对有效性建议(CORI和2a;仅LOE A和B),支持使用比较动词的研究应该对所评估的几项治疗或策略进行了直接比较。

评价质量的方法在发生演变,包括对标准化的、广泛使用的、经过验证的证据评级工具的运用;以及在系统性审查中,有了证据审查委员会的参与。

COR指建议级别;EO,专家意见;LD,有限数据;LOE,证据水平;NR,非随机;R,随机;RCT,随机对照试验。 向系统性审查专家询问以下问题:

对于任何环境(院内或院外)下心肺复苏期间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久的任何时间心脏骤停及有可电击心律(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成人和儿童,是否有证据证明,相比心肺复苏期间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久(1小时内)施用任何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安慰剂或不施用药物的情况,在心肺复苏期间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久(1小时内)施用(静脉注射或骨内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影响预后?这些预后包括伴有良好神经功能的存活出院率及存活出院率;自主循环恢复被评为一个重要的结果。对于自主循环恢复后1小时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再次骤停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结果进行评估。已更新包含在本系统性审查中的文献检索,并包含至2017年8月15日的所有已确认出版物。

临床医生务必注意,此审查不检验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中高级生命支持干预的最优排序,如施用血管加压药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理想时间或与心肺复苏或给予电击相关的给药时间。最佳排序尚未知。此外,建议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及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干预的时间应考虑个人患者和护理环境。

以下内容总结了2018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及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指南重点更新中包含的更新建议和流程图。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在成人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的复苏期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更新):可能考虑将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对除颤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药物对于有人目击的患者特别有效,对于这些患者,施用药物的时间可能更短(2b级、LOE B-R)。

2015(旧):可能考虑将胺碘酮用于治疗对心肺复苏、除颤和血管加压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2b级、LOE B-R) 可能考虑将利多卡因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用于治疗对心肺复苏、除颤和血管加压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2b级、LOEC-LD)。

理由:2018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治疗至少1次电击后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编写小组评估将基于Captisol的胺碘酮剂型与利多卡因或安慰剂在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方面进行对比的新型大型院外随机对照实验。虽然可用研究未表明增加与任一药物相关的存活出院率(或神经功能完好存活出院率),但相比使用安慰剂,接受利多卡因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更高,且使用任一药物的24小时存活率比使用安慰剂要高。因此,现在建议将利多卡因用作胺碘酮的替代药,并已将其加入ACLS心脏骤停流程图来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参见图2和ACLS心脏骤停流程图更新部分)。

镁剂建议

2018(更新):不建议在成人患者的心脏骤停治疗中常规使用镁剂(3级:无益,LOE C-LD)。

可能将镁剂考虑用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即与长QT间隔相关的多形性室速)(2b级、LOE C-LD)。本建议的措辞与AHA的2010ACLS指南一致。

2015(旧):不建议在成人患者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常规使用镁剂(3级:无益、LOE B-R)。

2010(旧):当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相关时,医护人员可用以10mL D5W稀释的I至2g剂量施用硫酸镁IV/IO推注(2b级、LOE C)。

理由:2018 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使用镁剂。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在过去的审查中仅发现了少量小型非随机研究。当前建议重申,镁剂不可常规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并提出可考虑将镁剂用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即与长QT间隔相关的多形性室速)。

在成人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β- 受体阻滞剂建议

2018(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自主循环恢复后β- 受体阻滞剂的尽早(最初一小时内)常规使用。

2015(旧):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使用。但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2b级、LOEC-LD)。

理由:2018 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最初一小时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详细的文献评估简化了建议。未列出级别或LOE,因为编写小组一致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用于作出任何建议。

利多卡因建议

2018(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自主循环恢复后利多卡因的尽早(最初一小时内)常规使用。

如无禁忌,在证明治疗复发性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具有挑战性时,可能考虑在特定情况(如急救医疗服务转移期间)下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2b级、LOEC-LD)。

2015(旧):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

理由:2018 CoSTR 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最初一小时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编写小组承认,虽然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仍存在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管理资源支持,上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如急救医疗服务转移期间);在此类情况下,可能考虑施用利多卡因。

●用力快速按压,按压深度至少

5cm,速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并确保胸廓完全回弹。

●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每2分钟更换一次按压者,如感觉疲劳可提早更换。 ●如果未建立高级气道,按压一通气比率为30:2。 ●定量二氧化碳波形图

-如果PETCO2<10mmHg,应设法改进心肺复苏质量。

●动脉内血压监测

-如果舒张期血压(舒张压)<20mmHg,应设法改进心肺复苏质量。 除颤的电击能量

●双相波除颤器:制造商推荐能量(例如,初始能量为

120-200J);如果未知,请使用可

用的最高能量。第二次和随后的能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使用更高能量。

●单相:360J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每3-5分钟1mg。

●胺碘酮静脉/骨内注射剂量:第一剂:300mg推注。第二剂:150mg。

-或-

利多卡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第一剂:1-1.5mg/kg。第二剂:0.5-0.75mg/kg。

高级气道

●气管内插管或声门上高级气道

●通过二氧化碳波形图或二氧化碳测定确认及监测气管内插管的放置

●建立高级气道后,每6秒给予1次呼吸(10次呼吸/分钟),同时持续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 ●脉搏和血压

●PETCO2突然持续升高(通常≥40mmHg) ●动脉内监测到自主动脉压波形

可逆性病因

低血容量、缺氧、氢离子(酸中毒)、低/高钾血症、低体温症、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毒素、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

已更新ACLS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和ACLS成人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将利多卡因作为胺碘酮的替代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剂量已添加到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中,将对心肺复苏质量框作出小修改,如接下来部分所详述。

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变更 一2018更新。在流程图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中,将利多卡因添加在框8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成人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变更一-2018 更新(图3)。在圆圈内的“药物治疗”下,将最后一种药物从“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胺碘酮”更改为“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心肺复苏质量

●用力(深度至少5cm)并快速(速度100-120次/分钟)按压,并让胸廓完全回弹。 ●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每2分钟更换一次按压员,如出现疲劳,可更早更换。如果未建立高级气道,按压一通气比率为30:2。

●定量二氧化碳波形图

如果舒张期血压<20mmHg,应设法改进心肺复苏质量。

除颤电击能量

●双相波除颤器:制造商推荐能量(例如,初始剂量为120-200J);如果未知,请使用可用的最高能量。第二次和随后的能量应与初始能量相当,可考虑使用更高能量。

●单相波除颤器:360J

药物治疗

●静脉/骨内肾上腺素给药剂量:每3-5分钟1mg

●静脉/骨内胺碘酮给药剂量:第一剂:300mg推注。第二剂:150mg。

或者

●利多卡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第一剂:1-1.5mg/kg。第二剂:0.5-0.75mg/kg。 高级气道

