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果

2023-03-05

第一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果

旅游规划成果大纲

第一章 旅游区规划层次与成果要求 第一节

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二节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三节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

旅游区规划相关规范

第三章

旅游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详细) 第一节

前期资料分析 第二节

相关图纸要求

第四章

旅游类规划成果文本基础框架(规划说明书) 第一节

前期分析 第二节

规划设计 第三节

深化设计 第四节

保障实施

第一章 旅游区规划层次与成果要求要求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一节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3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4 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

4.1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4.2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4.3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4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4.5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4.6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4.7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4.8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4.9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4.10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4.11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4.12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4.13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5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5.1 规划文本。

5.2 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5.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5.4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第二节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4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4.1 规划文本。

4.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4.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4.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第三节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 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3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3.2 用地布局。

3.3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3.4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3.5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3.6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3.7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3.8 竖向规划设计。

3.9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4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4.1 规划设计说明书。

4.2 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 5 旅游区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

第二章 旅游区规划相关规范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 011—2011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 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景区管理规划规范合集网址

http:///p-739479768972.html

第三章 旅游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详细)

第一节

前期资料收集

1、 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 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

3、 人口分布现状

4、 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 公共设施规模、分布

6、 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

7、 土地经济分共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8、 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点等资料

9、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10、 各类工程造价等资料

第二节

相关图纸要求(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

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注意区位的层级关系)、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规划地段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规划总平面图: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图:标明不同种植分区的位置和范围、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功能分区规划图:标明不同规划功能分区的位置和范围、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道路等级、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主次入口位置、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水网(景观)系统规划图:包括水网等级功能划分(运输/灌溉水系、坑塘水域、景观水域等)、水系生态保护控制线、泵站位置、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

给水工程规划图:包括给水管线的平面位置、给水管管径、给水泵站位置、给水管网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情况、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雨水工程规划图:包括雨水流向、雨水管线的平面位置、雨水管管径、雨水排水口位置、雨水管网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情况、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污水工程规划图:包括污水流向、污水管线的平面位置、污水管管径、污水处理设备位置、污水管网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情况、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电力工程规划图:包括电力线(架空/地埋)的平面位置、电力线的电力值、变电站(开闭所、配电室)位置、电力线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情况、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通信工程规划图:包括电信线的平面位置、电信局(电信分局、电信模块局、电信交接箱)位置、邮政局(邮政支局/所)位置、公用电话位置、电信线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情况、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燃气工程规划图(可无):包括燃气管线的平面位置、燃气管管径、燃气调压站位置、燃气管网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情况、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供热工程规划图(可无):包括供热管线的平面位置、供热管管径、热源位置、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标明游客咨询处、公用电话、电车接驳站、餐饮、接待住宿、公共厕所、停车场、医疗点、旅游商店等的位置、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内部旅游路线规划图:包括主次出入口位置、内部旅游路线系统分级、不同主题的旅游景点位置及线路连接、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环境保护规划图:根据不同的功能属性,划分相应的环境保护分区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环卫设施规划图:标明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回收点)、环卫站等的位置、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综合(防洪)防灾规划图:注明防洪标准及相应的防洪措施、标明防灾逃生通道、应急指挥中心、急救中心、避难所等位置、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竖向规划设计图: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开发时序规划图:标明分期开发的土地范围、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规划范围等。 鸟瞰或透视效果图等

第四章

旅游类规划成果文本基础框架(规划说明书)

第一节

前期分析

1、 规划背景 1.1政策解读 1.1.1国家层面 1.1.2省市层面 1.2市场分析 1.2.1景区类型 1.2.2时空分析 1.2.3类型偏好 1.2.4,目标客群 1.2.5目标市场 1.3上位规划解读

1.3.1上位规划对规划地块的大体定位 1.3.2上位规划对规划地块的定性 1.3.3相关保护规划限制(重要)

2、现状解读 2.1区位分析 2.1.1地理区位分析 2.1.2经济区位分析 2.1.3交通区位分析 2.2资源分析 2.2.1区域农业基础 2.2.2自然资源分析

2.2.2.1地形地貌资源条件分析 2.2.2.2水资源条件分析 2.2.2.3生物资源条件分析 2.2.2.4环境资源条件分析 2.2.3文化资源条件分析 2.3现状概况分析(综合现状图) 2.4 SWOT分析(制约条件与应对措施) 第二节

规划设计

1、综合定位 1.1项目定位 1.1.1总体定位 1.1.2形象定位 1.2发展目标及愿景 1.2.1近期目标 1.2.2中期目标 1.2.3愿景即远期目标

2、规划理念

3、规划原则

4、总体布局规划

5、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6、功能分区规划

7、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水网(景观)系统规划

9、综合工程管线规划

10、环境保护规划

11、环卫设施规划

12、综合防灾规划

13、竖向规划

14、开发时序规划 第三节

深化设计

1、重点项目布局(包括项目位置、文化融合、效果图等)

2、内部旅游路线规划

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四节

保障实施

1、保障实施措施 1.1经营管理 1.2政策保障 1.3资金筹措

2、投资与效益 2.1项目投资 2.2经济效益估算 2.3社会效益分析 2.4环境效益分析

3、附表(项目库)

第二篇:以旅游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着“生力军”作用,为脱贫增添了“新动力”,也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业大有可为。

一、扶贫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方沃土”

以前,中国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A 级景区和一些历史文化场所。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交通不便、自我封闭、观念落后,美丽风光长期处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展露出来,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

