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的节奏慢一点吧

2023-03-25

第一篇:让生活的节奏慢一点吧

慢一点,让灵魂跟上脚步

曾几何时,人们变得忙碌起来,不断加快自己的脚步。然而被时代的浮躁与节奏所支配的人,异化为一台台快速运转的机器......为什么我们不为可以慢下脚步,等一等心灵呢?

诚然,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速度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事快就有成果。试想,一个厂家,如果仅仅追求高生产量,势必会压缩成本并尽力缩短单位时间,其生产质量也可想而知,最终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残酷淘汰,得不尝失。又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跃进”,掀起了一股全民大炼钢的热潮。“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一个个雄心壮志的口号,都只片面强调了速度快,使得当时共和国元气大伤。连企业、国家都有过如此惨痛的教训,更何况我们呢?

难道每天两点 一线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吗?难道“活到老。挣到老”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吗?如果速而无度,那焦灼的心灵只会被落得更远。

寻访古人,可以感受到他们大多是幸福的。古之圣贤孔子早已深谙“欲速则不达”的哲理,并用此来教导为政苦闷的子夏,亦或那陶潜晨兴理荒秽的平静生活,尽管清贫,但他慢下来。没有再向着仕场苦苦奔跑,这抹从容,何不为他内心撷取一瓣清香,为他人生平添一份亮色。是的,也许就是这“缓慢”而不失其态度的处世之道,方能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1 当然,慢下来,需要的是一个端正的态度和一颗平静的心。阅读书籍,是一个享受、慢下来的过程。如果带着急功近的心态去阅读,得到的只是肤浅 认识,而且阅读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诚如阿尔卑斯山路边的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呀!”为何不慢下来,在诗中跟随先人足迹,感悟豪情壮志;为何不慢下来,在文中获得启迪,沉浸在荷塘月色的和谐之中...... 纪伯伦叹道:“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当快步向前走,心灵跟不上自己时,我们就会迷茫回望当初的起点。朋友们,其时慢下来时,与“落叶飞花同呼吸”,亦或“物利两忘,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让心灵跟上脚步,就不会忽略掉我们拥有的,就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尔”。

慢一点,让灵魂跟上脚步,风景更美!

第二篇:写文,我希望慢一点,再慢一点的杂文随笔

当我坐在电脑前半天一个字也没写出来时,我想,也许是瓶颈期到了。事物发展皆有其规律,如此,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写了三个多月了,每周两三篇,不算高产。虽然我对每天码两三千字的人很佩服,可是心里却不太赞同日更的做法,也不习惯把自己逼那么紧,所以最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周两篇,现在看来还算合理的。我的工作不清闲,两个孩子也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不能为了自己的爱好把家庭责任和工作担子统统放下,这不是我的风格。

三个月来,通过写作,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别人的优秀,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在一点点变化,由狭隘到开放,由固执己见到接纳不同观点……这是最让我开心的。

所写的文,有的是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有的是单纯的所见所闻,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记下来。几十篇文章,风格各异,散文杂文鸡汤故事等,既不成系统,又算不上精美,只能算作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吧。

尽管如此,我仍然为自己的坚持感到自豪。(没办法,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几个月以来,我没写出什么爆文,阅读量最多的文章也仅仅过千,大部分都不过百。

几前天跟一个文友聊天,他刚来简书一个多月,几乎每一两天就写一篇文,看到阅读量不佳便有些灰心丧气,渴望多些关注,多些人喜欢,多些人阅读。我跟他说,用心写文,别太在意那些外在的东西,当你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时,写出的文字才会有灵气。为博取关注或其他任何功利目的的写作都是对自己和读者的不负责,那些流露着真情实感的文章任谁一眼都能感觉到。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人都在追求所谓的成功,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人们开始幻想自己一夜成名。其实,很多人把成功简单化、理想化了。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哪能下笔顺顺畅畅?就如盖房,没有深达十几米的坚实地基,哪有拔地而起的楼房?