●气管内插管或声门上高级气道

●通过二氧化碳波形描记或二氧化碳检查仪确认及监测气管内插管的位置 ●建立高级气道后,每

6秒给予1次呼吸(10次呼吸/分),进行持续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 ●脉搏和血压

●PETCO2,突然持续升高(通常≥40mmHg)。动脉内血压监测到自主动脉压波形

可逆性病因

低血容量、缺氧、氢离子(酸中毒)、低/高钾血症、低体温症、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毒素、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在从儿童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保持不变):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2015(旧):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C-LD)。

理由:2018 CoSTR 摘要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对于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先前的审查不同,2018仅考虑儿科特定的研究。未发现有研究提出心脏骤停复苏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发现一项复苏期间施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注册研究。此研究比较心脏骤停院内复苏期间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相关的结果;研究发现,接受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的患者存活出院率无显著差异。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图更新

PALS儿童心脏骤停流程图在顺序和治疗描述中保持与2015更新的流程图版本一致。小修改如下所与2015更新的流程图版本一致。 儿童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变更通气比。

●若没有高级气道,则采用

用于除颤的能量

第一次电击2J/kg,第二次电击4J/kg,后续电击≥4J/kg,最高10J/kg或成人剂量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IO/IV剂量:

0.01mg/kg(0.1mg/mL浓度下0.1mL/kg)。每3-5分钟重复给药一次。若无法使用10/IV,可通过气管给药:0.1mg/kg(1mg/mL浓度下0.1mL/kg)。

●胺碘酮IO/IV剂量:

心脏骤停期间5mg/kg推注。对于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重复最多2次。

-或- 利多卡因IO/IV剂量:

初始:1mg/kg负荷剂量。

维持:20-50μg/kg每分钟输注(如果首剂推注治疗后,开始持续输注时间>15分钟,则重复提供推注剂量)。

高级气道

●气管插管或声门,上高级气道

●二氧化碳波形图检测或二氧化碳测定术用于确定和监控●已有高级气道后,每

ET管的放置

6秒给予1次呼吸(10次呼吸/分钟),持续胸外按压。

自主循环恢复(ROSC) ●脉搏和血压

●动脉内血压监测出现自主动脉压波形

可逆性病因

血容量减少、缺氧症、氢离子(酸中毒)、低血糖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体温症、张力性气胸、心压塞、毒素、肺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律

房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窦性心动过缓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心脏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心搏停止

无脉性电活动(PEA)

第二篇: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 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

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 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 (2)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 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 升/分,

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毫升,频率10—12 次/分。 (3)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 处。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 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 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按压频率:100 次/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

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 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

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第三篇: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附件:

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2014年拟在综合交叉学科、农业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健康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农业、民生科技、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布局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一、综合交叉学科

(一)城市水系统创新

进行城市水系统创新领域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城市水系统、提出新的理论与技术:1.城市水系统的能与水的关系;2.绿色城市水系统设计与低冲击开发理论;3.基于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4.基于水循环理论的城市热环境调控理论与技术;5.城市水的再生与循环理论与技术;6.城市水生态理论与技术。

(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学科交叉研究

重点围绕新型核酸测序技术的研发和相关测序产品的研制,开展基于DNA纳米球及模式化纳米阵列技术的测序芯片制造相关核心技术攻关,进行新型测序芯片的研发与大规模工程制造,促进我国核酸测序领域的产业发展,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酸测序技术的产业建设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研究目标:建立测序反应芯片的微加工技术和突破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为新型核酸测序仪的开发奠定基础,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三)食物、药材对微生物菌群稳态影响的机制研究

研究食物、药材对于人类肠道菌群稳态的影响机制,针对不同的食物、药材,分别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最终建立食物、药材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四)智能仿生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将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相融合,实现人与机器的双向交互、相互适应

- 1 -

及协同工作。拟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相互融合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实现未来推动工业加速发展。

(五)下一代虚拟现实建模理论与可交互智能模型研究

展开以下内容研究:1.研究对象语义和结构信息的数据获取、特征提取及其一体化的紧凑表示理论;2.研究模型的信息交换协议、多维属性的矢量化表示及其对自由交互的自主感知理论;3.研究海量数字化模型的数据活化、多源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提取、基于特征子空间最优匹配的个性化建模及其测度理论。

研究目标:1.拓展网格、隐函数、点云等传统的建模表示理论,建立融合几何结构、物理特性和语义功能的新一代模型表示理论;2.拓展以额外施加通用的自由变形模型、物理模型或参数化模型为主的静态模型驱动理论,建立具有智能特性的可交互建模理论;3.突破以手工或半手工方法为主的低效建模方法,建立大数据驱动的可信个性化建模理论。

(六)超低功耗、非易失性计算存储器件及集成电路

展开如下研究:1.可用于计算存储的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并通过电场驱动状态翻转方式从而实现低功耗;2.通过调整器件结构及材料构成调控信息计算速度及非易失性存储时间,研究用于计算存储的最佳方式;3.嵌入非易失性自旋信息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模拟方式并研发出1Mb小型测试片。

预期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出有自主产权的新型超低功耗、非易失性计算存储器件及集成电路。实现电场对自旋存储状态翻转因而单位写入功耗为fJ级别,通过调节器件构架及材料构成,使计算速度可以超过Ghz并保持一定时间的非易失性。小型测试片的成功将为我国企业在当前信息产业转型过程中在计算存储领域取得先机提供基础研究及方法。

(七)蛋白质纤维在体内形成及其结构功能原理研究

对以蛋白质纤维在体内的形成及其结构功能原理的研究出发,融合生命科学,健康科学,运动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研究,生物材料科学,蛋白质科学,纤维和纺织科学和技术等的方法和理论来建立全新的体系。主- 2 -

要包括:1.生物体内蛋白质纤维及其多级结构形成过程、条件及机理:蛋白质的分泌及其大分子自组装,细胞外基质及环境的作用。运动的作用(牵伸作用),类似于纺丝过程。胶原蛋白从三螺旋到纤维的形成;2.蛋白质纤维结构体的功能:如交织结构的功能及原理,神经交织网络信号传递及对智能的影响;生物体纤维的智能现象、主要功能、作用原理。对蜘蛛丝的研究知道,蛋白质纤维有很好的形状记忆特性。人体纤维一定有其他的智能特性(温度、电磁响应)有待研究;3.生物纤维材料(自体纤维&再生生物材料纤维)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皮肤保健的作用及细胞学意义上的作用机理的研究;4.由上述产生的仿生学原理、技术及如何模拟体内让纤维形成、作用的条件。