( ( 一) ) 扶贫政策的落地 —— 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贫困山区,山高路远、道阻且长,通行十分不便。精准扶贫则盯紧贫困症结,直击贫困根源,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壮大村集体经济。于是,一条条通村公路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奔跑了起来,一根根自来水管铺排到了农户家中,一盏盏路灯点亮了美丽乡村的夜晚,“厕所革命”的大力推进

也有效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改善了生活条件,这让贫困地区的好山好水有机会得以展露在外界面前,具备了最基本的接待能力。凤凰县竹山村的进村公路由原来的 3.5 米宽、弯陡险峻的水泥路改扩建为国家三级“炒砂”路后,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由原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了新兴的“旅游村”。同时,“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从温饱线上获得自由的他们也有了精力和余力参与到发展旅游中来,共同奔向致富的道路。

( ( 二) ) 扶贫工程的实施 —— 为发展旅游增添了全新景观。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沥青公路连通了原生态的乡村之美,豪情满怀的扶贫队伍激发了乡村活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扶贫工程的落地实施则为乡村之美增添了全新内容。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的 89 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屋依山而建,整齐排列,房屋将民族的和现代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合,青瓦黄墙,桃红柳绿,与老苗寨隔空相望、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景观在同一个画面里呈现,给人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围绕着易地搬迁安置点,村里已经开发了荷花观光池、帐篷露营地、无边游泳池等业态,扶贫工程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旅游元素。再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慈利县通津铺镇,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在集镇附近种植了200 亩油菜田,每年三四月油菜花盛开季节,满目皆是绚丽的金黄色,镇里已举办了多届油菜花节,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观光。

( ( 三) ) 扶贫攻坚的聚焦 —— 为发展旅游吸引了更多目光。脱贫攻坚战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战斗的伟大事业,“五级书记”亲自抓,体现了重视程度之高,全国上下一盘棋,展现了影响范围之广,而且在脱贫攻坚之后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示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在党中央心中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顶层设计的规划引领、工作重心的逐渐下沉、自身优势的不断挖掘,贫困村的发展蜕变之路开始吸引众多目光。政府的目光、社会的目光、投资者的目光、游客的目光纷纷汇聚,像是一盏强力聚光灯照射在贫困村的土地上。于是优势、特色被发现被放大,资本、人力等资源逐渐倾斜,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这种强烈的关注度,成为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优势,为宣传营销推广带来了诸多便利。

二、旅游业的发展为脱贫注入了“ 强大动能”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激活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像是一注“催化剂”,搅活了 “一池春水”。与简单分钱、给物相反,旅游扶贫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可以为脱贫提供“持久动能”,为贫困地区带来多层效益。

( ( 一) ) 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产业要素丰富、产业链条长、结合紧密的综合性产业,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当发展旅游将山区的大门敲开,青山绿水成为游客最想游览的目的地,农户自制的土特产品成为不可多得的“伴手礼”,依山傍水的农家乐成为必须要品尝的美味,古朴雅致的客栈民宿也成为游客夜

晚留宿的理由。游客的接踵而至,为餐饮、住宿、景区等各行各业带来收入,而农户通过务工、入股分红、售卖农产品等方式很快让钱袋子鼓了起来,直接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和收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慈利县罗潭村 2014 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 67 户 253 人,人均纯收入仅 2140 元。自 2015 年开始发展旅游, 2016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 6580 元,贫困发生率由31.94%降至 0.88%,提前一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标,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截至去年底,湖南全省旅游扶贫精品线路上 531 个贫困村均全部成功脱贫出列。旅游业的发展富了百姓,也带动了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全产业的发展,为地方财政贡献更多税收,在带动周围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同时,更辐射带动了整个区域的脱贫摘帽和经济社会发展。

( ( 二) ) 改变了贫困群众精神面貌。长久以来,贫困地区的人们被高山隔绝、被险滩阻挡、被自我封闭,环抱的“好山好水”却认为是造成不便、发展落后的“穷山恶水”。而通过发展旅游,紧闭的大门被打开,曾经的“穷乡僻壤”摇身一变成为 “风水宝地”。他们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成为游客向往羡慕的度假胜地,他们平凡普通的日常劳作成为游客好奇追逐的“新事物”,他们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被尊重被认可,对自身环境、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脱贫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追逐美好生活的斗志更加昂扬。很多长期在外务工的青年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发展旅游、建设家乡,曾经的“空心村”重新焕发生机。

隆回县向家村打造的牛天岭景区,景区内游乐项目免费给本村村民开发经营,吸引了众多外出青年回到家门口就业、创业。而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农户们也逐步掌握了种养殖方法、管理营销技巧,提升了接待服务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旅游是用“扶志”、“扶技”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为脱贫提供了内在的、根本性的动力,彻底切断了“穷根”。

( ( 三) ) 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最大的优势是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要发展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就必须要打造、维护一个更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让山更清、水更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浙江余村在上个世纪通过开石矿、办水泥厂发展很快,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该村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都显著提高,环境也越来越好,走出了一条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在敦促乡村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更好的形象迎接游客的到来,于是村子更美丽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善了,老百姓的行为习惯更加文明有序了,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了。这些改变,都通过旅游这样一个窗口来向外界展示,与此同时外界新的思维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时代潮流也通过旅游窗口时时传送到村子里。如今直播带货能让十几个村的农产品几小