宣传在耳边的各种速成班,扰乱了人们本就不平静的心,大家渴望成功,渴望幸运的苹果一下子砸到自己身上,却鲜少有人静下心来,慢慢钻研,慢慢打磨,字斟句酌地写文。

我羡慕那些随手就能洋洋洒洒写上好几千文字的人,羡慕那些思想深刻金句不断的人,我还羡慕那些情感细腻牢牢吸引人看下去的人,但我自己,哪样都做不到。可我不嫉妒,更不着急,我知道,我看到的那些成功,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他们中没有哪一个人,玩着玩着随随便便就成功了。

我始终记着那句话,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我告诉自己,慢下来,细细感受,慢慢领悟,也许不能带来成功,却可以看遍风景。

享受这个过程吧,毕竟,我们只活这一生。

第三篇:批评慢一点、表扬快一点(教育案例)

批评慢一点、表扬快一点

李玉莲

作为教师,对于后进的学生总是大有怒其不争的无名火,结果搞得老师和学生都很痛苦,互相煎熬。作为B层班的班主任,每天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更是一种考验。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宽容以待之。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 ,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生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肖XX,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母亲早逝,与父亲及及继母感情淡漠,迷恋网络,学习动力不足,基础薄弱,态度消极,经常不按时交作业。在开学初制定中考目标时,他就直言不讳的说:“我不打算上高中了,初三毕业后我直接上职中,然后出去打工。”

在一次宿舍检查中,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把头蒙在被窝里,情形怪异,八成是在玩手机!我心中窃喜,看来今晚的检查没白来,抓了个现行,刚好来个杀鸡骇猴!“你干什么呢?” 我冷笑,拍着被子质问道。头伸出来了,我一看,是肖x。“没干什么。”他用自己一贯的冷漠表情淡淡的说。“你好好的把头蒙在被子里干什么?”“……我洗头的,怕冷……”昏暗的光线中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声音弱弱的,我用手摸摸他的被头,干干的。我很想让他把被子掀开,甚至能想象出手机落地时他的狼狈表情。可是,我犹豫了,让一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在这种情形下的站在众人面前,我觉得十分不雅,而且,我还没想好,这样一个孤僻叛逆的孩子,我该怎么处理他?于是我决定以退求进,假装相信他了,说:“哦,那注意保暖”但我盯着的眼睛看了许久,轻轻的叹了口气。第二天一早,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没说几句话他就坦白交代:昨晚确实是在玩手机。手机是他在苏州打工的姐姐买给他的。我问他如果我昨天把你被子拎起来会怎样?他腼腆的笑了,并主动提出,以后把手机交给老师保管。现在每周日晚到校。肖x都痛痛快快的把手机交给我保管,我们之间已形成一种默契。我想,这样的解决方式或许比大发雷霆、尴尬对立来的好一些。

不久又听说他和陈X、尤X因为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而被数学老师取消周末作业。看着他们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又理所当然的样子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绩岂不是越来越差?在我再三鼓励下,终于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几经周

折终于又拿到“作业权”。

在期中考试中肖XX考了512分,数学98,仍然在学困生行列,但比起第一次月考已经有明显进步。我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找他谈学习,帮他分析考试情况。当我假装忘了他曾经的目标,:“你要想上高中,中考至少超过550分,要想上比较好的高中呢,要超过600分……”“我能!”他难得的激动了一下,是啊,600分的目标,是他能够得到的桃子,只要他愿意跳一跳!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孩子自己的主观意志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克服的。批评慢一点、表扬快一点,让我们微笑着,把关爱注入孩子的心田,用这枚永不生锈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吧!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要慢一点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何处需慢,如何慢?回顾我们平日的教学,本文结合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对《皇帝的新装》的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慢的艺术的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慢一点,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肖老师由《皇帝的新装》的体裁引入课堂,然后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想象”“夸张”两个词语,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所认为的“最夸张”的地方。学生通读全文圈画好了,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自然是读中感悟。这个过程中,有个男孩子找到表现皇帝虚荣得夸张的句子后读得实在不太好:不够流畅,语调平淡,没有一个重点突出的词语。老师不着急,启发他“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皇帝的虚荣?”引导学生读好“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学生第二次读,只是稍有重音,老师及时肯定又耐心地示范,当学生读第四遍的时候,那明显的进步让全体听课老师都为之赞叹。