(八)高性能蓄热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研究如下内容:1.相变材料的热力学及传热性能控制及强化机理;2.蓄热装置的构型理论优化方法;3.蓄热系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

(九)现代生物新技术

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微生物再造、生物化工产品、新型酶制剂等生物制造技术,发展农作物基因组学、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农药、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产技术和海洋生物炼油等生物农业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城市垃圾生物处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生物环保技术,推动生物制造、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生物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农业科学

(一)重要农作物和家畜的高通量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开展如下研究:1.建立高通量分子标记技术,高通量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记,且能在大量个体中进行相应标记的高效鉴定;2.研发针对包括重要农作物和家畜在内的多种物种进行分子标记的快速开发技术,并在开发得到的大量标记中选择出最优标记组合,适用于大规模的标记鉴定同时也保证对整个基因组的代表性;3.同时对开发的分子标记方法进行鉴定,实现快速、高效的标记鉴定,以满足在育种过程中所需要的大规模的鉴定工作。

- 3 -

研究目标:高通量的分子标记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基于分子标记的选择育种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最终将为快速高效的物种改良提供基础。

(二)生物农业

开展如下研究:荔枝、龙眼果肉重要活性物质的化学生物学表征及作用机制。

研究目标:全面解析荔枝龙眼果肉中酚类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化学结构,表征荔枝龙眼果肉不同活性多糖级分的一级和高级结构特征,明确加工条件对酚类和多糖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活性的影响规律;从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角度,探讨主要酚类单体对线粒体膜电位、凋亡基因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和DNA降解等的影响,探明其基于线粒体保护的护肝作用分子机制;以巨噬细胞作用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分析荔枝多糖主活性级分对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IL-

2、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构效关系与分子机制。

三、能源科学

(一)高效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的基础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研究柔性衬底上热电薄膜多尺度局域效应及其协同作用对薄膜电子、声子输运影响的理论机制;2.研究在柔性衬底上对热电薄膜进行微结构调控的技术,开发高性能的P型和N型热电薄膜材料;3.研究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的界面动力学、热阻效应等微观物理机制与电极、密封等关键材料膜层宏观性能的演变规律;4.研究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组件与环境稳定性的关联机制,探究高温环境下组件的稳定性、电输出特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优化设计以提高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组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

研究目标:

1.实现规模化制备高效率的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及其组件;2.建立典型的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体系及示范系统。

- 4 -

(二)高容量锂空气电池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

针对高容量锂空气电池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具有电化学性能稳定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阐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机理;构建集离子、电子、质量传输与电化学反应于一体的耦合理论模型,揭示电池系统中耦合传输的相互作用机理;优化电极结构,增强离子、电子、质量三相的协同传输;优化电池系统设计,开发具有超高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的锂空气电池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系统研究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活性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合成电化学性能稳定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2.深入研究充放电过程中产物在多孔电极上的沉积、分解、迁移机制,明确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机理;3.研究电池系统中三相传输与电化学反应的耦合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构建相应的耦合理论框架;4.研究不同电极结构对三相传输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优化电池系统参数,提升电池性能。

研究目标:1.面向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需求,研发具有超高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的锂空气电池。具体包括合成电化学性能稳定的关键材料;2.明晰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机理;3.建立三相传输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理论框架,以及最优的电极结构和电池系统设计。

四、信息科学

(一)面向数字文化资源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开展以下研究:1.基于视觉、听觉、及文本信息处理的数字文化内容的自动识别、分类和美学评价技术;2.智能高效的数字文化内容生成与辅助制作技术;3.海量文化数据自动整理、挖掘、索引和检索技术;4.数字文化遗产的整理、恢复与重现技术;5.开发面向创意文化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研究目标:1.开发文化信息分析、感知、挖掘、生成和检索技术,建立数字文化的智能处理平台;2.开发数字文化遗产分析,编辑和再现技术,建立网络数字文化保护与浏览平台;3.开发网络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和影

- 5 -

响模型。4.在顶级刊物和会议如PAMI,IJCV,CVPR,ICCV,ECCV,ACM-MM上发表论文40篇以上。对政府开展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手段,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技术源动力。

(二)穿戴式三维人机自然直观交互智能移动终端

研究适合长期穿戴的三维人体动作检测传感技术。长期穿戴必须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其中非接触式的传感技术最能减低对使用者的影响。虽然目前的非接触式三维人体动作检测技术已初见成果,如kinect、leap motion等,但他们的应用方式都是将传感器固定在某一位置,并不适用于配合移动终端的使用。

研究目标是把合适长期穿戴的三维人体动作检测传感器结合穿戴式移动终端如Google Glass的使用,形成拥有高度人机融合的人机界面的智能移动终端。

(三)高铁移动通信超高频宽带接入系统

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超高频率无线宽带通信机;2.高速移动宽带通信的超软切换技术;3.宽带无线通信机的主动纠偏技术;4.超高频无线宽带通信天馈系统 ;5.车载移动通信基站及光分布系统 ;6.车地之间通信协议。

研究目标:研制强兼容性、强抗干扰性、超大带宽、高精准、最低电磁波污染的高铁移动通信超高频宽带接入系统。

(四)微流控彩色视频电子纸显示技术

开展微流控彩色视频电子纸显示技术的电润湿驱动与界面浸润增强/调控机制研究。以多种超疏水含氟聚合物设计与合成为基础,结合高分子改性修饰、表面分子组装、表层涂覆、表面微纳结构制造等新兴技术工艺,研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彩色视频电子纸核心技术——电润湿-微流控驱动与界面浸润增强/调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材料应用于电润湿微流控显示器件的特性进行全面地测试和评估,建立电润湿微流控界面的表面浸润特性与驱动电场的关系;探寻界面涂层的表面微观结构对微流体电润湿驱动的影响;探寻电介表面涂层的物理特性与电解质微- 6 -

流体体积、形态等关系,并确定电润湿微流控界面与电润湿驱动关联关系,从而指导电润湿微流控器件的设计,为电润湿新型平板显示器的产业化解决核心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五、健康科学

