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民居对新农村建筑设计影响研究——以晋中王家大院传统民居的实例

2023-02-07

一、我国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不短提出新的要求。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候, 新农村建设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各地于是兴起了营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乱建房屋、乱拆传统民居、破坏耕地和生态田园风光, 很多新建的村落趋向于城镇化, 失去了乡村田园风貌, 新的建筑形式甚至出现了欧式建筑装饰风格, 并运用在乡村民居建筑之中, 即使不是整体完全照搬国外建筑形式也是建筑元素和装饰配件在来回运用, 这种文化的侵蚀被称为“建筑殖民化”, 出现这些“殖民化”现象, 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后代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对乡土建筑保护意识, 没有了中国传统乡村民居的韵味, 没有把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 所以, 如何去规划和营建现代符合本地民居建筑, 如何继承并发展传统民居文化精髓,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乡村民居是我们研究的问题, 这里以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民居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二、传统民居空间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于民居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习俗有关, 又受到气候、地理、地貌等自然条件影响, 民居由当地匠人设计、营建, 并运用了当地的材料和自己的技艺和经验。由此可以看出,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最能影响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布局、结构方式、外观和内部空间处理。

首先看自然环境的影响,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灵石县静升镇吕梁山脚下的黄土岗上, 处于背山面的地理环境, 在院落布置上采用是南北狭长, 东西窄小的形式, 主要是因为这里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 冬季很冷, 年最多风向为西北方向, 南北狭长可减少寒风侵袭, 东西窄小可以减少夏季炎热的日晒。早年就开始使用黄土做土坯和烧制青砖, 为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是人文环境的影响, 居住这里的民众, 特别喜欢深院。院落深长, 院中分出多进院, 从前至后, 有上有下, 内外有别, 区分了长幼尊卑, 符合当地人们的宅院理想。民居主要是三合院、四合院的组合形式, 屋顶主要采用人字形和单坡屋顶成了他们家家都采用的形式。这种形式出现主要是房主外出经商, 担心家庭受到外界侵扰, 这样外部墙体也就是屋脊的高度, 高大结实, 院落围合起来就像城堡一样坚固, 同时可以防御冬季西北风吹入。

三、传统民居要传承与表达传统元素

根据我国住宅民居的发展现状, 结合对传统民居的调研分析, 我们要从中提炼民居建筑设计的中的传统元素的表达方式, 总结民居建筑的传统语言现代表达方式, 保持中国建筑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才能把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精华传承下去, 才能把中国建筑发展之路领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王家大院的传统民居中, 利用传统元素很多, 表现在建筑装饰上最为突出, 这也为今后新农村建筑景观设计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吸收依据。

首先看传统元素在传统民居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表达, 装饰重点主要集中在门、石柱、柱础、门楼、影壁、照壁、地面铺装、屋脊、烟囱、穿廊结构上的斗拱、额坊、雀替、坊头等处的木刻件及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件, 形式多样, 做工极佳。在建筑装饰方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和期盼, 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纹样装饰于建筑之上, 如吉祥图案、祈福图案、子孙兴旺图案等, 以传达人们的精神寄托, 营造祥瑞氛围, 特别是建筑上的砖雕、石雕和木雕艺术, 结构立体, 形象生动。

其次是传统材料的运用, 这里的民居砖墙主要是青砖, 墙体厚实, 院内的墙体也全是青砖砌筑, 甚至院落、楼板的地面都铺满青砖。呈现出典雅肃穆的风情, 同时也使墙体更加坚固并兼有防火的功能。

最后就是屋顶主要采用人字形和单坡屋顶的形式。这种屋顶形式在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提取它的外在的形进行设计, 利用传统建筑符号进行装饰, 这里不是元素照搬, 通过提炼、变形, 在造型比例上改造创新, 达到形与意的充分结合, 既传统又现代。

四、宗族观念在民居形态中的影响

明清时期, 中国是一个宗法制度为主的、家庭经济自给自足农业生产为基础的, 以血缘纽带为联系的, 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封建体质已形成和巩固。这种体质在住宅中提倡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等道德观念, 崇尚几代人同堂共同生活, 以此作为宗法制度和家庭兴旺的标志。还有就是崇天思想在民居建筑中的反映, 在天井进深、堂高、檐高、脊高的尺寸和做法上。这种宗法制度和道德观都在王家大院体现的比较明显, 它对民居的布局, 房间的构成和规模大小有着深院的影响。

