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设计毕业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vi设计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色彩作为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在现代VI设计中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视觉上带给人最直接的冲击力。可以说色彩是一种感性的知觉和视觉相互混合的形式,它可以以无声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一种观念。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色彩在VI设计中的作用。

第一篇:vi设计毕业论文

VI-企业形象设计的美学特征

摘 要:历经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1973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提到“后工业社会”认为此阶段的社会主要是以无形的的知识作为消费核心,注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商品的信息价值将迅速增长。因此,在此消费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关系日趋激烈,为了在众多的群里中脱颖而出,各家企业纷纷导入CI系统,借以提高其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VI;美学;特征

一、CI系统概述

CI是Corprate Identity的简称,即企业识别系统。日本品牌形象设计专家中西元男说:“有意识地、计划地、战略地展现出企业所希望的形象,通过公司内外产生最佳经营环境,这种观念的设计就叫CI”。简言之:“为企业改头换面,换血强身,就是CI。”CI系统设计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分别由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和VI視觉识别(Visual Idengtity)三大部分组成。企业理念识别即MI是整个CI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包含了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企业精神、人才管理策略、长期的发展战略、企业口号、品牌定位等方面,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标语为“心系中华、有所作为”,华为公司自创立以来就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懈的创新精神,现如今华为公司跻身于世界前五百强企业,而华为公司的员工更是把这种创新精神进取的精神作为日常工作的动力,可见一个企业的意识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强化着企业的形象。企业行为识别即BI是企业与员工的行为规范,对内行动包含:员工教育(即服务态度、服务技巧、礼貌用语、工作态度、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等;对外活动包含: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公共关系、流通政策、广告宣传、社会公益活动等,BI能够促进员工更好的理解企业理念并贯穿于工作生活中,从而起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企业视觉识别即VI是最能够直观地、具象地展现企业的个性与面貌精神,是基于MI、BI的基础上加以视觉化、如企业在推广过程中的标志、字体、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吉祥物等,就是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产物,实际上就是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符号,人们能够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清晰的感知到品牌的市场定位、精神面貌、文化理念、经营模式等相关信息,从而塑造出统一的视觉形象效果。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美“而开展活动,即审美活动,追溯人类社会的审美活动轨迹,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审美活动。无论是人类祖先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在荒野燃起篝火跳舞,还是在寒风刺骨、饥寒交迫的边疆,我国著名诗人王昌龄吟唱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赞歌,这种审美活动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变化。至今,不难发现美学存在于各个行业中,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更是将“美学”贯穿于整个设计系统的始终。

二、VI设计的美学特征

1.真与美的结合

在哲学上,“真”即真理,表现为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符合。企业的“真”在哲学上,“真”即真理,表现为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符合。企业的“真”首先表现为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进而大胆探求并坚持真理。而企业VI识别系统的“真”则表现为通过企业的视觉传达部分,将企业的理念、经营方针、宗旨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中国银行的VI正是具备了好的设计的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原创也就是不抄袭、不模仿:第二,识别,即有个性,不雷同;第三,份属,即合身份、创文化。而VI的美则表现在,当用统一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企业的目标、宗旨和企业哲学时,人所产生的一种审美心理感受其本质是人由于发现或进达于事物本质时而获得的一种美感体验。企业在运营中必須规划以下几件事:(a)我们是谁?(b)我们做什么?(c)我们如何做?(d)我们要朝哪里发展?在这里,真与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美学的创始人哈奇生(F.Hutche-son)曾对“美中寓真”这一证关系的审美特征给予充分的描述和歌颂,他说:“能够让我们在其中见到这样一种迷人的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并由此在我们心目中产生非常巨大的愉悦。

2.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结合

VI识别设计是由功能各异的多元子系统所构成的多元复合系统,是系统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审美整体。在哲学上,系统性是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其他设计相比,VI设计之所以给人的印象更强烈、视觉效果更丰富,原因在于它所构成的是一个系统的视觉整体。在VI中,一切应用要素都以基础要素为核心向外扩展。从视觉心理学上讲,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个刺激式样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因为形状和色彩表现的越体,它越具有简单性,也越易于为人的眼睛所把握。皮亚杰对整体性和连贯性也有着深刻的分析,他说:“所谓整体性,是指内在的连贯性。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能够瞬间传达某种意义。企业的VI设计所塑造的美学形象作为这样的符号体系,“展示着明确而清楚的视觉力结构,并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结构,使受众得到较强的商品和事物独特性的信息与感受。”它们是企业“产品的风格和它的审美倾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工业生产,在产品上留下的时代信息和企业特征”。在市场中,消费者有时对企业的宗旨、价值观的内涵无法直接了解,但通过企业的美学符号体系,企业内在的理念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以自身体验的方式为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同。正是这种理性与感性、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证统一,构成了V识别中的美感交融性,为企业的美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三、小结