(一)淋巴瘤和白血病发生发展机制和新颖抗癌分子研究

以源自B和T细胞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为对象,通过发现基因突变,蛋白表达、修饰变化,和信号通路网络功能异常,研究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关键信号节点,提出新的治疗机制,发展新的靶向抗癌药物分子。

(二)负链RNA病毒制病机制的研究

研究负链RNA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如何帮助RNA聚合酶去识别包裹在核衣壳内确定的RNA序列;通过研究突变核衣壳蛋白晶体结构来研究负链RNA病毒结构变化对其转录的影响。

研究目标:深入理解负链RNA病毒转录对结构的要求及负链RNA病毒结构变化对其转录的影响。同时,对L和P蛋白组成的RNA聚和酶进行反应机理和结构的深入研究;对各病毒蛋白在病毒组装,和宿主细胞侵入的功能,及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方面深入研究;另外,系统研究宿主蛋白对负链RNA病毒复制所起到的抑制作用。

(三)新型无标记成像与传感原理

面向无损与微创医学技术的重大临床需求,充分利用激光、光纤、纳米等领域的原理、技术与产业发展基础,研究新型无标记成像与传感原理,发展适合于针对特定病、症的在体、多参数灵敏检测与诊断方法,并形成低成本、个性化在体精准检测与诊断新方法、技术与仪器。

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偏振光散射的无损、多参数成像与传感方法:以穆勒矩阵为基础,研究准确、快速表征偏振态和样品偏振光学特征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新型偏振态测量和信息提取技术基础;研究偏振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散射和传播过程,寻找对不同微观结构敏感的特异性偏振指标,建立新型无标记、无损成像与传感方法。2.发展高灵敏功能化纳米材

- 7 -

料特异性靶向探针和检测器件, 发展在体的、无损(未创)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预警技术;另外,结合低丰度疾病标志物的富集研究,发展体外的基于纳米结构的超灵敏高可靠性检测技术。3.发展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发的无标记、超灵敏传感技术,发展基于快速定位与导航算法的实用仪器,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四)重大疾病相关药物研发的新思路、新靶点研究

研究RA的炎症对IL-37表达的调节机制,阐述IL-37对RA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研究IL-37的主要药效评价、一般药理、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稳定剂型、质量标准控制、免疫原性和局部刺激性。

研究目标:明确RA对IL-37表达的影响及调节机制;阐明IL-37对RA炎症反应和细胞炎症、趋化和粘附因子表达的免疫调节;明确IL-37 对诱导RA 免疫抑制调节的信号传导通路;为 IL-37,一个体内自然产生的细胞免疫抑制因子,作为 RA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明确IL-37对RA患者炎性因子的调节机制,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为申请IL-37 作为RA炎症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提供实验依据,并为申请临床试验批件号提供依据。

(五)重大疾病基础研究

以浸润和非浸润、初发和复发、原发和转移膀胱癌为研究对象,探讨膀胱癌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分子基础,找出膀胱癌基因表达、蛋白组学、代谢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膀胱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键的分子靶点并阐明靶点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建立膀胱癌预警诊断和疗效预后判断的分子预警体系,为个体化治疗、膀胱癌治疗新策略的建立提供分子基础和科学依据。

(六)重要罕见遗传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1.针对儿童早发的遗传异质性强罕见遗传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组学技术进行基因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和代谢小分子的变化机理研究,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定位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以及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指导这类儿童罕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早期筛查技术;2.结合干细胞模型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式,结合靶向基因操作技术探索疾病治- 8 - 疗新方法。

研究目标:为减少和控制几类罕见病提供科学基础和临床方法。

(七)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C类)

收集大量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型信息明确的血液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及质谱分析等“组学”技术,大规模研究心力衰竭患者与该疾病相关的miRNA及其它基因或大/小分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揭示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为发展早期分子诊断新技术以及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提供指导。

(八)重要儿童传染病基础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以每年都有爆发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为出发点,研究手足口病的致病机制。通过对手足口病患粪便、血清等样本的快速高通量核酸测序技术以及蛋白质谱分析技术,对病原综合全面鉴定,结合个体免疫、转录表达、免疫因子分布情况,全面阐释手足口病人患病的原因和具体病原的致病机制。

研究目标:揭示重复病毒感染,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探索个体免疫差异情况下病毒种类、病毒复制与病毒拮抗宿主免疫清除应答、炎症反应及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研究肠道病毒感染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否是病人由轻症转化为重症的原因,以及重症治疗的有效干预。

(九)重大骨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疗和新机制

开展以下研究:1.骨质疏松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诊断新标准、传统和生物药物疗效评估与治疗研究;2.骨质疏松诊断和骨折风险评估新标准;3.中药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研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4.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miRNA动态分子信号网络研究;5.新型抗炎通路在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机理研究;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塌陷的机理及干预研究;7.骨折修复中的成体干细胞及炎症细胞的作用机理研究。

研究目标:1.建立起骨质疏松的一整套的诊疗标准。根据宏基因组学结论寻找到若干该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标记物;2.揭示miRNA网络系统在OA发病中的作用,寻找到潜在的治疗靶标;3.通过流行病学寻找到

- 9 -

若干激素性骨坏死的血管内和外相关基因,研发针对骨坏死发生机制的性传统和生物药物以及活性生物材料的疗效验证。

(十)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开展以下研究:1.肌腱韧带慢性损伤的力学和生物学机理研究;2.肌腱韧带疲劳与恢复机理的研究;3.诊断肌腱韧带慢性损伤程度的分子影像学研究;4.治疗肌腱韧带损伤新方法的研究;5.促进肌腱韧带骨止点重建的新方法的研究;6.研究防治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后组织粘连的方法;7.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康复训练的研究。

研究目标:1.揭示肌腱韧带等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和促进愈合的力学和生物学机理;2.为预防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指导;3.为临床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指导和治疗方法。

(十一)伽玛氨基丁酸相关疾患共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采用遗传影像学、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受体分子结构生物学及药物设计、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的多学科交叉方式,从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变异与微进化、伽玛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传统中枢表达及外周组织器官的“异位”表达、伽玛氨基丁酸介导的抑制性神经环路调控及其与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相互关系、生物学系统模块调控网络等多级水平,研究伽玛氨基丁酸系统在重大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常见复杂疾病发生中的共性机理。从而为相关复杂疾病及其共病问题的有效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十二)干细胞再生人工微环境

