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高职会计人员培养方式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分析

2023-01-21

1 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取代传统会计人员, 这一话题正在逐渐被会计人员培养机构以及会计人员自身所要深思的话题。从目前科技发展的进程来看, 在未来必定是人工智能的运用越来越多, 比如说在财务、审计、税务等财会领域的财会人员将会逐渐地减少。这就要求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要有紧迫感, 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工作技能, 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 处理好各层级的关系, 来转变自身的工作职能, 积极的转型为具有管理能力和综合行财务处理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2 传统高职会计人员培养方式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挑战

2.1 学生基本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属于专科的层次, 因此对于学生的录取分数并不是很高, 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较低, 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有效学习方法、自信心, 甚至有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薄弱, 养成教育欠缺等现象。在以往传统的会计人员培养目标为要求, 这些学生的缺点还不足以体现。但财务会计人员培养方式向管理会计转型, 后者相比较与前者对学生的要求将会更高, 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缺乏热情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普遍单一化, 缺乏教学创新性, 只是一味地按着以往的路走, 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极少去引导学生学习和开放式的教学,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忽视, 使学生一直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 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使学生逐渐失去热情和兴趣

2.3 学科结构单一、知识体系培养面窄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世界信息化的发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在现代科技飞跃式的发展过程中, 在各个领取中的人才培养学科分化将会越来越细致, 并且在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将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经济和利益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的财务会计来说, 只有具备了极强的专业素质与广泛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驾驭管理岗位, 但目前在管理会计人才配培养方面, 我国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而知识体系培养面窄就是这众多问题中最为基本的,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一般都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培养目标, 在结构的设计上, 都会以会计学基础和中级、高级财务会计为划分, 并不会去注重会计去其他学科的结合。

2.4 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明

以往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为主。长期形成的惯性, 极其容易让人们觉得高职院校击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已经较为科学化了, 也十分容易忽略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并逐渐对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不重视。最终导致会计人才培养木目标上需要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强, 或是不明确需要培养出什么样高职会计人才。

3 实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

3.1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来进行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课堂教学内容应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 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由于学生众多并且每位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的不同, 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具有针对性, 教学的主要目的绝不只是完成任务, 而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交流,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将教学内容融入多媒体当中, 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使课堂充满活力, 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到自身优缺点, 让学生扬长避短,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3.2 增加教学方法多样性

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种教学方法, 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反馈信息, 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内容的提升。

3.3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 必须是具有高信息素养, 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能力, 而实现这一要求则是需要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 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生进入高校时就应对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信息素养等课程。除此之外, 高校为了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搭建的网络教育平台, 可以将网络教育平台所发布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并更加地贴近实际, 或是网络教育平台上所布置的作业作日后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将管理会计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重要考核指标, 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达到吸引学生上网络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并不断的鼓励学生。

3.4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会直接决定了一个专业如何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才, 在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人员培养转型管理会计的背景下, 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必须要按照目前会计人才的发展趋势, 在人工智能时代里, 财务会计的减少和管理会计的增多已是必然的趋势。为了能够有效地达到此目的, 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应进行相应的修订, 在培养过程中减少财会会计的内容, 进而增加管理会计的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即需要增加管理会计的课程, 也要注重管理窥觊课程的设计和整合, 来达到与财务会计课程的有机衔接。

3.5 调整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 能够极大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促进教学改革进程。以往的课程结构体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专业技能课, 主要对学生管理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二是基础课, 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管理基础;三是专业设计课,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外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这三门课程具有严重的脱节现象, 并没有将三门课程有效的衔接起来, 使部分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但实践动手能力薄弱, 导致其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才需求, 因此课程结构体系的调整已势在必得。高职院校在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前, 应充分考虑到现在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岗位就业需求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设置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三门课程并让其能够有效地衔接起来, 使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得以突出, 具体来讲, 管理能力培养课程可以作为课程结构体系的核心, 并将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管理能力培养课程的基础。除此之外, 在新课程结构体系下, 不能只重视学生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培养, 还应注意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 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广阔,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进而提高学生毕业以后的社会竞争能力。

3.6 培养与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人工智能普及的大环境下,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复合型的财税管理人才, 由于管理会计人才培育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都较高, 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开阔的事业、较高的情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方面应更加偏向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此外, 学生也应不积极的自主培养和锻炼自己, 积极地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学习资源, 参与校内外活动, 来加强自己的情商, 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 来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把自己培养成人工智能时代下行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人工智能时代里,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所需求的, 更是转变经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所面临的重重考验, 结合其发展的趋势, 和现状总结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分别提出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课程结构体系的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等教学改革策略, 相信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育能够在新形势下越来越高效。

摘要: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 对传统高职会计人员的培养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面对当今技术手段的不断变化, 行业的边界、组织的边界以及组织内部的职能边界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会计专业必须要改变自身。因此, 传统高职会计人员的培养方式应逐渐向管理会计的培养方式所转变,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并对此进行探讨,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 刘小春.人工智能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探讨[J].时代报告, 2017 (28) .

[2] 周建国.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J].杂文月刊 (学术版) , 2015 (6) .

[3] 石建平.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 (2) .

[4] 许昊, 陈怡斐, 潘慧凡, 等.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改革与开放, 2018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营改增”对会计与税务筹划的作用及其影响下一篇:沈625潜山油藏空气驱研究与矿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