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2022-11-01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实现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大学生群体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因此更应当着重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密切结合, 确保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一)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

民族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根源。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 能够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有效丰富。

(二)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而传统文化中涵盖了历代中华儿女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与为人处事态度, 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可以更好的印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引明确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 培养理想人格与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古代先贤与仁人志士的处世哲学, 为当代德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方法论指导, 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培育理想人格, 也有助于使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有效规避历史思潮的侵袭, 树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1]。

二、推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价值的有效路径

(一) 建设高校文化阵地, 发挥教育载体作用

要想确保传统文化真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内在价值, 首要前提便是创设完备的教育载体与教学环境, 借助健全的考核机制引导高校教师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以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保障。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创设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借助校园文化的潜在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念, 利用校园活动创设的契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渗透, 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优秀品行。高校可以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增设诸如《弟子规》、《论语》、《菜根谭》等选修课程, 在传递价值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此过程中创新运用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新型教学方法,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社会实践等教育环节中, 以此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与此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力借助传统文化打造主流文化阵地,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主题创设讲座论坛与校园活动, 在此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知识, 通过二者结合打造一体化教学资源库, 借助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 依托思想教育课程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 更好的彰显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性地位[2]。同时, 高校还应当着力寻求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通性,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企合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密切结合, 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规避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 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进一步捍卫高校文化的安全。

(二) 创新教育内容形式,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一方面, 要想真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彰显出传统文化的价值, 高校应当立足于现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 围绕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专有的教学资源库和教研室, 汇集专家与教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设计, 以此构建系统化育人工程, 进一步为人才培养提供完备的外部保障与师资力量。具体来说, 高校应将传统文化育人工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之中, 着力梳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涉的元素, 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 并完善相应的课程活动评价与考核体系。借助教学设计的创新真正使传统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 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双重目标, 形成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高校育人格局。

另一方面, 高校应当就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立足于青年群体视角发掘出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借助为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转化, 进一步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加深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 加强对网络语言的学习, 确保能够选取适当的场合进行教育话语转换, 并注重在话语表达方面做到情感真实、话语色彩丰富、事实性强等, 真正传递出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例如可以选取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渗透, 还可以选取诸如柳永、朱自清等文学名家的人物生平与作品, 融合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景, 以讲段子、抖包袱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知识输出, 以此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了解的欲望, 进而借助表层戏谑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 提升教师文化修养, 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专业知识与文化教育的传承者和实施者, 其职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应当着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确保能够寻求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融合的着力点, 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实现传统文化研究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密切结合。高校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讲座、论坛等活动中, 以此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更好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渗透, 从而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践行道德实践、培育文化行为习惯, 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践行[3]。

(四) 扩大教育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信息工具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从事教学管理活动的全新辅助工具, 这也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此为契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与推广, 培养教师群体应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技能, 更好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积。教师应当积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作为教育宣传载体, 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经过软件加工转变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 以此更好的强化对学生的吸引力, 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 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思维观念和个人喜好进行收集分析, 确保能够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选取特定文化资源, 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借助兴趣引导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成效, 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 为更好的深化高等教育的现实内涵、践行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命题, 要求高校应当着重把握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律与价值表征, 确保能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的目标密切结合, 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围绕建设文化阵地、创新教育内容、提升文化修养与扩大宣传力度等层面探讨了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实现价值的路径, 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诣, 常学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 (1) :109-112.

[2] 崔金辉, 梁孝梅.地方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以扬州传统文化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4) .

[3] 张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 2018 (1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一篇:OA系统中文件处理流程与档案管理流程的统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