以皮肤尤其是毛囊的再生为模型,研究其再生所需要的微环境。内容包括:发现皮肤再生所需要的理想的大分子支持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如自组装多肽形成的水凝胶);找出诱导和支持皮肤附属器官再生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构建毛囊等皮肤结构再生的微环境;理清完全皮肤再生所需要的干细胞成分。研究目标是建立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再生的人工微环境,实现人工毛囊的再生,为其它更为复杂的器官的再生奠定基础。

(十三)干细胞定向分化机理研究

- 10 -

研究多能干细胞向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定向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与表观遗传调控;研究细胞定向分化中重要基因之间、表观遗传修饰类型之间以及基因和表观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找细胞定向分化关键调控元件和转录因子,建立干细胞定向分化高效体系。

(十四)脑科学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1.光控大脑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微米尺度的光电极修饰、加工;神经环路标记;光调控的电生理等;2.脑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精神分裂症,癫痫,自闭症,脑中风等;3.应用光控大脑技术研究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神经环路层面的发生机制和治理机制;4.结合神经信息处理技术,研发临床脑疾病神经调控的技术和器件,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六、材料科学

(一)3D打印材料

开展以下研究:1.多种属3D打印材料(高分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快速固化成型的物理或化学原理及工艺需求,包括基于热量扩散的物理熔融-冷却成型、受激化学反应和低温化学交联成型等;2.从分子合成和原子层级对3D打印材料宏-微观结构和属性的调控及控制,打印材料属性-工艺需求-构件性能三者关系;3.3D打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以及制备生产中的环保、能源利用等。

研究目标:1.拓展3D打印材料的种属选择、性能及应用范围;2.建立3D打印材料物性-快速成型工艺需求-目标构件性能调控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3.解决3D打印材料在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

(二)石墨烯-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及复合材料

开展以下研究:1.研发适用于纤维制备的优质石墨烯宏量、可控制备方法;2.研究石墨烯氧化物和石墨烯在纤维加工成型中的作用;3.制备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共混的均匀稳定分散体系;4.表征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共混体系流变特性;5.构建石墨烯拉曼光谱学和纤维力学性能分析模型;6.探索石墨烯与高分子复合纤维成型原理和互传网络机制;7.揭示石墨烯

- 11 -

复合纤维材料在力学,生物学,光学,热力学等方面的功能特性机理。

研究目标:1.揭示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机制、流变特性、界面作用等;2.发展拉曼光谱原位监测纤维力学传递和破坏机制;3.阐述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一系列功能特性机制;4.发展几类可以工业化生产的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石墨烯高聚物纤维和复合材料体系。

(三)环境响应型光/热调控液晶高分子涂覆材料及其应用

研究以环境响应型液晶高分子材料为核心,重点研究材料性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可调控性,以期充分利用材料自身对外界环境中光/热条件的自主性调适来实现对不同日光的选择性反射、折射或透射,有望达到对室内光照和温度的实时调控,从而大大减少建筑内部最主要的空调、照明等能耗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液晶高分子易于加工和成膜的特性研制新型智能光/热调控建筑涂覆材料,包括贴膜、涂料、以及具有集光陷光和光电转换功能的表层装饰器件等多种产品形态,同时开发出相应的智能化调控技术、涂覆技术及薄膜或器件加工技术,为智能化建筑材料的开发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工艺基础。

(四)动力电池“超容量”纳米复合“磷酸铁锂类”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机理研究

开展“超容量”纳米复合“磷酸铁锂类”材料的1.设计与模拟计算:通过建立材料微观电子结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及表面界面的微观结构与非平衡态动力学,研究该“低维复合”材料的储锂“超容量”的机理;2.纳米尺度的可控制备与原子尺度的界面调控:液相法纳米晶体的可控制备与溶液体系、掺杂、温控、成核等相关因素研究,碳的“点”与2维(石墨烯)包覆和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原子尺度对界面调控和表面修饰的研究,及产业化的关键问题研究;3.材料的微观表征和电池性能的测量:原子和纳米尺度上评测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开展纳米电化学研究,为设计与模拟计算及可控制备提供相关的数据,不断完善材料设计模型和可控制备。

(五)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基础研- 12 - 究

开展以下研究:1.面向电子封装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可控制备;2.聚合物纳米复合导电/介电材料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3.新型纳米复合导热材料的设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4.超薄基板基础材料的开发及其力学性能研究;5.材料-结构-器件一体化的设计、仿真新方法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国家对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的需求,瞄准“新一代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对直接应用于电子封装技术中的新材料、纳米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和可控制备;研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表、界面、渗透和失效分析等问题,运用材料-结构-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关键电子封装材料的开发和提高我国IC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生物农业

(一)第三代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

利用水稻智能不育技术体系,开展以下研究:1.建立智能不育功能元件的分子标记;2.转育智能不育功能元件;3.聚合优质高产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4.选育新型优质不育系的;5.利用选育的新型不育系,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杂交品种。

(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实践创新

将利用水稻中籼粳间显著的杂种优势现象,构建水稻9311/日本晴重组自交系,并与不育系配组形成双列杂交,收集杂交种中株型产量米质等表型的差异。利用自主开发的全球首套高通量水稻SNP芯片对此杂交组合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发掘水稻株型产量米质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关联位点,同时建立水稻杂交种优势表型的预测模型,为水稻杂交种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技术手段。

八、民生科技

(一)海湾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开展海湾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

- 13 -

稳定的城市海湾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海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深圳市海湾现状,提出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

(二)雪卡毒素的毒性定量研究

开展雪卡毒素的毒性定量研究,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的含量最高。通过研究理清雪卡毒素毒性机理,对保障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水底高清成像技术及设备研究

开展水底高清成像技术及设备研究,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一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分析了部分技术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技术特点。论文对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勘探与研究、水下救援以及国防等所需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和装置具有意义。

(四)利用生物技术治理蓝绿藻的研究

研究蓝绿藻的生长和产毒,受光照、温度、氮磷、微量元素、溶解氧、叶绿素含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机理。

(五)海波能量利用研究

开展海波能量利用研究,提高海波能量利用效率,充分利用海洋能。

(六)深圳珊瑚鱼的研究

开展深圳珊瑚鱼的研究,研究珊瑚鱼的种群特征。

九、生物医药

(一)肿瘤早期诊断与分型

开展肿瘤无创检测技术、肿瘤干细胞生物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基因检测及数据解读技术研究。

