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野中的素质教育观论文

2023-02-28

打开曾经走俏中国的《学习的革命》一书, 其中有一句话, 让我怦然心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每当想起这句话, 我总会不住地问自己:你的教法学生喜欢吗?你的学生综合素质强吗?是否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一阵反思之后, 深感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势在必行。可要想落实好素质教育, 外部环境何等重要。几年来, 我在素质教育之路上勇于探索, 大胆尝试一些做法, 努力体现三个创新:

一、创新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特长, 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 在教学中, 要恰当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腿走路,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早读时, 我每天坚持安排10分钟背诵古诗词, 背诵经典美文,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还要举行经典美文诵读大赛,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关注社会的能力, 我每天下午读书活动安排十分钟开展《新闻播报》的活动, 以此丰富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上学期, 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让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在课表里不是形同虚设, 学校教导处安排每个年级每一个月必须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年级组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父母挣钱的艰辛, 开展了非常富有特色的“我的初次下海”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有的孩子到超市当营业员, 有的孩子卖报, 有的孩子到餐馆打杂洗碗, 有的孩子干脆在大街上擦起了皮鞋, 那个时候, 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我的学生的身影。这种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全体家长的支持和拥护, 家长们纷纷打电话表示赞赏, 他们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喜欢, 我们更看重这种方式下学到的东西, 而不过分看重分数。我想这就是家长们最朴素的素质教育观吧。家长们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还开展了“园区行”的活动, 让孩子们展望家乡美好前景, 从小增强自己奋斗的信心。

总之, 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开发的活动资源, 只要我们善于做一个教材的有心人,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自然会“材”源广进。

二、创新进行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兴趣

作业的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美国语文教师留给学生这样的作业:请回家收看今年祖国的国庆阅兵仪式, 注意看看你对哪部分感兴趣?13频道晚八时美国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引起了我的深思, 国外如此开放的作业形式与中国少数父母不许孩子看电视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呀?由此看来, 素质教育的种子真的该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试想一下, 很多电视节目让学生认真收看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就体验型作业和亲子作业型谈谈我在作业方面的创新设计。

1. 体验型作业——让作业拥有一份激情。作业形式:从身边的人, 身边的事出发, 通过亲身体验获取一种真实体验。

设计宗旨:丰富生活体验, 培养实践能力, 陶冶心灵感悟。

亲情“感恩”体验。

(1) 家庭关爱活动——“送份贺岁礼, 谢谢父母情”。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 (自己设计) 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社区关爱行动——“大手拉小手活动”。送一句祝福的话, 送一张“福”字, 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和“情”的温馨。

(3) 恩师难忘行为——“我给老师拜个年”。给你喜欢的老师打个电话, 或发一条祝福的短信, 或发一封感激的邮件, 让老师体会到因为你带给他的幸福和快乐。

节日“劳动”体验

(1) “五、一”劳动节, 让孩子去农村干农活, 认识农作物, 体验劳动的滋味。

(2) 节日里自己亲手做一道菜或制作一件节日礼物, 写体验日记。

(3) 春节期间, 去农村体验一次杀年猪、做香肠、包汤圆、包饺子、贴春联、贴福字……

2. 亲子型作业——让作业抹上一份温情。

亲子型作业, 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作业。它重点突出作业不仅仅是老师的事, 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事, 它让作业的时空拓向家庭, 让呆板的作业富有那浓浓的亲情, 摸上一份淡淡的温情, 让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新的内涵。设计这类作业, 我主要从亲子交流、亲子阅读和亲子实践三方面去实践的。

(1) 亲子阅读:第一, 参与“感受亲情”的专题读书活动。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亲人团聚、合家幸福的欢乐时刻。古今中外, 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描写亲人间真挚情感的作品。我们希望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这类书籍 (文章) , 既能增强孩子的文学修养, 又能促进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发展。