时内全部售罄,从前的“封闭村”、“落后村”也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及时吸收运用新的发展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更能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彻底切断了返贫的“路子”,牢牢稳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三、用好脱贫成果,以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已将不少贫困村变成了旅游村、度假村。但是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用好脱贫成果,用好“四个不摘”政策,引导更多贫困村以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需要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 ( 一) ) 增强旅游意识,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让城市变得拥挤、嘈杂、压抑,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感到被钢筋混凝土“围墙”束缚,向往乡村的宁静、悠远、开阔。而城市居民又具备很强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于是他们会利用假期远离城市、回到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美景,体验传统农耕方式,获得心灵栖息,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越的发展前景。而我国不少贫困村坐拥绿水青山、特色民俗,通过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和发展基础,因此,贫困村应充分利用脱贫成果,瞄准乡村旅游这一巨大市场,增强旅游发展意识,立足地方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在政府部门引导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吸引专业的企业、人才来开发经营管理,将农村特色产业、生态环

境、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有机融合,创造出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链条中来,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农家乐,让农村劳动力以农田、山地等资源入股参与产业经营或是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为游客提供自制农副土特产品,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 ( 二) ) 突出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城市游客而言,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传统农耕景象、农家民风民俗、优美自然风光,可以从烦扰现实中得到超脱,回归到自由、本真的一种状态。正是城市与农村生活形态和水平不一,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成为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度假的动因。因此贫困村发展旅游业要旗帜鲜明突出乡村特色,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充分挖掘独有地域文化内涵,打好“农”字招牌,以“农业+旅游”开发自然观光、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要注重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在游览自然山水的同时,可以亲自体验采摘、耕种、农产品制作等劳作过程,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体会农事的艰辛、获得放松身心的快乐,得到一种全新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乡村旅游在内涵上要突出乡村特色,在外观上更要保留乡村原貌。在村容村貌、建筑的规划设计上切忌效仿城市,大肆修建现代化建筑、娱乐设施,整体风格要与当地民居建筑、村庄环境风格保持一致,避免城镇化和商业化,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

( ( 三) ) 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升级乡村旅游品质。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坚,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获得极大改善,而要推动旅游品质的提升、促进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要在现有扶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乡村旅游设施的优化升级。要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结合地方民俗建筑风格建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的便捷度;要进一步提升住宿、餐饮、文娱等设施的接待水平,用好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以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的亮点项目,不少贫困村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发新的旅游业态已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网红点”;要紧扣地方文化内涵,以地方风俗、文化为内核设计丰富多样的晚间娱乐活动,增加游客的多重体验;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升乡村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网络覆盖面,满足人们的新时代生活需求。

( ( 四) )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民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属第三产业,服务业特征明显,因此服务的意识、能力、品质对旅游业至关重要,是留得住游客的关键。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农民,服务主体也是当地农村劳动力,他们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旅游知识、服务能力培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应对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因此相关部门要定期邀请旅游专家、老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等分层次、分岗位的学习培训,让他们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掌握旅游服务基本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要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文明习惯、提升对乡村绿水青山和农

耕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本地培养一至两名乡村旅游带头人,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青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回乡创业,为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 五) ) 整合营销资源,有效提升市场影响力。从前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成为“新兴旅游村”,但毕竟处在深山人不识,需要借助外力、整合营销资源,以此扩大知名度、促进客源增长、提升市场影响力。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在网络时代更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手段,借助互联网集画面、声音、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全方位展示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要加大对旅游精品线路的推介,还可以开辟文旅扶贫成果专栏,讲好系列扶贫故事,记录发展蜕变,展示乡村风貌,宣传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提升贫困地区美誉度和知名度。各级各部门还应主动作为,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业的鼓励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持续开展好“送客入村”等类似活动,在政府引导层面从更大范围内向贫困地区导流游客,为贫困村带来客流和收益,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第三篇:《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由世界旅游组织承担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称总规)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13日,规划获得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5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正式向省政府递交了规划文本。文本长达35万字,提出了把海南岛建设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并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有关专家称,总体规划是海南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帮助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总规》,海南金旅网将面向VIP注册用户,分时分批地公布和解读《总规》及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编制历时一年

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但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旅游发达省份比,海南旅游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规划滞后。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省政府领导决定请外国专家帮助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同意帮助聘请外国专家到海南省完成这项任务。2000年7月,世界旅游组织顾问因斯基普先生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立项考察,并形成了编制规划的项目文件,省政府也成立了由国家旅游局领导和海南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此后,经招标确定由香港森兰郭斯(亚洲)顾问公司为编制的具体承担单位,2001年4月,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从2001年5月至9月,国外专家11人对我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航空、公路、文化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和讨论,先后召开了50次座谈会。9月下旬,国外专家完成了初稿,12月20日召开了初稿评审会,17名国内专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会后,由外国专家对规划进行修改,同时规划办公室对规划进行译校,历时一年才形成最后的定稿。规划主要内容

《总规》长达35万字,并附有大量图表,分为三大卷,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一卷分为五个部分,评估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现有的旅游产品,阐明了开发规划的总政策,提出了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和空间结构规划,并对国内外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九大战略作了具体的说明。

第二卷详述了应采取的各项行动,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规划标准以及可持续的旅游指导原则,专门对海口、三亚、五指山等景区作出了规划,对文化旅游、温泉康体旅游、海洋旅游等九个专项旅游产品作出了规划,每一个项目都提出了详细的5年期计划。

第三卷是背景研究,收录了各项目组专家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所作的专题研究报告。突出度假旅游

《总规》根据我省“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把握了把海南建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意图,打破了以往国内旅游规划编制中以资源为导向的常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从国际旅游市场对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品的需求出发,对如何开发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调整海南旅游产品结构做出了科学规划,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惟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总规贯彻了这一精神,提出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比重逐步加大,观光旅游产品逐步减小的要求和目标。总规引入了世界上较超前的旅游发展思维和理念。针对我省目前旅游设施的状况,要求开发一些低密度、高档次的旅游度假区,并且要具有一定规模,如在三亚的小东海、万宁的石梅湾、昌江的棋子湾和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等进行这样的开发。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开发中,第一次提出了“莽原

