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实现高中课堂公平的策略

2023-02-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程实施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只有实现了课堂公平, 才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实现课堂生命体价值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1 课堂公平的涵义

课堂公平是指学生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在教学中的体现。具体地讲, 平等权利是指在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内、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处在与他人平等的位置上, 有权利获得适合于自己个性特征的发展机会。这种平等应作为教育领域中的学生所具有的区别于一般公民权利的特殊权利, 是学生地位的一种表征。它是建立在人所拥有的基本的平等权利之上的具有相对意义的平等权利,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是指每个学生在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方面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相对性是指这种平等的实现过程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它相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 具有相异的表现形式, 是针对个体学生的特性和发展而言的相对平等。在教学过程中, 实现教学中的平等是促使学生获得平等权利的途径, 学生平等权利的获得是通过被提供的学习机会、得到的情感支持和获得最终的发展的结果体现出来的。

相对于每个个体来说, 实现课堂公平体现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从过程方面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在知识获得和智力发展上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 即学生要获得由教师和教学环境提供的与学生能力相称的、适合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能最大可能地促进他们潜能发展的学习机会, 而且要在情感和态度上得到平等的对待, 教师要尽可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和必要的关怀, 使其拥有不被歧视的权利 (过程中的平等) 。从结果上说, 学生不仅应当最终获得与自己相称的发展结果, 即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个性方向发展;而且还要产生平等的情感体验, 感受到公正和平等, 获得良好的自我认知 (情感体验上的平等) 。过程与结果相互促进, 统一为一体, 平等的过程是平等的结果出现的前提, 而结果是过程的必然。

2 课堂不公平的表现

在微观的现实课堂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课堂教学过程中事实上不尽公平, 学生间发展的机会不均等 (甚至机会差异悬殊) 。其表现有三:一是课堂中教师与不同学生在互动上存在差异。这不仅包括教师与不同学生互动机会存在着差异, 而且包括教师在课堂中与不同学生在互动对象和互动方式上存在差异。一般而言, 成绩好、能力强、担任职务、外表佳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容易获得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 并与其他学生存在较显著的交往差异。二是课堂中教师对不同学生同一行为或表现的评价存在差异。一般来说, 教师认定的“好”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肯定、宽容和期待, 获得特殊关爱。三是课堂话语存在“强势”群体的价值取向。其表现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强势”群体为标准来预设, 教师更关注“强势”群体的课堂反应。课堂中的这种不公平直接影响教育和谐与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 必须实现课堂公平, 在课堂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和公正的课堂参与机会 (实际上也是发展机会) , 让所有学生拥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功的动力和希望。

3 实现课堂公平的策略

3.1 树立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和平等的学生

观以及新型的人才观,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不公正行为

教师自身要有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和平等的学生观以及新型的人才观。当今世界的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的人才观, 具体说来要摈弃那种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和世界观进行全面培养的教学思想, 从而在更深层意义上把握教育的时代脉搏, 理解教育的真正价值。唯有那些持有平等教育教学观和平等学生观及新型人才观的教师才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才会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公正行为放在心上, 才能抵制住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扰, 从自己的言谈举止到现实的教学生活实践中, 最大限度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3.2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着师生的课堂交往, 也是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赋予教师角色太多的外在权威, 单方面地强调教师的神圣与崇高, 而忽视了学生的尊严与人格。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常常使教师忽略学生独立人格的存在, 不尊重学生而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地对待学生, 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不公平。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理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 对待学生, 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 还应树立一种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换言之不管哪个学生, 他们的前程都是无量的。这样看待学生, 教师就不会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差别对待, 就不会低估那些暂时成绩落后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3.3 正确理解群体差异及学生个体差异, 公平地对待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

理解学生个体差异, 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现代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 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人性化要求新型教师除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等素质外, 还必须追求教育的人性化服务。教育的本质是服务, 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此, 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意志, 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 真正视学生为个体与主体, 民主、平等地善待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人各有长, 各有禀性天赋, 各有不同的情趣爱好, 现代教育正视学生的个性, “相信每一个”、“尊重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使其禀性天赋得到充分的张扬, 使其兴趣爱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4 结语

当然, 由于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且某些主观因素难以控制, 这就决定了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平等将是一项艰巨的事情。不过, 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课堂教学不平等现象将会得到逐步的纠正, 将会最大可能地保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学生, 使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课堂公平是指学生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在教学中的体现。当前高中课堂中存在一些公平缺失现象。本文就如何实现高中课堂公平进行讨论, 以期对当前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课堂公平,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莹.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社会学的探究[M]. (台湾) 师大书苑有限公司, 1984.

[2] 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3] 涂艳国.现代教育与儿童解放[J].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论文下一篇: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药物与手术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