第二, 推荐的书目:和谐家庭精品书系——《感恩故事》春夏秋冬;《亲情故事》春夏秋冬;《爱的教育》;《八十亿双亲》;《我与地坛》……

(2) 亲子交流:开展一次“如何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家庭讨论会。孩子个性之间是有差异的, 培养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但目前有不少孩子不能正确理解“个性”以及表现形式, 往往只追求外在的形象差异, 忽略了内在的品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请以“个性发展”为主题开展一次家庭讨论会, 引导孩子正确理解“个性及其表现”“个性与共性”……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亲子实践:第一, 收集整理“年”的知识。查阅关于“年”的来历的故事与传说, 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和孩子一起走上大街小巷去记录人们过年的情景, 并加以整理完善, 带领孩子探究节日文化。第二, 和孩子一道收看《等着我》、《挑战不可能》、《百家讲坛》、《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第三, 与孩子一道去听一场音乐会、或看一次展览、或看一场电影、或逛一次超市商场购一次物、也可以共同去参观一次博物馆或火车站等、或去坐一次火车……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自己也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次轻松。第四, 全家人一道做一顿饭。无论是简单的晚餐, 还是隆重的年夜饭, 只要是你们共同的劳动所得, 收获的绝不仅仅是饭菜的美味。第五, 与孩子一道去人才市场。看看别人怎样找工作, 感受一下竞争氛围。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 学生可以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进行作业: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课外小队活动……每一份作业都显示着不同的个性, 每一次作业都能让学生个性飞扬。

三、创新检测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天天读书, 用好书滋养自己, 这是每个现代人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 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粮。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学校开展了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 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实验二小每学期都要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好家长”这是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从学校大环境上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使得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除此之外, 学校每一学期还要举行红读考章, 每当到了考章的日子, 孩子们总会拿着自己认真读过的经典接受小干部们复述性的考试, 考试过关了, 再捧回一枚金灿灿的奖章, 那奖章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热情。更使人高兴的是我们学校规定每周二和四是读书日, 那两天的中午每一位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必须读不同的课外书, 学校将派专人检查读书情况。学校的这些举措赢得了家长的放心, 赢得了孩子们的舒心, 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从事教育工作真是幸运,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道还不能很好落实素质教育吗?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同时, 进行有效摘抄, 是培养阅读能力, 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 更不言而喻。

如何摘抄, 做好读书笔记?也有一个训练指导的过程。我根据学生的看书内容让学生分版块整理读书笔记。比如:看了关于伟人毛泽东的故事, 我让学生自主地取题目, 有的取“走进名人毛泽东”、“我与毛泽东的对话”“伟人留给我的”“我与大师的交流”等等。又如看了一些小哲理的文章, 有的取“心灵独白”、“心灵感悟”、“走进心灵聊天室”再比如看了一些百科知识需要做读书笔记, 有的取“知识长廊”、“知识百花园”、“动物PK城”“动物知识碰碰碰”积累成语取名成语大联欢”成语大擂台”积累美词佳句可以取名为“词语超市”“句子货架”等。这样创新的阅读成果展示让每位孩子都能品尝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在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中自觉读书, 乐于读书。

临芳仍寻郁, 极顶再登攀。在今天课改的大潮中, 我通过摸索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广阔与迷人, 也愿意继续开垦素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特长, 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 在教学中, 要恰当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腿走路,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创新视野,素质教育,语文活动