如王家大院的建筑群的总体布局, 隐一个“王”字在内, 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 为顺应地形, 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 城堡内设有公共游园, 在大院内设置多个庭院式花园, 为院内的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院的正房多为二层供家中长辈使用, 二层南设外廊, 楼梯间设正房东西两端。后院东西两侧为带楼厢房, 厢房较低, 供未成年儿女居住。后倒座供仆人使用, 厕所设在院内的西南角夹道内。整个建筑设制, 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 尊卑有序, 内外有别的伦理道德礼制, 同时还在建筑的局部和细微之处, 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 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 形成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

五、风水理论在民居设计中的影响

风水观来源于阴阳五行说, 原是古代选择定向中考虑气候地理环境因素的一门学说, 传统风水认为民居选址应取山水聚会、藏风得水之地, 山是地气外来表现, 气的始终取决于水的限制, 所以处于山地丘陵地带的王家大院侧重于气脉, 修建于静升村北山坡黄土高地, 背阴可以阻挡胡地北风, 向阳能使阳光照射充足;二是凭借坡间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沟于左右, 可保证宅居地“高无近旱而水用足”, 无水灾之患, 亦无缺水之虞;三是依山面水, 居高可以望远。既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在大门的设置上王家大院更为讲究, 把大门设置在东南角, 人们认为大门放在东南方向上, 不犯风水忌讳, 是稳妥的一种住宅布局方式。

六、传统民居对现代新农村建筑设计的启示

我国进入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 要多吸收地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和传统元素, 尊重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把传统民居的保护对继承和发展新农村建筑文化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放在首位, 传统民居所体现出来的规划设计思想和浓郁的地方风格和精美的建筑艺术, 传统民居建筑的环境对现代建筑环境的影响, 是值得今天的建筑师认真挖掘和继承的。

1、建筑创作和艺术创作可以借鉴各种形式

要多吸收民居特征, 结合地形, 就地取材, 强调选址和环境, 重视自然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宗族观念和风水理论在民居中的影响, 抓住民居景观设计的区域性特点,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所以我国传统民居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根据地域气候来定屋顶的形式和墙体的高低, 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 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 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结合。对当今建筑在建筑形式和结构上值得借鉴, 把原有的乡土建筑形象造型、功能分布与建筑语言进行归纳, 使当代建筑含有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特征, 多吸收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图案和造型, 表现出创造性和形式感。同时融入地域文化, 借鉴地域文化功能型, 融入本土景观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 乡土景观设计不追求形式上的复制或是表面的文化符号, 而是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乡土的奥妙和韵味.为创作提供素材和设计的源泉, 使建筑的形与意达到有机的结合。

2、适合人居环境与人们生活、行为的关系

所以创造适宜生态环境需要分析居住区的朝向和风向, 考虑建筑的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阳光与阴阳的影响, 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 最大限度地将民居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 , 充分发挥民居周边背景环境的有利因素, 如在民居建筑群中营造公共空间, 居住环境的公共空间的使用规划, 要考虑注意民居动态和静态休息不同场所的设计, 注意开放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的合理利用, 结合以及立体化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所以, 民居的公共场所要有适合人闲庭信步的景观环境, 方便的服务设施, 能提供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和运动的环境和方便服务设施。

3、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建筑材料就是采用地方本土的土木材料为主, 用于建筑构建和装饰, 使设计达到最佳效果, 达到切实的环保节能的目的, 采用低碳无污染的建材,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原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做相应的修改, 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建立

我们国家正在被外来文化的影响, 建筑的间接殖民化, 直接影响了后代人对传统建筑的认识, 所以传统建筑环境保留意义重大, 我们要继承和保护即将要消失的乡土建筑, 才能更好的建设现代建筑, 因而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 使各处有代表性的乡土建筑不为现代建筑环境所遮蔽和破坏, 保留传统建筑原貌。把握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5、发展有特色的民居生态旅游乡村景观

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民俗风情、农村文化、农家生活、村落古镇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 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性旅游, 带有很强的地方性和乡土性, 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结语

中国传统民居体现了我国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 也体现了各民族、各地区的建筑工匠们为适应当地地理气候, 就地选用建筑材料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建筑形式的高超技艺。我们应该从传统民居中吸取营养,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在适应气候方面采用最新的建筑技术, 创造出高技术生态建筑。我们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重新认识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和建筑风水理论对当代建筑环境的影响和价值, 使我国在新的环境下,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 营造出具有符合中国审美和中国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利用传统建筑元素和形式, 把我国新农村的民居建筑设计既有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节约型的当代民居建筑有着重要历史意义。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 疆域辽阔, 在不同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下, 逐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居建筑形式, 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缩影, 民族文化内涵丰富, 建筑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保护、继承和发展其独有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特别是对新农村建筑景观借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居,新农村,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 陆元鼎, 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做好新时期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论文下一篇:浅谈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