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第二课时教案

2023-05-18

教案是课时计划书,是指导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纲领和行为指南;PPT课件是教案指导下制作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编制好教案,才能制作出合适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课件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圆的面积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圆的面积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第二课时圆环的面积教案

数学第六号

第四单元 圆环的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圆的认识,从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到会求圆的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第三部分是学习圆的面积,第一课时已经完成了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并已经熟悉了圆的面积公式,继这个公式我们这课时了解特殊的圆形——圆环的面积教学。与此同时还将练习十六里面的较难的圆形面积的求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并已知了他们的周长、面积公式,这一课时又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内容,对于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是小学六年级的同学,本身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所以在针对特殊的圆形面积推导时,借助教具使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并快速知道其面积如何计算。

教学理念: 本课题是人教版新课改教材中一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秉着趣味激发、提问引导、质疑谜团、分析探究、最终豁然开朗、得心应手,始终贯穿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步一问,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完成教学设计,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去比较,去总结公式。最终完成圆环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p69-p7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渗透思想,使学生达到极限思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究的良好习惯

1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导、探究圆环的面积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生活化的特点,数学装饰了生活、美化了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分析圆环的面积,并能够正确的计算出圆环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渗透思想,达到极限,能够发现、分析、推究出圆环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光碟、杯子、圆形螺丝帽、盘子、潘多拉盒子、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计算出圆形的面积。

1、<实物展示>这是一个圆形的杯子,它的杯盖的表面直径是6cm,那么这个杯盖的表面积是多少? 运用公式:s=πr² d=2r 所以:r=3 s=3π<快速计算> s=9.42cm²

注:通过这一道题的计算,使学生能够全面将上节课所学习的面积公式正确的运用到实际运算中。

二、课件展示、提问激趣

1、展示物品,用“我说你猜”的方式引出这些特殊的圆形。 师: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他们就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物品,老师来形容,你来说他的名字好不好? 生:好!

2 师:第一个物品,它每天吃饭的时候就会出现,表面光滑,它很坦,很容易打碎,每天看见它就会非常的开心。它的名字两个字—— 生:碗?酒杯?碟子或盘子<答对后就打开盒子> 师:正确!那咱们再来看第二件物品,它很小,但很实用,几乎所有建筑里面都不能少了它,桌子上有,椅子上有,同样它也是圆的,它很小,但有重量,他是铁做的—— 生:螺丝帽<答对后就打开盒子> 师:回答正确,我们的同学可聪明咯!再来做后一个,它很薄,很轻,它放在那里什么用也没有,但是放在一个机子里面就能发出优美的声音,让人觉得很轻松,它有一面像镜子、有一面有文字,它叫—— 生:光碟<答对后就打开盒子> 师:全部正确,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些物品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每天都会见到,你们喜欢这些东西吗? 生: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

师:但是老师可有问题来咯!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发现了吗? 生1:它们都是圆,但又和我们学习的圆有些不一样。 生2:它们中间和最外面不一样

生3:螺丝帽的表面、光碟它们的中间都是空的。 师:哦!回答的真精彩!那么这样的圆我们叫什么呢? 生:外圆、空心圆、圆片等等

师:那么我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圆环。那么这些空的地方我们没有面积,但圆环的面积要怎么算呢?

三、深入推究、渗透思想、极限思维、豁然开朗

1、在知道了这种圆形叫做圆环,那么圆环的面积应该和什么有关系? 师:你们能仔细的观察圆环与什么有关系吗? 生:直径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圆环有两个圈,那么这两个圈到圆心的距离是怎样的?

生:圆环有两个圆,最外面离圆心远、最里面离圆心进。

2、动手操作,仔细测量

师:知道了这些,孩子们就开始动手测量一下吧!把光碟的外圆和内圆的半径测量出来。

3、运用公式、细心计算

师:测量出外圆和内圆的半径后,你能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吗?再细心发现,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4、提问质疑、观察比较

外圆:半径6厘米 面积:112.04cm² 内圆:半径2厘米 面积:49..84cm² 师:结合光碟,你比较一下,能发现什么? 生:在算外圆时包含了里面空心的部分。 师:那只求圆环的面积,怎样才能得到? 生:外圆-内圆=圆环