旅游”的概念,并设计了热带雨林、滨海莽原旅游产品。总规吸取了省内专家的意见,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绿色生态旅游和蓝色生态旅游。

外国专家建议深入挖掘海南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它特色文化遗产,开发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富有新意的文化旅游产品,还从外国客源市场的需求角度提出有创意性的方案,建议利用现有的火车设施,兴建蒸汽火车博物馆,开发蒸汽火车旅游产品。

这个规划的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既有指导原则,又有具体要求。如低密度的矮屋度假村每公顷不超过25个房间,要尽量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装饰物也要充分显示地方的文化特点。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总目录

第一卷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第一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第1章 宏观发展背景评估

1.1 宏观环境 1.2 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2章 旅游产品评估

2.1 引言及评估方法 2.2 海南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2.3 海南旅游产品的分类评估

2.4 空间发展趋势 2.5 海南旅游体验 2.6 机遇与制约 2.7 海南旅游产品定论

第3章 旅游政策评估

3.1 引言 3.2 总体政策背景 3.3 现行的旅游政策 3.4 引起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4章 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

4.1 宏观指导思想 4.2 总体目标 4.3 “旅游总体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 4.4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第5章 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战略规划

5.1 引言 5.2结构规划的目的 5.3 开发概念 5.4 空间发展战略 5.5 住宿设施的布局

第三部分 市场开发与住宿需求

第6章 市场开发

6.1 潜在市场 6.2 游客接待人次目标 6.3 市场营销战略原则

第7章 住宿设施需求

7.1 现有住宿设施情况 7.2 未来住宿设施需求

第四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

第8章 旅游交通战略

8.1 岛外交通 8.2 岛内交通

第9章 滨海旅游战略

9.1 目标 9.2 方略 9.3 要件

第10章 生态旅游战略

10.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0.2 生态旅游的原则 10.3 海南生态旅游的机遇

10.4 对海南生态产品的潜在需求 10.5 海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第11章 文化旅游战略

11.1 重建的历史文物古迹 11.2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11.3 五指山市博物馆的改造

11.4 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建筑的生态敏感性 11.5 海南主要的文化吸引物

第12章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

12.1 海南少数民族概述 12.2 少数民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面向少数民族的规划战略

12.4 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12.5 旅游业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第13章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13.1 引言 13.2 市场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 13.3 海南旅游市场形象与定位 13.4 地域市场和细分市场

13.5 市场营销战略的阶段性

第14章 旅游产品改进

14.1 引言 14.2 观光游内容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改进 14.3 旅游商品零售条件的改善 14.4 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14.5 旅游餐饮 14.6 其他旅游服务 14.7旅游信息系统的改善 14.8 旅游开发的监控

第15章 旅游人力资源战略

15.1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总体对策 15.2 未来的聘雇需求 15.3 培训政策和培训机构述评 15.4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第16章 旅游投资渠道

16.1 政府渠道 16.2 企业渠道 16.3 投资激励措施 16.4 投资战略

第五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第17章 旅游发展环境影响评估

17.1 环境影响评估方式 17.2 旅游业对海南环境的影响 17.3 海南旅游承载能力 17.4 结语

第18章 旅游发展经济影响评估

18.1 对旅游收入和GDP的影响 18.2 对政府税收的影响 18.3 对就业的影响 18.4 提高旅游经济收益的措施

第19章 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19.1 正面影响 19.2 负面影响 19.3 对本岛本社区的社会影响 19.4 对本岛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影响

19.5 旅游开发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第二卷 专题旅游规划建议

前言

第一部分 政策行动

第1章 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1.1 引言 1.2 政府部门的作用和功能 1.3 企业界的作用和功能 1.4引入股份制合作形式 1.5 强化旅游意识的必要性

1.6 组织机构保障体系 1.7 现行体制述评 1.8 加强旅游规划的 1.9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

第2章 规划标准及规定

2.1 引言 2.2 规划的层次结构 2.3 旅游住宿设施的通用形式及标准 2.4 土地利用分类及开发规定

第3章 可持续旅游指导方针

3.1 供海南省政府采取的总体指导方针 3.2 最佳环境可持续性做法的指导方针 3.3 生态旅游指导方针

第二部分 区域旅游开发规划

前言

第4章 海口区域旅游规划

4.1 规划范围 4.2 战略背景 4.3 交通条件 4.4 现有特点 4.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4.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4.7 旅游开发概念 4.8 旅游规划要件 4.9 旅游线路 4.10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5章 三亚区域旅游规划

5.1 规划范围 5.2 战略背景 5.3 交通条件 5.4 现有特点 5.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5.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5.7 旅游开发概念 5.8 旅游开发要件 5.9 旅游线路 5.10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6章 五指山区域旅游规划

6.1 规划范围 6.2 战略背景 6.3 交通条件 6.4 现有特点 6.5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6.6 旅游开发概念

6.7 旅游规划要件 6.8 旅游线路 6.9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7章 其他旅游圈开发建议

7.1 引言 7.2文昌旅游圈 7.3 石梅湾/兴隆旅游圈 7.4 棋子湾旅游圈 7.5 其他旅游地区改进意见

7.6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三部分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第8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8.1 引言 8.2 海南的节庆 8.3 歌舞和影视 8.4 黎苗文化旅游产品 8.5 历史名人