(二)肿瘤个性化治疗

研究肿瘤细胞治疗技术和肿瘤疫苗临床应用。

- 14 -

(三)肿瘤创新药

进行肿瘤多靶点创新药开发。

(四)肿瘤干细胞分化 进行肿瘤干细胞分化机理探索。

(五)中药组方产业化开发 进行临床中药制剂的产业化开发。

(六)小分子调控干细胞技术

开展应用小分子化合物调控干细胞去分化技术研究。

(七)糖尿病及代谢疾病研究

开展糖尿病、肥胖症机理研究及相关技术开发。

(八)生物医学材料

开展个体化组织工程软骨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

(九)基因筛查技术

开展基因筛查技术用于优生优育、骨创伤康复治疗、抗衰老医学等研究。

(十)老年病及老年保健产品

开展老年痴呆早期诊断技术及药物开发等研究。

(十一)航天医学

开展极端条件下人体医学研究。

十、生命健康

(一)生命信息

支持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究。重点支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高通量检测、生命信息大数据挖掘、海量生物信息存储基础研究。

(二)高端医疗

1.个体化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临床转化、遗传病个体化基础研究,以及针对长期服药高发病、疑难病、慢性病人群的合理化治疗模式研究。

- 15 -

2.第三方医学检测:重点支持生殖孕育、重大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分子分型技术、特殊化学检测基础研究。

(三)健康管理

1.个性化健康管理:肥胖、高发慢病、亚健康、精神疾病等的预防、筛查、监测、干预研究以及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2.数字化健康管理:连续式无创检测、健康数据在线挖掘、多模态健康数据融合、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

(四)养生保健

1.中医养生: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基础研究。 2.医疗美容:皮肤健康、细胞抗衰老基础研究。

(五)健身管理

支持以运动疗法、营养疗法为主要手段,针对肥胖、脊椎病、慢性病、亚健康、运动创伤等重大健康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研究。

十一、海洋

(一)海洋生物育种

开展以重要水产经济动物及其基因调控为中心的良种引进扩繁、生长发育调节方面的研究。

(二)海洋生物制品

海洋功能性活性物质,海洋生物酶,海洋生物兽药、疫苗、饲料等海洋生物制品方面的研究。

(三)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通过材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创伤修复机制进行探究,对海洋生物资源作为医用材料进行原理性探索。主要包括海洋活性骨材料、硼酸盐植入材料、海洋创伤修复材料、海洋天然产物的抗体偶联药物、海洋药物发现及分子机制研究、海洋免疫调节作用药物研究、海洋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等。

(四)海洋生物深加工

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原理性探索实验,基于基因组学、蛋白- 16 -

组学、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基于海洋活性物质的化妆品、保健食品、医药产品的等方面研究。

(五)海洋环保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监测技术及环境行为研究;海洋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分布及时域变化特征研究;纳米材料在海洋油污处理与净化、海洋石油污染物高效生物处理研究;深圳海域生态保护与海洋环境生物研究;深圳近岸生态遥感应用研究,探索高适应性石油烃高效降解菌剂及海洋产品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方法等。

(六)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藻类生产燃料酒精、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等原理性研究,研究通过遗传改良手段选育高产生物活性产品,实现海洋能源多元化、高值化发展;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对其形成的可能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分布特征等。

(七)海洋碳汇

深港海域生态环境评价、生态风险预警模型;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和经典生物泵等模型的海洋碳汇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十二、航空航天

(一)航空电子

1.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集成、地空通信、人机智能交互、基础元器件材料及工艺和适航取证等核心技术。

2.地空和机间通信产品、影音娱乐等机载设备和航空体育装备。 3.陀螺仪、航空航天用微电机系统、高集成度一体化封装电路板、集成电路(IC)封装载板等核心零组件。

4.飞行通信、导航、座舱环境控制、语音控制、飞行管理、电气等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综合指挥调度、大范围防雷系统等机场电子设备系统。

(二)无人机

无人机设计测试总装集成、一体化数字航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用

- 17 -

发动机控制系统、高精度飞行姿态控制系统、通用地面操控平台系统、无人机载荷系统、数据链通信及导航系统、机间信息共享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关键技术。

(三)卫星导航

1.卫星导航芯片、兼容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模组、高性能导航基带、射频芯片、精确定位、高动态定位、应用集成等核心技术。

2.北斗地基增强、北斗位置服务与管理等地面系统。

3.各类移动(星载、机载、车载、便携)导航终端设备及其制造工艺,以及导航地图、深度信息点、动态交通信息等基础数据产品,形成智能终端和授时同步产品等集成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四)航空航天材料

1.特殊电磁性能超材料、芳纶 IV、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等核心技术。

2.高性能增强纤维、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涂层材料、无机铝硅酸盐航空透明件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及高温合金材料、高端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技术,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五)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

核心零部件、高端极限工具、复杂精密零件复合3D 打印等精密制造核心技术;提升精密机械加工制造工艺;高端精密制造装备,研制精密轴承、大型成型模具、数控、焊接以及航空配套和专用机床等设备装备工艺。

(六)微小卫星

数据接收处理、高集成度星载综合电子系统、卫星结构设计、飞行控制、航天设备地面测试、产品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基于成熟工业技术产品的航天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片、星载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卫星遥感技术在信息增值服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等技术。

(七)航天生态控制与健康监测

1.特殊环境大气调控、基于水电解的可再生能源、水质安全与深度净- 18 -

化等环境控制技术,密闭环境动植物高效生产、生物质固废处理与利用等生态技术,以及穿戴式健康监测、微流控体液检测、个体化健康预警等健康监测技术。

2.研发(大气、水、食物)再生系统、模块化大气综合调控、水质净化、生物质固废转化等载人航天和民用装备,以及个体化健康管理系统。

- 19 -

第四篇:办公自动化基础支持总结

第一章: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1.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简称OA)

2.办公自动化分为三个层次:a.事务处理型b.管理控制型 该层次的OA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MIS)c.辅助决策型 它是OA最上层的应用 该层次的OA主要是决策支持系统(DSS)

3.(简)办公自动化的意义:1.实现办公活动的高效率、高质量2.实现办公信息处理的大容量、高速度3.实现办公活动的智能化

4. 办公自动化技术设备的使用经历了单机、局部网络、大规模计算机网络、世界性计算机网络四个阶段。

5. (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a.办公环境网络化b.办公操作无纸化c.办公服务无人化d.办公业务集成化e.办公设备移动化f.办公思想协同化g.办公信息多媒体化h.办公管理知识化i.办公系统智能化

6. 办公信息系统的含义(OIS):办公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空间科学、行为科学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专项和综合业务管理水平和辅助决策效果为目的的综合性人——机信息系统。