参考文献

[1] 江成刚.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M], 2011 (12) 。[2]杨时升.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2011-10-26。[3]崔萍.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师》2012年7期。[4]《爱的教育》亚米契斯。[5]《教育的感情世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舒尔茨著, 赵鑫译。国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引起了我的深思, 国外如此开放的作业形式与中国少数父母不许孩子看电视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呀?由此看来, 素质教育的种子真的该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试想一下, 很多电视节目让学生认真收看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就体验型作业和亲子作业型谈谈我在作业方面的创新设计。1.体验型作业——让作业拥有一份激情。作业形式:从身边的人, 身边的事出发, 通过亲身体验获取一种真实体验。设计宗旨:丰富生活体验, 培养实践能力, 陶冶心灵感悟。亲情“感恩”体验。 (1) 家庭关爱活动——“送份贺岁礼, 谢谢父母情”。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 (自己设计) 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社区关爱行动——“大手拉小手活动”。送一句祝福的话, 送一张“福”字, 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和“情”的温馨。 (3) 恩师难忘行为——“我给老师拜个年”。给你喜欢的老师打个电话, 或发一条祝福的短信, 或发一封感激的邮件, 让老师体会到因为你带给他的幸福和快乐。节日“劳动”体验 (1) “五、一”劳动节, 让孩子去农村干农活, 认识农作物, 体验劳动的滋味。 (2) 节日里自己亲手做一道菜或制作一件节日礼物, 写体验日记。 (3) 春节期间, 去农村体验一次杀年猪、做香肠、包汤圆、包饺子、贴春联、贴福字……2.亲子型作业——让作业抹上一份温情。亲子型作业, 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作业。它重点突出作业不仅仅是老师的事, 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事, 它让作业的时空拓向家庭, 让呆板的作业富有那浓浓的亲情, 摸上一份淡淡的温情, 让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新的内涵。设计这类作业, 我主要从亲子交流、亲子阅读和亲子实践三方面去实践的。 (1) 亲子阅读:第一, 参与“感受亲情”的专题读书活动。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亲人团聚、合家幸福的欢乐时刻。古今中外, 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描写亲人间真挚情感的作品。我们希望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这类书籍 (文章) , 既能增强孩子的文学修养, 又能促进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发展。第二, 推荐的书目:和谐家庭精品书系——《感恩故事》春夏秋冬;《亲情故事》春夏秋冬;《爱的教育》;《八十亿双亲》;《我与地坛》…… (2) 亲子交流:开展一次“如何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家庭讨论会。孩子个性之间是有差异的, 培养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但目前有不少孩子不能正确理解“个性”以及表现形式, 往往只追求外在的形象差异, 忽略了内在的品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请以“个性发展”为主题开展一次家庭讨论会, 引导孩子正确理解“个性及其表现”“个性与共性”……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亲子实践:第一, 收集整理“年”的知识。查阅关于“年”的来历的故事与传说, 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和孩子一起走上大街小巷去记录人们过年的情景, 并加以整理完善, 带领孩子探究节日文化。第二, 和孩子一道收看《等着我》、《挑战不可能》、《百家讲坛》、《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第三, 与孩子一道去听一场音乐会、或看一次展览、或看一场电影、或逛一次超市商场购一次物、也可以共同去参观一次博物馆或火车站等、或去坐一次火车……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自己也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次轻松。第四, 全家人一道做一顿饭。无论是简单的晚餐, 还是隆重的年夜饭, 只要是你们共同的劳动所得, 收获的绝不仅仅是饭菜的美味。第五, 与孩子一道去人才市场。看看别人怎样找工作, 感受一下竞争氛围。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 学生可以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进行作业: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课外小队活动……每一份作业都显示着不同的个性, 每一次作业都能让学生个性飞扬。三、创新检测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天天读书, 用好书滋养自己, 这是每个现代人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 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粮。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学校开展了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 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实验二小每学期都要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好家长”这是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从学校大环境上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使得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除此之外, 学校每一学期还要举行红读考章, 每当到了考章的日子, 孩子们总会拿着自己认真读过的经典接受小干部们复述性的考试, 考试过关了, 再捧回一枚金灿灿的奖章, 那奖章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热情。更使人高兴的是我们学校规定每周二和四是读书日, 那两天的中午每一位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必须读不同的课外书, 学校将派专人检查读书情况。学校的这些举措赢得了家长的放心, 赢得了孩子们的舒心, 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从事教育工作真是幸运,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道还不能很好落实素质教育吗?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同时, 进行有效摘抄, 是培养阅读能力, 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 更不言而喻。如何摘抄, 做好读书笔记?也有一个训练指导的过程。我根据学生的看书内容让学生分版块整理读书笔记。比如:看了关于伟人毛泽东的故事, 我让学生自主地取题目, 有的取“走进名人毛泽东”、“我与毛泽东的对话”“伟人留给我的”“我与大师的交流”等等。又如看了一些小哲理的文章, 有的取“心灵独白”、“心灵感悟”、“走进心灵聊天室”再比如看了一些百科知识需要做读书笔记, 有的取“知识长廊”、“知识百花园”、“动物PK城”“动物知识碰碰碰”积累成语取名成语大联欢”成语大擂台”积累美词佳句可以取名为“词语超市”“句子货架”等。这样创新的阅读成果展示让每位孩子都能品尝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在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中自觉读书, 乐于读书。临芳仍寻郁, 极顶再登攀。在今天课改的大潮中, 我通过摸索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广阔与迷人, 也愿意继续开垦素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从法律视角对公安内部执法监督的研究下一篇:论妇产医院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