第9章 温泉及康体疗养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9.1 海南温泉资源概述 9.2 海南温泉旅游开发概述 9.3 未来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议

9.4 具体改进措施 9.5 温泉康体疗养旅游业的主要目标

第10章 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0.1 海南热带森林资源概况 10.2 森林旅游开发措施 10.3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 10.4 森林旅游发展目标

第11章 海洋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1.1 背景情况 11.2海洋环境综述 11.3现有水上运动项目评估 11.4 可持续利用海域的原则 11.5 水上运动规划的总体方略 11.6水上运动培训的改进

11.7 水上运动的健康与安全要求 11.8 水上运动项目的改进

第12章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2.1 海南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12.2 海南国际会展旅游概况 12.3 海南国内会展旅游概况 12.4 会展旅游开发措施 12.5 会展旅游发展目标

第13章 热带农业观光及其它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3.1 热带农业观光游 13.2 工业观光游

第14章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4.1 引言 14.2 训练设施 14.3 体育赛事 14.4 参与性体育活动 14.5 体育旅游开发措施 14.6 体育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第15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15.1 引言 15.2 本地产品的利用 15.3 手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

第四部分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第16章 吊罗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6.1 场地描述及总体概念 16.2 保护价值 16.3 开发建议 16.4 时间安排

第17章 尖峰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7.1 总体概念 17.2 保护价值 17.3 开发建议 17.4 度假村承载极限 17.5 辅助性生态旅游吸引物 17.6 进入通道 17.7 时间安排

第18章 五指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8.1 总体概念 18.2 保护价值 18.3 开发建议 18.4 时间安排

第19章 七仙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9.1 总体概念 19.2 保护价值 19.3 开发建议 19.4 时间安排

第20章 霸王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20.1 总体概念 20.2 开发建议 20.3 时间安排

第五部分 旅游开发项目规划蓝本

第21章 小东海旅游度假区项目概念性规划

21.1 选择小东海的缘由 21.2 区位和场地描述 21.3 规划及设计概念 21.4 交通条件 31.5 基础设施

21.6 开发要略 21.7 市场分析 21.8 可行性分析 21.9 环境影响分析

第六部分 五年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第22章 优先行动计划

22.1 引言 22.2 优先开发项目 22.3 组织机构 22.4 人力资源 22.5 生态环境保护

22.6 社会-文化旅游 22.7 投资渠道 22.8 交通与基础设施 22.9 其他行动

第23章 市场营销与促销计划

23.1 目前市场营销概述 23.2 市场调研 23.3 省外及海外代理营销代理 23.4 营销与促销手段 第三卷 背景研究

前言

第1章 客源市场调研分析

1.1 内地市场和海南市场 1.2 亚洲区域内市场 1.3 跨区域远程市场

第2章 旅游需求评估方式

2.1 有关定义 2.2 国家及海南省的旅游统计 2.3 旅游需求的评估方式

第3章 自然与环境特征

3.1 地理 3.2 气候 3.3 环境

第4章 历史与社会回顾

4.1 历史回顾 4.2 海南少数民族的结构与分布状况 4.3 黎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收入状况

第5章 以往旅游规划和研究述评

5.1 引言

5.2 《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5.3 《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第6章 环境和生态旅游方面述评

6.1 引言

6.2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6.3 海南环境状况(议程21)报告 6.4 海南自然保护区

6.5 海南生态可持续性质量 6.6 海南生态旅游产品质量 6.7 海南岛部分海滩评估

第7章 文化吸引物述评

7.1 海南文化遗产的特点 7.2 海南文物古迹分类 7.3 精选文物古迹简述 7.4 海南现有中国特色景观公园

第8章 经济述评

8.1 经济发展趋势 8.2 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 8.3 产业结构 8.4作为经济领域一部分的旅游业

8.5 旅游产业目前的经济状况

第9章 旅游业相关就业与服务

9.1 在校生的旅游就业引导 9.2 能力标准

第10章 水上运动设施及水上运动培训标准

10.1 水上运动设施标准 10.2 先决条件及培训课程

第11章 海南旅游资源目录及评估

第四篇: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二、创新创意创造亮点

(一)新发展观

在“振兴东北”的新机遇下,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经营城市、“浪漫主义” 和“大旅游”的理念,大连旅游要以“大规划”调整旅游布局,以“大产业”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以“大配套”提升城市功能,以“大市场”强化城市辐射力,以“大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缩短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的差距,推动大连的经济转型,减轻大连的就业压力,使大连在“振兴东北”中发挥龙头作用,并在未来的环渤海旅游圈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动力观

“浪漫”特色是大连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彰显“浪漫”是其核心所在,大连如果真的打造成中国的浪漫之都,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规划提出了一套真正打造“浪漫之都” 的系统方案,提出大连市旅游应该以“浪漫之都,时尚大连”作为整体形象定位,城市个性要突出“风情时尚、个性张扬、健康阳光、动感豪放”特色,推出了近中期着力打造的十大核心旅游产品,使大连市在未来 16 年的发展过程中,建设成为融东西方浪漫特色为一体的体验型国际海滨旅游名城。全市旅游要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节庆会展为主导,以“浪漫之都”为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以东西方浪漫文化的有机交融为主要特色,以东亚、东南亚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客源市场,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一个东西方浪漫文化交汇的国际海滨旅游名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体验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三)新资源观