肖老师本身就是朗读的高手,他嗓音好听,感情充分,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却不是简单地代读,而是放慢速度,耐心引导这个学生,这个细节折射出了肖老师“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只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品味文字,触摸情感,打开学生与文本间对话的渠道。学生只有深入地去读,才能领悟得更深刻,更准确到位,思维才会辐射得更广,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才会取得理想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效果。

二.慢一点,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提问后,最希望看到学生马上唰唰举手表示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问题稍微难一点,仅一两个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后,马上把正确的答案告诉给学生,把完整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然后迅速转入下个环节的学习,担心过多的等待会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使我们预设的教学任务没法在当堂课上完成。事实上,我们的这些“走过场”“替代思考”的做法都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不能让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除非老师预设的问题没有价值,否则教师提问下去,总是要慢一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生认知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宁可牺牲教学进度,也不能让“自主思考”匆匆走过场。也许在下一秒,学生就茅塞顿开,创造出课堂的精彩来。如果提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快速反应,每个学生都能回答,那么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拓展思维又有什么益处呢?

三.慢一点,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肖老师上《皇帝的新装》,主要扣住三个问题去串联课堂:“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夸张地表现了这篇童话的特征?”“这出荒唐的闹剧成功上演的因素是什么?”“你从皇帝的这件新装中看到了什么?”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引领学生去思考。上课伊始,学生还有些放不开,渐渐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少同学想发言,肖老师请大家交流中,总是等到没有学生举手才进行小结。

平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是比较尊重学生,有问题提出尽量让足够多的学生回答,但举手学生太多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削减课堂交流的时间,因为我们会担心教学进度是否来得及,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面前,一切都要让步,学生的思维是最珍贵的。课堂上若一心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加快教学节奏,便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结果学生在重点句段感悟上的交流时间不多,有效思维不能充分展开,自然也难以在整个课堂上激荡起思维的涟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慢一点,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结束之前会请学生提出自己还不能理解的问题,并集大家的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对深入理解文章有极大的帮助。不过这个环节大部分老师不会设计,因为这很费时间,同时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老师也许也不能解答,所以我们“有经验”的老师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突然被学生提问,总是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再慢慢研究”,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无法回答的尴尬,又使课堂教学的时间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但显然,这对学生及教师自身的发展自然是无益的。

高频率、快节奏的语文课堂,学生的所得仅是浮光掠影,终究有限。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为师者要常问问自己:是学生的学重要还是我们的教重要?我们上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来配合我们来教完这篇教材,还是引领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教材而得到成长和发展?我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教育思想就不致于偏离正确的方向,我们就会在课堂上慢一点,再慢一点,和学生一起前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

圣美秀,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东。责任编校:舒 坦

第五篇:时光,你能否慢一点随笔

如果我们跟时光一起奔跑的话,你会发现,你永远都赢不了。当你用匆匆的脚步去追赶时光,时光总能够跟你保持一定的距离离你而去,似乎在故意嘲讽人类的愚蠢。

曾经的十七岁的花季雨季,曾经十八岁的成人礼,似乎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清爽的面容落下了青春的印记,曾经的幼稚疯狂就如昨日黄花……

时光,你能否慢一点。

在岁月的时光里,我们有太多道不尽的话语,似乎我们走了好远,又好像还在起点。曾经的往事和伤疤没能随时光而流逝,倒是每次想起都止不住泪水。伤疤是好了。每个节点都本能刺激着心里的痛。

如果有一条时光的隧道能够回到过去,我也许还会这么做吧!做了就不后悔,在生存的路上,我们要活得好好的。

时光,你能否慢一点,我还有很多的事情尚未完成,我还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未来的路。可惜,故事很长,时间很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生需要阅读阅读答案下一篇: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