5、确定圆环的公式

师:请同学们来把我们所学过的公式用字母表示圆环的面积公式

4 生:S环=S外-S内 师:这样不够清晰

生:S环=πR²-πr²我用大写的R表示外圆的半径,用r表示内圆的半径。

师:同学们认为这样清晰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生:S环=π(R²-r²)

师:这个怎么样,算出的答案和前面同学的那个公式一样吗?生:一样!两个都正确。

四:结合实际问题,运用公式计算

1、P69“做一做”第二题

2、测出螺丝帽表面的圆环面积。

3、P71第六题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十六剩下的题

2、完成练习册

3、寻找生活中的圆环

六、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面积公式:外圆-内圆=圆环 S环=πR²-πr² S环=π(R²-r²)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第二课时圆环的面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环形面积。

我将从这几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二、 教学背景分析

在教学中,我倡导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等于把握教材的本质加研究学生。 对教学背景的分析,我从教材内容和学情两方面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环形面积》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93页例3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了直线图形及圆面积(曲线图形)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能进行熟练的求圆的面积,这些都是学习环形面积的基础。学习环形面积既是对圆面积公式的巩固,又能使学生把成圆环的本质,在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灵活正确的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例3承载了三个教学任务:

1、通过一个茶杯垫的外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形,环形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知识的枯燥,教材资源的贫乏,教师要力求让学生经历过程,自主发现,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1、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对环形面积公式推导有何影响。

2、了解学生对环形这个图形的初步认知。

3、了解学生在计算环形面积时所产生的困难。 所以在课前,我对六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我发现:(1)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非常熟悉,任意给出圆的半径、直径或者周长,学生都能正确、迅速地求出圆形面积。(2)对于“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圆,你能组合成什么图形”这道题的测试,班中有50%的学生画出了环形,并且知道该图形的名称。(3)对于计算题的检验:3.14×5.5×5.5- 3.14×4.5×4.5,学生大部分都能应用乘法分配律把3.14提取出来,但是5.5×5.5-4.5×4.5就单纯的利用计算求出得数。 我的思考:

基于对学情的调研和分析:我发现圆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环形面积是个很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进行迁移,但是学生对于环形凭已有经验虽然有些了解,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环形中两个圆位置的关系。另外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遗忘,直接对于计算的简洁和正确起了制约作用。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如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培养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能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环形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1、复习圆面积公式

我们每人的桌上都有半径是10厘米的圆,谁能告诉大家,求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用S=Пr2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为学生探求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做好铺垫准备】 2.提出小组操作要求。

(1)在半径10厘米的圆中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 (2)把这个半径5厘米的圆剪下来(不要求完整),求剩余图形的面积。 (3)你能给你的新图形起个新名字吗? 【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提高速度】 3.展示学生作品。

这里就有个要求,教师一定要巡视,把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依次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并且给自己的图形命名。 4.找不同、找相同。

通过刚才学生的表述,你发现这三幅图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不同:剪出的图形形状不一样。 相同: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列式。总结出板书: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ΠR2-Πr2 Π(R2-r2)

前两个公式,学生总结起来比较容易,而第三个公式,通过课前测试,学生也能理解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

预设:如果有的组能利用平方差公式解答这道题,教师就叫其展示。如果没有出现这种做法的话,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课件闪烁“(R2-r2)”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呢?进而复习平方差公式,告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这样可能有助于帮助你提高速度。介绍这个公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 Π(R2-r2) =Π(R-r)×(R-r) 5.学生发现

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呢? 【课前设计这个操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无论这两个圆的位置怎样变化,只要小圆在大圆内,求剩余部分就是求他们的面积差。】 6.拓展

学生得出结论后时候,教师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图形中,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的差是多少吗?

进而通过大圆、小圆的六种:内切、内含、同心、相交、外切、外离等不同位置关系说明了:无论两个圆的位置怎样变化,只要求它们的面积差,都可以运用这个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图形中找到不变的规律,得出阴影面积计算的一般求法。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环形

你们都给你们的图形起了名字,能说说吗? 学生很快能说出环形 教师马上追问:这几个都叫做环形吗?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叫环形呢?环形有什么特征呀?