规划从超资源的角度将大连的旅游资源概括为四大类:现代都市、蓝色海洋、近代人文、绿色生态。

现代都市:包括广场、绿地,会展、节事、社会资源等。浪漫和时尚是大连最为显著的资源要素和城市特色,“洋气”是现代都市旅游资源的突出表现。

蓝色海洋:大连是我国北方海滨城市的代表,海滨资源价值体现在:绵延数千里的海滨带上,沙滩、海湾、海港、岛屿和众多海蚀地貌景观与温暖适宜气候的复合。

近现代历史人文资源:集聚在旅顺口区,无论是丰度还是品质,都是顶级。

山林泉复合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山、林、泉旅游资源在大连的自然融合,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大连山丘型旅游资源丰富,陆上山林丰度高,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拥有冰峪沟等优良级的山丘型旅游地;温泉旅游资源分布其间,成为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亮点。

(四)新产品观 规划是如此描述大连的: 她是一个大气磅礴的海港城市 却注册了“浪漫之都”的城市品牌 她用服装张扬个性,用足球释放激情 用槐花抒发情感,用巨轮承载雄心 她将城市化作风景,将风景变成资本 ——这,就是浪漫之都,时尚大连

享受阳光、海滩和海浴是人类延续了很久的休闲时尚和健康时尚,精美、华丽的服装是女性不停追逐的时尚最爱,全世界数亿位球迷让足球成为时代的时尚,而浪漫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生活时尚,而这些要素全都存在于大连的资源禀赋、城市建设和生活品味之中。规划正是强调运用这些时尚亮点,策划包装成为旅游产品,让大连的旅游腾飞。

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图

(五)新产业观规划提出要培育“旅游地产、旅游商贸、旅游会展、旅游文娱、旅游餐饮、旅游装备”六大旅游产业集群,实现旅游业与六大旅游产业集群的深度互动,全面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如下表所示。

表1:大连六大旅游产业集群

三、规划总体思路

图表1: 大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框架

(一)总体定位

图表2:大连旅游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定位

(二)发展目标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大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创新型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把大连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高收益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和谐精致,浪漫大气”特质的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门户型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东方浪漫之都。

(三)主题形象 浪漫之都 时尚大连

“浪漫”与“时尚”,是大连城市的性格和意象。浪漫是大连的个性品质,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快节奏的现代氛围中的一种灵动;时尚是大连的价值取向,是对城市精神的探索,是大连最具包容性城市文化性格的体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一种最具人文关怀的快乐。浪漫和时尚,与大连富有异域色彩的文脉暗合,与大连城市富有时尚情调的现代风格相符,暗合了大连的城市发展脉络,也符合游客对大连旅游形象的认知,大连要积极培育“浪漫文化”,在继续张扬时尚元素的同时,重点强化浪漫元素,营造浪漫氛围,使浪漫从理念变成自觉行为。

(四)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大连要构建“一核两翼五片区”(125)的总体空间布局,即都市极核(一核);旅顺口翼、新市区翼(两翼);东部海韵休闲观光片区、西部海韵休闲度假片区、山水林泉养生度假片区、长海休闲旅游度假片区、中部田园人文旅游片区(五片区)。

空间动态拓展轴向:由黄渤海廊、山林泉廊、S形文化旅游长廊组成。它们属于成长轴线,体现了大连旅游空间发展的一种战略意向。内涵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点、以北部为次级辐射点,通过文化贯穿、节庆助力、南北双向推进,同步辐射内陆及近海,逐步贯穿“125”各大区块,形成生产力网络。

时空推演顺序:①近期,以黄渤海廊为主要辐射轴线,以都市核、旅顺翼、新市区翼为辐射极核,南北向沿黄渤海岸线呈“V”形推进,推动海洋旅游发展;②中期,以北部的冰峪旅游度假区、安波温泉、龙门汤等为重要辐射点,以山林泉廊为重要辐射轴线,由北向南沿北三市东西大通道、大丹高速呈“V”形推进,推动北部旅游发展;黄渤海廊、山林泉廊组成的双“V”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向两侧扩张,推动近海、中部地区发展。③远期(甚至于在规划之外的更远期),以S形文化旅游长廊为中部辐射轴线,与双“V”形成联动,推动中部地区和谐发展。最终形成“都市为核、三廊推进、海山结合、全面联动”的动态发展格局。

(五)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坚持情境化、个性化、精品化、国际化原则,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形成以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以节庆活动为重要补充的,以森林温泉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和乡村旅游为新支撑点的复合型产品体系。深挖旅游产品内涵,包装成为感性、具有冲击力和市场吸引力的产品组合。

重点做好都市、海洋、文化、生态(林泉)、节会、乡村旅游文章,通过这六个方面调整大连旅游产品结构。尤其要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力度,成为中远期发展的新动力。不断丰富充实产品体系,形成以冬季“3S”、夏季“3S”、夜间“3E”为支撑的全新产品体系。

建立在对资源属性、市场需求、资源空间集聚、生产力战略布局及各分区特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专项旅游四大类:

(六)主题型旅游产品包装

规划提出了重点建设五大系列主题旅游产品:“浪漫之旅”、“时尚之旅”、“健康之旅”、“清凉之旅”、“文化之旅”。通过精品旅游线路有效串联,塑造“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旅游总体品牌。

(七)宣传口号

针对国内:浪漫之都

时尚大连(A charming and trendy city—Dalian)

针对日本:A coastal city with historic heritage about Japan ——Dalian (一个有日本故事的中国滨海城市)

针对韩国:Dalian—a city of trend and romance in China (中国的时尚浪漫城)

针对欧美: the most trendy and romantic coastal city in China——Dalian (中国最时尚浪漫的滨海城市)