7. 办公信息系统的四个要素:办公人员 办公信息 办公流程 办公设备

8.(简)办公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1)建立内部通信平台(2)建立信息发布平台(3)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4)实现文档管理自动化(5)实现辅助办公自动化(6)促进业务信息集成(7)实现分布式办公

9.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的对策:(1)安全监视技术 (2)“防火墙”技术(3)终端识别(4)计算机安全加权 (5)计算机反病毒技术

10.计算机病毒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够影响和破坏正常程序的执行和数据的安全,具有传染性 寄生性 潜伏性 可触发性等特点,具有广泛的破坏性。目前的反病毒技术主要为杀毒软件和硬件防病毒产品两法类。

11. 用户认证技术是一种有计算机回答身份是否合法的保密技术:(1)利用用户专有信息(2)利用用户专有用品(3)利用保密算法

(4)利用用户的生理特征

第二章:办公中的简单文字处理

1. 文字处理工作流程:(1)文字录入(2)文本编辑(3)格式排版(4)页面设置(5)打印预览(6)打印输出

2.输入法切换:Ctrl+Space组合键,在英文输入方法和默认的中文输入方法之间切换, Ctrl+Shift组合键,可以在各种汉字输入方法之间切换。

3.页码的设置:插入选项中有页码选项,通过设置页码进行。

4.(简)文档内容的编辑:a光标定位b 选定文本c 修改文本技巧 d复制、移动、删除文本e “选择性”粘贴的作用f 撤消和恢复操作

5.单词拼写错误:红色波浪线 ,语法错误:绿色波浪线

6. 设置纸张大小和方向:“纸张”选项卡主要包括纸张大小和纸张来源,其中“纸张大小”列表列出了默认打印机支持的纸张的型号、尺寸,它的下面表示了相应纸的宽度和高度;如果在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大小”,就可以通过设置宽度和高度来定义纸张的大小。“纸张来源”一般选择默认设置即可。

7. 调整页边距:页边距是指可编辑区域与纸张边界的距离,根据不同纸张定义不同的页边距,可以使打印出来的文档更加美观。“页边距”选项卡,在其中可以选择文本距纸边的上、下、左、右的距离,以及装订线的位置和宽度,纸张的打印方向等。对于这些设置,在预览框中可以看到效果。

8. 打印页码选择的规则:在文件打印选项卡中的打印范围中不连续页之间用英文状态的“,”号,连续页之间用英文状态的“-”,例如输入1,3,6,8-11,表示打印

1、

3、

6、

8、

9、

10、11页的内容。

9. 公文从外观结构看,一般由文头、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10.(简)什么是word的模板:word的文档都是以模板为基础的,模板决定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遇字体、样式、自动图文集、词条。

11.(简)什么是word的样式:是应用与文档中的文本、表格和列表的一套格式特征。它是只一组已

经命名的字符和段落的格式。

12.(简)什么是word的主题:是一套统一的设计元素和颜色方案,利用主题可以非常容易创建具有专业水准精美的文档。

13.(简)如何设置文字的字体、效果:选中要设置的文字,单击字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

第三章:办公中的电子表格设计

1. 表格中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在Word中专门有“合并单元格”和“拆分单元格”的专门按钮或命令。

2.Excel表格的输入内容类型:正文、数字、日期、时间、公式、函数

3.相对地址、绝对地址($A$6)的含义:在惊醒公式的复制或移动时,相对地址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绝对地址不变。

第四章:办公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1.(简)设置数据的有效性(1)选定需要设置数据有效性的单元格区域(2)选择“数据”|“有效性”命令(3)选择“设置”选项卡,在“允许”下拉列表中,选择“序列”项。(4)在随之出现“来源”文本框中输入“通俗,民族,美声”自定义序列(5)根据需要,可以对其余选项卡进行适当设置。

2.VLOOKUP函数作用:在表格或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表格或数组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用法: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3.(简)跨工作簿的单元格引用:[工作簿名]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4.RANK函数:RANK函数是专门进行排名次的函数,用来返回一个数值在一组数值中的排位。用法:语法格式为: RANK(number,ref,order),共包括三个参数,其中:

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Ref 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为 0 或省略,按降序排列排位,不为零,按升序排列进行排位。

5.利用IF函数避免 “#N/A”错。

6.错误类型:(1)#### 输入到单元格中的数值太长或公式产生的结果太长,单元格容纳不下。 (2)#N/A当在函数或公式中没有可用的数值时,将产生错误值#N/A。(3 )#NULL!当试图为两个并不相交的区域指定交叉点时,将产生以上错误。(4)#REF!当单元格引用无效时,将产生该错误信息。

7.数据筛选有两种操作方法:自动筛选与高级筛。

第五章:办公中的其他对象处理

1. 图像分辨率:图像分辨率即图像中每单位打印长度显示的像素数目,通常用像素/英寸(DPI)表示。

2. 图像的分类:计算机中的图像可以分为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两大类。

3. 图像大小:图像大小即位图图像高度和宽度的像素数目。

4. 颜色深度:颜色深度是指图像中可用的颜色数量。

5.(简)常见图像格式:图像文件由不同的格式,常见格式有BMP、PCX、GIF、 JPEG、TIFF、PSD等。

6.(简)图形、图像处理系统的功能:输入、存储、处理、图与数据的转换、传输、输出。

7.利用word提供的Microsoft公式3.0,可实现各类复杂公式的编排。

8. 启动公式编辑器:单击“插入”/“对象”命令,在打开对话框的“对象类型”列表中选择“Microsoft公式3.0”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9.(简)办公文档中流程图的制作1》.绘制图框2》.输入文字3》.框图的分布4》.绘制线条5》.输入“是”、“否”分支文字6》.填充效果7》.对象组合

第六章:办公中的演示文稿制作

1.Microsoft office办公套装软件中的PowerPoint是一款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2.演示文稿:PowerPoint文件,默认扩展名为.ppt,所以有时也称之为PPT文档。

3.母版:母版包含着每个页面上所需要显示的对象。

4.旁白是演示文稿设计者用话筒录制的讲解声音。

5.录制旁白的步骤:a、选择要添加旁白的幻灯片,选择单击“幻灯片放映”/“录制旁白”命令b、单击“设置话筒级别”,在弹出的“话筒检查”对话框中,检查话筒的录音效果,然后单击“确定”按钮。C、在“录制旁白”对话框中,单击“更改质量”按钮,弹出“选择声音”对话框,从中设置声音的各项指标,单击“确定”按钮。d、单击“录制旁白”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开始在放映幻灯片的过程中录制旁白。e、确定保存。