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环形呢?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同心圆面积的差,才是环形。并且感受到环形的广泛应用。】

2、认识环形的各部分名称

因为有了圆的基础,环形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环宽这个概念,为了以后实际应用扫清障碍,要明确: 环宽=大圆半径-小圆半径

环宽=(大圆直径-小圆直径)÷2 【环宽的深入研究,也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圆形面积的求法,提供依据】

3、判断: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成为一个环形.( )

(2)一个环形,外圆半径是4厘米,内圆半径是2厘米,计算这个环形的面积列式为: 3.14×4 -3.14×2 ( )

4、变化延伸,探寻规律

下面,那个图形是环形?阴影的面积相等吗?如何求呢?

【出示一组题,引导观察思考,检测学生对环形的认识、面积公式的理解是否到位】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画出环形,并求面积

(1)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规画出一个环形,并且量出必要的数据,求环形面积。你有几种测量方法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点考虑:首先,让学生通过“画”感受环形的特征。同时也纠正了刚才把两外两种情况也叫环形的错误认识。其次,通过测量让学生自主了解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 (2)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

预设1 知道大圆半径,小圆半径 预设2 知道大圆直径,小圆直径

这两种情况是学生最常选择测量的,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预设3 知道大圆半径,环宽 预设4 知道小圆半径,环宽 预设5 知道大圆直径,环宽 预设6 知道小圆直径,环宽

这四种情况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出现过,但是这样测量的人不多。教师可根据出现情况,灵活引导。

预设7 知道大圆周长,小圆周长

因为是现场测量,学生不会选择这种方法,周长用学生手中的工具,无法准确测量。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出示练习题:外圆周长31.4米,外圆周长18.84米,如何求环形面积。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先求出大小圆的半径,再利用公式求面积。

课外公式的补充:如果一道题给出大小圆的周长,又给出环宽了,还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推导。下课想一想,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 环形面积=(大圆周长+小圆周长)×环宽÷2

【让学生了解这个公式是有局限的,但是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这种方法在计算上比较简单。通过课外公式的补充,丰富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

2、开放性练习

两个同心圆构成一个环形,以O为顶点,大圆半径为边长画一个大正方形,再以O为顶点,以小圆半径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图中红色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0平方厘米,求环形的面积。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 我的思考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利用公式解答环形面积问题,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怎么能使学生从枯燥的套用公式,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呢?

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把适合环形公式解答的图形真实地显露在学生眼前,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过程,自主发现,得出这些阴影部分的面积。在变中求不变,把这些图形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环形”单独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给出已知条件求环形的面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获得知识。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和自己以往的教学有三点不同:

1、教师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图形中找到不变的规律,感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练习颠覆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计算的状况,而是从学生课堂中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中,选择合适的题目类型进行教学。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索中的问题,又让所有习题类型贯穿于一个情境之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进行了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第三篇:六上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第3课时 圆的面积A

百度文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3课时

圆的面积(1)

教学目标:

l、经历估算和小组合作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推导圆面积公式时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圆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难点:

转化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半径为10厘米的圆纸片、剪刀、半圆仪、直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上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进行推导.那么圆是否也可以把它剪拼转化成为熟悉的平面图形呢?)

教学资料、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设计

二、新课

(一)预习设计:

1、预习书上第47页~第49页内容.

2、自学例1,先估算飞镖的面积,再计算飞镖的面积.

3、探究48页例2内容,想一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会怎么样?拼出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能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吗?

4、尝试用公式计算飞镖板的面积.

5、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二)提出问题:

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学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

1、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剪拼转化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操作引导:(1)剪——怎样剪?剪成几份? (2)拼——怎样拼?拼成什么?

2、展示交流并介绍,选出最合理的剪法.

3、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

4、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教学资料、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设计

(四)自主推导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1~2个图形,尝试推导公式.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推导过程.

3、教师板演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及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果发现: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X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x圆的半径

三、应用

1、圆的半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为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四、练习(参考教材第49页试一试和练一练)

1、如果绳长为5米,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将绳子加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羊能吃到草的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这种说法对吗?