对俄罗斯:A China’s best and nearest coastal resort——Dalian (一个既近又好的中国滨海度假地)(一个浪漫的滨海康疗度假城)

针对东南亚:the most inevitable coastal city in China——Dalian (中国最值得去的滨海城市)

(八)亮点项目库

1、拟建项目

提出了一批拟建项目备选库,包括:国际邮轮母港 (国际邮轮城)、海景大剧院、温泉小镇(天汤山庄)、大连之夜(旅游文艺专场)、动漫城堡、海洋美食公园、松源海景乐园、军港主题公园、海洋之心(多功能灯塔)、未来雪世界、海洋科技馆、渔人码头、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灯光音乐喷泉、贝壳博物馆、高尔夫球场、潜艇博物馆、房车俱乐部等。

2、提升项目

对大连现有的精品项目提出了系列提升建议,例如针对游艇俱乐部、红色旅游、星海露天剧场、星海城堡酒店、金石·发现王国主题公园、金贝海鲜大排档、虎滩时尚剧场、风味小吃一条街、水上人间欢乐舞台、浪漫大道等.

四、规划效果评估

由15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认定:《总规》成为我国旅游规划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成功范例。

规划汇报得到大连市夏德仁市长的高度评价,使大连旅游局工作得到更大支持。

第五篇:发展白酒旅游的旅游规划方案

中国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之十五:四川射洪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中国白酒第一镇城市旅游规划方案熊大寻策划机构/文2010年1月,熊大寻策划机构应射洪县政府的邀请,走进射洪对其城市旅游资源进行总体旅游规划与策划并提出打造"中国白酒第一镇"的城市旅游规划策略,"大碗酒店""天长地久大道"等震撼性景观工程即将露脸,发展白酒旅游的旅游规划方案。经过走访调研,熊大寻发现了可喜的一面,射洪县沱牌镇旅游正面临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天时:四川省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启动名酒名镇建设,建设中国白酒"波尔多"的战略思路,沱牌镇凭借自身的品牌资源和产业基础将积极融入这一轮大发展的机遇之中;地利:从地图上看,从宜宾到射洪(绵阳)和宜宾到遵义,刚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中国白酒的大三角。随着丰谷酒的新兴

一、沱牌镇旅游规划战略SWOT分析(详略)结论:沱牌镇建设的核心策略是:紧紧抓住建设集中国酒文化之大成为一体,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项目,这一市场空白,避开与其他大品牌、名酒镇同质化竞争,利用自己山水优美、空间广阔的优势,打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拳头形象来,以保证项目能一战成功!持续发展!沱牌镇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结合资源优势和市场机会,概括精炼出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定位,同时根据此形象定位,巧妙的打造出自己的龙头项目来。中国白酒第一镇--沱牌镇中国酒镇--沱牌镇世界酒镇(集世界酒品牌、酒文化为一体)

二、旅游规划之形象口号中国白酒第一镇!--射洪沱牌镇酒的世界,世界的酒!--世界酒镇沱牌镇沱牌一日走,看尽天下酒!中国白酒看沱牌!(以四大地标汇集天下白酒形成支撑,以旅游的形象口号巧妙过渡转化为企业的品牌效应!)万酒之酒,天长地久!--中国白酒第一镇

一、天长地久岛整个岛屿的建设形成纵横两条轴线,纵轴正对景区大门,天下第一瓶、天下第一酒楼、大慈大悲楼和白酒金三角地图位于此轴上。横轴横穿全岛,成为古镇的主轴。全镇分为:酒、色、才、气四大部分。具体介绍如下:酒:天下第一瓶、天下第一酒楼、百家酒坛等色:天长地久大道、灯红酒绿、四大主体的五光十色才:天下第一杯楼、酒仙山、醉翁亭、诗酒长堤气:古镇和酒海--人气、财气,天福--手气、福气,青堤--运气、顺气(图略)

1、天下第一瓶:九九归一(酒酒归一),长长久久中国是白酒大国,中国有370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30000多个白酒品牌。搜集全国所有白酒品牌的酒瓶陈列于一个巨大的酒瓶状大楼内,远看就像无数小酒瓶子拼成一个巨大的酒瓶,所有的酒都归于一瓶巨大的酒瓶中,称之为"酒酒归一",谐音即九九归一,象征"九九归

一、长长久久",代表白酒世界、天下一家的共同发展的意义。同时,天下第一瓶安置于涪江之中,也具有"平安是福"的美好蕴义。甚至进一步拓展思路,把全世界的酒品牌的瓶子都荟萃于此,此天下第一瓶外部用同一颜色的酒标拼成"沱牌"二字,或直接打上沱牌二字。标示沱牌做强、做大、做久的决心和愿景。此楼将是整个中国白酒第一镇的地标,既可用于旅游观光,又可开发内部商铺经营产生商业价值:1)将楼建在高台上,楼高81米(象征九九),约25层。楼下的高台可预留作为影院和多功能放映厅。2)在楼中设置观光电梯,大厅中间设水瀑和喷泉,楼顶"瓶盖"处建成360度旋转观光餐厅和酒吧。3)整幢瓶楼还是一个巨型的白酒陈列馆,瓶子的外围全部用于展览各种中外各种酒(陈列品双面贴标签,方便游客观赏),陈列架位于建筑外侧,内侧则是用强化玻璃建筑的商场和商铺,陈列架和商铺之间用环道隔离,让游客将观赏和购物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大楼的使用功能,增加游客停留时间4)中国酒文化展览馆、沱牌酒文化展览馆及沱牌品牌展示中心设置在大楼中,增加观赏内容,规划方案《发展白酒旅游的旅游规划方案》。