VI企业识别设计以其本身的视觉形式美以及真与美、系统性和动态性、言说性和非言说性的有机结合的审美特征,最终杂株形成一种综合表现力。企业VI识别不仅体现出企业独特的美学风格,帮助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构成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依据,而且造成了特殊的符码化消费,消费者“消费”符码,是从符码获得一种价值或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从而获取交往效益,或以此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 (日)中西元男.创造现代企业的设计[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34-40.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3] (美)贝恩特·施密特,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张静芸(1992),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宁夏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作者:张静芸

第二篇:浅析VI设计中色彩的重要作用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在现代V I设计中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视觉上带给人最直接的冲击力。可以说色彩是一种感性的知觉和视觉相互混合的形式,它可以以无声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一种观念。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色彩在V I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V I设计;色彩;色彩运用

设计是人类艺术与现实的应用,是人类的进步及现代科学的展现。人们对色彩更有着非常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变化。如果这个世界上失去了色彩,所有的事物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灵魂,我们只能束手无策。所以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因为多姿多彩才有意义。 在V I设计中,色彩是审美活动中很活跃的一个要素,成功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人产生美感,留下深刻印象,使企业和消费者产生微妙的共鸣。

V I设计中,色彩主要包括标准色和辅助色,标准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多以标志色为依据, 标志色作为核心的色彩体系,体现了企业的行业属性和情感归属,与同行业有着差异和特色,用来象征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并应用在视觉识别系统中(所有媒体广告上的制定色彩)。辅助色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环境的需要对基础色进行辅助说明,完整的色彩体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相得益彰,有着特别强烈的传达效果和被认知效果。

色彩作为传达信息的一种途径,不仅仅具有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魅力的功能,而且还有不可限量的市场推动力。企业形象的色彩体系选择往往带着浓厚的企业背景,企业V I设计中的色彩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色彩的不断变迁又往往依赖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因此,色彩被企业形象赋予“活的灵魂”。

VI设计发展到今天,表面形式化的着色已经远远不能被消费者所认同和满足,而是对它有更深层次要求。因此,在色彩选择上设计师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这样对企业的主题形象有更明确的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法是现代VI设计师追求V I设计的有力手段之一。而今,有更多的设计师开始不断追求色彩个性化,旨在打破现代色彩搭配中如出一辙、乏味单一的设计风格,开始追求个性鲜明、具有创意色彩搭配的独特方式,并在 V I设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 V I设计前,设计师必须充分调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理念,总结概括出该企业行业和同类企业行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该行业独有的特色,针对该特色进行设计创作。

企业不同、环境不同,因而形成的文化差异也是不一样的。V I设计中,色彩系统是彰显企业个性的一个重要元素,鲜明的色彩个性会直接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形成别具一格的色彩冲击,让消费者主动了解企业,认识企业。通过色彩独特的视觉刺激与心理感受,可以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独有的特质,体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归属。

色彩不仅仅是一种单一颜色,它可以和情感相互联系,互相呼应。色彩可以反映事物信息,反映人物心理,是一门非常有艺术气息的设计语言。我们天天都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中,和它产生情绪、欲望。不一样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反响。如可口可乐公司LOGO的“红色”,传递了“青春、运动、健康和热情”;美国惠普公司的“蓝色”传递“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发展速度”;法国香奈儿的“金色”则传递了“一种时尚高贵、典雅浪漫......”

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现代设计师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色彩如何做到情感定位。更好地诠释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做到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及行为习惯,显然已经成为设计的关键。

在世人眼中,大自然的色彩搭配是多么丰富、美妙、和谐。不论动物还是静物,到处可以发现协调的色彩搭配——光鲜亮丽的同类色彼此照映,色彩鲜明的对比色,而这些鲜活的色彩又完美配合着周边的事物, 这就好比在现代设计中,多种色彩共同存在于一个视觉空间内,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得非常强烈,从而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趣味性,但同时也很容易引起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这时就需要利用低饱和度色彩进行调和,以达到和谐舒适的效果。

无论是人类与色彩的关系,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还是色彩与色彩的关系,对于一件作品的诞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V I设计案例,可以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命力和激情。所以,设计师更要懂得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用专业的知识和眼光去观察、去发现,才能找到符合企业的色彩。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 V I设计师必须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根据环境和背景在消费者视觉和心理上的作用,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以提高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概念设定阶段:

红色: 积极的、健康的、温暖的......

橙色: 和谐的、温情的、任性的......

黄色: 明快的、希望的、轻薄的......

绿色: 成长的、和平的、清新的......