五、小结

教学资料、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即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

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周长和面积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务必明确区分.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透过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透过观察、讨论、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拓展到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潜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资料、应有尽有

第四篇:圆的面积教案

《圆的面积》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知道利用剪、拼、移的方法研究图形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但是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应处理好曲线平面图形和直线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把曲线平面图形转化成直线平面图形,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圆的面积。

2.教学难点: 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五、教具准备: 课件(PPT课件插入几何画板“割圆为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A、B两块地)

位于奈曼旗同等地段的两块土地进行了公开拍卖,A地起拍价100万人民币,同时引导发问B地起拍价……

引发问题,提出如何求它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教师切换白板画两个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观察比较(课件出示圆的面积概念)

2.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教师适时展示)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请大家看屏幕 课件演示:把圆分成

4、

8、

16、32等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

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应用几何画板的割圆为方课件展示n=3264128) (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4.公式推导:

(1)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单独完成后,小组讨论完善。(学生代表上前板书自己的推导过程,随后讲解过程中教师依情况修改)

(2)课件演示公式推导过程(重点详细讲解)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 ×半径

S =πr(C/2)×r

(3)揭示字母公式

S

= π r 2 提问:根据公式大家说要求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径r)

5.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课件出示)

例2: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三)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1.不计算π,快速说出圆的面积。(教师白板,随机出示半径或直径的值)

2.练习:把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 (课件出示,教师白板板书过程)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面积

=

×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

r

×

r S

=

πr2

π

第五篇:圆的面积教案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圆的面积教案

教材分析:

首先是提出圆面积的概念,接着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数学转化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用这种数学和方转化思想法来解决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教材采用实验的办法,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正确的计算简单圆的面积。

2、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 利用转化思想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2、 运用公式能够正确的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 极限思想(曲变直)的理解。

2、 运用转化思想进行面积公式推导。

研究的主题:利用转化思想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利用学具模型进行探究、进行转化的实验、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能亲自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价值观。

教 具: 多媒体软件、 圆的平面图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 剪刀 学 具: 每2人1个圆形的学具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我们已经研究过了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2、 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时怎样推导的?

请一个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小结:我们是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已知的旧知识来研究,从而解决新的问题。【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ge&pv=&fm=rs1&word=%E5%B9%B3%E8%A1%8C%E5%9B%9B%E8%BE%B9%E5%BD%A2%E9%9D%A2%E7%A7%AF 】【百度图片】板书:转化

3、 最近我们又接触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已经了解了哪

些有关圆的知识?

4、 你还想研究圆的什么知识?

二、探讨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一)、定义:

1、看到课题后,你们认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2、 以这个圆为例,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

3、 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二)、渗透极限思想:

1、 小组讨论:

(1)圆与以前我们研究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你认为你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 小组汇报:

(1)不同之处: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2)面临的困难:如何曲线变直线。

3、 解决问题渗透转化思想(实验):

(1)目的:把圆的圆滑封闭曲线转化成直线。

(2)过程:将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4分、8分、16份,分别罗列排好。请学生观察四组图。

(3)讨论: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你有什么发现吗?

(4)汇报:

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

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

(5)全班想象:如果我把这个圆我无限等份下去,会怎样?(曲线最终变成了直线)【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ge&pv=&fm=rs3&word=%E5%9C%86%E9%9D%A2%E7%A7%AF%E7%9A%84%E6%8E%A8%E5%88%B0%E5%9B%BE%E7%89%87】【百度图片】

(三)拼摆推导面积公式渗透转化思想。

1、 推导公式渗透转化思想:

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你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2)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求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所需要的条件相当于圆的什么条件?

(4)请你在本上试着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2、小组汇报:(方法多样)

3、我们从多角度,多侧面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如果我们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你会用字母表示圆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圆面积公式)

(四)运用公式计算:

例: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读题;

2、 生试做;

3、 订正。

三、巩固反馈:

1、 如果我想求圆的面积,你认为需要知道那些条件?怎么求?(半径或周长或直径,先求出半径,再用公式求面积)

2、 实践操作:

请同学拿出一个未标明圆心、半径、直径的圆,要求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求出圆的面积。

请打开书看67----69页,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能力, 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我们会发现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广阔。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有时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

教学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便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我深刻体会到,当我提出“看到课题后,你们认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积极发言:“想解决圆的面积如何计算;想解决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想学习怎么计算圆的面积等等”。学习目标明确后,我发现孩子在研究的时候都井然有序,没有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的,都明确自己在讨论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主动探究、研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抓住宝贵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新方法,使新知识迎刃而解。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提高了,不同的学生给了我不同的体会。当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还是不敢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使放手了也牵着一点,这是在今后的的工作中应继续改进的地方;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过急。在今后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意大利旅游签证好办吗下一篇:移动基站光伏供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