2、天下第一酒楼1)天下第一酒楼--平平安安建造一幢五层高的五星级酒店,位于天长地久岛靠青堤镇一端,方便观景和展示其他项目,以刺激消费。酒店的外墙全部用陈列架形式陈列各式的酒瓶,用于装饰。为了防止酒瓶的损坏,酒瓶外全部罩上玻璃。用酒瓶搭建真正的酒楼,此举绝无仅有,故堪称"天下第一酒楼",将新颖和实用合为一体。2)天下第一酒楼--九五之尊酒楼高五层,又是五星级,用酒瓶堆砌而成,故名"九五之尊",暗示酒店档次至高、入住的宾客身份尊贵和帝王般的服务水平。3)由于酒楼外观的酒瓶皆是安装在墙壁上,故此酒楼还有"平平安安"的含义,带给游客"登酒楼,保平安"的好处。4)此楼的外观设计成一只侧立的大酒碗,酒楼中的每个房间都用一个中外著名影星拍戏喝酒时的剧照来装饰,这样酒楼本身就是大碗,还能让入住的游客体验当"大腕"的感觉。另外酒楼的大门设计成两只酒杯,从左右平滑移动开门、关门的一瞬间,就体现出"干杯"和"碰杯"时的情景酒店门口做"三碗不过岗"的雕塑,通过雕塑传达酒文化。5)为突出五星酒店的品质,同时与天下第一瓶区分开来,天下第一酒楼的组成部分,全部采用中国最高档的白酒和国外最高档的洋酒。

3、天下第一酒楼--红灯笼酒店将此楼的外观设计成一只红色的大灯笼,此楼可用于举办喜宴,富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庆色彩。红色的灯笼、绿色的涪江水,演绎出"灯红酒绿"的唯美画面。

4、天下第一杯楼--慈悲为怀(瓷杯为怀)、大慈大悲(大瓷大杯)收集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白酒瓷杯和仿制古代酒杯,以装点"天下第一酒楼"的方式装点一幢天下第一杯楼,此楼的外观像只斗,因为斗是古时的测量器具,故在此象征"海水不可斗量",引申为饮酒时的"海量",楼中间放一尊白瓷观音像(遂宁是观音故里),周围种上槐树,象征慈悲为怀。供奉酒神像,提供酒业的同行过来祭拜。在楼内用李白的百篇诗来做装饰点缀,配合酒楼的"斗状",形成"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概念。也可在此设置"沱牌白酒体验点",用斗型酒具盛酒让游客品尝,赋予"斗酒诗百篇"开启心智、触发灵感的美好含义,促使游客踊跃尝试。

5、天长地久大道1)在环湖步行道上,用各种白酒的酒标(放大版)铺设在地面上,酒标大道两旁挖掘狭长水渠,水渠里的水可以映射出天空的色彩,此项目包装为"天长地久",通过导游传达给游客:走走天长地久--友谊天长地久、事业天长地久、爱情天长地久、幸福天长地久、健康天长地久。"天长地久"系列就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美好愿景。酒标大道是围绕全岛一圈,故又有"天长地久,圆圆满满"之意。2)在"天长地久"大道的起始处,造一颗大钻戒,钻石用钢化玻璃或水晶建材来做,寓意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爱情天长地久的主题。3)同心酒:在"天长地久"大道上,建一个同心结栓酒杯的雕塑,杯子分别放在道路两旁,中间架高同心结(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连,并系成同心结,夫妻互饮或者夫妻传饮)。4)举行情人交杯酒创意大赛,将有创意的10组交杯酒姿势建成雕塑形式,既让发明者名留古镇,又能增加游客的观赏项目。5)在天长地久大道上种对夫妻树,树枝相接代表"在天愿做比翼鸟",树根相连代表"在地愿为连理枝。

6、古镇建设:柳暗花明又一村1)整个古镇除中心大街(项目横轴)外,中心大街两边还应各有两条街道,要营造出曲径通幽、曲则有情的意境,与纵轴上的方正开阔形成对比。2)在天长地久岛上建旅游观光古镇,古镇中要引水,营造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垂岸的感觉,古镇中道路蜿蜒、曲则有情、意境无穷。古镇中插上各样的酒旗,小环境中体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大环境中营造出"水村山郭酒旗风"。3)在古镇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造一个牌坊。4)古镇中心建设小型广场,广场旁建古戏台,表演目连戏和本地戏剧。

7、酒香不怕巷子深把一条巷子命名为"深巷子",顾名思义"深巷子"就是要绵延曲折,让人闻着酒的香味进来,让人们体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这句话尽人皆知,但只有到这里才能深刻体验到,这叫百闻不如一见。"酒香不怕巷子深"项目是古镇的一大亮点。巷子的尽头建一大殿,大殿能够容纳100个隔间,每间里边都有一个大坛子,每个大坛窖藏一种酒,形成百家酒坛的气象。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白酒储藏体验博物馆。如能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尝百家酒。

8、百家酒坛配合百家窖藏,举行世界白酒论坛,邀请各白酒企和专家参与,每年或两年举办一次。每次活动开始都举行盛大的开坛仪式,请嘉宾品尝"百家酒坛"的藏酒,营造"百花齐放,百酒同香"的气氛,营造"开坛十里香"的氛围,吸引大量喜好闻酒识香的品酒爱好者。百家酒坛楼前的空地,放置中国从古至今各种敬酒礼的雕塑(只限于手举杯的部分),不同的敬酒带出不同的文化。酒仪酒令表演(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下一篇:利益冲突视角下群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