6.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原则a内容重点要突出b格式设置要简洁c表现形式要直观d导航设计要清晰e颜色搭配要合理f声音效果要适当

7.母版是用来定义演示文稿格式的,它可以使一个演示文稿中每张幻灯片都包含某些相同的文本特征、背景颜色、项目符号、图片、文本占位符和页脚占位符等。每一份演示文稿都有四种母版:幻灯片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和标题母版。

8.放映方式的设置 :幻灯片的放映方式有三种a演讲者放映(全屏幕)b观众自行浏览(窗口)c在展台浏览(全屏幕)

9.在幻灯片播放之前,可以先进行排练计时,进行切换效果的设计。

10.动画效果设置可以通过“动画方案”和“自定义动画”两种方式进行设置。

11.ppt中提供的五种视图方式:(1)幻灯片视图(2)大纲视图(3)幻灯片浏览视图(4)幻灯片放映视图(5)备注页视图

第七章:办公中的桌面信息管理

1.在“邮箱清除”对话框中单机“清除”可将“已删除的邮件”文件夹中的所有邮件彻底删除。

第八章:办公局域网的组建与运用

1.计算机网络是由各种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在相应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按照网络规模和覆盖范围,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3.(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

4.网络设备包括:网卡、网线、中继器、网桥、集线器和交换机、网关、路由器

5.网线包括光缆、同轴电缆和双绞线。

6.(简)组建星形网需要购买如下一些硬件设备:a.为每台入网的计算机购买一块网卡。b.集线器c.五类双绞线若干条d.RJ-45接头

7.(简)安装网卡和铺设网线:安装网卡、给每根双绞线两端加装RJ-45接头 、架设网络.

8.(简)安装和设置软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配置TCP/IP协议、设置计算机的网络标识。

9.TCP/IP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统称网络协议,它是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语言规范。

第九章:现代办公中的互联网应用

1.二进制IP地址为32位:四个八位二进制数。

2.域名格式:主机服务类型.单位或机构名.单位类型名.国家或地区代码。

3.DNS服务器提供了DNS地址和IP地址之间的翻译和转换。

4.(简)互联网在现代办公中的应用:信息浏览(WWW)、 电子邮件(E-mail)、新闻组(News Group)、文件传输( File Transfer Protocol,缩写为FTP)、 远程登录(Telnet)、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为BBS)、 数据处理与查询、 其它应用。

5.超文本文件就是用超文本语言(HyperText Marked Language,缩写为HTML)编写的文件。

6.WWW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缩写为URL)来描述Web页的地址和访问它时所用的协议。

7.URL的一般格式为:服务类型协议://域名或IP地址/路径/文件名。

8.主页:所谓主页就是指访问WWW站点的起始页。

设置步骤:(1) 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2) 在“常规”选项卡中的“主页”区的“地址”

文本框中输入希望更改的主页网址(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9.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全文检索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搜索引擎。

10.(简)确定关键词的常用策略:尽可能搜索范围限制在特定的领域里、使用更特定的词汇、注意细节、限制查询范围、句子检索法可有效提高文本件准率、文件检索法利于快速查找文件目标、“抛砖引玉”法利于快速查找相关信息、直接到信息源查找、点击搜索结果前先思考、细化查找

11.(简)关键词选择中的常见错误:错误1( 错别字)错误2(关键词太少)错误3(多义词)错误4(不会输入关键词,想要什么就输什么)错误5(语法或逻辑关系错误)

12.

互联网上软件及其资料的下载方法:利用HTTP协议直接下载软件(所谓直接下载就是指不借助下载工具,而直接利用WWW下载所需的资源。)、利用FTP协议直接下载。

第十章:网络视频会议及其实现

1.什么是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视频会议实质上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可多人对多人沟通的软件系统。

3.(简)网络视频会议的典型应用:政府行政会议、远程教育应用

、远程协同办公、远程医疗、商业会议、个人应用

4.NetMeeting软件可以轻松实现网络视频会议。

第十一章: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

1.(简)打印机的分类

(1)按工作方式分类---针式、喷墨打印机和激光。

(2)按与计算机的接口方式---并行接口和USB接口。

(3)按照用途----包括通用、专用、商用、家用、便携、网络打印机等

2.打印分辨率指在单位长度内能实现的可分辨出的点数,单位为每英寸打印点数(Dots Per Inch,简称DPI),它是决定打印质量的主要指标,决定了打印出的字符清晰度和美观程度。

3.复印机的原理可分为模拟复印机和数码复印机。

4.(简)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它对原稿进行光学扫描,然后将光学图像传送到光电转换器中变为模拟电信号,又将模拟电信号变换成为数字电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接口送至计算机中。

5.OCR是字符识别软件的简称。

6.数字照相机中的晶体管就是电荷耦合设备CCD,将光转换成电脉冲,光线越强,电荷量越大。

7.CD-ROM光盘的分类:(1)只读光盘(CD-ROM光盘)

(2)只写一次光盘(CD-R即CD-Recordable光盘)

(3)可读写光盘(CD-RW即CD-Rewritable光盘)

8.(简)刻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刻录过程是一个精密的过程,刻录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要使用电压稳定的电源,并保证不能断电,否则会导致刻录过程中断。

(2) 要注意尽量避免多任务操作,即使软件和硬件允许并支持该功能。已经运行的其他应用软件也应先关闭掉。

(3) 要注意电脑自身的运行稳定性,否则会出现“非法操作”等错误

(4) 要尽量避免连续长时间使用刻录机,否则会导致刻录机工作不稳定。

(5) 要避免在刻录时产生振动,否则会导致刻录失败。

9.按产品的接口类型分为:USB1.1,最大速度是12MB/S、USB2.0,支持高达480 MB/S的峰值速率、IEEE1394,接口的速度是400 MB/S

10.闪盘也叫闪存,它利用Flash闪存芯片为存储介质,容量从几兆到数百兆不等。

第五篇: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

安全监测及报告制度

1、使用科室每天必须对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进行检查,使之保持状态良好,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2、使用科室发现故障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检修。

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的有关程序规范操作,不得随意添加或删减步骤。

4、设备物资供应科每周必须对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障装备的良好状态。

5、遇重要节假日或长假,科室必须提前进行医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学装备的安全检查工作。

6、对于发现隐患及时上报,避免伤害或伤害扩大的人员和科室,医院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表扬和奖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800字大学生职业规划下一篇:爱国读后感400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