绿色: 诚信的、理智的、消极的......

紫色: 高贵的、细腻的、神秘的......

黑色: 厚重的、古典的、恐怖的......

白色: 洁净的、神圣的、苍白的......

灰色: 平凡的、谦和的、中性的......

参考文献:

[1]徐洋.品牌与V I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7

[2] 李鹏程.V I品牌形象设计[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8.

[3]周钧.色彩设计与色彩心理[J].江苏纺织,2009年3月

[4]曹晖. V 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J]文艺评论, 2006, (06).

[5]郭一栋.浅谈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04期.

[6]夏井芸华 色彩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7]《品牌V I设计》作者: 王青剑著 页数: 186 出版日期: 2010.04

[8]《V I设计基础》作者: 刘莎著 页数: 112 出版日期: 2010.01

作者简介:李雪利(1993—),女,汉族,山东聊城市人,大学本科,单位:山东女子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方向)专业,研究方向:VI设计。

作者:李雪利

第三篇: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给我国的中职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基地,而平面设计专业是近年来中职学校中的一个热门专业,其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平面设计行业及企业培养所需求的专业平面设计人才。不过,由于我国平面设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应的该专业开设也较晚,因此目前相关教育经验仍有不足。VI设计作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尚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改进措施,希望有助于促进教学工作进步。

关键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

当前,在我国平面设计行业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各大中职学校纷纷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并且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不过,由于平面设计行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所以中职学校对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经验较少、市场需求了解度较低,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该专业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都并不如意。其中,VI设计作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尚存在不少问题。以下笔者就联系实际来谈谈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的相关问题,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特点

VI设计是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其的教学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又具有较广的应用性。可以说,衡量一个平面设计人才的技能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其VI设计能力的高低。与平面设计专业中的其它科目相比,VI设计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其既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VI设计教学还需要充分参考行业及企业的实际要求,不能脱离于市场需求。再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亦是一项重点,因为艺术设计离不开创新。

二、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内容较匮乏

就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经学习VI设计后,虽然自主设计出了较多种类的VI设计作品,但是其设计内容却显得千篇一律,没有多少创新的作品,十分缺乏个性。特别是很少有学生设计出来的VI设计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意味着很难吸引受众的目光。还有的学生在基础设计时虽然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在后面部分的设计中,尤其是应用系统部分的设计中,则就失去了前面的亮点,仿佛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这样的VI设计作品对受众来说缺乏吸引力,对企业来说是下乘的产品。

2、教学模式较落后

教学模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之所以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大一项原因就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落后。就现实情况来看,部分中职教师在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中仍旧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就是由教师单向地给学生灌输设计理论知识,学生则机械地听讲,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灌输式”教学模式也缺乏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整体课堂氛围往往死气沉沉,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热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3、理论与实践脱轨

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VI设计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VI设计实践能力。尤其是中职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所以更应当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但在现实中,很多中职教师在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中都存在着“重知识,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脱轨。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轨的后果是会导致学生只懂理论知识,而缺乏操作技能,但对于企业来说,其并不需求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员工。

三、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的改进措施

1、扩大选题方向

若想提高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当要扩大选题方向。具体来说,一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实际项目与虚拟项目有机结合,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者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将选题重点从大企业转向一些中小企业的VI设计项目上去,因为中小企业的VI设计项目更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小的项目虽然不能带学生“一跃飞升”,但是却可以让学生一点点积累经验,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让学生先完成好每一个小项目的设计任务,才能够使其具备设计大项目的能力。

2、延伸设计内容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现的动力,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以来,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潮流,在此背景下,许多新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的企业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它们在企业创立之初,往往需要设计一个符合自身文化理念的Logo,而中职学校则可以充分把握住这一时机,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为它们来做免费的的标志设计。同时,当完成标志设计后,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标志的延展性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设计带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的作品,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3、理论联系实践

由于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的教学中必须要理论与实践并行。因此,学校应当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入合作,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训,并由企业派遣资深VI设计人员作为带教老师,亲自传授给学生实际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身置于一线工作岗位之中,亲自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能力提升和更深刻的实践感悟。再者,教师还可以多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VI设计比赛活动,这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VI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设计内容较匮乏、教学模式较落后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轨,而若想提高其教学效果,则应当要扩大选题方向、延伸设计内容、理论联系实践,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输送更多的专业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楠.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8(05):52-53.

[2]王真真.以平面设计教学谈专业赛事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艺术科技,2017,30(11):408.

[3]姚帅.项目教学法在中职VI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218-219.

[4]許黎.优化平面设计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J].成才之路,2014(13):28.

[5]王莹.优化平面设计教学策略培养专业人才[J].成才之路,2013(16):91.

作者:张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国设备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